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九宫格的算法是怎样的
所有的基数的平方宫图进行排列。古代计量数字的方法之一。在中国古典文献中记载了洛书的传说:公元前 23世纪大禹治水之时,一只巨大的神龟出现于黄河支流洛水中,龟甲上有9种花点的图案,分别代表这9个数,而3行、3列以及两对角线上各自的数之和均为15,世人称之为洛书。中国汉朝的数术记遗中,称之为九宫算,又叫九宫图.宋数学家杨辉着《续古摘奇算法》把类似于九宫图的图形命 名为纵横图,书中列举3、4、5、6、7、8、9、10阶幻方。其中所述三阶幻方构造法:“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戴九履一,左七右三,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比法国数学家Claude Gaspar Bachet提出的方法早三百余年。
㈡ 九宫格算法
见图
㈢ 九宫格的算法
九宫格的计算公式或者口诀有很多种。比如:
1、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 上九下一, 左七右三。
2、一居上行正中央,依次斜填切莫忘;上出框时向下放,右出框时向左放;排重便在下格填,右上排重一个样。
口诀不仅适用于九宫,也适用于推广的奇数九宫,如五五图,七七图等等。
(3)传统九宫格算法扩展阅读
九宫格游戏对人们的思维锻炼有着极大的作用,从古时起人们便意识到九宫的教育意义。千百年来影响巨大,在文学、影视中都曾出现过。九宫格最早叫“洛书”,现在也叫“幻方” 。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曾破解九宫格,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有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
还有口诀:“一居上行正中央,依次斜填切莫忘;上出框时向下放,右出框时向左放;排重便在下格填,右上排重一个样。” 这口诀不仅适用于九宫,也适用于推广的奇数九宫,如五五图,七七图等等。
㈣ 九宫图的算法和技巧
九子斜排,上下互易,左右相更,四围挺出
㈤ 求九宫格,多宫格计算公式方法。
【奇阶幻方】
一、Merzirac法生成奇阶幻方:
【1居上行正中央,依次斜填切莫忘,上出框界往下写,右出框时左边放,重复便在下格填,出角重复一个样。】
即在第一行居中的方格内放1,依次向右上方填入2、3、4…,如果右上方已有数字或出角,则向下移一格继续填写。如下图用Merziral法生成的5阶幻方:
17 24 1 8 15
23 5 7 14 16
4 6 13 20 22
10 12 19 21 3
11 18 25 2 9
3阶幻方又叫九宫格,中国古代九宫格的填法口诀是:
【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492
357
816
或,
294
753
618
二、loubere法生成奇阶幻方:
【1居中央上方格,依次斜填切莫忘,上出框界往下写,右出框时左边放,重复上移两格填,出角重复一个样。】
即在居中的方格向上一格内放1,依次向右上方填入2、3、4…,如果右上方已有数字,则向上移两格继续填写。如下图用Louberel法生成的5阶幻方:
23 6 19 2 15
1018 1 14 22
17 5 13 21 9
4 12 25 8 16
11 24 7 20 3
【偶阶幻方】
当n为偶数时,我们称幻方为偶阶幻方。当n可以被4整除时,我们称该偶阶幻方为双偶幻方,如4阶、8阶、12阶、16阶等;当n不可被4整除时,我们称该偶阶幻方为单偶幻方,如6阶、10阶、14阶等。
一、Spring法生成双偶幻方:
【顺序填数,以中心点对称互换数字。】
4阶幻方是最简单的双偶幻方,其方法:
第一步,顺序填数,先把1放在4阶幻方4个角的任意一个角格,按同一个方向按顺序依次填写其余数。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13141516
第二步,以中心点对称互换数字。(有两种对称交换的方法)
方法一:以中心点对称交换对角线上的数(即1-16、4-13、6-11、7-10互换),完成幻方,幻和值34。
16 2 3 13
5 11 10 8
9 7 6 12
4 14 15 1
方法二:以中心点对称交换非对角线上的数(即2-15、3-14、5-12、8-9互换),完成幻方,幻和值34。
1 15 14 4
12 6 7 9
8 10 11 5
13 3 2 16
二、用Strachey法生成单偶幻方:
【四分天下,化偶为奇,强弱互换,势均力敌】
第一步,将n阶单偶幻方表示为4m+2阶的奇幻方。将其等分为四分,成为如下图所示A、B、C、D四个2m+1阶奇数幻方。
AC
DB
如,6阶单偶幻方表示为(4*1+2)阶幻方,那么m就是1。A、B、C、D四个就是2m+1阶(3阶)奇数幻方。
AC
DB
用奇阶幻方的Merzirac法完成的A、B、C、D四个3阶幻方。A用1至9填写成3阶幻方;B用10至18填写成3阶幻方;C用19至27填写成3阶幻方;D用27至36填写成3阶幻方。
8 1 6 261924
3 5 7 212325
4 9 2 222720
352833171015
303234121416
313629131811
第二步,在A每行取m个小格(中心格及一侧对角线格为必换格,其余m-1格只要不是另一侧对角线格即可),简单地说,就是说在A中间一行取包括中心格在内的m个小格,其他行左侧边缘取m个小格,将其与D相应方格内交换;B与C在最右侧取m-1列相互交换。
6阶幻方就是4*1+2,那么m就是1。在A中间一行取中心格1个小格,其他行左侧边缘取1个小格,将其与D相应方格内交换;即可完成6阶幻方。
351 6 261924
3 327 212325
319 2 222720
8 2833171015
305 34121416
4 3629131811
每一行,每一列,对角线的和值(称为幻和值)为111。
单偶幻方的方法比较麻烦,详情请参阅我的回答:
http://..com/question/309617635.html?oldq=1
http://..com/question/374489504.html?oldq=1
http://..com/question/418933531.html?oldq=1
问题补充:
9阶幻方
1、Merzirac法生成的9阶幻方:
㈥ 九宫格有几种解法
“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另外也指一种手机键盘布局,是相对于全键盘而言。“九宫格”也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游戏。
解题的本质有二:隐性唯一解(Hidden Single)及显性唯一(Naked Single),他们的名称是在候选数法的基础上命名的。
根据解题本质发展出来的解题方法有二种:
摒除法
摒除法:用数字去找单元内唯一可填空格,称为摒除法,数字可填唯一空格称为摒余解(隐性唯一解)。
根据不同的作用范围,摒余解可分为下述三种:
1.1 数字可填唯一空格在“宫”单元称为宫摒余解(Hidden Single in Box),这种解法称宫摒除法。
1.2 数字可填唯一空格在“行”单元称为行摒余解(Hidden Single in Row),这种解法称行摒除法。
1.3 数字可填唯一空格在“列”单元称为列摒余解(Hidden Single in Column),这种解法称列摒除法。
1.4 行摒余解和列摒余解合称行列摒余解(Hidden Single in Line)。
1.5 得到行列摒余解的方法称为行列摒除法。
余数法
Peer等位群格位[1]
余数法:用格位去找唯一可填数字,称为余数法,格位唯一可填数字称为唯余解(Naked Single)。
余数法是删减等位群格位(Peer)已出现的数字的方法,每一格位的等位群格位有 20 个,如右图所示。
变九宫格为四种形式:
一、把原九九八十一宫,横竖各去掉三宫,变为六六三十六宫。
二、把三十六宫的左、右两行十二宫去掉,成二十四宫,适宜书写长方体字;或把上、下两行十二宫去掉,亦成二十四宫,宜于习练扁平体字。
三、将三十六宫形变成双回字形,用以写方体字。
四、将三十六宫形变成田字形,并在上二宫从同一顶点各画条对角线,形成一个人字,用以书写盖似人字形的字。这样似乎还不简便,通过长期实践,后人又改进了两种简明实用的习字格:一为田字格,一为米字格。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画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习字,便于安排字的间架结构、重心和笔画的斜正疏密。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再画两条对角线,形如米字,此种方格类同蛛网,习字时便于判断全字和各单笔的位置。
上述九宫格和变九宫格,今天初学字者仍然使用。不仅适于学习毛笔字,也适于学习硬笔书法。待到基本上掌握了字的点画、结构、气势等等,即可脱离“九宫格”等界格,纵笔自由驰骋了。
㈦ 什么是九宫算法
就是九宫剑法招式的名字 24为肩 68为足 5局正中 有这五个数.就能算出所有的了 横竖相加一十五
㈧ 八卦,九宫中的九宫是指什么
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
九宫,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九宫在奇门遁甲中代表地,大地,为奇门遁甲之基,是不动的,奇门遁甲分为天、地、人、神四盘,四盘之中唯有地盘是不动,为坐山。
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九宫”之法用之多端。
汉代时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是于占、术、算、医、纬、建等方面的应用。
“九宫格”历史
九宫格相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制。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严谨峭劲,法度完备,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向来被学者赞誉为“正书第一”,仿习者甚多。
为方便习字者练字,欧阳询根据汉字字形的特点,创制了“九宫格”的界格形式。九宫格,中间一小格称为“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用以在练字时对照碑帖的字形和点画安排适当的部位,或用作字体的缩小与放大。
至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进一步发展了九宫结构。他在《翰林要诀》中说,为适应临字时点画疏密、各有停分、界画匀布的要求,改横竖三宫为横竖九宫,成九九八十一宫,这样更便于精确临摹。
到了清朝,书法家蒋骥在其所着《读书法论》中,又根据汉字字体结构特点和形体的不同,删繁就简,变九宫格为四种形式:
一、把原九九八十一宫,横竖各去掉三宫,变为六六三十六宫。
二、把三十六宫的左、右两行十二宫去掉,成二十四宫,适宜书写长方体字;或把上、下两行十二宫去掉,亦成二十四宫,宜于习练扁平体字。
三、将三十六宫形变成双回字形,用以写方体字。
四、将三十六宫形变成田字形,并在上二宫从同一顶点各画条对角线,形成一个人字,用以书写盖似人字形的字。
这样似乎还不简便,通过长期实践,后人又改进了两种简明实用的习字格:一为田字格,一为米字格。
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画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习字,便于安排字的间架结构、重心和笔画的斜正疏密。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再画两条对角线,形如米字,此种方格类同蛛网,习字时便于判断全字和各单笔的位置。
上述九宫格和变九宫格,今天初学字者仍然使用。不仅适于学习毛笔字,也适于学习硬笔书法。待到基本上掌握了字的点画、结构、气势等等,即可脱离“九宫格”等界格,纵笔自由驰骋了。
“九宫格”还指诗钟的分咏格。上下两句诗意绝不相类,而字面又紧密配对,内容与形式错杂交互,有如古之明堂九宫,故名。
清莫友堂《平龙草堂诗话》卷四引清孙抎《余墨偶谈续集》:“分举不类两物,撰成二语,名九宫格。如走马灯对蟹菊云:‘投足火中犹善走,寄人篱下也横行’;‘夕阳门外探消息,寒食墦间乐倡随。’之类是也。
名以九宫者,盖取其错杂交互之意。”九宫格为数独的“前身”,最早起源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洛书,其特点较之现在的数独更为复杂,要求纵向、横向、斜向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5,而非简单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
道家典籍《易经》中的“九宫图”也源于此,故称“洛书九宫图”。而“九宫”之名也因《易经》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