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林则徐组织编译西方书报

林则徐组织编译西方书报

发布时间:2022-09-06 22:35:45

‘壹’ 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的故事

林则徐不仅是一位热切的爱国者。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林则徐的故事,欢迎阅读!

林则徐(1785-1850)清朝官员。字符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嘉庆进士,入翰林院。

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一年(1806)赴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次年应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府。十六年(1811)中进士,选庶吉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后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道台迁升至巡抚。

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其间,不辞劳苦,不避怨嫌,积极铲除弊端,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又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许多利国便民的经济改革措施。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五年和十六年(1836),两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积极推行淮北“票盐”制度。

道光十七年(1837),升任湖广总督。当时时**片已成为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着。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在查禁**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因广州防守严密,遂被上攻占定海,陈兵大沽;因投降派乘机诬陷,旋被革职。次年5月,复受命往镇海军营帮办军务,又遭谗害,不久被流放新疆。

曾在该地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1845年起,被起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1849年,因病退职返乡时英国侵略者强占福州城地筑房,他联合士绅上书闽浙总督刘韵珂,力主将侵略者驱逐出城。

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死于广东普宁县。赠太傅,谥文忠。

他对沙俄蓄谋侵略中国中国的野心有所觉察,晚年曾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林则徐日记》等。

林则徐不仅是一位热切的爱国者。他一生最光荣的业绩,是在**片战争时期。其主要功绩在于:

一、厉行禁烟。林则徐早年在江苏巡抚任上,就认真执行清政府禁烟法令,取得初步成效。广总督任上,又在汉口、长沙等地设禁烟局,用自己的薪俸配制戒烟药丸,督率部下收缴烟土烟具,命令吸食者定期戒绝,成效卓着。1838年底辩论黄爵滋的禁烟主张时,道光帝举棋不定。林则徐痛感**片流毒中华的危害,上书支持黄爵滋,力主禁烟。他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促使道光帝下禁烟的决心。林则徐遂命赴粤查禁**片,成为清朝统治阶级中严禁派的代表和禁烟运动的实际领导者。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与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si烟贩,惩处收人贿赂官吏。他向外商严正声明:“若**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后迫令英美烟贩交出**片230多万斤,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了英国侵略者沉重打击,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

二、林则徐相信“民心可用”,积极组织群众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在广州,他逐渐认识到禁烟的艰巨和西方侵略势力的战争威胁,所以大力整顿海防,编练水勇,加强战备。他认为要抵御侵略,不仅要“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且还应用“民”之“众”去抵“夷”之“强”。因此他敢于公开晓谕和鼓励民众“英夷兵船一进内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在他领导下,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和进犯。即使在革职留粤期间,仍坚持与侵略者和卖国者琦善的斗争。遣戌途中,还积极研究“恢复之策”、总结抗英经验。在新疆三年,觉察到沙俄蓄谋侵略中国的野心,临终前几个月,犹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林则徐忧国忧时,不仅反侵略的立场始终如一,而且就其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形势认识来看,也是极有眼光的'。林则徐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三、主张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到广州后的斗争实践,使他迅速摆脱了闭关锁国的传统偏见。他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主张。因而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着作,组织编译《四洲志》,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此外,在对外贸易方面,他还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原则。总之,在当时的条件下,林则徐能“实事求是,不涉时趋”,没有“天朝大国”的虚骄,也不为千百年来视外国为“化外之民”的陈腐观念氤囿,“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就向后人昭示着林则徐不朽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林则徐的抗英斗争是悲壮的。林则徐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数千年文化优秀传统的体现。但林则徐的个人遭遇却是不幸的,在一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迭遭打击。这是贪腐的政治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下,民族的精英们往往不可避免的命运。这也是整个民族的大不幸。后人对此,能不深思!

林则徐着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集》等。

书文和纪念场所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着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扞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着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等着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

‘贰’ 民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一、收复台湾——郑成功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的无比愤慨。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


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二、虎门销烟——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字符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 “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三、万里勤王——秦良玉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柱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

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四、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


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


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着有《岳忠武王文集》。


五、抗日英雄赵尚志: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着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


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


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

‘叁’ 林则徐翻译外国报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林则徐翻译外国报纸的内容,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肆’ 林则徐的故事10字

林则徐(1785-1850)清朝官员。字符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嘉庆进士,入翰林院。

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一年(1806)赴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次年应福建巡抚张师诚招入幕府。十六年(1811)中进士,选庶吉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后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起,曾在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等地任职,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道台迁升至巡抚。

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其间,不辞劳苦,不避怨嫌,积极铲除弊端,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曾奉命驱逐在吴淞口外刺探情报的英国胡夏米商船,又协助两江总督陶澍,采取许多利国便民的经济改革措施。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不顾朝廷斥责,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疏浚白茆、刘河、徒阳运河等河道。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五年和十六年(1836),两署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积极推行淮北“票盐”制度。

道光十七年(1837),升任湖广总督。当时时鸦片已成为危及中国国计民生的严重弊害。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着。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1840年初任两广总督。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因广州防守严密,遂被上攻占定海,陈兵大沽;因投降派乘机诬陷,旋被革职。次年5月,复受命往镇海军营帮办军务,又遭谗害,不久被流放新疆。

曾在该地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1845年起,被起用为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1849年,因病退职返乡时英国侵略者强占福州城地筑房,他联合士绅上书闽浙总督刘韵珂,力主将侵略者驱逐出城。

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死于广东普宁县。赠太傅,谥文忠。

他对沙俄蓄谋侵略中国中国的野心有所觉察,晚年曾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林则徐日记》等。

林则徐不仅是一位热切的爱国者。他一生最光荣的业绩,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其主要功绩在于:

一、厉行禁烟。林则徐早年在江苏巡抚任上,就认真执行清政府禁烟法令,取得初步成效。广总督任上,又在汉口、长沙等地设禁烟局,用自己的薪俸配制戒烟药丸,督率部下收缴烟土烟具,命令吸食者定期戒绝,成效卓着。1838年底辩论黄爵滋的禁烟主张时,道光帝举棋不定。林则徐痛感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上书支持黄爵滋,力主禁烟。他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促使道光帝下禁烟的决心。林则徐遂命赴粤查禁鸦片,成为清朝统治阶级中严禁派的代表和禁烟运动的实际领导者。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与总督邓廷桢合力严缉走私烟贩,惩处受贿官吏。他向外商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最后迫令英美烟贩交出鸦片230多万斤,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给了英国侵略者沉重打击,揭开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光辉篇章。(来源:www.gs5000.cn)

二、林则徐相信“民心可用”,积极组织群众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在广州,他逐渐认识到禁烟的艰巨和西方侵略势力的战争威胁,所以大力整顿海防,编练水勇,加强战备。他认为要抵御侵略,不仅要“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且还应用“民”之“众”去抵“夷”之“强”。因此他敢于公开晓谕和鼓励民众“英夷兵船一进内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在他领导下,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和进犯。即使在革职留粤期间,仍坚持与侵略者和卖国者琦善的斗争。遣戌途中,还积极研究“恢复之策”、总结抗英经验。在新疆三年,觉察到沙俄蓄谋侵略中国的野心,临终前几个月,犹大声疾呼,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林则徐忧国忧时,不仅反侵略的立场始终如一,而且就其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形势认识来看,也是极有眼光的。林则徐当之无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三、主张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到广州后的斗争实践,使他迅速摆脱了闭关锁国的传统偏见。他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主张。因而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着作,组织编译《四洲志》,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此外,在对外贸易方面,他还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原则。总之,在当时的条件下,林则徐能“实事求是,不涉时趋”,没有“天朝大国”的虚骄,也不为千百年来视外国为“化外之民”的陈腐观念氤囿,“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就向后人昭示着林则徐不朽的历史功绩和地位。林则徐的抗英斗争是悲壮的。林则徐的精神和品格,是中华数千年文化优秀传统的体现。但林则徐的个人遭遇却是不幸的,在一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迭遭打击。这是腐败的政治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下,民族的精英们往往不可避免的命运。这也是整个民族的大不幸。后人对此,能不深思!

林则徐着作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林则徐集》等。

‘伍’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振兴国家,同时将外来侵略者赶出去。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史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时期其首先了解外国舆情,积极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报和编辑《四洲志》,在鸦片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极大推动了战争之后的思想解放。

阅读全文

与林则徐组织编译西方书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卡尔曼滤波算法书籍 浏览:768
安卓手机怎么用爱思助手传文件进苹果手机上 浏览:843
安卓怎么下载60秒生存 浏览:802
外向式文件夹 浏览:239
dospdf 浏览:430
怎么修改腾讯云服务器ip 浏览:391
pdftoeps 浏览:495
为什么鸿蒙那么像安卓 浏览:735
安卓手机怎么拍自媒体视频 浏览:185
单片机各个中断的初始化 浏览:723
python怎么集合元素 浏览:480
python逐条解读 浏览:832
基于单片机的湿度控制 浏览:498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帐号 浏览:882
程序员公园采访 浏览:811
程序员实战教程要多长时间 浏览:978
企业数据加密技巧 浏览:134
租云服务器开发 浏览:813
程序员告白妈妈不同意 浏览:335
攻城掠地怎么查看服务器 浏览: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