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型国企内部审计需要实现“五大转变”
大型国企内部审计需要实现“五大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诸多超级企业巨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规模快速扩张、实力大幅提升的现状,大型国企必须重新思考其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及时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及时消除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与咨询工作,有效保障大型国企持续健康发展。
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型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推进企业内部审计的科学发展,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增加价值、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的推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型国企应着力推动内部审计实现“五大转变”,即:内部审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内部审计重点要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关口要从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内部审计组织体系要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内部审计方法要从现场检查向远程在线辅助审计转变。
一、内部审计功能要从查错防弊向价值增值转变
近年来,内部审计的功能逐渐从查错防弊向帮助企业进行价值增值转变。本世纪初,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通过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强调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咨询活动,它旨在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新定义首次提出审计具有增加价值的功能,并认为内部审计应当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从国际大型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看,主流趋势是将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向管理导向型转变。很多国外大型企业,例如美国通用电气、意大利菲亚特集团,都采取了“价值增值”这一内审定位。
我国目前部分大型国有企业高层决策者在内审功能的观点上存在偏差,企业内审主要目的依旧是查错防弊,而内审人员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匮乏,审计理论与方法钻研不精,因此很难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出有效的审计分析、评价和管理整改建议。将内审功能向价值增值转变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优化内审职能在传统的内部防范纠错功能和战略性的价值管理活动之间的资源分配,帮助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国内大型企业中,中石化在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在审计过程中融入对企业科学管理的独立分析研究,帮助查找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审计部门定期以专题材料的形式,向公司管理层和决策层反映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对企业治理环境、运行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咨询建议,帮助企业加强管理,顺利实现战略目标。例如,集团审计局在调查报告指出该公司亏损加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多条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审计建议。这一尝试使得内部审计不再停留在财务层面,而是充分利用了内部审计这项工具,对企业的业务进行了服务、评价和咨询,改善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对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应顺应新的形势,学习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和中石化的先进经验,从企业自身价值目标出发,加强管理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管理审计,成为大型国有企业改善管理水平、改进运行机制的重要辅助力量。
大型国有企业在向价值增值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领导人应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及功能,让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看家”和“守护”层面,而是通过内审的监督、服务、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好“诊断”和“增值”功能,实现帮助企业价值保护和价值创造的目标;二是建立优秀审计人才的聘用和挽留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合理评估,建立审计人才职业规划和向“准经理”过渡的机制,吸引并留住价值增值型审计人才;三是制订周密详细的审计转型计划,审计主管需要与业务经理进行充分沟通,理解经营需求并制订价值增值型内审计划,实现最大程度的“双赢”。
二、内部审计重点要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
现代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传统的财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到价值增值型管理审计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合规性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审计为重点的审计任务,已经逐步被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所取代。现如今国际上内部审计的重点已逐步转向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GE和ABB集团等许多跨国企业都是推行管理审计的典型。
国内企业中,中国电子积极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9年以来,审计部对公司职能部门开展了大额资金资本运作审计跟踪和流程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例如,公司加强了对企业改制、重组、并购等重大经营决策的风险审核,加大了对经营异常波动的子公司的关注,并积极开展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和风险控制。这种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帮助企业时刻检查并矫正各个项目的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绩效,有效地防范了风险的产生。
大型国有企业可仿效澳洲航空和中国电子的先进经验,开展以业务流程和内控系统为审计重点的管理审计,时刻检查并纠正企业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改进经营管理绩效,有效防范风险,增强企业免疫力。
大型国有企业在向管理审计转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尽早设立专业的管理审计团队,招聘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人员开展管理审计工作;二是明确管理审计的价值定位,根据集团业务领域和经营状况确认开展管理审计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三是合理分配传统财务导向审计和管理审计工作任务,在保证传统财务导向审计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增加管理审计的比重。
三、内部审计关口要从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告诫我们,经营失误、风险失控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灾难,过程管控远比事后补漏更重要。将内部审计在流程上标准化和在各质量关口的控制上规范化是全球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要真正成为企业的自我免疫系统,就必须做好审计关口前移,注重任中审计、决策中审计、过程审计,促进效益配置和风险控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咨询等服务功能。标准化、规范化的内审强调对企业运作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典型的国外案例有英国巴克莱集团。
B.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布、修订与解释,是什么呢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布、修订与解释:
1、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发布、修订与解释。
2、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和发布是我国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发布表示思想、观点、文章和意见等东西通过报纸、书刊或者公众演讲等形式公之于众。修订指的是对文件、书籍、文稿、图表等的修改整理并装订成册。解释则是说明准则的含义、原因、理由。
4、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
5、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内部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基本依据。
6、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当遵循的具体规范。
7、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制定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提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C.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和IPPF中有哪些内容是和内部审计程序相关的 我国内部审计
在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内容等方面,我国与国际准则是协调的。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实务和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等某些领域的规范上我国准则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IIA内部审计国际实务准则在重大方面是一致的
(一)IPPF与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所基于的概念及原则内涵基本一致
(二)IPPF内容与我国准则体系涵盖内容基本一致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具体内容方面存在三点创新
(一)控制自我评估准则以及“三性审计准则”
(二)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准则
(三)针对内部控制以及沟通问题的准则
三、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还应从4个方面借鉴IIA的IPPF
(一)完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发挥真正的引领作用
(二)借鉴IPPF的“立场公告”,表明中国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态度和观点
(三)借鉴IPPF“实务公告”与“实务指南”,充实我国准则的相关内容
(四)借鉴IIA“职业实务理事会”的职责,强化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D. 如何理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
审计就是以经济监督的身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监督,审计也就变异了,国家审计是这样,内部审计是这样,民间审计也是这样。评价也好,鉴证也好,它们都是为监督而工作,其本质是监督。人们通常说内部审计要搞好服务,本质上是要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而决不是放弃监督。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在修改后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作了新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0年6月召开的第59届年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则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是改进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提高效益。”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义体现了不同环境下对内部审计的不同要求和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趋势。但是新定义出现后,理论界一些人认为,当代内部审计已发展到增值型审计了,似乎为组织增加价值是内部审计的唯一目标,而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这一职能也似乎从内部审计的视野中消失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甚至会引起严重误导。对新的内部审计定义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全面理解。 一、内部审计的环境变化导致了新定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定义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顺应外部环境发展,为内部审计职业界提供的发展指南。 1、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90年代后,西方国家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普遍加大。主要因为产品技术变革速度加快,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扩张战略引起的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所有这些业务使企业经济交易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了,而相应的控制环节难以同步实施,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何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为内部审计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定义提出了内部审计应评价和帮助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 2、企业治理结构转变 西方国家为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活力实行的放松管制运动和随之而来的企业兼并浪潮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例如管理层的薪水补偿计划,董事会职能和结构的变化,机构投资者放弃消极投资开始参与企业的治理以及员工人力资本的激励等新兴的企业治理方式。作为企业内部的评价机制,如何对企业治理方式提供有效的指引就成了内部审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也体现在新定义之中,即要求内部审计应评价和帮助企业改进“治理程序”。 3、企业内部组织战略重组 适应以上情况,许多西方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纷纷进行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和调整,将一些非核心部分的管理活动转由外部专业化公司承担。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并为组织增加价值、增强竞争力。新定义中较充分地体现了这种要求,指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突出其在促进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二、新定义的主要内容要素及变化 内部审计新定义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要素包括:①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这一认识比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59届年会提出的“确认与咨询活动”似乎进了一步,用“保证工作”来代替“确认”,说明它更强调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而“确认”则侧重于证明会计事项的真实性与合法性。②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本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这与80年代美国内部审计提出的三个服务的思想一脉相传,即内部审计要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为企业决策服务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否则内部审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是因为,建立企业是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和谋取利益,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增加自身的价值,为利益相关者谋求利益,同时也维系利益相关者的信心。增加价值的目标应由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来共同实现,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内部审计师在收集资料、识别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比较其他组织成员,对组织如何创造价值可能产生更深刻的见解。内部审计师应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他产品形式呈现出来,为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帮助。内部审计新定义据此提出内部审计活动的价值主张,要求其在公司治理、风险与控制领域内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也就顺理成章了。表面上看,它与59届年会的提法(改进工作质量和提高效益)并无多大差别,但“增加价值”比“提高效益”要具体得多,联想到西方国家近些年提出的考核企业效益的EVA指标,这里的“增加价值”显然是增加企业的EVA(经济增加值)。同时用“提高运作效率”来代替“改进工作质量”也是意味深长的。③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是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以前提出的只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见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比以前大大拓宽了,这反映出内部审计的责任更重、地位更高了。④内部审计的方法:是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毫无疑问,要完成上述重要的任务并实现组织的目标,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而科学的方法就应该是系统的和规范的,而不是零散的和随心所欲的,所谓系统的和规范的方法如审计抽样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和内部控制方法等等。⑤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评价和咨询。通过评价和咨询职能的发挥,以服务于组织的最终目标——增加价值。⑥内部审计的特点:独立和客观。内部审计要完成以上任务,必须是独立的机构,只有独立的机构才能做到客观的评价。因此,独立是客观的保证。 三、正确理解“保证工作”和“增加价值”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目标是为组织增加价值,那么如何理解“保证工作”和“增加价值”?它是否就是有些人理解的内部审计在今后只搞绩效审计不搞财务审计了呢?或者说内部审计只有评价和咨询职能而没有监督职能了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理由有三。其一,继续搞好财务审计是审计目标决定的,不断发生的世界性财务丑闻为此作了反证。我们认为,现代内部审计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到效益审计上来,它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但是不等于只搞效益审计,而不搞或放弃财务审计。道理很简单,审计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审计的基本目标是审查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有效。这里,人们往往忽视了为什么把真实和合法两个目标放在前面,其实,只有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效益。近两年西方国家暴露出来的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无不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由于会计信息的虚假,使广大投资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和侵害,不但使公司股价一落千丈,甚至导致公司的破产和倒闭,企业都没有了,哪里还有效益和增加价值可言!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作为企业自我制约机制之一的内部审计应把真实性合法性作为首要目标,加强审计监督,搞好财务审计。因此,我们理解,定义中的“保证工作”应该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保证本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其二是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增加价值。 其二,独立性特点主要是针对具有监督职能的财务审计而言的。内部审计新定义中再次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特点,内部审计部门为什么要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就是因为它要进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以便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如果不进行财务审计,而只搞效益审计,只搞评价和咨询工作,那内部审计就不是审计、内审部门就不是审计部门,而应该为它正名为内部咨询部门(机构)或评价部门,这个部门是否独立就无所谓了,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不独立的,可以放在财务部门内部,也可以放在公司办公室下或公司决策部门下。可见,新定义中一如既往地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特点,说明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中,虽然财务审计所占用的资源(人力、时间等)大大下降,但仍然没有放弃具有监督职能的财务审计这个审计的根本。 其三,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以下简称红皮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版,下文所注页码均为该书的页码)中仍有许多财务审计和舞弊审计的条款与内容,说明财务审计仍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我们摘录一些条款来证明。 ——在《在评价合规项目时的法律考虑》标准中,红皮书说:“合规项目(审计)可以协助机构防止雇员过失违法,发现违法行为并打击雇员的故意违法乱纪行为,还可以……确定董事和高级职员的责任,创建并加强机构身份并决定惩罚性赔偿的合适性……,促进合规项目的有效执行。”——在《对控制过程的评价和报告》标准中,红皮书说:内部审计部门的这种评价应当包括“财务与运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运营的效果与效率;资产的护卫情况;对法律、法规与合同的遵守情况。”同时,这四项评价内容又在《对控制过程的充分性进行评价》标准中一字不漏地重复出现。 ——在《分析与评价》标准中,红皮书说:分析性审计程序在确认以下内容时非常有用:“意外差异;潜在的错误;潜在的不合规或违法行为;其他异常或不重复发生的交易或事件。”接着,该标准还指出:“当分析性审计程序发现意外结果或关系时,内部审计师应该检查并评价这些结果或关系。……如果此类结果或关系无法得到解释,则表明存在潜在错误、不合规现象或违法行为等严重情形。内部审计师应该将这些通过分析性审计程序发现的、无法得到充分解释的结果或关系通报给合适层次的管理人员。”——在《记录信息》标准中,规定“如果内部审计师正在报告财务信息,则审计工作底稿中记载会计记录是否与此财务信息一致”——在《发现舞弊》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拥有充分的知识,发现舞弊现象”,“舞弊包括以故意欺骗为特征的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舞弊可以是为机构谋利,也可以给机构带来损害。”并列举了10多种舞弊的范例,提出了舞弊对公司形象的影响,即“舞弊调查的结果可能表明舞弊在一年或几年中对机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年产生了以前尚未发现的严重负面影响。”。 以上这些简短的引述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真实性合法性的财务审计是十分关注的,并详细规定了舞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虽然他们往往用“评价”一词来解释内部审计,并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但是我们从以上引述中不难发现,“评价”中包含了浓重的“监督”意义。本来,审计就是以经济监督的身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离开了监督,审计也就变异了,国家审计是这样,内部审计是这样,民间审计也是这样。评价也好,鉴证也好,它们都是为监督而工作,其本质是监督。人们通常说内部审计要搞好服务,本质上是要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而决不是放弃监督。E. 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研究现状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自成立以来,虽然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而与此同时,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审计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企业重塑职能更加全面的内部审计机构。本文首先通过比较江苏企业与国际企业内部审计在设立动机、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差异,揭示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然后,在借鉴关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权威观点的基础上,从必然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阐述了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方向发展的趋势,并结合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提出基于现代管理职能的管理审计体系构想。最后,在分析具体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对管理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江苏企业实际提出还需解决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提高的问题。 摘要ABSTRACT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内部审计 1.2.2 关于管理审计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2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及成因 2.1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现状比较 2.1.1 内部审计产生动因 2.1.2 审计范围 2.1.3 审计机构设置 2.1.4 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技术手段 2.1.5 审计结果运用 2.1.6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2.2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2.1 内部审计定位存在偏差 2.2.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独立性差 2.2.3 内部审计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2.2.4 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2.5 内部审计环境不理想3 江苏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选择 3.1 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3.1.1 发展趋势之一:再次介入内部控制 3.1.2 发展趋势之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 3.1.3 发展趋势之三: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 3.2 江苏内部审计发展方向 3.2.1 江苏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必然性 3.2.2 江苏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可行性4 江苏企业内部管理审计体系之构建 4.1 管理审计与其它类型审计的关系 4.1.1 管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4.1.2 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其他类型审计的关系 4.2 内部管理审计体系构想 4.2.1 内部管理审计内容 4.2.2 内部管理审计程序 4.2.3 内部管理审计方法 4.3 江苏企业开展内部管理审计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4.3.1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4.3.2 提高内审队伍素质 4.3.3 改进技术手段5 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
F. 内部审计 英语翻译
Internal audit as a mechanism for corporate self-restraint has become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 important part.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nges, especially in China's market economy graally mature璄ring, the internal audit is undergoing its own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its functions, the role of natural development to take place and change the corresponding . But China's market economy under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and ro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 in China under the system of internal audit,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internal audit, and only the best fi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audit effect can be truly realized: China's market economy under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with the role. In addition, China has entered W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gulation of some of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into our country, for our audit instry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al audit will also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riteria to adapt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 and the role of doubt on China's reform of the internal audit will also have some role in the guidelines. Therefore, China's market economy under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s and the role of the audit theory and practice must be recognized and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of the issue i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of an important link. Internal audit as a mechanism for corporate self-restraint has become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epartments and units is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and enforcement of financial discipline, improve management, enhance economic efficiency, protecting the assets of an important means of security integrity. At this stage, China's internal audit is also experienc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units of the internal audit requirements of understanding and a graal increase, with regard to the functions of internal audit also has a variety of viewpoints, then its in the market The role of economy has been a wide range of opinion.
G. 内部审计接受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双重领导效果好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是什么
一般来说,国际上观点都是内部审计接受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不应该接受经理层领导,这样就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另外,双重领导也容易导致扯皮、职责不清等现象,不是很好。
H.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
一是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单位内部的定额、计划指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各项改善措施,评价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
内部审计的种类,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业务审计和管理审计等。而外部审计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主要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方面。
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未较多触及经济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比外部审计要求高。
二是审计的服务对象不同
内部审计人员在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问题中,充当企业管理当局的参谋和助手,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其主要的、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包括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在内的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
通常,外部审计人员是受托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年度审计,其服务对象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社会各界,包括股东、银行、债权人、政府和潜在的投资者等。当然,这不排除他们的意见被企业管理当局和董事会采用的情况,但这是次要的,不是其主要的使命和目的。
三是审计作用的范围不同
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一般仅局限于组织内部,只有当正确的审计结论和建议被采纳并及时采取改进行动时,才会产生具有建设性的实际效果。内部审计人员对生产经营管理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般不向外界透露,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而外部审计人员对财务会计报表所表述的审计意见和结论要公布于众,客观上起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其作用的覆盖面比内部审计要广阔的多。
四是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程度不同
外部审计人员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内部会计控制,以及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实质性影响的相关控制,而内部审计人员则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内部会计控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而且,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外部审计人员之所以关心内部控制,是因为它们影响其设计的审计程序性质和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这与他们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独立意见相比是次要的。
内部审计人员关心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控制的缺陷提出强化控制的意见和措施。
五是审计的范围和时间不同
内部审计的范围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它既可以借助于正式的记录和文件,又可以依据非正式的记录和文件;内部审计通常对单位组织内部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时间安排比较灵活。
而外部审计通常是定期审计,每年对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一次,其审计范围主要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系统。
重点在于那些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有实质性影响的重大事项,它只能依赖正式的记录和文件。所以,内部审计在审计的对象范围上比外部审计要广泛,在审计时间上也更为灵活。
六是审计程序不同
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通常按照部门或经营地点来设计,会计记录和报表的审查只是其工作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内部控制系统和工作质量的检查和评价上;而外部审计的程序一般针对财务会计报表所列项目来设计。
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核实和验证报表各项目的余额是否真实、准确、可靠,以及确认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政策是否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