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多遍编译和一遍编译的区别

多遍编译和一遍编译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5-09-08 00:19:42

‘壹’ 编译程序有哪些主要构成成分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部分,并进一步划分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优化、存储分配和代码生成等六个相继的逻辑步骤。这六个步骤只表示编译程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是时间关系。

编译过程既可以按照这六个逻辑步骤顺序地执行,也可以按照平行互锁方式去执行。在确定编译程序的具体结构时,常常分若干遍实现。对于源程序或中间语言程序,从头到尾扫视一次并实现所规定的工作称作一遍。每一遍可以完成一个或相连几个逻辑步骤的工作。

例如,可以把词法分析作为第一遍;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作为第二遍;代码优化和存储分配作为第三遍;代码生成作为第四遍。

反之,为了适应较小的存储空间或提高目标程序质量,也可以把一个逻辑步骤的工作分为几遍去执行。例如,代码优化可划分为代码优化准备工作和实际代码优化两遍进行。

(1)多遍编译和一遍编译的区别扩展阅读

从左至右逐个字符地对源程序进行扫描,产生一个个的单词符号,把作为字符串的源程序改造成为单词符号串的中间程序。执行词法分析的程序称为词法分析程序或扫描器。

源程序中的单词符号经扫描器分析,一般产生二元式:单词种别;单词自身的值。单词种别通常用整数编码,如果一个种别只含一个单词符号,那么对这个单词符号,种别编码就完全代表它自身的值了。若一个种别含有许多个单词符号,那么,对于它的每个单词符号,除了给出种别编码以外,还应给出自身的值。

词法分析器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构造:手工构造和自动生成。手工构造可使用状态图进行工作,自动生成使用确定的有限自动机来实现。

编译程序的语法分析器以单词符号作为输入,分析单词符号串是否形成符合语法规则的语法单位,如表达式、赋值、循环等,最后看是否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该语言使用的语法规则分析检查每条语句是否有正确的逻辑结构,程序是最终的一个语法单位。编译程序的语法规则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刻画。

‘贰’ 编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遵循的原则、识别机构、使用的文法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中的遍概念
编译阶段也常常划分为两大步骤,分析步骤和综合步骤 分析步骤和综合步骤 分析步骤是指对源程序的分析 -线性分析(词法分析或扫描) -层次分析(语法分析) -语义分析 综合步骤是指后端的工作,为目标程序的生成而进行的综合

你分析过吗?若按照这种组合方式实现编译程序,可以设想,某一编译程序的前端加上相应不同的后 端则可以为不同的机器构成同一个源语言的编译程序。也可以设想,不同语言编译的前端生成同一种中间 语言,再使用一个共同的后端,则可为同一机器生成几个语言的编译程序。

一个编译过程可由一遍、两遍或多遍完成。所谓"遍",也称作"趟",是对源程序或其等价的中间语言程 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每一遍扫视可完成上述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的工作。例如一遍可 以只完成词法分析工作;一遍完成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工作;甚至一遍完成整个编译工作。对于多遍的编 译程序,第一遍的输入是用户书写的源程序,最后一遍的输出是目标语言程序,其余是上一遍的输出为下 一遍的输入。

在实际的编译系统的设计中,编译的几个阶段的工作究竟应该怎样组合,即编译程序究竟分成几遍, 参考的因素主要是源语言和机器(目标机)的特征。比如源语言的结构直接影响编译的遍的划分;像 PL/1 或 ALGOL 68 那样的语言,允许名字的说明出现在名字的使用之后,那么在看到名字之前是不便为包含该名 字的表达式生成代码的,这种语言的编译程序至少分成两遍才容易生成代码。另外机器的情况,即编译程 序工作的环境也影响编译程序的遍数的划分。遍数多一点,整个编译程序的逻辑结构可能清晰些,但遍数 多即意味着增加读写中间文件的次数,势必消耗较多时间,一般会比一遍的编译要慢。

‘叁’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主要区别如下

  1. 执行方式

    • 编译型语言:使用编译器将源代码编译成计算机硬件可直接执行的指令。编译过程在程序运行之前完成,生成的目标代码可以多次运行而无需重新编译。
    • 解释型语言:在程序运行时,由解释器逐句解释并执行源代码。每次执行程序时,都会重复解释一遍源代码。
  2. 类型检查

    • 编译型语言:通常为强类型语言,要求程序员在编写代码时必须明确指定变量的数据类型。这有助于在编译阶段发现类型错误,提高程序的安全性。
    • 解释型语言:多为弱类型语言,变量的数据类型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确定。这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导致运行时类型错误。
  3. 执行效率

    • 编译型语言:由于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会对代码进行优化,并且生成的目标代码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硬件执行,因此执行效率通常较高。
    • 解释型语言:由于逐句解释和执行源代码,没有编译优化过程,因此执行效率相对较低。
  4. 应用场景

    • 编译型语言:适合开发对通用性、重复性和高效性有要求的系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需要高效、稳定的运行性能。
    • 解释型语言:更适合开发需要快速迭代、灵活调整的应用,如网站前台页面、脚本等。这些应用通常更注重开发速度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在执行方式、类型检查、执行效率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选择哪种类型的语言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开发目标。

阅读全文

与多遍编译和一遍编译的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阿里云服务器试用到期后 浏览:766
程序员累瘫 浏览:764
苹果14系统怎么给软件加密 浏览:108
我的世界服务器如何设置kit 浏览:322
女程序员裸辞7天 浏览:262
单片机逻辑模块 浏览:524
如何对待程序员的感情 浏览:261
ug80实例编程 浏览:956
怎么进去代码服务器 浏览:516
php招聘石家庄 浏览:990
龙娘程序员 浏览:572
集成云服务器 浏览:199
画龙点睛的app速度慢为什么 浏览:555
病毒文件加密传输 浏览:538
沉浸式声控吃东西解压视频 浏览:502
湖南大学女生当程序员 浏览:106
h5和php哪个好 浏览:842
制冷压缩机选型计算 浏览:80
数控编程需要加点吗 浏览:334
GM头衔命令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