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利用python做简单的验证码识别
1摘要
验证码是目前互联网上非常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物,充当着很多系统的防火墙功能,但是随时OCR技术的发展,验证码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本文介绍了一套字符验证码识别的完整流程,对于验证码安全和OCR识别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后经过了一年的时间,笔者又研究和get到了一种更强大的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直接端到端的验证识别技术(文章不是我的,然后我把源码整理了下,介绍和源码在这里面):
基于python语言的tensorflow的‘端到端’的字符型验证码识别源码整理(github源码分享)
2关键词
关键词:安全,字符图片,验证码识别,OCR,Python,SVM,PIL
3免责声明
本文研究所用素材来自于某旧Web框架的网站完全对外公开的公共图片资源。
本文只做了该网站对外公开的公共图片资源进行了爬取,并未越权做任何多余操作。
本文在书写相关报告的时候已经隐去漏洞网站的身份信息。
本文作者已经通知网站相关人员此系统漏洞,并积极向新系统转移。
本报告的主要目的也仅是用于OCR交流学习和引起大家对验证安全的警觉。
4引言
关于验证码的非技术部分的介绍,可以参考以前写的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互联网安全防火墙(1)--网络验证码的科普
里面对验证码的种类,使用场景,作用,主要的识别技术等等进行了讲解,然而并没有涉及到任何技术内容。本章内容则作为它的技术补充来给出相应的识别的解决方案,让读者对验证码的功能及安全性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5基本工具
要达到本文的目的,只需要简单的编程知识即可,因为现在的机器学习领域的蓬勃发展,已经有很多封装好的开源解决方案来进行机器学习。普通程序员已经不需要了解复杂的数学原理,即可以实现对这些工具的应用了。
主要开发环境:
python3.5
python SDK版本
PIL
图片处理库
libsvm
开源的svm机器学习库
关于环境的安装,不是本文的重点,故略去。
6基本流程
一般情况下,对于字符型验证码的识别流程如下:
准备原始图片素材
图片预处理
图片字符切割
图片尺寸归一化
图片字符标记
字符图片特征提取
生成特征和标记对应的训练数据集
训练特征标记数据生成识别模型
使用识别模型预测新的未知图片集
达到根据“图片”就能返回识别正确的字符集的目标
7素材准备
7.1素材选择
由于本文是以初级的学习研究目的为主,要求“有代表性,但又不会太难”,所以就直接在网上找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简单的字符型验证码(感觉像在找漏洞一样)。
最后在一个比较旧的网站(估计是几十年前的网站框架)找到了这个验证码图片。
原始图:
然后就将图片素材特征化,按照libSVM指定的格式生成一组带特征值和标记值的向量文
❷ Python 实现端口扫描
一、常见端口扫描的原理
0、秘密扫描
秘密扫描是一种不被审计工具所检测的扫描技术。
它通常用于在通过普通的防火墙或路由器的筛选(filtering)时隐藏自己。
秘密扫描能躲避IDS、防火墙、包过滤器和日志审计,从而获取目标端口的开放或关闭的信息。由于没有包含TCP 3次握手协议的任何部分,所以无法被记录下来,比半连接扫描更为隐蔽。
但是这种扫描的缺点是扫描结果的不可靠性会增加,而且扫描主机也需要自己构造IP包。现有的秘密扫描有TCP FIN扫描、TCP ACK扫描、NULL扫描、XMAS扫描和SYN/ACK扫描等。
1、Connect()扫描
此扫描试图与每一个TCP端口进行“三次握手”通信。如果能够成功建立接连,则证明端口开发,否则为关闭。准确度很高,但是最容易被防火墙和IDS检测到,并且在目标主机的日志中会记录大量的连接请求以及错误信息。
TCP connect端口扫描服务端与客户端建立连接成功(目标端口开放)的过程:
① Client端发送SYN;
② Server端返回SYN/ACK,表明端口开放;
③ Client端返回ACK,表明连接已建立;
④ Client端主动断开连接。
建立连接成功(目标端口开放)
TCP connect端口扫描服务端与客户端未建立连接成功(目标端口关闭)过程:
① Client端发送SYN;
② Server端返回RST/ACK,表明端口未开放。
优点:实现简单,对操作者的权限没有严格要求(有些类型的端口扫描需要操作者具有root权限),系统中的任何用户都有权力使用这个调用,而且如果想要得到从目标端口返回banners信息,也只能采用这一方法。
另一优点是扫描速度快。如果对每个目标端口以线性的方式,使用单独的connect()调用,可以通过同时打开多个套接字,从而加速扫描。
缺点:是会在目标主机的日志记录中留下痕迹,易被发现,并且数据包会被过滤掉。目标主机的logs文件会显示一连串的连接和连接出错的服务信息,并且能很快地使它关闭。
2、SYN扫描
扫描器向目标主机的一个端口发送请求连接的SYN包,扫描器在收到SYN/ACK后,不是发送的ACK应答而是发送RST包请求断开连接。这样,三次握手就没有完成,无法建立正常的TCP连接,因此,这次扫描就不会被记录到系统日志中。这种扫描技术一般不会在目标主机上留下扫描痕迹。但是,这种扫描需要有root权限。
·端口开放:(1)Client发送SYN;(2)Server端发送SYN/ACK;(3)Client发送RST断开(只需要前两步就可以判断端口开放)
·端口关闭:(1)Client发送SYN;(2)Server端回复RST(表示端口关闭)
优点:SYN扫描要比TCP Connect()扫描隐蔽一些,SYN仅仅需要发送初始的SYN数据包给目标主机,如果端口开放,则相应SYN-ACK数据包;如果关闭,则响应RST数据包;
3、NULL扫描
反向扫描—-原理是将一个没有设置任何标志位的数据包发送给TCP端口,在正常的通信中至少要设置一个标志位,根据FRC 793的要求,在端口关闭的情况下,若收到一个没有设置标志位的数据字段,那么主机应该舍弃这个分段,并发送一个RST数据包,否则不会响应发起扫描的客户端计算机。也就是说,如果TCP端口处于关闭则响应一个RST数据包,若处于开放则无相应。但是应该知道理由NULL扫描要求所有的主机都符合RFC 793规定,但是windows系统主机不遵从RFC 793标准,且只要收到没有设置任何标志位的数据包时,不管端口是处于开放还是关闭都响应一个RST数据包。但是基于Unix(*nix,如Linux)遵从RFC 793标准,所以可以用NULL扫描。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NULL可以辨别某台主机运行的操作系统是什么操作系统。
端口开放:Client发送Null,server没有响应
端口关闭:(1)Client发送NUll;(2)Server回复RST
说明:Null扫描和前面的TCP Connect()和SYN的判断条件正好相反。在前两种扫描中,有响应数据包的表示端口开放,但在NUll扫描中,收到响应数据包表示端口关闭。反向扫描比前两种隐蔽性高些,当精确度也相对低一些。
用途:判断是否为Windows系统还是Linux。
4、FIN扫描
与NULL有点类似,只是FIN为指示TCP会话结束,在FIN扫描中一个设置了FIN位的数据包被发送后,若响应RST数据包,则表示端口关闭,没有响应则表示开放。此类扫描同样不能准确判断windows系统上端口开发情况。
·端口开放:发送FIN,没有响应
·端口关闭:(1)发送FIN;(2)回复RST
5、ACK扫描
扫描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ACK数据包。根据返回的RST数据包有两种方法可以得到端口的信息。方法一是: 若返回的RST数据包的TTL值小于或等于64,则端口开放,反之端口关闭。
6、Xmas-Tree扫描
通过发送带有下列标志位的tcp数据包。
·URG:指示数据时紧急数据,应立即处理。
·PSH:强制将数据压入缓冲区。
·FIN:在结束TCP会话时使用。
正常情况下,三个标志位不能被同时设置,但在此种扫描中可以用来判断哪些端口关闭还是开放,与上面的反向扫描情况相同,依然不能判断windows平台上的端口。
·端口开放:发送URG/PSH/FIN,没有响应
·端口关闭:(1)发送URG/PSH/FIN,没有响应;(2)响应RST
XMAS扫描原理和NULL扫描的类似,将TCP数据包中的ACK、FIN、RST、SYN、URG、PSH标志位置1后发送给目标主机。在目标端口开放的情况下,目标主机将不返回任何信息。
7、Dump扫描
也被称为Idle扫描或反向扫描,在扫描主机时应用了第三方僵尸计算机扫描。由僵尸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SYN包。目标主机端口开发时回应SYN|ACK,关闭时返回RST,僵尸主机对SYN|ACK回应RST,对RST不做回应。从僵尸主机上进行扫描时,进行的是一个从本地计算机到僵尸主机的、连续的ping操作。查看僵尸主机返回的Echo响应的ID字段,能确定目标主机上哪些端口是开放的还是关闭的。
二、Python 代码实现
1、利用Python的Socket包中的connect方法,直接对目标IP和端口进行连接并且尝试返回结果,而无需自己构建SYN包。
2、对IP端口进行多线程扫描,注意的是不同的电脑不同的CPU每次最多创建的线程是不一样的,如果创建过多可能会报错,需要根据自己电脑情况修改每次扫描的个数或者将seelp的时间加长都可以。
看完了吗?感觉动手操作一下把!
python学习网,免费的在线学习python平台,欢迎关注!
本文转自:https://www.jianshu.com/p/243bb7cfc40f
❸ Python网络编程8-实现SYN Flood攻击与图形化展示
最基本的DoS攻击就是攻击者利用大量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攻击目标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的响应。DoS攻击一般是采用一对一方式的,当攻击目标各项性能指标不高时(例如CPU速度低、内存小或者网络带宽小等等),它的效果是明显的。
泛洪攻击(Flood)
指攻击者通过僵尸网络、代理或直接向攻击目标发送大量的伪装的请求服务报文,最终耗尽攻击目标的资源。发送的大量报文可以是TCP的SYN和ACK报文、UDP报文、ICMP报文、DNS报文HTTP/HTTPS报文等。
以下Python脚本可实现简易的SYN Flood攻击
运行结果如下
使用Wirshark观察如下,产生大量TCP syn包;由于使用单IP单端口发送时,scapy使用了相同TCP序列号和数据,Wirshark认为是TCP重传,使用多IP多端口是则正常。
以下Python脚本可对捕获的SYN Flood包进行分析,并展示出数量大于5的连接。
运行结果如下
首先会打印出数量大于5的连接与其对应的数量。
同时会生成对应图表,可以直观的看到攻击目标主机和端口的源IP排名。
❹ 如何使用python语言将qgis数据导入洪水演进模型
1. 在QGIS菜单条单击Plugin Builder图标启动插件创建的plugin:
2. 主Plugin Builder对话框显示如下。我们填入一些基本的配置信息,插件生成器将基于这些信息创建一系列模版文件.。然后我们修改这些模版文件来创建自己的plugin。所有对话框中的域都要求填上,然后点击Ok按钮:
3. 一个文件对话框将会打开。我们创建一个 workspace 目录在 /home/qgis/ 目录下。选择目录,保存plugin工程。
❺ python简单神经网络的实现 求问这儿是怎么实现syn0均值为0的,以及我在Python3中运行发现l1的shape也不对
np.random.random 返回[0,1)区间的随机数,2*np.random.random - 1 返回[-1,1)的随机数,具体可以看网页链接
看这个神经网络结构应该就输入输出两层,l1的shape为np.dot(l0,syn0),[4*3],[3*1]的矩阵相乘得到[4*1]的矩阵,y = np.array([[0,1,1,0]]).T,y也是[4*1]的矩阵
❻ python 怎么调用命令实现
在Python/wxPython环境下,执行外部命令或者说在Python程序中启动另一个程序的方法
1、os.system(command)
os.system()函数用来运行shell命令。此命令可以方便的调用或执行其他脚本和命令
#打开指定的文件 >>>os.system('notepad *.txt')
2、wx.Execute(command, syn=wx.EXEC_ASYNC, callback=None)
若置syn为wx.EXEC_ASYNC则wx.Excute函数立即返回,若syn=wx.EXEC_SYNC则等待调用的程序结束后再返回。
callback是一个wx.Process变量,如果callback不为None且syn=wx.EXEC_ASYNC,则程序结束后将调用wx.Process.OnTerminate()函数。
os.system()和wx.Execute()都利用系统的shell,执行时会出现shell窗口。如在Windows下会弹出控制台窗口,不美观。下面的两种方法则没有这个缺点。
3、import subprocess
subprocess.Popen(args, bufsize=0, executable=None, stdin=None,
stdout=None, stderr=None, preexec_fn=None, close_fds=False, shell=False,
cwd=None, env=None, universal_newlines=False, startupinfo=None,
creationflags=0)
subprocess.call ([cmd, arg1, arg2],shell=True)
❼ 怎样用python构建一个卷积神经网络
用keras框架较为方便
首先安装anaconda,然后通过pip安装keras
❽ 怎么用python和原始套接字发送一tcp数据包
TCP的首部格式: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Source Port | Destination Port |
+-+-+-+-+-+-+-+-+-+-+-+-+-+-+-+-+-+-+-+-+-+-+-+-+-+-+-+-+-+-+-+-+
| Sequence Number |
+-+-+-+-+-+-+-+-+-+-+-+-+-+-+-+-+-+-+-+-+-+-+-+-+-+-+-+-+-+-+-+-+
| Acknowledgment Number |
+-+-+-+-+-+-+-+-+-+-+-+-+-+-+-+-+-+-+-+-+-+-+-+-+-+-+-+-+-+-+-+-+
| Data | |U|A|P|R|S|F| |
| Offset| Reserved |R|C|S|S|Y|I| Window |
| | |G|K|H|T|N|N| |
+-+-+-+-+-+-+-+-+-+-+-+-+-+-+-+-+-+-+-+-+-+-+-+-+-+-+-+-+-+-+-+-+
| Checksum | Urgent Pointer |
+-+-+-+-+-+-+-+-+-+-+-+-+-+-+-+-+-+-+-+-+-+-+-+-+-+-+-+-+-+-+-+-+
| Options | Padding |
+-+-+-+-+-+-+-+-+-+-+-+-+-+-+-+-+-+-+-+-+-+-+-+-+-+-+-+-+-+-+-+-+
| data |
-+-+-+-+-+-+-+-+-+-+-+-+-+-+-+-+-+-+-+-+-+-+-+-+-+-+-+-+-+-+-+-+-
—Source Port是源端口,16位。
—Destination Port是目的端口,16位。
—Sequence Number是发送数据包中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列号,32位。
—Acknowledgment Number是确认序列号,32位。
—Data Offset是数据偏移,4位,该字段的值是TCP首部(包括选项)长度乘以4。
—标志位: 6位,URG表示Urgent Pointer字段有意义:
ACK表示Acknowledgment Number字段有意义
PSH表示Push功能,RST表示复位TCP连接
SYN表示SYN报文(在建立TCP连接的时候使用)
FIN表示没有数据需要发送了(在关闭TCP连接的时候使用)
Window表示接收缓冲区的空闲空间,16位,用来告诉TCP连接对端自己能够接收的最大数据长度。
—Checksum是校验和,16位。
—Urgent Pointers是紧急指针,16位,只有URG标志位被设置时该字段才有意义,表示紧急数据相对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字段的值)的偏移。
更多TCP协议的详细信息可以在网上轻易找到,在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建立一个可以自己构造数据的包,我们使用"SOCK_RAW"这种socket格式,使用"IPPROTO_RAW"协议,它会告诉系统我们将提供网络层和传输层。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RAW,)
通过这个简单的类,我们可以进行IP头部信息构造
class ip(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ource, destination):
self.version = 4
❾ 如何用python写端口扫描工具
直接利用nmap模块,直接用它内置的方法PortScanner(),输出返回信息,nmap支持使用ACK、FIN、SYN-ACK等扫描方式,如向指定端口发送TCP SYN包,等待TCP ACk响应来确定该端口是否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