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样的语言是编译执行语言
编译型语言写的程序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成为机器语言的文件,比如exe文件,以后要运行的话就不用重新翻译了,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exe文件),因为翻译只做了一次,运行时不需要翻译,所以编译型语言的程序执行效率高。
这里提一下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解释性语言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比如解释性basic语言,专门有一个解释器能够直接执行basic程序,每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翻译。这样解释性语言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次,效率比较低。
编译型语言有:C、C++、Delphi等
解释型语言有:java、VB等
㈡ 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的两种工作方式(解释方式和编译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
将它们分为两类:
1.解释类
执行方式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同声翻译”,应用程序源代码一边由相应语言的解释器“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一边执行,因此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生成可独立执行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动态地调整、修改应用程序,典型的解释型的高级语言有BASIC。
2.编译类
编译是指在应用源程序执行之前,就将程序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因此其目标程序可以脱离其语言环境独立执行,使用比较方便、效率较高。但应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须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生成新的目标文件(*.OBJ)才能执行,只有目标文件而没有源代码,修改很不方便。现在大多数的编程语言都是编译型的,例如Visual C++、Delphi等。
㈢ C语言既可以编译执行又可以解释执行吗 编译执行怎么解释 解释执行又怎么解释
C 语言程序仅可以解释执行。
解释程序是将源程序(如BASIC)作为输入,解释一句后就提交计算机执行一句,并不形成目标程序。编译程序是把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Pascal、C等)源程序作为输入,进行翻译转换,产生出机器语言的目标程序,然后再让计算机执行这个目标程序,得到计算结果。
相对于编译性语言,其优点是可移植性好,只要有解释器环境,程序就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缺点是代码需要有专门的解释器,在程序运行时,除要给用户程序本身分配内存空间外,解释器也占用系统资源,所以其运行速度较慢。另外,也很难达到像C、C++那样操作系统底层操作的目的。
解释型语言常用于,一是对运行速度要求不高(如一些网页脚本等)的场合,二是对跨平台(操作系统的兼容性)有要求的场合。
(3)采用编译方法执行的语言属于扩展阅读
1、python和Java语言,专门有一个解释器能够直接执行Python程序,每个语句都是执行的时候才翻译。
2、Python代码在运行前,会先编译成中间代码,每个 .py 文件将被换转成pyc 文件,pyc 就是一种字节码文件,它是与平台无关的中间代码。不管放在 Windows 还是 Linux 平台都可以执行,运行时将由虚拟机逐行把字节码翻译成目标代码。
㈣ 计算机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属于什么类的
计算机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属于系统软件类。
编译程序(Compiler,compiling program)也称为编译器,是指把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格式目标程序的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属于采用生成性实现途径实现的翻译程序。它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而以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作为输出。编译出的目标程序通常还要经历运行阶段,以便在运行程序的支持下运行,加工初始数据,算出所需的计算结果。
编译程序的功能
①语法检查: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语法。如果不符合语法,编译程序要指出语法错误的部位、性质和有关信息。编译程序应使用户一次上机,能够尽可能多地查出错误。
②调试措施:检查源程序是否合乎设计者的意图。为此,要求编译程序在编译出的目标程序中安置一些输出指令,以便在目标程序运行时能输出程序动态执行情况的信息,如变量值的更改、程序执行时所经历的线路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用户核实和验证源程序是否表达了算法要求。
③修改手段:为用户提供简便的修改源程序的手段。编译程序通常要提供批量修改手段(用于修改数量较大或临时不易修改的错误)和现场修改手段(用于运行时修改数量较少、临时易改的错误)。
④覆盖处理:主要是为处理程序长、数据量大的大型问题程序而设置的。基本思想是让一些程序段和数据公用某些存储区,其中只存放当前要用的程序或数据;其余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先存放在磁盘等辅助存储器中,待需要时动态地调入。
⑤目标程序优化: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即占用的存储空间少,程序的运行时间短。依据优化目标的不同,编译程序可选择实现表达式优化、循环优化或程序全局优化。目标程序优化有的在源程序级上进行,有的在目标程序级上进行。
⑥不同语言合用:其功能有助于用户利用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或套用已有的不同语言书写的程序模块。最为常见的是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合用。
㈤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一、编译型语言
优点:运行速度快,代码效率高,编译后的程序不可修改,保密性较好。
缺点:代码需要经过编译方可运行,可移植性差,只能在兼容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
二、解释型语言
优点:可移植性较好,只要有解释环境,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
缺点:运行需要解释环境,运行起来比编译的要慢,占用资源也要多一些,代码效率低,代码修改后就可运行,不需要编译过程。
(5)采用编译方法执行的语言属于扩展阅读:
编译型语言:程序在执行之前需要一个专门的编译过程,把程序编译成 为机器语言的文件,运行时不需要重新翻译,直接使用编译的结果就行了。程序执行效率高,依赖编译器,跨平台性差些。如C、C++、Delphi等。而相对的,解释性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进行预先编译,以文本方式存储程序代码。在发布程序时,看起来省了道编译工序。但是在运行程序的时候,解释性语言必须先解释再运行。
㈥ 请问C语言,JAVA之类的语言编译程序是属于 系统软件 还是 应用软件
这类语言编译软件属于应用软件。广义上系统软件包括编译器,从这个层面上讲,MSDEV、eclipse里面的compiler部分属于系统软件范畴。但是, IDE 还包括editor,linker这些不属于系统软件的component element,所以以上几个软件称不上是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则是具有某一个专门功能或者某一些相关功能的软件,这些功能对有些用户可能帮助很大,对另一些用户可能毫无意义。C语言和JAVA语言都属于编程语言,并非软件,支持C语言的MSDEV和支持JAVA语言的eclipse才是软件。
(6)采用编译方法执行的语言属于扩展阅读:
系统软件使得计算机使用者和其他软件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需要顾及到底层每个硬件是如何工作的。系统软件在为应用软件提供上述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进行着对硬件的管理,使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或先后运行的不同应用软件有条不紊地合用硬件设备。
有代表性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辅助程序等。
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用户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 它可以拓宽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领域,放大硬件的功能。
有代表性的应用软件有:多媒体软件(如暴风影音)、互联网软件(如微博)、办公室软件(如office系列产品),还有许多专业软件(如AutoCAD)。
㈦ java是编译型语言还是解释型语言
概念:
编译型语言:把做好的源程序全部编译成二进制代码的可运行程序。然后,可直接运行这个程序。
解释型语言:把做好的源程序翻译一句,然后执行一句,直至结束!
区别:
编译型语言,执行速度快、效率高;依赖编译器、跨平台性差些。如C、C++、Delphi、 Pascal,Fortran。
解释型语言,执行速度慢、效率低;依赖解释器、跨平台性好。如Java、Basic.
通俗的讲,编译语言是在编译后可以直接运行,而解释语言的执行需要一个解释环境。
java很特殊,java程序也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称为机器语言,而是编译称为字节码,然后用解释方式执行字节码。
JIT:
首先采用编译形式生成某种中介代码(Java bytecode/MSIL),然后在运行时将其(通常以函数或Block为单位)最终转换成机器码,然后执行,转化的机器码可以被cache,以提高重复执行的效率
JAVA的第一道工序是javac编译,当然目标文件是BYTECODE。后续可能有三种处理方式:
1. 运行时,BYTECODE由JVM逐条解释执行,
2. 运行时,部分代码可能由JIT翻译为目标机器指令(以method为翻译单位,还会保存起来,第二次执行就不用翻译了)直接执行;
3. RTSJ。继JAVAC之后执行AOT二次编译,生成静态的目标平台代码(典型的就是IBM WEBSHPERE REAL TIME)。
㈧ 解释型语言和编译型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一、编译型
编译型语言:编译型语言在执行之前要先经过编译过程,编译成为一个可执行的机器语言的文件,比如exe。因为翻译只做一遍,以后都不需要翻译,所以执行效率高。
编译型语言的典型代表:C语言,C++。
编译型语言的优缺点:执行效率高,缺点是跨平台能力弱,不便调试。
二、解释型
解释型语言:解释性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进行预先编译,以文本方式存储程序代码。执行时才翻译执行。程序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遍。
代表语言:python,JavaScript。
优缺点:跨平台能力强,易于调,执行速度慢。
编译型与解释型,两者各有利弊
前者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要求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编译语言。
而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平台间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㈨ 计算机语言的种类及特点是什么”编译”与”解释”的区别是什么C源程序的结构及其书写规则是什么
首先,我们编写的程序现在一般都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如c/c++ 以及面向对象的visual 系列;我们编写的程序计算机是不能直接执行的,因为计算机只能执行二进制程序.因此要经过一个将我们写的代码翻译成二进制的过程.
完成这个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1.解释方式 2. 编译方式
1.解释方式是每执行一句就翻译一句即边执行边解释.这种方式每次运行程序时都要重新翻译整个程序,效率较低,执行速度慢,如QB,不过现在几乎没有人再用这种低效的方式的设计语言了.
2.编译方式是在程序第一次执行前就先执一个全部的翻译过程,然后每次执行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执行这个翻译好的二进制文件了,这样的程序只需要翻译一次,效率明显要高很多,现在的大多数语言都是这种方式,网页中的asp.net 采用的也是这种方式.
㈩ 4.11 C语言,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的运行方法有编译执行和解释执行
是编译的
区别:
编译,是用编译程序,生成.exe的文件,来执行
解释,就是解释一句,执行一句,不必要生成exe的可执行文件。他需要在电脑上有相应程序的解释程序
如早期的q b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