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现代诗有名的作家
中华诗库::现代诗库
共有613位诗人,8744首诗歌,1582个文档
作品汇编
中国现代诗歌流派
中国现代诗歌史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现代诗人年表
中国现代诗歌作品诗集
中国现代诗人索引
电子书库
现代诗歌电子书库
--------------------------------------------------------------------------------
--------------------------------------------------------------------------------
--------------------------------------------------------------------------------
作品汇编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概述
20世纪20年代:
尝试派 文学研究会(人生派)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 湖畔诗派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 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现代派诗群 汉园三诗人 七月派 20世纪40年代:
中国新诗流派 九叶诗派(九叶诗人) 20世纪50年代:
中国现实主义 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 蓝星诗群(蓝星诗社) 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20世纪70年代:
朦胧派(今天派) 白洋淀诗群 中国新现实主义 20世纪80年代:
新边塞诗派 大学生诗派 第三代诗群(新生代) 莽汉主义 整体主义 海上诗派 圆明园诗派 撒娇派 他们诗群 丑石诗群 非非主义(红色写作) 神性写作 新乡土诗派 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20世纪90年代:
网络诗歌(网络诗人) 民间写作 第三条道路写作 中间代 信息主义 70后诗人 21世纪初:
下半身写作 荒诞主义 灵性诗歌 新江西诗派 垃圾派 80后诗人
中国现代诗人年表
20世纪20年代:
刘大白 鲁迅 沈尹默 周作人 胡适 刘半农 郭沫若 徐玉诺 刘延陵 康白情 徐志摩 宗白华 王统照 王独清 邵洵美 朱自清 闻一多 何植三 徐雉 穆木天 冰心 俞平伯 刘梦苇 应修人 李金发 冯乃超 汪静之 潘漠华 于赓虞 饶孟侃 梁实秋 冯雪峰 梁宗岱 冯至 孙大雨 韦丛芜
20世纪30年代:
方令孺 冯文炳 胡风 林徽因 钟鼎文 朱湘 戴望舒 施蛰存 臧克家 李广田 苏金伞 阿垅 方玮德 殷夫 艾青 卞之琳 林庚 陈梦家 何其芳 金克木 辛笛 覃子豪 光未然 李白凤 纪弦 鲁藜 徐迟 田间 邹荻帆 杜谷 彭燕郊 南星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 陈敬容 杭约赫 蔡其矫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唐祈 唐湜 郑敏 袁可嘉 绿原 马逢华 曾卓 牛汉 闻捷 屠岸 张志民 公刘 文晓村 宋颖豪
20世纪50年代:
郭小川 周梦蝶 陈秀喜 羊令野 林亨泰 夏菁 孔孚 方思 李瑛 洛夫 罗门 蓉子 余光中 麦穗 杨唤 流沙河 张默 痖弦 邵燕祥 林希 昌耀 李魁贤 林泠 岩上
20世纪60年代:
方宽烈 向明 管管 大荒 商禽 辛郁 郑愁予 刘湛秋 非马 白萩 任洪渊 叶维廉 陶里 朵思 张香华 杨牧 黄翔 雷抒雁 绿蒂 哑默 李元贞 方含 李敏勇 张烨 莫渝 食指 钟玲
20世纪70年代:
敻虹 张学梦 张新泉 张错 汪启疆 杨牧 周涛 章德益 羁魂 黄国彬 依群 韩作荣 罗青 叶延滨 北岛 江河 林莽 苏绍连 芒克 根子 白灵 李小雨 多多 海上 胡宽 刘自立 叶辉 舒婷 田晓青 艾农 王添源 严力 梁小斌 杨炼 顾城 孙大梅
20世纪80年代(上):
姚振函 席慕容 杨远宏 傅天琳 徐敬亚 零雨 伊蕾 李钢 周伦佑 钟鸣 马丽华 吕宗林 于坚 唐晓渡 匡国泰 刘立云 王小妮 翟永明 阿坚 邵揶 梁平 柏桦 蓝马 欧阳江河 童蔚 汪国真 张曙光 吕贵品 王家新 雪迪 姜宇清 庄宗伟 彭国梁 杨克 大解 杨平 岛子 叶世斌 陈德锦 廖亦武 石光华 马高明 杨然 侯吉谅 吴明兴 苇鸣 贝岭 大仙 彭一田 孙文波 十品 汤养宗 郭密林 余刚 黑大春 牛波 秦巴子 肖开愚 莫非 潇潇 赵野 黎明鹏 吉狄马加 陈东东 陈克华 殷龙龙 吕德安 韩东 骆一禾 孟浪 李霞 王良和 于小韦 王明韵 蔡丽双 黄海凤 老巢 江堤 张耳 胡冬 丁当 普珉 林雪 陆忆敏 小君 杨黎 海男
20世纪80年代(下):
张枣 清平 唐亚平 王寅 凸凹 紫薇 谭延桐 林耀德 胡刚毅 陈云虎 萧沉 指纹 麦城 万夏 马松 周泽雄 张远山 车前子 李亚伟 何小竹 宋渠宋炜 西川 郑单衣 李德武 吉木狼格 黄灿然 远村 飞沙 席君秋 郭志杰 渭波 林童 陈惠芳 黄梵 中岛 梁晓明 张敏华 海子 颜溶 刘伟雄 默默 小安 徐东明 刘漫流 恒平 瓦兰 小海 尚仲敏 王琪博 燕晓东 雁西 谢宜兴 卢卫平 禄琴 汪峰 韩高琦 宫哲 李青松 京不特 蒋蓝 刘立杆 李森 邱勇 吴新宇 庞清明 张志 夜林 周瓒 宋晓杰 刘文旋 阳阳 刑天 李尚朝 叶匡政 路也 马莉 代薇 阿翔 徐柏坚 唐朝晖 海啸 柯平 洛湃 南野 沈奇 沈睿 宋琳 夏宇 李轻松 张真 伊路 邓诗鸿 老刀 雷默 叶舟
20世纪90年代(上):
诗阳 简宁 蔡天新 杨小滨 JH 鲁鸣 祝凤鸣 丁泓 非杨 梦冉 蓝角 臧棣 李南 梁元 潘维 杜马兰 林东威 吴晨骏 蓝蓝 莫雅平 宋晓贤 伊沙 戈麦 余怒 侯马 陈先发 朱文 若风 桑克 西渡 徐江 杨键 李少君 韩国强 君儿 祁国 牧野 谭五昌 寒烟 殷常青 铁梅 安琪 莱耳 陆苏 讴阳北方 傅旭华 徐勇 黄小名 独孤九 王艾 刘泽球 牧斯 江子 陶春 林家柏 杨拓 张祈 马非 南人 朵渔 胡续冬 范想 沈浩波 韩博 古马 于洛生 席亚兵 树才 巴音博罗 施玮 宋非 章平 郑文斌 周伟驰 朱朱 巫昂 沈方 沈苇 孙磊 麦芒 马兰 马永波 李元胜 剑枫
20世纪90年代(下):
庞培 程维 虹影 唐欣 赵丽华 格式 张小云 非亚 哑石 谯达摩 马策 凌翼 叶玉琳 唐捐 平林舟子 文虬 张海峰 赵红尘 李晓君 佛手 唐果 三子 艾龙 吕约 简单 尹丽川 白鹤林 谢湘南 盛兴 阿九 道辉 晓音 陈安安 滕云 曾蒙 灵石 圻子 白连春 北村 陈鱼 大车 高晓涛 谷禾 何房子 蒋浩 姜涛 贾薇 康城 亢霖 雷子 冷霜 廖伟棠 李红旗 林北子 林木 666 李伟 鲁西西 吕叶 木朵 娜夜 彭凯雷 青杏小 森子 施茂盛 唐丹鸿 王顺健 王雨之 雯子 杨子 杨宗翰 岩鹰 祥子 雨田 俞心焦
21世纪初(上):
张岩松 于怀玉 张玉明 蓝野 小引 于贞志 管党生 林子 梦亦非 符马活 刘春 庞华 罗西 谭克修 李拜天 马骅 穆青 昊飞泓 魏风华 宋尾 魔头贝贝 墓草 李师江 南蛮玉 刘川 胡亮 温冰然 李贤平 兰马 天乐 周公度 乌青 胡正勇 曹疏影 小荒 楼河 牛慧祥 邹洪复 梅花落 谢华丽 谷雨 唐不遇 兰逸尘 阿斐 熊盛荣 田荞 肖水 李傻傻 蒋峰 莫小邪 潇潇枫子 张小静 朵孩 南渡 刘东灵 张进步 冯昭 汤成伟 春树 苏小乞 泽婴 王珍 克莱儿 苏浅 柳亚刀 柳下影 山上石 疼痛 九歌 易行 半秋 小云 朵朵 川美 匪君子 黄礼孩 黄沙子 遨笛 水晶珠琏 燕窝 诺然 机车 成郭 木桦 皮旦 竖 通宵达旦 弈江南 轩辕轼轲 羊 山叶 侯珏 李冰 陆辉艳
中国现代诗人拼音索引
A 阿斐 阿坚 阿九 阿垅 阿翔 艾龙 艾农 艾青 安琪 遨笛
B 巴音博罗 白鹤林 白莲春 白灵 白萩 柏桦 半秋 北村 北岛 贝岭 卞之琳 冰心
C 蔡丽双 蔡其矫 蔡天新 曹疏影 昌耀 陈安安 陈德锦 陈东东 陈惠芳 陈敬容 陈克华 陈梦家 陈先发 陈秀喜 陈鱼 陈云虎 成郭 程维 车前子 川美 春树
D 大车 大荒 大解 大仙 戴望舒 代薇 道辉 岛子 邓诗鸿 丁当 丁泓 杜谷 杜马兰 杜运燮 独孤九 多多 朵朵 朵孩 朵思 朵渔
F 范想 方含 方宽烈 方令孺 方思 方玮德 非马 非亚 非杨 飞沙 匪君子 冯乃超 冯文炳 冯雪峰 冯昭 冯至 佛手 符马活 傅天琳 傅旭华
G 高晓涛 戈麦 根子 格式 公刘 宫哲 管党生 管管 光未然 谷禾 谷雨 古马 顾城 郭密林 郭沫若 郭小川 郭志杰
H 海男 海上 海啸 海子 韩博 韩东 韩高琦 韩国强 韩作荣 寒烟 杭约赫 昊飞泓 何房子 何其芳 何小竹 何植三 黑大春 恒平 虹影 侯吉谅 侯珏 侯马 黄灿然 黄梵 黄国彬 黄海凤 黄礼孩 黄沙子 黄翔 黄小名 胡冬 胡风 胡刚毅 胡宽 胡亮 胡适 胡续冬 胡正勇
J 机车 吉木狼格 羁魂 简单 剑枫 江堤 江子 江河 蒋峰 蒋浩 蒋蓝 姜涛 姜宇清 简宁 贾薇 金克木 京不特 九歌 吉狄马加 纪弦 JH 君儿
K 康白情 康城 亢霖 克莱儿 柯平 孔孚 匡国泰
L 莱耳 兰逸尘 兰马 蓝角 蓝蓝 蓝马 蓝野 老巢 老刀 雷默 雷抒雁 雷子 冷霜 李白凤 李拜天 李冰 李德武 李钢 李广田 李红旗 李金发 李魁贤 李敏勇 李南 李青松 李轻松 李森 李尚朝 李傻傻 李少君 李师江 李伟 李霞 李贤平 李晓君 李小雨 李亚伟 李瑛 李元胜 李元贞 黎明鹏 梁平 梁实秋 梁小斌 梁晓明 梁元 梁宗岱 廖伟棠 廖亦武 林北子 林庚 林亨泰 林徽因 林家柏 林泠 林莽 林木 林童 林耀德 林希 林雪 林子 凌翼 灵石 零雨 刘半农 刘川 刘春 刘大白 刘东灵 刘立杆 刘立云 刘漫流 刘梦苇 刘伟雄 刘文旋 刘延陵 刘泽球 刘湛秋 刘自立 666 流沙河 柳下影 柳亚刀 楼河 鲁藜 鲁鸣 鲁西西 鲁迅 禄琴 陆辉艳 陆苏 陆忆敏 路也 洛夫 洛湃 罗寄一 罗门 罗青 罗西 骆一禾 卢卫平 吕德安 吕贵品 吕叶 吕约 吕宗林 绿蒂 绿原
M 马策 马非 马逢华 马高明 马骅 马兰 马莉 马丽华 马松 马永波 芒克 麦城 麦芒 麦穗 梅花落 孟浪 梦亦非 梦冉 莫非 莫小邪 莫雅平 莫渝 默默 魔头贝贝 墓草 木朵 木桦 穆旦 穆木天 穆青 牧斯 牧野
N 娜夜 南渡 南蛮玉 南人 南星 南野 牛波 牛汉 牛慧祥 诺然
O 讴阳北方 欧阳江河
P 潘漠华 庞华 庞培 庞清明 彭国梁 彭凯雷 彭燕郊 彭一田 皮旦 平林舟子 普珉
Q 祁国 圻子 谯达摩 秦巴子 清平 青杏小 敻虹 邱勇
R 饶孟侃 任洪渊 蓉子 若风
S 桑克 三子 森子 山上石 山叶 商禽 尚仲敏 邵洵美 邵燕祥 邵揶 沈方 沈浩波 沈奇 沈睿 沈苇 沈尹默 石光华 盛兴 十品 诗阳 施茂盛 施玮 施蛰存 食指 舒婷 树才 竖 水晶珠琏 宋非 宋琳 宋渠宋炜 宋尾 宋晓杰 宋晓贤 宋颖豪 苏金伞 苏浅 苏绍连 苏小乞 孙大梅 孙大雨 孙磊 孙文波
T 谭克修 谭五昌 谭延桐 覃子豪 唐不遇 唐丹鸿 唐果 唐捐 唐祈 唐湜 唐晓渡 唐欣 唐亚平 唐朝晖 汤成伟 汤养宗 陶春 陶里 疼痛 滕云 天乐 田间 田荞 田晓青 铁梅 通宵达旦 童蔚 屠岸 凸凹
W 瓦兰 王艾 王独清 王家新 王良和 王明韵 王琪博 王顺健 王添源 王统照 王小妮 王寅 王雨之 王珍 王佐良 汪峰 汪国真 汪静之 汪启疆 万夏 韦丛芜 苇鸣 渭波 魏风华 温冰然 文虬 文晓村 闻捷 闻一多 雯子 巫昂 吴晨骏 吴明兴 吴新宇 乌青
X 向明 祥子 小安 小海 小荒 小君 小引 小云 肖开愚 肖水 萧沉 潇潇枫子 潇潇 晓音 夏菁 夏宇 西川 西渡 席君秋 席慕容 席亚兵 谢华丽 谢湘南 谢宜兴 辛笛 辛郁 刑天 熊盛荣 轩辕轼轲 徐柏坚 徐迟 徐东明 徐江 徐敬亚 徐勇 徐玉诺 徐雉 徐志摩 雪迪
Y 哑默 哑石 痖弦 严力 颜溶 岩上 岩鹰 燕晓东 燕窝 雁西 羊 羊令野 阳阳 杨唤 杨键 杨克 杨炼 杨黎 杨牧 杨牧 杨平 杨然 杨拓 杨小滨 杨远宏 杨子 杨宗翰 姚振函 夜林 叶辉 叶匡政 叶世斌 叶维廉 叶延滨 叶玉琳 叶舟 弈江南 伊蕾 伊路 伊沙 依群 易行 殷夫 应修人 尹丽川 殷常青 殷龙龙 远村 袁可嘉 于赓虞 于怀玉 于坚 于洛生 于小韦 于贞志 余刚 余光中 余怒 俞平伯 雨田
Z 臧棣 臧克家 曾蒙 曾卓 泽婴 翟永明 张错 张耳 张海峰 张进步 张敏华 张默 张祈 张曙光 张新泉 张香华 张小静 张小云 张学梦 张岩松 张烨 张远山 张玉明 张枣 张真 张志 张志民 章平 章德益 赵红尘 赵丽华 赵野 郑愁予 郑单衣 郑敏 郑文斌 指纹 中岛 钟鼎文 钟玲 钟鸣 周公度 周伦佑 周梦蝶 周涛 周伟驰 周瓒 周泽雄 周作人 庄宗伟 朱文 朱湘 朱朱 朱自清 祝凤鸣 紫薇 宗白华 邹荻帆 邹洪复
中国现代诗歌作品诗集
《郭沫若诗集》 《徐志摩诗集》 《朱自清诗集》 《戴望舒诗集》 《穆旦诗集》 《余光中诗集》 《北岛诗集》 《海子诗集》 《戈麦诗集》
电子书库 Poetry eBooks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519位诗人 [ZIP] 中国现代诗歌精品资料库 308位诗人 [ZIP] 中国现代诗歌三百首 (新诗笔会) [RAR] 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 (诗歌报) [pdf] 胡适:尝试集 (抚琴居) [影印][PDF] 郭沫若:女神 (抚琴居) [影印][PDF] 新月诗选 (抚琴居) [影印][PDF] 徐志摩名作欣赏 [TXT] 徐志摩诗选 [PDF] 闻一多:死水 (抚琴居) [影印][PDF] 冯至十四行集 (抚琴居) [PDF] 戴望舒诗集 (E书时空) [EXE] 戴望舒:望舒草 (抚琴居) [影印][PDF] 卞之琳诗选 (抚琴居) [PDF] 九叶集 (抚琴居) [影印][PDF] 穆旦诗集 (抚琴居) [影印][PDF] 余光中诗集 (E书时空) [EXE] 郑愁予诗选 (抚琴居) [PDF] 食指诗集 (E书时空) [EXE] 北岛诗集 (E书时空) [EXE] 北岛诗集 (抚琴居) [PDF] 舒婷的诗 (抚琴居) [PDF] 顾城诗集 (E书时空) [EXE] 顾城诗歌全集 [TXT] 海子诗集 (E书时空) [EXE]
--------------------------------------------------------------------------------
中国诗歌库 中华诗库 首页
❷ 陈梦家《那一晚》赏析 急急急~~~2小时内解决的再追加分!!!
《那一晚》写对以往爱情体验的追忆,也有对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遗憾自责。
诗歌形式上讲究格律,每节押韵,很有节奏和韵律感。
“那一晚天那样暗那样静,/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样近。/天晓得我不敢说我爱你,/平不了这乱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难忘的错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灵魂。/如今我一万声说我爱你,/却难再挨近你的身。”
把这首诗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较,风格明显不同。徐的诗感情炽烈,将内心纠结的情感体验写得很彻底,文字灵活。而陈的这首爱情诗在大胆中略显收敛,感性的情绪之外有理性的梳理。诗歌形式上讲究格律,每节押韵,很有节奏和韵律感。
新月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最长,有鲜明艺术特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一个重要诗派。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新月诗刊上最活跃最重要的年轻诗人。陈梦家出生在一个宗教家庭,1928年,他结识了徐志摩,徐志摩很赏识他,不久就在徐志摩的推荐下发表第一篇作品《那一晚》。1931年1月,《梦家诗集》问世.1931年7月,应徐志摩之邀赴上海,负责编选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诗选》。他在这部诗选集的《序言》中,从新诗发展史的角度,总结了新月诗派的艺术理论,和徐志摩的诗歌理论一脉相承。1934年1月,陈梦家的诗集《铁马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36年3月出版了《梦家诗选》。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感伤的幻想和梦
这是陈梦家前期诗创作的一个显着特点,他与现实很少关涉,更多的是抒写了对于人生的感受和哀叹,对爱情的欢喜惊讶和忧愁,或者是瞬间心绪的捕捉。虽然这些诗表现的是单纯的感情,但并不浅陋,在感伤之外蕴有真挚,给人以心灵久远的美的穿透,这在新诗情感的彰显上,很有艺术独创性。
《那一晚》是陈梦家最早公开发表的一首诗。写对以往爱情体验的追忆,也有对自己以往的幼稚和怯懦的遗憾自责“那一晚天那样暗那样静,/只有我和你身偎身那样近。/天晓得我不敢说我爱你,/平不了这乱跳的心。那一晚是一生难忘的错恨,/上帝偷取了年青人的灵魂。/如今我一万声说我爱你,/却难再挨近你的身。”如果把这首诗和徐志摩的《枉然》比较,风格明显不同。徐的诗感情炽烈,将内心纠结的情感体验写得很彻底,文字灵活。而陈的这首爱情诗在大胆中略显收敛,感性的情绪之外有理性的梳理。此外,诗歌形式上讲究格律,每节押韵,很有节奏和韵律感。这和前期新月派理论主张是一致的。
三十年代,年仅十九岁的陈梦家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在这篇诗论中,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形式方面,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生出美感,衬托诗的灵魂,也就是诗的精神。并且他认为,诗的精神比形式更加重要。同时,他觉得在内容上要有哲学意味渗透在里面。和新月派多数诗人所不同的地方,陈梦家的诗歌里渗透着丰厚的哲学意蕴。
二、丰厚的哲学意蕴
《一朵野花》只有八行,看上去很好理解,实际上有丰富的内涵。“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一朵野花”在天地自开自落,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等方面的体验和思考。通过野花意象的抒写,诗人回顾和审视了昔日的自我。这野花是自在的和聪明的,同时又是渺小的和无所作为的,全诗富有哲理。《一朵野花》是讴歌生命的最早的作品。
再来看另一首《十月之夜》:“十月的夜晚,天像一只眼睛,/孤雁,是她的眉毛;/从天上掉下一颗眼泪,是流星/沉在大海里—一息翻花的泡。那一瞬间的消失,我觉得/一闪,还给了深蓝;/生命给我的赞美受着惊骇,/像有着声息摸索我的窗槛。”(《十月之夜》
首先,这首诗歌的比喻非常奇特。把夜晚的天比作一只眼睛,深邃而神秘;孤雁比作眉毛;流星比作一颗掉下的眼泪,“沉入大海”,出现“一息翻花的泡”。写到这里很有画面感,这首诗描写了我对一瞬间生命现象的独特感受:流星的出现只是一瞬间,但是这“一瞬间”却给诗人内心莫大的触动,使诗人受着“惊骇”。生命是美的,同时也是神秘的。整首诗想象丰富,内涵丰富,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时间的思考。另外,陈梦家的诗里还有一种宗教情怀和意识。这是他与其他新月派诗人不同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我就不详细叙述了。
三、后期诗风的转变
陈梦家后期开始关注现实,情绪有了变化,不再过分的伤感,《铁马集》就是代表。1932年1月到2月,陈梦家投身十九路军在上海南翔的抗日前线。当时军部下令居民迁离战区,难民蜿蜒数十里,远看去好似一条黑线。无归的老小在雨雪下行走,诗人目睹了这一场景,写下了《哀息》一诗。“三十里长密集的一条黑线,/远远像一条河在黑夜里流,(笨重的韵节踩落在铁路上)/流响着他们中心的忧患:/“走啊!走啊!谁教我们这样的?”这首诗反映现实,深沉凝重。和之前的诗歌风格有所不同。诗人没有单纯的控诉战争的残酷,而是从更高的意义上引发我们对战争的思考。形式方面,诗歌结构整齐,节奏感很强。
综上所述,陈梦家的诗歌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一,追求诗歌的内在意蕴美。二,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比喻新奇。三,强调格律和情绪相契合。不是单纯的强调格律,这种韵律和诗歌的情绪相配合的,这和新月诗派所倡导的格律诗论是一致的。
陈梦家(1911~1966)曾使用笔名陈慢哉, 现代着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11年4月16日出生于南京,祖籍浙江省上虞县。父亲陈金镛曾长期任上海广学会编辑。
第一阶段
陈梦家自幼在那种多子女的家庭扭转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系由他在南京汇文女中任教的三姊陈郇磐抚养成人。他自幼喜读古诗,尤其是唐诗。五岁到南京四根杆子礼拜堂附设的小学读书。八岁那年,父亲遭仇敌诬陷,被赶离了神学院,举家迁居上海,他改进圣保罗小学。1920年春,他随其三姊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学。颠簸在社会风浪中的上层知识份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教会学校中欧美文化的教育,造就是陈梦家充满矛盾的思想、气质与个性。
1927年夏,他高中尚未毕业,就考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法律系。这时他正做着一个十六岁少年的天真的梦。他是这样描绘他当时的生活的,作为这些梦之花的结果的,则是一些自由体的小诗。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学任教的与。从此,他的生活道路已注定与这两位老师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闻一多1927年秋到中央大学任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学,陈梦家常去听课。闻先生讲授的英美浪漫主义诗歌与诗歌格律化理论深深打动了这位少年诗人的心。闻一多对这位天资聪颖的学生尤为器重,曾屡次对朋友称道,师生结下了终生之谊。1928年起,陈梦家在创作中"开始以格律束缚自己",这些诗"有个相似的外貌:它们都属于一个节奏,它们都切划得一般整齐。"(《〈梦家存诗〉自序》) 1928年秋,闻一多离开中央大学。次年,徐志摩应中央大学校长张君谋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讲授欧美诗歌。陈梦家的才华得到徐志摩的赏识,诗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荐,以"陈漫哉"的笔名揭载于《新月》月刊2卷8号上,这是他首次公开发表作品。陈梦家当时的创作,受徐志摩那种用"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茅盾:《徐志摩论》)的诗风影响甚深,也有一些诗是模仿闻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许》)。他的诗虽兼具闻诗格律谨严与徐诗轻俏流丽之长,但当时他艺术修养上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的造诣,思想意识上一时也缺乏闻一多那种对祖国的强烈政治责任感,"所作却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声音"(《〈玮德诗文集〉跋》),给人以轻渺、空疏之感。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后裔方纬德进中央大学外文系学习英国文学,与陈梦家结为诗友。1930年前后,以他们为核心,集合了一批青年诗人。同时,陈梦家的同学梁镇、沈祖牟等人也由徐志摩推荐,常在《新月》月刊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南京诗人群的形成,成为后期新月诗派的先声。
受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理论的影响,1930年1月,年仅十九岁的陈梦家在《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1卷7期上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
首先,他认为诗就其本质来说,"是美的文学",即"诗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因此,"诗必须具有其独具之形象与灵魂。"
其次,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可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在诗的形式上,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便因美观的格式与和谐的音韵所生出的美感,衬托'诗的灵魂'。"同时他又指出:"诗的灵魂--就是诗的精神--应当较之外形的修饰更其切要。"诗在内容上"不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与感慨,更其要有哲学意味。"
最后,在风格上,突出地强调"诗,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韵,自然的感情",要"哲学意味溶化在诗里。"
陈梦家的新诗理论,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派偏于强调形式因素的倾向;承认"诗感的来临是因于内心接受外物印象的击应";在诗美学与新诗艺术规律上,继承了前期新月诗派"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主张,并作了更为深入有益的探讨。但他在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即创作目的与创作动力问题上,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这较之前期新月诗派用诗歌艺术表现"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诗刊〉并言》)的认识大大后退了一步。陈梦家的这种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显然是与他的老师徐志摩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大革命失败后,在思想与创作上,徐志摩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徐志摩:《〈猛虎集〉自序》)虽然他对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有所不满,却同时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归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态度》),写下如《西窗》这样的攻击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歌。这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十年内战时期政治立场的反映。陈梦家当时身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与徐氏时相过从,头脑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记,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后面亦步亦趋地宣传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攻击"所谓革命的新诗是变为无次序的无音韵的杂乱的烦嚣的呼声"(陈梦家:《诗的装饰和灵魂》),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的。
然而,三十年代初,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身居于深墙大院高等学府内的陈梦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0年初,陈梦家写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诗,描绘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阴森的画面。诗人蛰伏在内心深处的爱国心驱使他怀着"一束隐忧"从"年青人的颓废病"中回眸视悲惨的现实人生。然而,他的教养、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圈又常常使他没有勇气去进一步正视这个丑恶的、凄凉的社会。他不得不"再去做梦",在诗苑裏"幻想"和"徘徊"(见《五月》)。陈梦家这种精神状态,是后期新月诗派中一大批中上层小资产阶级诗人思想倾向的代表。
1931年是陈梦家文学活动最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与方令孺、方纬德商议,拟继当年《晨报副刊》的《诗刊》后,再办一个《诗刊》。是年的7、8月间,因父亲患病,陈梦家来到上海,把南京诗人的建议告诉了徐志摩,得到赞同。徐志摩立即发信征稿,与陈梦家筹备《诗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号刊出《诗刊》广告,宣布"我们几个《诗刊》的旧友想多约几个对诗有兴味的新友再来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编、陈梦家担负实际编辑工作的《诗刊》季刊在上海以"诗社"名义出版,撰稿人除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等前期新月诗人和南京诗人群成员外,还有林徽音、卞之琳、、曹葆华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诗人,标志后期新月诗派的正式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年龄还不到二十岁的陈梦家已成为新月诗派的一员主将。
同月,陈梦家的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书很快销售一空。不少杂志发表了书评,连广东汕头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滨海文艺》都发表了专论,使陈梦家的诗名大噪。1931年7月,《梦家诗集》增选后再版发行。
这一时期,陈梦家还曾创作过一些散文与小说。他所作的中篇小说《不开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小说用书信的形式敍述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陈梦家苦闷的内心世界。
1931年夏,陈梦家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得律师执照,从南京小营移住市郊兰家庄。7月,应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负责编选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诗选》。陈梦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选出前、后期新月诗派主要诗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这些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社会地位与政治思想倾向的诗人在艺术流派的体系上联系起来。他在这部诗选集的《序言》中,从新诗发展史的角度,总结了新月诗派的艺术理论,指出新诗十多年来的成绩犹如长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涧裏悄悄走着生命无穷的路",而新月诗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涧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开辟新的路子。"并表示"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态度的严正又是我们共同的信心。"他的这些理论主张未出徐志摩艺术思想的巢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将《诗刊》交予陈梦家主编。11月19日,这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诗哲"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触山坠机身亡,导师的临终遗言与悲剧性的命运引起陈梦家内心的震动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四天,创作了新诗《致一伤感者》,批判了感伤主义的思想情绪:伤感在穷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乐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坏的。
不久,陈梦家在其主编的《诗刊》第4期《叙语》中对后期新月诗派创作的"题材走到今天太狭隘了"的现象深为不满,表示"很想把新诗的内容更要扩大"。这一些,预示了他创作思想转变的资讯。
第二阶段
1932年1月,陈梦家编完了老师徐志摩的遗稿《云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夏季后的诗稿,结集为《铁马集》,便毅然停办了后期新月诗派的刊物《诗刊》,结束了交织着迷惆与痛苦的学生时代。
正当陈梦家规划自己未来生活的时候,"一·二八"战争爆发了!十九路军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声震醒了深埋在诗人心底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战争的第二天,他即与同学刘启122旅旅部,参加抗日宣传工作。陈梦家等人随122旅旅部自南翔经刘行、嘉定、杨行、顾家宅、真如、大场一线向蕴藻滨前线挺进。2月1日军队进驻南翔镇时,陈梦家在车站伫立三天三夜,目睹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跄行走,沪宁线上的难民行列婉蜒长达数十裏。他心如刀绞,写下《哀息》一诗,发出"谁教我们这样的?"的责问。2月13日,部队在季家桥与日寇雪中大战。122旅第5、6团任前锋,与敌寇肉搏终日。陈梦家等亲临火线,抢救伤患。他看到勇敢的中国士兵们在弹雨中无畏地冲杀,挂彩的伤患染成了
血人,有的战士牺牲时仍保持着托枪瞄准的姿势。田野上到处是抗日志士的新坟。在战士墓前,陈梦家写下了动人肺腑的悲壮诗篇--《在蕴藻浜的战场上》:在蕴藻浜的战场上,血花一行行/间着新鬼的坟墓开开在雪泥上:/那儿歇着我们的英雄--静悄悄/伸展着参差的队伍--纸幡儿飘。/苍鹰,红点的翅尾,在半天上吊丧。现在躺下了,他们曾经挺起胸膛/向前冲锋,他们喊杀,他们中伤,/杀了人给人杀了,现在都睡倒/在蕴藻浜的战场上。交给你,象火把接着火,我们盼望,/盼望你收回来我们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紧炸弹向我们叫:/那儿去!那儿去!听我们的警号!/拳曲的手煊亮着一把一把火光/在蕴藻浜的战场上。
他还在季家桥前线用民歌的风格写下《老人》一诗,描绘农民对故上的热爱。这些在抗战前线写下的史诗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变珍贵的实录。诗人在构思时"有意摆脱所有形式的羁绊"(《〈梦家存诗〉自序》),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标志陈梦家新的创作阶段的开始。
2月下旬,陈梦家从淞沪前线返回上海。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岛大学任闻先生的助教,并在闻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4月,陈梦家修改他在淞沪前线所写的诗,结集为《陈梦家作诗在前线》。
他在青岛写下的诗,如《海》、《小诗》,已完全脱开格律化的巢臼,另辟蹊径。他后来谈到其创作前期的格律化新诗时说:"有人认为这就是我的好处,是错了。""这把锁压坏了我好多的灵性,但从这些不自由中,我只挣得一些个造字造句的小巧。"(《〈梦家存诗〉自序》)在创作实践上,前期新月诗人大多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后来慢慢走上格律化的路,后期新月诗人如陈梦家、方纬德则大半是初期作品格律谨严,后来迈向形式自由的路,这个文学现象表明新月诗派形成和解体的过程。年青一代新月诗人纷纷感受到脱离社会现实尝试形式上的实验是条绝路,各自努力探索新诗发展的新途径。
1932年夏天,闻一多与陈梦家相继离开青岛去北平。临行前师生登上泰山,敞襟临风,饱览祖国山川的秀色,这在陈梦家的心裏留下了难忘的印象。9月,闻一多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陈梦家也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刘廷芳推荐,到该院学习。后为院长赵紫宸所望重,并与其爱女赵萝蕤女士缔给良姻,成为终生的知友与伴侣。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关内,整个华北处于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陈梦家应邀在北平青年会南厅发表题为《秋天谈诗》的讲演。在讲演时陈梦家大声呼吁:"让我们个人的感情渐渐溶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我们的声音化作这大群人哀泣的声音,不只是哀泣,还有那种在哀泣中一声复兴的愿望。"
1933年初,日寇的铁蹄终于践踏在热河的土地上,陈梦家义愤填膺,决心自行出榆关到前线为保卫祖国效力。1月13日,方纬德、瞿冰森等同学在北平东城灯市口燕京校友会召开欢送会。次日淩晨,陈梦家离北平经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丽峻伟的塞北风光,爱国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据那时的观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诗篇,诗风雄阔奔放,别是一番气象。
1933年3月初,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热河不战而失,整个华北处于危急之中。陈梦家满腔的报国热忱付诸东流,他悲愤地从前线返回北平。是年9月,他到安徽芜湖任广益中学的国文教员,住在狮子山青阳庐。在芜湖陈梦家创作了两部气势磅礴、构筑宏伟的抒情长诗《往日》与《泰山与塞外的浩歌》,达到了他诗歌创作的顶峰。《往日》是用长诗形式回顾自己经历的作品,分《鸿蒙》、《昧爽》、《陆离》三章,风格奇幻瑰丽,多姿多彩,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力作,显示了诗人过人的才气。八百行的长诗《泰山与塞外的洽歌》更是新诗苑中的一朵奇葩。火焰般迸喷的爱国主义激情如崩云裂岸的浩荡大江奔泻于一气呵成的湍急的诗行间,令人目不暇接。
此诗苍凉悲壮,论者以为兼有"李白诗中的涵养"和"岑参边塞诗的气魄"。它是作者回顾当年在山东登临泰山与出塞抗敌时的观感而作。它与同时所作的《西山野火》、《黄河谣》等爱国主义诗篇不愧为我国新诗史上的佳作!
1934年1月,陈梦家的诗集《铁马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同月,陈梦家赴北平为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这时他的主要精力已移向学术研究,但课馀常在津、沪《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及《文艺月刊》、《新诗》月刊等报刊上发表诗作。他后期的诗作,诗风老成,技巧纯熟,但已失却了前一阶段的激情,表现一种"想在百袖衣上捉蝨子,晒太阳"(《小庙春景》)的闲适自如的意趣。1935年8月,陈梦家从他历年所作的100馀首诗中精选出23首,结集为《梦家存诗》,以作为其"七年写诗的结账"。他在诗集的《自序》中总结了自己创作道路的成败得失,倾诉了自己心目中的审美理想。然而,诗人不久即放下了他的诗笔,使我们无以领略他心中所盘旋的诗美的极致了。
第三阶段
陈梦家在艺术上的成就,一直为文学史家们所称道。陈梦家自称最欢喜抒情诗,他的主要艺术成就确在抒情诗上。在创作中,他首先着力的是塑造特具个性的抒情形象。综观陈梦家的诗作,可以体味到一个飘逸的虔诚的青年诗人的总体形象。
每个作家都在他的创作中实践他的美学追求,诗歌这种精致的文学形式尤为集中地体现了作家的审美理想。穆木天说陈梦家的诗"好如一片秋空,具有着静闲的优然的美。"(《〈梦家诗集〉及〈铁马集〉》)确实道出了它的审美特征。阅陈梦家的诗,处处感受到一种纯练而质朴的美。陈梦家的诗意境和风格虽淡如轻烟,"却不陷于一看兴尽的境地"(希隽:《论〈梦家诗集〉》),给人无穷的回味。他的诗具有丰富的哲学意味与深沉的内蕴。
陈梦家的诗歌创作,无论在艺术思想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甚深。他尤为推崇布莱克那种"在简易的外表后面隐藏着深刻的人生见解"的诗风(见阿尼克斯特:《英国文学史纲》)。对于布莱克诗中所弥满的那种略带神秘感的哲理情趣,陈梦家也深得其中三味。英国诗人霍思曼好在结尾处出奇制胜、造成馀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的所谓"戏剧的拂拭"的技巧,以及布莱克用重迭复遝的诗句表现情感的手法,都被陈梦家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显示了他的艺术造诣。
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语版的中国新诗选本--《中国现代诗选》中曾选入他的诗。陈梦家评论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历史贡献时说:
在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尽了他的力在创造新诗的风格,并介绍西洋的诗歌……不光是诗的形式,就在内容上他主张溶合一切,让诗代表时代或民族不可错误的声音,也成为一个人灵魂真实的歌唱。(《(诗刊)叙语》)
陈梦家对新诗的贡献也是在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评价陈梦家的:"他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轻,高才,缺乏的是实生活,是人生艰苦的磨炼。"(《我的诗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终没有融人大时代的群众的合唱中。
1936年9月,陈梦家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全力专注于中国古文字学、古史学的研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不少后期新月诗人如孙毓棠、俞大纲、孙洵侯都由诗人成为学者,走上同一条路,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或兴趣的转移,而是出自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当"杀蠢的芸香","因为经过十馀年故纸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我敢于开方了。"(《给臧克家先生》)这也是陈梦家所孜孜以求的。
考古学家陈梦家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陈梦家由闻一多先生推荐,到长沙清华大学教授国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4年秋,经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金岳霖教授介绍,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1947年夏,曾历游英、法、瑞典、丹麦、荷兰等国。他在国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与惊人的毅力,备尝艰辛,致力于收集流散于欧美的我国铜器资料。1947年秋,他拒绝别人劝他留住美国的要求,毅然启程回归祖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转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考古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编委、《考古通讯》副主编。解放陈梦家先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古文字学、年代学和古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在国内外赢得很大的声望。他业馀与诗人郭小川、艾青等时相过从,并写过文艺短评与咏物写景的小诗,很受读者欢迎。
陈梦家诗词摘录
陈梦家的诗
一朵野花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藐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❸ 哪里能买到王端停写的少林内劲一指禅全集
欢迎前来淘宝网实力旺铺,选购【包邮】少林内劲一指禅气功(初高级功法),该商品由小峰山上168店铺提供,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商家
《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王瑞亭)_养生术书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林气功内劲一指禅功法(王瑞亭)_养生术书籍.pdf(262页珍藏版)》请在周易易学书店|道易五术书社上搜索。
内劲一指禅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独占的练功术.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练,充实,成为武林界推许的上乘功法.它差别于一样平常的少林动功,也差别于一样平常的禅林静功.而是一派包含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奇特流派.内劲一指禅功法繁多,锻炼办法也奇特.它能疏通经络,调治人体的气血,使之到达阴阳平衡,脏腑和谐,从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气,神,力合一的作用.坚持练此功法,功底随常常间而深厚.不但能够外气内收积贮内劲,而且能够内气外放为患者导引治病.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人体运动的能量;是性命运动的物质底子;是人体蕴藏在人体内的潜力.禅,是梵语,即稳固止息杂虑的意义.一指,是指在练功历程中,必须加上一个特别的,重要因素性的锻炼办法,即十个手指与十个足趾有体系,有纪律的按动和拨动的锻炼.十指与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端庄的出发点或末了,手指的板动和足趾的按动,不但能够积贮内劲,调治开释内劲,而且还浅易了功法,收缩了练功的时间,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成效
❹ 求有关林徽因的所有书
林徽因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
小说:《九十九度中》、《窘》,
诗:《林徽因诗集》(1985年)、《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
《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
话剧:《梅真同他们》;
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其他作品:《惟其是脆嫩》、《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蛛丝和梅花》、《九十九度中》、《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窗子以外》、《城楼上》、《红叶里的信念》。
(4)徐志摩pdf扩展阅读
林徽因
在民国时期的着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
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
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在林徽因的着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糅合得浑然一体。
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
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
❺ 一生要读的100本中国名书有哪些
《一生要读知的100本中国名书》《尚书》《周易》《春秋》《老子》《诗经》《论语》《尔雅》《孟子》《荀子》《庄子》《孙子兵法》《楚辞》《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淮南子》《史记》《周礼》 《九章算术》 《论衡》 《汉书》《古诗十九首》《针灸甲乙经》《搜神记》《抱朴子》《陶渊明集》《文心雕龙》 《诗品》《水经注》《文选》《颜氏家训》《齐民要术》《三十六计》《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通典》《历代名画记》《资治通鉴》《东坡集》《通志》《四书章句集注》《三字经》《宋史》《文献通考》《西厢记》《三国演义》《琵琶记》《水浒》《永乐大典》《本草纲目》《西游记》《阳明全书》《焚书》《元曲选》《金瓶梅》“三言二拍”《徐霞客游记》《牡丹亭》《农政全书》《王季重集》《天工开物》《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长生殿》《桃花扇》《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文解字注》《文史通义》《曾国藩家书》《艺概》《大同书》《人间词话》《清史稿》《中国历史研究法》《沉沦》《呐喊》《女神》《徐志摩诗全编》《子夜》《骆驼祥子》《雷雨》《金粉世家》《激流三部曲》《上海屋檐下》《围城》《吾国与吾民》《青春之歌》《红岩》《鹿鼎记》《万历十五年》《美的历程》《活动变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