1. /usr、/home、/bin、/dev、/var、/etc中主要存放什么文件
1、/bin
存放二进制可执行文件(ls,cat,mkdir等),常用命令一般都在这里。
2、/etc
存放系统管理和配置文件。
3、/home
存放所有用户文件的根目录,是用户主目录的基点,比如用户user的主目录就是/home/user,可以用~user表示。
4、/usr
用于存放系统应用程序,比较重要的目录/usr/local本地系统管理员软件安装目录(安装系统级的应用)。这是最庞大的目录,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在这个目录。
5、/dev
在linux中设备都是以文件形式出现,这里的设备可以是硬盘,键盘,鼠标,网卡,终端,等设备,通过访问这些文件可以访问到相应的设备。
设备文件可以使用mknod命令来创建;而为了将对这些设备文件的访问转化为对设备的访问,需要向相应的设备提供设备驱动模块
(一般将设备驱动编译之后,生成的结果是一个*.ko类型的二进制文件,在内核启动之后,再通过insmod等命令加载相应的设备驱动之后,就可以通过设备文件来访问设备了。
一般来说,想要Linux系统支持某个设备,需要 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硬件的驱动模块,以及相应的设备文件。
6、/var
用于存放运行时需要改变数据的文件,也是某些大文件的溢出区,比方说各种服务的日志文件(系统启动日志等。)等。
(1)dev编译二进制目录扩展阅读
其他文件夹
1、/sbin
超级用户可以使用的命令的存放目录,存放大多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例如引导系统的init程序,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执行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限执行这个目录下的命令(但是有时普通用户也可能会用到。)
2、/lib
根目录下的所程序的共享库目录,此目录下包含系统引导和在根用户执行命令时候所必需用到的共享库。
这里存放的文件应该是/bin目录下程序所需要的库文件的存放地,也不排除一些例外的情况。类似的目录还/usr/lib,/usr/local/lib等等。
3、/proc
特殊文件目录,这个目录采用一种特殊的文件系统格式(proc格式,内核支持这种格式。其中包含了全部虚拟文件。并不保存在磁盘中,也不占据磁盘空间。
2. LINUX根目录下的bin boot dev etc 这几个目录的作用是什么
/bin:存放最常用命令; /boot:启动Linux的核心文件; /dev:设备文件; /etc:存放各种配置文件; /home:用户主目录; /lib:系统最基本的动态链接共享库; /mnt:一般是空的,用来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 /proc:虚拟目录,是内存的映射;
/bin:存放最常用命令;
/boot:启动Linux的核心文件;
/dev:设备文件;
/etc:存放各种配置文件;
/home:用户主目录;
/lib:系统最基本的动态链接共享库;
/mnt:一般是空的,用来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
/proc:虚拟目录,是内存的映射;
/sbin:系统管理员命令存放目录;
/usr:最大的目录,存许应用程序和文件;
/usr/X11R6:X-Window目录;
/usr/src:Linux源代码;
/usr/include:系统头文件;
/usr/lib:存放常用动态链接共享库、静态档案库;
/usr/bin、/usr/sbin:这是对/bin、/sbin的一个补充;
另一种说法:
/bin 二进制可执行命令
/dev 设备特殊文件
/etc 系统管理和配置文件
/etc/rc.d 启动的配置文件和脚本
/home 用户主目录的基点,比如用户user的主目录就是/home/user,可以用~user表示
/lib 标准程序设计库,又叫动态链接共享库,作用类似windows里的.dll文件
/sbin 系统管理命令,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tmp 公用的临时文件存储点
/root 系统管理员的主目录(呵呵,特权阶级)
/mnt 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
/lost+found 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系统非正常关机而留下“无家可归”的文件(windows下叫什么.chk)就在这里
/proc 虚拟的目录,是系统内存的映射。可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var 某些大文件的溢出区,比方说各种服务的日志文件
/usr 最庞大的目录,要用到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在这个目录。其中包含:
/usr/X11R6 存放X window的目录
/usr/bin 众多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usr/doc linux文档
/usr/include linux下开发和编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头文件
/usr/lib 常用的动态链接库和软件包的配置文件
/usr/man 帮助文档
/usr/src 源代码,linux内核的源代码就放在/usr/src/linux里
/usr/local/bin 本地增加的命令
/usr/local/lib 本地增加的库
3. 在dev-c++上配置gtk+3出错,已在工具-编译选项-目录中将所需全部二进制、库、c包含文件、c++包含文件添加
你要自己添加gtk的链接库到项目里面啊,链接程序不会自己去找的,你添加到path没用的
4. DevC++ 在编译后调试时却弹出对话框“源文件未编译”或"工程未编译"是怎么回事
(关于银杏秋色的回答)工具>编译选项>目录>二进位档:加入 C:Dev-Cpplibexecgccmingw323.4.2
(是编译选项不是编译器,自己试过的,2没试
而且我试过1之后貌似并没有用,大概虽然情况一样但是根本问题不同吧)
2.我自己的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嗯我就是没有设置编译器,)
工具>编译选项>设定编译器配制>然后随便选一种编译器
5. dev-c++编译器在哪个目录
编译器的话在安装文件的bin文件夹里面,GCC.EXE和G++.EXE
6. 刚下的DEV C++,如何解决:在编译器设置 "TDM-GCC 4.8.1 32-bit Release" 中没有提供二进制目录。中止编译
在C盘中找到以自己命名的文件夹(用户文件夹里找),打开隐藏文件,出现AppData文件夹,删除devc++就好。亲试,这种问题绝对管用!
7. DEV C++编译 [Build Error] [main.o] Error 1
Dev C++ 在 Windows Vista 编译并执行时总是会出现无法编译的错误讯息,不过只要更改一下设定 Dev C++ 就可以在 Vista 底下正常编译罗。
原因在于 Dev C++ 在 Vista 环境下安装时,无法正确配置执行环境,像是编译器所在的位置等等,所以要手动配置绝对路径。
以下情况都是以Dev C++ 预设安装在路径 C:\Dev-Cpp 底下时,
(英文版环境)
1. Tools -> Compiler Options -> Directories -> Binaries
底下加入这个路径 C:\Dev-Cpp\libexec\gcc\mingw32\3.4.2
2. Tools -> Compiler Options -> Programs
每个项目中的程式名称前面皆加入这个路径 C:\Dev-Cpp\bin\
(中文版环境)
1. 工具 -> 编译器选项 -> 目录 -> 二进位档
底下加入这个路径 C:\Dev-Cpp\libexec\gcc\mingw32\3.4.2
2. 工具 -> 编译器选项 -> 目录 -> 外部程式
每个项目中的程式名称前面皆加入这个路径 C:\Dev-Cpp\bin\
8. [100分求解]:Dev-C++编译.c文件时提示"源文件未编译"无法运行 而把后缀改成.cpp后正常运行
恩~你这个问题我们宿舍所有用vista的人都遇到了呵呵~
vista用devC++就是不能处理.c文件的~你就用C来编,然后存成.cpp,因为C++对C有100%兼容性,调试过了之后交作业的时候再把后缀改成.c就可以了~
如果不放心就调试完了之后到别人的XP电脑里去运行一下就好~
在网上找到了方法~你试试吧
1.工具>编译器选项>目录>二进位档:加入
C:\Dev-Cpp\libexec\gcc\mingw32\3.4.2
这个路径。
2.工具>编译器选项>外部程式:在执行档前加入完整路径
C:\Dev-Cpp\bin\
1.
tools
->
compiler
options
->
directories
->
binaries
下添加C:\Dev-Cpp\libexec\gcc\mingw32\3.4.2
2.
tools
->
compiler
options
->
programs
下为每个程序指定绝对路径,如Dev
C++安装在C:\Dev-Cpp\bin\,既添上C:\Dev-Cpp\bin\。
具体路径视安装路径的不同,做相应修改
9. 用Dev-C++中编译时就出现“在编译器设置 "New compiler" 中没有提供二进制
应该是没有正确配置MinGW GCC工具集,有两个版本的Dev-C++安装包,一个是自带并配置好GCC的,另一个只是IDE没有编译器工具集,后者需要手工在Dev-C++的目录下建立MinGW32或/和MinGW64目录,然后把另外下载的MinGW放进去,根据32bit/64bit不同的版本,然后在Dev-C++里编译器配置里点自动寻找编译器,它才能自动发现并配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