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二维核密度算法地形图

二维核密度算法地形图

发布时间:2022-04-23 19:16:58

❶ 理论力学自锁的理解(不利用二力平衡),如图物体

平面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平面曲线的弧长和旋转体的体积。
1.4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的敛散性概念;收敛级数的和;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几何级数与p级数及其收敛性;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催化加氢、聚合反应;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高分子化
合物、塑料、工程塑料。
四.理论力学
4.1静力学
平衡;刚体;波的衍射;波的干涉、直线的距离;合同矩阵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线性方程组求解;函数间断点及其类型、 烯烃、炔烃,波线;波的能量;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洛必达法则;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1.6线性代数
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阵面,波前;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一菜布尼兹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1.2微分学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统计量;函数连续的概念;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条件概率;直线方程;平面方程;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自由度;行列式按行展开定理的应用;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的概念:加成、取代;相似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的相似对角化;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离子键的特征;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喇格公式;自然光和偏振光;布儒斯特定律、相关系数及其性质;总体、标准差及其性质。
三.化学
3.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显着性检验;溶度积规则;马吕斯定律;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分类及命名;级数的基本性质与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双折射现象;等价矩阵的概念和性质;向量的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线性方程组存解的判定;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
1.3积分学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最概然速率;概率的基本公式、消除、氧化、直线与直线、协方差;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性质及求法;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矩阵的秩、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性质、计算和应用;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绝热过程;气体的摩尔热容量;摩擦力;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质点的直线振动;质心;动量定理及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及质心运动守恒;动量矩;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回转半径;平行轴定理;功;动能;势能;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达朗贝原理;惯性力;刚体作平动和绕定轴转动(转轴垂直于刚体的对称面)时惯性力系的简化;动静法。
五.材料力学
5.1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铸铁拉伸、压缩实验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力学性能指标。
5.2拉伸和压缩
轴力和轴力图;杆件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强度条件;虎克定律;变形计算。
5.3剪切和挤压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剪切面;挤压面;剪切强度;挤压强度。
5.4扭转
扭矩和扭矩图;圆轴扭转切应力;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扭转角计算及刚度条件。
5.5截面几何性质
静矩和形心;惯性矩和惯性积;平行轴公式;形心主轴及形心主惯性矩概念。
5.6弯曲
梁的内力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分布载荷、剪力、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正应力强度条件;切应力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弯曲中心概念;求梁变形的积分法、叠加法。 ’
5.7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应力圆法;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5.8组合变形
拉/压一弯组合、弯一扭组合情况下杆件的强度校核;斜弯曲。
5.9压杆稳定
压杆的临界载荷;欧拉公式;柔度;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校
核。
六、流体力学
6.1流体的主要物性与流体静力学
流体的压缩性与膨胀性;流体的粘性与牛顿内磨檫定律;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作用于平面的液体总压力的计算。
6.2流体动力学基础
以流场为对象描述流动的概念;流体运动的总流分析;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的运用。
6.3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实际流体的两种流态一层流和紊流;圆管中层流运动;紊流运动的特征;减小阻力的措施。
6.4孔口管嘴管道流动
孔口自由出流、孔口淹没出流;管嘴出流;有压管道恒定流;管道的串联和并联。
6.5明渠恒定流
明渠均匀水流特性;产生均匀流的条件;明渠恒定非均匀流的流动状态;明渠恒定均匀流的水平力计算。
6.6渗流、井和集水廊道
土壤的渗流特性;达西定律;井和集水廊道。
6.7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力学相似原理;相似准数;量纲分析法。
I I.现代技术基础
七.电气与信息
7.1电磁学概念
电荷与电场;库仑定律;高斯定理;电流与磁场;安培环路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洛仑兹力。
7.2电路知识
7.3电路组成;电路的基在物理过程;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约束关系;电路模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等效电源定理;迭加原理;正弦交流电的时间函数描述;阻抗;正弦交流电的相量描述;复数阻抗;交流电路稳态分析的相量法;交流电路功率;功率因数;
三相配电电路及用电安全;电路暂态;R-C、R-L电路暂态特性;电路频率特性;R-C、R-L电路频率特性。
7.3电动机与变压器
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和阻抗变换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线、启动、反转及调速方法;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特性;简单继电一接触控制电路。
7.4信号与信息
信号;信息;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与信息;模拟信号描述方法;模 拟信号的频谱;模拟信号增强;模拟信号滤波;模拟信号变换;数字信号与信息;数字信号的逻辑编码与逻辑演算;数字信号的数值编码
与数值运算
7.5模拟电子技术
晶体二极管;极型晶体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射极跟随器与阻抗变换;运算放大器;反相运算放大电路;同相运算放大电路;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比较器电路;二极管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二极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7.6数字电子技术
与、或、非门的逻辑功能;简单组合逻辑电路;D触发器;JK触发器数字寄存器;脉冲计数器。
7.7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特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ePu;存储器;输/k/输出设备及控制系统;总线;数模/模数转换;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特征;操作系统功能;操作系统分类;支撑软件;应用软件;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7.8信息表示
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二进制编码;数据单位;计算机内数值数据的表示;计算机内非数值数据的表示;信息及其主要特征。
7.9常用操作系统
Windows发展;进程和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输入/输出管理;设备管理;网络服务。
7.10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网络概念;网络功能;网络组成;网络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网络管理;网络安全;Windows系统中的网络应用;信息安全;信息保密。
Ⅲ、工程管理基础
八、法律法规
8.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 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总则;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 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8.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总则;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法律责任。
8.4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其他规定。
8.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总则;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行政许可的费用。
8.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总则;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节能技术进步;激励措施;
法律责任。
8.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法律责任。
8.8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总则;资质资格管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发包与承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
8.9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一总则;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建设工程质量保修。
8.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总则;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及其他有关单位的安全责任;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
九.工程经济
9.1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息及计算;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资金等值计算的常用公式及应用;复利系数表的应用。
9.2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项目的分类;项目计算期;财务效益与费用;营业收入;补贴收入;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项目评价涉及的税费;总投资形成的资产。
9.3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资金筹措的主要方式;资金成本;债务偿还的主要方式。
9.4财务分析
财务评价的内容;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偿债能力分析(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资产负债率);财务生存能力分析;财务分析报表(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利润
与利润分配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基准收益率。
9.5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经济费用和效益;社会折现率;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效益费用比。
9.6不确定性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分析图);敏感性分析(敏感
度系数、临界点、敏感性分析图)。
9.7方案经济比选
方案比选的类型;方案经济比选的方法(效益比选法、费用}匕选法、
最低价格法);计算期不同的互斥方案的比选。
9.8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9.9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原理;实施步骤。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
公共基础试题配置说明

上午段
I. 工程科学基础(共7 8题)
数学基础 2 4题 理论力学基础 1 2题
物理基础 1 2题 材料力学基础 1 2题
化学基础 1 0题 流体力学基础 8题
Ⅱ.现代技术基础(共28题)
电气技术基础 1 2题
信号与信息基础 6题
Ⅲ.工程管理基础(共1 4题)
工程经济基础 8题
计算机基础 1 O题
法律法规 6题
注:试卷题目数量合计1 2 0题,每题1分,满分为1 2 0分。考试时间为4小时。

注册结构工程师(房屋结构)职业资格考试
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十、土木工程材料
10.1材料科学与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材料的组成:化学组成 太物组成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原子结构 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和范德华力 晶体与无定形体(玻璃体)材料的宏观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密度 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孔隙与孔隙率
特征: 亲水性与增水性 吸水性吸湿性 耐水性 抗水性 抗渗性 抗冻性 导热性 强度与变形性能 脆性与韧性
10.2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无机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 石膏和石灰技术性质与应用 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的组成 水化与凝结硬化机理 性能与应用 混凝土:原材料技术要求
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其影响因素
强度性能与变形性能 耐久性一抗渗性 抗冻性 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外加剂与配合比设计 沥青及改性沥表:组成 、性质和应用
建筑钢材:组成、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加工处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建筑钢材的种类与选用
木材:组成、性能与应用
石材和粘土:组成、性能与应用
十一、工程测量
11.1测量基本概念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基本概念
11.2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 水准测量方法及成果整理
11.3角度测量
经纬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 水平角观测 垂直观测
11.4距离测量
卷尺量距 视距测量 光电测距
11.5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分类与特性 评定精度的标准 观测的精度评定误差传播定律
11.6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的定位与定向 导线测量 交会定点 高程控制
测量
11.7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基本知识 地物平图测绘 等高线一形图测绘
11.8地形图应用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城市规划中的地形图应用
11.9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控制测量方程式放样测量 建筑安装测量 建筑工程变形观测
十二、职业法规
12.1我国有关基本建设、建筑、房地产、城市规划、环保等面 的法律法规
12.2工程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国准则
十三、建筑施工与管理
13.1土石方工程 桩基础工程
土方工程的准备与辅助工作 机械化施工 爆破工程 预制桩、灌注桩施工 地基加固处理技术
13.2钢筋混凝土工程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钢筋工程模板工程 混凝土工程 钢筋 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
混凝土冬、雨季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13.3结构吊装工程与砌体工程
起重安装机械与液压提升工艺 单厂与多层房屋结构吊装砌体工程与砌块墙的施工
13.4防水工程
地下室防水 屋面防水
13.5装饰工程
抹灰、饰面工程 铝金及幕墙工程 油漆刷浆和裱糊工程
13.6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分类 施工方案 进度计划 平面图 措施
13.7流水施工原理
节奏专业流水 非节奏专业流水 一般的搭接施工
13.8网络计划技术
双代号网络图 单代号网络图 网络计划优化
13.9施工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的内容用组织形式 进度、技术、全面质量管理 竣工验收
十四、结构设计
14.1钢筋混凝土结构
材料性能:钢筋 混凝土 粘结
基本设计原则:结构功能 极限状态及萁 设计表达式 可靠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受弯构件受构件 受压构件 受拉构件 冲切 局压 疲劳为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抗裂 裂缝 挠度
预应力 混凝土:轴拉构件受弯构件
构造要求
梁板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 单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肋梁
楼盖 无梁楼盖
单层厂房:组成与布置 排架计算 柱 牛腿 吊车梁 屋架 基础
多层用高层房屋:结构体系及布置 框架近似计算 叠合梁剪力墙结构 框--剪结构设计要点 基础
抗震设计要点:一般规定 构造要求
14.2钢结构
钢材性能:基本性能影响 钢材性能的因素 结构钢种类 钢材的选用
构件:轴心受力构件 受弯构件(梁)拉弯和压弯构件的计算和构造
连接:焊缝连接 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 构件间的连接
钢屋盖:组成 布置 钢屋架设计
14.3砌体结构
材料性能:块材 砂浆 砌体
基本设计原则:设计表达式
承载力:受压 局压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结构布置 静力计算 构造 房屋部件:圈梁 过梁 墙梁 挑梁
抗震设计要求 :一般规定 构造要求
十五、结构力学
15.1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
名词定义 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15.2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与特性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反力、内力的计算与内力图的绘制静定结构特性及其应用
15.3静定结构的位移
广义与广义位移 虚功原理 单位荷载法 荷载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图乘法 支卒位移和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互等定理及其应用
15.4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及特性
超静定次数 力法基本体系 力法方程及其意义 等截面直杆刚度方程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 基本体系 基本方程及其意义 等截面直杆的转动刚度 力矩分配系数与传递系统数单结点的力矩分配 对称性利用 半结构法 超静结构位移 超静定结构特性
15.5影响线及应用
影响线概念 简支梁、静定多跨梁、静定桁架反力及内力影响线 连续梁影响线形状 影响线应用最不利荷载位置内力包络概念
15.6结构动力特性与动力反应
单自由度系周期、频率、简谐荷载与突加荷载作用下简单结构的动力系数、振幅与最大动力 阻尼对振动的影响多自由度体系自振频率与主振型 主振型正交性
十六、结构试验
16.1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荷载设计、观测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的关系
16.2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和量的测仪器
16.3结构静力(单调)加载试验
16.4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伪静力试验)
16.5结构动力试验
结构动力特性量测方法、结构动力响应量测的方法
16.6模型试验
模型试验的相似原理 模型设计与模型材料
16.7结构试验的非破损检测技术
十七、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17.1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土的生成和组成 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工程分类
17.2土中应力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17.3地基变形
土的压缩性 基础沉降 地基变形与时间关系
17.4土的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17.5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
土压力计算 挡土墙设计、地基承载力理论 边坡稳定
17.6 地基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勘察报告分析与应用
17.7浅基础
浅基础类型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浅基础设计 减少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概念
17.8 深基础
深基础类开 桩与桩基础的分类 单桩承载力 群桩承载力桩基础设计
17.9地基处理
地基处方法 地基处理原则 地基处理方法选择

注册结构工程师(房屋结构)职业资格考试
专业基础考试试题配置说明

下午段
土木工程材料 7题 结构设计 1 2题
结构力学 15题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 5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7题 结构试验 5题
工程测量 5题 职业法规 4题
注:试卷题目数量合计60题,每题2分,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四小时。;平面与平面;估计量与估计值;函数的切线及法平面和切平面及切法线;光学仪器分辨本领;射光栅与光谱分析、拐点;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角速度;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
二.物理学
2.1热学
气体状态参量;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2波动学’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一维简谐波表达式;速度;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平动和绕定轴转动;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循环过程;卡诺循环;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热量;内能;两向量垂直;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二阶偏导数;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
1.5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区间估计的概念、能流、能流密度;z;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x射线衍射;力;热机效率;净功;多普勒效应、收敛区间和收敛域;幂级数的和函数;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函数的傅里叶系数与傅里叶级数;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方均根速率;平均速率;光密介质;迈克尔逊干涉仪;惠更斯一菲涅尔原理;单缝衍射。分布;r分布;F分布;点估计的概念。
2.3光学
相干光的获得。
4.2运动学
点的运动方程;轨迹;薄膜干涉;光疏介质;溶度积常数;致冷系数;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角加速度;刚体内任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4.3动力学
牛顿定律;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共振;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量;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力的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主矢;矩、芳烃、卤代烃、醇、苯酚;力偶及力偶矩;力系的等效和简化;摩擦定律;摩擦角;摩擦自锁;约束及约束力}受力图;力矩;功;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全微分方程;自由振动微分方程;固有频率;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
方差的假设检验;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受迫振动频率;幅频特性;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加聚与缩聚;分子结构式。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曲线的凹凸性;描述波的特征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统计解释、醛和酮;衰减振动;阻尼对自由振动振幅的影响一振幅衰减曲线;受迫振动;驻波;自由端反射与固定端反射;声波、羧酸、酯;合成材料;周期;振幅;个体;简单随机样本。
1.7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杨氏双缝干涉;光程和光程差;主矩;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物体系统(含平面静定桁架)的平衡;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矩资格考试
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I.工程科学基础
一. 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 .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及混合积、平行的条件;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轴为坐标轴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声强级;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

❷ 地图是如何画成的

定义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简史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现在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如图01-01) 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
留存至今的古地图还有公元前1500年绘制的《尼普尔城邑图》,它存于由美国宾州大学于19世纪末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的尼法尔)发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图01-02)。图的中心是用苏 美尔文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称,西南部有幼发拉底河,西北为嫩比尔杜渠,城中渠将尼普尔 分成东西两半,三面都有城墙,东面由于泥板缺损不可知。城墙上都绘有城门并有名称注记 ,城墙外北面和南面均有护城壕沟并有名称标注,西面有幼发拉底河作为屏障。城中绘有神 庙、公园,但对居住区没有表示。该图比例尺大约为1∶12万。
留存有实物的还有古埃及人于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芦苇上绘制的金矿山图。
� 我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传》上就记载有夏代的《九鼎图 》。古经《周易》有“河图”的记载,还有“洛书图”,表明我国图书之起源。传世文献《周 礼》中有17处关于图的记载,图又与周官中14种官职相关联,如“天官冢宰·司书”“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图”;“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 安 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地官司徒·土训”“掌通地图,以 诏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夏官司马·司险 ” “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 之 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 谷六畜之数要”。1954年6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铜器“ 宜侯矢�”底内刻铸的120字铭文有两处谈到地图,即“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 ”。该 文记载周康王根据这两幅地图到了宜地,举行纳土封侯的册命仪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立(位)于宜,内(纳)土,南乡(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于宜。’”据考证,该图成于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这些记载足以说明 ,我国西周时期已有土地图、军事图、政区图等多种地图,并在战争、行管、交通、税 赋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应用。这些地图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地图的阶段,具有了确切的科学概 念。只可惜我国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些地图实物,有待地下考古的发现。

类型

(1)按其区域范围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2)按其专题学科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
(3)按其具体应用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4)按其使用形式分为:挂图、桌面图、地图集(册)等。
(5)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

按照地图的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地形图和专题地图三种。普通地理图(General Map)是以同等详细程度来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主要的社会经济要素等。它和地形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地图投影、分幅、比例尺和表示方法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表示的内容比同比例尺地形图概括,几何精度较地形图低。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是指国家几种基本比例尺(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的全要素地图。它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符号系统测(或编)制的,全面而详尽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有较高的几何精度,能满足多方面用图的需要,是国家各项建设的基础资料,也是编制其它地图的原始资料。专题地图(Thematic Map)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的主题多种多样,服务对象也很广泛。可进一步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名词解释

比例尺

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图的比例尺。其表现形式有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比例尺大于和等于1:10万的地图,如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等的地图可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万并大于1:100万的地图,如1:25万、1:5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和等于1:100万的地图,如1:100万、1:250万、1:600万、1:200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栅格图

栅格图是基于一套行列组成的方格数据模型,使用一组方格描述地理要素,每一个方格的值代表一个现实的地理要素。
栅格数据适合于做空间分析和图象数据格式的存储,不适合做不连续的数据处理。

矢量图

矢量图是基于直角坐标系统,用点、线、多边形描述地理要素的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每一个地理要素由一系列有顺序的的x、y坐标描述,这些要素与属性相结合。
大地测量与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
地球是一个自然表面极其复杂与不规则的椭球体,而地图是在平面上描述各种制图现象,如何建立地球表面与地图平面的对应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引入大地体的概念。大地体是由大地水准面包围而成。大地水准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由于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大地水准面也有高低起伏。虽然此高低起伏已经不大,比地球自然表面规则得多,但仍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制图的需要,人们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简称地球椭球体。它是一个规则的曲面,是测量和制图的基础。地球自然表面点位坐标系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二是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上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
什么是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表示。大地坐标系的确立包括选择一个椭球、对椭球进行定位和确定大地起算数据。一个形状、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确定的地球椭球叫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一旦确定,则标志着大地坐标系已经建立。
什么是54北京坐标系?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它与苏联1942年建立的以普尔科夫天文台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统相联系,相应的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天文大地测量,经计算表明,54坐标系统普遍低于我国的大地水准面,平均误差为29米左右。

80西安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什么是地心坐标系?
以地球的质心作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称之为地心坐标系,即要求椭球体的中心与地心重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时,轨道平面时时通过地球的质心,同样对于远程武器和各种宇宙飞行器的跟踪观测也是以地球的质心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参考坐标系已不能满足精确推算轨道与跟踪观测的要求。因此建立精确的地心坐标系对于卫星大地测量、全球性导航和地球动态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WGS-84坐标系

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国际时间局(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协议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这是一个国际协议地球参考系统(ITRS),是目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大地坐标系。

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研究把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绘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几何法和解析法。几何法是以平面、圆柱面、圆锥面为承影面,将曲面(地球椭球面)转绘到平面(地图)上的一种古老方法,这种直观的透视投影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解析法是确定球面上的地理坐标与平面上对应点的直角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10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投影(又称改良都圆锥投影),现在改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我国1:50万和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统一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横轴等角椭圆柱投影。其原理是:假设用一空心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上,使椭圆柱轴通过地心,椭圆柱面与椭圆体面某一经线相切;然后,用解析法使地球椭球体面上经纬网保持角度相等的关系,并投影到椭圆柱面上;最后,将椭圆柱面切开展成平面,就得到投影后的图形。此投影由德国科学家高斯首创,后经克吕格补充,简称高斯投影。

地图最大精度

视力正常的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0.1毫米。因此,相当于图上0.1毫米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下表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最大精度: 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
最大精度(m) 1 2.5 5 10 25 50 100

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

栅格地图(DRG)

数字栅格地图(DRG)是纸质地图的栅格数字化产品。每幅图经扫描、集合纠正、图幅处理与数据的压缩处理,形成在内容、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图保持一致 的栅格文件。

什么是数字线划地图(DLG)

数字线划地图(DLG)是以矢量数据格式形成的数字地图。这种地图能进行空间信息的分层与叠加,提取属性数据,根据矢量对象查询属性或根据属性查询矢量对象,数据易于更新与编辑和创建专题属性和绘制专题地图等。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区域地面高程的数字表示,是建立在地图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数据集,是地理信息系统赖以进行分析的核心数据系统。DEM的水平间隔可随地貌类型的不同而改变,根据 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产品。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覆盖本国的数字高程模型系

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正射影像(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或遥感图像(单色或彩色),经逐个像元纠正,再进行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彩生成的影像数据。一般带有公里格网、图廓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地图的重要性

相邻国家之间,常有不断的矛盾,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土边界的争议。为了保持国与国之间的长期和睦平等关系,必需严格划定国家之间的界线。划定国界需要有凭证,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签订边界条约的重要附件——边界地图。边界地图以精确的大比例尺地图为基础,图上标明沿边界上每一个界桩的精确经纬度,达到“秒”数,并以连接界桩之间的界线,确定为边界法定线。在实际地面上,有的界桩之间并无阻拦,如铁丝网、壕沟之类;有的则是阻隔严峻,有宽而高的筒状铁丝网,还在内侧建有公路,用于巡查越境者;有的则以天然的河流或山脊为界。在签订了边界条约并有边界地图作为版图凭证以后,国家的国土完整性、庄严性有了保障,然后就能依照国际法行事,边界国双方人员不得越雷池一步,并可对越境者绳之以法。双方往来必须通过指定的通道口,不能随意穿越边界。
国家之间有边界地图。在国内行政区辖以及不同单位、部门所属的土地也有境界图和地籍图。城市里寸土寸金,需要建“土地档案,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都要划定属主。在社会主义国家,土地虽属国家所有,但使用者对使用的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仍需交纳土地使用费。因此,土地管理部门要编制土地地籍图,掌握土地使用对象的使用面积。遇有变动,就要进行调整,重新划定使用面积和使用者;遇有土地争议,则以地籍图为凭证。这种地籍图,我国古已有之,当时称鱼鳞图。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曾任过土地管理员。今天,土地管理部门责任重大,对国家每平方土地的使用和构成都要进行严格监督。

附: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如何分幅与编号

为了保管和使用方便,我国对每一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廓大小都做了规定,每一幅地形图给出了相应的号码标志,这就是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形图分幅有两种方法:一是矩形分幅,一是经纬线分幅,我国采用经纬线分幅。
1991年前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系统是一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延伸出1:50万、1:25万、1:10万三种比例尺;在1:10万地形图基础上又延伸出两支:第一支为1:5万及1:2.5万比例尺;第二支为1:1万比例尺。1:100万地形图采用行列式编号,其它六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后面增加一个或数个自然序数(字符或数字)编号标志而成。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从赤道起向两极纬差每40为一列,将南北半球分别分成22列,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经度180o起,从西向东,每经差6o为一行,将全球分成60行,依次用数字1、2、3、4……60表示,采用“横列号-行号”编号表示。
1991年我国制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国家标准,自1991年起新测和更新的地形图,照此标准进行分幅和编号。

地图起源和古代地图
约公元前2500年制作在粘土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用简单方法表示山脉、四个城镇、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征),是现存最古老的地图。
中国夏禹时铸造了九鼎图;《周礼》中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金玉锡石之图”等记载。公元前168年绘在帛上的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是我国现存最早实测地图。
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地图的人。
中国西晋裴秀(公元223--271年)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并总结了“制图六体”。唐贾耽(公元729--805年)用朱墨二色分示古今地名编制的《海内华夷图》传世500年。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编制“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县图》二十幅,是当时最佳全国地图。元代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绘制了长宽各7尺的全国地图《舆地图》二卷。

电子地图的兴起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地图已经从纸上走到了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甚至手持设备里面。如今,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在电子地图里面搜索感兴趣的地点,行车线路和公交线路等,大大方便了地图使用者。除了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各大地图和内容提供商还研发了基于电子地图的许多有趣应用。如今,电子地图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一个常用工具。
可以预计在将来,电子地图将集成更多的应用,并且更多的应用3D技术和卫星技术,让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更方便。
最新版本电子地图下载地址:http://www.dzditu.com.cn/

❸ 水星的地壳到底有多薄

在NASA的水星表面、太空环境和地球化学测距(MESSENGER)任务于2015年结束后,人们认为太阳系最里面那颗行星的外壳大约有22英里(35公里)厚。然而一位科学家现在却不这么认为。亚利桑那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室的Michael Sori认为,水星的地壳只有16英里(26公里)厚,密度比铝还大,新估计支持了地壳主要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理论。Sori试图确定在水星上的“地壳均衡说”是什么类型。重力总是试图把行星表面拉成一个光滑的球体,所以一定有什么东西可以抵消这种拉力,以防止世界的高峰和低谷融化,Isostasy描述了“某物”背后的过程。

然而,由来自月球和行星实验室的Isamu Matsuyama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道格拉斯·海明威共同开发的一个公式,确实适用于像行星这样的球形天体。它没有平衡地壳和地幔的质量,而是平衡地壳对地幔施加的压力,提供了更准确的地壳厚度估计值。Sori用他的密度估计值和matsuyama -海明威模型来计算他新的地壳厚度。Sori在《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Earth and planet Science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水星的薄而致密的外壳》(A Thin, density Crust for Mercury)的论文。

❹ 地形测量设计书如何写,范文有吗我测区是学校

看看这个是否可以帮助你啊。
XX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 任务概述
本次GPS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内容是位于玉溪市元江县境内,为配合元江县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在元江县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需要在元江县城20km2的测区范围内建立D级GPS网。
2.测区概况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地处元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3°19′至23°55′,东经101°39′至102°22′之间。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毗邻,北紧靠新平县。县人民政府驻澧江镇,距玉溪市所在地130公里,距省会昆明210公里。
3.测区范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01°39′,北纬23°19′′至23°55。
测区位置及面积
X:718.0km—724.0km; Y: 20483995.600—62.5km。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22.0km2。
4.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5.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现有资料较少,没有可利用的成果图以及地藉图。
二、 GPS控制网设计方案
1.技术要求与布网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和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情况,确定该测区可建立D级GPS网,GPS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满足下表要求

根据规程规范,D级GPS网的精度要求如下表:
项目 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km) 5~10
固定误差a(mm) ≤10
比例误差b(mm) ≤10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45000

在实际布网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Ⅰ 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Ⅱ GPS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Ⅲ 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Ⅳ 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Ⅴ 为了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Ⅵ 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2.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导线网连接、星形连接等几种基本方式。本次主要采用边连接式,每次用至少三台接收机,组成GPS网,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
1、选点与埋标
①选点
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不一定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比常规控制测量的选点要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选点工作还应遵守以下原则:
Ⅰ 应设在易于安装接受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
Ⅱ 目标要显着,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减小GPS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
Ⅲ 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
Ⅳ 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受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Ⅴ 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Ⅵ 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Ⅶ 人员应按技术设计进行踏勘;在实地按要求选定点位。当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以及觇标是否安全、可用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②标志埋设
GPS点应埋设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确定点位,点的标石和标志必须稳定、坚固长久保存和利用。
每个点位标石埋设结束后,应按下表填写点的记录, 并提交以下资料:
(1)点的记录。
(2)GPS网的选点网图。
(3)土地占用批准文件与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4)选点与埋石工作技术总结。
2.作业原则与要求
GPS外业工作一方面,要有较多的多余观测,以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各待测点的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和各观测时段的独立性。因此,GPS外业工作的原则是:
① GPS网中各待测点的设站次数应相同;
② 优先测量点间距离较近的点,同时沿最短距离欠站;
③ 应该联测相距较远的高等级已知点;
④ GPS网中各待测点每次重复设站都使用不同的接受机。
确定观测时段时,需要分析最新的星历预报并与实地结合的原理选定,选择合适的PDOP值以保证观测精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减少作业返工量。
各级GPS外业测量均有技术要求,本次控制测量采用D级GPS网,按照规程规范,其基本技术要求按下表中相应规定执行:

四等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规定
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 ≥4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4
观测时间段 ≥1.6
观测时段长度/min ≥10
数据采样间隔 5~15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min ≥3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
3.GPS观测及数据记录
天线安置完成后,在离开天线适当位置的地面上安放GPS接收机,接通接收机与电源、天线、控制器的连接电缆,即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接收机锁定卫星并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按照仪器随机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输入和查询操作。
通常来说,在外业观测工作中,仪器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
Ⅰ 当确认外接电源电缆及天线等各项连接完全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启动接收机。
Ⅱ 开机后接收机有关指示显示正常并通过自检后,方能输入有关测站和时段控制信息。
Ⅲ 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查看有关观测卫星数量、卫星号、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等情况。
Ⅳ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关闭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天线位置;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Ⅴ 每一观测时段中,气象元素一般应在始、中、末各观测记录一次,当时段较长时可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Ⅵ 在观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供电情况,除在出测前认真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外,作业中观测人员不要远离接收机,听到仪器的低电压报警要及时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仪器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对观测时段较长的观测工作,建议尽量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汽车电瓶进行供电。
Ⅶ 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量手簿之中。
Ⅷ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
Ⅸ 观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项目,经检查均已按规定完成,且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
Ⅹ 观测过程中要随时查看仪器内存或硬盘容量,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四、数据处理方案
1.数据预处理
为了获得GPS观测基线向量并对观测成果进行质量检核,首先要进行GPS数据的预处理,根据预处理结果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以确保观测成果和定位结果的预期精度。GPS网数据处理分基线向量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各阶段数据处理软件均采用随机所带软件。处理的主要内容有:GPS卫星轨道方程的标准化、时钟多项式的拟合和标准化。
2.基线解算及GPS网平差
Ⅰ 基线解算
基线数据解算采用随机软件包GPPS(Ver 5.2)或S olution(Ver 2.1)软件求解,基线解算采用消电离层的双差浮点解或加点离层改正的双差整数解(固定解),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卫星截止高度角≥150
电离层模型为:Standard模型
对流层模型为Hopfiled或Computed模型。
星历为广播星历或精密星历
采用L1频率或L1L2两个频率
Ⅱ GPS网平差
GPS网的平差计算应用Solution2.6软件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 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查本次GPS网的内符合精度。同时为将WGS-84坐标系 下的GPS基线观测值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并转换到 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中(或地方独立坐标系),采用GPSADJ(Ver 2.0)软件包或Solution(ver 2.1)软件包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五、提交的成果资料
GPS测量任务完成后,上交如下资料:
⒈ 测量任务书与专业设计书;
⒉ 点之记、环视图和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⒊ 外业观测记录(包括原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测量手簿及其它记录(包括偏心观测);
⒋ 接收设备、气象及其它仪器的检验资料;
⒌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及野外检核计算资料;
⒍ 数据加工处理中生成的文件(含磁盘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⒎ GPS网展点图;
⒏ 技术总结和成果检查报告。

❺ 处理遥感图像时,需要进行投影转换,则投影转换的目的是

投影转换的目的就是把影像转换到你想要的投影方式下,比如你有一副影像,是兰伯特投影,但我国使用的是高斯克里格投影方式,这时你需要把影像转换成高斯克里格投影。有时你有多幅影像,当每幅影像的投影都不一样,这时你就无法对影像做叠加的相关处理,也无法接拼,就要以其中一副影像的投影作为标准,把其他所有影像都转换到这一投影下。ENVI ERDAS ARCGIS中都有投影转换功能,自己可以试一下。

❻ 地面控制测量与控制点的建立

地面控制测量分为首级控制点加密和矿区控制点的测量。

(一)建立控制网的方法

建立控制网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三角测量方法。控制网构成三角形状,观测方向需要通视,三角网的观测量是网中所有通视方向的方向值。一二级三角点,按经纬度布设,采用线形锁观测计算,以后逐级加密。通过观测角度,推算各点坐标。在有了测距仪以后很少使用此方法了。

(2)导线测量法。选定相邻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构成导线,直接测定相邻各边的边长和方向值,其最少条件是利用一个已知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方位角,推算其他各点的坐标。导线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附合导线、闭合导线、单端定向导线、无定向导线等。

(3)三边测量和边角网测量。三边测量的观测量是三角形的所有边长,利用边长解三角形求得各点坐标。边角网则是观测部分边长和方向,利用已知点的坐标解算未知点的坐标。图形可以有中心多边形,大地四边形,线形锁等。全站仪出现后,单独的三边测量已经很少使用。

(4)卫星定位技术。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利用两台或几台接收机固定在已知点上,其他多台定位在未知点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利用已知点坐标和观测数据解求未知点的坐标。目前常用的卫星定位系统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 NAS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卫星系统。

GPS是指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己布设完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轨道倾角为550,各轨道平面相距60°,运行周期11小时58分,轨道高度20000千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收到至少4颗以上卫星信号。GPS卫星用L波段的两个无线电载波(L1=19厘米,L2=24厘米)向广大用户连续不断地发送导航定位信号(简称GPS信号)。每个载波用导航电文和测距码进行双相调制。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时间、时钟改正、电离层延时改正和卫星工作状态信息等,是导航定位的数据基础,也称数据码(D码)。由导航电文可知该卫星当前的位置和卫星工作情况。测距码是伪随机码(PR N),分为粗码(C/A码)和精码(P码)。粗码用于捕获信号及粗略定位。精码用于精密定位,但由于美国的SA 政策,P码是保密的,禁止非特许用户使用。卫星飞越注入站上空时,接收由地面注入站用S波段(10厘米波段)发送到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其他有关信息,并通过GPS信号电路,适时地发送给用户。接收地面主控站通过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调度命令,适时地改正运行偏差或启用备用时钟等。GPS卫星的核心部件是高精度的时钟(原子钟)、导航电文存储器、双频发射和接收机以及微处理机。GPS定位成功的关键在于高稳定度的频率标准。GPS信号接收机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出GPS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时间,解释出GPS卫星所发射的导航电文,实时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 NASS)系统由27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27颗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这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0,每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0,轨道高度23600千米,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轨道倾角56°。

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空间段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颗中等高度轨道卫星(MEO)构成,每个轨道面上有10颗卫星,9颗正常工作,1颗运行备用;轨道面倾角56度,卫星高度24126千米。我国积极参与伽利略卫星的建设,2004年10月9日,双方签署了此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地面段包括全球地面控制段、全球地面任务段、全球域网、导航管理中心、地面支持设施、地面管理机构。用户端主要就是用户接收机及其等同产品,伽利略系统考虑将与GPS、GLO NASS的导航信号一起组成复合型卫星导航系统,因此用户接收机将是多用途星。

此外,我国还有自己北斗星卫星系统,可用于导航,目前还不能用于高精度的测绘工作上。

卫星定位技术由于观测简便、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观测点间不需要通视、气候影响小的特点,不需要爬高山、架设建造觇标,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次矿业权实地核查控制的测量方法的出发点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二)首级控制点的加密

核查承担单位在划分测区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首级控制点的布测。测区首级地面控制网采用GPS全面网布设。

1.资料收集

核查承担单位收集1∶50000地形图作为计划用图,在没有1∶50000地形图的地方,可以使用1∶100000甚至1∶200000地形图。使用该图,查看道路交通情况、矿业权分布情况、控制点布设情况。控制点的收集主要是C级GPS点和一、二等三角点3~5个,最好带有1954年北京坐标、1980西安坐标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使用3个已知点可以防止已知点错误,因为GPS从WGS-84坐标到地方坐标,两个起始点是没有办法发现已知点错误的。

2.点位密度的选择

首级加密的控制点级别应该是四等、D、E级GPS点。由于四等点边长放宽,密度掌握在每100平方千米一个点。这样根据矿业权的分布,每个测区很容易计算出需要的控制点数。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与矿区控制点公用。

3.选点和埋石

点位选择应考虑下列条件:点位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地平15°范围内不应有高大建筑物,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远离高压输电线50米;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交通方便;原有标石和控制点应尽量利用。

综合考虑国家GPS规范、城建GPS规程、公路勘测规范等的要求,二等点的标石,宜埋设磐石和柱石,两层标石中心偏离小于2毫米,上层标石丢失后不影响平面的使用;GPS点埋设所占用土地,应经土地使用者或管理部门同意,尽量少占用耕地,必要时依法办理征地手续和测量标志委托书;点名应选取村名、地名、山名、单位名,无名称时可用GPS+流水号命名。点位确定后应现场做好点之记。点之记格式见附录A、控制测量桩规格及埋设示意图见附录B。

特殊情况:引入矿业权范围的控制点、加密点其等级、控制量桩规格大小、布点位置不做具体规定,各地可因地制宜,以利于观测和长期保存为前提,根据具体情况布设。

4.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

GPS接收机的选择应符合表4-12的要求。

表4-12 GPS接收机选择要求

GPS接收机的检验包括下列内容:一般检视、通电检验、实测检验。

一般检视:接收机及天线型号应正确,主机与配件应齐全。接收机及天线外观应良好,各部件及附件应完好,紧固部件不得松动和脱落。设备使用手册及后处理软件手册应齐全。

通电检验:电源信号灯应工作正常,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测试,检验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快慢,接收信号强弱和失锁情况。

实测检验: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测试。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的检验。接收机不同精度指标的测试,应在不同长度的标准基线或标准检定场上进行。高温、低温测试。天线基座的光学对点器在作业中应经常检验,确保对中的正确性。实测检验可交由测绘仪器鉴定机构进行,确保仪器的使用在有效试用期内。

5.GPS观测

GPS观测应符合表4-13要求。GPS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 P值应小于6。有些仪器是不可见的,传输数据后,如果达不到要求,不能进行基线解算。

GPS观测仪器操作要求如下:天线对中误差≤3毫米,天线整平,圆气泡应居中;天线定向标志指向正北,误差不超过±5°;需要在觇标基板上安置天线时,需将标志中心投影到基板上,按投影点中心安置天线;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连接无误,接收机初始化正确可启动接收机进行作业;每段开机前,量取天线高,及时输入测站名,关机后应再量天线高作为校核,互差大于3毫米,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进入作业后,应查看接收卫星号,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作业期间,作业员不得离开现场,不得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防止其他人和物体靠近天线,遮挡信号,雷雨过境关机停测;一个时段中不得改变数据采样间隔,不得改变天线位置,不得删除文件。

表4-13 GPS观测要求

在GPS观测时,要进行观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测站点及编号、接收设备、观测时间、时段号、近似位置、天线高。接收设备包括接收机类型及号码;观测时间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近似位置包括近似经度、纬度、大地高;天线高包括测前、测后的高度平均值;观测状况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号码、信噪比。在记录时,原始观测值现场记录,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对于现场不可见内容允许后补;在数据传输后,应将记录内容写入数据中;接收机内存文件,卸到外存介质。记录表格式见附录C。考虑到很多单位使用国产接收机,一些条目无法在现场填上,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表4-14格式。

表4-14 GPS外业观测记录手簿

6.网平差

(1)基线解算

使用随机商业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可采用双差相位观测值,对于边长超过30千米的基线,也可采用三差相位观测值。基线解算中的起算点坐标,按以下顺序优先采用:国家C级以上GPS网的WGS-84坐标;国家或其他高级控制点的转换到WGS-84坐标系的坐标;不少于30分的单点定位平差值提供的WGS-84坐标。在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同步时段中,可采用单基线模式解算,也可以只选择独立基线按多基线处理模式统一解算。根据基线长度不同,可采用不同数学处理模型,8千米以内基线使用双差固定解,30千米以内在双差固定解和双差浮点解中选取最优结果,30千米以上可采用三差解作为最终结果。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方法指南研究

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σ相应级别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方法指南研究

式中:w为环闭合差。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表4-15的规定。

表4-15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方法指南研究

当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做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WGS-84网的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提供各点在WGS-84坐标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总改正数、基线边长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此坐标为近似坐标,如需要准确WGS-84坐标还需要在WGS系统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此时输出坐标为经纬度和大地高,可以换算为地心坐标。在无约束平差的基础上,进行1980西安坐标系的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规范要求。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使用地方坐标系的还应在地方坐标系进行三维或二维约束平差。输出地方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基线限量改正数、基线边长、转换参数等信息。

(2)平差

一般机器在无约束平差时都可自动选择起始点。这一规定是GPS网平差第一步是必须进行一个三维无约束平差,通常以一个点作为无约束平差的起算点,实际上是对网的一个位置约束,它与完全无约束的秩亏自由网平差是等价的(通过坐标转换将初始坐标系下的特解转换得到任意坐标系下的通解,秩亏自由网平差最优解实质是基于近似值所确定的基准下的最优解),通过平移变换可相互转换。无约束平差的观测量是独立基线向量及其方差协方阵差,待定未知数是控制点的WGS-84坐标。无约束平差的目的一是提供全网WGS-84系统的三维坐标,这些坐标是进一步加密控制点的依据,二是考察GPS网有无残余的粗差基线向量及其内符合精度。因此,进行无约束平差的软件应有剔除粗差基线的能力。为了检验精度的可靠性应输出各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点位的精度信息。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各分量改正数反映了GPS网内部符合精度,是不受起算数据误差影响的。约束平差后,同名基线在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中的改正数过大,说明起算数据误差引起GPS网变形为了不降低GPS网的精度,满足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的规定,两类平差法的改正数较差,经估算去2σ是最适宜的。

约束平差可在二维或三维下进行。GPS网在国家坐标系下的约束平差是因为要引入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的已知数据,在三维方式中观测量是经三维约束平差检验过的原始基线向量,约束量是三维大地坐标或三维直角坐标,在二维方式中观测量是已经转换投影到国家坐标系的高斯平面二维基线向量及其转换后的方差协方阵差,约束量是平面坐标系中的点的坐标,约束可以是强制约束,所有数据的约束值作为固定值参与平差,不顾及这些数据的误差。约束也可以采用加权的方式,顾及不同点的精度。也可以使用部分点约束查看其他已知点的结果,精度好,都加进去约束,精度不好,换另外点约束选取最好结果。不需要准确大地高时采用二维平差。需要大地高的要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起始点必须是准确的WGS-84坐标,点数视测区大小而定。如要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则必须作这一步。国家和省级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掌握在测绘局,我们得到的大地高必须是准确的,其他无约束平差成果的大地高都是不可用的。

(3)高程拟合

利用GPS网数据,用已获得的水准高程点,进行高程拟合,一般起算点应不少于6个,已知点的分布50平方千米有1个已知点,当已知点个数不足时,可采用全站仪中间水准法,将水准点引向所求点,使起算点的个数不少于3个。在拟合区域较大时也可以采用分区拟合法,将整个GPS网分为若干个区域,利用各区域中各点高程异常值,确定他们的正常高。

对于有CQ G2000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条件的,根据网平差结果,结合CQ G2000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通过内插方法得到各点的高程异常值,然后利用各控制点的大地高减去高程异常值获得相应的正常高(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已有控制网的检查

测区地面控制网一般采用GPS全面网布设,以前使用的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布设的控制网可以继续使用。在实地核查的矿种中,煤矿在我国北部、西部等产煤大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煤矿区过去的测量基础比较好,控制网基本布设完整、精度符合要求。这部分没有必要做重复工作,实地核查可直接利用。由于受过去测量技术的限制,测量的精度有的可能不合要求,另外煤矿开采形成许多塌陷区,控制点移动可能性很大,再就是过去不要求1980西安坐标系,所以需要做的工作是把过去的控制点重新联网检查,求取1980西安坐标值。必须强调,即使从国家档案抄取的控制点密度符合要求也必须联网检查,绝不可只找到两个点就直接使用,必须保证控制点的正确,起算点不得少于3个。

(四)矿区控制点的建立

1.点数和精度

基础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向矿区引入控制点。每个矿业权布设2~3个控制点,已有近井点可以包括在内,精度不低于一级导线。对于范围较大的探矿权和露天采矿权应适当增加控制点个数,控制点精度不低于四等;对于地热、矿泉水以及范围较小的砂石、粘土矿等矿业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降低要求,多个矿业权可以共用一组控制点。

一般矿区要求2个控制点。为了防止点位破坏、便于恢复,要求3个增加了保险系数。正规矿区,尤其是井下采矿权一般都有近井点,规定可以使用,减少了这部分矿的埋石工作量。井下采矿权由于有井下贯通的要求,控制点的精度要求较高,按一级导线要求,1∶20000相当于过去5″点的精度,高程精度在于要保证相邻点的相对精度不低于2厘米。砂石、粘土由于有效期限短,可以放松到二级导线精度,1∶10000相当于10″点的精度,控制点的高程精度控制在15厘米以内,这在使用GPS拟合高程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做到。

较大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有的面积大于几百个平方千米,相当于基础控制的范围了,2~3个点控制不住,需要增加点数,提高精度,所以按基础控制的布设精度、密度要求。

2.点位要求

除了基础控制的点位要求以外,矿区控制点要求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矿区控制点为了测图和向井下导入坐标使用,必须有通视方向,井下GPS是没有接收信号的。离开井口不宜超过20米,一般位于工业广场内。成果要求提供3°带成果,是因为实地核查图比例尺都在1∶10000以上,需要按3°带投影。

3.联测的方法

矿区控制点联测的方法大体上有3种:一是测区统一计划,在完成基础控制的同时,完成向矿区的引点工作;二是在完成基础控制之后或是原控制网可以使用的情况,采用快速静态向矿区引点;三是使用RTK的方法向矿区引入控制点。基础控制点位间边长放宽到10千米,就是为了使用RTK方法完成矿区控制点的联测。RTK的精度统计如表4-16。

表4-16 RTK精度统计

根据上表统计的情况,规定RTK的边长不超过10千米。在山区能达到10千米的条件较少,为了保证控制点的精度,防止粗差的办法是不同时间多次测量,主机换站时重复部分点,其结果取中数使用。

❼ 大比例尺地图地形图室内计算与作用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通常比例尺大小分为三类: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直接为满足城市各种中程设计、施工而测绘的。
折叠编辑本段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地物是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地貌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1 地形图比例尺 定义
折叠1地形图比例尺
--图上直线长度d与相应地面水平距离D之比。
重要形式
数字比例尺
一般将数字比例尺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一个比较大的整数表示。如数字比例尺1:500>1:1000。
称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的地形图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20万、1:50万、1:100万的地形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中国规定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中比例尺地形图系国家的基本地图,由国家专业测绘部门负责测绘,目前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小比例尺地形图一般由中比例尺地图缩小编绘而成。而城市和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中比例尺为1:500和1:1000的地形图一般用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绘
2 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地形图图式(topographic map symbols):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符号和方法。一个国家的地形图图式是统一的,它属于国家标准。
折叠2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地形图图式中的符号有三类: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注记符号。
(1) 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折叠(1)地物符号
比例符号
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用规定符号画出的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房屋、较宽的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
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如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独立树、路灯、检修井等,其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绘到图上,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是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
半比例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比例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
2) 地貌符号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一般是等高线。(还有一些特殊地貌符号:如冲沟、梯田、峭壁、悬崖等)
折叠2)地貌符号
3) 注记 有些地物除了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外,对于地物的性质、名称等在图上还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注记。
折叠3)注记
3 地貌表示方法 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其起伏的变化分为以下四种地形类型:
折叠3地貌表示方法
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在 以下,比高不超过20m的,称为平坦地;
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在 ,比高不超过150m的,称为丘陵地;
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为 ,比高在150m以上的,称为山地;
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 的,称为高山地。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线。
等高线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用表示,此图中为10m。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也称为基本等高距。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的基本等高距为0.5m、1m、2m、5m等。等高距越小,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细部就越详尽;
等高距越大,地貌细部表示的越粗略。但是,当等高距过小时,图上的等高线过于密集,将会影响图面的清晰度。测绘地形图时,要根据测图比例尺、测区地面的坡度情况和按国家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基本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等高平距,用d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因此可根据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一般采用50×50cm正方形分幅或40×50cm矩形分幅;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规格的分幅;地形图编号一般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也可选用流水编号法或行列编号法等。
折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时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500地形图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形图取至0.1km(如10.0-21.0)。 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用数字1、2、3、4、……编定(流水编号法): 行列编号法一般以代号(如A、B、C、D……)为横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数字1、2、3、……为代号的纵列,从左到右排列来编定,先行后列,如图中的A-4。 (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时,图廓间的公里数根据需要加注带号和百公里数,如X:4327.8,Y:37457.0。)
4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控制测量结束后,在图根控制点上安置经纬仪(设立测站),测定其周围地物、地貌特征点(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比例尺缩绘成图。
折叠4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展绘控制点
用绘图铅笔或绘图仪,将图根点按坐标展绘在绘制好坐标格网的白图纸或聚酯薄膜上。控制点展绘完成后,应用两点坐标反算所得边长,对展点点位进行检核。
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原理
采用极坐标法测绘地形图,在测站安置经纬仪,测定定向方向到碎部点的水平角α,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定测站到碎部点的距离D和高差h。由α得到碎部点的方向,在该方向上按距离D(除比例尺分母)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测站高程加上高差h,得到碎部点高程H,将重要碎部点高程注记在图上。
地物的测绘:测定地物特征点,在图上按规定地物符号,连接相关碎部点。
地貌的测绘:测定地貌特征点,边测边勾绘地性线;根据地形点,按等高线与高差成正比的原则,内插等高线。
折叠编辑本段大比例尺测图种类
主要有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地下管线图。
地籍图:表示的内容有地籍和必要的地形要素。地籍要素包括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及编号、土地编号、房产情况、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土地面积等。必要的地形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房屋道路、水系以及与地籍有关的地物、地理名称等。
房产图:是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派生图。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点、界址点、房屋权界线、房屋结构及层次、房产类别及用途、用地界线、附属设施、围护物、道路、水系以及与房产有关的其他地形要素等。
地下管线图:主要内容是各类地下管线的地面特征点、地下管线探测点、地下管线尺寸及用途、地下管线的附属设施以及地下管线周边的地形要素等。
折叠编辑本段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质量控制
1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平面坐标系采用以"1980年西安坐标系"为大地基准、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按 分带,也可选择任意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的高斯-克吕格投影。特殊情况下1;500~1:2000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平面位置精度要求:地物点相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在平地和丘陵地区不得大于0.6mm。
高程精度要求:高程注记点相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在平地和丘陵地区,1:500不得大于0.4m,1:1000和1:2000不得大于0.5m。
等高线精度要求: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在平地和丘陵地区,1:500不得大于0.5m,1:1000和1:2000不得大于0.7m。
高程注记密度:图上每100cm 内8~20个。
2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要求
产品的数据说明:产品名称和范围说明、存储说明、数学基础说明、采用标准说明、数据采集方法说明、数据分层说明、产品生产说明、产品检验说明、产品归属说明和备注等。
数学基础: 指地形图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基准、等高线等高距。
数据分类与代码:按照GB14804-9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等标准执行,补充的要素及代码应在数据说明备注中加以说明。
位置精度: 地形点、控制点、图廓点和格网点的平面精度、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高程精度、形状保真度、接边精度等。
属性精度: 指描述每个地形要素特征的各种属性数据必须正确无误。
逻辑一致性: 指各要素相关位置应正确,并能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密度特征。如线段相交,无悬挂或过头现象,面状区域必须封闭等。
完备性: 指各种要素不能有遗漏或重复现象,数据分层要正确,各种注记要完整,并指示明确等。
3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平面和高程精度的检查和质量评定
a) 检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采用外业散点法按测站点精度施测,每幅图一般各选取20~50个点,检查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b) 检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中误差计算
地物点的平面坐标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❽ 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有哪些应用

用途:

(1)在国家数据库中存储数字地形图的高程数据;

(2)计算道理设计、其它民用和军事工程中挖填土石方量;

(3)为军事目的(武器导向系统、驾驶训练)的地表景观设计与规划(土地景观构筑)等显示地形的三维图形;

(4)越野通视情况分析(也是为了军事和土地景观规划等目的);

(5)规划道路线路、坝址选择等;

(6)不同地面的比较和统计分析;

从数字地形分析的复杂性角度来看

DEM地形分析可分为基本地形信息计算和复杂地形信息计算两类。基本地形信息主要包括坡度、坡向、地表租糙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平面曲率等地形描述因子;复杂地形分析包括可视区域分析、地形特征提取、水系特征分析等。地形分析的内容与地形模型紧密相关,不同结构的DEM,其地形信息的提取也不完全相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DEM

❾ 1:1000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填空

1:1000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填空
1.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领近的图跟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的0.5mm(平地),图上地物点相对邻

近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4mm。
2.数据成果要求:所有能封闭的图块均应封闭,在拓扑中不能出现重合。
3.图根导线测量及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手簿应人工记录,记录不能涂改,只能划掉重写—

,但不能相差太大,同一处不能有多次更改。
4.碎步点数据采集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不大于 3mm,对领近已知点或已侧的碎步点进行检核

,界址点检核坐标与已知坐标较差小于图上0.2mm,一般地形点高程误差不大于0.1mm,符合要

求后,方可进行数据采集。
5.地形点高程注记至0.01m,高程注记点密度为15m一点,但对于水田只测注平均高程,地形地

貌复杂地区应适当增加。
6.在测绘地物地貌时,必须严格遵守先控制后细部、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7.房屋的轮廓应以房屋投影外围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8.质量检查方法为几何误差检查,属性误差检查,逻辑误差检查和时间误差检查。

--------------及其没有道德,费了好大劲回答了,连个回复都没有!太打击积极性!

❿ CASS软件中什么方法计算土方最精确

那要看你算的是那的量了,
1 如果是道路肯定要用断面法,准不准都只能用它了,不过用了这么多年了,也没人说断面法不准 的,我们以前就是拿断面法核别人量的。
2 方格网只能算地形简单点的,比较直观,感觉用的不多。一般需算量的地形都较复杂。
3 利用等高线算量就是利用等高线算量,这个我认为不太靠谱,因为等高线有时需要修改的。
4 DTM法可以计算复杂地形,比较好吧。
5 本人认为简单的场地用方格网法,复杂的两期方量还是要用断面法或DTM法的,断面法可以分清每个断面内石方是多少,土方是多少,DTM法就不行了。准确度还是DTM要高点,误差完全可保证在百分之三之内吧。
6 本人现在学习国外的这几个软件,地质测量三维软件,你也可以用这几个软件算一下,比较一下我以为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方量有时争议大,SURPAC DATAMINE MICROMINE

阅读全文

与二维核密度算法地形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命令输入框 浏览:890
冰箱压缩机发烫噪音 浏览:85
单片机栈溢出符号 浏览:330
命令与征服修改器怎么用 浏览:485
什么app比较费钱 浏览:832
为什么同一个app的功能不一样 浏览:232
小型工作室用什么服务器好 浏览:995
程序员的兴趣 浏览:413
华为服务器有什么好 浏览:701
程序员和测试之间的关系 浏览:945
加密蚊帐什么意思 浏览:151
javalistclear 浏览:607
哪个app上民宿多靠谱 浏览:828
重庆服务器租用哪里有云服务器 浏览:453
土星模拟器文件夹 浏览:902
文件夹文件袋文件盒 浏览:695
云服务器打开f8指令 浏览:243
盈透证券加密币 浏览:72
阿里云服务器初始密码怎么修改 浏览:266
服务器怎么设定公用网络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