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分求~!谁有有关于远程教育的资料代理的资料~或者说相关的任何资料~!
你可以到下面这些网站看一下:
• 国外远程教育专题网:http://carbon.cudenver.e/~lsherry/pubs/issues.html
(该网站讲解了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哲学、远程教育系统、 设计的思考、方法与策略、远程学习者、运作问题、管理与政策。)
• 远程教育资源网:http://www.dlrn.org/index.html
• 远程教育资讯网:http://www.uwex.e/disted/
(该网提供了大量的远程教育资源及关于远程教育的网站链接。)
• 101远程教育网:http://www.chinae.com/(101远程教育教学网由北京高拓公司创办于1996年9月,开设小学六年级、初中、 高中各年级各门主课,另开设小学三年级至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奥班课程。是最早的中小学网上教学网站。)
• 百灵远程教育网:http://e.beelink.com.cn/
(主要分MBA远程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百灵山师附中网校、英语视听、学习社区等栏目。)
• 华教远程教育网:http://www.chinae.org/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教远程教育网,以基础教育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师的继续教育为工作重点,以推进中国基础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的现代化为目标,以"立足教育、服务教育、回报社会"为宗旨。)
• 电大在线:http://www.opene.com.cn/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对开放教育类学生的网上资源提供网站,网上直播 电视课表网上教学 直播课堂IP/VBI播出时间表等内容。)
• 中华在线远程教育网:http://www.onlinecn.net/
(该网是一家国内最早的专业远程教育软件企业之一,成立于1997年,1999年开始从事远程教育系统平台研发,公司成员大都来自联想集团、人大远程教育网、北大医学远程教育网及华教远程教育网,2000年,推出中华在线远程教育系统及网络大学课件制作系统---"课件快手",让老师都可以轻松制作网络流媒体课件!)
• 育才国际远程教育网:http://www.yucaie.com/
(它是立足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远程教育体系,该网站的全程在线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比较有特色,值得一看。)
• 中小学远程教育网:http://www.e12.com/
(该网站包括:国家资源教育资源库、数字媒体教育网台、学科教学资源、教育网站索引及百年树人教育集团等内容,其中教育网站索引这里有好多详细的网站索引。)
• 中国国际远程教育网:http://www.ceieac.com/
(该站有关于校园网群、电教多媒体技术、设备和软件的展览。)
• 8211远程教育网:http://www.8211.com/
(该网站主要提供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并开设了名师论坛,主要是以校校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宗旨而建立的一个综合信息平台。)
• 国联网:http://202.102.245.32/
(国联网校是中国首家互联网上辅导学校。它包括四个部分内容:教育信息、网上课堂、网校生活、交流与答疑。)
• 万恒网校(五中网校) :http://www.cyberschool.net.cn/
(万恒远程教育网是以五中网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网站,包括远程教室、第二课堂、课外生活、教师交流、代理园地和本网服务六大部分。)
• 联想网校 :http://www.school.legend.com.cn/
(联想网校,集中了北京各重点中学近百位特、高级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开设了同步辅导、中高考专题、第二课堂、网校生活、家长学校、资料室等栏目。)
• COL网上学校 :http://www.cb.col.com.cn/yanshi/e/e2.htm
(COL 网上学校是深圳讯业集团利用其覆盖全国的多媒体信息增值服务网络枣COL,由讯业投资公司和北京金网通公司共同负责成立的教育专项管理中心,面向全国推出 的业务,其基本定位为:汇集全国的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发挥COL 整体网络优势,面向全国提供的中学辅导性网络教学。)
• 香港公开大学:http://www.ouhk.e.hk/
• 英国开放大学:http://www.open.ac.uk/
(世界着名的开放大学。)
• 英国哥伦比亚开放大学:http://www.openschool.bc.ca/index.html
• 美国网络教师:http://www.webteacher.org/windows.html
(从事网络教学工作和相关人员的好去处。)
• 美国开放大学:http://www.open.e/
• 美国凤凰城大学:http://www.phoenix.e/
• 泰国开放大学:http://www.stou.ac.th/
•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http://www.ignou.e/
• 南非大学:http://www.unisa.ac.za/
•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http://www.athabascau.ca/
•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http://www.usq.e.au/
• 全球远程教育学院:http://www.gdli.com.tw/
• 再城远程教育网: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Academy/7880/
• 联合远教教学机构:http://www.opencampus.com.tw/
• 台湾中兴大学远程教育网:http://www.nchu.e.tw/~dl/index1.htm
资料来源:http://www.et.pku.e.cn/serve/link.htm#3
1.国内教育技术综合网站
*中国教育技术网:::URL::http://www.etr.com.cn/
(由中国电教协会主办,新闻动态 专业刊物 学术论文 专家资源库 学术活动 中国电教协会 课题申报 学术流动站 人才供需中心 学科专业点 专业图书查询 远程教育 设备信息 教育技术论坛 教育法规应有尽有)
*中国教育技术学网:::URL::http://www.chinaet.org/
(中国教育技术学网站为广大用户提供与教育技术学相关的各种资源。它既提供包括教育理论、实践经验、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文章,又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下载,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同时,集思广义,大家共建,使它成为教育人士的资源库和联系枢纽。)
*教育技术学资源网:::URL::http://61.144.23.75/ret/index.asp
(一个教育技术学团队、一个教育技术学的Google、一个教育技术学的社区、一个协同学习、协同研究与协同开发的舞台。)
*教育技术学动态:::URL::http://etech.tongtu.net/
(该网站的热站推荐、相关资源、FERC论文集等都值得一看。)
*无限思考:::URL::http://dianjiao.myrice.com/index.html
(该网是东北师大一研究生个人网站,该网的资源链接比较好。)
* 惟存教育网:::URL::http://www.being.org.cn/
(该站关于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研究性学习探索、多种学习模式的探索和网络资源的链接等非常丰富。)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URL::http://www.nrcce.com/index.php3
(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是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研究的非盈利性教育类专业网站。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全国的相关教育工作者。网站的目的是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试验、研究、探索和提供相关资源。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学科教学)的老师和教研人员提供服务。)
* 北师大网络实验室:::URL::http://www.vschool.net.cn/
(该网站包含有一系列的网络群,还有教育技术领域里许多热点问题的相关文章。)
* 教育技术在线:::URL::http://www.iteonline.net/
("教育技术在线"是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为依托,以全国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教育技术科研工作者以及热爱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中小学教师为合作伙伴,以推广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为主的网站。)
* 教育技术热线:::URL::http://metc.njnu.e.cn/(南京师大教育技术学网站)
* 教育信息化:::URL::http://www.pujiao.com.cn/etc/INDEX.ASP
(通惠利华教育信息化网站,这里有比较多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远程(网络)教育的文章)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网:::URL::http://www.cite.net.cn/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的教育类网站,另外该网站还有《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构成信息技术教育教育科研网络与传统媒体一条龙。)
* k1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URL::http://ite.k12.com.cn/
(该站主要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网络教育方面的资料。)
* 赛伯时空教育网:::URL::http://www.cst21.com.cn/2/index2.htm
(该站包含了教育技术的许多热点问题,如:网络探究模式研究、研究性学习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包括国外着名的webquest网站。)
*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网:::URL::http://www.isnet.org.cn/asp/cstu/index.asp(
本网站主要以实现"校校通"目标为宗旨,开发基于网络校际协作学习课程,提出"校校通工程"课程资源中校际"协作学习或交流学习"课程开发的标准模式,并开展基础性研究。)
* 上海教育技术网:::URL::http://www.shet.com.cn/main.htm
(本网站由上海高教电教研究会主办,上海各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参与制作.)
* 在线教育资讯网:::URL::http://www.online-e.org/
(好多关于e-learning的东西)
* 中小学电教网:::URL::http://eteach.ste.net/index.asp
(免费资源,信息技术相关资料,校园网建设,电化教学网络管理,电教,校园网,电教论文,电教动态,电教器材,电教管理,电教制度,ASP,flash)
* 四结合网:::URL::http://www.sijiehe.com/
(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专门的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网站。)
go top
--------------------------------------------------------------------------------
2.国外教育技术资源索引网站
* 国外教育技术网站的汇编网:
::URL::http://fms.wsd.wednet.e/TechLab/ecationallinks.htm
* 美国教育技术十佳网站:
::URL::http://211.152.9.125/cgi-bin/page.dll?page3?userid=etech&columnno=0&articleid=127
* 教育技术研究实验室:
::URL::http://psychology.wichita.e/itrl/
* 教育技术研究指导中心:
::URL::http://infotree.library.ohiou.e/single-records/2004.html
* 教育技术链接网:
::URL::http://www.q.e/~tomei/tomei/advancedsites.html - Table
(由 Duquesne 大学教育学院 Linda C. Wojnar 博士创建与维护的一个教育技术学网,全部是连接。)
* 教育技术网络全书网:::URL::http://coe.sdsu.e/eet/
(该网是由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出版的一本杂志,里面包含许多教育技术领域里的精彩文章。)
* 教育技术资源网:::URL::http://disted.tamu.e/edtclink.htm
(该网是由德克萨斯AM大学Karen L. Murphy博士的教育技术资源链接。有在线杂志、教育技术机构协会、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多篇精彩论文。)
go top
--------------------------------------------------------------------------------
3.远程教育网站
* 远程教师培训网:::URL::http://211.101.197.142/
(" 远程教师培训"是新教育者NE(New Ecator)平台推出的第一个活动。NE致力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职业发展的信息交流平台,共同迎接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将基于教育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为管理者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将组织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和国际交流。)
* 国外远程教育专题网:::URL::http://carbon.cudenver.e/~lsherry/pubs/issues.html
(该网站讲解了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哲学、远程教育系统、 设计的思考、方法与策略、远程学习者、运作问题、管理与政策。)
* 远程教育资源网(国外):::URL::http://www.dlrn.org/index.html
* 远程教育资讯网(国外):::URL::http://www.uwex.e/disted/
(该网提供了大量的远程教育资源及关于远程教育的网站链接。)
* 101远程教育网:::URL::http://211.100.6.92/
(101远程教育教学网由北京高拓公司创办于1996年9月,开设小学六年级、初中、 高中各年级各门主课,另开设小学三年级至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奥班课程。是最早的中小 学网上教学网站。)
* 百灵远程教育网:::URL::http://e.beelink.com.cn/
(主要分MBA远程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百灵山师附中网校、英语视听、学习社区等栏目。)
* 华教远程教育网:::URL::http://www.chinae.org/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教远程教育网,以基础教育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师的继续教育为工作重点,以推进中国基础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的现代化为目标,以"立足教育、服务教育、回报社会"为宗旨。)
* 电大在线:::URL::http://www.opene.com.cn/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对开放教育类学生的网上资源提供网站,网上直播 电视课表网上教学 直播课堂IP/VBI播出时间表等内容。)
* 中华在线远程教育网:::URL::http://www.onlinecn.net/
(该网是一家国内最早的专业远程教育软件企业之一,成立于1997年,1999年开始从事远程教育系统平台研发,公司成员大都来自联想集团、人大远程教育网、北大医学远程教育网及华教远程教育网,2000年,推出中华在线远程教育系统及网络大学课件制作系统---"课件快手",让老师都可以轻松制作网络流媒体课件!)
* 育才国际远程教育网:::URL::http://www.yucaie.com/
(它是立足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远程教育体系,该网站的全程在线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比较有特色,值得一看。)
* 中小学远程教育网:::URL::http://www.e12.com/
(该网站包括:国家资源教育资源库、数字媒体教育网台、学科教学资源、教育网站索引及百年树人教育集团等内容,其中教育网站索引这里有好多详细的网站索引。)
* 中国国际远程教育网:::URL::http://www.ceieac.com/
(该站有关于校园网群、电教多媒体技术、设备和软件的展览。)
* 8211远程教育网:::URL::http://www.8211.com/
(该网站主要提供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并开设了名师论坛,主要是以校校互通和资源共享为宗旨而建立的一个综合信息平台。)
* 国联网:::URL::http://202.102.245.32/
(国联网校是中国首家互联网上辅导学校。它包括四个部分内容:教育信息、网上课堂、网校生活、交流与答疑。)
* 万恒网校(五中网校) :::URL::http://www.cyberschool.net.cn/
(万恒远程教育网是以五中网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网站,包括远程教室、第二课堂、课外生活、教师交流、代理园地和本网服务六大部分。)
* 联想网校 :::URL::http://www.school.legend.com.cn/
(联想网校,集中了北京各重点中学近百位特、高级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开设了同步辅导、中高考专题、第二课堂、网校生活、家长学校、资料室等栏目。)
* COL网上学校 :::URL::http://www.cb.col.com.cn/yanshi/e/e2.htm
(COL 网上学校是深圳讯业集团利用其覆盖全国的多媒体信息增值服务网络枣COL, 由讯业投资公司和北京金网通公司共同负责成立的教育专项管理中心,面向全国推出 的业务,其基本定位为:汇集全国的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发挥COL 整体网络优势,面向全国提供的中学辅导性网络教学。)
* 香港公开大学:::URL::http://www.ouhk.e.hk/
* 英国开放大学:::URL::http://www.open.ac.uk/
(世界着名的开放大学。)
* 英国哥伦比亚开放大学:::URL::http://www.openschool.bc.ca/index.html
* 美国网络教师:::URL::http://www.webteacher.org/windows.html
(从事网络教学工作和相关人员的好去处。)
* 美国开放大学:::URL::http://www.open.e/
* 美国凤凰城大学:::URL::http://www.phoenix.e/
* 泰国开放大学:::URL::http://www.stou.ac.th/
*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URL::http://www.ignou.e/
* 南非大学:::URL::http://www.unisa.ac.za/
* 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URL::http://www.athabascau.ca/
* 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RL::http://www.usq.e.au/
* 全球远程教育学院:::URL::http://www.gdli.com.tw/
* 再城远程教育网:::URL::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Academy/7880/
* 联合远教教学机构:::URL::http://www.opencampus.com.tw/
* 台湾中兴大学远程教育网:::URL::http://www.nchu.e.tw/~dl/index1.htm
go top
--------------------------------------------------------------------------------
4.教学设计网站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URL::http://www.hainnu.e.cn/licb/
不仅支持同学们开展以学为主的课程综合性实践任务(如:原创WebQuest《教学设计应用模式调研》、 《中小学教案设计调研》、 《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践作业、专题讨论),而且以课程主题为线索提供大量参考资源,是一个集支持学习者主动探究学习和教学设计专题资讯为一体的课程学习支持网站。
* 教学设计专题网站习作:::URL::http://www.chinaet.org/ subject/xmweb/html/zhengti.htm
(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设计理论、视听理论等等,还有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和资源链接。)
*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URL::http://61.144.60.222:8080/0518/index.php
* 教学设计协会:::URL::http://www.idc-tx.com/
* 全球教学设计网:::URL::http://www.uid.ca/
* 教学设计模式网:::URL::http://carbon.cudenver.e/~mryder/itc_data/idmodels.html
*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式:::URL::http://www.byu.e/ipt/vlibrary/developer/theories.htm
go top
--------------------------------------------------------------------------------
5.教育技术论坛网站
* 教育技术自由论坛:::URL::http://etc.elec.bnu.e.cn/newbbs/login.asp
* 中小学信息技术论坛:::URL::http://www.nrcce.com/Forums/down.php
* 河北大学教育技术星空:::URL::http://netroom.hbu.e.cn/personal/zoujinsong/index1.htm
* k12信息技术论坛:::URL::http://sq.k12.com.cn/forums/?
* 指顾雷霆论坛:::URL::http://dianjiao.xilubbs.com/
* 网络时代电教论坛:::URL::http://www.net-e.com/ee/bbs/bbs-c.asp
* 教育技术论坛:(英文)::URL::http://www.etech.ch/etech/forums/forums_e.asp
* 新知社区:::URL::http://www.being.org.cn/ cgi-bin/bbs/leoboard.cgi
*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论坛:::URL::http://61.144.60.222:8080/bbs/upload/
* 《教育技术通讯》:::URL::http://www.etc.e.cn
go top
--------------------------------------------------------------------------------
6.教育技术协会网
* 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 ::URL::http://www.etworkshop.com
* 中央电化教育馆:::URL::http://www.seccet.e.cn/
*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URL::http://www.ceta.e.cn/
(一种协作指导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组织。)
*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URL::http://www.aect.org/(制定教育技术94定义的组织。)
*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URL::http://www.iste.org/
(主要致力于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运用。)
* UNESCO教育信息技术署:::URL::http://iite.artstyle.net/iite/index
* 美国教育技术办公室:::URL::http://www.ed.gov/Technology/index.html
* 美国教育技术联合会:::URL::http://www.rtec.org/
* 美联邦教育技术协会:::URL::http://www.aect.org/Affiliates/feta.html
* 美国远程教育协会:::URL::http://www.usdla.org/()
* 英联邦共同体学习联盟:::URL::http://www.col.org/
* 亚洲开放大学协会:::URL::http://www.ouhk.e.hk/ %7EAAOUNet/
* 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URL::http://www.icde.org/
‘贰’ 有没有数据结构(C语言版)的资料
数据结构复习重点归纳笔记[清华严蔚敏版]
数据结构复习重点归纳[适于清华严版教材]
一、数据结构的章节结构及重点构成
数据结构学科的章节划分基本上为:概论,线性表,栈和队列,串,多维数组和广义表,树和二叉树,图,查找,内排,外排,文件,动态存储分配。
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校而言,“外排,文件,动态存储分配”三章基本上是不考的,在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本科教学过程中,这三章也是基本上不作讲授的。所以,大家在这三章上可以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只要知道基本的概念即可。但是,对于报考名校特别是该校又有在试卷中对这三章进行过考核的历史,那么这部分朋友就要留意这三章了。
按照以上我们给出的章节以及对后三章的介绍,数据结构的章节比重大致为:
概论:内容很少,概念简单,分数大多只有几分,有的学校甚至不考。
线性表:基础章节,必考内容之一。考题多数为基本概念题,名校考题中,鲜有大型算法设计题。如果有,也是与其它章节内容相结合。
栈和队列:基础章节,容易出基本概念题,必考内容之一。而栈常与其它章节配合考查,也常与递归等概念相联系进行考查。
串 :基础章节,概念较为简单。专门针对于此章的大型算法设计题很少,较常见的是根据KMP进行算法分析。
多维数组及广义表
:基础章节,基于数组的算法题也是常见的,分数比例波动较大,是出题的“可选单元”或“侯补单元”。一般如果要出题,多数不会作为大题出。数组常与“查找,排序”等章节结合来作为大题考查。
树和二叉树
:重点难点章节,各校必考章节。各校在此章出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在本章中出一到两道大的算法设计题。通过对多所学校的试卷分析,绝大多数学校在本章都曾有过出大型算法设计题的历史。
图 :重点难点章节,名校尤爱考。如果作为重点来考,则多出现于分析与设计题型当中,可与树一章共同构成算法设计大题的题型设计。
查找
:重点难点章节,概念较多,联系较为紧密,容易混淆。出题时可以作为分析型题目给出,在基本概念型题目中也较为常见。算法设计型题中可以数组结合来考查,也可以与树一章结合来考查。
排序
:与查找一章类似,本章同属于重点难点章节,且概念更多,联系更为紧密,概念之间更容易混淆。在基本概念的考查中,尤爱考各种排序算法的优劣比较此类的题。算法设计大题中,如果作为出题,那么常与数组结合来考查。
二、数据结构各章节重点勾划:
第0章 概述
本章主要起到总领作用,为读者进行数据结构的学习进行了一些先期铺垫。大家主要注意以下几点: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概念及度量方法,算法设计时的注意事项。本章考点不多,只要稍加注意理解即可。
第一章 线性表
作为线性结构的开篇章节,线性表一章在线性结构的学习乃至整个数据结构学科的学习中,其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在这一章,第一次系统性地引入链式存储的概念,链式存储概念将是整个数据结构学科的重中之重,无论哪一章都涉及到了这个概念。
总体来说,线性表一章可供考查的重要考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性表的相关基本概念,如:前驱、后继、表长、空表、首元结点,头结点,头指针等概念。
2.线性表的结构特点,主要是指:除第一及最后一个元素外,每个结点都只有一个前趋和只有一个后继。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方式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两种不同实现:表空间的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链表与顺序表的相似及不同之处。
4.线性表的链式存储方式及以下几种常用链表的特点和运算: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双向循环链表。其中,单链表的归并算法、循环链表的归并算法、双向链表及双向循环链表的插入和删除算法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考查方式。此外,近年来在不少学校中还多次出现要求用递归算法实现单链表输出(可能是顺序也可能是倒序)的问题。
在链表的小题型中,经常考到一些诸如:判表空的题。在不同的链表中,其判表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请大家注意。
5.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及链式存储情况下,其不同的优缺点比较,即其各自适用的场合。单链表中设置头指针、循环链表中设置尾指针而不设置头指针以及索引存储结构的各自好处。
第二章 栈与队列
栈与队列,是很多学习DS的同学遇到第一只拦路虎,很多人从这一章开始坐晕车,一直晕到现在。所以,理解栈与队列,是走向DS高手的一条必由之路,。
学习此章前,你可以问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以下几点:
1.栈、队列的定义及其相关数据结构的概念,包括:顺序栈,链栈,共享栈,循环队列,链队等。栈与队列存取数据(请注意包括:存和取两部分)的特点。
2.递归算法。栈与递归的关系,以及借助栈将递归转向于非递归的经典算法:n!阶乘问题,fib数列问题,hanoi问题,背包问题,二叉树的递归和非递归遍历问题,图的深度遍历与栈的关系等。其中,涉及到树与图的问题,多半会在树与图的相关章节中进行考查。
3.栈的应用:数值表达式的求解,括号的配对等的原理,只作原理性了解,具体要求考查此为题目的算法设计题不多。
4.循环队列中判队空、队满条件,循环队列中入队与出队算法。
如果你已经对上面的几点了如指掌,栈与队列一章可以不看书了。注意,我说的是可以不看书,并不是可以不作题哦。
第三章 串
经历了栈一章的痛苦煎熬后,终于迎来了串一章的柳暗花明。
串,在概念上是比较少的一个章节,也是最容易自学的章节之一,但正如每个过来人所了解的,KMP算法是这一章的重要关隘,突破此关隘后,走过去又是一马平川的大好DS山河了,呵呵。
串一章需要攻破的主要堡垒有:
1.串的基本概念,串与线性表的关系(串是其元素均为字符型数据的特殊线性表),空串与空格串的区别,串相等的条件
2.串的基本操作,以及这些基本函数的使用,包括:取子串,串连接,串替换,求串长等等。运用串的基本操作去完成特定的算法是很多学校在基本操作上的考查重点。
3.顺序串与链串及块链串的区别和联系,实现方式。
4.KMP算法思想。KMP中next数组以及nextval数组的求法。明确传统模式匹配算法的不足,明确next数组需要改进之外。其中,理解算法是核心,会求数组是得分点。不用我多说,这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中之重。可能进行的考查方式是:求next和nextval数组值,根据求得的next或nextval数组值给出运用KMP算法进行匹配的匹配过程。
第四章 数组与广义表
学过程序语言的朋友,数组的概念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了,应该已经“一回生,二回熟”了,所以,在概念上,不会存在太大障碍。但作为考研课程来说,本章的考查重点可能与大学里的程序语言所关注的不太一样,下面会作介绍。
广义表的概念,是数据结构里第一次出现的。它是线性表或表元素的有限序列,构成该结构的每个子表或元素也是线性结构的,所以,这一章也归入线性结构中。
本章的考查重点有:
1.多维数组中某数组元素的position求解。一般是给出数组元素的首元素地址和每个元素占用的地址空间并组给出多维数组的维数,然后要求你求出该数组中的某个元素所在的位置。
2.明确按行存储和按列存储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按照这两种不同的存储方式求解1中类型的题。
3.将特殊矩阵中的元素按相应的换算方式存入数组中。这些矩阵包括:对称矩阵,三角矩阵,具有某种特点的稀疏矩阵等。熟悉稀疏矩阵的三种不同存储方式:三元组,带辅助行向量的二元组,十字链表存储。掌握将稀疏矩阵的三元组或二元组向十字链表进行转换的算法。
4.广义表的概念,特别应该明确表头与表尾的定义。这一点,是理解整个广义表一节算法的基础。近来,在一些学校中,出现了这样一种题目类型:给出对某个广义表L若干个求了若干次的取头和取尾操作后的串值,要求求出原广义表L。大家要留意。
5.与广义表有关的递归算法。由于广义表的定义就是递归的,所以,与广义表有关的算法也常是递归形式的。比如:求表深度,复制广义表等。这种题目,可以根据不同角度广义表的表现形式运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解答:一是把一个广义表看作是表头和表尾两部分,分别对表头和表尾进行操作;二是把一个广义表看作是若干个子表,分别对每个子表进行操作。
第五章 树与二叉树
从对线性结构的研究过度到对树形结构的研究,是数据结构课程学习的一次跃变,此次跃变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你到实际的考试中是否可以拿到高分,而这所有的一切,将最终影响你的专业课总分。所以,树这一章的重要性,已经不说自明了。
总体来说,树一章的知识点包括:
二叉树的概念、性质和存储结构,二叉树遍历的三种算法(递归与非递归),在三种基本遍历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二叉树的其它算法,线索二叉树的概念和线索化算法以及线索化后的查找算法,最优二叉树的概念、构成和应用,树的概念和存储形式,树与森林的遍历算法及其与二叉树遍历算法的联系,树与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
下面我们来看考试中对以上知识的主要考查方法:
1.二叉树的概念、性质和存储结构
考查方法可有:直接考查二叉树的定义,让你说明二叉树与普通双分支树的区别;考查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的性质,普通二叉树的五个性质:第i层的最多结点数,深度为k的二叉树的最多结点数,n0=n2+1的性质,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顺序存储二叉树时孩子结点与父结点之间的换算关系(左为:2*i,右为:2*i+1)。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和二叉链表存储的各自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二叉树的三叉链表表示方法。
2.二叉树的三种遍历算法
这一知识点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树一章的算法能否理解,进而关系到树一章的算法设计题能否顺利完成。二叉树的遍历算法有三种:先序,中序和后序。其划分的依据是视其每个算法中对根结点数据的访问顺序而定。不仅要熟练掌握三种遍历的递归算法,理解其执行的实际步骤,并且应该熟练掌握三种遍历的非递归算法。由于二叉树一章的很多算法,可以直接根据三种递归算法改造而来(比如:求叶子个数),所以,掌握了三种遍历的非递归算法后,对付诸如:“利用非递归算法求二叉树叶子个数”这样的题目就下笔如有神了。我会在另一篇系列文章(http://bbs.kaoyan.com/ibbs.dll?bbsdisp?t_id=301583&bp=2&bt=0)里给出三种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的背记版,到时请大家一定熟记。
3.可在三种遍历算法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的其它二叉树算法:
求叶子个数,求二叉树结点总数,求度为1或度为2的结点总数,复制二叉树,建立二叉树,交换左右子树,查找值为n的某个指定结点,删除值为n的某个指定结点,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如果你可以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递归和非递归遍历算法,那么解决以上问题就是小菜一碟了。
4.线索二叉树:
线索二叉树的引出,是为避免如二叉树遍历时的递归求解。众所周知,递归虽然形式上比较好理解,但是消耗了大量的内存资源,如果递归层次一多,势必带来资源耗尽的危险,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线索二叉树便堂而皇之地出现了。对于线索二叉树,应该掌握:线索化的实质,三种线索化的算法,线索化后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基本线索二叉树的其它算法问题(如:查找某一类线索二叉树中指定结点的前驱或后继结点就是一类常考题)。
5.最优二叉树(哈夫曼树):
最优二叉树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引出的特殊二叉树结构,它的前提是给二叉树的每条边赋予了权值,这样形成的二叉树按权相加之和是最小的。最优二叉树一节,直接考查算法源码的很少,一般是给你一组数据,要求你建立基于这组数据的最优二叉树,并求出其最小权值之和,此类题目不难,属送分题。
6.树与森林:
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这种特殊不仅仅在于其分支最多为2以及其它特征,一个最重要的特殊之处是在于:二叉树是有序的!即:二叉树的左右孩子是不可交换的,如果交换了就成了另外一棵二叉树,这样交换之后的二叉树与原二叉树我们认为是不相同的两棵二叉树。但是,对于普通的双分支树而言,不具有这种性质。
树与森林的遍历,不像二叉树那样丰富,他们只有两种遍历算法:先根与后根(对于森林而言称作:先序与后序遍历)。在难度比较大的考试中,也有基于此二种算法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展要求你利用这两种算法设计其它算法的,但一般院校很少有这种考法,最多只是要求你根据先根或后根写出他们的遍历序列。此二者的先根与后根遍历与二叉树中的遍历算法是有对应关系的:先根遍历对应二叉树的先序遍历,而后根遍历对应二叉树的中序遍历。这一点成为很多学校的考点,考查的方式不一而足,有的直接考此句话,有的是先让你求解遍历序列然后回答这个问题。二叉树、树与森林之所以能有以上的对应关系,全拜二叉链表所赐。二叉树使用二叉链表分别存放他的左右孩子,树利用二叉链表存储孩子及兄弟(称孩子兄弟链表),而森林也是利用二叉链表存储孩子及兄弟。
树一章,处处是重点,道道是考题,大家务必个个过关。
第六章 图
如果说,从线性结构向树形结构研究的转变,是数据结构学科对数据组织形式研究的一次升华,那么从树形结构的研究转到图形结构的研究,则进一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结构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大推动作用。
图这一章的特点是:概念繁多,与离散数学中图的概念联系紧密,算法复杂,极易被考到,且容易出大题,尤其是名校,作为考研课程,如果不考查树与图两章的知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下面我们看一下图这一章的主要考点以及这些考点的考查方式:
1.考查有关图的基本概念问题:
这些概念是进行图一章学习的基础,这一章的概念包括:图的定义和特点,无向图,有向图,入度,出度,完全图,生成子图,路径长度,回路,(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等概念。与这些概念相联系的相关计算题也应该掌握。
2.考查图的几种存储形式:
图的存储形式包括:邻接矩阵,(逆)邻接表,十字链表及邻接多重表。在考查时,有的学校是给出一种存储形式,要求考生用算法或手写出与给定的结构相对应的该图的另一种存储形式。
3.考查图的两种遍历算法: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
深度遍历和广度遍历是图的两种基本的遍历算法,这两个算法对图一章的重要性等同于“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对于二叉树一章的重要性。在考查时,图一章的算法设计题常常是基于这两种基本的遍历算法而设计的,比如:“求最长的最短路径问题”和“判断两顶点间是否存在长为K的简单路径问题”,就分别用到了广度遍历和深度遍历算法。
4.生成树、最小生成树的概念以及最小生成树的构造: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
考查时,一般不要求写出算法源码,而是要求根据这两种最小生成树的算法思想写出其构造过程及最终生成的最小生成树。
5.拓扑排序问题:
拓扑排序有两种方法,一是无前趋的顶点优先算法,二是无后继的顶点优先算法。换句话说,一种是“从前向后”的排序,一种是“从后向前”排。当然,后一种排序出来的结果是“逆拓扑有序”的。
6.关键路径问题:
这个问题是图一章的难点问题。理解关键路径的关键有三个方面:一是何谓关键路径,二是最早时间是什么意思、如何求,三是最晚时间是什么意思、如何求。简单地说,最早时间是通过“从前向后”的方法求的,而最晚时间是通过“从后向前”的方法求解的,并且,要想求最晚时间必须是在所有的最早时间都已经求出来之后才能进行。这个问题拿来直接考算法源码的不多,一般是要求按照书上的算法描述求解的过程和步骤。
在实际设计关键路径的算法时,还应该注意以下这一点:采用邻接表的存储结构,求最早时间和最晚时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在算法初始时,应该首先将所有顶点的最早时间全部置为0。关键路径问题是工程进度控制的重要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7.最短路径问题:
与关键路径问题并称为图一章的两只拦路虎。概念理解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算法的理解。最短路径问题分为两种:一是求从某一点出发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二是求图中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这个问题也具有非常实用的背景特色,一个典型的应该就是旅游景点及旅游路线的选择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用DIJSKTRA算法,解决第二个问题用FLOYD算法。注意区分。
第七章 查找
在不少数据结构的教材中,是把查找与排序放入高级数据结构中的。应该说,查找和排序两章是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用到了树、也用到了链表等知识,对这些数据结构某一方面的运用就构成了查找和排序。
现实生活中,search几乎无处不在,特别是现在的网络时代,万事离不开search,小到文档内文字的搜索,大到INTERNET上的搜索,search占据了我们上网的大部分时间。
在复习这一章的知识时,你需要先弄清楚以下几个概念:
关键字、主关键字、次关键字的含义;静态查找与动态查找的含义及区别;平均查找长度ASL的概念及在各种查找算法中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特别是一些典型结构的ASL值,应该记住。
在DS的教材中,一般将search分为三类:1st,在顺序表上的查找;2nd,在树表上的查找;3rd,在哈希表上的查找。下面详细介绍其考查知识点及考查方式:
1.线性表上的查找:
主要分为三种线性结构:顺序表,有序顺序表,索引顺序表。对于第一种,我们采用传统查找方法,逐个比较。对于及有序顺序表我们采用二分查找法。对于第三种索引结构,我们采用索引查找算法。考生需要注意这三种表下的ASL值以及三种算法的实现。其中,二分查找还要特别注意适用条件以及其递归实现方法。
2.树表上的查找:
这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这一节介绍的内容是使用树表进行的查找,所以很容易与树一间的某些概念相混淆。本节内容与树一章的内容有联系,但也有很多不同,应注意规纳。树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B树,键树。其中,尤以前两种结构为重,也有部分名校偏爱考B树的。由于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所以与二叉树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二叉树一章学好了,这里也就不难了。
二叉排序树,简言之,就是“左小右大”,它的中序遍历结果是一个递增的有序序列。平衡二叉树是二叉排序树的优化,其本质也是一种二叉排序树,只不过,平衡二叉树对左右子树的深度有了限定: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1。对于二叉排序树,“判断某棵二叉树是否二叉排序树”这一算法经常被考到,可用递归,也可以用非递归。平衡二叉树的建立也是一个常考点,但该知识点归根结底还是关注的平衡二叉树的四种调整算法,所以应该掌握平衡二叉树的四种调整算法,调整的一个参照是:调整前后的中序遍历结果相同。
B树是二叉排序树的进一步改进,也可以把B树理解为三叉、四叉....排序树。除B树的查找算法外,应该特别注意一下B树的插入和删除算法。因为这两种算法涉及到B树结点的分裂和合并,是一个难点。B树是报考名校的同学应该关注的焦点之一。
键树也称字符树,特别适用于查找英文单词的场合。一般不要求能完整描述算法源码,多是根据算法思想建立键树及描述其大致查找过程。
3.基本哈希表的查找算法:
哈希一词,是外来词,译自“hash”一词,意为:散列或杂凑的意思。哈希表查找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当前待查找数据的特征,以记录关键字为自变量,设计一个function,该函数对关键字进行转换后,其解释结果为待查的地址。基于哈希表的考查点有:哈希函数的设计,冲突解决方法的选择及冲突处理过程的描述。
第八章 内部排序
内排是DS课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章节,建立在此章之上的考题可以有多种类型:填空,选择,判断乃至大型算法题。但是,归结到一点,就是考查你对书本上的各种排序算法及其思想以及其优缺点和性能指标(时间复杂度)能否了如指掌。
这一章,我们对重点的规纳将跟以上各章不同。我们将从以下几个侧面来对排序一章进行不同的规纳,以期能更全面的理解排序一章的总体结构及各种算法。
从排序算法的种类来分,本章主要阐述了以下几种排序方法:插入、选择、交换、归并、计数等五种排序方法。
其中,在插入排序中又可分为:直接插入、折半插入、2路插入、希尔排序。这几种插入排序算法的最根本的不同点,说到底就是根据什么规则寻找新元素的插入点。直接插入是依次寻找,折半插入是折半寻找。希尔排序,是通过控制每次参与排序的数的总范围“由小到大”的增量来实现排序效率提高的目的。
交换排序,又称冒泡排序,在交换排序的基础上改进又可以得到快速排序。快速排序的思想,一语以敝之:用中间数将待排数据组一分为二。快速排序,在处理的“问题规模”这个概念上,与希尔有点相反,快速排序,是先处理一个较大规模,然后逐渐把处理的规模降低,最终达到排序的目的。
选择排序,相对于前面几种排序算法来说,难度大一点。具体来说,它可以分为:简单选择、树选择、堆排。这三种方法的不同点是,根据什么规则选取最小的数。简单选择,是通过简单的数组遍历方案确定最小数;树选择,是通过“锦标赛”类似的思想,让两数相比,不断淘汰较大(小)者,最终选出最小(大)数;而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的性质,通过堆元素的删除、调整等一系列操作将最小数选出放在堆顶。堆排序中的堆建立、堆调整是重要考点。树选择排序,也曾经在一些学校中的大型算法题中出现,请大家注意。
归并排序,故名思义,是通过“归并”这种操作完成排序的目的,既然是归并就必须是两者以上的数据集合才可能实现归并。所以,在归并排序中,关注最多的就是2路归并。算法思想比较简单,有一点,要铭记在心:归并排序是稳定排序。
基数排序,是一种很特别的排序方法,也正是由于它的特殊,所以,基数排序就比较适合于一些特别的场合,比如扑克牌排序问题等。基数排序,又分为两种:多关键字的排序(扑克牌排序),链式排序(整数排序)。基数排序的核心思想也是利用“基数空间”这个概念将问题规模规范、变小,并且,在排序的过程中,只要按照基排的思想,是不用进行关键字比较的,这样得出的最终序列就是一个有序序列。
本章各种排序算法的思想以及伪代码实现,及其时间复杂度都是必须掌握的,学习时要多注意规纳、总结、对比。此外,对于教材中的10.7节,要求必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一节几乎成为很多学校每年的必考点。
至此,数据结构所有章节的章节重点问题,我们已经规纳完毕,使用清华严版教材的同学,在复习的同时,可以参照本贴给出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是,由于作者本人水平有限,可能有很多考点没有规纳出来,也可能有些考点规纳有误,在此,作者本人诚恳希望诸位朋友直面提出,我会不断完善和发布新的关于数据结构复习的总结以及笔记
严蔚敏数据结构为主的笔记二
第二章:线性表(包括习题与答案及要点)
--------------------------------------------------------------------------------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顺序表和单链表上实现的各种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难点是使用本章所学的基本知识设计有效算法解决与线性表相关的应用问题。
要求达到<识记>层次的内容有: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征;线性表上定义的基本运算,并利用基本运算构造出较复杂的运算。
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的内容有:顺序表的含义及特点,顺序表上的插入、删除操作及其平均时间性能分析,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链表如何表示线性表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链接方式上的区别;单链表上实现的建表、查找、插入和删除等基本算法及其时间复杂度。循环链表上尾指针取代头指针的作用,以及单循环链表上的算法与单链表上相应算法的异同点。双链表的定义和相关算法。利用链表设计算法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要求达到<领会>层次的内容就是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以及如何选择其一作为其存储结构才能取得较优的时空性能。
--------------------------------------------------------------------------------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征是很容易理解的,如其名,它的逻辑结构特征就好象是一条线,上面打了一个个结,很形象的,如果这条线上面有结,那么它就是非空表,只能有一个开始结点,有且只能有一个终端结点,其它的结前后所相邻的也只能是一个结点(直接前趋和直接后继)。
关于线性表上定义的基本运算,主要有构造空表、求表长、取结点、查找、插入、删除等。
--------------------------------------------------------------------------------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机中,如何把线性表的结点存放到存储单元中,就有许多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顺序存储。就是按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次序依次存放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中。在存储单元中的各元素的物理位置和逻辑结构中各结点相邻关系是一致的。
在顺序表中实现的基本运算主要讨论了插入和删除两种运算。相关的算法我们通过练习掌握。对于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运算,其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
--------------------------------------------------------------------------------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它与顺序表不同,链表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来存放线性表的结点,这组存储单元可以分布在内存中任何位置上。因此,链表中结点的逻辑次序和物理次序不一定相同。所以为了能正确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在存储每个结点值的同时,还存储了其后继结点的地址信息(即
‘叁’ 计算机最初是什么样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要求宾州大学莫奇来(Mauchly)博士和他的
学生爱克特(Eckert)设计以真空管取代继电器的"电子化"电脑--ENIAC
(),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
算器),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
尺,宽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
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由
于吃电很凶,据传ENIAC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
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
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极不方便。曾有人调侃
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
手称庆了。
两位发明人莫奇来和爱克特
ENIAC使用的电子管
‘肆’ 求救!给一群完全不会电脑的人上课!
computer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所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由数据为核心的研究称信息技术。
计算机种类繁多。实际来看,计算机总体上是处理信息的工具。根据图灵机理论,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计算机应当能够完成任何其它计算机能做的事情。因此,只要不考虑时间和存储因素,从个人数码助理(PDA)到超级计算机都应该可以完成同样的作业。即是说,即使是设计完全相同的计算机,只要经过相应改装,就应该可以被用于从公司薪金管理到无人驾驶飞船操控在内的各种任务。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下一代计算机总是在性能上能够显着地超过其前一代,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作“摩尔定律”。
计算机在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计算机的体积足有一间房屋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计算机可能比一副扑克牌还小。当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体积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为特别的科学计算或面向大型组织的事务处理需求服务。比较小的,为个人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我们今天在日常使用“计算机” 一词时通常也是指此。不过,现在计算机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却是嵌入式的。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相对简单,体积小,并被用来控制其它设备—无论是飞机,工业机器人还是数码相机。
上述对于电子计算机的定义包括了许多能计算或是只有有限功能的特定用途的设备。然而当说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只要给予正确的指示,任何一台电子计算机都可以模拟其他任何计算机的行为(只受限于电子计算机本身的存储容量和执行的速度)。据此,现代电子计算机相对于早期的电子计算机也被称为通用型电子计算机。
历史
ENIAC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来,计算机的英文原词“computer”是指从事数据计算的人。而他们往往都需要借助某些机械计算设备或模拟计算机。这些早期计算设备的祖先包括有算盘,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腊人用于计算行星移动的安提基特拉机制。随着中世纪末期欧洲数学与工程学的再次繁荣,1623年由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制出了欧洲第一台计算设备,这是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使用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42年法国数学家Pascal 在WILLIAM Oughtred计算尺的基础上,将计算尺加以改进,能进行八位计算。还卖出了许多制品,成为当时一种时髦的商品。
1801年,Joseph Marie Jacquard对织布机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其中他使用了一系列打孔的纸卡片来作为编织复杂图案的程序。Jacquard式织布机,尽管并不被认为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但是它的出现确实是现代计算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是构想和设计一台完全可编程计算机的第一人,当时是1820年。但由于技术条件,经费限制,以及无法忍耐对设计不停的修补,这台计算机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未能问世。约到19世纪晚期,许多后来被证明对计算机科学有着重大意义的技术相继出现,包括打孔卡片以及真空管。Hermann Hollerith设计了一台制表用的机器,就实现了应用打孔卡片的大规模自动数据处理。
在20世纪前半叶,为了迎合科学计算的需要,许许多多单一用途的并不断深化复杂的模拟计算机被研制出来。这些计算机都是用它们所针对的特定问题的机械或电子模型作为计算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计算机的性能逐渐强大并且通用性得到提升,现代计算机的关键特色被不断地加入进来。
1937年由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了他的伟大论文《对继电器和开关电路中的符号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他向人们展示了如何使用开关来实现逻辑和数学运算。此后,他通过研究Vannevar Bush的微分模拟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想法。这是一个标志着二进制电子电路设计和逻辑门应用开始的重要时刻,而作为这些关键思想诞生的先驱,应当包括: Almon Strowger,他为一个含有逻辑门电路的设备申请了专利;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请含有逻辑门的电路设备;Lee De Forest,于1907年他用真空管代替了继电器。
Commodore公司在20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Amiga 500电脑沿着这样一条上下求索的漫漫长途去定义所谓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可谓相当困难。1941年5月12日,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机电共享设备“Z3”,这是第一台具有自动二进制数学计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编程功能的计算机,但还不是“电子”计算机。此外,其他值得注意的成就主要有:1941年夏天诞生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真空管计算器,二进制数值,可复用内存;在英国于 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计算机(Colossus computer),尽管编程能力极其有限,但是它的的确确告诉了人们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赖又能实现电气化的再编程;哈佛大学的Harvard Mark I;以及基于二进制的“埃尼阿克”(ENIAC,1944年),这是第一台通用意图的计算机,但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够弹性化,导致对它的每一次再编程都意味着电气物理线路的再连接。
开发埃尼阿克的小组针对其缺陷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并最终呈现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冯·诺伊曼结构(程序存储体系结构)。这个体系是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于此一体系的计算机开始被研制,其中以英国最早。尽管第一台研制完成并投入运转的是“小规模实验机”(Small- 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开发出来的实用机很可能是EDSAC。
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真空管计算机居于统治地位。1958年 9月12日 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创始人)的领导下,发明了集成电路。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
到了60年代,晶体管计算机将其取而代之。晶体管体积更小,速度更快,价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这使得它们可以被商品化生产。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到了70年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机生产成本,计算机也从此开始走向千家万户。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1976年Stephen Wozinak和Stephen Jobs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Apple I 计算机。1977年5月 Apple II 型计算机发布。1979年6月1日 INTEL发布了8位元的8088微处理器。
1982年,微型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1982年1月Commodore 64计算机发布,价格:595美元。 1982 年2月80286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并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16M内存。支持1G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万条指令,集成了 134000个晶体管。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个光驱,至少150 KB/sec的传输率。1994年10月10日 Intel 发布75 MHz Pentium处理器。1995年11月1日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 ,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1997年1月8日Intel发布Pentium MMX。对游戏和多媒体功能进行了增强。
此后计算机的变化日新月异,1965年发表的摩尔定律发表不断被应证,预测在未来10~15年仍依然适用。
原理
个人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 )的主要结构:
显示器
主板
CPU (中央处理器)
主要储存器 (内存)
扩充卡(显示卡 声卡 网卡等 有些主板可以整合这些)
电源供应器
光驱
次要储存器 (硬盘)
键盘
鼠标
尽管计算机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诞生以来以来有了令人目眩的飞速发展,但是今天计算机仍然基本上采用的是存储程序结构,即冯·诺伊曼结构。这个结构实现了实用化的通用计算机。
存储程序结构间将一台计算机描述成四个主要部分: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电路,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I/O)。这些部件通过一组一组的排线连接(特别地,当一组线被用于多种不同意图的数据传输时又被称为总线),并且由一个时钟来驱动(当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驱动控制电路)。
概念上讲,一部计算机的存储器可以被视为一组“细胞”单元。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又都可以存储一个较小的定长信息。这个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诉计算机去做什么),也可以是数据(指令的处理对象)。原则上,每一个“细胞”都是可以存储二者之任一的。
算术逻辑单元(ALU)可以被称作计算机的大脑。它可以做两类运算:第一类是算术运算,比如对两个数字进行加减法。算术运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电路级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过编程进行乘除法运算)。第二类是比较运算,即给定两个数,ALU对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个更大一些。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从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馈运算结果的手段。对于一台标准的个人电脑,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和鼠标,输出设备则是显示器,打印机以及其他许多后文将要讨论的可连接到计算机上的I/O设备。
控制系统将以上计算机各部分联系起来。它的功能是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对指令进行解码,并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确输入,告知 ALU对这些数据做哪些运算并将结果数据返回到何处。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件就是一个用来保持跟踪当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计数器。通常这个计数器随着指令的执行而累加,但有时如果指令指示进行跳转则不依此规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ALU和控制单元(二者合成中央处理器,CPU)逐渐被整合到一块集成电路上,称作微处理器。这类计算机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观: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计算机先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和数据,然后执行指令,存储数据,再获取下一条指令。这个过程被反复执行,直至得到一个终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释,运算器执行的指令集是一个精心定义的数目十分有限的简单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为四类:1)、数据移动(如:将一个数值从存储单元A拷贝到存储单元B)2)、数逻运算(如:计算存储单元A与存储单元B之和,结果返回存储单元C)3)、条件验证(如:如果存储单元A内数值为100,则下一条指令地址为存储单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条指令地址为存储单元F)
指令如同数据一样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来表示的。比如说,10110000就是一条Intel 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拷贝指令代码。某一个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该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机器语言将会使既成软件在一台新计算机上运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对于那些机型商业化软件开发的人来说,它们通常只会关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机器语言。
更加强大的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服务器可能会与上述计算机有所不同。它们通常将任务分担给不同的CPU来执行。今天,微处理器和多核个人电脑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超级计算机通常有着与基本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显着区别的体系结构。它们通常有着数以千计的CPU,不过这些设计似乎只对特定任务有用。在各种计算机中,还有一些微控制器采用令程序和数据分离的哈佛架构(Harvard architecture)。
计算机的数字电路实现
以上所说的这些概念性设计的物理实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我们前述所及,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既可以是巴比奇的机械式的,也可以是基于数字电子的。但是,数字电路可以通过诸如继电器之类的电子控制开关来实现使用2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香农的论文正是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排列继电器来组成能够实现简单布尔运算的逻辑门。其他一些学者很快指出使用真空管可以代替继电器电路。真空管最初被用作无线电电路中的放大器,之后便开始被越来越多地用作数字电子电路中的快速开关。当电子管的一个针脚被通电后,电流就可以在另外两端间自由通过。
通过逻辑门的排列组合我们可以设计完成很多复杂的任务。举例而言,加法器就是其中之一。该器件在电子领域实现了两个数相加并将结果保存下来—在计算机科学中这样一个通过一组运算来实现某个特定意图的方法被称做一个算法。最终,人们通过数量可观的逻辑门电路组装成功了完整的ALU和控制器。说它数量可观,只需看一下CSIRAC这台可能是最小的实用化电子管计算机。该机含有2000个电子管,其中还有不少是双用器件,也即是说总计合有2000到4000个逻辑器件。
真空管对于制造规模庞大的门电路明显力不从心。昂贵,不稳(尤其是数量多时),臃肿,能耗高,并且速度也不够快—尽管远超机械开关电路。这一切导致20世纪60年代它们被晶体管取代。后者体积更小,易于操作,可靠性高,更省能耗,同时成本也更低。
集成电路是现今电子计算机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后,晶体管开始逐渐为将大量晶体管、其他各种电器元件和连接导线安置在一片硅板上的集成电路所取代。70 年代,ALU和控制器作为组成CPU的两大部分,开始被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并称为“微处理器”。沿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片芯片上所集成器件的数量有了飞速增长。第一块集成电路只不过包含几十个部件,而到了2006年,一块Intel Core Duo处理器上的晶体管数目高达一亿五千一百万之巨。
无论是电子管,晶体管还是集成电路,它们都可以通过使用一种触发器设计机制来用作存储程序体系结构中的“存储”部件。而事实上触发器的确被用作小规模的超高速存储。但是,几乎没有任何计算机设计使用触发器来进行大规模数据存储。最早的计算机是使用Williams电子管向一个电视屏或若干条水银延迟线(声波通过这种线时的走行速度极为缓慢足够被认为是“存储”在了上面)发射电子束然后再来读取的方式来存储数据的。当然,这些尽管有效却不怎么优雅的方法最终还是被磁性存储取而代之。比如说磁芯存储器,代表信息的电流可在其中的铁质材料内制造恒久的弱磁场,当这个磁场再被读出时就实现了数据恢复。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亦被发明出来。它是一个包含大量电容的集成电路,而这些电容器件正是负责存储数据电荷—电荷的强度则被定义为数据的值。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I/O)是对将外部世界信息发送给计算机的设备和将处理结果返回给外部世界的设备的总称。这些返回结果可能是作为使用者能够视觉上体验的,或是作为该计算机所控制的其他设备的输入:对于一台机器人,控制计算机的输出基本上就是这台机器人本身,如做出各种行为。
第一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种类非常有限。通常的输入用设备是打孔卡片的读卡机,用来将指令和数据导入内存;而用于存储结果的输出设备则一般是磁带。随着科技的进步,输入输出设备的丰富性得到提高。以个人计算机为例:键盘和鼠标是用户向计算机直接输入信息的主要工具,而显示器、打印机、扩音器、耳机则返回处理结果。此外还有许多输入设备可以接受其他不同种类的信息,如数码相机可以输入图像。在输入输出设备中,有两类很值得注意:第一类是二级存储设备,如硬盘,光盘或其他速度缓慢但拥有很高容量的设备。第二个是计算机网络访问设备,通过他们而实现的计算机间直接数据传送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的价值。今天,国际互联网成就了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彼此间传送各种类型的数据。
程序
简单说,计算机程序就是计算机执行指令的一个序列。它既可以只是几条执行某个简单任务的指令,也可能是可能要操作巨大数据量的复杂指令队列。许多计算机程序包含有百万计的指令,而其中很多指令可能被反复执行。在2005年,一台典型的个人电脑可以每秒执行大约30亿条指令。计算机通常并不会执行一些很复杂的指令来获得额外的机能,更多地它们是在按照程序员的排列来运行那些较简单但为数众多的短指令。
一般情况下,程序员们是不会直接用机器语言来为计算机写入指令的。那么做的结果只能是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漏洞百出。所以,程序员一般通过“高级”一些的语言来写程序,然后再由某些特别的计算机程序,如解释器或编译器将之翻译成机器语言。一些编程语言看起来很接近机器语言,如汇编程序,被认为是低级语言。而另一些语言,如即如抽象原则的Prolog,则完全无视计算机实际运行的操作细节,可谓是高级语言。对于一项特定任务,应该根据其事务特点,程序员技能,可用工具和客户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语言,其中又以客户需求最为重要(美国和中国军队的工程项目通常被要求使用Ada语言)。
计算机软件是与计算机程序并不相等的另一个词汇。计算机软件一个较为包容性较强的技术术语,它包含了用于完成任务的各种程序以及所有相关材料。举例说,一个视频游戏不但只包含程序本身,也包括图片、声音以及其他创造虚拟游戏环境的数据内容。在零售市场,在一台计算机上的某个应用程序只是一个面向大量用户的软件的一个副本。这里老生常谈的例子当然还是微软的office软件组,它包括一些列互相关联的、面向一般办公需求的程序。
利用那些极其简单的机器语言指令来实现无数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意味着其编程规模注定不小。Windows XP这个操作系统程序包含的C++高级语言源代码达到了4000万行。当然这还不是最大的。如此庞大的软件规模也显示了管理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实际编程时,程序会被细分到每一个程序员都可以在一个可接受的时长内完成的规模。
即便如此,软件开发的过程仍然进程缓慢,不可预见且遗漏多多。应运而生的软件工程学就重点面向如何加快作业进度和提高效率与质量。
库与操作系统
在计算机诞生后不久,人们发现某些特定作业在许多不同的程序中都要被实施,比如说计算某些标准数学函数。出于效率考量,这些程序的标准版本就被收集到一个 “库”中以供各程序调用。许多任务经常要去额外处理种类繁多的输入输出接口,这时,用于连接的库就能派上用场。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工业化普及,计算机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一个组织内不同作业的处理。很快,能够自动安排作业时续和执行的特殊软件出现了。这些既控制硬件又负责作业时序安排的软件被称为“操作系统”。一个早期操作系统的例子是IBM的OS/360。
在不断地完善中,操作系统又引入了时间共享机制——并发。这使得多个不同用户可以“同时”地使用机器执行他们自己的程序,看起来就像是每个人都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为此,操作系统需要像每个用户提供一台“虚拟机”来分离各个不同的程序。由于需要操作系统控制的设备也在不断增加,其中之一便是硬盘。因之,操作系统又引入了文件管理和目录管理(文件夹),大大简化了这类永久储存性设备的应用。此外,操作系统也负责安全控制,确保用户只能访问那些已获得允许的文件。
当然,到目前为止操作系统发展历程中最后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为程序提供标准图形用户界面(GUI)。尽管没有什么技术原因表明操作系统必须得提供这些界面,但操作系统供应商们总是希望并鼓励那些运行在其系统上的软件能够在外观和行为特征上与操作系统保持一致或相似。
除了以上这些核心功能,操作系统还封装了一系列其他常用工具。其中一些虽然对计算机管理并无重大意义,但是于用户而言很是有用。比如,苹果公司的Mac OS X就包含视频剪辑应用程序。
一些用于更小规模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可能没用如此众多的功能。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由于记忆体和处理能力有限而不会提供额外功能,而嵌入式计算机则使用特定化了的操作系统或者干脆没有,它们往往通过应用程序直接代理操作系统的某些功能。
应用
由电脑控制的机械在工业中十分常见。
很多现代大量生产的玩具,如Furby,是不能没有便宜的嵌入式处理器 。
起初,体积庞大而价格昂贵的数字计算机主要是用做执行科学计算,特别是军用课题。如ENIAC最早就是被用作火炮弹道计算和设计氢弹时计算断面中子密度的(如今许多超级计算机仍然在模拟核试验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澳大利亚设计的首台存储程序计算机CSIR Mk I型负责对水电工程中的集水地带的降雨情形进行评估。还有一些被用于解密,比如英国的“巨像”可编程计算机。除去这些早年的科学或军工应用,计算机在其他领域的推广亦十分迅速。
从一开始,存储程序计算机就与商业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早在IBM的第一台商用计算机诞生之前,英国J. Lyons等就设计制造了LEO以进行资产管理或迎合其他商业用途。由于持续的体积与成本控制,计算机开始向更小型的组织内普及。加之20世纪70年代微处理器的发明,廉价计算机成为了现实。80年代,个人计算机全面流行,电子文档写作与印刷,计算预算和其他重复性的报表作业越来越多地开始依赖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便宜起来,创作性的艺术工作也开始使用它们。人们利用合成器,计算机图形和动画来创作和修改声音,图像,视频。视频游戏的产业化也说明了计算机在娱乐方面也开创了新的历史。
计算机小型化以来,机械设备的控制也开始仰仗计算机的支持。其实,正是当年为了建造足够小的嵌入式计算机来控制阿波罗宇宙飞船才刺激了集成电路技术的跃进。今天想要找一台不被计算机控制的有源机械设备要比找一台哪怕是部分计算机控制的设备要难得多。可能最着名的计算机控制设备要非机器人莫属,这些机器有着或多或少人类的外表和并具备人类行为的某一子集。在批量生产中,工业机器人已是寻常之物。不过,完全的拟人机器人还只是停留在科幻小说或实验室之中。
机器人技术实质上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物理表达环节。所谓人工智能是一个定义模糊的概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门学科试图令计算机拥有目前它们还没有但作为人类却固有的能力。数年以来,不断有许多新方法被开发出来以允许计算机做那些之前被认为只有人才能做的事情。比如读书、下棋。然而,到目前为止,在研制具有人类的一般“整体性”智能的计算机方面,进展仍十分缓慢。
网络、国际互联网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开始用作协调来自不同地方之信息的工具,美国军方的贤者系统(SAGE)就是这方面第一个大规模系统。之后“军刀”等一系列特殊用途的商业系统也不断涌现出来。
70年代后,美国各大院校的计算机工程师开始使用电信技术把他们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由于这方面的工作得到了ARPA的赞助,其计算机网络也就被称为 ARPANET。此后,用于ARPA网的技术快速扩散和进化,这个网络也冲破大学和军队的范围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网络的出现导致了对计算机属性和边界的再定义。太阳微系统公司的John Gage 和 Bill Joy就指出:“网络即是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纷纷向能访问诸如网内其它计算机等网络资源的方向发展。最初这些网络设备仅限于为高端科学工作者所使用,但90年代后随着电子邮件和万维网(World Wide Web)技术的扩散,以及以太网和ADSL等网络连接技术的廉价化,互联网络已变得无所不在。今日入网的计算机总数,何以千万计;无线互联技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在移动计算环境中亦如影随形。比如在笔记本计算机上广泛使用的Wi-Fi技术就是无线上网的代表性应用。
‘伍’ 成都UI设计培训哪家好
成都UI设计培训班很多,可以从以下方面选择:
想要成为一名及格的设计师并不简单,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兴趣来支持,最好在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点击测试我适不适合学设计
1、首先是看项目。
项目是选择UI培训班的核心问题,因为工作经验也就是项目经验,项目直接关系到以后找工作,相关的项目经验非常有助于你将来的就业,甚至直接影响你的薪资水平。所以项目一定要是最新的,真实的项目,而且还得是目前急需的技术。
2、课程内容。
基本上各个UI培训机构的课程表面上都是雷同的,大家都差不多,不过还要注意一点,看看该培训机构的课程是否实时更新,以适合企业的最新要求,再一个要看怎么去讲课,怎么去做项目,讲课的深度怎么样,这才是最重要的。
3、看师资问题
一个好的,优秀的老师才能带出一班优秀的学员,选择UI培训机构要看看这些老师有没有大牌老师,而且这老师有没有上课。
4、看教学环境
小班授课比较好,人数尽量不能太多,一定要小班教学,人数过多,一个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老师和学员良好的沟通是获取项目经验的重要渠道。
天琥教育小班教学保证每位学员都能指导到位,面授教学有任何问题都可立刻请教老师,老师们随时随地解答学生问题,老师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进行辅导。天琥教育的课程内容由国内一流师资——天琥教育的自考团队全新研发。天琥教育对考试大纲及出题规律、命题特点进行了深度研究。课程终身免费重修,全国八十多家校区,无论在哪个城市只要有天琥校区随时入学继续深造。
‘陆’ 我是一名实习教师,马上就公开课了,记不住教案怎么办阿感觉好乱,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
实习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可能会紧张一些如果记不住没关系你要把大纲记住要让孩子掌握什么要让孩子学到什么这些都是关键点有的东西不一定会死记只要灵活掌握调动孩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