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上有没有一个叫葛二爷的特别能吃,听郭德纲的说书提到过,一顿吃1千多个饺子。
有的,葛二爷的真名叫做葛恒泉,联珠快书演员。北京人。擅长唱联珠快书、岔曲,被誉为北京联珠快书南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演唱特点是嗓音豁亮,丹田气足,不吃字不喘息,换气不留痕迹。说“话白”时使“评书口”,讲究口风语气,摆平说清,感情充沛。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比较事名。至四十年代,葛恒泉还常在书茶馆演唱开场。据说他的饭量奇大,过于常人,故生活耗费较大,晚景凄凉。有《葛恒泉快书词》(抄本)一册,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曲艺编辑王决处。
❷ 编剧 葛亚军
葛亚军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77年3月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专 业:戏剧影视编导
创作简历
1.编剧作品:
A.21集电视连续剧《间谍家族》(导演:雷小刚)(西安光中影视)
B.23集电视连续剧《丑媳当家》(导演:张晓春)(北京美丽海)(兼策划)
C.情景喜剧《七人行》(导演:王弈人)(汉风影视)
D.胶片电影《得劲》(北京景华云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导演:王铣)
E.数字电影《冬天里的一把火》(导演:金琛)(CCTV6)(兼副导)
F.数字电影《被风吹过的夏天》(导演:金琛)(CCTV6)
G.数字电影《辛国生进城》)(CCTV6)
H.情景喜剧《超级社区嘿哈》(导演:路隆鑫)(湖南卫视)(兼剧本统筹)
2.剧本统筹作品:
A.24集电视连续剧《军刀》(北京卓越世纪影视)
B.24集电视连续剧《谍变》(导演:余音)(北京纽音国际)
C.百集电视剧《第一次心动》第一季(重庆卫视)
D.电影《米尼》(西影集团)(兼导助)
E.数字电影《北京你好》(CCTV6)(兼现场副导)
F.数字电影《胡同里的波米亚人》(CCTV6)(兼导助)
❸ 央视主持葛林杉个人资料
学广播主持专业的同学都梦想着能到央视当女主播,光是那种气质就让人无比羡慕。下面就来看看央视女主播学历背景大揭秘,看荧幕上熟悉的女主播们成长历程。
一、海霞
海霞简介: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播音组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一套《早间新闻》、《晚间新闻》、《滚动新闻》播音员,《现在播报》主播。她的成长与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相伴,《晚间新闻》改版,《早间新闻》改版,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建国50周年阅兵式,她都成功参与。而《现在播报》更使她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主持栏目:2007年12月6日晚首次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亮相。
二、李梓萌
李梓萌简介:山东人蛇年出生于沈阳,身高:174cm.
199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分配到中央电视台,2000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播音组工作。曾主持:《文化报道》、《国际时讯>》等栏目。
主持栏目: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主持《新闻联播》,2007年12月7日李梓萌再次亮相《新闻联播》。
三、涂经纬
经纬简介:北京人出生于贵阳市,生日:9月6日,身高:166cm。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本科、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在职研究生。2003年—至今担任CCTV6大型日播资讯栏目《中国电影报道》主持人。
四、董卿
董卿简介: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系电视编辑专业,从1995年涉足电视,曾任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部主持人。2002年5月,董卿走进中央电视台。2005年开始主持春节联欢晚会,并在本年度的“国际电视主持人论坛暨年度颁奖盛典”中一连捧得“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及“最佳电视女主持人”两项大奖,当之无愧的成为继倪萍、周涛之后的央视新一代当家花旦。
主持栏目:《欢乐中国行》、《魅力中国》
五、管彤
管彤简介:上海人出生在北京,身高:165cm,体重:46kg。
高中毕业后考取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四年大学生活之后被分配到北京有线电视台,1997年7月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曾主持《中国音乐电视》、《新视听》、《同一首歌》、《东西南北中》、《交响世界》、《国乐飘香》等栏目。
主持栏目:《中国音乐电视》、《新视听》
六、刘芳菲
刘芳菲简介:哈尔滨人生于内蒙古,生日:10月10日,身高:174cm,体重:54kg。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文化专题部节目主持人,中华全国青联委员。2001年获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优秀奖和观众推荐奖。同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任《探索·发现》节目主持人。
主持栏目:《国际艺苑》、《影视俱乐部》、《经典》
七、朱迅
朱迅简介:出生于北京,生日:9月7日。经营管理学硕士、日本文部省日语能力验定一级。1987年便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青少年部《我们这一代》主持人。随后主演过多部电视剧。1999年开始主持《正大综艺》、《走进电视》、《佳艺大世界》、《中秋晚会》、《元旦晚会》、《手拉手》等大型直播节目。
主持栏目:《民歌中国》、《正大综艺》、《周末喜相逢》
八、梦桐
梦桐简介:天津人,生日:3月30日,身高:165cm。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还是学生的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72小时直播,由于表现出色整个直播没有出现一个差错,获得一致好评。从此成为国际频道王牌栏目《中国新闻》主播,与徐俐、方静同成为国际频道“三大花旦”。
主持栏目:《中国新闻》、《环球时讯》
九、沈冰
沈冰简介:生长于江南小镇,生日:7月23日,身高:173cm,1995年保送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国际金融专业,后选送到新加坡学习。2001年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后和主持结缘。
主持栏目:《新闻会客厅》、2001年曾主持《对话》、2002年曾主持《经济半小时》
十、李红
李红简介:出生于吉林市,生日:3月28日,身高:170cm。毕业于吉林大学。1999年在吉林市电视台主持晚新闻,2002年主持直播早新闻。自2003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四套《海峡两岸》、三套《想挑战吗?》等栏目。
主持栏目:《海峡两岸》、《想挑战吗?》
❹ 姓氏“葛”有何由来,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
葛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葛”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在今河南长葛县,《孟子.腾文公》载; 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其后有葛氏。
二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葛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葛”氏。又传说葛氏为“古葛天氏之裔”,或云在伏羲之前。
家族名人
葛天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是远古社会理想化的政治领袖人物。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鞲坏谢”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昔葛天䯄离膉炕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绮。”
葛洪(约250~330)晋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元帝召为丞相掾,因平贼有功,赐爵关内侯。着抱朴子一书,述链丹之法,建立长生理论。又相传为油漆工的祖师爷。
地望分布:河南顿丘郡,安徽梁国郡,江苏句荣郡。
葛姓起源参考之二
葛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有一句“葛天氏之民欤?”葛天氏是上古的一个部落,传说这个部落后代,就以部落名“葛”为姓。据说这个部落比伏羲还来得早。发展和演变:夏代有诸侯国名葛国,是夏朝的盟国,商汤为了起兵反夏,决定逐步消灭夏朝的力量,于是就攻灭了葛国,其后代子孙以国名“葛”为姓,以作纪念。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葛贺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葛”。葛姓后来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
❺ 有什么书是写人的观点从何而来
写说话做人方面的书推荐《智慧书》。
一、作者: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译者: 张广森;豆瓣评分 8.8。
二、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叔本华将其译为德文,赞誉它“绝对独一无二”;尼采则断言:“在剖析道德方面,整个欧洲没人能比葛拉西安更为慎密、更为精细。”而且,它还与《君王论》、《孙子兵法》一同被欧洲学者视为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智慧奇书。
三、推荐语:
这本书适合送给每一个你关心的人,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路。如果你要与各个领域的人打交道,这是必读书!它可以帮助你处理生活中可能遭遇的任何状况!”
根据具体问题类型,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
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❻ 姓葛的起源
1、葛氏源于葛天氏
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远古时期,有个部落居葛地,以居邑名称为部族姓氏,称葛天氏。按史书记载,葛天氏起源非常古老,而且还在人文始祖伏羲氏之前。
据传,葛天氏的后裔子孙在后来省文简化为单姓,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最古老的葛氏之始。
2、源于鲜卑族
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时期,有戎狄民族的分支贺葛氏部落,后为鲜卑拓拔部吞并。据史籍《魏书·官氏志》的记载,贺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洛阳,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为汉姓葛氏,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
3、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鄂温克族
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喀尔佳氏,亦称卡尔他昆氏、卡尔他考廖夫,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arja Hala。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喀尔佳氏多冠汉姓为葛氏。
5、源于满族
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盖氏等。
满族格济勒氏,亦称葛济勒氏,满语为Gejile Hala,汉义“捕鸟笼的木框”,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伊兰包托克索(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家子)、绥分(今吉林绥分河上游地区)、通吉(今吉林敦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
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葛氏、鄂氏等。
❼ 学好新闻学应该看些什么书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陈力丹
一,新闻理论
1,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
原着合集:
《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或任何一本中共历史上的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马列主义新闻学经典论着》,陈力丹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专题词典: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陈力丹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研究着作: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着,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2002年再版。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世界传统着作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密尔顿着,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论自由》,[英]约翰.密尔着,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一般新闻理论
中国历史开篇:
《新闻学》,徐宝璜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或见《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版。
国内新闻理论教材代表作:
《新闻理论基础》,甘惜分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作为历史了解)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作为现在的新闻理论结构了解)
外国新闻理论代表作:
《当代新闻学》,[法]瓦耶纳着,新华出版社1986年中文版。
Media Debates:Issu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by Dennis,E. & Merrill,J. Longman,1991.
《新闻学概论》,[苏]普罗霍洛夫着,新华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作为历史了解)
《新闻学概论》,[日]和田洋一主编,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中文版。
新闻理论研究专题:
《新闻失实论》,蒋亚平、官建文、林荣强着,中国新闻出版社1986年版。
《主体与喉舌》,童兵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新闻事实论》,杨保军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新闻价值论》,杨保军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新闻传播史
1,中国新闻史
中国历史开篇: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着,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附有校正200条);或其他各种版本。
着作和教材: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新闻史》(1949-1988),方汉奇、陈业劭编着,新华出版社。
《媒体中国》,刘勇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闻史)
《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2001年修订版。
《中国电视史》,郭镇之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世界新闻传播史: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着,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年版。
《人类传播史》,韦尔伯.施拉姆,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A History of News by Stephens,M.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
《当代新闻事业》,李良荣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新闻传播史专题研究:
《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无形的网络》,吴予敏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中国古代传播思想史论)
《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徐培汀着,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的方法》,[美]罗杰斯着,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三,传播学
1,一般论述:
《传播学概论》,[美]施拉姆、波特着,新华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着,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大众传播学诸论》,[美]德弗勒、鲍尔-洛基奇着,新华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赛弗林、坦卡德着,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中文版。
2,经典着作选读: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麦克卢汉着,商务印书馆2000年中文版。
《媒介事件》,[美]戴扬、卡茨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凡迪克着,华夏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
3,批判学派选读:
《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法]阿芒.马特拉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着,三联书店1989年中文版。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法]罗兰.巴特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4,专题传播学着作选读: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美]彼得斯着,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版。
《跨文化传通》,[美]萨瓦姆等着,三联书店1987年中文版。
《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美]迈克尔.罗洛夫着,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人与人相遇----人际传播论》,王怡红着,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着,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电视与社会》,[英]阿伯克龙比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
《通俗文化理论导论》,[英]斯特里纳蒂着,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美]利文森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李彬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无声的语言》,[美]爱得华.霍尔着,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中文版。
《非语言传播学概论》,宋昭勋着,(四川)天地出版社1999年版。
5,国内综合性传播学代表作:
《传播学简介》,社科院新闻所世界室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作为历史了解)
《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戴元光等三人着,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作为历史了解)
《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沙莲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传播学引论》,李彬着,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2003年增补版。
《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网络传播研究:
《未来之路》,[美]盖茨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帝着,海南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
Journalis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 Guide to Computers for Reporters and Editors by Brooks,B. Allny and Bacom,1997.
《信息崇拜》,[美]罗斯扎克着,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中文版。
《网络为王》,胡泳、范海燕着,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得乐园失乐园》,李河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数字传媒概要》,闵大洪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四,新闻法及新闻道德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论表达自由》,甄树青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暗访与偷拍----记者就在你身边》,徐迅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各国新闻出版法选辑》,人民日报出版社1981年版。
《各国新闻出版法选辑》(续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中国大网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新闻道德评价》,[美]罗恩.史密斯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五,新闻业务(以下根据留下较好的印象提示)
艾丰的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版)
郑兴东的《不要这样写……》(人大版)
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新闻写作教程》(新华版)
黎信、蓝鸿文主编的《外国新闻通讯评选》上下册(长征版)
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版)
威廉.梅茨的《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新华版)
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版)
沃尔特.福克斯《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新华版)
林永年的《新闻写作百例谈》(福建人民版)
刘文波的《新闻写作笔法百例》(中国新闻版)
安德鲁.博伊德的《广播电视新闻教程》(新华2000年版)
特德.怀特的《广播电视写作与报道》(新华2000年版)
最近的一本较全的:
《新闻写作思考与训练》,黄晓钟着,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六,现实研究
《新闻学新论》,孙旭培着,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新闻改革文集)
《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陈韬文、朱立、潘忠党编,香港炉峰学会1997年版。(文集)
《中国传媒新论》,何舟、陈怀林着,太平洋世纪出版社1998年版。(文集)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唐绪军着,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学海泛舟二十年----对新闻学与编辑学的探索》,姚福申着,香港语丝出版社2001年版。
《解析传媒变局》,喻国明着,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传媒经营论述文集)
《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展江主编,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版。(舆论监督研究文集)
七,交叉研究
1,比较研究
《比较新闻传播学》,童兵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张威着,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2,宣传学:
《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着,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3,舆论学:
《公众舆论》,[美]李普曼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陈力丹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4,传播心理学:
《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郑兴东着,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刘晓红、卜卫着,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5,符号学:
《人与故事》,高小康着,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符号学原理》,[法]罗兰.巴尔特着,三联书店1999年版。
6,未来学:
《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温.托夫勒着,三联书店1983年中文版。
《权力的转移》,[美]阿尔温.托夫勒着,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
《大趋势》,[美]奈斯比特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7,公共关系:
选任何一本浏览一下。
八,相关学科知识
1,综合
《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附80篇英文原着的阅读光盘),汪丁丁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方法论
《社会研究方法》,[美]艾尔.巴比着,李银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卜卫等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经济学
“大众经济学丛书”,三联书店2000年和2002年陆续出版四种。
《宏观经济学纵横谈》(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梁小民)、《钱说----货币金融学》(陈彩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王跃生)。
4,西方文论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张首映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盛宁着,三联书店1997年版。
5,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
《现代社会学》(上下册),[日]北川隆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文版。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语言学
《语言论》,[美]萨丕尔着,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文第二版。
《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等三人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修辞理据探索》,张炼强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研究》,徐友渔等着,三联书店1996年版。
7,法学和政治学
《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着,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自由民主与政治学》,[美]詹姆斯.西瑟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8,思维学
《思维发生学》,张浩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信息与思维》,田运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思维形态》,吾淳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逻辑学
《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日]绫部恒雄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
11,中国古代着作和文论
《古文观止》(白话对照),吴兆基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
《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历代笔记选注》,周续赓、马啸风、卢今编,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九,其他
《硕士论文写作》,陈力丹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❽ 请问“葛”姓排第几位
葛姓
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一、姓氏源流
葛(Gě)姓源出有四:
1、出自嬴姓,是黄帝后裔,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孟子·滕文公》所载,夏时,黄帝之支庶封于葛,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以部落名作姓氏。据《风俗通》所载,远古时有部落名葛天氏(今河南省长葛一带),其子孙后代称为葛姓。
3、出自洪姓改葛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汉时蒲庐,一作葛庐,乃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汉光武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庐让封于弟文,向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姓所出。
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贺葛氏入中原后,改单姓葛。
② 清满洲八旗姓墨勒哲埒氏、格济勒氏等后均有改姓葛者;赫哲族葛依克勒氏汉姓为葛。
③ 鄂伦春族葛瓦依尔氏汉姓为葛。
④ 裕固族格勒克氏汉姓为葛。
⑤ 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葛姓。
葛伯。夏朝时,黄帝支庶封于葛(故城在今河南宁陵县北十五里),为伯爵,故称葛伯。夏朝末年,商汤欲取夏而代之,首先以都城亳附近的葛国为目标。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伯,又派人为葛伯耕田,因葛伯杀了为助耕之人送饭的童子,汤以此为借口,一举攻灭葛国。葛国亡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葛姓,他们尊葛伯为葛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尽管关于葛姓源自上古葛天氏之说不尽可靠,但葛姓源于河南却为大家所认同。葛姓在得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始终在中原地区发展繁衍。周成王时有羌族人葛由,入蜀至峨嵋山西南的绥山,这说明西周初期已有葛姓人迁入四川。《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皆下之”句,说明在秦朝时已有葛姓徙居安徽。《元和姓纂》称,西汉有颍川太守葛兴,东汉有历任荡阴令、临汾令的葛龚,为葛兴的后裔。葛龚,字符甫,梁国宁陵(今属河南)人。由此可知,史载葛姓有颍川、梁国之郡望,当形成并昌盛于此际,并且还说明,两汉时期葛姓仍有留居故国旧地者。东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葛姓还有:《韩 传》中提到的太守葛兴,《天文志》提到的为贼所拘的交趾刺史葛祗。新莽时期,葛庐渡江向南,安家于句容,其后繁衍昌盛,发展成为吴中大族。此支葛姓来源与北方葛姓不同,却大大壮大了葛姓家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姓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姓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姓人。五代十国时,名将葛从周因仕宦之故由山东鄄城徙居偃师县亳邑乡。两宋时,葛姓以江浙之地繁衍为甚,葛立方由丹阳徙居湖州吴兴,葛天民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徙居台州黄岩。明初,葛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陕西、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沿海地区的葛姓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二省葛姓约占全国汉族葛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三、历史名人
葛 龚:东汉梁国宁陵人,性慷慨壮烈,勇力过人,以善文记知名,有人请其捉刀写奏章,并照抄上奏,忘自载其名,以龚名进之,故当时有语:“作奏虽工,宜去葛龚。”
葛 玄:丹阳(今属江苏省)人,三国吴道士,曾从左慈学道,并入深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葛 洪:丹阳句容人,葛玄曾孙,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自号抱朴子,好神仙导养之法,后卒于罗浮山。其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着有《抱朴子》等传世。
葛 邲: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名臣。祖籍丹阳,进士及第,官刑部尚书。绍熙年间任左丞相,论疏皆切中时弊。身居相位,能遵守法度,推荐人才。
葛 密:江阴(今属江苏省)人,宋代官吏。中进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格淡泊,号草堂逸老。
葛 林:浙江省杭州人,明代太医院官。善小儿科,杏林悬壶,医术高超,因一匕药治愈襁褓中的明武宗,而名声大噪,累官太医院判。有《杏坞秘诀》。
葛 优:北京市人,当代名伶,葛存壮之子。曾出演影视剧多部,擅演小人物,冷峻中见幽默,平实中见功夫。
葛从周:濮州鄄城(今属山东省)人,五代十国名将。其心情豁达,智勇兼备,先从黄巢,后从朱温,曾于阵前浴血奋战救助朱温,频战克敌,战功显赫,累任衮州节度使、潞州节度使、太子太师、检校太师等高职,并封陈留郡王。
葛起耕:丹阳人,宋代诗人。字君顾,负才沦落,以诗自鸣,有《桧庭吟稿》。葛天民: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宋代诗人。字无怀,号补翁。初为僧,后还俗,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葛立方:丹阳人,宋代诗人。绍兴年间进士,历官校书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出知袁州、宣州。着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归愚集》,词学晏殊,有《归愚词》。
葛胜仲:丹阳人,宋代词人。绍圣年间进士,元符三年中鸿词科,曾两知湖州。有《丹阳词》。
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宋代南京琼州人。博学多闻,工书善画,尤精梅竹。开设命馆太一宫,封为紫清真人。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晚号神霄散吏。着有《琼海集》、《罗浮山志》。
葛徵奇:字无奇,一字轮以,号介龛,明代浙江海宁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善画山水,尝以自负。侧室李因擅画花卉,得徐黄遗意,有名于时,夫妻曲房静几,互以绘事为娱。无奇尝语人曰:“山水姬不如我,花卉我不如姬。”传世作品有崇祯七年(1634年)作《溪山清趣图》,图录于《支那名画宝鉴》;崇祯十三年(1640年)作《山水图册》十开,金笺,墨笔,纵28厘米,横28厘米,笔墨沉着,浓淡相宜,功力颇深,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葛德新:山西省浮山人,清代官吏。初任陕西大荔典史。后因抓获张格尔叛乱党羽,擢升直隶沧州知州。
葛元煦:清代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号理斋,学古斋为室名。少工篆、隶,不轻以酬应。家藏书画甚巨,尝辑刻丛书。兼擅铁笔。
葛士达:清代上海人,同治初随军剿捻,官知平定知州。工诗古文。着有《从戎日记》、《遂志斋集》。
葛云飞:字鹏起。清代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道光武进士。为人刚毅勇敢,廉洁正直。制宝刀两把,分刻“昭勇”、“成忠”,字以自励。道光二十一年九月英军再犯定海。他以定海主将身份,团结从夕)地调来的郑国鸿、王锡朋二总兵共同抗敌,坚守阵地,奋战六昼夜。十月一日三总兵中,他最后一个英勇战死。着有《制械制药要言,、《浙海险要图说》、《名将录》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顿丘郡:汉置顿丘县,在今河南清丰西南。晋以此为顿丘郡治所(今河南省清丰西南)。北齐废顿丘郡。唐五代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梁 国:即梁郡,汉建梁国,治所在淮阳(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句容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即今江苏省句容县。初隶鄣郡,元封元年(公元前109年)改隶丹阳郡。
颍川郡: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2、堂号
葛姓的堂号主要有:“清柳堂”、“梁国堂”、“余庆堂”、“崇德堂”等。
五、宗族特征
1、葛姓得姓是相当早的,比后来成为我国诸家姓氏主流的周文王姬姓后代之得姓,最少要早六七百年。
2、我国有南方和北方两支不同宗的葛姓。江南葛姓是东汉初年由洪姓分出来的,北方葛姓是传由葛伯之后,因此说南北两支葛姓应该没有血缘上的关系。
============================================================
【葛姓宗祠通用对联】
〖葛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梁郡;
源自葛天。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葛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二、郡望堂号》介绍)。
市无喧鹊;
饭可成蜂。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南宋青阳人葛邠,字用光,乾道初年任青阳知县,有政绩,市上没有喧鹊之警示,野外却有驯雉之异象。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方士葛玄,字孝光,丹阳句容人,相传随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在阁皂山修道。道教尊为葛仙公,又称太极仙公,宋代封为冲应真人、冲应孚佐真君。据说曾与客人对坐吃饭,吐出米饭化为蜜蜂。
绥山得道;
定海成仁。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周代羌人葛由,成王时,曾雕刻木羊出卖,后骑羊入蜀中绥山,王侯贵人追随他一起去的,都得道成了仙。当地谚语说:“能得绥山一枚桃,虽不能成仙,也足自豪。”下联典出清末浙江省山阴人葛云飞,字雨田,又字鹏起,道光年间进士,任浙江省定海镇总兵。英军侵犯定海时,他与郑国鸿、王锡朋二位总兵协力抗敌,据守定海土城,血战六昼夜,英勇战死。着有《浙海险要图说》等。
清节着誉;
文记知名。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北宋江阴人葛密,字子发,进士出身,任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性情恬谈,五十岁时辞官归家,自号草堂遗老。能写诗,着有《西昆高致》。下联典出东汉宁陵人葛龚,字符甫,和帝时以善于文记(文奏,官府文书)知名。安帝时为太官丞,后历任荡阴、临汾县令,均有政绩。
位列仙班;
凡炼罗浮。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吴·葛玄,号“葛仙公”。下联典指东晋·葛洪炼丹于粤中罗浮山。
系承嬴氏;
望出句容。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晋·葛洪,句容(今属江苏省)人。
绥山得道;
定海成仁。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葛由,成王时好刻木羊出卖,一日骑羊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上绥山,皆得仙道。下联典指清·葛云飞,定海抗英阵亡,谥壮节。
荡阴金石;
句漏丹沙。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葛龚任荡阴令,有政绩。下联典指东晋·葛洪因求丹出为句漏令。
稚川传冶;
楚辅忠贞。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葛洪。下联典指宋葛邲。
-----------------------------------------------------------------
〖葛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乞丹砂于句漏;
勒金石于荡阴。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三国时方士葛玄的族孙。少年时喜欢神仙导养法术,随葛玄的弟子郑隐学习炼丹术。司马睿为丞相时,任他为掾,后任咨议参军等职。听说交趾出产丹砂,便请求出任句漏令,携子侄到了广州,就在罗浮山炼丹。他把道家术语附会到纲常思想相结合。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记载了当时流行的炼丹方法,保存了中国早期医学典籍和民间方剂。着作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神仙传》等。下联典指东汉宁陵人葛龚。
画有幄图真迹;
书藏杏坞秘决。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晋代画家葛洪第三子,不传名,善绘画。相传于大历初在幄中少顷画出三人、二树、一白鹿、一药笈,皆非常意所及,茅山李舍光见了后说:“此葛洪第三子所画也。”下联典出明代太医院官葛林,善小儿科。成化中充太医院官。累官太医院判。有《杏坞秘诀》。
-----------------------------------------------------------------
〖葛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抗英名将有鹏起;
太极仙翁惟孝先。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字鹏起,道光武进士,曾任浙江定海镇总兵。公元1841年,英军再犯定海,他与郑国鸿等率兵英勇抗击,血战六昼夜后英勇战死。有《浙海险要图说》等传世。下联典出三国吴道士葛玄,字孝先,曾从左慈学道,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绩境二梅殊可贵;
绥山一桃亦足豪。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明代孝子葛泰,绩溪人。正统初,母疾笃,思食生梅,时八月,梅无存者。泰但遇梅树,盘桓涕泣,竟得生梅二颗如初熟者。持以食母,疾遂愈。下联传说周成王时,羌人葛由曾骑羊入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皆得仙道。因有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
茧纸闲临初断帖;
胆瓶长养欲开花。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明末书法家葛应典撰书联。葛应典,字贞白,江苏省吴县人。
-----------------------------------------------------------------
〖葛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抱朴炼丹,妻亦寿世;
妙真茹素,母果延年。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葛洪,号抱朴子,着《抱朴子内篇》。下联典指元·葛妙真,终生吃素,以延母年,母果以寿终。
辞令尹隐居,书传抱朴;
弃侯封不拜,术煮丹砂。
——佚名撰葛姓宗祠通用联
全典出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对化学、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有《抱朴子》等传世。
--------------------------------------------------------------------------------
【中国人民解放军葛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葛振峰上将
葛振峰(1944.10-——),河北省清苑县人。196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排长、团参谋、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某师参谋长、副师长。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入国军事学院指挥系学习。1984年任军副参谋长,1988年任陆军第39集团军参谋长,1992年任陆军第64集团军军长。1996年11月任沈阳军区参谋长,1999年1月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2000年12月任解放军**副校长。2001年7月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2002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党委副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8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4年6月20日晋升上将军衔。
❾ 葛树春的主要作品
身为80后(据说生于1983年)的独立撰稿人葛树春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年轻的维权人,葛树春自从2007年10月起从事民间维权和职业举报,曾在多家媒体从业的他至今(2012年10月)已撰写和发表原创揭黑报道200多万字。2011年,葛树春与怒杀淫官的邓玉娇和江西宜黄自焚案受害者钟如九等12位80后被共同推荐为80后公民大典勇者公民的候选人 。
在葛树春所撰写的文章中,《民政局野蛮挖尸引发冤案 》一文曾引起中外各主流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关注、刊载和跟踪报道(民政局长被免职),葛树春和他的中国反腐维权网也从此一炮而红。而后《女子上访无果反遭判刑威胁 》一文亦被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当做头条新闻刊载而引起轰动。《女子上访被关精神病院10年 》一文引起中国新闻周刊和南方都市报等数十家媒体的关注,几大门户网站刊载,姜和娥的遭遇因此被数十万人热议。
另外,《唐山7被拆迁户在全国两会首日遭非法强拆 》一文发表后,葛树春又通过自己的方式使这起非法强拆案被中纪委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中央四部委高度重视,中央派10多人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河北唐山彻查此案,最终,非法拆迁案被全国通报,包括路北区副区长在内的7人被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
❿ 葛佩琦的人物评价
1993年1月13日上午11时55分,葛佩琦同志因心脏病抢救无效而辞世,新华社为他的去世发的电讯,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葛佩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刚直不阿,心胸豁达,对革命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在冤案平反之后,他以新的姿态投入四化建设,抱病着述,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为人民贡献一生。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不以老革命的身份自居,始终保持一个革命者的本色。”
1月19日,人民大学校园内公布了葛佩琦教授治丧小组名单。其小组成员是:韩天石、朱穆之、陈忠经、刘导生、刘玉柱、刘居英、曹振之、孙思白、顾大椿、胡昭衡、宋尔廉、袁宝华等人。
1月25日,当年共同参加“一二·九”运动的邓力群、朱穆之、吕东、袁宝华、韩天石、刘导生、顾大椿、刘居英、任继愈、唐敖庆、胡昭衡、孙思白等人聚会,悼念他们的老同学老战友葛佩琦。他们回顾了葛佩琦传奇般坎坷曲折的一生,高度赞扬他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心胸豁达,忍辱负重,刚直不阿,坚信真理,坚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信念始终不动摇的崇高精神。
1994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葛佩琦回忆录》;上海《报刊文摘》以《“我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大右派”葛佩琦平反记》为题,对《回忆录》中的有关章节作了极其精要的摘录。
在出版前,葛佩琦还在世时,已是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的他的老同学罗竹风,以《出生入死,艰苦卓绝》为题,写了一篇《读〈葛佩琦回忆录〉感怀》。罗竹风回顾了这位老同学的一生后感叹道:像葛佩琦这样一位苦出身、根子正、忠心耿耿,一贯为党为人民正义事业奋斗的好同志,却以莫须有的罪名,罗织成“罪”,含冤受屈长达几十年,这只能说在劫难逃或者时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