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年级乘法脱式计算怎么做
三年级乘法脱式计算例子解析8×9×122
解题思路:四则运算规则(按顺序计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有乘方先算乘方)即脱式运算(递等式计算)需在该原则前提下进行
解题过程:
8×9×122
=72×122
=8784
(1)脱式计算法则三年级扩展阅读(计算结果):先将两乘数末位对齐,然后分别使用第二个乘数,由末位起对每一位数依次乘上一个乘数,最后将所计算结果累加即为乘积,如果乘数为小数可先将其扩大相应的倍数,最后乘积在缩小相应的倍数;
解题过程:
步骤一:2×72=144
步骤二:2×72=1440
步骤三:1×72=7200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相加为8784
存疑请追问,满意请采纳
⑵ 三年级脱式计算方法是什么
三年级脱式计算方法是如下:
1、24.6-3.98+5.4-6.02
解析:此题利用加法交换结合律,凑整再计算。
24.6-3.98+5.4-6.02
=(24.6+5.4)-(3.98+6.02)
=30-10
=20
2、27×17/26
解析:此题先用加法分配律,把27转换成(26+1),再利用乘法结合律,使得运算简便。
27×17/26
=(26+1)×17/26
=26×17/26+1×17/26
=17+17/26
=17又17/26
3、528-99
解析:利用凑整法和减法结合律计算,先利用凑整法把99变换为(100-1),再运用a-b-c=a-(b+c)来简便计算。
528-99
=528-(100-1)
=528-100+1
=428+1
=429
4、1.2×2.5+0.8×2.5
解析:运用提取公因数的方法,公式:ac+ab=a(b+c),提取公因数2.5,1.2和0.8相加正好凑整数,使得运算简便。
1.2×2.5+0.8×2.5
=(1.2+0.8)×2.5
=2×2.5
=5
5、2.96×40
解析:此题先利用乘法分配律,把2.96×40转换成29.6x4,再利用乘法结合律来简便计算。
2.96×40
=29.6x4
=(30-0.4)x4
=30×4+0.4×4
=120-1.6
=118.4
⑶ 三年级脱式计算的方法
脱式计算即递等式计算,脱离原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完整写出来的运算,也就是脱离竖式的计算。
一、脱式计算
(1)6×409-2300 (2)528+323-60×8 (3)1100×5-(560+690)
(4)7×(555-377) (5)200-(76+40×3) (6)220-(45×3-60)
二、列式计算
(1)一个数比145的4倍少68,这个数是多少?
(2)180减去175的差,乘124的积,结果是多少?
(3)37的5倍减去55,再乘8,积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跑比小组有女同学18人,男同学有17人。武术小组的人数是跑步小组的3倍,武术小组有多少人?
2、 368个同学分4组植树,前三组各有98个同学,第4组有多少个同学?(5分)
3、张村计划挖一条1000米的水沟,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还剩多少米没挖?
4、水果店买回苹果150千克,买回梨123千克。买回的桔子是苹果和梨的总数的4倍,水果买回桔子多少千克?
⑷ 脱式计算三年级怎么算
脱式计算,即递等式计算,需将一系列的数字逐步计算。在脱式计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乘除法连继计算时中,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也就是脱离竖式的计算。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通常是一步计算一个算式(逐步计算,等号不能写在原式上),要写出每一步的过程。一般来说,等号要往前,不与第一行对齐。也就是离开原式计算。
⑸ 三年级脱式计算是什么意思
脱式计算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即递等式计算,把计算过程完整写出来的运算,也就是脱离竖式的计算。
脱式计算主要掌握的是记住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乘除法连继计算时中,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遇到括号,要首先计算括号内部。
在脱式过程中要按运算顺序划出运算顺序线,还要做到“三核对”,一要核对从书上把题抄到作业本上数字、符号是否抄对。二要核对从横式抄到草稿竖式的数字、符号是否抄对。三要核对把草稿竖式上的得数,抄到横式上是否抄对,小数点是否点对地方,有无遗漏。
(5)脱式计算法则三年级扩展阅读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 ,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示例:
1+2*(4-3)/5*[(7-6)/8*9]
=1+2*1/5*[1/8*9]
=1+2/5*[0.125*9]
=1+0.4*1.125
=1+0.45
=1.45
横式计算示例:
1+2*(4-3)/5*[(7-6)/8*9]=1+2*1/5*[1/8*9]=1+2/5*[0.125*9]=1+0.4*1.125=1+0.45=1.45
⑹ 三年级数学脱式计算是什么意思
脱式计算,又称为递等式计算(三年级沪教版数学用的是递等式计算的名称)。需要把计算过程完整写下来,是脱离竖式的计算。
脱式计算每次计算一个算式,直至计算出最终结果。
(6)脱式计算法则三年级扩展阅读
运算规则:
一定要从左到右,且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运算,同时依次按先算括号里的数。可以运用各种运算法则使其计算更简便与准确。
(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几种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⑺ 脱式计算的格式怎么写三年级
三年级脱式计算的格式如下:
1、等号要写在比原式子略往前一点的位置,并且每一行的等号要对齐。
2、把原题目抄在作业纸上时要保证抄写正确。
3、在一旁打竖式草稿时,也要把横式里的数字、符号抄对。
4、最后在草稿纸上算出答案后记得把结果写在脱式计算的最后一行。
脱式计算又叫做“递等式计算”,就是把一个比较长的计算式子按照顺序一步步算出来,它是脱离横式的计算。在计算加减法的连续运算时,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每相邻两个数字做一次运算,直到所有数字都运算完毕。
四则运算的方式
1、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当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这就是说,只含有加减法,或者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一至二级运算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那么,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即“先算乘法和除法,后算加法和减法”,简称“先乘除,后加减”。
⑻ 三年级脱式计算怎么算
1) 5.7-1.8= 2) 99×84= 3) 1.02×4= 4) 7.34-4=
5) 0.45÷0.15= 6) 800×0.03= 7) 3.27-1.27+4.9= 8) 11×25=
9) 0.14×50= 10) 0.81÷0.27= 11) 0.24×0.5= 12) 18.2+1.8=
13) 1.5×3= 14) 0.16×30= 15) 5.38+0.45+1.55= 16) 0.56÷0.8=
17) 3.6÷0.09= 18) 800×0.03= 19) 200×0.16= 20) 279÷300=
21) 0.56÷0.07= 22) 1.5×3= 23) 0.42×3= 24) 46.7-3.8=
25) 5.2÷13= 26) 7.34-4= 27) 4.8÷0.3= 28) 0.65×100=
29) 5.7-1.8= 30) 4.3÷0.5= 31) 200×0.16= 32) 0.83÷0.1=
33) 1.6÷2= 34) 5.4×400= 35) 0.14×50= 36) 10-4.18=
37) 8÷0.01÷400= 38) 0.83÷0.1= 39) 0.35+1.45= 40) 800×0.03=
41) 0.24×0.5= 42) 1.54+0.7= 43) 2.4+8.06= 44) 3.14+1.36=
45) 0.65×100= 46) 1.6÷2= 47) 9.6÷0.8= 48) 2.4÷0.8=
49) 2.79÷3= 50) 7-0.23= 51) 1.5×0.5= 52) 0.42÷0.7÷0.6=
53) 60×0.8= 54) 7÷3.5= 55) 3.27-1.27+4.9= 56) 8×1.03=
57) 0.8×1.1= 58) 279÷300= 59) 4.2÷2= 60) 4.8÷12=
61) 0.28÷0.4= 62) 0.42÷0.7÷0.6= 63) 1.02×4= 65) 2.6÷20=
65) 10÷20= 66) 12.5÷5= 67) 18.2+1.8= 68) 1.64÷41=
69) 7.2+12.8= 70) 2.47-0.7= 71) 10÷2.5= 72) 0.42×5=
73) 0.63+1.7= 74) 0.06×0.9= 75) 5.7-3.9= 76) 7-0.23=
77) 1.02×4= 78) 0.056÷0.04= 79) 10.8÷9= 80) 1.48+0.57=
81) 9.6÷0.8= 82) 0.24÷0.01+4.8= 83) 0.06×0.9= 84) 9.9+2.7=
85) 0.06×0.9= 86) 0.81÷0.27= 87) 0.8×1.1= 88) 4.3÷0.5=
88) 2.6÷20= 90) 8÷0.01÷400= 91) 0.63+1.7= 92) 0.83÷0.1=
93) 49×0.2= 94) 32.1×3= 95) 2.4+8.06= 96) 10÷20=
97) 0.45÷0.15= 98) 12.5×18.5×0.8= 99) 7.34-4= 100) 4.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