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gsm算法研究高校

gsm算法研究高校

发布时间:2022-05-17 10:54:08

①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gsm技术的参考文献

[1]张寅;基于GPRS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D];燕山大学;2006年.
[2]窦文君;基于GSM网络的接地线监测系统的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3]储浩,张雨,吴文兵;汽车状态远程监测技术[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向怀坤,刘小明;GPS/GIS/GSM车辆动态监控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5]赵文浩,刘建业,何秀凤;GPS车辆监控系统中短消息通信技术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年.
[6]袁慧彬;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徐国章,李宏海,陈闽生,李建华;基于GPRS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4年.

② gsm手机有哪些常用的加密算法

GSM常用的加密算法有A3、A5、A8。
1、A3 Algorithm(A3 算法)
A3算法(A3 Algorithm)是用于对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蜂窝通信进行加密的一种算法。实际上,A3 和 A8 算法通常被同时执行(也叫做 A3/A8)。一个 A3/A8 算法在用户识别(SIM)卡和在 GSM 网络认证中心中执行。它被用于鉴别用户和产生加密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密钥,正如在 3GPP TS 43.020(Rel-4 前的 03.20)定义的一样。尽管实例执行是可行的,但 A3 和 A8 算法被认为是个人 GSM 网络操作者的事情。
A3/A8
A3/A8 是指两个算法,A3 和 A8,是用于对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通信进行加密的算法。因为 A3 和 A8 算法通常同时执行,因此,它们通常被叫做 A3/A8,一个 A3/A8 算法在用户识别(SIM)卡和在 GSM 网络认证中心中被执行。正如在 3GPP TS 43.020(Rel-4 前的 03.20)中定义的一样,它通常用于认证这个用户和产生一个加密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密码。尽管实例执行是可行的,但 A3 和 A8 算法被认为是个人 GSM 网络操作者的事情。
2、A5 Algorithm(A5 算法)
A5 算法(A5 Algorithm)被用于加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通信。一个 A5 加密算法在电话听筒和基站之间搅乱用户语音和数据传输来提供私密。一个 A5 算法被在电话听筒和基站子系统(BSS)两者中执行。
3、A8 Algorithm(A8 算法)
A8算法(A8 Algorithm)通常被用于全球信息系统(GSM) 蜂窝通信的加密。在实践中,A3 和A8 算法,也叫做 A3/A8,一般被同时执行。一个 A3/A8 算法在用户识别(SIM)卡和在 GSM 网络认证中心中被执行。它通常用于认证这个用户和产生一个加密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密钥,正如在 3GPP TS 43.020(Rel-4 前的 03.20)中定义的一样。尽管实例执行是可行的,但 A3 和 A8 算法被认为是个人 GSM 网络操作者的事情。

③ 2g到3g的算法的科学家是谁

李世鹤。

在2G和3G之前的算法被打通之前,运营商要维护、建设多套移动通信系统时,比如GSM和WCDMA,运营商需要建设GSM基站,再建设一套WCDMA基站,这样不但要花比较多的设备成本,而且维护成本也比较高,维护起来也很麻烦。

④ 一、GSM中,A3、A5、A8算法的原理是什么

GSM 的加密系统里面大致涉及三种算法,A3A5A8,这些并不特定指代什么算法,只是给出算法的输入和输出规范,以及对算法的要求,GSM 对于每种算法各有一个范例实现,理论上并没有限制大家使用哪种算法。但是世界上的设备商和运营商都是很懒得沟通的,看到既然有了范例实现,就都拿来用了,于是全世界的 SIM卡被 XX 了都一样拷法。说到这里就不能不简单介绍一下 SIM 卡 SIM 卡是一种智能卡片,里面有个非常简单的 CPU 和一点 NVRAM,可以存储和读出数据,还可以进行一些运算。卡里面有很多内容,不过我只介绍和加密相关的。每张 SIM 卡里面一般都存着一个全球唯一的标志号,叫做 IMSI,这个是用来唯一标识你 SIM 卡的,手机在开机时候会从卡里面读出这个号发给移动网络,移动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数据库,描述了 IMSI 和手机号的对应关系,于是网络就知道你的手机号是多少了(如果你手机卡/B丢了去补,新补来的卡 IMSI 和原有的不同,而移动数据库那里将你原来的手机号指向新的 IMSI, 旧的卡就再也不能用了)除了 IMSI ,还有 16 个字节的密钥数据,这个数据是无法通过 SIM 卡的接口读出的, 通常称为 Ki, Ki在移动网络那边也保存了一份。在手机登录移动网络的时候,移动网络会产生一个 16 字节的随机数据通常称为 RAND发给手机,手机将这个数据发给 SIM 卡, SIM 卡用自己的密钥 Ki 和RAND 做运算以后,生成一个 4 字节的应答SRES发回给手机,并转发给移动网络,与此同时,移动网络也进行了相同算法的运算,移动网络会比较一下这两个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就表明这个卡是我发出来的,允许其登录。这个验证算法在GSM 规范里面叫做 A3,m 128 bit k 128 bit c32 bit,很显然,这个算法要求已知 m 和 k 可以很简单的算出 c ,但是已知 m 和 c 却很难算出k 。A3 算法是做在 SIM 卡里面的,因此如果运营商想更换加密算法,他只要发行自己的 SIM 卡,让自己的基站和 SIM 卡都使用相同的算法就可以了,手机完全不用换。在移动网络发送 RAND 过来的时候,手机还会让 SIM 卡对 RAND 和 Ki 计算出另一个密钥以供全程通信加密使用,这个密钥的长度是 64 bits 通常叫做 Kc生成 Kc 的算法是 A8 ,因为 A3 和 A8 接受的输入完全相同,所以实现者偷了个懒,用一个算法同时生成 SRES 和 Kc 。在通信过程中的加密就是用 Kc 了,这个算法叫做 A5 ,因为 A5 的加密量很巨大,而且 SIM 卡的速度很慢,因此所有通信过程中的加密都是在手机上面完成的,这样一来,除非天下所有 GSM 手机都至少支持一种相同的 A5 算法,否则就没法漫游了,这时候运营商和设备商的懒惰又体现出来了,全世界目前只有一种通用的 A5 算法,没有其他的,这个算法就是和 Kc 的 8 字节序列进行简单的循环 XOR,再和报文序号做个减法。上面只是简单的介绍 GSM 的加密通信过程,实际上 GSM 的操作比这个还要复杂一些,比如除了第一次登录时候用真正的 IMSI ,之后都是用商定的临时标识TMSI ,不过这个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下面就来说说为啥手机卡/B可以被复制。从前面的介绍里面我们知道,要完成一次登录过程,IMSI 和 Ki 是必不可少的,A3 算法也需要知道,这其中 IMSI 是直接可读的,但是 A3 算法和存在你的卡里面的数据,都是不知道的,手机只是简单的把 RAND 给 SIM 卡 SIM 卡把算好的数据返回。实际设备中使用的 A3 算法被作为高级商业机密保护起来。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 1998 还是 1999 年的时候,有人从哪里偷到了几页纸的相关文档,然后把这文档输入了电脑。后来这个文档落到了加州伯克力几个教授手里面。这个文档里面缺少一些东西,而且还有写错的地方,这几个牛教授们拿一个 SIM 卡比对了一阵子,把缺的补上了,错的也给修正了,于是这个算法就成为了世人皆知的秘密。这个算法又被叫做 Comp128 ,他同时生成 SRES 和Kc ,代码在这个文件里面。光有了算法还是不能够得到在 SIM 卡里面保存的 Ki 理论上面是可以把 SIM卡拆了,然后把芯片接到特殊设备上面来读出 Ki ,但是这个听起来就像用小刀在硬盘上面刻操作系统一样不靠谱。于是很多有志之士就开始了对 Comp128 算法的攻击,在一开始大家想到的肯定是穷举,不过这个 GSM 的设计者也想到了,SIM 卡里面有个逻辑是一共只能查询 216 次左右,之后卡会自杀,让 XX 者啥都得不到。因此研究者们试图在可以接受的次数之内通过构造特定明文和分析输出秘文来分析出 Ki 的值,结果还真被大家发现出来了一些。在下面这个 pdf 里面有一些相关的内容介绍,IBM 的一个小组甚至用 6 次查询就可以彻底解出Ki,当然现在外面卖的那种拷卡器肯定没有这么牛,但是看表现似乎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 XX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 Comp128 的 XX 算法越来越成熟,商用的卡复制设备也越来越多,运营商们终于坐不住了。很多运营商都开始发行 Comp128 v2 加密算法的卡了。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移动,我看了一下论坛上面的帖子,大部分都是在反映 05 年的新卡基本都没法用 simscan 之类软件读出 Ki 。Comp128 v2 算法是GSM 协会在 v1 被攻破以后,迅速在 v1 上面修改得来的结果,据说比较好的解决了 v1 算法中的弱点,当然,这个算法像 v1 一样,还是不公布于众。。而且到现在也没有人公布出来。这样一来,基本就没法解了。现在网上面很多拷卡设备厂商说的正在研发 v2 解码,我觉得基本是扯淡,这个既要有足够内线,能从设备商那里盗窃到 v2 的算法库或者从其他位置盗窃到文档, 还要有足够数学实力,能够找出算法漏洞

⑤ GSM的加密算法是什么啊

A3 算法(A3 Algorithm)是用于对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蜂窝通信进行加密的一种算法。实际上,A3 和 A8 算法通常被同时执行(也叫做 A3/A8)。一个 A3/A8 算法在用户识别(SIM)卡和在 GSM 网络认证中心中执行。它被用于鉴别用户和产生加密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密钥,正如在 3GPP TS 43.020(Rel-4 前的 03.20)定义的一样。尽管实例执行是可行的,但 A3 和 A8 算法被认为是个人 GSM 网络操作者的事情。

⑥ GSM鉴权管理的安全性算法

GSM系统使用三种算法用于鉴权和加密的目的,这些处算法是A3,A5和A8。A3被用于鉴权,A8用于产生加密密钥以及A5用于加密。
算法A3和A8位于SIM卡模块和鉴权中心中,A5位于移动台和BTS中。
运营者开始使用安全功能之前,移动用户已经在鉴权中心被创建。以下是创建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1)用户的IMSI
(2)用户的Ki
(3)使用的算法版本
同样的信息也存储在移动用户的SIM卡中。GSM安全功能的基本原理是比较存储在网络中的数据和存储在用SIM卡中的数据。IMSI号码是移动用户的唯一识别码,Ki 是一个长度为32位十六进制数的鉴权密钥,A3和A8算法使用这些数字作为鉴权的基本参数。鉴权中心产生能用于一个事务处理期间、所有的安全性目的的信息。这个信息称为鉴权数据组。
鉴权数据组由三个数字组成:
(1)RAND
(2)SRES
(3)KC.
RAND是一个随机数,SRES(签字应答)是算法A3在一定源信息基础上产生的结果,KC 是A8在一定源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加密密钥。
鉴权数据组中的三个值彼此相互联系,即某个RAND和KC 通过某种算法总是产生某个SRES和一个KC 。
当VLR 拥有这类三个值的组合时,就可以启动移动用户的鉴权过程,VLR通过BSS以送随机数RAND至移动台中的SIM卡。由于SIM拥有和网络方产生数组使用的完全相同的算法,SIM收到的随机数通过算法应该产生与网络方产生的SRES值完全相同。如果鉴权数据中的SRES与移动如计算和发送的SRES一样的话,那么鉴权过程就成功了。

⑦ gsm有几种基本的通信算法大体的流程是什么

ETSI关于GSM的规范,主要是:GSM0408,GSM0808,GSM0902。

GSM MoU组(Memoranm ofUnderstanding Group)认为,安全的技术特性只是安全要求的一小部分,最大的威胁来自较简单的攻击如加密密钥的泄漏、不安全的计费系统或贪污腐败。

(7)gsm算法研究高校扩展阅读:

系统组成:

GSM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移动网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操作维护中心(OMC)四部分组成。

移动台的类型不仅包括手持台,还包括车载台和便携式台。随着GSM标准的数字式手持台进一步小型、轻巧和增加功能的发展趋势,手持台的用户将占整个用户的极大部分。

⑧ 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研究领域

作为科技部于2007年批准筹建的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依托,结合华为公司现有研发体系,以突破创新技术的产业化瓶颈为目标,开展移动通信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实验室研究主要围绕无线传送技术领域、中射频、测试、无线通信软件、产品工程、专用芯片等六大技术方向,紧紧围绕国际技术发展前沿趋势,深入研究通讯产业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推动无线通讯接入技术和通信产业的深入发展,满足国家产业对无线通讯接入技术的发展需求。
无线传送技术领域
无线传送技术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关键技术研究,包括GSM(GPRS、EDGE、GERAN)、WCDMA(R99、HSDPA、HSUPA、HSPA+、LTE等)、CDMA(1X、DO等)和WiMAX(802.16d、802.16e、 802.16m )等系统的RTT和RRM关键技术。
RTT(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方面,包括各种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链路自适应技术、干扰抑制和消除、OFDM以及多天线发送接收等空口物理层技术。
RRM(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方面,包括一些传统的RRM技术(如功率控制、切换、调度、拥塞控制、准入等),以及RRM的未来技术,比如公共无线资源管理,自适应RRM,以及利用跨层设计来提升网络整体性能和用户QoS感受等。
同时,进行无线通信RTT算法的链路仿真验证和RMM算法的系统仿真验证,以及相关产品的实验室和外场性能测试验证,包括算法原型机验证、算法优化验证、版本性能评估等。
目前华为公司的无线通信系统产品的接入技术算法由通信接入技术实验室提供,包括GSM芯片算法、WCDMA R99芯片算法、HSDPA芯片算法、HSUPA芯片算法、WiMAX和LTE基带算法、G/C/W/WiMAX的RRM算法等,完成专利300余篇。目前该实验室的算法的性能和竞争力都达到业界一流水平,并随着华为无线产品在国际上几十个国家成功规模商用。进入的运营商不但包括新兴市场移动运营商,而且还成功进入了西班牙、香港、荷兰、葡萄牙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全球领先的移动运营商(如Vodafone、Orange、KPN)以及区域领先的移动运营商(如阿联酋的Etisalat、马来电信、香港Sunday等)。
中射频领域
华为的所有无线通信产品的中射频模块全部由中射频实验室提供,目前中射频模块的性能和竞争力都达到业界一流水平,部分产品已经在业界领先。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基站相关射频技术,以功放、滤波器、小型化为重点研究方向。实验室在中射频领域持续投入,对TT、ET、EER、Class X、开关类功放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先后和国内国外的高校、顾问咨询公司、业界顶级的供应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和联合开发。
测试领域
性能测试领域
实验室/外场性能测试负责华为的所有无线通信产品RTT/RRM 算法实验室/外场性能验证、产品无线性能评估。目前已成为业界一流的无线性能外场验证实验室,拥有业界首个高速磁悬浮外场。华为公司的通信接入技术完全达到 430km/h 的高速磁悬浮要求,经过磁悬浮验证的WCDMA产品,在西班牙Vodafone高速铁路项目一次成功,网络性能指标远超过友商。
工程测试领域
工程测试方面,实验室针对由通信接入技术成果转化的初始产品开展各种可靠性试验和工程外场研究。试验内容包括电磁兼容、安全与环境可靠性检测、工程实现方案研究等。
电磁兼容试验包括EMI电磁干扰和EMS电磁敏感度两个方面;安全性是验证产品在寿命周期内不发生事故的能力,避免造成人员伤亡、职业病、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环境可靠性试验主要模拟产品在工作、贮存、运输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用以验证或改进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内容包括低温、高温、温度变化、湿热、温度冲击、热测试、机械振动等等;工程外场研究涉及工程外场可安装性、安装能力基线,华为无线通信接入实验室的可靠性试验已获国际多个权威机构的认可,并与多家国际认证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无线通信软件领域
在无线通信接入网的可靠性方面,除网元设备本身正常运行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等可靠性指标外,越来越受关注的是网元级的容灾、网络平滑升级和的传输网络的可靠性指标。目前在A-FLEX、BSC POOL、主备倒换、负荷分担和软件自动升级等技术上有了一定积累,可以作为网元容灾、平滑升级等研究的工作基础
在设备高集成度、高性能方面,CPU芯片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自高登.摩尔在1965 年提出摩尔定律以来,CPU的发展基本都遵循摩尔定律。但是随着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到90nm以下时候,漏电增加,晶体管功耗急剧增大。随着频率提升越来越困难,许多厂家把CPU的发展转到多核方向上来 。Intel、AMD、FreeScale、IBM等主流厂商推出的多核处理器全部基于64位架构,MIPS阵营更是多核的先驱。
多核是处理器技术的重大转折点,多核将导致单板性价比成倍提高,将带来集成度和成本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业界在数通、安全等领域已经在广泛展开多核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华为在无线接入系统应用多核方面也展开部分研究。在多核应用到HSPA+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能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应未来的HSPA速率不断增长的处理需求:14.44Mbps、4×14.44Mbps甚至到100Mbps以上。
产品工程领域
电磁兼容(EMC)、安全与防雷、环境可靠性技术
EMC技术
通信产品的低成本需求和快速交付是未来的必然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在EMC设计中就必须进行精细的设计,以及设计过程中的仿真评估技术,EMC仿真技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EMC的基本技术研究,IC EMC设计、电源完整性(PI)/信号完整性(SI) 方面都需要深入开展。
在IC EMC方面IEC/IEEE 都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标准,EMC问题在IC设计阶段就进行控制,是未来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终端产品,如果选择IC EMC性能良好的解决方案,后期产品设计会节省很多资源。在ASIC、FPGA设计中需要关注EMC 设计。
随着多种无线系统的共存和无线接入系统中大量应用高速互连应用,使无线接入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以及系统内部的电磁干扰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系统内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直接影响到无线接入系统的性能。
华为公司多年前就投入巨资,建造了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领域的第一个电波暗室和EMC测试系统,在EMC设计方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验室获得国内外十多个机构的认可。同时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领域包括EMC仿真评估技术、高速IC的EMC设计和测试技术、PCB的PI/SI技术、电磁干扰分析和抑制技术等。
环境可靠性技术
在通信领域,传统的可靠性试验技术正在受到挑战,由于制造成本的原因,很多成熟的方法往往不能被采用。业界更多的采用高加速寿命实验(HALT)/高加速应力筛选(HASS)/高加速抽样筛选(HASA)等方法,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在环境应力筛选方面,根据产品环境应力剖面,进行应力裁减,动态筛选技术得到发展应用。
在腐蚀防护法方面,如在湿热、高温、盐雾、以及有害气体对产品寿命的影响分析方面,加速寿命验证技术提供了一个在短时间,用更小的成本代价,对产品的预计寿命进行验证的方法。
安全与防雷技术
据资料分析,欧洲很多国家街边机柜取电费用要比中心机房电费贵很多。由于这个原因,以及有些地方当地供电不方便等原因,电源远供技术有一定的的应用市场。由于传输损耗的原因,远供技术会向更高的供电电压方向发展,例如高压直流供电技术,这对雷击防护、安全防护提出新的挑战。
华为在通信设备防雷接地设计上,有多年成功应用经验,防雷测试能力达到通信领域先进水平。通过参加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制定活动,以及与国际主要电信运营商技术专家广泛的合作交流,在通信设备雷击防护方面已经跨入业界先进行列,保证了无线接入产品安全运行。
高效散热技术节能型高效散热技术 为适应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等恶劣环境,户外型基站(包括户外柜、方舱、简易机房)主要采用空调散热技术,空调的能耗高,占据运营成本的30%以上。本技术研究采用直接风冷、高效热交换、复合液冷及高效相变散热等技术,研究户外基站的低能耗、低成本和高效率散热技术,实现产品化应用。
新型材料应用 研究导热/电性能好、重量轻、无毒环保,可回收可再生、低成本的新型材料应用,应对第四代通信系统小型化技术要求和多场景应用需求,易于运输和安装,解决通信产品的散热和屏蔽问题。
工艺可靠性技术
随着通讯产品向小型化、高密化、低成本的不断发展,板级组装工艺及其可靠性技术在产品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
华为于2000年组建了研究单板组装工艺、PCB技术、可靠性&失效分析技术的工艺实验室,致力于在高密组装、PCB、射频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ready,为产品构筑低成本、差异化、断裂性的竞争力。
目前实验室拥有整套的SMT和微组装试验线、完备的板级可靠性测试与仿真平台、材料物理失效分析设备,可进行:一级/二级组装工艺,PCB可靠性试验,材料微观形貌观察、成分鉴定、性能测试,板极互联的可靠性试验/仿真/失效分析等技术研究。
芯片领域
移动通信设备芯片实验室,从1998年开始启动移动通信设备芯片开发,至今已经成功交付了多款GSM芯片、WCDMA芯片等;开发的芯片规模从原来的几十万门,到现在已经达到数千万门;工艺从350nm到65nm;从原来的单一逻辑芯片,到引入SOC技术等,积累了深厚的芯片研发基础。

⑨ GSM是什么

1、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由欧洲开发的数字移动电话网络标准。
2、GSM采用的是数字调制技术,其关键技术之一是TDMA时分多址(每个用户在某一时隙上占用频载且只能在特定时间下收信息)。
3、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阅读全文

与gsm算法研究高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光遇安卓怎么转ios教程小米 浏览:959
python儿童 浏览:42
程序员毕业半年后被辞退 浏览:641
开发板系统编译 浏览:390
pdf安装包下载 浏览:48
如何配置foxmail邮箱服务器 浏览:971
python解释器编译器源代码 浏览:113
服务器ip地址正确为什么连不上 浏览:82
飞天开放平台编程指南 浏览:114
文件夹向上一级 浏览:878
apachelinux配置域名 浏览:786
王者荣耀体验服服务器出错是什么意思 浏览:824
程序员对联意思 浏览:550
php追加txt 浏览:519
java验证码jsp 浏览:753
色铅笔画动漫pdf 浏览:260
a文件编译so 浏览:347
单片机power怎么改成接地 浏览:219
https是什么app 浏览:371
androidstudio优化设置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