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IS到底能在那些类型的职业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10个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路径选择,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儿,要去哪儿——这是给自己的所在地和目的地定位。所在地的定位没什么问题,能考上大学的人,差不多都对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素质和能力、性格和品格有一定的认识,只是精度不同而已。目的地的定位却是个大问题,大多数人只能笼统地说出找工作、做学问或创业,再想看清晰一点却是难于上青天。窃以为这是很多人迷茫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想当初,从小喜爱地图的我怀着一腔热情报考GIS专业,却也弄不清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使得两年的大好时光白白浪费(尽管用传统的衡量“好学生”的标准我可谓是相当成功),加上考研,一共是三年青春向东流,现在每每想来,总是痛心不已。值此毕业之际,我将自己的思想整理了一下,希望能为迷茫的朋友做个导航。
方向1:开发工程师
毕业后要找工作的朋友,得考虑下有哪些工作和自己喜欢什么工作。由于目前GIS就业市场的形势是供大于求、僧多粥少,因此更多的还是考虑市场需求比较好。在众多GIS单位中,其主营业务大多是工程开发或软件研发和销售。从事数据处理的单位比例也达18%”,“单位对人才需求最多的是资深开发人员,其次是程序员和项目经理。由此也可看出,如果想从事GIS行业,较强的编程能力才是‘通行证’”。打开各大论坛的求职招聘版,也可
以看到几乎每个单位都招开发人员。这里找了很典型的一则招聘启事:
职位:GIS开发工程师
要求:熟练掌握C#/C++使用;熟练掌握ArcGIS Engine 9.0以上版本的使用;有C#/C++结合Engine项目经验者优先;
这则启事简单明了,一共三点要求:语言、组件、经验。客观地说,对应聘者的要求还是很低的,我想一个普通的高中毕业生认真地自学一年应该能够胜任。然而,按部就班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却未必能满足这些要求。第一,学校基本上只教VB和C这两门基础的教学语言,目标是过二级、三级,然而考级对编程的要求与工作中对编程的要求完全是两码事,不是一个方向。第二,曾经风靡的两种GIS组件MapX和MO正在退出社会舞台,然而在课堂上仍然是主打。第三,有开发经验的学生太少了,很多学校完全不教二次开发,即使教,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实现简单的浏览、查询就行了,这根本算不上项目经验。因此,想从事开发工作的朋友们,必须在校园里开展自助学习。个人认为,认认真真地参加一次ESRI或超图办的开发组比赛,就可以达到普通公司的要求了。下面再看一则要求比较高的:
1、计算机或GIS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熟练掌握C/C++语言、Java、JSP、C#等语言,熟悉VC++、JBuilder编程环境;
3、熟悉设计模式、UML,能用Rose等建模工具构建系统模型;
4、熟练掌握Supermap、Arcgis等主流GIS平台及二次开发技术,有GIS软件平台底层开发背景,熟悉GIS常用算法, 对Web Gis系统的技术架构、性能、安全等有较深刻的理解;
5、熟悉SQLServer、Oracle数据库开发。
6、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具有跨平台软件开发或嵌入式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
这份工作网友们有说工资少于5000没人干的,也有说这种高人没有10K是供不起的。但其实认真自学四年,满足这些要求是绰绰有余的。用一年自学计算机基础、语言(除了VB或C,C#、C++、Java、VB.NET四者应当有一)、网络开发,用一学期学习商业GIS桌面软件和组件开发(建议参加比赛),用一学期学大型数据库和分布式系统,用一学期学软件工程、系统分析与架构,用一年学习开源GIS软件并练习底层开发(比二次开发技术含量高,钻研能力强的人可以走这条路。需学习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很多学校开了这些课,但一是跟GIS结合不紧,二是实践不够以至于理论不能掌握。),用一学期了解跨平台、嵌入式、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
肯定有人会指责,这样的规划一是过于偏重IT而轻视地学和数学,二是太理想化没人能学出来,三是要学校还有什么用。正常来说,应该有少数人会冷嘲热讽或破口大骂的。下面我“未雨绸缪”,提前一一作答。第一,上文只是对想从事开发工作的人说的,对开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是最重要的。对这部分GISer,只要能把G的基本知识和发散思维引入IS,就非常好了,术业有专攻嘛。至于其它的路,下文还有探讨。第二,世上无难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对于毅力匮乏、眼高手低、光说不练的人而言,这的确太理想化了。另外,上文所列的内容只是指引方向,并不是要求全部掌握,而且学校毕竟不是工作,不用每样都学很深。第三,对于想走这一方向的人来说,除了学位证书那一纸遮羞布,学校确实用处不大。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来看,大多数学校似乎都是想培养科研人才的——当然培养方式还有待改进。不只是GIS专业,很多学科都存在理论脱离实践、教学脱离实际、校园脱离社会的问题,何必盲从呢?成绩可以光耀门楣,可以赚取奖金,就是不能给你带来一份好的工作——你看拿家GIS公司的招聘要求里写了“成绩优异者优先录取”?当然,在大家能力都不行的情况下,成绩好的便成了矮个里的将军。
小结一下,这条路是通向开发工程师的,发展得好可以成为项目经理吧。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开发并不仅仅是指编程,需求分析和软件架构也是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作不做好,编程的时候就会比较乱,而且系统的健壮性也不容易好。不愿意编程的人,比如说女生,可以考虑往这方向走,不过最好对GIS编程也有一定接触。
方向2:三维工程师
其实也应该属于开发,只是觉得很多初学者对三维比较感兴趣,因此单列出来。还是先看一则招聘启事吧:
职位描述: 在高级开发工程师/系统工程师指导下进行地学三维相关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职位要求:
1.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数学或者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掌握VC开发技巧,熟悉c/c++编程,对OpenGL或者D3D技术有一定了解,;
3.英文水平良好,阅读英文技术资料没有障碍;
4.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有三维仿真、游戏引擎开发经验者优先
这应该出乎很多初学者的意料:搞三维也得会编程的!没错,三维开发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块:建模和编程。用GIS软件建立的地面模型和用3DMAX等软件建立的地物模型是静止的,要对他们进行动态控制需要编程。举个小例子,桥梁每时每刻都因受到风和汽车的力而发生形变,要想了解形变的情况,可以在桥梁上装上若干GPS即时的获取位置信息,同时用软件建立桥梁模型,通过编程使得GPS数据和桥梁模型关联起来并加以夸张,这样每当GPS数据发生了改变,模型上的桥梁也就发生相应的可观察的形变。
要想从事这种工作,在计算机方面要自学3DMAX或MAYA,在编程上要深入学习用C++进行OpenGL技术开发,在GIS上要注重学习DEM和虚拟现实的内容。这些课堂上基本都是很少涉及的,必须自学。
方向3:数据工程师
数据是GIS的血液,一个项目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是注入到数据的采集、生产和维护中的,因此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方向。还是先看一则招聘启事:
职位要求:
1.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应届也可
2.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熟悉ARCGIS软件操作
3.有地图数字化方面工作经验,有数据库相关操作经验
4.对GIS工作抱有热情,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岗位描述:GIS数据的生产和维护
我的感觉,这是一个很辛苦的、技术含量最低的GIS工作。前些时候去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参观,看到数据处理的地方就像一个工厂车间,很宽敞,一排排的电脑,大家就带着立体镜根据测量图纸在ArcGIS中的遥感影像立体像对上矢量化,录入到空间数据库中。矢量化是我们的拿手好戏,这里就不赘述了。这种工作,一般中专生培训培训也能做。
再有就是遥感和航测数据处理,学过遥感和摄影测量课程,会用ERDAS或ENVI或ER MAPPER,以及VirtuoZO就行。
当然,随着GPS导航的兴起,导航数据和电子地图成为了一个热点。这一方面我没有接触过,因此不能提出看法。可以搜索一下做导航的一些公司的招聘启事。
方向4:销售/市场/企划
越来越讲究工作经验的要求。我了解的不多。
方向5:软件测试/技术支持
小公司能专门设置这样的职位么?
方向6:项目管理/文档编写
文字功底扎实,专业知识全面,洞悉行业。
方向7:提供解决方案或辅助决策服务
不开发系统,只是用桌面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或辅助决策的服务。比如说,某超市要选址,需要特地做个系统么?没必要,在ArcMap中用VBA写程序,得出最优解,写份报告就行了。
我导师这边就是把GIS作为区域规划的辅助工具,在ArcGIS中进行空间分析,为国土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服务。不过有这样的公司吗?
方向8:转到应用行业
在高校中走方向7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就转到了相关应用领域工作,把GIS作为处理该领域的一种工具,而不再做一个纯的GISer。比如说搞土地应用的进了国土局,搞林业应用的进了林业局,搞水利应用的进了水利局……毕竟,如果把GIS作为一种技术,那她只有在广阔的应用领域中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需要有学GIS的人专注于把这门技术深入地应用到某一个领域中。
我导师曾说过:当GIS被融入IT主流时,是幸运也是不幸。对那些无法在 IT的浪潮中辗转腾挪、上下翻飞、搏激弄潮的朋友们而言,不关注技术本身,转而投身到应用中,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那些无法在IT的浪潮中辗转腾挪、上下翻飞、搏激弄潮的朋友们而言,不关注技术本身,转而投身到应用中,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那些无法在IT的浪潮中辗转腾挪、上下翻飞、搏激弄潮的朋友们而言,不关注技术本身,转而投身到应用中,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错,大城市的这个局那个局很少招本科生了(有关系的不算),那么小地方呢?或是其它领域呢?为什么不能到GIS还没有涉足到的区域去开疆拓土呢?与其他人相比,你具有非专业优势。胡乱打个比方,同样做村长,你至少比学行政管理、只会纸上谈兵的毕业生多了一个高科技手段,手握盗版软件的你可以用GIS来科学地管理村子。至于怎么应用,我一时半会吹不出来,但人类80% 的信息都和空间位置有关,肯定有你能挖掘出来的东西,当你带着GIS的思维去工作,只要是有心人,肯定能在工作中发现用的到GIS的地方,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用了之后,只要有效果(或者吹出效果),不就成了建设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的典型?
方向9:升学
越来越多的人考研究生,据《GIS开发者》第七期的《要不要考研?考什么样的研?》一文,绝大部分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可是研究生毕业也要工作呀,无非也就是上面那几条路。大家知道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也不咋的,有些人是“做”几篇没意义的论文毕业了事,与当年本科毕业的同学相比,多了一层遮羞布,却少了三年工作经验。精明的企业老板是不会看重学历的,因此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有人这样说保研:用浪费三年时间的代价换来继续浪费三年时间的资格。当然优秀的研究生还是比本科生多一些机会,尤其是事业单位对学历还是比较看重的吧。
读研,第一年上课,第二年“自由活动”,第三年(或最后半年)做毕业论文。除了毕业论文,在读研期间还需要在期刊上发表一些论文,各个学校对论文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剩下的时间主要是做导师的项目和自己充电。项目通常分为“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两种。纵向项目,俗称“国家给钱的”,是由政府长期设立的各类研究基金支持的项目,主攻前沿课题;而横向项目,俗称“社会给钱的”,是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就某些课题委托的项目。因此这里实际上又有两条路可选:想走科研道路的,选择以纵向项目为主的导师;不想走科研道路的,选择以横向项目为主的导师。
那么GIS科研主要做什么呢?个人认为还可以分成四条路:基础理论、实现技术、深度应用和新应用。基础理论是整个学科的核心与灵魂,这里多列举几个研究方向:空间数据库的准确性研究;空间关系语言研究;空间数据的多种表达方式研究;地理信息的使用和价值研究;海量空间数据库的结构体系研究;地图制图的规范化研究;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研究;GIS中时空关系的研究;GIS和空间分析研究;法律、信息政策和空间数据库关系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研究;地理世界的规范化模式研究。再举几个实现技术的科研方向: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空间信息的可视化研究;遥感和 GIS的集成研究;GIS的用户接口研究;通过协作形成空间决策系统的研究。再举几个深度应用的科研方向:GIS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在社会背景中,如何在 GIS中表达人、空间与环境的研究。至于新应用,则是让GIS技术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比如上面提到的村长GIS,还有在《GIS初学者》第一期中《访南京师范大学学生胡雷地》一文中提到的家谱GIS。
搞基础理论估计是最底层的,也是最难的,当然只有走这条路你才有可能成为院士、科学家、行业的核心引领者和推动者。想走这条路的人,在本科期间重在打基础,尤其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不仅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还有必要自学离散数学、数值分析、拓扑学等科目。在计算机上需要对C++、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有一定理解,并能熟练使用 Matlab、IDL等科研常用软件。在GIS上,在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多读一些GIS书籍。到硕士研究生阶段,根据学校及导师情况大致选择自己的方向,进一步打基础。这样,在博士期间有望有所创新和突破。
搞实现技术比基础理论少一些抽象,而对计算机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数学仍然很重要。我在书店看到过有常用算法与实现代码的书,觉得比较适合本科生钻研。
GIS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而深度应用最能体现GIS的强大。想走这条路的人可以在大学期间选中一两个应用方向,如物流、矿产等,多看一些GIS在该领域的应用论文。在研究生阶段,也就只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应用。
我个人则希望能够在将来成为拓展GIS应用领域的人,这需要对各种技术有所认识,但不用深入钻研,更重要的是会用GIS的思想来思考问题。
我用活跃的思维和火热的热情来引导学习,或许比较适合这个方向。又想起闾国年教授的话:“做学者,不做学生”。
方向10:彻底转行
实在对GIS没兴趣,不如彻底转行。要舍得放弃。但请不要辱骂GIS。
GIS本科毕业如何防止结束GIS职业生涯
前言: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受益匪浅,同时对GIS学弟学妹们也是一个指引。
当今结束GIS职业(数据矢量化,采集除外)对于中国很多GIS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甚至是在国内一些GIS专业比较强院校都有类似现象,更何况其他林林总总的一般院校。当大学毕业后告别与自己4年来付出感情和心血的专业的职业是多么痛心的事情(至少我认为)。所以如何避免自己在本科毕业就告别GIS职业生涯是每一个GIS本科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在一方面很多公司都找不到合适的GIS开发人员尤其是ArcGIS开发人员(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因为GIS开发都是以项目开发为主,以产品研发相对较少,从成本和时间来看公司都不愿意从新培养一个新手2-3个月之后才能上手开发,他们都非常想要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开发人员,直接来公司参与到项目开发中来。但是一般有工作经验的都相对稳定,待遇也不错,为了个人发展(到一个新公司还得适应新环境从新开始)他们也都不愿意随便跳槽。这样就造成了需求的不平衡。
我个人认为搞GIS二次开发非常适合本科生毕业搞,研究生也可以但是我感觉没有本科生优势大。我身边就有这个案例:在本科时代同一级的两个学生都毕业于同一院校,本科生工作三年,在公司有项目驱动,开发技术实力大增,经过了3年的积累成为一个公司的项目经理,在这三年平均每年挣4万,三年之后工资在一个二线城市到5000+,并且已买房结婚,而此时另外一个研究生这个时候刚毕业,到这个本科生的公司做开发收入2000,这就是一个二线城市GIS开发的现状。在这三年中研究生失去的是12万+3年工作经验(技术强成为项目经理)+生活经验(买房结婚)。所以我认为搞GIS开发尤其是ArcGIS二次开发还是不要上研究生好。
没有工作经验GIS本科生如何得到认可?找到收入相对比较高的GIS二次开发,尤其是ArcGIS二次开发的工作?我的答案是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充实本科时代GIS二次开发生活,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接下来我以“片面”的方式介绍一些自己的经验。
1.首先必须熟悉一门高级开发语言,说白了就是c#或者Java。
有些人总爱说会一门开发语言有编程思想就Ok了,用来安慰自己不愿学习新开发语言技术的懒惰心理。但是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都采用高效开发方式,尤其是GIS开发圈里.NET平台是应用最广的,并且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DLL库,不可能让你自己随便使用个语言自由发挥的。不要认为会定义一个变量写个循环就说我掌握了XX语言,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特性,必须多实践,多敲代码。到高一级的就是学习设计模式提高自己的Design能力。
2.实习课上好好用心学习ArcGISDesktop,熟悉ArcGIS的数据模型掌握ArcGISDesktop的使用。
很多人是不熟悉ArcGISDesktop就开始从网上Down代码修改代码开始了自己的开发之旅,包括我,我大学时代是MapInfo的粉丝,一直没学过 ArcGIS。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ArcGISDesktop就是从AO开发起来的,你只有掌握了ArcGISDesktop的使用,才能很容易理解 AO接口提供的功能。实际上ArcGIS二次开发说白了就是在ArcGISDesktop所提供的功能和业务相结合进行的创新性开发。所以熟悉 ArcGISDesktop以及ArcGIS数据模型非常重要。
3.其次必须会ArcEngine开发,如果学习力强可以再掌握ArcGIS Server开发。
现在B/S模式的开发很受学者欢迎,很多人也很想直接学习ArcGIS Server,开始研究ArcGIS Server提供的模板,我还是建议从engine开始,为什么呢?一个GIS系统不仅仅是放d大,缩小,查询,定位,说句不好听的这些功能是个人培训几天都会,你面试说我是实现的功能是查询,定位之类的,面试官会直接Pass你,所以要做到深度SerVer还是调用AO底层的接口进行和业务开发,所以我感觉要深入学AO通过Engine是最好的方式,因为网上资源以及相关书关于Engien的太多太多。总之在这我再说一句AO接口你熟悉的程度决定了你 Server开发能力的深度。
4.会使用Oracle数据库,能够自己创建管理空间数据库。
只要学数据库这门课程SQL Server都是实习必需的,SQL Server简单易学很人性化,但是Oracle性能非常强大,是世界上市场占有量最大的数据库产品,在中国同样只要是企业级的GIS开发应用都采用 Oracle,如果你在简历上添加一条会Oracle,能够自己创建管理空间数据库,那么能给你在面试官心目中把你提高一个档次,作为GIS开发人员没有必要把自己和一个DBA来对比,自己只需会Oracle常用的操作即可。
5.必须毕业之前有1-2个项目经验。
2008ESRI全国大学生软件开发大赛刚刚落幕,我也有幸看了入围总决赛的作品,非常不错,很多本科生学生很有创新精神比我们那个时代强多了,有种没有在本科时代参加ESRI大赛的遗憾感(我参加西安市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不管作品是他们自己的Ideas还是有项目支撑能做到这种程度非常不易。很多人团队4-5个人做了10几个月,这样的本科时代生活是多么的充实。这样的大赛真正实现了学校,学生以及ESRI公司三赢的局面。学校得到了声誉,学生得到了项目经验和技术的锻炼,ESRI公司也推广了自己。所以建议本科生一定要多参加这样的大赛。
另外一个就是自己多联系学校的相关老师,让他们给你提供些思路,实际上GIS开发到一定程度,技术已经没什么难度了,关键是和行业知识结合,解决行业问题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当找工作时,带着笔记本向面试人员演示自己的项目或者Demo详细讲解自己实现的思路,让面试官对你赞赏是多么的美。
6.良好的表达能力。
找工作和卖商品一样,就是把自己的推销出去,能把自己的优势推销出去,卖出去,除了简历上几个字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有自己良好表达能力,让面试官对你“一见钟情”!非要你不可。
如果有以上素质了,那么就是机会了,中国社会最大特点是不缺人,不缺人才,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最大的恩赐是给予自己机会(牛人除外),刚开始不管给你多少只要能给你搞GIS二次开发的机会最重要,只要你能踏进这个圈里混,那么就有机会取得不错的收入。不要看眼前一个月多几百元,一年才几千不重要,关键是给予自己机会的工作能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这才最重要。
最后给大家点学GIS开发一个系统的建议:
1.熟悉ArcGIS的数据模型(这是核心)
2.一个GIS系统的C/S架构无非有以下几点:
1)数据加载
2)地图操作
3)查询统计
4)地图裁剪打印输出
5)地图图形编辑
6)地图数据更新
7)就是GIS和具体用户需求的业务结合开发具体功能
8)系统维护
一个B/S的系统只能比C/S的功能少不可能多,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熟悉ArcGIS的数据模型,当你理解了数据模型,其他的就是你的高级
语言的开发水平的高低以及你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力,这两个因素能决定你GIS开发能走多远!
http://www.zdor.cn/news/html/rencai/205864.html
B. 小米Note2评测:全面升级再冲高端市场
【IT168 评测】衡量一个手机品牌的发展趋势,观其销量情况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根据调研公司赛诺的统计报告,小米在2016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份)的总销量约为2366万台,相比2015年全年约7100万的销量来说仅达到了三分之一。这让小米不得从新审视目前的手机市场,并与时俱进地改变产品策略。为此,小米开始重视线下渠道的铺设,并邀请明星代言、重新定义品牌形象,并推出了小米5s/小米5s Plus/红米Pro等一系列旗舰产品。不过这几款产品虽有其各自的卖点,但由于外观设计较为陈旧,难以将其打造成像爆款。那么提升品牌、刺激销量增长的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本次评测的主角小米Note 2身上。
从产品发布的时间节点以及产品周期来看,小米Note 2可以定义为年度旗舰手机的范畴。在这一时间段,上游供应商的产能已经趋于平稳,手机厂商可选择的定制化范围也就更广。所以在小米Note 2身上我们看到了多项令人兴奋的升级点。除了顶级的硬件参数以外,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双曲面显示屏和双面3D玻璃机身,称其为史上最美的小米手机也毫不为过。
在评测之初,我们不妨先简单了解一下小米Note 2的参数信息。该手机共有三个版本,分别为标配版、高配版和全球版。三者均搭载了未限制频率的高通骁龙821处理器和全网通功能。其主要区别在于内存方面,标配版配备4GB RAM+64GB ROM,高配版和全球版配备6GB RAM+128GB ROM。另外,全球版的全网通支持6模37频,能兼容全球各地运营商的信号网络。
"小米Note 2基本参数一览
屏幕特性
5.7英寸,分辨率1920*1080
机身尺寸
156.2 x 77.3 x 7.6(mm)
机身重量
166g
处理器
高通骁龙821(2.35GHz)
网络模式
双卡双待(双Nano-SIM卡槽),全网通
机身存储
64GB/128GB
运行内存
4GB/6GB
前置相机
800万像素,支持自动对焦
后置相机
2256万像素,IMX318,可拍摄4K视频,内置三轴电子防抖
产品卖点
双曲面屏,双面3D玻璃
电池容量
4070mAh,QC 3.0
其它功能
NFC,HIFI,前置指纹识别,红外发射器
操作系统
MIUI 8
机身颜色
冰川银/亮黑
销售价格
2799/3299/3499【点击查看】
从参数表来看,小米Note 2不仅拥有业界顶尖的硬件性能,同时也支持NFC、HIFI、红外指纹发射器等辅助功能。除去主打的双曲面屏、3D玻璃机身以外,小米Note 2还将机身厚度控制为7.6mm,此外还配备了4070mAh的大容量电池,重量也仅为166g。能将一款5.7寸屏幕的手机打造得如此轻薄并兼顾大容量电池,已实数难得。
"为什么小米Note 2没有搭载小米5s的超声波指纹?
▲小米5s上所搭载的无孔超声波指纹Home键
对于了解小米的朋友这个时候一定会发问,为什么小米5s上主打的超声波指纹没能搭载与小米Note 2之上?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也向小米相关人士进行了询问。得到的答复为:在小米Note 2立项的时候,并未将超声波指纹规划在内。根据笔者推测,超声波指纹技术在小米Note 2立项之初还未研发成熟,无法确定可否商用。由此可见,小米Note 2的研发周期至少在一年以上。
"双曲面屏的维修成本是否更高?
▲小米Note 2曲面屏特写
从供应链的角度讲,目前能够提供柔性OLED屏幕的厂商只有三星与LG,三星的曲面屏一方面要为自家的旗舰S7供货,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国产厂商(vivo、传言中的华为)供货,产能吃紧,很难满足小米庞大的出货量,因此小米选择了LG作为柔性OLED屏幕供应商。据悉,这款屏幕也是LG首次量产的柔性OLED屏幕,参数维持在5.7英寸+1080P的分辨率,达到了110% NTSC色域。
而曲面屏的最终成型,也是需要十分复杂精密的工序,包括外部玻璃的3D热压成型、柔性屏幕的冲压成型等,因此成本不菲,屏幕+3D背壳成本高达15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016元。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在使用中要尽量小心,毕竟曲面屏的维修费用不菲,有条件的朋友建议购买官方保险。
"外观部分:颜值最高的小米手机
除了延续自小米基因的高配置外,小米Note 2首次使用了一块5.7英寸OLED柔性屏幕(LG提供),双曲面屏幕的加入令小米Note 2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有史以来颜值最高的小米手机。相比起同样使用双曲面屏设计的三星Galaxy S7 edge、Note 7等国际大牌机型,也丝毫不落下风。这一部分,我们就小米Note 2的外观设计做详细解析。
机身正面,小米Note 2屏幕尺寸为5.7英寸,分辨率为1920*1080,双曲面屏的设计令小米Note 2呈现出视觉无边的优秀观感。虽然这一设计并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但初次用在小米的手机上,还是会令人由衷地感叹小米在外观设计方面的进步之快,早已经不是那个将“没有设计就是最好设计”奉为信条的小米手机了。
机身正面顶部,分布有光线距离感应器、听筒、前置相机。机身前面板与机身背部在颜色与工艺上保持一致,在室内光线下会微微泛蓝,呈现出靓丽有光泽的类金属质感。另外一方面,两种材质的接合处往往会成为做工瑕疵的重灾区,而小米Note 2屏幕屏幕保护玻璃与金属中框的接合十分紧密、边缘工整,体现出了作为一款旗舰产品应有的水准。
机身正面底部,小米Note 2使用了一枚按压式指纹识别按键。与小米5所使用的那颗狭长的Home键不同,小米Note 2的这颗Home键进行了调整,面积更大,在视觉上看起来也更加协调。可以看到,小米Note2其Home键未能做到与机身颜色一致,
究其原因,小米Note 2的指纹识别按键表面使用的是陶瓷材质,介电常数高,是目前最理想的盖板材料。但陶瓷材质物理特性稳定,不容易做着色处理,这就是其未能将颜色做到与机身一致的最直接原因。
Home键两侧依旧是与小米5相同的两颗小白点样式的多任务键和返回键,在触碰时会亮起,用户可以在系统设置中自行关闭。
机身背部,小米Note 2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材质,同样为双曲面设计,小米称之为3D玻璃。这样做一方面优化了边缘握持手感,一方面也带来了更莹润透亮的质感。另外,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小米Note 2机身玻璃盖板内并不是简单的单色处理。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强烈的类金属质感。官方暂未有关于工艺的详细介绍,但就观感来看,其与首次在三星Galaxy S6使用的菲林贴合工艺非常类似。简单来说就是在玻璃盖板下覆盖有一层特殊的有色反光材质,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大家应该也有有意识到,USB Type C接口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已经迅速普及,相比传统的Micro USB接口,它能提供更大的充电电流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优势明显。小米Note 2使用的便是USB Type C接口。机身底部两端分布的扬声器和麦克风采用对称式设计,看起来简洁统一。
机身顶部分布有3.5mm耳机接口、降噪Mic以及红外发射器。MIUI内置有万能遥控器APP,通过此可以方便地实现对空调、电视机等传统家电的控制。目前米家智能家庭的布局已经十分广泛,这对于小米手机来说基本上已经属于基础功能。
摄像头方面,小米Note 2使用的是一颗来自索尼的IMX 318相机传感器,像素数高达2256万,F/2.0光圈,80°广角,能够呈现更多的画面细节。其它参数,该机相机支持硬件级4K视频防抖,内置三轴陀螺仪可高速检测抖动,进行实时补偿。摄像头周遭设计有一圈金属保护圈,用以减少减少镜头被磨花的风险。相机配备双色温闪光灯。
外观部分总结,小米Note 2整体的外观设计和做工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前双曲面屏+后3D玻璃的设计着实为这款手机增色不少。在"外观方面小米Note 2甚至颠覆了我们平常对小米手机的固有印象,不负这近两年时间的等待,是小米Note的强有力继任者,“最美小米手机”实至名归
。
"硬件性能解读:依旧为发烧而生
随着如今智能手机能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体验也越来越重视。有这样一种言论:手机的硬件性能在当前阶段已经超过能提供的功能本身,因此硬件性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但在笔者来看,优秀的硬件配置永远是追求用户体验的基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不服跑个分”也只能是厂商对于手机性能给予消费者最直观的展示,有了硬件性能的保证,才能够支持产品能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提升的空间。因此文章的这一部分,我们就来看看,再一次冲击高端市场的小米Note 2性能如何?
小米Note 2配备标准骁龙821处理器(2.35GHz),14nm FinFET工艺,标准版采用4GB+64GB内存(UFS 2.0+LPDDR4)。关于骁龙821这颗处理器,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几乎在各个厂商的旗舰机上都采用了这款处理器。从命名上来看,骁龙821可以被看做骁龙820的一次全面提升。骁龙821仍然采用高通自研64位微架构Kryo,两颗大核主频由之前的2.2GHz提升为至2.4GHz,两颗小核主频由1.6GHz提升至2.0GHz,这代表了通过技术的演进,能够使CPU在将运算速度稳定的提升。并且在性能方面提升了 10%,并且可以获得更快的应用启动速度以及更顺畅的使用体验。
当然,相比市面上其它高端处理器,骁龙821能提供的还包括处理器其它方面的全面方案。骁龙821仍然是由CPU、GPU、VPU(视频处理器)、Hexagon 680 DSP、DPU(显示器处理器)、X12 LTE基带、Spectra ISP、LPDDR4内存组成。骁龙821内置的Adreno 530,相比较前代Adreno 430,在图形处理性能、计算能力和功耗方面提升了40%,运算速度也提升了5%,并且支持OpenGL ES 3.1+ AEP、Vulkan,在未来随着游戏编程框架的改变,之前的产品也同样会获得良好的体验。配合Spectra ISP,对双图像信号处理能力也有所提升提升,带来更快速的对焦速度、更强的弱光拍照表现能力以及更高的像素支持。
在网络方面,骁龙821配备X12 LTE(MDM9X40 MDM9X45两种规格)基带,支持Cat12/13,下行速率最高支持600Mbps(3x20MHz载波聚合),上行速度最高可达150 Mbps(2x20MHz载波聚合),原生基带支持六模全频。而值得一提的是,小米Note 2也网络制式上也分为国行版与国际版两款。详细来说,国行版仍然支持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从2G/3G/4G的网络支持,但在具体频段没有国际版支持的全。而全球版则支持目前所有的6模37频。
▲整个充电过程
▲电量的80%开始调整电流
▲85%进入涓流补电
小米Note 2配备4070mAh电池,支持高通QC 3.0快充,QC 3.0采用高通自研的最佳电压智能协商,以200mV为一个阶梯,在手机上支持从3.6V到12V的电压动态调节,允许手机在充电时可以动态调节充电电压,达到预期的充电电流,提升充电效率。我们也对小米Note2进行了充电测试:充电总时长为1小时54分,充电均压为6.26V,总功率大约在15W-16W之间调节,当手机充电至80%时下降至10W-11W之间,在85%之后进入6V1.5A的涓流补电环节。经过测试,小米从0-50%充电时间共计37分钟,总的来说,小米Note 2的在冲刺阶段的充电速度还是比较优秀。
在性能跑分的部分,小米Note 2在安兔兔中跑分141250,Geekbench 4单核跑分1804,多核跑分4341,这个跑分对于骁龙821也只能说属于正常水准。而在图形测试平台GFXBench中,小米Note 2在曼哈顿1080P离屏的测试中,得到44Fps的成绩,比A9搭载的PowerVR GT7600有明显的领先,与今年强大的A10 Fusion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目前处理器来说,过强的性能带来的是对于手机温度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安卓手机更甚,手机发热带来的降频也使得初频再高的手机也无法长时间稳定运行,这也是用户在平时使用中抱怨越用越卡的原因之一。我们对小米Note 2的发热也进行了测试,模拟了日常使用与高性能两种模式的情景。
在高性能环节,再经过几轮连续的跑分软件运行(极限发热与平时应用场景不同,可以看做的手机使用中的最高温度),小米Note 2最高温度出现在机身屏幕顶部中间的位置,最高温度为36.8℃,握在手里只是温热的感觉,完全可以接受。而我们在模拟平时的使用(看视频半小时、上网音乐半小时)的场景下,小米Note 2几乎没有出现发热的表现,最高温度也还是屏幕中间的位置,最高温度在33.6℃。总的来说,这样的成绩对于一款骁龙821的表现非常不错。
另外,小米Note 2采用5.7英寸1080P分辨率OLED屏幕,由于众所周知的Pentail像素点排列问题,由Pentile是一种通过相邻像素公用子像素的方式,减少子像素个数,从而达到以低分辨率去模拟高分辨率的效果,使得在需要显示精细内容的时候,屏幕内容的清晰度会大幅下降,导致小号字体无法清晰显示。而为了弥补色彩问题,所以在Pentile技术下显示色彩分割区的时候,分割线会产生两倍于实际像素点距的锯齿状纹路,也就是会产生锯齿状边缘。我们也通过简单的屏幕翻拍来向大家表现两者的不同。小米Note 2屏幕387 PPi,由于OLED屏幕共用像素点的原因,实际PPi应该为理论的接近2/3。因此在实际观感上,图像边缘还是会略微影响显示效果。
"MIUI 8系统体验:依旧是小米最核心的部分
小米Note 2预装了最新的MIUI 8系统,MIUI作为小米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全球累计用户也已经突破2亿,足见消费者对其的认可。而小米Note 2作为一款主打商务应用的手机,又是小米旗下首款双曲面屏手机,其搭载的MIUI 8是否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在文章的这一部分我们进行详细解读。
轻奢主题呼应商务风
MIUI 8对系统的界面进行了大量的重绘,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变化多端的万花筒,一方面追求色彩的明丽彰显活力,另一方面追求色彩的自然变幻体现灵动,比如通知栏可根据天气自动更换色调,日历、录音机、天气等自带软件也可随情景变化颜色。
MIUI 8加入了锁屏画报功能,可根据用户喜好自动更换锁屏壁纸,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体现品位。除了默认的主题,MIUI 8还额外提供了包括轻奢、男生、女生、女神的4套定制主题,其中轻奢主题偏商务成熟,与小米Note 2的定位相得益彰。
系统+应用分身
MIUI 8支持系统层与应用层的双重分身。在系统层面,MIUI 8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密码/指纹登陆不同桌面空间,从而进行不同的操作管理,当然不同空间的数据也是互相隔离,加密存储的。商务人士尤其看重个人隐私,这项功能因此会有更多意义。一方面用户可以将个人财产、工作相关应用放置在一个空间内隐藏,营造一个相对安全隔离的运行环境。另一方面,别人暂借手机时,悄然进入预先设置的“访客”桌面空间,隐藏了比较私密的应用,既不会让人察觉,又保护了自己的隐私。
在应用分身层面,MIUI 8可以实现大多数应用的分身,即手机中同时存在两个微信、两个QQ、两个微博以及任何一款涉及账户登录的软件,并且双开应用间的数据互不影响,可以同时运行。这种设计化解了一人多账户的尴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场景中更好地切换身份。
长截屏提升效率
MIUI 8加入了长截屏功能,不仅是常规的滚动截屏,用户可通过手滑动来调节长截屏的速度与位置,找到需要截屏的区域,做到精准的截屏。另外,MIUI 8还新增了涂鸦、马赛克功能,便于对截屏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和编辑。
应该说,长截屏功能的出现有着许多实际意义。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项功能,我们截取网页、邮件、社交软件(微信、QQ等)聊天记录等,还要通过几次截图去拼凑,无疑增加了很多麻烦,并且最终的呈现效果并不理想。MIUI 8所提供的长截屏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尴尬,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更加高效,呈现效果也令人满意。
多功能计算器实用
MIUI 8集成了全功能计算器,融合了计算房贷、个税、公积金、单位换算等实用工具,适用于多种计算场景。比如商务人士常常面临货币间的汇率计算,面对陌生的货币单位,一些价格总不能及时反应过来,有了小米的计算器,汇率转换快捷,并且支持多种货币,汇率也是及时更新,从此不再迷茫。而对于广大上班族,计算工资个税、奖金福利、需缴房贷等也变得清晰明了,很有实际意义。
其他针对性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MIUI 8也预装了微软的办公套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覆盖了最常用的办公软件。另外,关于曲面屏幕的边缘误触问题,MIUI 8也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实际操作中可以很好地屏蔽笔者手掌的误触,不影响正常操作。
支持小米支付
小米Note 2支持小米支付(Mi Pay),采用NFC的解决方案,实现读卡、写卡、卡模拟和P2P模式。不仅支持模拟的银行卡支付,也支持模拟公交卡支付.这就意味着,携带一部小米Note 2出门甚至不需要再带钱包,银行卡、公交卡统统搞定。目前小米支付合作银行多达20家,公交卡支持的城市与地区达到6处,包括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后续也将通过软件升级开放更多城市。
整体来看,小米Note 2搭载的MIUI 8依旧是一款好用的系统,唯一的遗憾在于并没有针对双曲面屏、OLED屏幕的自发光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打造(比如Always On Display),我们也期待通过后续的系统升级带来更多惊喜。
"拍照测试:2300万像素实力如何?
小米Note 2并未搭载目前流行的双摄像头,它的主摄像头采用索尼IMX 318传感器,最高支持2256万像素照片的拍摄,CMOS面积为1/2.6英寸,单位像素大小为1μm,最大光圈为F2.0。这款CMOS最大的亮点在于支持相位和反差复合自动对焦,最快能将对焦速度缩短至0.03秒。
▲主摄像头稍有凸起
此外,小米Note 2不支持OIS光学防抖,转而采用三轴电子防抖。电子防抖能够通过算法来实现补偿修正,从而达到防抖动的目的。它的好处在于能够缩小CMOS的厚度,更加符合手机轻薄化的定制需求。值得一体的是,索尼IMX 318将自动对焦系统和图像稳定系统(电子防抖)集成在了处理器的DSP当中,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功耗,节省电量。
至于具体表现如何,我们通过与iPhone 7 Plus的样张对比进行解析。(除了简单裁剪以外,样张均为做任何后期处理,样张均在两款手机的
自动模式下拍摄。小米Note 2为工程机,与量产版存在一定差异)
▲户外环境下,分辨率对比
由于小米Note 2配备了更高像素的摄像头,因此在照片的解析力方面占到了先天优势,最后所得到照片的像素尺寸也就更大。因此,将两张样张同时放大100%,小米Note 2能得到更多的细节。
▲
户外环境下,白平衡对比
白平衡的调校一直都是苹果的传统长项,也是各大评测机构都愿意选择它作为对比标杆的原因。对比来看,苹果的白平衡调校风格偏向还原实物的原貌,而小米Note 2虽然整体来看与iPhone 7 Plus相差并不大,但仔细观察还是略有偏蓝。不过单纯视觉观感来讲,由于小米Note 2将天空拍得更蓝,因此样张确实更加讨好用户的眼球。
▲
户外环境下,样张微距对比
在近景拍摄时,主要考验的是相机的背景虚化能力。由于iPhone 7 Plus的光圈为F1.7,相比小米Note 2来说更大一些,因此其虚化能力会稍强一些。从实际样张的对比来看,也是是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Note 2相对来说,细节表现能力确实出色,经过样张放大,竟还能看到花瓣上残留的蜘蛛丝。
▲
户外环境下,样张近景对比
通过笔者的
实际体验,小米Note 2
在户外环境下所拍摄的样张虽然
整体与iPhone 7 Plus的差别并不大,但软件优化方面仍存在很大提升的空间。它测光的准确度尚待提高,所拍摄的样张相比略显暗淡。
▲室内环境下,样张色彩对比
在室内环境下,小米Note 2的色彩表现相比iPhone 7 Plus来说要明显逊了一筹。不过得益于遥遥领先的像素数量,让小米Note 2在同样的拍摄角度,能够获得比iPhone 7 Plus更宽阔的拍摄视野以及更多的细节表现。这样得到的样张既清晰同时也方便后期的裁剪,调整构图。
▲户外环境下,样张色彩对比
在夜间情况下,由于光线条件十分有限,若是保证画面纯净度,则会导致画面亮度降低;若是盲目增加亮度,又会导致噪点增多。因此,根据CMOS的硬件参数,选择一个恰好的平衡点就成了算法优化的关键。对比来看,小米Note 2的画面亮度更高一些,而iPhone 7 Plus则略暗,色彩的表现相比Note 2来说也稍显暗淡,这一回合小米Note 2可谓扳回一城。
▲户外环境下,自发光物体样张对比
从夜间的近景拍摄场景我们能看到,小米Note 2的白平衡调校与iPhone 7 Plus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偏差,整体画面明显偏冷。在对焦点选在自发光物体上时,该物体的背景亮度相比iPhone 7 Plus更暗一些。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HDR算法,后期通过算法调试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
在体验过程中,小米Note 2的对焦速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iPhone 7 Plus在对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拉风箱”现象,对于小米Note 2而言,当你的手指刚点击屏幕时,对焦就能马上完成,非常迅速。虽然从最终的测试结果来看,小米Note 2的整体拍照水平相比iPhone 7 Plus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索尼IMX 318这款COMS的优化还不够成熟,相信随着日后软件版本的更新,小米Note 2的拍照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评测总结:再冲高端市场
今年的手机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用户的购机方式也逐渐从线上转变为线下。线上、线下这两条渠道无论确实哪条都很难让一个品牌富有活力的生存下去,小米已经从前两年野蛮式的增长逐渐回归理性。小米之家覆盖的城市逐渐增多,软件内容实现资源整合。生态系统和售后服务的完善,已经可为购买小米手机的用户提供一套完善且符合人性化的解决方案,从而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在资本寒冬到来,国内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OPPO、vivo凭借超前的品牌营销以及极强的线下市场渗透力激流勇进,上半年销量相比小米占据上风。乐视则是依靠丰富的内容生态、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将手机的性价比做到了极致,同样分割了小米手中的“蛋糕”。小米相较于上述而言,由于前期增长速度过猛,已经显得有些后力不足。但由于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基数,软件系统也几乎做到了难逢棋手的地步。对于用户来说,这已经潜移默化的增加了自己对于小米手机的使用黏度。小米Note 2这款产品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小米的忠实用户,将成为他们换机时的首选目标。
但就关乎于产品而言,小米Note 2确实国产手机当中难得的精品之作。硬件配置不必多说,自然是业界顶级的标准,HIFI、NFC、红外感应一应俱全,4070mAh的电池容量也为其续航能力做了保障。MIUI的体验也是小米一直引以为傲的优点。所以无论是从内到外,甚至到价格上,你也很难从它身上找出问题。这是一款表现十分均衡的手机,也是十分趋向于大众审美的一款手机,而这两点正是打造一款爆款产品的充分条件。
从我们的使用体验来看,小米Note 2最大的优点还是在于精致且富有玻璃质感的工业设计。另外无论是发热情况、续航情况还是用户体验都令人欣喜。略显不足之处在于屏幕在倾斜时会出现偏蓝的情况。而且拍照方面的表现比较中庸,在硬件表面普遍出色的情况下,稍显短板。(本次评测的机型为工程机,量产机或许会得到改善)
对于小米Note 2,相比于产品,或许备货量也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Note 2采用的AMOLED柔性屏幕是由LG代工出品,这也是LG第一次提供双曲面屏幕。可以预计的是,在前期由于屏幕产能的爬坡,在初期阶段一定会遇到供货不足的情况。但考虑到产品定位,在整个产品周期内,小米也会尽量提高产能。
C. 华为安装东西的时候会弹出签名不一致,就不让安装怎么关闭这个功能
关闭方法:
1、首先,打开手机,找到手机上面的设置选项进入。
D. 系统的学习计算机图形学,有哪些不同阶段的书籍的推荐
目录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C++版)第1章导论11.1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11.1.1计算机辅助设计11.1.2计算机艺术11.1.3虚拟现实31.1.4计算机辅助教学31.2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41.3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学科51.4计算机图形学的确立和发展51.5图形显示器的发展及其工作原理71.5.1阴极射线管71.5.2随机扫描显示器81.5.3直视储存管显示器81.5.4光栅扫描显示器91.5.5液晶显示器131.5.6等离子显示器151.5.7三维显示器151.6图形软件标准的形成181.7计算机图形学的最新技术181.7.1交互技术181.7.2造型技术181.7.3真实感图形显示技术191.8小结19习题119第2章VisualC++6.0绘图基础212.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212.1.1类和对象212.1.2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222.1.3对象的动态建立和释放242.1.4继承与派生252.2MFC上机操作步骤282.3基本绘图函数312.3.1CDC类结构和GDI对象322.3.2映射模式332.3.3CDC类的主要绘图成员函数342.3.4设备上下文的调用和释放502.3.5VC++绘制图形的几种方法512.4小结52习题252第3章基本图形的扫描转换553.1直线的扫描转换553.1.1算法原理563.1.2构造中点偏差判别式563.1.3递推公式573.2圆的扫描转换573.2.1算法原理583.2.2构造中点偏差判别式593.2.3递推公式603.3椭圆的扫描转换603.3.1算法原理613.3.2构造上半部分I中点偏差判别式623.3.3上半部分I的递推公式623.3.4构造下半部分II中点偏差判别式643.3.5下半部分II的递推公式643.4反走样技术663.5直线距离加权反走样算法673.5.1算法原理673.5.2构造距离判别式693.5.3计算机化693.6小结69习题369第4章多边形填充724.1实面积图形的概念724.1.1多边形的定义734.1.2多边形的表示734.1.3多边形的填充744.1.4区域填充744.2有效边表填充算法754.2.1填充原理754.2.2边界像素的处理原则754.2.3有效边和有效边表764.2.4边表794.3边缘填充算法804.3.1填充原理804.3.2填充过程804.4区域填充算法824.4.1填充原理824.4.2四邻接点和八邻接点824.4.3四连通域和八连通域834.4.4四邻接点填充算法和八邻接点填充算法844.5小结85习题485第5章二维变换和裁剪895.1图形几何变换基础895.1.1规范化齐次坐标895.1.2矩阵相乘895.1.3二维变换矩阵905.1.4二维几何变换905.2二维图形基本几何变换矩阵915.2.1平移变换矩阵915.2.2比例变换矩阵915.2.3旋转变换矩阵925.2.4反射变换矩阵935.2.5错切变换矩阵945.3二维复合变换955.3.1复合变换原理955.3.2相对于任一参考点的二维几何变换955.3.3相对于任意方向的二维几何变换965.4二维图形裁剪985.4.1图形学中常用的坐标系985.4.2窗口和视区及窗视变换995.4.3窗视变换矩阵1005.5Cohen-Sutherland直线裁剪算法1015.5.1编码原理1015.5.2裁剪步骤1025.5.3交点计算公式1025.6中点分割直线裁剪算法1035.6.1中点分割直线裁剪算法原理1035.6.2中点计算公式1035.7梁友栋-Barsky直线裁剪算法1035.7.1梁友栋算法原理1035.7.2算法分析1045.7.3算法的几何意义1045.8小结106习题5106第6章三维变换和投影1086.1三维几何变换1086.1.1三维变换矩阵1086.1.2三维几何变换1086.2三维基本几何变换矩阵1096.2.1平移变换1096.2.2比例变换1096.2.3旋转变换1106.2.4反射变换1116.2.5错切变换1126.3三维复合变换1136.4投影变换1156.4.1三视图1156.4.2斜等侧图1186.5透视变换1206.5.1透视变换坐标系1206.5.2坐标系变换1216.5.3用户坐标系到观察坐标系的变换1226.5.4观察坐标系到屏幕坐标系的变换1246.5.5透视投影分类1256.6小结127习题6128第7章自由曲线和曲面1307.1基本概念1307.1.1样条曲线曲面1307.1.2曲线曲面的表示形式1307.1.3拟合和逼近1317.1.4连续性条件1317.2三次参数样条曲线1327.2.1参数样条曲线定义1327.2.2系数求解1337.2.3边界条件1337.3Hermite样条曲线1357.4Bezier曲线1377.4.1Bezier曲线的定义1377.4.2Bezier曲线的性质1397.4.3Bezier曲线的可分割性1397.5Bezier曲面1417.5.1Bezier曲面的定义1417.5.2双三次Bezier曲面的定义1417.6B样条曲线1427.6.1B样条曲线的定义1437.6.2二次B样条曲线1437.6.3三次B样条曲线1447.6.4B样条曲线的性质1467.6.5构造特殊的三次B样条曲线的技巧1487.7B样条曲面1497.7.1B样条曲面的定义1497.7.2双三次B样条曲面的定义1497.7.3双三次B样条曲面的连续性1507.8小结152习题7152第8章分形几何1568.1分形和分维1568.1.1分形的诞生1568.1.2分形的基本特征1578.1.3分形的定义1588.1.4分形维数的定义1588.2递归模型1608.2.1Cantor集1608.2.2Koch曲线1618.2.3Peano-Hilbert曲线1628.2.4Sierpinski垫片、地毯和海绵1648.2.5C字曲线1688.2.6Caley树1688.3L系统模型1698.3.1L系统文法1698.3.2Koch曲线1708.3.3分形草1718.3.4Peano-Hilbert曲线1718.3.5分形灌木丛1738.4IFS迭代函数系统模型1748.4.1仿射变换1748.4.2IFS1758.4.3Koch曲线1788.4.4Sierpinski垫片1808.4.5枫叶生成1828.5小结183习题8183第9章动态消隐1879.1图形的数据结构1879.1.1图形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1879.1.2基本图形的数据结构1879.1.3立体表示模型1889.2消隐算法分类1909.3隐线算法1909.3.1凸多面体消隐算法1909.3.2曲面体消隐算法1929.4隐面算法1949.4.1Z-Buffer算法1949.4.2画家算法1979.5小结198习题9198第10章真实感图形20110.1颜色模型20110.1.1基本概念20110.1.2RGB颜色模型20210.1.3Gouraud颜色渐变20310.2材质模型和光照模型20510.2.1物体的材质20510.2.2环境光模型20610.2.3漫反射光模型20610.2.4镜面反射光模型20710.2.5光强的衰减20810.3纹理映射20910.3.1纹理定义20910.3.2纹理映射21010.4OpenGL简介21010.4.1案例效果21010.4.2TestView.h文件21010.4.3TestView.cpp文件21310.4.4程序说明22010.5小结222习题10222附录A配套实践教程的案例设置及与本书的对应关系225
E. 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的书籍介绍
目录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 C++版)
第1章 导论1
1.1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1
1.1.1 计算机辅助设计1
1.1.2 计算机艺术1
1.1.3 虚拟现实3
1.1.4 计算机辅助教学3
1.2 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4
1.3 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学科5
1.4 计算机图形学的确立和发展5
1.5 图形显示器的发展及其工作原理7
1.5.1 阴极射线管7
1.5.2 随机扫描显示器8
1.5.3 直视储存管显示器8
1.5.4 光栅扫描显示器9
1.5.5 液晶显示器13
1.5.6 等离子显示器15
1.5.7 三维显示器15
1.6 图形软件标准的形成18
1.7 计算机图形学的最新技术18
1.7.1 交互技术18
1.7.2 造型技术18
1.7.3 真实感图形显示技术19
1.8 小结19
习题119第2章 Visual C++6.0绘图基础21
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21
2.1.1 类和对象21
2.1.2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22
2.1.3 对象的动态建立和释放24
2.1.4 继承与派生25
2.2 MFC上机操作步骤28
2.3 基本绘图函数31
2.3.1 CDC类结构和GDI对象32
2.3.2 映射模式33
2.3.3 CDC类的主要绘图成员函数34
2.3.4 设备上下文的调用和释放50
2.3.5 VC++绘制图形的几种方法51
2.4 小结52
习题252第3章 基本图形的扫描转换55
3.1 直线的扫描转换55
3.1.1 算法原理56
3.1.2 构造中点偏差判别式56
3.1.3 递推公式57
3.2 圆的扫描转换57
3.2.1 算法原理58
3.2.2 构造中点偏差判别式59
3.2.3 递推公式60
3.3 椭圆的扫描转换60
3.3.1 算法原理61
3.3.2 构造上半部分I中点偏差判别式62
3.3.3 上半部分I的递推公式62
3.3.4 构造下半部分II中点偏差判别式64
3.3.5 下半部分II的递推公式64
3.4 反走样技术66
3.5 直线距离加权反走样算法67
3.5.1 算法原理67
3.5.2 构造距离判别式69
3.5.3 计算机化69
3.6 小结69
习题369第4章 多边形填充72
4.1 实面积图形的概念72
4.1.1 多边形的定义73
4.1.2 多边形的表示73
4.1.3 多边形的填充74
4.1.4 区域填充74
4.2 有效边表填充算法75
4.2.1 填充原理75
4.2.2 边界像素的处理原则75
4.2.3 有效边和有效边表76
4.2.4 边表79
4.3 边缘填充算法80
4.3.1 填充原理80
4.3.2 填充过程80
4.4 区域填充算法82
4.4.1 填充原理82
4.4.2 四邻接点和八邻接点82
4.4.3 四连通域和八连通域83
4.4.4 四邻接点填充算法和八邻接点填充算法84
4.5 小结85
习题485第5章 二维变换和裁剪89
5.1 图形几何变换基础89
5.1.1 规范化齐次坐标89
5.1.2 矩阵相乘89
5.1.3 二维变换矩阵90
5.1.4 二维几何变换90
5.2 二维图形基本几何变换矩阵91
5.2.1 平移变换矩阵91
5.2.2 比例变换矩阵91
5.2.3 旋转变换矩阵92
5.2.4 反射变换矩阵93
5.2.5 错切变换矩阵94
5.3 二维复合变换95
5.3.1 复合变换原理95
5.3.2 相对于任一参考点的二维几何变换95
5.3.3 相对于任意方向的二维几何变换96
5.4 二维图形裁剪98
5.4.1 图形学中常用的坐标系98
5.4.2 窗口和视区及窗视变换99
5.4.3 窗视变换矩阵100
5.5 Cohen-Sutherland直线裁剪算法101
5.5.1 编码原理101
5.5.2 裁剪步骤102
5.5.3 交点计算公式102
5.6 中点分割直线裁剪算法103
5.6.1 中点分割直线裁剪算法原理103
5.6.2 中点计算公式103
5.7 梁友栋-Barsky直线裁剪算法103
5.7.1 梁友栋算法原理103
5.7.2 算法分析104
5.7.3 算法的几何意义104
5.8 小结106
习题5106第6章 三维变换和投影108
6.1 三维几何变换108
6.1.1 三维变换矩阵108
6.1.2 三维几何变换108
6.2 三维基本几何变换矩阵109
6.2.1 平移变换109
6.2.2 比例变换109
6.2.3 旋转变换110
6.2.4 反射变换111
6.2.5 错切变换112
6.3 三维复合变换113
6.4 投影变换115
6.4.1 三视图115
6.4.2 斜等侧图118
6.5 透视变换120
6.5.1 透视变换坐标系120
6.5.2 坐标系变换121
6.5.3 用户坐标系到观察坐标系的变换122
6.5.4 观察坐标系到屏幕坐标系的变换124
6.5.5 透视投影分类125
6.6 小结127
习题6128第7章 自由曲线和曲面130
7.1 基本概念130
7.1.1 样条曲线曲面130
7.1.2 曲线曲面的表示形式130
7.1.3 拟合和逼近131
7.1.4 连续性条件131
7.2 三次参数样条曲线132
7.2.1 参数样条曲线定义132
7.2.2 系数求解133
7.2.3 边界条件133
7.3 Hermite样条曲线135
7.4 Bezier曲线137
7.4.1 Bezier曲线的定义137
7.4.2 Bezier曲线的性质139
7.4.3 Bezier曲线的可分割性139
7.5 Bezier曲面141
7.5.1 Bezier曲面的定义141
7.5.2 双三次Bezier曲面的定义141
7.6 B样条曲线142
7.6.1 B样条曲线的定义143
7.6.2 二次B样条曲线143
7.6.3 三次B样条曲线144
7.6.4 B样条曲线的性质146
7.6.5 构造特殊的三次B样条曲线的技巧148
7.7 B样条曲面149
7.7.1 B样条曲面的定义149
7.7.2 双三次B样条曲面的定义149
7.7.3 双三次B样条曲面的连续性150
7.8 小结152
习题7152第8章 分形几何156
8.1 分形和分维156
8.1.1 分形的诞生156
8.1.2 分形的基本特征157
8.1.3 分形的定义158
8.1.4 分形维数的定义158
8.2 递归模型160
8.2.1 Cantor集160
8.2.2 Koch曲线161
8.2.3 Peano-Hilbert曲线162
8.2.4 Sierpinski垫片、地毯和海绵164
8.2.5 C字曲线168
8.2.6 Caley树168
8.3 L系统模型169
8.3.1 L系统文法169
8.3.2 Koch曲线170
8.3.3 分形草171
8.3.4 Peano-Hilbert曲线171
8.3.5 分形灌木丛173
8.4 IFS迭代函数系统模型174
8.4.1 仿射变换174
8.4.2 IFS175
8.4.3 Koch曲线178
8.4.4 Sierpinski垫片180
8.4.5 枫叶生成182
8.5 小结183
习题8183第9章 动态消隐187
9.1 图形的数据结构187
9.1.1 图形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187
9.1.2 基本图形的数据结构187
9.1.3 立体表示模型188
9.2 消隐算法分类190
9.3 隐线算法190
9.3.1 凸多面体消隐算法190
9.3.2 曲面体消隐算法192
9.4 隐面算法194
9.4.1 Z-Buffer算法194
9.4.2 画家算法197
9.5 小结198
习题9198第10章 真实感图形201
10.1 颜色模型201
10.1.1 基本概念201
10.1.2 RGB颜色模型202
10.1.3 Gouraud颜色渐变203
10.2 材质模型和光照模型205
10.2.1 物体的材质205
10.2.2 环境光模型206
10.2.3 漫反射光模型206
10.2.4 镜面反射光模型207
10.2.5 光强的衰减208
10.3 纹理映射209
10.3.1 纹理定义209
10.3.2 纹理映射210
10.4 OpenGL简介210
10.4.1 案例效果210
10.4.2 TestView.h文件210
10.4.3 TestView.cpp文件213
10.4.4 程序说明220
10.5 小结222
习题10222附录A 配套实践教程的案例设置及与本书的对应关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