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朗道:一个二流的物理学家
在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天才物理学家的名字熠熠生辉,那就是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他的传奇人生始于4岁识字的早慧,13岁便掌握了微积分,19岁便以一篇引入“密度矩阵”理论的论文震惊学术界。1929年,21岁的他获得了副博士学位,欧洲的学术之旅尤其在哥本哈根的熏陶下,他的“朗道抗磁”理论和“朗道能级”理论得以深化发展。
朗道对物理学的评级体系独树一帜,他将玻尔、薛定谔这样的量子力学奠基人归为一级,而爱因斯坦被他评为半级。他自评2.5级,但合作论文的卓越贡献使他晋升为二级。然而,朗道的傲慢性格和打分定工资的管理方式,却让他在同事间积累了不满。1938年,一场冤假错案将他与间谍嫌疑相连,最终在卡皮查的营救下,他一年后重获自由。出狱后,他的专注与坚持,使他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取得了突破,被誉为这一领域的开山鼻祖。
朗道的教学风格严厉且独特,他的“朗道十诫”成为了对学生培养的重要准则。栗弗席兹的翻译失误曾引起一笑,他用画作比喻教学,甚至在50岁生日时以讽刺的方式激励学生提高学识。他的讨论班要求严格,对论文的严谨程度甚至到了挑剔打印错误的地步。沙皮罗因未能满足朗道的直觉而错失诺贝尔奖,但朗道却在此后提出了“CP联合守恒”这一重要理论。他的“理论物理教程”——“朗道十卷”,影响了整个物理学界,成为一代代科学家的必读之作。
林想追随朗道深造,郝柏林曾保证他能通过理论物理的最低标准。然而,朗道的亲自测试却对郝柏林提出了严峻挑战。尽管面临郝柏林的车祸事故,物理界全力援助,朗道在康复后虽记忆受损,但幽默的性格犹在。1962年,朗道因液氦理论的重大贡献,诺贝尔奖的授予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他的补偿。在莫斯科科学院医院接受荣誉,手术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那里离开了人世,长眠于新圣女公墓。
朗道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辉煌,他的故事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贡献、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那独特的评级体系,都构成了他丰富而多彩的人生画卷。更多关于朗道的详细生平和评价,可参阅相关文献,去探寻这位二流物理学家的非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