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vue.js 官方demo怎么编译
在项目中,我是这样使用组件的:
定义一个组件
// title.vue
<template>
{{title.title}}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props: {
title: {
title: ''
}
}
</script>
在另一个组件里用
// index.vue
<template>
<nav-title :title="title"></nav-title>
</template>
<script>
import navTitle form 'title.vue'
export default {
el: '#app',
data: {
title: {
title: '标题'
}
㈡ vue2.0 仿饿了么问题,出现这个问题,一直编译报错 ,怎么解决啊
你们有导入star.vue这个组件
㈢ vue-cli怎么和后台实时编译
:请求数据的环节 Vue.js 并没有提供,可以借助 jQuery 或者 Vue-resource 来做。 一般是在组件的 ready 阶段获取数据,然后重写 data。
㈣ 如何利用Vue.js库中的v-show显示和隐藏元素
<h1 v-show="ok">Hello!</h1>
如果ok这个变量为真,就会显示Hello!
v-show 是简单的切换元素的 CSS 属性 display ,也就是会占用浏览器内存空间,
另外一个类似的是 v-if
v-if 是真实的条件渲染,因为它会确保条件块在切换当中适当地销毁与重建条件块内的事件监听器和子组件。
v-if 也是惰性的:如果在初始渲染时条件为假,则什么也不做——在条件第一次变为真时才开始局部编译(编译会被缓存起来)。
相比之下, v-show 简单得多——元素始终被编译并保留,只是简单地基于 CSS 切换。
一般来说, v-if 有更高的切换消耗而 v-show 有更高的初始渲染消耗。因此,如果需要频繁切换使用 v-show 较好,如果在运行时条件不大可能改变则使用 v-if 较好。
㈤ weex最新版如何将.vue编译成.js文件
1.在components 目录下新建一个validate.js:
export default{
install(Vue){
Vue.prototype.$myName = "zhagngsan";
}
}
这就是我们的插件,定义了一个属性
2.入口文件jssrc/index.js 加入:
// 引入
import validate from "./../components/validate";
// 使用
Vue.use(validate);
3.我们到user-username.vue 组件下验证一下:
mounted(){
alert(this.$myName);
},
浏览器访问登录页面,成功弹出:
这里写图片描述
4.刚刚我们已经学会插件里定义属性,马上来学一下如何定义方法:
export default{
install(Vue){
// Vue.prototype.$myName = "zhagngsan";
Vue.prototype.checkUserName = (value) => {
if(/\w{6,20}/.test(valu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
}
同样可以使用该方法:
if(this.checkUserName("hello")){
alert("ok");
}else{
alert("error");
}
5.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们修改user-name.vue 组件,来实现文本框验证:
<template>
<div class="form-group">
<label class="col-sm-2 control-label">用户名</label>
<div class="col-sm-10">
<input type="text" v-model="username" v-on:change="userNameChange" class="form-control" :placeholder="username">
<label class="label label-danger" v-if="showErrorLabel">用户不合法</label>
</div>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props:["placeholder"],
data:function () {
return {
username:"",
showErrorLabel:false,
}
},
methods:{
userNameChange(){
// 用户名改变的方法里判断 用户名是否复合要求
if(this.checkUserName(this.username)){
this.showErrorLabel = false; // 如果验证没有通过就显示错误提示
}else{
this.showErrorLabel = true;
}
// 调用父组件的方法
this.$emit("childChange","username",this.username)
}
}
}
</script>
这里写图片描述
自定义指令
文档:
1、validate.js:
export default{
install(Vue){
// Vue.prototype.$myName = "zhagngsan";
Vue.prototype.checkUserName = (value) => {
if(value == ""){
return true; // 如果没有填写,默认为true
}
if(/\w{6,20}/.test(valu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Vue.directive("uname",{
bind(){
console.log("bind"); // 只会调用一次
},
update(el,binding,vnode){
console.log(el);
console.log(binding);
console.log(vnode);
},
})
}
}
2、我们自定了一个uname 指令,下面来看一下如何使用的?
<input type="text" v-uname="username" v-model="username" v-on:change="userNameChange" class="form-control" :placeholder="username">
我们在组件的模板里使用了 v-uname ,并且给绑定了”username”数据。
我们打开浏览器的控制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说明我们定义的指令里,这个方法执行了:
bind(){
console.log("bind"); // 只会调用一次
},
3、下面我们来看一下update 里的东东
update(el,binding,vnode){
console.log(el);
console.log(binding);
console.log(vnode);
}
㈥ vue: WebStorm设置快速编译运行的方法
WebSorm是一款优秀的前端开发工具,而Vue项目可以使用Node进行编译运行,平常我们可以通过命令行部署项目进行调试。
本文介绍设置Webstorm进行快速部署Vue项目。
第一步
点击启动快捷按钮旁边的向下小箭头,在列表中选择Edit选项:
第二步
打开启动设置页面后,点击左上角的加号添加新的运行方式:
第三步
在弹出的选择框中,选择node.js启动模式:
第四步
在新打开的设置页面中,在红色圈中的地方设置如图路径的文件:
至此设置成功,直接点启动按钮就可以部署项目。
以上这篇vue:
WebStorm设置快速编译运行的方法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webstorm添加*.vue文件支持webstorm添加vue.js支持的方法教程webstorm中vue语法的支持详解webstorm和.vue中es6语法报错的解决方法详解Webstorm
新建.vue文件支持高亮vue语法和es6语法
㈦ Vue项目中中编译正确 控制台出现下列错误是什么情况
1.
程序里可以含有不支持静态编译的控件.
如:
字体选择框
选择颜色对话框
等
2.
也有可能是易语言软件的问题...可以重装安装下试试
㈧ vue2.0this编译报错,求大神指教
正常的,你使用的编辑器命令中没有this这个用法,就像word你打一个学术英文简写报错一样的性质,我用phpstorm的时候也会报错的,要用专门编写js的程序就不会出这个问题了,能正常运行就代表没错
㈨ vue中如何编译代码使相同的模块共用一样的数据
Vue.js很简单。正因为如此简单,人们常常认为其适合于小项目。虽然真正的Vue.js核心知识只是一个视图层库,实际上有一组工具,将使您能够使用Vue.js构建完整的大规模SPA(单页应用程序)。 SPA应用可以在不完全重新加载网页,产生一个更流畅的用户体验到的用户交互响应。还有好的副作用,SPA还鼓励后端专注于展示数据端点,这使得整体架构更加分离,并且对于其他类型的客户端可能是可重用的。 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看,SPA和传统的后端呈现应用程序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我们必须将客户端视为具有自己架构的应用程序。通常,我们需要处理路由,数据获取和持久性,查看渲染和必要的构建设置,以便于模块化代码库。
㈩ Vue 面试中常问知识点整理
生命周期:Vue实例从开始创建、初始化数据、编译模板、挂载Dom→渲染、更新→渲染、卸载等一系列过程,我们称这是Vue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有相对应的事件钩子。
beforeCreate(创建前),在数据观测和初始化事件还未开始
created(创建后),完成数据观测,属性和方法的运算,初始化事件, $el 属性还没有显示出来
beforeMount(载入前),在挂载开始之前被调用,相关的render函数首次被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编译模板,把data里面的数据和模板生成html。注意此时还没有挂载html到页面上。
mounted(载入后),在 el 被新创建的 vm.$el 替换,并挂载到实例上去之后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用上面编译好的html内容替换 el 属性指向的DOM对象。完成模板中的html渲染到html页面中。此过程中进行ajax交互。
beforeUpdate(更新前),在数据更新之前调用,发生在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之前。可以在该钩子中进一步地更改状态,不会触发附加的重渲染过程。
updated(更新后),在由于数据更改导致的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之后调用。调用时,组件DOM已经更新,所以可以执行依赖于DOM的操作。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避免在此期间更改状态,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更新无限循环。该钩子在服务器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beforeDestroy(销毁前),在实例销毁之前调用。实例仍然完全可用。
destroyed(销毁后),在实例销毁之后调用。调用后,所有的事件监听器会被移除,所有的子实例也会被销毁。该钩子在服务器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注意:
created 阶段的ajax请求与 mounted 请求的区别:前者页面视图未出现,如果请求信息过多,页面会长时间处于白屏状态。
mounted 不会承诺所有的子组件也都一起被挂载。如果你希望等到整个视图都渲染完毕,可以用 vm.$nextTick 。
初始化组件时,仅执行了 beforeCreate/Created/beforeMount/mounted 四个钩子函数
当改变 data 中定义的变量(响应式变量)时,会执行 beforeUpdate/updated 钩子函数
当切换组件(当前组件未缓存)时,会执行 beforeDestory/destroyed 钩子函数
初始化和销毁时的生命钩子函数均只会执行一次, beforeUpdate/updated 可多次执行
仅当子组件完成挂载后,父组件才会挂载
当子组件完成挂载后,父组件会主动执行一次beforeUpdate/updated钩子函数(仅首次)
父子组件在data变化中是分别监控的,但是在更新props中的数据是关联的
销毁父组件时,先将子组件销毁后才会销毁父组件
组件的初始化(mounted之前)分开进行,挂载是从上到下依次进行
当没有数据关联时,兄弟组件之间的更新和销毁是互不关联的
mixin中的生命周期与引入该组件的生命周期是仅仅关联的,且mixin的生命周期优先执行
1、什么是vue生命周期?
答: Vue 实例从创建到销毁的过程,就是生命周期。从开始创建、初始化数据、编译模板、挂载Dom→渲染、更新→渲染、销毁等一系列过程,称之为 Vue 的生命周期。
2、vue生命周期的作用是什么?
答:它的生命周期中有多个事件钩子,让我们在控制整个Vue实例的过程时更容易形成好的逻辑。
3、vue生命周期总共有几个阶段?
答:它可以总共分为8个阶段:创建前/后、载入前/后、更新前/后、销毁前/销毁后。
5、DOM 渲染在哪个周期中就已经完成?
答:DOM 渲染在 mounted 中就已经完成了。
vue实现数据双向绑定主要是: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各个属性的 setter,getter ,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监听回调。当把一个普通 Javascript 对象传给 Vue 实例来作为它的 data 选项时,Vue 将遍历它的属性,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将它们转为 getter/setter 。用户看不到 getter/setter,但是在内部它们让 Vue 追踪依赖,在属性被访问和修改时通知变化。
vue的数据双向绑定 将MVVM作为数据绑定的入口,整合 Observer ,Compile和 Watcher 三者,通过 Observer 来监听自己的 model 的数据变化,通过 Compile 来解析编译模板指令(vue中是用来解析 {{}}),最终利用 watcher 搭起observer和 Compile 之间的通信桥梁,达到数据变化 —>视图更新;视图交互变化( input )—>数据 model 变更双向绑定效果。
js实现简单的双向绑定:
1、父组件与子组件传值
父组件传给子组件:子组件通过 props 方法接受数据;
子组件传给父组件: $emit 方法传递参数
2、非父子组件间的数据传递,兄弟组件传值 eventBus ,就是创建一个事件中心,相当于中转站,可以用它来传递事件和接收事件。项目比较小时,用这个比较合适。
hash模式:在浏览器中符号“#”,#以及#后面的字符称之为hash,用 window.location.hash 读取。特点:hash虽然在URL中,但不被包括在HTTP请求中;用来指导浏览器动作,对服务端安全无用,hash不会重加载页面。
history模式:history采用HTML5的新特性;且提供了两个新方法: pushState(), replaceState()可以对浏览器历史记录栈进行修改,以及popState事件的监听到状态变更。
需求一:
在一个列表页中,第一次进入的时候,请求获取数据。
点击某个列表项,跳到详情页,再从详情页后退回到列表页时,不刷新。
也就是说从其他页面进到列表页,需要刷新获取数据,从详情页返回到列表页时不要刷新。
解决方案
在 App.vue设置:
假设列表页为 list.vue ,详情页为 detail.vue ,这两个都是子组件。
我们在 keep-alive 添加列表页的名字,缓存列表页。
然后在列表页的 created 函数里添加ajax请求,这样只有第一次进入到列表页的时候才会请求数据,当从列表页跳到详情页,再从详情页回来的时候,列表页就不会刷新。
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需求二:
在需求一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要求:可以在详情页中删除对应的列表项,这时返回到列表页时需要刷新重新获取数据。
我们可以在路由配置文件上对 detail.vue 增加一个 meta 属性。
这个 meta 属性,可以在详情页中通过 this.$route.meta.isRefresh 来读取和设置。
设置完这个属性,还要在 App.vue 文件里设置 watch 一下 $route 属性。
这样就不需要在列表页的 created 函数里用 ajax 来请求数据了,统一放在 App.vue 里来处理。
触发请求数据有两个条件:
从其他页面(除了详情页)进来列表时,需要请求数据。
从详情页返回到列表页时,如果详情页 meta 属性中的 isRefresh 为 true ,也需求重新请求数据。
当我们在详情页中删除了对应的列表项时,就可以将详情页 meta 属性中的 isRefresh 设为 true 。这时再返回到列表页,页面会重新刷新。
1、css只在当前组件起作用
答:在 style 标签中写入 scoped 即可 例如: <style scoped></style>
2、v-if 和 v-show 区别
答: v-if 按照条件是否渲染, v-show 是 display 的 block 或 none ;
3、 $route 和 $router 的区别
答: $route 是“路由信息对象”,包括 path,params,hash,query,fullPath,matched,name 等路由信息参数。而 $router 是“路由实例”对象包括了路由的跳转方法,钩子函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