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日志分析源码泄露

日志分析源码泄露

发布时间:2022-09-07 09:26:23

Ⅰ 微软等50多家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的原因是什么

开发人员Tillie Kottmann在受访时称,这是因为不安全的DevOps应用程序导致公司专有信息暴露,他已经撤回源代码。

据外媒报道,包括微软、Adobe、联想、AMD、高通、联发科、通用电气、任天堂、迪士尼等 50 家公司在内的源代码被泄露上网。

此番,任天堂被偷跑的代码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让外界得以深入了解一系列经典游戏背后的秘辛,包括马力欧、马力欧赛车、塞尔达传说、F-Zero零式赛车和精灵宝可梦系列游戏。甚至,任天堂的代码还包括预发布作品、完全可玩的一些游戏原型甚至是从未完成“胎死腹中”的项目。

(1)日志分析源码泄露扩展阅读:

代码被公开之痛

每一次源代码被公开,伴随着的都是巨大的损失。

比如大疆前员工将含有公司商业机密的代码上传到了 GitHub 的公有仓库中,造成源代码泄露的事件。根据当时的报道,这些源代码,攻击者可以 SSL 证书私钥,访问客户的敏感信息,比如用户信息、飞行日志等等。根据评估,这次泄漏代码一共给大疆造成了 116.4 万的经济损失。

再比如,2019 年 4 月,B 站整个网站后台工程源码泄露,并且“不少用户密码被硬编码在代码里面,谁都可以用。”

当天,在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托管平台 GitHub 上,出现了名为“哔哩哔哩bilibili 网站后台工程源码”的项目。据悉,该项目由账号“ openbilibili ”创建,由于网站的开源性质,登录网站者均可使用。当日 B站股价跌 3.27%。

虽然很快被封禁,B 站也已经报警处理,但有不少网友克隆了代码库,隐患已经埋下,补救起来也颇为头疼。当然,除了主动泄露私钥,还有很多人在 GitHub 上把登录信息和明文密码也都一起开源的。

而这些被开源的代码一旦被黑客利用,造成的损失就要看黑客的心情了。

Ⅱ 怎么排查这些内存泄漏

最原始的内存泄露测试
重复多次操作关键的可疑的路径,从内存监控工具中观察内存曲线,是否存在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不会在程序返回时明显回落。
这种方式可以发现最基本,也是最明显的内存泄露问题,对用户价值最大,操作难度小,性价比极高。
MAT内存分析工具
2.1 MAT分析heap的总内存占用大小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泄露
在Devices 中,点击要监控的程序。
点击Devices视图界面中最上方一排图标中的“Update Heap”
点击Heap视图
点击Heap视图中的“Cause GC”按钮
到此为止需检测的进程就可以被监视。Heap视图中部有一个Type叫做data object,即数据对象,也就是我们的程序中大量存在的类类型的对象。在data object一行中有一列是“Total Size”,其值就是当前进程中所有Java数据对象的内存总量,一般情况下,这个值的大小决定了是否会有内存泄漏。可以这样判断:
进入某应用,不断的操作该应用,同时注意观察data object的Total Size值,正常情况下Total Size值都会稳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由于程序中的的代码良好,没有造成对象不被垃圾回收的情况。
所以说虽然我们不断的操作会不断的生成很多对象,而在虚拟机不断的进行GC的过程中,这些对象都被回收了,内存占用量会会落到一个稳定的水平;反之如果代码中存在没有释放对象引用的情况,则data object的Total Size值在每次GC后不会有明显的回落。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多Total Size的值会越来越大,直到到达一个上限后导致进程被杀掉。
2.2 MAT分析hprof来定位内存泄露的原因所在。
这是出现内存泄露后使用MAT进行问题定位的有效手段。
A)Dump出内存泄露当时的内存镜像hprof,分析怀疑泄露的类:

B)分析持有此类对象引用的外部对象

C)分析这些持有引用的对象的GC路径

D)逐个分析每个对象的GC路径是否正常

从这个路径可以看出是一个antiRadiationUtil工具类对象持有了MainActivity的引用导致MainActivity无法释放。此时就要进入代码分析此时antiRadiationUtil的引用持有是否合理(如果antiRadiationUtil持有了MainActivity的context导致节目退出后MainActivity无法销毁,那一般都属于内存泄露了)。
2.3 MAT对比操作前后的hprof来定位内存泄露的根因所在。
为查找内存泄漏,通常需要两个 Dump结果作对比,打开 Navigator History面板,将两个表的 Histogram结果都添加到 Compare Basket中去
A) 第一个HPROF 文件(usingFile > Open Heap Dump ).
B)打开Histogram view.
C)在NavigationHistory view里 (如果看不到就从Window >show view>MAT- Navigation History ), 右击histogram然后选择Add to Compare Basket .

D)打开第二个HPROF 文件然后重做步骤2和3.
E)切换到Compare Basket view, 然后点击Compare the Results (视图右上角的红色”!”图标)。

F)分析对比结果

可以看出两个hprof的数据对象对比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定位到操作前后所持有的对象增量,从而进一步定位出当前操作导致内存泄露的具体原因是泄露了什么数据对象。
注意:
如果是用 MAT Eclipse 插件获取的 Dump文件,不需要经过转换则可在MAT中打开,Adt会自动进行转换。
而手机SDk Dump 出的文件要经过转换才能被 MAT识别,android SDK提供了这个工具 hprof-conv (位于 sdk/tools下)
首先,要通过控制台进入到你的 android sdk tools 目录下执行以下命令
./hprof-conv xxx-a.hprof xxx-b.hprof
例如 hprof-conv input.hprof out.hprof
此时才能将out.hprof放在eclipse的MAT中打开。
手机管家内存泄露每日监控方案
目前手机管家的内存泄露每日监控会自动运行并输出是否存在疑似泄露的报告邮件,不论泄露对象的大小。这其中涉及的核心技术主要是AspectJ,MLD自研工具(原理是虚引用)和UIAutomator。
3.1 AspectJ插桩监控代码
手机管家目前使用一个ant脚本加入MLD的监控代码,并通过AspectJ的语法实现插桩。
使用AspectJ的原因是可以灵活分离出项目源码与监控代码,通过不同的编译脚本打包出不同用途的安装测试包:如果测试包是经过Aspect插桩了MLD监控代码的话,那么运行完毕后会输出指定格式的日志文件,作为后续分析工作的数据基础。
3.2 MLD实现监控核心逻辑
这是手机管家内的一个工具工程,正式打包不会打入,BVT等每日监控测试包可以打入。打入后可以通过诸如addObject接口(通过反射去检查是否含有该工具并调用)来加入需要监控的检测对象,这个工具会自动在指定时机(如退出管家)去检测该对象是否发生泄漏。
这个内存泄露检测的基本原理是:
虚引用主要用来跟踪对象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活动。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ReferenceQueue)联合使用(在虚引用函数就必须关联指定)。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的内存之前,自动把这个虚引用加入到与之关联的引用队列中。程序可以通过判断引用队列中是否已经加入了虚引用,来了解被引用的对象是否将要被垃圾回收。
基于以上原理,MLD工具在调用接口addObject加入监控类型时,会为该类型对象增加一个虚引用,注意虚引用并不会影响该对象被正常回收。因此可以在ReferenceQueue引用队列中统计未被回收的监控对象是否超过指定阀值。
利用PhantomReferences(虚引用)和ReferenceQueue(引用队列),当PhantomReferences被加入到相关联的ReferenceQueue时,则视该对象已经或处于垃圾回收器回收阶段了。

MLD监控原理核心
目前手机管家已对大部分类完成内存泄露的监控,包括各种activity,service和view页面等,务求在技术上能带给用户最顺滑的产品体验。
接下来简单介绍下这个工具的判断核心。根据虚引用监控到的内存状态,需要通过多种策略来判断是否存在内存泄露。
(1)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在加入监控时就为该类型设定最大存在个数,举个例子,各个DAO对象理论上只能存在最多一个,因此一旦出现两个相同的DAO,那一般都是泄露了;
(2)第二种情况是在页面退出程序退出时,检索gc后无法释放的对象列表,这些对象类型也会成为内存泄露的怀疑对象;
(3)最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基本原理是根据历史操作判断对象数量的增长幅度。根据对象的增长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该对象类型的增长速度,如果超过经验值则会列入疑似泄露的对象列表。
3.3 UIAutomator完成重复操作的自动化
最后一步就很简单了。这么多反复的UI操作,让人工来点就太浪费人力了。我们使用UIAutomator来进行自动化操作测试。
目前手机管家的每日自动化测试已覆盖各个功能的主路径,并通过配置文件的方式来灵活驱动用例的增删改查,最大限度保证了随着版本推移用例的复用价值。
至此手机管家的内存泄露测试方案介绍完毕,也欢迎各路牛人交流沟通更多更强的内存泄露工具盒方案!
腾讯Bugly简介
Bugly是腾讯内部产品质量监控平台的外发版本,其主要功能是App发布以后,对用户侧发生的Crash以及卡顿现象进行监控并上报,让开发同学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App的质量情况,及时机型修改。目前腾讯内部所有的产品,均在使用其进行线上产品的崩溃监控。

Ⅲ 微软等50多家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是怎么回事

近日,包括微软、迪士尼、任天堂在内的50家知名公司的源代码泄露,并被发布在了公开网络上。

据7月27日科技网站Bleeping Computer最先报道,一名瑞士开发者Tillie Kottmann从微软、任天堂、迪士尼、摩托罗拉等其他公司中提取出了源代码,因为他们采用的DevOps应用的安全性不强,导致这些公司的专有信息曝光。

Kottmann将代码发布在了公开平台GitLab上,将之标记在“机密”、“机密和专属“两个标签之下,然后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发布了获取链接。

据Polygon报道,这次泄露的任天堂源代码尤其引起了游戏界的关注,它使得人们得以一窥一些最经典的任天堂游戏背后的代码是什么样子的,任天堂这一泄露的代码也在网络上被称为“GigaLeak”(超级泄露)。

(3)日志分析源码泄露扩展阅读

ImmuniWeb创始人认为泄密没什么大不了:

对于上述事件,不少安全专家表示,“在互联网上失去对源代码的控制,就像把银行的设计图交给抢劫犯一样。”

来自网络安全公司ImmuniWeb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伊利亚·科洛琴科(Ilia Kolochenko)观点相左:“从技术角度来看,泄密没什么大不了。经检查,大多数源代码都是一文不值的,除非您有其他一些技术。

此外,源代码在没有日常支持和改进的情况下会迅速贬值。因此,不择手段的竞争对手不可能获得很大的价值,除非他们只专注某款非常具体的软件。”

Ⅳ 用云存储审查、日志系统可以找到云数据泄漏的原因吗

做好基础工作
企业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据云回顾通知的途径:什么意思呢?如果发生泄露,(是否)CSP如何向你的企业机构报告数据泄露或者其他的安全事件。这些听起来相当直接,直到你真正开始操作,也就是说由于不同的用例和交付模型–以及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可能会改变通知客户的方式。
比如,考虑一种大规模的IaaS部署,比如虚拟化数据中心。在这个场景中,可能合约性的口述需求,泄露通知怎样和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可能通过合同规定的渠道来通知你具体的技术事件。相比之下,SaaS业务应用可能在合同中规定通知,但是不要求共享技术细节。其他的,比如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比如DropBox,可能没有一个合同,更不必说具体的泄露通知了。
问题在于,可能并没有一个针对所有云服务的跨面板的统一的通知位置。因此,“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发生泄漏呢?”就像用例不能用同样的笔刷图画,通知也同样。相反,企业必须就事论事地评估CSP关系、用例和通知选项。(需要指出的是这也意味着企业知道什么用例在第一位。如果不知道,就应该从这里开始。)
在用这种方式评估每一个云用例时,确保考虑到CSP被要求做什么(或者对于内部提供商达成协议),告知你事件的机制,以及你同其交互的选择是什么等。在评估期间尤其要注意三件事:你如何使用这个服务(比如,存储的数据类型、支持的业务类型等)、主要员工(你的员工和提供商的员工)以及你在查找泄露时的责任是什么(比如报告基于你的评估,比如入侵检测或者应用日志)。这个数据在随后的计划阶段很重要。
开始更大的部署很有帮助,比如集中化IaaS和PaaS,因为他们更易于处理。应用(比如SaaS)也很重要,但是记住追踪他们是重要的责任,比如来自Netskope的最近的数据,建议组织架构平均采用397个云应用。因此独立分析每一个很可能会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从容易的开始并构建它。文档时刻伴随是个好主意,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运营响应做计划
一旦你收集了要求的数据,是时候进入计划的第二阶段了:分类以及一个操作的响应蓝图。如果这个听起来非常像“传统的”泄露响应,其实的确如此。实际上,云泄露响应可以作为更为广泛的响应计划工作的扩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的确,由于环境不同,比如优先次序不同,技术响应选项和警报/通知路径不同,但是记得大多数用例都会在云和传统IT元素之间有一个交互点。这意味着为云组件尝试隔离维护单独的响应流程不可避免的导向更加的复杂性,缺乏透明度(比如,运营责任)和事件中产生的额外开支。
正如传统的灾难恢复和事故相应计划,优先级应该基于影响,反映了数据类型的功能以及业务危险程度。这两个因素也允许你了解是否或者什么时候或者其他的流程如何,比如外部公开的规程,都应该算在内。对比现有的事故响应流程额一个不同就在于,有助于基于关系自定制响应习惯,因为一些动作你可能系统包含在同CSP的交互中。比如,你可能要求你的CSP影响技术改变或者提供额外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能会选择记录下来这些同CSP的经验。
问题在于,收集足够的信息可以为实际的策略活动构建你要完成的“响应蓝图”.因为响应的细节因环境、用例和关系而多变,加上其他的一些变量,你可能希望更加具体的技术活动;比如,事件响应计划和技术清单。为什么?因为你可能希望给予提供商所做的以及技术上不允许你做的等内容自定制技术响应活动。
需要牢记的是在做云端响应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不同,首先要做的就是详细规划,在技术计划中为你的组织机构如何对这些不同做出说明是非常有用的第一步。

Ⅳ 源代码泄露会发生什么

摘要 源代码系统泄露一般会带来系统的被攻击,系统漏洞的暴露。

Ⅵ 如何防止源码泄露

1.在具备开发人员分级权限的基础上,增加设备安全管理。不是每台设备都能访问全部代码。
2.增加数据存储加密措施。让很多代码只能在本机编辑运行,拷贝、邮件发送都是加密码,接受者无法...
3.增加传输加密功能。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员,通过链路截取源代码,造成代码泄漏。
4.增加代码销毁、产品版本上线等权限控制。防止出现程序意外宕机,以及数据库崩溃等错误。
5.增加日志审计功能和报警功能。对代码泄漏问题及时发现,并能够追溯。

Ⅶ 担心源代码泄露出去,怎么办

源代码泄露,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被动泄密二是主动泄密。
被动防泄密,是指非员工之外的人,窃取代码,防范有如下:
1、目录加密:源代码目录加密保护,外人拿不到。
2、代码混淆器:对源代码进行“加工”,加一些乱七八糟没有意义的代码进去,让窃取者疲于发现核心代码部分。
3、核心代码部分,用C++等复杂程序语言实现。
主动防泄密,是指员工擅自拿走公司核心代码,防范如下:
1、服务器目录加密保护,防止公司人员拿走。
2、员工端电脑加密保护,源代码限定只能在公司使用。
3、SDC沙盒加密软件,不限制上网的同时,起到源代码保护的作用。

Ⅷ 源码泄露如何修复

你是源码泄漏怎么挽回,避免损失,还是源码有问题要修改修复啊?前者是要重新做安全,该修改的部分可以修改一下,后者是要查找到问题,具体根据你项目来,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再问我提供技术支持吧

Ⅸ 网站的源码泄露了,网站还安全吗

源码泄漏可能会让黑客等有可乘之机,但是如果当初网站设计时编写代码能考虑更多的安全因素这样的问题就会最大可能的避免。而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他们对源码根本就不感兴趣。所以一般来讲,问题不大。

Ⅹ 微软等50多家科技公司源代码泄露,这意味着什么

据外媒报道,包括微软、Adobe、联想、AMD、高通、联发科、通用电气、任天堂、迪士尼等50家公司在内的源代码被泄露上网。开发人员Tillie Kottmann在受访时称,因为不安全的DevOps应用程序导致公司专有信息暴露,他已经撤回源代码。

目前,泄露者Kottmann的推特个人简介中写着“可能正在泄露你的源代码”,置顶推文上写着“如果你获取了任何机密信息文件或源代码,你认为应该将他们公之于众的,请联系我”。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为了降低信息泄露风险,不必要的信息输入及登记尽量不要去做,非正规APP尽量不要安装使用。尽量的保证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希望这些公司能够尽快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对消费者或者自己的公司带来不好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日志分析源码泄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卡尔曼滤波算法书籍 浏览:769
安卓手机怎么用爱思助手传文件进苹果手机上 浏览:844
安卓怎么下载60秒生存 浏览:803
外向式文件夹 浏览:240
dospdf 浏览:431
怎么修改腾讯云服务器ip 浏览:392
pdftoeps 浏览:496
为什么鸿蒙那么像安卓 浏览:736
安卓手机怎么拍自媒体视频 浏览:186
单片机各个中断的初始化 浏览:724
python怎么集合元素 浏览:481
python逐条解读 浏览:833
基于单片机的湿度控制 浏览:499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帐号 浏览:883
程序员公园采访 浏览:812
程序员实战教程要多长时间 浏览:979
企业数据加密技巧 浏览:135
租云服务器开发 浏览:814
程序员告白妈妈不同意 浏览:336
攻城掠地怎么查看服务器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