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

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

发布时间:2022-04-30 15:31:41

‘壹’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点有哪些呢

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组播数据LSA(LinkState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RIP协议、OSPF协议采用什么算法

RIP协议采用距离矢量算法。OSPF协议采用最短路径算法。

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OSPF协议是两个相邻的路由器通过发报文的形式成为邻居关系,邻居再相互发送链路状态信息形成邻接关系,之后各自根据最短路径算法算出路由,放在OSPF路由表,OSPF路由与其他路由比较后优的加入全局路由表。

(2)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扩展阅读:

RIP协议在实际使用中已经较少适用。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0~16,数值16表示路径无限长。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

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组播扩展OSPF

网络——RIP协议

‘叁’ 动态路由协议有哪些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1.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域内部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2. 这里的自治域指一个具有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

  3. 自治域内部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常用的有RIP、OSPF;

  4. 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的路由选择,常用的是BGP和BGP-4。

  5. RIP路由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协议)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通的内部网关协议,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的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目前RIP有四个版本,即RIPv1、RIPv2、RIPv2、RIPv4。

    RIP协议最初是为Xerox网络系统的Xerox parc通用协议而设计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协议。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它路由器。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RIP使用非常广泛,它简单、可靠,便于配置。但是RIP只适用于小型的同构网络,因为它允许的最大站点数为15,任何超过15个站点的目的地均被标记为不可达。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的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6. OSPF路由协议

    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连,OSPF随之产生。它是网间工程任务组织(IETF)的内部网关协议工作组为IP网络而开发的一种路由协议。

    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需要每个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它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广播信息。在OSPF的链路状态广播中包括所有接口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变量。利用O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须收集有关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出到每个节点的最短路径。而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仅向其邻接路由器发送有关路由更新信息。

    与RIP不同,OSPF将一个自治域再划分为区,相应地即有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方式:当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区时,采用区内路由选择;当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区时,则采用区间路由选择。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开销,并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当一个区内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时并不影响自治域内其它区路由器的正常工作,这也给网络的管理、维护带来方便。

  7. BGP和BGP-4路由协议

    BGP是为TCP/IP互联网设计的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它既不是基于纯粹的链路状态算法,也不是基于纯粹的距离向量算法。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其它自治域的BGP交换网络可达信息。各个自治域可以运行不同的内部网关协议。BGP更新信息包括网络号/自治域路径的成对信息。自治域路径包括到达某个特定网络须经过的自治域串,这些更新信息通过TCP传送出去,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满足Internet日益扩大的需要,BGP还在不断地发展。在最新的BGp4中,还可以将相似路由合并为一条路由。

‘肆’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有什么区别

1,距离矢量协议(适中于小网络,代表协议有RIP,最大15跳,超过15跳不可达,也就是说网络中不能超过15台路由器)
2,链路状态协议
3,两者混合
距离向量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通过判断路径查找到最佳路由。链路状态协议代表协议则是OSPF等。
1.距离矢量协议支持自动汇总,数据链路则需要手动汇总。
2.距离矢量会聚慢,数据链路会聚快。
3.路由更新前者是路由表,后者事件触发。
距离矢量最大的缺点是会产生路由环路。可以用跳数,水平分割等避免。

‘伍’ 请说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点

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s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state routing protocol)的一些特征:
1.对网络发生的变化能够快速响应
2.当网络发生变化的时候发送触发式更新(triggered update)
3.发送周期性更新(链路状态刷新),间隔时间为30 分钟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以后产生路由更新.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以后,检测
到变化的设备创建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通过使用组播地址传送给所有的邻居设备,
然后每个设备拷贝一份LSA,更新它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B),接着再
转发LSA 给其他的邻居设备.这种LSA 的洪泛(flooding)保证了所有的路由设备在更新自己
的路由表之前更新它自己的LSDB
LSDB 通过使用Dijkstra 算法(shortest path first,SPF)来计算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建立一
条SPF 树(tree),然后最佳路径从SPF 树里选出来,被放进路由表里
OSPF 和IS-IS 协议被归类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一个特定的区域(area)
里从邻居处收集网络信息,一旦路由信息都被收集齐以后,每个路由器开始通过使用Dijkstra
算法(SPF)独立计算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

运行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跟踪以下信息:
1.它们各自的邻居
2.在同一个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
3.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

‘陆’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协议比较

如今,用于IP路由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两种。
最短路径优先(OSPF)
OSPF由IETF的OSPF工作组设计,OSPF的开发始于1987年,如今正在使用的有OSPFv2和OSPFv3两个版本。OSPF的大部分工作由John Moy完成。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
IS-IS由ISO设计的,它的雏形由DEC开发,名为DECnet Phase V,首席设计师是Radia Perlman.
IS-IS最初是为OSI协议簇而非TCP/IP协议簇而设计的,后来,集成化IS-IS,即双IS-IS添加了对IP网络的支持,尽管IS-IS路由协议一直主要供ISP和电信公司使用,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IS-IS。
两者既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有很多分别拥护OSPF和IS-IS的派别,它们从未停止过对双方优缺点的讨论和争辩。
ospf与is-is的相似之处
无类别;
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和Dijkstra算法;
用Hello分组来建立和维护毗邻关系;
用区域来组建层次化拓扑;支持区域间路由汇总;
在多路访问型网络中选举指定路由器;
链路状态的表示方式、时效(aging)和度量值;
更新,判断和洪泛扩散;
收敛能力;
用与isp主干网络;
ospf与is-is的不同之处
is-is不会选举BDR;
当有新的路由器加入时;isis会重新选举;
每当DR发生改变时,就会洪泛一批新的LSA;
isis路由器和全部邻接路由器都建立毗邻关系,而不只和DR建立;
ospf与is-is区域间的其它不同之处
ospf基于一个主干中心,其他区域都链接在主干上(区域边界落在ABR之内,每一条链路只属于一个区域);
isis中区域边界落在链路上(每一个isis路由器完全属于一个第2层区域);
ospf单个区域支持50个路由器,isis支持100个;
ospf有更多特性,包括路由标签、完全末梢区域、NSSA、以及虚拟链路。
对于isis来说,区域边界位于链路上,这样可以显着减少协议数据单元PDU(LSP)的使用,从而使一个区域中有更多的路由器。就cpu的使用效率和路由更新处理来说,isis更有效率,不仅是因为isis的链路状态通告比ospf少,还因为isis添加和删除前缀的操作比较少。isis对区域中的每台路由器只使用一个链路状态分组,其中包括重发布前缀。使用默认定时器,isis比ospf更快的发现路由失效,从而收敛更快。isis中的定时器比ospf的更具可调性,所以能达到更精确的调节粒度

‘柒’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介绍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又称为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它基于Edsger Dijkstra的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1它比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复杂得多,但基本功能和配置却很简单,甚至算法也容易理解。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的信息称为链路状态,包括: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类型(如以太网链路或串行点对点链路)、该链路的开销、该链路上的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捌’ OSPF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什么

OSPF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OSPF的路由器彼此交换并保存整个网络的链路信息,从而掌握全网的拓扑结构,独立计算路由。因为RIP路由协议不能服务于大型网络,所以,IETF的IGP工作组特别开发出链路状态协议——OSPF。目前广为使用的是OSPF第二版,最新标准为RFC2328。
OSPF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域(AS)中的路由器之间发布路由信息。区别于距离矢量协议(RIP),OSPF具有支持大型网络、路由收敛快、占用网络资源少等优点,在目前应用的路由协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
链路状态
OSPF路由器收集其所在网络区域上各路由器的连接状态信息,即链路状态信息(Link-State),生成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路由器掌握了该区域上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也就等于了解了整个网络的拓扑状况。OSPF路由器利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Shortest
Path
First,
SPF)”,独立地计算出到达任意目的地的路由。
2.
区域
OSPF路由协议引入“分层路由”的概念,将网络分割成一个“主干”连接的一组相互独立的部分,这些相互独立的部分被称为“区域”
(Area),“主干”的部分称为“主干区域”。每个区域就如同一个独立的网络,该区域的OSPF路由器只保存该区域的链路状态。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都可以保持合理的大小,路由计算的时间、报文数量都不会过大。
3.OSPF路由协议验证
在OSPF路由协议中,所有的路由信息交换都必须经过验证。在前文所描述的OSPF路由协议数据包结构中,包含有一个验证域及一个64位长度的验证数据域,用于特定的验证方式的计算。
OSPF数据交换的验证是基于每一个区域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当在某一个区域的一个路由器上定义了一种验证方式时,必须在该区域的所有路由器上定义相同的协议验证方式。另外一些与验证相关的参数也可以基于每一个端口来定义,例如当采用单一口令验证时,我们可以对某一区域内部的每一个网络设置不同的口令字。
在OSPF路由协议的定义中,初始定义了两种协议验证方式,方式0及方式1,分别介绍如下:
验证方式0:
采用验证方式0表示OSPF对所交换的路由信息不验证。在OSPF的数据包头内64位的验证数据位可以包含任何数据,OSPF接收到路由数据后对数据包头内的验证数据位不作任何处理。
验证方式1:
验证方式1为简单口令字验证。这种验证方式是基于一个区域内的每一个网络来定义的,每一个发送至该网络的数据包的包头内都必须具有相同的64位长度的验证数据位,也就是说验证方式1的口令字长度为64bits,或者为8个字符。

‘玖’ 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各基于什么原理

RIP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
运行RIP的路由器会定期将自己的整个路由表以广播的方式(RIPv2组播)发送给邻居,邻居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只是在邻居到达某个网络的度量值上将自己到达邻居的度量值进行累加,以表示自己到达某个网络的距离。同时记录该网络是通过哪个接口(IP)学习到该路由的,以此表示到达目标网络的方向。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
运行OSPF的路由器首先会通过Hello报文,发现邻居并建立邻居表,然后邻居之间传递各种LSA(链路状态通告,对自己连接的链路的描述),从而形成自己的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也称拓扑表,最终网络中所以路由器的LSDB完成同步,信息一致,每个路由器开始使用SPF算法独立计算出自己到达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形成路由表。
两者的区别:
协议 更新方式 更新范围 更新内容 更新周期
RIP 广播 所有邻居 整个路由表 定期更新
OSPF 组播 邻接的路由器 邻居需要的LSA 触发更新
总结:
RIP路由信息是依靠“传闻”得来的,并不可靠。
OSPF的路由信息是自己独立计算的,可靠性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OSPF中有邻居和邻接的概念,两者是不同的。
邻居是指能够收到hello报文的直连路由器。
邻接是指能够完成LSDB同步的邻居路由器。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你认识的人,打过招呼的都是邻居。但关系更进一步能够让你分享秘密的就是邻接关系了。

‘拾’ RIP和OSPF的区别是什么啊

RIP和OSPF的区别有:

1、定义不一样: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OSPF是用于网际协议(IP)网络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2、工作方法不一样: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OSPF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在单一自治系统(AS)内部工作。

3、应用不一样: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OSPF适用于IPv4的OSPFv2协议定义于RFC 2328,RFC 5340定义了适用于IPv6的OSPFv3。

阅读全文

与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70个4相乘的简便算法 浏览:291
安卓手机没有机身存储了怎么办 浏览:314
输入法文件夹不能用 浏览:83
发单买多大的云服务器 浏览:331
特价云服务器如何注册 浏览:296
安卓手机账户忘记密码怎么解锁 浏览:821
如何用健身app确定一个特工 浏览:911
多级压缩的原理 浏览:864
java项目开发案例视频 浏览:70
文件夹快速查找表格不同内容 浏览:493
合并排序算法java 浏览:920
如何将文件夹删除的部分恢复 浏览:808
eco为什么连接不上服务器 浏览:294
查看linux的命令是 浏览:12
苹果邮件服务器地址 浏览:343
U盘超级加密3000时间 浏览:738
如何跟别人解释什么是服务器 浏览:939
安卓11原生如何隐藏软件 浏览:712
解压清洁面部女士 浏览:856
美的变频空调压缩启动一下报p1 浏览: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