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两篇关于植物生长的科技实践活动过程记录(关于植物生长的)
《观叶植物生长过程的奥秘》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四年级下学期)
一、 活动内容:观叶植物生长过程的奥秘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植物的生长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有的学生参与过家庭和学校花木培养和栽培等实践活动,学生在此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但是有的学生会认为植物的生长是司空见惯的事,大部分学生对植物为什么能生长、是怎样生长的、需要哪些营养、怎样长得更繁茂等具体相关问题没有认真思考过,或许对植物生长的认识还有误区,让学生从事那些实践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都是本节课设计的切入点。
三、 活动目标:
1、 通过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解读数据、分析等科学探究技能。
2、 通过调查访谈及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调查访问技能、与人交往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等。
四、 课时安排:
1、 布置活动内容:
在教学第二组《新的生命》之后,由老师组织大家准备参观我校花卉种植地:海骏花场。让学生选择好喜欢的植物进行生长过程的观察。(大概5分钟,让学生明确任务,作好准备。)
2、 实践操作及检查指导阶段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测量、调查、分析等活动对喜欢的植物进行记录。老师给予指导,并共同完成观察的全过程。(为四个星期的课余时间。在课外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
3、 交流汇报阶段
学生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并把记录表在教室里张贴、交流、修改。(安排一课时进行交流汇报)
4、 展示成果,观摩评议
在交流汇报活动后,由老师展示优秀的观察记录表,通过互相观摩、评议,选出最优秀的观察记录表、观察记等。(安排一课时进行展示观摩评议)
五、交流汇报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仔细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是植物种植的小小侦探。在观察种植的过程中,你们有收获吗?老师希望能和大家分一下你们的收获好吗?
2、 小组交流,分享成果。
每个小组都找了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观察,现在请我们的小组和小组之间分享彼此的收获。并在小组内选择优秀的小组在班上汇报。
3、 全班评议,推选优秀。
让每个同学生通过自评、小组评,给认为最优秀的观察记录表评分(以星星数量评分)。集中全班用同样的方法评出最优秀的观察记录表。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种植收获最大。
4、 课题延伸。
同学们,看到大家的收获,老师真为大家高兴,通过我们亲自观察,大家对植物种植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那能不能通过这次活动,想一想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呢?
5、 教师作活动小结
同学们,通过大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发现其实种植并不神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细心护理,你们就会发现自然界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活动小结及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记录完植物的生长过程后,学习如何对观察记录进行梳理、归纳汇报,并在这个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这个活动时,引导学生对汇报的内容、方式互相评价,并收集一些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图片、资料作为补充,进一步描述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值得反思的是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时,学生所观察到植物的种类还不够多,现在只选取了六种植物,学生可以自己在家里或者在植物园,找到更多的自己认为感兴趣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并对内容进行评价,从而延伸到更广的知识领域。因此,在以后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必须进一步加强。
植物的成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植物名称 记录员
小组成员
观察时间 植物生长情况(可以用画、写、贴等方法进行记录)
B. 模拟植物软件
Amap
该软件拥有一个庞大的植物数据库,还包括一个植物生长引擎和可以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地形编辑系统。应用Amap软件,可以制作各种植物模型,并且可以调节有关树干、树叶、四季色相变化等各种参数,可以通过制作地形,生成完整的自然景观动画
C. 点云数据智能重构出形状规则的表面特点是非常接触性精度高速度快能大幅度节约
摘要 亲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D. 照样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情况。
以铁树为例:
苏铁,俗称:铁树,别名:辟火蕉、凤尾蕉、凤尾松、凤尾草。
树干高约2米,有明显螺旋状排列的菱形叶柄残痕。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整个羽状叶的轮廓呈倒,圆柱形如卵状狭披针形,长75-200厘米,叶轴横切面四方状圆形,柄略成四角形,两侧有齿状刺,水平或略斜上伸展,刺长2-3毫米;羽状裂片达100对以上,条形,厚革质,坚硬,长9-18厘米,宽4-6毫米,向上斜展微成“V"字形。
雄球花圆柱形,长30-70厘米,径8-15厘米,有短梗,小孢子飞叶窄楔形,长3.5-6厘米,顶端宽平,其两角近圆形,宽1.7-2.5厘米,有急尖头,尖头长约5毫米,直立,下部渐窄,上面近于龙骨状,下面中肋及顶端密生黄褐色或灰黄色长绒毛,花药通常 3个聚生;大孢子叶长14-22厘米,密生淡黄色或淡灰黄色绒毛,上部的顶片卵形至长卵形,边缘羽状分裂,裂片12-18对,条状钻形,长2.5-6厘米,先端有刺状尖头,胚珠2-6枚,生于大孢子叶柄的两侧,有绒毛。
种子红褐色或桔红色,倒卵圆形或卵圆形,稍扁,长2-4厘米,径1.5-3厘米,密生灰黄色短绒毛,后渐脱落,中种皮木质,两侧有两条棱脊,上端无棱脊或棱脊不显着,顶端有尖头。花期6-8月,种子10月成熟。
(4)模拟植物生长算法讲解扩展阅读: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E. 植物生长方向和缠绕方向有什么关系
植物的茎根据生长方式可以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缠绕茎是指茎本身缠绕于其他的支柱上升,缠绕的方向有左旋(逆时针方向),如:牵牛、马兜铃和菜豆等;有右旋(顺时针方向),如:忍冬等;有的可以左右旋的,称中性缠绕茎。植物的生长由植物生长素决定的。
(5)模拟植物生长算法讲解扩展阅读:
芽的生长方向受到在限定的参考区域内环境光强的影响。环境光强的计算假定当前点光强的大小与当前点与目标点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此外还考虑参考范围内的障碍物对光线的遮挡效果,对障碍物产生阴影下的点进行光强修正。由此得到的光强矢量用于确定该芽的生长方向和生长速度。
植物细胞的最外部是细胞壁,细胞若要伸长生长即增加其体积,细胞壁就必须相应扩大。细胞壁要扩大,就首先需要软化与松弛,使细胞壁可塑性加大,同时合成新的细胞壁物质,并增加原生质。
实验证明,用生长素处理燕麦胚芽鞘,可增加细胞壁可塑性,而且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下,其可塑性变化和生长的增加幅度很接近,这说明生长素所诱导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壁可塑性的增加而实现的。
生长素促进细胞壁可塑性增加,并非单纯的物理变化,而是代谢活动的结果。因为,生长素对死细胞的可塑性变化无效;在缺氧或呼吸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抑制生长素诱导细胞壁可塑性的变化。
达尔文的实验过程:
1、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现象为:弯向光源生长。
2、切去胚芽鞘的顶端。现象为: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顶端。现象为:胚芽鞘直立生长。
4、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现象为:胚芽仍然弯向光源生长。总体达尔文的推论为: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参考资料:网络-植物生长素
参考资料:网络-基于植物生长的路径规划算法
F. “在电脑上种菜”中,模拟农作物生长过程,模拟番茄植物根中模拟的两个意思是什么,小学四年级
模拟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模拟要表现出选定的物理系统或抽象系统的关键特性。模拟的关键问题包括有效信息的获取、关键特性和表现的选定、近似简化和假设的应用,以及模拟的重现度和有效性。可以认为仿真是一种重现系统外在表现的特殊的模拟。
G. 植物模型是怎么制作的
植物栽培模型,包括树形结构,所述树形结构包括主干、一对主枝、以及多个侧枝,所述主枝设置在主干的顶部,且主枝与主干构成“Y”形骨架,所述侧枝设置在主干的顶部,且均匀设置在主枝的两侧,侧枝与主枝构成扇面。
1、其还包括架型结构,所述架型结构包括棚架线,所述棚架线用于分别固定主枝和侧枝。
2、其还包括架型结构,所述主干高50cm,主枝高250cm,株行距为200cm×400cm,棚架线设置在定植线150cm处正上方220cm高处。
3、所述主干与扇面之间的夹角为20~50°。
4、所述主干与扇面之间的夹角为30~40°。
5、所述树形结构包括8~12条侧枝。
6、所述侧枝与相邻侧枝的夹角、侧枝与相邻主枝之间的夹角分别为5~20°。
7、所述主枝与主干的最高点的高度比为4~6:1。
(7)模拟植物生长算法讲解扩展阅读:
作物生长模型能根据气象条件、土壤条件以及作物栽培管理措施,定量描述作物生长、发育、籽粒形成及产量等动态过程。但模型模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需要大量的输入参数。遥感数据可实时、动态获得大面积作物等相关信息,但遥感反演和遥感产品存在时空不连续性。
模型模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需要大量的输入参数。遥感数据可实时、动态获得大面积作物等相关信息,但遥感反演和遥感产品存在时空不连续性。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同化,可优势互补,提高作物监测、预报能力和遥感反演精度,实现遥感反演的时空扩展。
H. 李磊的主持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模拟植物生长的整数多级规划的算法研究》(70371051,与大连大学合作)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水厂工艺单元系统控制优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水资源产权与水市场研究》(04BJY0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实物期权条件下的公共资源交易问题研究》(08BJY060)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村镇给水管理模式研究》(HC20102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水资源混合分配机制的层次系统管理模式研究》(2005038201)
省教育厅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生态需要及其应用价值研究》,课题首席专家
省科技计划项目:《太湖流域水权与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BR2008074)
省自然科学基金:《突发性环境事件的生态环境损害补偿对策研究》(G2007-04 )
省教育厅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虚拟水战略与建立节水型社会的研究》(10552022)
省教育厅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机制的对策及应用研究》(115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