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计算对位排列分数使用了何种计分规则
中位数:是指一列数据,按大小进行排列后,排列序号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字,如果数据有偶数个,那取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中位数打分法:通过对原始分数数据计算中位数后,根据中位数对原始的分数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最后得分或确定分数段的方法。
中位数作为打分的判定的指标,有如下优势和特点:
1,中位数是通过数据排列后确定的,因此不易受数据中极端数值的影响;
2,中位数的确定不参考分数数据的满分和零分,因此不会受试题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实际使用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制定规则,可以参考如下三个范例:
范例使用的分数数据:
10,30,35,40,45,50,55,60,90,满分100
数据中,分数整体情况并不理想,整体偏低,并且存在一个特异数据 90。
1,将中位数值确定为一个切实的分数段指标,将所有分数重新划分分数段。
计算中位数:总共有9个数值,第5个是45,因此 中位数 = 45
可以按如下规则对分数分段:
对以上数据再取两个1/4点,即左右部分数据再取中位数,加之前的45得到三个值:35、45、55,
规定:
(1)1/4(不含)以下的人不及格
(2)1/4(含)到1/2(含)的人及格
(3)1/2(不含)到3/4(含)的人良好
(4)3/4(不含)以上的人优秀
那么可得出:
不及格:10,30
及格:35,40,45
良好:50,55
优秀:60,90
2,将中位数设定为标尺重新计算分数。
中位数:45
规定:
(1)将成绩的中位数作为最终成绩75分的标准
(2)小于中位数的成绩,按45:75的比例扩大,得出计算最终成绩
(3)大于中位数的成绩,分数超出中位数的部分按(100-45):(100-25)的比例缩小,再加上基础75分,得出最终成绩
(4)按最终成绩的60分为及格线
计算几个分数的最终成绩:
45分的最终成绩是75分
30分的最终成绩是30*75/45=50分(不及格)
40分的最终成绩是40*75/45=67分(及格)(四舍五入)
90分的最终成绩是75+(90-45)*(100-75)/(100-45)=95分(四舍五入)
处理后,最终成绩的总分仍然处于1-100分之间,不会有超出100或结果为负数的情况。
3,根据中位数确定的标尺,对所有分数通过一个合理的计算公式重新得出最终分数
引用例1中的部分划分方式:1/4点为及格标准。
那么可以用公式:(原始数据)^(1/2)*10(即原始数据开根号再乘以10)
(这其实是很多老师面对考试卷面分普遍很糟糕的时候使用的公式)
公式需具备的特点:
(1)不会有超出分数取值区间的情况,0分仍然是0分,100分仍然是100分
(2)对原始分数会根据中位数设定的标准做一定比例的调整:最终分数60分及格线的情况下,原始分数为(60/10)^2=36分,与设定的35分及格标准相近。
根据公式计算几个分数的最终成绩:
(原始成绩->最终成绩,四舍五入取整)
30分->55分(不及格)
35分->59分(因公式设定的及格线实际为36分,所以一分惜败)
40分->63分(及格)
55分->74分(良好)
90分->95分(不会超出100)
⑵ 学生成绩平均分怎么算,公式是什么
学生成绩平均分计算方法:
将某一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所得的百分制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加权成绩。以学生全部加权成绩之和,除以该生的课程总学分数,作为该生加权平均分。
同一课程多次修读,就高计算一次,不及格课程成绩不计入,非百分制成绩不计入。
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方法:将某一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所得的绩点,作为该课程的学分绩点。以学生全部绩点课程所得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的绩点课程总学分数,作为该生平均学分绩点。
同一课程多次修读,就高计算一次,不及格课程绩点不计入。
原则上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总评的10%-30%,期末考试成绩占90%-70%,成绩评定中如有变动,须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报教务处备案。被学校确立为教学改革的课程,课程成绩构成比例可以根据改革情况进行调整。任课教师应于课程教学开始时向全体学生公布成绩评定方法。
(2)算法小组成绩计分规则扩展阅读:
成绩的评定的记分办法一般分为五级制、三级制、百分制三种。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采用等级制记分。
五级制记分为优(A)、良(B+)、中(B-)、及格(C)不合格(F),A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
三级制为优秀(A)、合格(P)和不合格(F),其中A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
首次参加该课程修读的学生,百分制记分成绩低于60分者,其等级成绩直接转化为F;百分制成绩大于等于60分者,由电脑排序,然后按名次比例转化为等级成绩。
采用相同试卷考试且课程考核标准相同的平行教学班,以参加该课程考试学生作为整体对总评成绩进行排序给予等级成绩。
⑶ 竞赛计分算法,A点到B点占70%,B点到C点占30%,请问结果怎么计算
设a到b的长是x,a到b之间某点的距离是m*x,m介于0到1之间。再设b到c的长是y,b到c之间某点的距离是n*y,n介于0到1之间。
那么总成绩=(m*x)/x*0.7+(n*y)/y*0.3=0.7*m+0.3*n
⑷ 足球比赛的淘汰规则;小组赛积分进球是怎样的比赛算法
足球比赛中赢球的一方积3分,双方打平则各得1分,输球的一方的0分(即不得分)。
小组赛中积分多的球队晋级下一轮的比赛,一般小组赛晋级的球队是两支,有时候是一支。但是有些比赛直接晋级两支球队,然后有的看成绩好的小组第三也可以晋级。比如,一个比赛有24支球队参加,进入下一轮的球队需要16支,则24支球队可以分为6组,每组前两名的球队直接晋级,剩下的成绩最好的4支小组第三的球队也可以晋级16强,这样就组成了16强。
如果一旦小组赛两支球队的积分相同,一般是看谁的净胜(进球数减去失球数)球数多,多的一方则排名靠前。有的比赛是看积分相同双方的胜负关系,胜方排名靠前,有的则是只看进球数。各种比赛不尽相同。
⑸ 毕业设计小组合作个人分数怎么算
毕业设计小组合作个人分数是合作以后得的总分数,然后按照做题的多少来划分这个分数的。
⑹ 求算法。平时成绩百分之五十。考试分百分之五十。考试成绩40。
考试分占百分之五十
而考试成绩40,
那么考试的分数就是40*50%=20分
设平时成绩为x,也是百分之五十
于是平时成绩x/2
总分即x/2 +20
那么平时成绩80分以上才能得到及格
⑺ gpa算法gpa怎么算
GPA的计算一般是将每门课程的绩点乘以学分,加起来后除以总的学分,得出平均分。具体公式为:GPA=(课程1成绩*课程1学分+课程2成绩*课程2学分+课程3成绩*课程3学分+......)/总学分。以国内的百分制为例子,假设你总共修了3门课:数学4个学分得70分,物理4个学分得80分,英语2个学分得90分,那么你的GPA就是:(70*4+80*4+90*2)/(4+4+2)=78。
中国学校的分数设置一般是百分制或五分制。一般来讲,百分制中的90分以上可视为4分,80分以上为3分,70分以上为2分,60分以上为1分,五分制中的5分为4分,4分为3分,3分为2分,2分为1分。
⑻ 足球赛积分的方法和规则及最后得分算法
足球比赛中赢球的一方积3分,双方打平则各得1分,输球的一方的0分(即不得分)。
小组赛中积分多的球队晋级下一轮的比赛,一般小组赛晋级的球队是两支,有时候是一支。但是有些比赛直接晋级两支球队,然后有的看成绩好的小组第三也可以晋级。比如,一个比赛有24支球队参加,进入下一轮的球队需要16支,则24支球队可以分为6组,每组前两名的球队直接晋级,剩下的成绩最好的4支小组第三的球队也可以晋级16强,这样就组成了16强。
⑼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对小组成绩的分组以什么为原则
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1、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2、异组同质: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9)算法小组成绩计分规则扩展阅读:
合作学习规则: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第二,教师要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分配工作。小组内设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成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小组长可以轮换制,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第三,要求使用英语沟通。教师可在教室里张贴常用语汇表帮助学生开口,从而防止用汉语交流的情况。
为更好地执行以上学习规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和训练。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教师要不断教他们学会尊重、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能取长补短,相互理解,彼此支持。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2.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3.认真倾听的习惯。
4.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学习规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