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矩阵算法怎么求出来

矩阵算法怎么求出来

发布时间:2022-09-14 10:02:25

1. 矩阵乘法如何计算详细步骤!

回答:

此题2行2列矩阵乘以2行3列矩阵。

所得的矩阵是:2行3列矩阵

最后结果为: |1 3 5|

|0 4 6|

拓展资料

1、确认矩阵是否可以相乘。只有第一个矩阵的列的个数等于第二个矩阵的行的个数,这样的两个矩阵才能相乘。

图示的两个矩阵可以相乘,因为第一个矩阵,矩阵A有3列,而第二个矩阵,矩阵B有3行。


6、检查相应的数字是否出现在正确的位置。19在左下角,-34在右下角,-2在左上角,-12在右上角。

2. 矩阵如何计算,矩阵的概念。

方法一:初等变换(此方法适用于单独给出一个矩阵求逆矩阵,考试中一般矩阵的阶数不会太高的,放心);
方法二:公式变换(抽象矩阵之间的运算,等式左边一坨,右边一坨,比如求a的逆,先把含a的划到等式一边,提取公因式后:b坨
a
c坨=d坨,根据定义,等号两边分别左乘b坨的逆右乘c坨的逆,即a=b坨的逆
d坨
c坨的逆);左乘就是等号两边都从左边乘,同理右乘;
方法三:一些特殊的举证,比如对角阵什么的(书上总共没几个),对角线上的元素直接分之一。
够用了

3. 计算一个矩阵给出详细推导过程


如果:AA'=E(E为单位矩阵,A'表示“矩阵A的转置矩阵”。)或A′A=E,则n阶实矩阵A称为正交矩阵,算法:可以算是矩阵A的转置矩阵,接着将矩阵A乘以转置矩阵,若得到的是单位阵,则矩阵A是正交矩阵,若得到的不是单位阵,则矩阵A不是正交矩阵。

若A为正交阵,则满足以下条件:

1、A^T是正交矩阵。

2、A^T的各行是单位向量且两两正交;各列是单位向量且两两正交。

3、(Ax,Ay)=(x,y)x,y∈R

4、|A|=1或-1

5、A^T等于A逆

(3)矩阵算法怎么求出来扩展阅读:

正交矩阵的性质:

1、方阵A正交的充要条件是A的行(列)向量组是单位正交向量组;

2、方阵A正交的充要条件是A的n个行(列)向量是n维向量空间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3、A是正交矩阵的充要条件是:A的行向量组两两正交且都是单位向量;

4、A的列向量组也是正交单位向量组。

5、正交方阵是欧氏空间中标准正交基到标准正交基的过渡矩阵。

4. 矩阵的计算是什么

矩阵相乘最重要的方法是一般矩阵乘积。它只有在第一个矩阵的列数(column)和第二个矩阵的行数(row)相同时才有意义。一般单指矩阵乘积时,指的便是一般矩阵乘积。

1、当矩阵A的列数(column)等于矩阵B的行数(row)时,A与B可以相乘。

2、矩阵C的行数等于矩阵A的行数,C的列数等于B的列数。

3、乘积C的第m行第n列的元素等于矩阵A的第m行的元素与矩阵B的第n列对应元素乘积之和。

矩阵乘法的运算规则:

顿时矩阵乘法的运算规则诞生了。也许凯莱特别幸运,也或许是他的数学直觉格外敏锐,但不论如何,他给出了一个自然而且有用的矩阵乘法定义。

凯莱的基本思想是用矩阵乘积来表示线性复合映射,但他并不是第一个考虑线性复合映射问题的数学家。早在 1801 年,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就已经使用这种复合计算,但高斯并没有以阵列形式记录系数。

5. 矩阵怎么算

有下面三种情况:

1、如果你所要求的是一般矩阵的高次幂的话,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能够一个个去乘出来。

至于低次幂,如果能够相似对角化,即:存在简便算法的话,在二阶矩阵的情况下简便算法未必有直接乘来得快,所以推荐直接乘。

2、如果你要求的是能够相似对角化的矩阵的高次幂的话,是存在简便算法的。

设要求矩阵A的n次幂,且A=Q^(-1)*Λ*Q,其中Q为可逆阵,Λ为对角阵。

即:A可以相似对角化。那么此时,有求幂公式:A^n=Q^(-1)*(Λ)^n*Q,而对角阵求n次方,只需要每个对角元素变为n次方即可,这样就可以快速求出二阶矩阵A的的高次幂。

3、如果矩阵可以相似对角化,求相似对角化的矩阵Q的具体步骤为:

求|λE-A|=0 (其中E为单位阵)的解,得λ1和λ2(不管是否重根),这就是Λ矩阵的对角元素。

依次把λ1和λ2带入方程(如果λ是重根只需代一次,就可求得两个基础解)[λE-A][x]=[0],求得两个解向量[x1]、[x2],从而矩阵Q的形式就是[x1 x2]。

接下来的求逆运算是一种基础运算,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可以举一个例子:

二阶方阵:

1 a

0 1

求它的n次方矩阵

方阵A的k次幂定义为 k 个A连乘: A^k = AA...A (k个)

一些常用的性质有:

1. (A^m)^n = A^mn

2. A^mA^n = A^(m+n)

一般计算的方法有:

1. 计算A^2,A^3 找规律, 然后用归纳法证明

2. 若r(A)=1, 则A=αβ^T, A^n=(β^Tα)^(n-1)A

注: β^Tα =α^Tβ = tr(αβ^T)

3. 分拆法: A=B+C, BC=CB, 用二项式公式展开

适用于 B^n 易计算, C的低次幂为零矩阵: C^2 或 C^3 = 0.

4. 用对角化 A=P^-1diagP

A^n = P^-1diag^nP

(5)矩阵算法怎么求出来扩展阅读:

幂等矩阵的主要性质:

1.幂等矩阵的特征值只可能是0,1;

2.幂等矩阵可对角化;

3.幂等矩阵的迹等于幂等矩阵的秩,即tr(A)=rank(A);

4.可逆的幂等矩阵为E;

5.方阵零矩阵和单位矩阵都是幂等矩阵;

6.幂等矩阵A满足:A(E-A)=(E-A)A=0;

7.幂等矩阵A:Ax=x的充要条件是x∈R(A);

8.A的核N(A)等于(E-A)的列空间R(E-A),且N(E-A)=R(A)。考虑幂等矩阵运算后仍为幂等矩阵的要求,可以给出幂等矩阵的运算:

1)设 A1,A2都是幂等矩阵,则(A1+A2) 为幂等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为:A1·A2 =A2·A1=0,且有:R(A1+A2) =R (A1) ⊕R (A2);N(A1+A2) =N(A1)∩N(A2);

2)设 A1, A2都是幂等矩阵,则(A1-A2) 为幂等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为:A1·A2=A2·A1=A2,且有:R(A1-A2) =R(A1)∩N (A2);N (A1- A2) =N (A1)⊕R (A2);

3)设 A1,A2都是幂等矩阵,若A1·A2=A2·A1,则A1·A2为幂等矩阵,且有:R (A1·A2) =R(A1) ∩R (A2);N (A1·A2) =N (A1) +N (A2)。

6. 矩阵怎么求

矩阵的1范数:将矩阵沿列方向取绝对值求和,取最大值作为1范数。例如如下的矩阵,1范数求法如下:

对于实矩阵,矩阵A的2范数定义为:A的转置与A乘积的最大特征值开平方根。对于以上矩阵,直接调用函数可以求得2范数为16.8481,使用定义计算的过程,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对于复矩阵,将转置替换为共轭转置,矩阵A的∞范数定义为先沿着行方向取绝对值之和,取最大值(与1范数类似)。

(6)矩阵算法怎么求出来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应用中常将有限维赋范向量空间之间的映射以矩阵的形式表现,这时映射空间上装备的范数也可以通过矩阵范数的形式表达。

2、矩阵范数却不存在公认唯一的度量方式, 一般来讲矩阵范数除了正定性,齐次性和三角不等式之外,还规定其必须满足相容性。

3、如果║·║α是相容范数,且任何满足║·║β≤║·║α的范数║·║β都不是相容范数,那么║·║α称为极小范数。对于n阶实方阵(或复方阵)全体上的任何一个范数║·║,总存在唯一的实数k>0,使得k║·║是极小范数。

4、如果不考虑相容性,那么矩阵范数和向量范数就没有区别,因为mxn矩阵全体和mn维向量空间同构。引入相容性主要是为了保持矩阵作为线性算子的特征,这一点和算子范数的相容性一致,并且可以得到Mincowski定理以外的信息。

7. 矩阵怎么计算

比如乘法AB

一、

1、用A的第1行各个数与B的第1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1行第1列的数;

2、用A的第1行各个数与B的第2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1行第2列的数;

3、用A的第1行各个数与B的第3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1行第3列的数;

依次进行,(直到)用A的第1行各个数与B的第末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1行第末列的的数。

二、

1、用A的第2行各个数与B的第1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2行第1列的数;

2、用A的第2行各个数与B的第2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2行第2列的数;

3、用A的第2行各个数与B的第3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2行第3列的数;

依次进行,(直到)用A的第2行各个数与B的第末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2行第末列的的数。

依次进行,

(直到)用A的第末行各个数与B的第1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末行第1列的数;

用A的第末行各个数与B的第2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末行第2列的数;

用A的第末行各个数与B的第3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末行第3列的数;

依次进行,

(直到)用A的第末行各个数与B的第末列各个数对应相乘后加起来,就是乘法结果中第末行第末列的的数。

(7)矩阵算法怎么求出来扩展阅读:

矩阵相乘最重要的方法是一般矩阵乘积。它只有在第一个矩阵的列数(column)和第二个矩阵的行数(row)相同时才有意义[1]。一般单指矩阵乘积时,指的便是一般矩阵乘积。一个m×n的矩阵就是m×n个数排成m行n列的一个数阵。由于它把许多数据紧凑的集中到了一起,所以有时候可以简便地表示一些复杂的模型。

参考资料:矩阵乘法_网络

8. 怎么求矩阵

计算矩阵的除法,其实就是将被除的矩阵先转化为它的逆矩阵,它的逆矩阵相当于被除的矩阵分之一,那么矩阵的除法就相当于前面的矩阵和后面的矩阵的逆矩阵相乘的乘积。
1、计算矩阵的除法,先将被除的矩阵先转化为它的逆矩阵,再将前面的矩阵和后面的矩阵的逆矩阵相乘。
2、那么,一个矩阵的逆矩阵的求解方法是:先把一个单位矩阵放在目的矩阵的右边,然后把左边的矩阵通过初等行变换转换为单位矩阵,此时右边的矩阵就是我们要求的逆矩阵。
3、我们再通过举一个实例来说明矩阵的除法的具体计算方法。
4、先把单位矩阵放在矩阵A的右边并放在同一个矩阵里边。现用第二行和第三行分别减去第一行的3倍和-1倍。
5、先用第一行和第三行分别加上第二行的2/5倍。再用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加上第三行的1/9倍和-1/5倍。
6、最后用矩阵B与矩阵A的逆矩阵相乘即可得出最后的结果,即矩阵B除以矩阵A得出的商。

拓展资料:

在数学中,矩阵(Matrix)是一个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这一概念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首先提出。
矩阵是高等代数学中的常见工具,也常见于统计分析等应用数学学科中。

在物理学中,矩阵于电路学、力学、光学和量子物理中都有应用;计算机科学中,三维动画制作也需要用到矩阵。 矩阵的运算是数值分析领域的重要问题。将矩阵分解为简单矩阵的组合可以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简化矩阵的运算。对一些应用广泛而形式特殊的矩阵,例如稀疏矩阵和准对角矩阵,有特定的快速运算算法。关于矩阵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请参考《矩阵理论》。在天体物理、量子力学等领域,也会出现无穷维的矩阵,是矩阵的一种推广。

阅读全文

与矩阵算法怎么求出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卓手机怎么用爱思助手传文件进苹果手机上 浏览:834
安卓怎么下载60秒生存 浏览:794
外向式文件夹 浏览:226
dospdf 浏览:421
怎么修改腾讯云服务器ip 浏览:378
pdftoeps 浏览:484
为什么鸿蒙那么像安卓 浏览:728
安卓手机怎么拍自媒体视频 浏览:178
单片机各个中断的初始化 浏览:715
python怎么集合元素 浏览:471
python逐条解读 浏览:823
基于单片机的湿度控制 浏览:490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帐号 浏览:875
程序员公园采访 浏览:803
程序员实战教程要多长时间 浏览:966
企业数据加密技巧 浏览:126
租云服务器开发 浏览:805
程序员告白妈妈不同意 浏览:328
攻城掠地怎么查看服务器 浏览:593
android开机黑屏 浏览: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