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体一天所需哪些营养,量是多少怎么计算的
人体一天需要的热量是这样计算的:
绝大多数的女性,每天摄入热量可以控制在1500大卡左右;男性可以在1800大卡左右。同时最低热量摄入不要低于1200大卡。
一、计算方法
1. 简单的算法:
REE(静态能量消耗值)= BMR(维持基本生理机能的最低热量值)× 1.1
例如一个姑娘体重为58公斤,
那么她一天下来的 BMR = 58(公斤) × 24(小时) = 1392(大卡)
她一天下来的 REE = 1392 × 1.1 = 1531(大卡)
2. 比较精确计算的方法:
因为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热量,都会随着活动量而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把活动系数算进去,才能得到真正的基本热量值。
女性REE = (10 × 体重) + (6.25 × 身高) - (5 × 年龄) - 161
男性REE = (10 × 体重) + (6.25 × 身高) - (5 × 年龄) + 5
举上述的姑娘为例,其身高为160公分,年龄为25岁,那么她一天下来的
REE = (10 × 58) +(6.25 × 160) - (5 × 25) - 161 = 1294(大卡)
由此看来,多元化考虑体重、身高和年龄状况,和前面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会稍有出入,但是误差值仍是被允许的。
二、由活动系数计算出每天所需的热量
每天所需的热量 = REE × 活动系数
[不动活动状态的活动系数:卧床(全天)1.2;轻活动生活模式(久坐或缓步)1.3;一般活动度 1.5~1.75;活动量大的生活模式(重工作者)2.0。]
再以上述姑娘为例,她是属于一般活动度的上班族,其活动系数约为1.5,如果以上述第二种方式得到的REE来计算,
其每天所需的热量 = REE × 活动系数 = 1294 × 1.5 = 1941(大卡)
三、减肥期间每天必须摄取的热量
健康、最有效率的减肥速度是每周减0.5-1公斤。因为,过速的减肥不只对健康无益,还可能造成危险性很高的酮酸中毒,而且复胖率也比较高。
首先,参考自己的理想体重,订出目标体重,来决定想减掉的体重;再按减每公斤体重须减少7700大卡的热量值,计算出欲达到目标体重所必须减少摄取的总热量;然后以每周减0.5~1公斤为标准,决定合理的减肥期间,再将必须减少摄取的总热量除以天数,得到每天必须减少摄取的热量;最后,将前面计算的每天所需的热量,减去每天必须减少摄取的热量,就是减肥期间每天必须摄取的热量。
仍以上边的姑娘为例,她的身高160公分,体重为58公斤。
其标准体重 = 51 + 0.5 (身高-155) = 51 + 0.5(160-155) = 53.5(公斤)
由于她的身材是属于小骨架的,标准体重必须向下修正3%~5%,所以她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体重是52公斤。她想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将体重由58减至52公斤(平均一周减0.5公斤),于是,她通过以下算式,找出减肥期间每天必须摄取的热量。
想减掉的体重 = 目前体重 - 目标体重 = 58-52=6(公斤)。
三个月内必须减少摄取的总热量= 6 × 7700 = 46200大卡。
每天必须减少摄食的热量 = 46200 ÷ 90(天) ≈ 513大卡。
减肥期间每天必须摄取的热量 = 每天所需的热量-每天必须减少摄食的热量= 1941 - 513 = 1428(大卡)
也就是说,只要她有恒心每天将饮食摄取热量控制在1428大卡,三个月后,一定可以由58降到52公斤的。
② 食品营养标签NRV%怎么计算
食品营养标签NRV计算方式如下:
③ 食品的营养成分表怎么算
通常营养表都是以每100克或100ml为单位标注的,但也有按整包装、每小包等为单位,所以读营养成分表时不要以为里面的数值就是整包的数值。
至于后面的“营养素参考值%”,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对于热量值和每一种营养素都有给出“每日膳食推荐量”,”营养素参考值%“就是指给出的营养素含量占每日膳食推荐的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为多少,即营养成分表中的“营养素参考值%”=“该物质每份含量/营养素参考值”,我国的营养素参考值如图:
那我们根据来算一算第一个图的营养素参考比值:每100克里,能量值为2325kJ,而营养素参考值表格里能量为8400kJ,那么能量的”营养素参考值%“=2325kJ/8400kJ=0.276≈28%;蛋白质的”营养素参考值%“=36.9克/60克=0.615≈62%;脂肪的”营养素参考值%“=43.1克/60克=0.718≈72%;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素参考值%“=3.8克/300克=0.012≈1%;钠的”营养素参考值%“=244毫克/2000毫克=0.122≈12%。而有的产品营养成分表中营养素较多,其营养素参考值(NRV)%也都是根据以上方法计算所得。
④ 补液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1、按体重减轻估计补液量
生理盐水补液量(L)=正常血钠浓度(142mmol/L)×体重减轻量(kg)/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2、按血细胞压积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
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42%。
细胞外液量为体重×0.2。
3、按血清钠估计补液量
补液量(L)=体重(kg)×0.2×(正常血钠浓度-实际血钠浓度)/每升生理盐水NaCL含量(154mmol)
4、依据血钠浓度计算低渗性失水的补钠量
补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实际血钠浓度(mmol/L)]×0.6×体重(kg)(女性为0.5)
(4)低钠算法扩展阅读:
补液质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 100ml:5g, 250ml:12.5g, 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 规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 100ml:0.9g, 250ml:2.25g, 500ml:4.5g )
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⑤ 溶液配制浓度计算公式
一、用液体试剂配制: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原理得公式:
ω1ρ1 V1= ω2ρ2 V2
ω1:稀释浓度ρ1 :密度V1:欲配溶液体积
ω2:浓溶液浓度ρ2:密度V2:需用浓溶液体积
例:要配制20%的硫酸溶液1000ml,需要96%的浓硫酸多少毫升?
查表知:20%时ρ1 =1.139g/ml;96%时ρ2=1.836g/ml
代入公式:
20%×1.139×1000=96%×1.836×V2
V2=0.2 ×1.139×1000/0.96 ×1.836=129ml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相等原则得公式:
C1V1=C2V2
C1: 稀释前的浓度 V1:稀释前体积
C2:稀释后的浓度 V2:稀释后体积
例: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500ml,3mol/L的稀硫酸,
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
代入公式:
C1V1=C2V2=18mol/L× V1=3mol/L× 500ml
V1= 3mol/L× 500ml/18mol/L=83.3ml
取83.3ml18mol/L的硫酸,在不断搅拌下倒入适量水中,
冷却后稀释至500ml。
2、用固体试剂配制
公式:m=C×V×M/1000
m:需称取的质量 C:欲配溶液浓度
V:欲配溶液体积 M:摩尔质量
例:欲配制0.5mol/L的碳酸钠溶液500ml,
该称取Na2CO3多少克?
MNa2CO3=106g/mol
代入公式:
m=0.5mol/L×500ml×106g/mol/1000=26.5g
称取26.5克碳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
3、用液体试剂配制
公式:V1×d×a%=C×V×M/1000
例:欲配制2.0mol/L的硫酸溶液500ml,应量
取重量百分浓度为98%,d=1.84g/ml的硫酸多
少毫升? M硫酸=98.07g/mol
代入公式:
V1×1.84×98%=2.0×500×98.07/1000
V1=2.0×500×98.07/1000/1.84×98%=54ml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配置溶液前需要计算所需物品的多少并清理仪器。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所以,在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要使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起反应,常常先把它们溶解,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并加以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也有很大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分,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在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
在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医治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炎症的注射液(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各种眼药水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成为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土壤里含有水分,里面溶解了多种物质,形成土壤溶液,土壤溶液里就含有植物需要的养料。
许多肥料,像人粪尿、牛马粪、农作物秸秆、 野草等等,在施用以前都要经过腐熟的过程,目的之一是使复杂的难溶的有机物变成简单的易溶的物质,这些物质能溶解在土壤溶液里,供农作物吸收。
折叠
操作步骤:
1.计算:n=m/M , c=n/v ,p=m/v
例: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3mol/L的盐酸溶液。
v=m/p=(0.25*0.3*36.5)/(36.5%*1.18)
2.称量或量取:固体试剂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为了与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称量,液体试剂用量筒。
3.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20~30mL)蒸馏水溶解。
配制溶液
4.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容量瓶。
5.转移(移液):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
6.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
7. 初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9.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
10.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装溶液,故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1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实验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一旦不慎将氢氧化钠溅到手上和身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称量时,使用烧杯放置。
1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1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
1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5.配好的溶液要及时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放到相应的试剂柜中。
(5)低钠算法扩展阅读
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分散质的粒子直径<1nm(1×10^-9m)的分散系。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按聚集态不同分类:
气态溶液:气体混合物,简称气体(如空气)。
液态溶液:气体或固体在液态中的溶解或液液相溶,简称溶液(如盐水)。
固态溶液:彼此呈分子分散的固体混合物,简称固溶体(如合金)。
读法:一般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酒精可读作"乙醇的水溶液"
说明:如果溶剂是水,可以简称为某溶液
如"乙醇的水溶液"可以叫做乙醇溶液
如果两种液体互溶,有水则以水为溶剂,否则以质量大的为溶剂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⑥ 血浆渗透压的计算(详细)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在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0.85%NaCI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则相应地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将正常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NaCI溶液中即可看到:在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红细胞逐步胀大并双侧凸起,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这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仅留下一个双凹圆碟形细胞膜空壳,称为影细胞(ghost cell)。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I溶液中时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I溶液中时完全溶血.在某些溶血性疾病中,病人的红细胞开始溶血及完全溶血的NaCI溶液浓度均比正常人高,即红细胞的渗透抵抗性减小了,渗透脆性增加了。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所谓“张力”实际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例如NaCI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0.85%NaCI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但如尿素,因为它是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1.9%尿素溶液虽然与血浆等渗,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所以不是等张溶液。
⑦ 小儿补液怎么计算
中等脱水一般按100ml/kg计算,那么是8kg×100=800ml,等渗性脱水,那么是0.9%盐水400ml,5%糖水400ml,(10%糖水是高糖,一般不用、但用可以也是400),这是一日量,先补400ml,再观察,总的讲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小孩有尿为止,如果没有尿,证明还有缺水的现象,补5%的苏打水一般要看二氧化氮结合力来定,中等脱水一般用1—2ml/kg,计算,为安全起见,你给孩子补8ml、加入100ml糖水中滴。一般来讲,只要小孩有尿,不需要补苏打水,因为肾脏通过排尿自己能调节酸碱平衡,
⑧ 2:1等张含钠液的配制
2:1等张液体是2分生理盐水,一份碳酸氢钠,180毫升液体是120毫升生理盐水,30毫升1.4%碳酸氢钠。因为临床上是5%的,可以用5%碳酸氢钠8.5毫升,葡萄糖21.5毫升配比。
所谓张力是指电解质溶液占总溶液的比值。只有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也就是说把糖除去,其他液体的份数除以总溶液的份数就是该液体的张力。
2:1等张含钠液 2份生理盐水1份1.4%NaHCO3 ,不含糖,所以总溶液就是电解质溶液=1张,所以是等张。
(8)低钠算法扩展阅读:
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是近似的。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取得平衡,是依靠细胞内外之间水分的移动。
当细胞外液比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高时,水分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反之则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无论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溶液,输入人体后,其药物微粒不能进入或很少进入红细胞内,引起红细胞内渗透压相对降低,水分随之外流。
使细胞发生皱缩,这种溶液属高张液;若药物微粒过多进入红细胞内,使细胞内渗透压随之增高,部分水分被吸入红细胞内,使之肿胀,这种溶液属低张液;当只有某种输入的溶液不引起红细胞形态和体积变化时,才能称为等张液。
临床中人们习惯把水盐紊乱形式以渗透压的变化来表示。例如,失水大于失盐,引起血钠浓度高于150mmol/L时,称为高渗性脱水;若失盐大于失水,使血钠浓度低于130mmol/L时,称为低渗性脱水;血钠浓度介于130~150mmol/L时,称为等渗性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