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主播说算法得有价值观是怎么回事
近日,央视主播评互联网用户画像整治时表示:用数据给用户画像,然后精准推送,这是算法的一项重要应用。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意见稿)》。新规明确,平台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作为关键词给用户画像,更不得向其推送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即便用户搜索过这样的信息,算法也不能据此就不断推荐此类信息。
很明确,这是要为算法加装价值瞄准镜。说白了,算法得有价值观。算法决定了供给内容,也在塑造用户。所以算法不能只自动响应或迎合用户,还得主动引领,对违法、低俗需求必须说不。算法必须守法。一是法律、二是法度。这样的算法才能把账算明白。这是一笔事关平台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大账。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的内容
8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优化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公示算法推荐原理,设置关闭算法推荐选项。 算法推荐服务者的定期审核义务,建立识别违法和不良信息的特征库。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拒绝并改变平台的推荐算法,自己决定自己看到的内容,同时从技术上打击“大数据杀熟”行为。
“征求意见稿通过对平台方的信息分发模式的规制,对算法推荐的所导致的‘信息偏食’进行明晰界定,加大传播领域的信息监管力度,以‘算法透明’为基点,建立‘算法问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借助法规改善用户与平台的信息交互过程,推动双方向阳而生,向善而行。”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仲春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
‘贰’ 2.政协会议召开,三月新规实施,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将施行。《通知》规定,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此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称,现行“个人收款码”不关闭、不停用、功能不变。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自3月1日起施行。修改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完善侵权赔偿制度,推动建立鼓励和支持育种原始创新的制度体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自3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为建立健全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明确非现场监管职责分工,规范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等,银保监会日前发布《保险公司非现场监管暂行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将于3月1日起施行。据悉,《条例》是临港新片区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性法规。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3月1日起,经当事人同意,民事诉讼活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叁’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这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3月1日开始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主要从维护消费者利益、避免“暗箱”操作、理顺管理职责、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防止不良消费、健全监管体系等方面作出了详实的规定。
总之,《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可以让互联网服务交易更加有序、健康运行。
‘肆’ 3月新规来了,具体新增了哪些规定
此次颁布实施的新规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尤其是新版《医师法》的实施,将对几乎所有普通人产生积极影响。作为一部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新法规,它不仅对临床治疗中的疑点和难点制定了标准,而且明确规定医生在公共场所自愿急救不必承担民事责任,这对医务工作者和普通民众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还要求服务商不得利用算法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是很多家庭需要特别关注、未成年人家长期待的新规定。3月1日新规后,微信、PayPal的个人收款码将变为动态码,即收款码实时(每隔几秒)刷新,抓取或打印的收款码不可用。该措施主要限制个人收款码用于商业目的,同时具有反洗钱功能(洗钱者无法一次性将钱存入大量账户)。新规还规定个人催收码不能用于业务催收,是对之前规定的补充。个人收藏码改为动态码后,基本没有商业能力。这一规定是对前一条的补充,明确规定个人收款代码不能用于业务收款。
‘伍’ 网信办打击虚假信息流量造假,新规当众明确规定了哪些内容
国家网信办1月22日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月22日起施行,重点强调打击虚假信息、虚假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
新规定指出,在内容安全方面,生产运营者建立健全编辑策划、制作发布等全过程审核机制,加强内容导向性、真实性、合法性等“三个把关”,以维护良好传播秩序。
在账号运营方面,生产运营者建立健全公众账号注册使用、运营推广等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依法文明、规范运营公众账号,以维护良好社会形象。
在禁止行为方面,生产运营者不得从事虚假冒名注册、违规采编新闻、制造虚假舆论、恶意营销诈骗、抄袭伪原创、煽动网络暴力、非法买卖账号等违法违规行为,以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国家信息中心2020年4月13日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媒体社会价值白皮书》指出,我国互联网传媒占据了传媒业市场的八成,网络媒体深刻地影响着人们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思维、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承担社会责任、体现社会价值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新规定的发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生产运营者更加自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更加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网上主流舆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陆’ 多部门宣布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违法活动,具体有何应对措施
在购物或者说是旅行的时候,总是会有平台根据算法推荐出自己可能喜欢的东西,人们也就因此产生了消费行为。不过多部门宣布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从事违法活动,具体的应对措施就是制定了和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条,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4个部门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而且这个规定在3月1日就开始实施了。并且依据这个规定,会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打击,并且防范和抵制传播不良信息。
法律法规的制定是逐步完善而且与时俱进的,所以说这个法规是非常有效的,而且能够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普通人如果在互联网世界被人办理的话,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柒’ 3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3月起一批新规将正式落地实施。一起看看,哪些与你息息相关。
* 四部门:不得利用算法对消费者实施不合理价格差别待遇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等干预信息呈现;不得利用算法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
*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将实现全国互认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明确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办法》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应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同时,明确了开展互认工作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可以重新检查的具体情况,并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医患沟通,对于检查检验项目未予互认的,应当做好解释说明,充分告知复检的目的及必要性等。
* 新版医师法将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新版医师法首次将诊疗指南和循证医学下的超说明书用药写入法条。
第二十九条规定: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
* 民事诉讼可在线进行 与线下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此前印发《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2022年3月1日起,经当事人同意,民事诉讼活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规则》提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按照依法、自愿、合理的原则,可将诉讼、调解等环节由线上转为线下,或由线下转为线上进行;人民法院在线运行方式支持部分参与者采用线上、其他参与者采用线下的方式参与诉讼、调解等活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实施
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对于跨区域发生、事故调查处理情形复杂、舆论关注和群众反响强烈的特种设备事故等情况,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事故调查进行督办,必要时可以直接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并对所提供情况和文件、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捌’ 算法综合治理剑指“大数据杀熟”
4月8日,中央网信办网站披露,中央网信办牵头开展“清朗·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深入排查整改互联网企业平台算法安全问题,评估算法安全能力,重点检查具有较强舆论属性或 社会 动员能力的大型网站、平台及产品,推动算法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和规范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监管行动的陆续开展,算法推荐服务将得到 健康 发展。
开展算法综合治理
此次专项行动开展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12月初,主要围绕组织自查自纠、开展现场检查、督促算法备案、压实主体责任、限期问题整改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组织自查自纠方面,中央网信办指导互联网企业对照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算法应用情况,深入开展算法安全能力评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算法应用问题,消除算法安全隐患,维护网民合法权益。
开展现场检查层面,中央网信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网信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部分互联网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各地网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自行对属地其他企业开展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算法合规情况和算法安全能力。
中央网信办强调,对检查中发现的措施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向企业及时反馈并督促限期整改,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将依据管理规定严肃问责处罚、责令改正。
3月17日,国新办就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指出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算法综合治理便是其中的一项。
规范算法推荐服务
算法推荐技术快速发展,但也隐藏诸多风险隐患。
近年来,算法应用在给政治、经济、 社会 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导致的问题也深刻影响着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 社会 秩序。在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出台具有针对性的算法推荐规章制度,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需要,也是促进算法推荐服务 健康 发展、提升监管能力水平的需要。
对于这一问题,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2021年12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该管理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用户权益保护要求,包括保障算法知情权,要求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公示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保障算法选择权,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地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监管机构诸多举措从不同角度推动互联网环境的 健康 有序发展,更好地保护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权益。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企业积极配合《规定》要求,陆续允许用户关闭个性化推荐。
对于算法推荐监管对互联网平台的影响,根据国海证券研报,“整体看并非否定算法推荐,重点是引导算法推荐宣扬正能量、避免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针对市场担忧的对短视频平台影响,该研报认为,算法和内容层面的监管不会对短视频用户规模和时长造成较大影响。短视频平台内容丰富,过去几年主流平台根据相关要求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对相关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玖’ 2022年3月新规来了,涉及了哪些行业对哪些人群会有影响
此次颁布和实施的新规涵盖了诸多的行业和领域,尤其是新版《医师法》的实施,对几乎所有普通民众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作为涉及医疗行业的新规,不仅对临床治疗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制定了标准,而且明确规定医师在公共场所自愿实施急救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这一点对医务工作者和普通群众都是有着积极意义和影响的。不仅如此,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实施,对降低患者就医成本至关重要,在符合互认要求的医院便不需要重复检查检验,仅此一项就节省了不小的患者支出。
在此次推出的诸多新规中,还涉及到了特种设备、民事诉讼、农业生产、工商登记注册在内诸多领域,说明相关行业领域在法律法规方面的欠缺和不足,通过这些新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当然,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规,不外乎互联网、医疗、保险为代表的行业领域,对于这些已经或者即将实施的新规,还是要有所了解才能切实保障我们的权益。
‘拾’ 国家网信办拟规定用户可选择关闭算法推荐,你赞成吗
对于这个措施我是十分赞成的,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也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