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如何抑制大林算法中的振铃现象

如何抑制大林算法中的振铃现象

发布时间:2022-06-09 18:39:09

❶ 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什么是振铃现象 谢谢

振铃效应(Ringingeffect)是影响复原图像质量的众多因素之一,其典型表现是在图像灰度剧烈变化的临域出现类吉布斯(Gibbs)分布--(满足给定约束条件且熵最大的分布)的震荡。在图像盲复原中,振铃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严重降低了复原图像的质量,并且使得难于对复原图像进行后续处理。
振铃效是由于在图像复原中选取了不适当的图像模型造成的;在图像盲复原中如果点扩散函数选择不准确也是引起复原结果产生振铃效应的另一个原因,特别是选用的点扩散函数尺寸大于真实点扩散函数尺寸时,振铃现象更为明显;振铃效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图像退化过程中信息量的丢失,尤其是高频信息的丢失。
振铃效应对复原图像质量影响严重,众多学者对抑制振铃效应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然而大多数图像复原方法在这一点上都有所不足,造成了复原过程中的振铃效应几乎不可避免,尤其对于有噪声存在的场合,它会混淆图像的高频特性,使得振铃效应带来的影响更加显着。
幅频函数:对图像进行FFT变换,对变换后的结果去模后,其幅度就是频率的函数,该函数就是幅频函数。

❷ 大林算法中的N是根据什么取得

纯滞后时间t=N T
T为采样周期

❸ 如何抑制达林算法中的振铃现象

我也想知道这个振铃幅度怎么计算,一阶系统没有振铃现象,因为不存在极点在左半平面,二阶系统有可能存在振铃现象,因为有可能存在一个极点在Z=-1的附近。

❹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目录

第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11.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11.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31.2.1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31.2.2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41.2.3计算机控制系统通信网络5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81.3.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81.3.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91.3.3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91.3.4集散控制系统101.3.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111.3.6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21.3.7物联网控制系统121.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131.5关于MATLAB工具软件14习题117
第2章工业控制计算机182.1控制计算机的主要类型182.2IPC工控机的组成与特点212.2.1IPC工控机的硬件组成212.2.2IPC工控机的软件组成222.2.3IPC工控机的特点232.2.4IPC工控机的发展方向252.3IPC总线结构262.3.1总线概述262.3.2内部总线262.3.3外部总线292.4 MODBUS通信协议332.4.1概述332.4.2两种传输方式342.4.3MODBUS消息帧342.4.4错误检测方法342.4.5MODBUS的编程方法35习题236
第3章过程输入/输出通道373.1概述373.2模拟量输入通道393.2.1信号处理电路403.2.2多路模拟开关403.2.3前置放大器423.2.4采样保持器443.2.5A/D转换器453.3模拟量输出通道573.3.1多路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结构形式573.3.2D/A转换器583.3.3DAC输出方式663.3.4D/A转换通道的设计693.4数字量输入通道713.5数字量输出通道733.6抗干扰技术763.6.1干扰的来源与传播途径763.6.2硬件抗干扰措施79习题387
第4章数字程序控制技术884.1数字程序控制基础884.1.1数字程序控制原理884.1.2数字程序控制方式894.1.3开环数字程序控制894.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904.2.1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904.2.2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934.3步进电动机控制技术974.3.1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974.3.2步进电动机的工作方式984.3.3步进电动机的脉冲分配程序994.3.4步进电动机的速度控制程序101习题4103
第5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045.1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045.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时域模型1055.2.1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1065.2.2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1075.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频域模型1085.3.1Z变换理论1085.3.2连续时间系统的传递函数1115.3.3离散时间系统的传递函数1135.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1175.4.1基本概念1175.4.2状态空间表达式1185.4.3传递矩阵120习题5122
第6章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1246.1数字控制器的连续化设计步骤1256.2数字PID控制器的设计1286.2.1PID三量的控制作用1286.2.2PID控制规律的数字化实现算法1316.2.3MATLAB仿真确认被控对象参数1326.2.4数字PID控制算法的改进1346.3数字PID控制器参数整定138习题6145
第7章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1467.1数字控制器的离散化设计步骤1467.2最少拍随动系统的设计1477.3最少拍无纹波随动系统的设计1557.4大林算法1597.4.1大林算法的基本形式1597.4.2振铃现象及其消除方法1607.4.3大林算法的设计步骤1627.4.4用MATLAB仿真被控过程163习题7167
第8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1688.1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概述1688.1.1软件的含义1688.1.2软件的特点1688.1.3软件的分类1698.1.4软件设计的一般过程1698.1.5软件设计的一般方法1698.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1718.2.1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软件1718.2.2数字控制算法的计算机实现1728.2.3控制系统的监控组态软件1758.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1788.3.1软件抗干扰技术1788.3.2系统误差的校正1868.3.3非线性处理1888.3.4标度变换1908.3.5越限报警1938.4输入/输出数字量的软件抗干扰技术194习题8194
第9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1959.1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步骤1959.1.1设计原则1959.1.2系统设计的步骤1959.2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实现1989.2.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1989.2.2硬件的工程设计和实现1989.2.3软件的工程设计和实现2009.2.4系统的调试与运行2019.3某新型建材厂全自动预加水控制系统设计2019.3.1工程概述2019.3.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029.3.3硬件设计2039.3.4软件设计2049.3.5运行调试2069.4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车模型设计2079.4.1系统概述与总体方案的设计2079.4.2硬件设计2089.4.3软件设计2109.4.4系统调试2139.5基于DSP2812的离网型智能光伏逆变器2149.5.1工程概述2149.5.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159.5.3硬件设计2159.5.4软件设计2189.5.5系统调试220习题9221
第10章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22210.1工业控制网络概述22310.1.1网络拓扑结构22310.1.2介质访问控制技术22510.1.3差错控制22710.2网络通信协议22710.2.1OSI参考模型22810.2.2IEEE 802标准22910.2.3工业以太网23110.3分布式控制系统23310.3.1概述23310.3.2分布式控制系统特点23310.3.3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层次结构23410.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23610.4.1现场总线的特征23610.4.2OSI参考模型与现场总线通信模型23710.4.3基金会现场总线23810.4.4局部操作网络23910.4.5过程现场总线23910.4.6控制器局域网络24210.4.7可寻址远程传感器数据通路24310.5物联网技术24310.5.1物联网定义24410.5.2物联网的总体架构、特点24410.5.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4610.5.4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257习题10259
参考文献260

❺ 物理中的振铃现象和吉布斯效应是指什么

物理中的振铃现象和吉布斯效应是指什么
振铃现象,来源于变压器漏感和寄生电容引起的阻尼振荡
由于变压器的初级有漏感,当电源开关管由饱和导通到截止关断时会产生反电动势,反电动势又会对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分布电容进行充放电,从而产生阻尼振荡,即产生振铃。变压器初级漏感产生反电动势的电压幅度一般都很高,其能量也很大,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反电动势一般都会把电源开关管击穿,同时反电动势产生的阻尼振荡还会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不但对机器本身造成严重干扰,对机器周边环境也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加入RCD吸收回路,可抑制反电动势和振铃电压幅度。

❻ 使用大林和pid算法分别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Smith补偿与大林算法的比较
摘要:研究了两类用于时滞系统控制的方法,即包括自整定PID控制Smith预估控制和Dahlin算法在内的经典控制方法和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神经网络拉制在内的智能控制方法,经过比较后认为经典控制结构简单,可靠性及实用性强,而智能控制则具有自适应性和坚固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因而将这两种控制方法结合起来是控制时滞系统有效实用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引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时滞特性的控制对象是非常普遍的,例如造纸生产过程,精馏塔提馏级温度控制过程,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的燃烧过程等都是典型的时滞系统.为解决纯滞后时间对系统控制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许多学者在理论和实氏
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其中两类研究得比较多的控制方法,即最早在时滞系统控制中应用的几种经典控制方法和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智能控制方法.
2经典控制
所谓经典控制方法是指针对时滞系统控制问题提出并应用得最早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自整定PID控制,Smith预估控制,大林算法这几种方法.这些方法虽然理论上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能收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因而在工业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1自整定PID控制
PID控制器由于具有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因而在实际控制系统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据统计PID控制是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算法.PID控制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以求得到最佳控制
效果.较早用来整定PID控制器参数的方法有:Ziegler-Nichols动态特性法,Cohen-Coon响应曲线法,基于积分平方准则ISE的整定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只能在对象模型精确己知的情况下,
Cui,Kunfln Zhang,Yifei实现PID参数的离线整定,当被控对象特性发生变化时,就必须重新对系统进行模型辨识.为了能在对象特性发生变化时,自动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以适应新的工况,PID参数的自整定技术就应运而生了.目前用于自整定的方法比较多,如继电型自整定技术,基于过程特征参数的自整定技术,基于给定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的SPAM法自整定技术,基于递推参数估计的自整定技术以及智能自整定技术等.总体来看这类自整定PID控制器对于(T为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的纯滞后对象控制是有效的,但对于大纯滞后对象,当时,按照上述方法整定的PID控制器则难以稳定.
2.2 Smith预估控制
Smith于1957年提出的预估控制算法,通过引入一个与被控对象相并联的纯滞后环节,使补偿后的被控对象的等效传递函数不包括纯滞后项,这样就可以用常规的控制方法(如PID或PI控制)对时滞系统进行控制.Smith预估控制方法虽然从理论
上解决了时滞系统的控制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还存在很大缺陷.Palmor提出Smith预估器存在这样两点不足:1.它要求有一个精确的过程模型,当模型发生变化时,控制质量将显着恶化;2.Smith预估器对实际对象的参数变化十分敏感,当参数变化较大时,闭环系统也会变得不稳定,甚至完全失效.Watanabe进一步指出Smith预估器的两个主要缺陷:1.系统对扰动的响应很差;2.若控制对象中包含的极点时,即使控制器中含有积分器,系统对扰动的稳态误差也不为零.另外Smith预估器还存在参数整定上的困难,这些缺陷严重制约了Smith预估器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针对Smith预估器存在的不足,一些改进结构的Smith预估器就应运而生了.Hang C C等针对常规预估控制方案中要求受控对象的模型精确这一局限,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外加调节器组成副回路对系统进行动态修正,该方法的稳定性和
鲁棒性比原来的Smith预估系统要好,它对对象的模型精度要求明显地降低了.Watanabe提出的改进结构的Smith预估器采用了一个抑制扰动的动态补偿器M(s),通过配置M(s)的极点,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扰动响应及对扰动稳态误差为零.对于Smith预估器的参数整定问题,张卫东等人提出了一种解析设计方法,并证明该控制器可以通过常规的PID控制器来实现,从而能根据给定的性能要求(超调或调节时间)来设计控制器参数.
2.3大林算法
大林算法是由美国IBM公司的Dahlin于1968年针对工业过程控制中的纯滞后特性而提出的一种控制算法.该算法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调节器D(z),使整个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而且要求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等于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大林算法方法比较简单,只要能设计出合适的且可以物理实现的数字调节器D(z),就能够有效地克服纯滞后的不利影响,因而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的缺点是设计中存在振铃现象,且与Smith算法一样,需要一个准确的过程数字模型,当模型误差较大时,控制质量将大大恶化,甚至系统会变得不稳定.实际上已有文献证明,只要在Smith预估器中按给定公式设计调节器D伺,则Smith预估器与Dahlin算法是等价的,Dahlin算法可以看作是Smith预估器的一种特殊情况.

❼ 什么是振铃现象如何消除方法

振铃的危害:

MEI测试在振铃频率容易超标。
振铃将引起振铃回路的损耗,造成器件发热和降低效率。
振铃电压幅度超过临界值将引起振铃电流,破环电路正常工况,效率大幅度降低。
振铃的成因:

振铃多半是由结电容和某个等效电感的谐振产生的。对于一个特定频率的振铃,总可以找到原因。电容和电感可以确定一个频率,而频率可以观察获得。电容多半是某个器件的结电容,电感则可能是漏感。
振铃最容易在无损(无电阻的)回路发生。比如:副边二极管结电容与副边漏感的谐振、杂散电感与器件结电容的谐振、吸收回路电感与器件结电容的谐振等等。
振铃的抑制:

磁珠吸收,只要磁珠在振铃频率表现为电阻,即可大幅度吸收振铃能量,但是不恰当的磁珠也可能增加振铃。
RC 吸收,其中C可与振铃(结)电容大致相当,R 按RC吸收原则选取。
改变谐振频率,比如:只要将振铃频率降低到PWM频率相近,即可消除PWM上的振铃。
特别地,输入输出滤波回路设计不当也可能产生谐振,也需要调整谐振频率或者其他措施予以规避。
吸收缓冲能量再利用

振铃的成因危害和抑制
RCD吸收能量回收电路

只要将吸收电路的正程和逆程回路分开,形成相对0 电位的正负电流通道,就能够获得正负电压输出。其设计要点为:

RCD吸收电路参数应主要满足主电路吸收需要,不建议采用增加吸收功率的方式增加直流输出功率。输出电流由L1、R1控制。逆程回路的阻抗同样应满足吸收回路逆程时间的需要,调整L1、R1的大小可控制输出功率大小,当R1减少到0 时,该电路达到最大可能输出电流和最大输出功率。

输出电压基本上可由齐纳门槛电压任意设定,需注意齐纳二极管的功率匹配。

RCD钳位能量回收电路

下图为12V1KW副边全波整流原3.5WRC 吸收能量用RCD钳位吸收回收为3W24V风扇电源的电路。RCD钳位吸收回收电路输出电压与钳位电压有关,可控制范围有限。如果回收电源负载不能确定,需要确保在任意负载状态下吸收状态不变,不影响主电路。注意回收电路的接地,避免成为共模干扰源。调整R1,严格控制吸收程度,确保钳位工况

❽ C++中的振铃是什么还有\a有什么作用

振铃就是 ‘\a'

‘\a' 就是振铃 都是0x07

❾ 物理中的振铃现象和吉布斯效应是指什么他们有什么联系

振铃现象,来源于变压器漏感和寄生电容引起的阻尼振荡
由于变压器的初级有漏感,当电源开关管由饱和导通到截止关断时会产生反电动势,反电动势又会对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分布电容进行充放电,从而产生阻尼振荡,即产生振铃。变压器初级漏感产生反电动势的电压幅度一般都很高,其能量也很大,如不采取保护措施,反电动势一般都会把电源开关管击穿,同时反电动势产生的阻尼振荡还会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不但对机器本身造成严重干扰,对机器周边环境也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加入RCD吸收回路,可抑制反电动势和振铃电压幅度。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抑制大林算法中的振铃现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仿真51单片机 浏览:864
密码器单片机 浏览:380
php订单处理 浏览:248
安庆程序员接私活哪里接 浏览:978
程序员那么可爱第9集预告片 浏览:668
手机解压缩工具在哪 浏览:757
如何启用阿里云服务器 浏览:737
python里有trim函数吗 浏览:690
pdf里面的文字怎么复制 浏览:901
ps切图压缩 浏览:299
linux删除db2 浏览:284
用prim算法求公路最优解程序 浏览:641
gpu编译android 浏览:604
miui刷机显示加密中 浏览:582
linuxqt图形界面 浏览:719
c语言常用的排序算法 浏览:762
php写本地文件 浏览:979
光影魔术手批量压缩图片 浏览:657
python菜鸟面向对象 浏览:708
考虫讲义PDF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