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箍筋配筋的计算公式
箍筋面积配筋率是建筑术语,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公式为:
ρsv=Asv/(bs)=(n×Asv1)/(b×s)。
抗震设计时的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级 ρsv,min=0.30×ft/fyv。
二级 ρsv,min=0.28×ft/fyv。
三,四级 ρsv,min=0.26×ft/fyv。 (见《高规》6.3.5)
要求: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Ⅱ 工程中箍筋怎么算
梁: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柱: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Ⅲ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3)钢筋箍筋的简单算法扩展阅读
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h>800mm时,不宜小于8mm。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Ⅳ 钢筋箍筋长度怎么计算
假如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135度弯钩,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箍筋公式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8d+23.8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弯钩=23.8d=142.8(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
=2*(212+462)+142.8=1490.8(mm)
≈1491(mm)(抗震箍)
假如 加密区1米 非加密区4米 φ6@100/200 的箍筋 如何算量
解:箍筋根数公式=(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箍筋根数=(1000mm/100mm+1)×2+(4000m/200-1)+1=42个
Ⅳ 箍筋单根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及过程详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
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
具体:
1、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
(1) 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
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
(2)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
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
(3)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
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5)钢筋箍筋的简单算法扩展阅读
以梁箍筋为例
计算思路为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1.9d*2+8d
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8d是因为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受力钢筋的外皮,箍筋自身的钢筋还存在一定的长度,预算中计算箍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箍筋四条边多减掉了8d(每边2d),所以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还得加回来。
Ⅵ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2×(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1、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2、外包宽度=b-2c+2d;
3、外包长度=h-2c+2d;
4、b×h=构件横截面宽×高;
5、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6、d——箍筋直径。
箍筋: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蜚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
网络-箍筋。
Ⅶ 钢筋笼上的箍筋长度如何计算
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
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l=1000/p×√(лD)^2+p^2+лd/2
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 (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n√p^2+(лD)^2
式中 n——螺旋圈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表示次方的意识。
箍筋肢数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以此类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箍筋
Ⅷ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箍筋弯钩长度计算:对转半圆弯钩180度,为6.25d;对直弯钩为90度,3.5d;对斜弯钩为45度,4.9d;135度箍筋弯钩为11.9d,长度11.9d弯曲值的计算:计算时,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
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
Ⅸ 各种箍筋的计算公式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
使用结构
箍筋弯钩
不直段长
度Lp
箍筋直径
HPB235级
HRB335级
CRB550级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
一般结构
Lp≥5d
5d
6d
5.28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
抗震结构
Lp≥10
18d
20d
18.4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
设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护层厚度c,箍筋直径d,钢筋按外皮计算,弯钩为135°,那么
箍筋长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难理解,读者只要画出草图就可以分析出来,箍筋计算的关键是弯钩及弯钩平直段应该取多长才合适的问题。
在本式中,1.9d*2为箍筋的两个弯钩因为弯曲135°而产生的弧度增加值,因为我这里没有图片,就不再赘述。
max(10d,75mm)的由来,砼结构验收规范规定,抗震结构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且最低不小于75mm。
读到这里,是不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呢?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线计算的话,公式为
箍筋长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分析下这两个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应是两段
箍筋长度=(b-2c+d)*2+(h-2c+d)*2+(1.9d+10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