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通过阅读源码来学习优秀开源框架
对于开发者来说,社区里丰富的开源代码其实是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充分利用好开放源代码的资源,不仅可以掌握多种编程方法,提高实践能力,还能获得好的思想,激发编程灵感。开源代码怎么学以及怎样才能学好是大家经常关注的话题,日前,在问答网站知乎上,有人抛出了“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开源项目的代码?”的话题,众技术好手各抒己见,CSDN软件研发频道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整理,方便大家学习与参考。盛大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庄表伟:学习开源 尽可能在代码里找答案 庄表伟提供了以下9个建议:1.在下载源代码之后,首先要跑起来,编译通过、正常运行;2.在你觉得最有可能运行到的地方,设置断点或者抛出异常,这样,就能够找到一个项目在正常运行时的入口点;3.从入口点所在的那个源文件开始阅读,逐步把握整个项目是如何启动起来;4.随便改点代码,看看会不会报错,如果报错,会从哪里报错;5.试着把报错屏蔽、修复、或者绕开;6.尝试理解一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多少组成部分,主线模块是哪些?辅助模块是哪些?7.从实际需要出发,修改这个项目,满足自己的某一个小的需求。(注意在此之前,尽量不要在网络上找答案);8.看看相关的讨论与心得,是否与自己的理解相一致;9.提交bug fix或者某个新的功能代码。在学习开源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会获得大量收获,1.架构与模式;2.开源社区常见的一些惯用法;3.相关领域的结构与算法。总结一点:学习开源,尽可能在代码里找答案,而不是在代码之外找答案,那些都是二手的,而且很可能不准确。互联网评论员 朱晓阳:从简单做起 理论联系实践朱晓阳对此发表了两点看法:首先,从简单做起。刚开始的时候学习一些领域内基础理论,然后找一些简单的东西去实现,不能一开始就去找开源项目。建议大家经常动手写一些小程序,如改进宿舍网络登录客户端等。积小成多,能显着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其次,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和自己生活或工作有联系,这样才会有乐趣或动力。互联网评论员孙竟:先构想一个想做的项目首先,构想一个想做的项目(比如论坛、博客、微博等);然后,思考需要什么功能,应该怎么去实现,尽可能包括各种细节,有必要时记录下来;最后,去找个类似的开源应用,看看它是怎么实现的,和你的想法有什么差异,有什么可以学习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互联网草根hqman:我的5个建议:1.反复地使用软件,熟释软件的组成文件和软件功能,注意IE地址栏内的地址变化;2.打开数据库文件或存放数据的XML文件,参照数据字典了解各个表和字段的数据含意;如果没有数据字典,就运行软件输入数据,参照所输入的数据,了解各个表和字段的数据含义;3.利用Visio进行反向工程,将类图抽出来;4.研究类之间的关系,注释各个类的属性和方法,弄清程序的整体框架;5.另开一个项目,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将代码分段复制进新的项目,进行编译调试,关注一些实现细节,学习一些编程的技巧。在读研究生张伟:在校学生空闲时间多参加一下比赛张伟的建议是大家在空闲时间多参加一些比赛。一个完整的项目,不管再小,只要做完了,就会有收获。多看一些比较大的开源项目源代码,每次看完后都会受益匪浅。从网上成熟的开源代码里,可以学到很多的设计思想。他认为,从项目入手,以项目为驱动,可激励自己进步。当然,是否一定需要看开源代码,这将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需要。画出程序流程图 理解程序流程思想CSDN博客专家i_like_cpp:曾在CSDN分享了《如何将源代码学好》的博文,对此,他给出了四点建议:1. 画出整个程序的流程图,理解整个程序流程的思想。画流程图的方式更让人很直接的理解程序的整体流程,而不会被代码所干扰,让程序员总体上把握整个程序;2. 对流程各节点(函数或过程)的理解,流程的每一节点是构成整个流程的不可缺少的部份;3.再把流程和流程各节点串起来理解整个程序,可能的话最好写出读书笔记;4. 如果想深刻的学习到源代码的精髓所在,请写一个相近的程序进行操练。理解了这个程序并不表明掌握了这个程序,只有在操练一个相近的程序时,才知道你到底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编后语:源代码的学习是一个从整体到不断细化的过程,是一个极为繁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认清事物本源的过程。本文总结的源代码的学习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那么,CSDN的网友们,你们是如何对待开源项目源代码的呢?
⑵ 阅读linux内核源码有哪些好处和收获
看兴趣了,喜欢就多看点,不喜欢就少看点。读内核让人受益是肯定的,你写linux应用程序,却不懂linux那和写VC没啥区别,就像不懂JVM机制的java工程师就肯定算不上精通。
⑶ 为什么以及如何阅读源码
对于这些问题,说到底主要是因为经验不够,而经验主要从项目实践中积累,所以招聘单位一般都会限定工作时间大于 3 年,因为这些人的项目经验相对较丰富,项目中遇到的场景相对较多。
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自于年限与实践,然而看源码可以扩展我们的思路,这是变相增加我们经验的不错方法。虽然不能短时间内通过时间积累经验,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开源框架、开源项目来获取。
另外进职场后一般都要先熟悉现有系统,如果有文档还好,没文档的话就得自己去翻代码研究。如果大家之前对阅读源码有经验,那么在研究新系统的代码逻辑时就不会那么费劲了。
⑷ 学习JAVA的同学都是怎么读源码的
刚参加工作那会,没想过去读源码,更没想过去改框架的源码;总想着别人的框架应该是完美的、万能的,应该不需要改;另外即使我改了源码,怎么样让我的改动生效了?项目中引用的不还是没改的jar包吗。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的想法确实挺??
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准备跳槽了,开始了一轮的面试,其中有几个面试官就问到了相关的源码问题:ArrayList、HashMap的底层实现,spring、mybatis的相关源码。问源码的面试一般就是回去等消息,然后就没然后了。
那时候开始意识到,源码这东西在之前的工作的中感受不到,但是在面试中好像面的还挺频繁的,从此有意识的开始了jdk部分源码的阅读(主要是集合)。一开始看源码,看的特别糙,知道个大概,知道ArrayList的底层实现是数组,HashMap的底层是散列表(数组+链表);更深入一点的扩容、hash碰撞等等就不知道了。
读spring源码起于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问题(spring jdbcTemplate事务,各种诡异,包你醍醐灌顶!),排查一段时间最终是解决了,但过程让我非常难受,各种上网查资料、各种尝试,感觉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遥遥无期。我下定决心,我要看一看spring的源码,于是我买了一本《spring源码深度解析》,结合着这本书、打开着eclipse,开始了spring的源码阅读之旅。至此,读源码成了习惯,源码已经进入了我的心里。
后来,springboot的火热,让我也想蹭上一蹭,于是有了springboot的启动源码系列,虽然还在进行中,但是我相信我能将其完成;工作中用到了shiro,我又结合着《跟我学shiro》将shiro的源码看了个大概,有了shiro源码系列博文,还差一篇认证与授权(应该很快就能面世),shiro源码系列就封笔了。最近在搭建自己的后台管理系统,用到了quartz,集成的过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了quartz的两篇文章。
慢慢的,从一味的网上找资料变成了很多时候会从源码中找答案。不求能读太多的源码,但愿自己接触的技术都能读上一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家为什么要读源码?
很多人一定和我一样的感受:源码在工作中有用吗?用处大吗?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认为哪些有事没事扯源码的人就是在装,只是为了提高他们的逼格而已。
那为什么我还要读源码呢?一刚开始为了面试,后来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再后来就是个人喜好了。说的好听点是有匠人精神;说的委婉点是好奇(底层是怎么实现的);说的不自信点是对黑盒的东西我用的没底,怕用错;说的简单直白点是提升自我价值,为了更高的薪资待遇(这里对真正的技术迷说声抱歉)。
源码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学习别人高效的代码书写、学习别人对设计模式的熟练使用、学习别人对整个架构的布局,等等。如果你还能找出其中的不足,那么恭喜你,你要飞升了!会使用固然重要,但知道为什么这么使用同样重要。从模仿中学习,从模仿中创新。
读源码不像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它是外面的人不想进来,里面的人不想出去;当我们跨进城内,你会发现(还是城外好,皮!)城内风光无限,源码的海洋任我们遨游!
首先我们要对我们的目标有所了解,知道她有什么特点,有些什么功能。对对方都还不了解,就想着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那不是臭不要脸嘛,我们要做一个有着流氓心的绅士;对她有个大致的了解了,就可以发起攻势,一举拿下。
那么怎么样了解了,方式有很多,我这里提供几种,仅供参考
最好的方式就是官方参考指南,亲生父母往往对孩子是最了解的,对孩子的描述也是最详细的;比如Spring Boot Reference Guide就是对springboot最详细的描述,怎么样使用springboot、springboot特性等等,通过此指南,springboot在你面前一览无遗;
但是,springboot毕竟是外国人的孩子,如果英语不好,估计读起来有点头疼了,不过我们有google翻译呀,咬咬牙也是能看的。源码世界的丈母娘、老岳丈是非常慷慨的!
其次是书籍,国外优秀的有很多,国内也不乏好书,比较推荐此方式,自成体系,让我们掌握的知识点不至于太散。这就是好比是源码的闺蜜,对源码非常了解,重点是挺大方,会尽全力帮助我们了解源码。
再次就是博客,虽然可能觉得知识点比较散,但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却特别的细,对彻底掌握非常有帮助,园子内就有很多技术大牛,写的博客自然也是非常棒,非常具有学习价值。当然还有社区、论坛、github、码云等等。这就是源码的朋友圈,我们从中也能获取到非常多关于源码的信息。
设计模式的了解
优秀的框架、技术从不乏设计模式;jdk源码中就应用了很多设计模式,比如IO流中的适配器模式与装饰模式、GUI的观察者模式、集合中的迭代器模式等等;spring源码中也是用到了大量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有什么优点、各适用于什么场景,不是本文的内容,需要我们大家自行去了解。
我们只需要对一些常用的设计模式有个大致了解,再去读源码是比较好的;不需要将23种设计模式都通读,也不需要将常用设计模式完全理解透;对于全部通读,我们时间有限,另外有些模式确实不太好理解、用的少,性价比不高,没必要全部都读。
推荐书籍:《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中文版:《Head First 设计模式》)、《Java与模式》;
另外我比较推荐的一种学习设计模式的方式是读别人博客:java_my_life,刘伟技术博客,chenssy的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之于源码,就好比逛街购物之于女人,想顺利勾搭源码,我们需要好好掌握设计模式这个套路。
配合ide进行断点追踪
我们通过源码的圈子对源码的了解终究只是停在表面,终究还是没有走进她的内心,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下,我是如何走进她的内心的!
相信看过我的源码博客的小伙伴都知道,我非常喜欢通过idea断点来进行源码追踪,断点追踪源码是我非常推荐的一种方式。断点不仅可以用来调试我们的代码,也可以用来调试我们用到的框架源码。
面对未知的、茫茫多的源码,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经历和耐心去通读所有源码,我们只需要去读我们关注的部分即可(有人可能会说我都不关心,这?)。那为什么要用断掉调试的方式来跟源码,而不是直接从源代码入手去跟我们关注的部分呢?
尝试过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如果我们对源码不熟悉,直接通过源码的方式去跟,一方面很容易迷路(多态,会有很多子类实现),不知道接下来跟哪一个,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跟丢,当我们跟入的很深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忘记上一步跟到哪了。所以读源码的重要性浅显易懂了。
⑸ 关于阅读开源项目的源码,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阅读源代码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反复地重复。ttserver来源只是解读台词时,我将不熟悉C,有很多奇怪的代码ttserver习惯,所以硬着头皮vim线看它一遍又一遍,有些不明白的地方,看到十几次,真正理解,可能被视为量变引起质变。
所以我一直认为,写一篇文章,你可以毫无问题地阅读和理解,这是一个好主意。
⑹ 楚雄电脑培训学校告诉你提高代码阅读能力的技巧有哪些
对于学习软件开发的人来说,学会阅读源代码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很多人并不具备阅读源代码的能力。很多人不喜欢阅读源代码,认为这是非常无聊的事情。如果不会阅读源代码,对于后面写代码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开发人员主要把重心放在写代码上,反而忽略代码的阅读。阅读代码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楚雄电脑培训为大家介绍阅读代码的技巧。
1、学会运行代码
运行代码是阅读代码的第一步,这样能够了解关于项目的很多细节,并且了解怎么进行运行,掌握库的使用方法。这样是了解一个项目最好的方法,如果能够自己了解和编写相关的项目,这样对于使用框架和库会有自己的想法。
2、找到高层次的逻辑
当您开始阅读项目的代码时,会涉及到每个细节。相反的,你还需要掌握高层次结构,从这个地方找到入口点,在很多大型项目开发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果是进行web程序开发,那么楚雄IT培训建议应该查看不同的包,例如存储业务逻辑的位置,存储UI代码的位置,控制器所在的位置等等。
3、了解和使用工具
很多工具都可以有助于源代码阅读,并且对可视化代码有很大的帮助。在使用过程中,楚雄IT培训认为IntelliJIdea工具能够导航源代码,允许使用单词的一部分,甚至单词的缩写进行搜索。您还应该学习键盘的快捷键。使用鼠标导航源代码可能会非常无聊和缓慢,键盘快捷键可以更快的进行跳转。
4、了解语言
更深入地了解特定语言有助于提高您的代码阅读技能。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约定,样式和语法。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您快速熟悉特定代码。其中楚雄电脑培训发现在Java语言中,方法名称以小写字母开头,而在C#语言中,方法名称以大写字母开头。了解这种差异可以帮助你从源代码中找到识别方法。
⑺ 你在阅读源代码或设计文档时,看到哪些惊艳的技巧
作为一个写Java c++的人,通过OOP进入骨头,我真的很佩服别人写的C代码。无论它是使用函数指针作为结构的参数来复制OOP,还是纯粹的程序化,都是书面的,所有函数都可以重入,它们不会相互影响,每次看到它们,你都会感到震惊。
上次偶然间看到的设计,本想和这位大神好好交流的,但是没有见到真人。最近在写一个RDB(Redis的mp文件)逆序列化的东西 看到一些作者节约存储空间的方式 比如 大多数情况下 key或value的长度都能维持在60左右 所以作者用来存储内容长度的字节默认只用6bit 另外2bit做标记 如果超出6bit能表达的长度 则用14bit表达 如果14bit表达不了 则索性用32bit表达 占用字节分别是 1、2、5(第一个字节用来标记接下来4个字节是实际长度) 根据内容的不同 存储的方式也不一样 比如普通的String类型 如果里面的字符全部都是数字 他会转换成整型去存 内容有一定长度后 进行lzf压缩 Redis的rdb还是相对简单的 没办法想象写mysql mp文件的逆序列化的人有多蛋疼。
⑻ 怎么阅读spring源码
从HttpServletBean的init()进入,再到initWebApplicationContext(),再到refresh(),再到refreshBeanFactory(),再到finishRefresh(),直到服务器启动成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
但是源码的东西实在的太多了,想要完全读懂,完全理清头绪,还差很远啊。所以我只重点关注了两块内容,就是bean的定位加载解析注册、bean的实例化两大块内容,其他地方稍作了解,没有太过深入。
整个容器的启动流程,都在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的refresh()的模板方法中了。
复制代码
1 public void refresh() throws BeansException, IllegalStateException {
2 synchronized (this.startupShutdownMonitor) {
3 // Prepare this context for refreshing.
4 prepareRefresh();
5
6 // Tell the subclass to refresh the internal bean factory.
7 beanFactory = obtainFreshBeanFactory();
8
9 // Prepare the bean factory for use in this context.
10 prepareBeanFactory(beanFactory);
11
12 try {
13 // Allows post-processing of the bean factory in context subclasses.
14 postProcessBeanFactory(beanFactory);
15
16 // Invoke factory processors registered as beans in the context.
17 (beanFactory);
18
19 // Register bean processors that intercept bean creation.
20 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beanFactory);
21
22 // Initialize message source for this context.
23 initMessageSource();
24
25 // Initialize event multicaster for this context.
26 ();
27
28 // Initialize other special beans in specific context subclasses.
29 onRefresh();
30
31 // Check for listener beans and register them.
32 registerListeners();
33
34 // Instantiate all remaining (non-lazy-init) singletons.
35 (beanFactory);
36
37 // Last step: publish corresponding event.
38 finishRefresh();
39 }
40
41 catch (BeansException ex) {
42 // Destroy already created singletons to avoid dangling resources.
43 destroyBeans();
44
45 // Reset 'active' flag.
46 cancelRefresh(ex);
47
48 // Propagate exception to caller.
49 throw ex;
50 }
51 }
52 }
其实,我并没有上来就看源码,而是先从看书开始,稍微了解,知道了一些关键点,关键流程,自己产生了一堆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去读源码,读着读着,发现有些疑问就这么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