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老死pdf

老死pdf

发布时间:2025-05-16 04:55:06

⑴ 成吉思汗 分封的88功臣,都是哪些人

《《秘史》牌子10户、50户考辩既成吉思汗1206年65千户、95千户考辩既《元史》总把、扯儿必考辩》(原创)

蒙古可供入侵金国的总兵力约6万,武器低劣。
当年辽国在成吉思汗的地盘上拥有西北路招讨司和乌古敌烈统军司,两个都是两万兵编制,再加上非辽区。成吉思汗灭亡鞑靼、克烈、蔑儿乞、螚蛮,联合弘吉剌、斡亦剌、汪古、八剌忽,统一战争打了很多年死了很多人,也就6万多兵很正常。
蒙古第一次分封未必有95个千户,很可能只有65个。《秘史》搞错了木华黎当国王和哲别西征,所以95千户很可能是西征时才有的。
《秘史202节》记载的很有意思,虽然弄混了时间,但是明确记载了木华黎封国王。
封功臣木合黎为国王。。。除驸马外,复授同开有功者九十五人为千户。
《元史?术赤台传》记载有65个千户,《秘史》记载有95个千户,而《史集》记载了129个千户。日本人箭内亘认为《史集》记载成吉思汗的中军应是一万人而非一千人。日本人本田实信采用排除法,从《史集》129个千户中减去建国后分封的数目,从而确定《秘史》的记载是可信的。史卫民、晓克、王湘云《元朝秘史九十五千户考》认为《元朝秘史》95个千户是拼凑起来的,存在同名异译、遗漏错载的情况,认为《元史》65个千户更接近事实。史卫民研究了《史集》95左右翼千户的记载,对拉施都丁记载的疏漏之处做了订正。姚大力将《元史》65个千户、《秘史》95个千户、《史集》129个千户看成三个序列,分别是癸亥甲子年间的千户建制、1206年的千户建制、1219年西征前的千户建制(但按照蒙古的扩张模式看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金浩东指出大约50人见于《秘史》而《史集》未
蒙古汗国时期蒙古左、右翼军千户沿袭归属考_爱学术
右翼军实际只有24个千户(《史集》漏1个),且《史集》明细错误,繁衍14个才有38个
左翼军实际只有22个千户(《史集》重错3个),且《史集》明细错误,繁衍9个才有32个,再加上归降20个,才有62个
汉字数字是《秘史》顺序,阿拉伯印度数字是《史集》顺序
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9pdf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第25页
一、蒙力克-额赤格(右21,晃豁坛部5千户);
二、博儿术(右1万户、四杰,阿尔剌-苏尼特部4千户,左14,朵豁勒忽-总把[扯儿必]);
三、木华黎(左1万户、四杰,札剌亦儿部6千户,左22,10抽2);
四、豁儿赤(右15,荣誉万户,巫首,巴阿邻部4千户,右18);二十、兀孙(巫首);
五、亦鲁该(阿尔剌-苏尼特(《秘史》47节)部4千户,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的第三子抄真·斡儿帖该的六个儿子中第四个儿子雪你惕[苏尼特]的后裔,左20,速你带帖木迭儿);
六、主儿扯歹[术赤台](察合台副万户?,兀鲁兀部3千户);
七、忽难(术赤[拙赤]副万户,格尼格思部1千户);
八、忽必来(四虎,巴鲁勒思4千户);
九、者勒蔑(四虎,兀良哈氏1千户,右19,叶孙脱,左15,兀答赤);西征才封五十二、速不台(左13,四虎,兀良哈氏,原为百户[哈必赤]);西征才封六十、察忽儿孩(兀良哈氏,左2,也速不花);
十、秃格[统格](札剌亦儿部6千户,右8,阿儿孩合撒儿勇士军);
十二、脱栾-总把[扯儿必](右5,晃豁坛氏5千户,蒙力克儿子);
十三、汪古儿(左11,伯牙吾部2个千户);
十四、赤勒古台(孙都思氏赤老温族4千户);
十五、孛罗兀勒[博儿忽](右2副万户、四契弟、四杰,合并于孙都思氏赤老温族4千户);
十六、失吉忽都忽(右11,四契弟,鞑靼部1千户,左5也客);
十七、曲出[古出](四契弟,蔑儿乞部1千户);
十八、阔阔出(四契弟,别速惕部3千户);西征才封十一、迭该(别速惕部);
二十一、忽亦勒答儿(左7,遗孤蒙可哈勒札,忙兀部2千户);五十三、蒙可(同一人);五十四、哈勒札(同一人);
二十二、失鲁孩(沼兀烈亦惕1千户);
二十三、者台(右3,忙兀部2千户,也就是蒙古部落联盟的开创者家族,左23忙哥);
二十四、塔孩(孙都思氏赤老温族4千户);
二十五、察合安豁阿(非右9,遗孤纳邻-脱斡邻勒,捏古思部1千户);
二十六、阿剌黑(纳牙阿儿子,巴阿邻部4千户,右18,木忽儿好兰);
二十七、锁儿罕失剌(四杰赤老温父,孙都思氏赤老温族4千户,孙子右10,宿敦-总把[扯儿必]);
二十八、不鲁罕-俺答(右16,巴鲁勒思4千户,日后升万户);
二十九、合剌察儿(巴鲁勒思4千户);
三十、阔阔搠思(巴阿邻部4千户,右13秃儿干);
三十一、速亦客秃(右6,左9徐都,晃豁坛氏5千户,蒙力克儿子);
三十二、纳牙阿(左8副万户,3千户,巴阿邻部4千户);
三十三、冢率(纳牙勒部1千户);
三十四、古出古儿(别速惕部3千户);
三十七、歹亦儿(晃豁坛氏5千户,蒙力克儿子);
三十九、不只儿(兀鲁兀部3千户);
四十、蒙古兀儿(珊竹部1千户,左24,吾也而);
四十一、朵罗阿歹(札剌亦儿部6千户,左10也速鲁);
四十二、孛坚;
四十三、忽都思(巴鲁勒思4千户);
四十四、马剌勒;
四十五、者卜客(右8,札剌亦儿部6千户,左12);
四十六、余鲁罕(札剌亦儿部6千户,左21带孙);西征才封三十八、木格(札剌亦儿部);
四十七、阔阔(晃豁坛氏5千户,蒙力克儿子);十九、豁儿豁孙(很可能就是通天巫阔阔出);
四十八、者别(四虎,别速惕部3千户);
四十九、兀都台;
五十、巴剌-总把[扯儿必](右7,札剌亦儿部6千户);三十五、巴剌(同一人);三十六、斡罗纳儿台(同一人);
五十一、客帖(左6,翁吉刺惕[瓦剌]氏);
五十五、忽儿察忽思;
五十六、苟吉(同一人);六十三、篾格秃(右23,乞颜部1千户);
五十七、巴歹(豁罗剌思部/斡罗纳尔部2千户);
五十八、乞失里黑(豁罗剌思部/斡罗纳尔部2千户);
五十九、客台(左3,兀鲁兀部3千户);
六十一、翁吉兰;
六十二、脱欢帖木耳(阿尔剌-苏尼特部4千户,左19斡阔烈-总把[扯儿必]);
六十四、合答安(右20,阿尔剌-苏尼特部4千户);
六十五、抹罗合;
六十六、朵里不合(朵儿边部2千户);
六十七、亦都合歹;
六十八、失剌忽勒;
六十九、倒温;
七十一、合兀兰;
七十二、阿勒赤(侄子之子,2~3千);
七十三、脱撒合(右12,朵儿边部2千户);
七十四、统灰歹;
七十五、脱不合(克烈部1千户);
七十六、阿只乃;
七十七、秃亦迭格儿;
西征才封七十八、薛赤兀儿(豁罗剌思部/斡罗纳尔部);
七十九、者迭儿;
七十、塔马赤(同一人);八十、斡剌儿古列坚[驸马](右17,亦乞刺惕部4个千户);
八十一、轻吉牙歹(右4,伯牙吾部2个千户)
不合古列坚[驸马](右4,亦乞刺惕部4个千户);
八十二、忽邻勒;
八十三、阿失黑古列坚[驸马];
八十四、合歹古列坚[驸马](翁吉刺惕[瓦剌]部4个千户,左6);
西征才封八十五、赤古古列坚[驸马](左17,翁吉刺惕[瓦剌]部);
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阿勒赤古列坚[驸马](右14,翁吉刺惕[瓦剌]部4个千户《史集》,管辖3个千户)
八十九、九十、不秃古列坚[驸马](左4,亦乞刺惕部4个千户《史集》,管辖2个千户);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右22,汪古部5个千户)。
右14,斡亦勒部4千户1208年归顺。
左16,别里古台(成吉思汗异母弟,王族,非千户,受封1千5百户)
公元1207年第二次击败乃蛮部落,生擒太阳汗之兄不欲鲁罕。太阳罕之子屈出律远逃西域。《元史》卷一《太祖》记载:“三年(即公元1208年)冬,再征(乃蛮部酋长太阳汗之子)脱脱及屈出律罕。时斡亦剌部遇我前锋,不战而降,因用为向导。至也儿的石河,讨蔑里乞部,灭之。脱脱中流矢死,屈出律奔契丹。”
这样1206年实际只有65个千户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第四节《成吉思汗的诸子》:当汪罕被解决,蒙古各部或出于自愿,或出于被迫,都听命于他,服从他的指挥,这时,他便把蒙古、乃蛮各部和各族,连同所有军队,全分给这四个儿子;其余诸子及他的兄弟、族人,他也各赐与一部分军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04期《成吉思汗在西域的统治》吐娜的计算是错误的。千户是元朝的翻译,根据《秘史》应该叫千夫长,大概只有400~600户
《元朝秘史》第242节:成吉思合罕降旨赐百姓给母亲、诸子、诸弟等说:“建国时辛苦努力的是我的母亲吧!是我的长子拙赤吧!是我的幼弟斡惕赤斤(“斡惕昆”是火王、灶君之意)吧!”给母亲、斡惕赤斤一万百姓(一万户),他母亲嫌少未作声。给拙赤九千百姓,给察阿歹八千百姓,给斡歌歹五千百姓,给拖雷五千百姓,给合撒儿四千百姓,给阿勒赤歹二千百姓,给别勒古台一千五百百姓。
投归成吉思汗最早的高昌回鹘王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作为名义上的成吉思汗第五子和实际上的女婿,得到成吉思汗的优待,保持了他原有的疆域。
《金册》、《史集》、《秘史》都算多算重了蒙古军力,儿子、母亲、弟弟、侄子的其实都在这65千户之中。以成吉思汗的扩张速度,很明显,《元史》65千户是1206年,《秘史》95千户是第一次伐金获得三四万汉、契丹、奚、渤海、女真降军后的西征前。《史集》129千户是重复计算了儿子、母亲、弟弟、侄子,把归属供养与统领管理混淆了。《秘史》归属儿子的9、8、5、5千户,母亲和幼弟的10千户,二弟4千户、三弟儿子2千户、异母弟1.5千户,就是4万5千户,三个儿子各一个万户,拖雷一个五千户,母亲一个万户,再加上左右万户,共6万5千户。《史集》归属儿子的4、4、4、4千户,母亲3千户和幼弟5千户,二弟1千户儿子3千户、三弟1千户儿子3千户,就是2万8千户。很明显《秘史》数据更可信一些。左右万户相当于匈奴的左右贤王、契丹的南北院大王之类,只是成吉思汗设立的不是血亲,至于博尔术和木华黎的氏族与成吉思汗的氏族是不是有远古的亲戚或联盟关系,类似娄室与阿骨打同属于完颜部联盟这样,不得而知。也有可能左右万户管理的是十大驸马的部落,这些部落其实属于独立势力,不归成吉思汗和他的家人,而是类似奚、渤海与契丹的联盟(周良霄《元代投下分封制度初探》和李治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第21~25页)。
儿子、母亲、弟弟、侄子的其实都在这所谓的10万1千之中。右手29千户,其中三个是驸马,再+1+2+4,加博儿术、孛罗兀勒[博儿忽]两个,3万8千,另两个万户是豁儿赤和主儿扯歹[术赤台]。左手36千户,《史集》术赤9千、察合台8千、窝阔台5千、拖雷5千,加木华黎、纳牙阿两个,6万2千。成吉思汗自己1千。但更可能是蒙古只有29+36,共65个千户,留瓦剌部2千户,出动58个千户,再加汪古部5千户和一些契丹人。
《秘史224节》65个千户,两子十伴,715~780人。5个独立百户,两子五伴,30~35人。约650个普通百户,两子五伴,650*7=4550人。约650个牌子(五十夫)和白身人,两子三伴,牌子650*5=3250。考虑到贵族们的儿子的弟弟很可能未成年不能算宿卫,以及原有1204年建立的宿卫弓箭手本身很多就是贵族的子弟,所以《秘史》"于是各千户百户。。。将在前宿卫的八十人,添至八百人(780+35)。"而如果是95个千户,很明显就远超八百人和一万人了。"成吉思教添至一千",由成吉思汗最信任的蒙力克的儿子当千户管理也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的重视,宿卫不分为四班,而是长期执守,还是千户级的两个儿子,可见其也有人质性质。近400白日弓箭手,增加到一千,由者勒蔑和秃格的儿子管理,原本分四班,每班80人与老宿卫80人轮替,现在也不分了。70护卫散班,增加到八千(4550+3250+1000),由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亦鲁该、术赤台、阿勒赤、者台的弟弟儿子管理,以及其中一千是阿儿孩合撒儿的勇士军。后面这九千人应该来自普通百户、牌子、白身人的两儿子和伴,也是打仗时要冒风险冲锋陷阵的。《秘史》95千户名单里的,很多是此时的却薛军千户。在外千户被抽出却薛军后并不满千,而中军千户则较为满员。这些散班分四班,不当值的时候,应该会回本部落工作(《元史兵志》,叶新民《关于元代的"四怯薛"》)。
牌子(五十夫),绝大部分《秘史》翻译做十户,这是个误会。辽国、西夏也都有这样的五十夫小酋长,是长期一脉相承的古老制度。
“特里特勉部。初于八部各析二十户以戍奚,侦候落马河及速鲁河侧。置二十详稳。圣宗以户口蕃息置为部”“昊贼据数州之地,(除留守以外)精兵不出四五万,余皆老弱妇女,举族而行”“金吾逮二十部,精兵勇士馀二万众”一部一千。“辽国之法。。。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南部连克获纳降,党众最盛,领户三万四千,口二十三万七千三百,胜兵(有能力参战的)五万一百七十”不能说特里特勉部契丹贵族就160户,不一定是一部给20户而是一个氏族给20户,160户就有20个详稳还得了啊。“伯斯鼻骨德部。本鼻骨德户,初隶诸宫,圣宗以户口蕃息置部”“稍瓦部。初,取诸宫及横帐大族奴隶置稍瓦石烈,“稍瓦”,鹰坊也,居辽水东,掌罗捕飞鸟。圣宗以户口蕃息置部”“自此至河西部,皆俘获诸国之民。初隶诸宫,户口蕃息置部”圣宗以户口蕃息置为部,很明显,所有部都是千夫左右规模的,详稳就是百夫长、五十夫长的意思,令稳就是千夫长的意思,夷离堇就是万夫长的意思。
始,元昊将反,为(占领丝绸之路得来的)金冠佩、隐饰、甲骑遗属羌。振在环州,潜以(暂留的环州赋税的)金帛诱取,得冠佩、银鞍三千(1500个什夫长,也就是1万5千骑),甲骑数百(300个蕃落酋长,每个50骑)。请告邻部,俾以环为法,庶可披贼势,不听。于是东茭、金明"万、刘"诸族胜兵数万(两万北宋属地蕃落骑兵,万俟政、刘怀忠等族),一旦不战(一天的功夫就不战而降),悉为贼所有,延州几殆,唯环庆(路)独无患。
《元史卷98兵志一》考之国初,典兵之官,视兵数多寡,为爵秩崇卑,长万夫者为万户,千夫者为千户,百夫者为百户。
世祖时,颇修官制,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遇方面有警,则置行枢密院,事已则废,而移都镇抚司属行省。
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千户金符(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百户银符。万户、千户死阵者,子孙袭爵,死病则降一等。总把、百户老死,万户迁他官,皆不得袭(是法寻废,后无大小,皆世其官,独以罪去者则否)。
太宗元年十一月,诏:“兄弟诸王诸子并众官人等所属去处签军事理,有妄分彼此者,达鲁花赤并官员皆罪之。每一牌子签军一名,限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者充,仍定立千户、百户、牌子头。其隐匿不实及知情不首并隐藏逃役军人者,皆处死。”

世祖中统元年六月,诏罢解盐司军一百人。初,解盐司元籍一千盐户内,每十户出军一人,后阿蓝答儿倍其役。世祖以重困其民,罢之。七月,以张荣实从南征,多立功,命为水军万户兼领霸州民户。诸水军将吏河阴县达鲁花赤胡玉、千户王端臣军七百有四人,八柳树千户斡来军三百六十一人,孟州庞抄儿赤、张信军一百九十人,滨棣州海口总把张山军一百人,沧州海口达鲁花赤塔剌海军一百人,睢州李总管麾下孟春等五十五人,霸州萧万户军一百九十五人,悉听命焉。

初有若夫军士,则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孩幼稍长,又籍之,曰渐丁军。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曰独户军,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为正军户,余为贴军户。或以男丁论,尝以二十丁出一卒,至元七年十丁出一卒。或以户论,二十户出一卒,而限年二十以上者充。士卒之家,为富商大贾,则又取一人,曰余丁军,至十五年免。或取匠为军,曰匠军。或取诸侯将校之子弟充军,曰质子军,又曰秃鲁华军。是皆多事之际,一时之制。
质子军是指怯薛军里的高级人质的宿卫2000人,秃鲁华军是指低级人质的散班8000人(李治安《说元史中的"秃鲁花"与元朝秘史中的"土儿合黑"(散班)》和《元代质子军刍议》)。
四年二月,诏:“统军司及管军万户、千户等,可遵太祖之制,令各官以子弟入朝充秃鲁花。”其制:万户,秃鲁花一名,马一十匹,牛二具,种田人四名。千户见管军五百或五百已上者,秃鲁花一名,马六匹,牛一具,种田人二名。虽所管军不及五百,其家富强子弟健壮者,亦出秃鲁花一名,马匹、牛具、种田人同。万户、千户子弟充秃鲁花者,挈其妻子同至,从人不拘定数,马匹、牛具,除定去数目已上,复增余者听。若有贫乏不能自备者,于本万户内不该出秃鲁花之人,通行津济起发,不得因而科及众军。万户、千户或无亲子、或亲子幼弱未及成人者,以弟侄充,候亲子年及十五,却行交换。若委有亲子,不得隐匿代替,委有气力(装备),不得妄称贫乏,及虽到来,气力(装备)却有不完者,并罪之。
这一段基本延续成吉思汗却薛军的原则,但又有变迁,征集对象从百户、牌子、白身提高到千户,万户千户百户已经各分三等,很多千户只有三百多户,可见百户也非常惨,牌头已经从五十夫改为十户,非千户的有实力白身也可以当达鲁花,则当初成吉思汗却薛军2000昼夜常备里只有不到800是千户提供,剩下的1200则要依赖满员百户,而分为四班的8000,则压力要小得多,由不满员百户、牌子(五十夫)、白身(数十夫)出,千户出12人、百户出7人、牌子白身出5人,可见此时的牌子或牌子头只可能是与不满员百户差距不大的五十夫,白身也不可能是十户,不然压力实在是太大。
那颜是部落统治贵族、领主的通称,也就是蒙古语的酋长。成吉思汗建国后,为各级封建军事领主、各级军事长官、行政长官的通称。如:千户那颜、牌子那颜,则牌子很明显不可能只是十户长。
牌子头
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设万户(忒母勃堇(孛堇)),万户之上有都统。五十户为蒲辇勃堇(孛堇)。谋克之副曰蒲里衍,士卒之副从曰阿里喜。
《三朝北盟会编》其官名则以九曜二十八宿为号,曰安班贝勒【大官人】、贝勒【官 人】。其职曰图们【万户】、明安【千户】、穆昆【百人长】、富埒珲【牌子头】。贝勒者,统官也,犹中国言总管云。自五十户贝勒推而上之,至万户贝勒,皆自统兵,缓则出猎,急则出战。其宗室皆谓之郎君,无大小,必以郎君总之,虽卿相尽拜于马前,郎君不为礼役,使如奴。又有号阿喇勒伊拉齐贝勒,尼堪为元帅后,虽贵,亦袭父官而不改其号。其法吏治则无文字,刻木为契谓之刻字,赋敛调度皆刻箭为号,事急者三刻之。杀人剽刼者,掊其脑而死之,其家人为奴婢,亲戚欲得者,以牛马财物赎之,其賍以十分为率,六分归主而四分没官。罪轻者,决柳条或以物贷命,则割耳鼻以志之。其狱掘地数丈置囚于其中,其税赋无常,遇用多寡而敛之。法令严,杀人取民钱,重者死,其他罪无轻重悉决柳条。笞背不杖臀,恐妨骑马,罪极重者,鞭以沙袋。守一州,则一州之官许专决,守一县,则一县之官许专决。凡有官者,将决杖之廊庑赐以酒肉。官尊者决于堂上,已杖视事如故。其用兵,则以戈为前,行人号曰硬军,人马皆全甲,刀棓自副,弓矢在后,设而不发,非五十步不射,弓力不过七斗,箭镞至六七寸,形如凿,入輙不可出,人携不满百。队伍之法,什伍百皆有长,伍长击柝,什长执旗,伯长挟鼓,千长则旗帜金鼓悉备。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伍长皆斩,百长战死,什长皆斩。负鬭战之尸以归者,则得其家赀之半。凡为将皆自执旗,人视其所向而趋。自主帅至步卒皆自控驭无从者。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议,自卑者始,议毕即漫灭之,人不闻声,其宻如此。将行军,大防而饮,使人献策,主帅听而择焉,其合者即为特将任其事,师还又大防问有功高下,赏之以金帛,若干举以示众,或以为薄,复增之。初起之时率皆骑兵,旗帜之外各有字记,小大牌子系马上为号。每五十人分为一队,前二十人全装重甲持棍枪,后三十人轻甲操弓矢。每遇敌必有一二人跃马而出,先观阵之虚实,或向其左右前后结队而驰撃之,百步之内弓矢齐发,中者常多,胜则整队而缓追,其分合出入,应变若神,人自为战,战则必胜。
也就是成吉思汗日常只有早或晚各一千人,另有8000人每次轮值2000人,也就是3000人护卫他,这个模式肯定不是学住在城市里的金国皇帝而是学住在草原的辽国皇帝。辽史营卫志:“(太宗)宫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轮番千人祗直” 。辽史道宗本纪记载,皇太叔重元在行宫发动叛乱,敦睦宫使耶律良与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等:“率宿卫士卒数千人御之”。辽道宗时使辽的宋人王易对辽主行宫描述为:“大小禁围外有契丹兵甲一万人”来了使者自然要充门面一起出席。至于认为成吉思汗怯薛军有数万人的(朱耀廷《成吉思汗传》252页),很明显其不可能超过全盛期辽国皇帝的规格。
第191节
成吉思汗同意别勒古台那颜说的这番话,遂停止围猎,从阿卜只合阔帖格儿起营,到合勒合河的斡儿讷兀地方的客勒帖该合答(斜峰、半山崖)住下,点数自己的人马。每一千人,组成一个千户(千人队,实际只有四六百户),委派了千户长、百户长、牌子。又在那里委派了朵歹总把[扯儿必]、多豁勒忽总把[扯儿必]、斡格列总把[扯儿必]、脱仑总把[扯儿必]、不察阑总把[扯儿必]、雪亦客秃总把[扯儿必]等六名总把[扯儿必]。编组了千户、百户、牌子(五十夫)之后,又设置了八十名宿卫(客卜帖兀勒)、七十名侍卫(土儿合兀惕)。在那里挑选散班(客失克田/秃鲁花)入队时,选拔千户长、百户长的子弟和白身人(兀图都鲁因古温,不满五十夫)子弟入队,选拔其中有技能,身体、模样好的人入队。(成吉思汗)降恩旨给阿儿孩合撒儿说:“选取一千名勇士,作战时站在我的面前厮杀,平时做我的轮番护卫中的侍卫!”又说:“七十名侍卫由斡格列总把[扯儿必]担任首长,与忽都思合勒潺共同商议行事。”
铁木真护卫队近600人,设有6个总把[扯儿必],各管理近100人,兵力与百户相同,而地位高于百户,所以日后元朝定为千户的副手。而牌子是百户的副手。80宿卫,则铁木真此时只有6个千户,所以设立6个把总。当铁木真击败茶赤剌部、鞑靼部、克烈部、蔑儿乞部、乃蛮部的过程中,其实自身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增加,他也不信任陪他饮浑水之外的墙头草,导致很多被打散的势力去投靠铁木真的敌人,这和努尔哈赤统一东北时的情况一样,但这些人数量虽然多,都是些懦夫不能打的,一旦所有反对势力的头头被铁木真消灭,这些人就只能归顺。草原与东北不同的是,草原还有很多驸马系的中立势力可以独善其身,所以成吉思汗1206年的形势其实并不容乐观。但是怯薛军人质制度的建立,才让成吉思汗真正统一了草原各部的人心。估计1206年大会时,所有千户的儿子伴当们就已经被扣留了下来,然后陆续征集小贵族们的儿子
《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作忽都思合勒札,为八邻部分支速合讷惕部人,左翼千户长。《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又作忽秃儿哈勒札,曾奉命与其兄兀客儿哈勒札随失乞忽秃忽共率三万骑,与札兰丁战于八鲁弯,败绩。《史集》中说:“在八鲁弯战败后,(失乞)忽秃忽那颜来到成吉思汗处,报告了诸人的功过,诉说了八邻部的兀客儿哈勒札和忽秃儿哈勒札两异密(二那颜)由于俏皮、大意所犯的过失。他说:‘出名俏皮、好闹的人以为他们很勇敢,但这种人到了(需要表现出)勇敢的时刻,却只会把事情搞坏!’在蒙古语中,管俏皮鬼叫‘哈勒札’。”(汉译本第一卷第二分册,第306页)合勒札是否就是牌子的蒙古语呢?

⑵ 楚简老子道德经在哪可以下载pdf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
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
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
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
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
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
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
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
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于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
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
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
妙。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
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
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
割。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
之。夫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
泰。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后必有凶
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
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
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
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
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
其大。

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
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
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
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
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
华。故去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
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
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
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
誉。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
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
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
见而明。不为而成。

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
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
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
目,圣人皆孩之。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
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
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
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
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5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
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
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5.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
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
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
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
天下贵。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
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之道。

6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
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
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
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
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
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
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
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
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
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
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
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
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
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
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
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
病,是以不病。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
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
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
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7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正言若反。

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
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⑶ 求马王堆版《道德经》

易亚苏

《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解读重点分篇,注释篇章要义,点到即止。

《道德经》八十一章,九章为一篇,共九篇。第一篇:德(修养);第二篇:智(教育);第三篇:国(立国);第四篇:治(效法);第五篇:人(上善若水);第六篇:善(玄德);第七篇:器(利用);第八篇:道(返朴归真);第九篇:恒(道行长久)。

第一篇:德(修养)。

(1)三十八章(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天道地德,天有道,地成德,万物资始。天仁、地义、人信(礼)。

(2)三十九章(德之规)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3)四十章(德之性)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四十一章(德之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5)四十二章(德之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四十三章(德之范)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7)四十四章(德之本)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四十五章(德之实)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9)四十六章(德之象)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二篇:智(教育)。

(10)四十七章(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智者是善,善者顺天承运,德合无疆。

(11)四十八章(智之器)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四十九章(智之德)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13)五十章(智之性)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14)五十一章(智之初)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5)五十二章(智之本)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16)五十三章(智之失)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17)五十四章(智之实)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积善成德,积德成道。

(18)五十五章(智之象)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换‘血’)〕zui1。)

大智若愚。

第三篇:国(立国)。

(19)五十六章(国之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立国,人立。

(20)五十七章(国之器)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1)五十八章(国之德)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2)五十九章(国之性)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23)六十章(国之初)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24)六十一章(国之失)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5)六十二章(国之实)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26)六十三章(国之本)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7)六十四章(国之象)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第四篇:治(效法)。

(28)六十五章(治之道)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29)六十六章(治之德)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0)六十七章(治之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1)六十八章(治之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2)六十九章(治之失)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3)七十章(治之实)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34)七十一章(治之象)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五篇:人(上善若水)。

(35)七十二章(人之道)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6)七十三章(人之器)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7)七十四章(人之德)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38)七十五章(人之性)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9)七十六章(人之初)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40)七十七章(人之失)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41)七十八章(人之本)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42)七十九章(人之实)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43)八十章(治之器)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4)八十一章(治之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5)一章(人之象)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六篇:善(玄德)。

(46)二章(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7)三章(善之道)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48)四章(善之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49)五章(善之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50)六章(善之性)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1)七章(善之初)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2)八章(善之本)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3)九章(善之实)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54)十章(善之象)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第七篇:器(利用)。

(55)十一章(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6)十二章(器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7)十三章(器之德)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58)十四章(器之失)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59)十五章(器之性)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60)十六章(器之初)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61)十七章(器之本)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62)十八章(器之实)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3)十九章(器之象)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八篇:道(返朴归真)。

(64)二十章(道之真,人之初)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65)二十一章(器)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66)二十四章(德)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67)二十二章(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68)二十三章(失)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9)二十五章(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0)二十六章(本)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71)二十七章(实)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72)二十八章(象)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第九篇:恒(道行长久)。

(73)二十九章(圣人之道)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74)三十章(治国之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75)三十一章(武之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6)三十二章(文之道)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7)三十三章(人之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8)三十四章(道之初)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9)三十五章(道之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80)三十六章(道之性)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1)三十七章(道之实)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⑷ 带拼音的心经

唐玄奘注音版

《心经》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xīn jīng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shí,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观 自 在 菩 萨, 行 深 般 若波 罗 蜜 多 时, 照见 五蕴 皆空,

dù yī qiē kǔ è 。 shè lì zǐ, sè bú yì kōng ,kōng bú yì sè,

度一 切苦 厄。舍利 子,色不 异空, 空不 异色,

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

色即 是空, 空即 是色。 受想 行识, 亦复 如是。

shè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bù shēng bú miè, bú gòu bú jìng,

舍 利子, 是诸 法空 相, 不生 不灭, 不垢 不净,

bù zēng bù jiǎn,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wú yǎn ěr

不增 不减, 是故 空中 无色, 无受 想行 识, 无眼 耳

bí shé shēn yì,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wú yǎn jiè, nǎi zhì wú yì shí jiè,

鼻舌 身意, 无色 声香 味触 法, 无眼 界,乃 至无 意识 界,

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无无 明, 亦无 无明 尽, 乃至 无老 死,亦无 老死 尽。

wú kǔ jí miè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é,yǐ wú suǒ dé gù

无 苦集 灭道, 无智 亦无 得,以 无所 得故。

pú tí sà ǒ,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gù, xīn wú guàài。 wú guà ài gù,

菩提 萨埵,依 般若 波罗 蜜多 故,心 无挂 碍。无 挂碍故,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无有 恐怖, 远离 颠倒 梦想, 究竟 涅槃。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gù, dé ā nòu 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三世 诸佛, 依般 若波 罗蜜 多故, 得阿 耨多 罗三 藐三 菩提。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shì dà shén zhòu, shì dà míng zhòu

故知 般若 波罗 蜜多, 是大 神咒, 是大 明咒,

shì wú shàng zhò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néng chú yí qiè kǔ, zhēn shí bù xū

是 无上 咒, 是无 等等 咒。 能除 一切 苦, 真实 不虚。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ō zhòu。 jí shuō zhòu yuē

故 说般 若波 罗蜜 多咒。 即说 咒曰:

jiē dì jiē dì,bō luó jiē dì,

揭 谛揭 谛, 波罗 揭谛,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á pó hē

波罗 僧揭 谛,菩提萨 婆诃。

阅读全文

与老死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打包发送文件如何加密 浏览:213
centos解压缩zip 浏览:387
我的世界怎么用命令风块取消指令 浏览:1000
安卓软件请求超时怎么办 浏览:476
androidapp调用另一个app 浏览:621
数控铣床法兰克子程序编程 浏览:173
linux打包命令targz 浏览:996
抖音app是哪个 浏览:407
苹果app怎么上架 浏览:255
NA服务器地址 浏览:427
我的世界如何初始化服务器 浏览:97
哪个手机app天气预报最准 浏览:752
怎样把视频压缩至25m 浏览:570
vivox27文件夹怎么改变 浏览:727
新手玩狼人杀用什么app 浏览:615
pdf在线查看 浏览:954
安卓tv90如何关闭后台 浏览:683
php读取word乱码 浏览:755
minicom源码 浏览:1001
海尔冷柜压缩机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