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草书分哪几种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
1、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2、今草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据史书记载,今草为东汉张芝所创,世称张芝为"草圣"。至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以《十七帖》最为着名,是历代草书之绝品。王羲之之子王献之,隋代智永,唐代孙过庭、张旭、怀素等皆为草书大家。其中张旭、怀素二人尤见个性(俗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
3、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1)标准草书pdf扩展阅读:
今草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尽管草书出现得不比楷书晚),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
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常见词组)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
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着的标准草书(有同名字帖)。但书法大家、引碑入草开创者、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不赞成于先生搞标准草书,依他之见,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划一。品读古今作品,也“最忌偏于一好而排斥众美”。
⑵ 民民国中华书局、于右任《标准草书
如图:
⑶ 标准草书口诀
草书口诀:
1、笔墨纸、燥润查。
首先选好笔,其次调好墨,再就是用什么纸。
(1)笔:分长短锋,羊狼兼毫等,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一般讲使用长锋狼毫笔较好,易墨迹沉凝坚挺,形成沉稳之效果(解决软飘滑)。
(2)墨分五色,和运笔速度、笔头含墨量多少息息相关。“燥”是指笔头含墨量少,写出的点画墨色干渴。“润”是指笔头饱含墨汁,写字会出生动墨韵效果。
(3)纸分为绵料、净皮、特净皮。还有染成黄色班纹,或金银片或金银粉的。不同的纸吸墨程度不一样。因此创作前要进行验证,以掌握笔墨纸特性,做到心中有数。
⑷ 《于右任标准草书》在线电子版打包下载 - 草书字典下载-中国书法学习网站-www
网络文库里有的,千字文。要是找不到,再说。两种版本最好都下载,49年版的尤其厉害
⑸ 标准草书的作者简介
于右任先生早在二十年代末期,他就开始研究草书,致力于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于先生痛感祖国文字书写费时,识难用迟,作为书法的草书,草法多样,学用皆难,历来推而不广,与社会需要很不适应,于是,便在一九三二年集合了有志于草书改革的同仁在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社。于先生亲自主持和领导草书社,将历代草书做了一番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正如于先生所说:“所谓标准,是拿古人的草书做标准的,是从先古圣哲千余年的演进当中,归纳出来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法。”因此,“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民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急务欤!”于是确立“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之四原则,以《千字文》为底本,在历代草书法帖中选字,“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唯一希望也。”他明确告诉读者,推行《标准草书》的出发点是文字改革,是实用,是为了抢时间,是争速度。于右任先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精品,他在书法创作上独树一帜的审美境界与人格魅力,为后学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深厚的营养源泉。
⑹ 标准草书马太林怎么写
标准的草书,应以历代名家名帖为依据。
[马太林]三字的草书写法如图所示:
⑺ 标准草书的《标准草书》
于右任先生整理的一套草书标准,同名字帖(《标准草书》)由现代书法大家于右任编纂的草书帖。
普遍可以购买到的版本包括 《草圣千字文》(采集了张芝、钟繇、王羲之、张旭、怀素、何绍基等历代草书大家的千字文写法,部分字样采自于右任创建的标准草书社),《草书代用符号表》(草书符号代用楷书的部首),《草书基本理论》等,其中普遍认为较为重要的、较有影响力的是前二者。《标准草书》现在是草书学习的一本重要的字帖,该书集字较多,且选字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书中的千字文草书字样绝大多数为历代名家集字双钩,个别字由于右任所书,民国时期的“标准草书社”工作人员在整理并编辑,如已经去世的刘延涛先生。近现代在不断深入研究地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人,有于右任先生唯一活着的的养子和弟子刘田依先生,尤其是刘田依先生目前在中国南京、上海、广州的个人艺术工作室里,潜心研究并补充完善其很多未完成的工作。他在于右任艺术思想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六十多年的学习、实践、研究、比较,刘田依先生重新创作的“中国汉字常用标准草体字”大字典第一稿已经基本完成。2014年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刘田依书画作品集>里收录了刘田依先生书写的标准草书千字文。
刘田依先生一直在着手整理、研究于右任书法的相关工作,并且在编着新的《标准草书千字文》,这部书是刘田依先生在继承与发扬于右任《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宗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为丰富广阔的古今百家体貌姿态,并且修订完善了中国汉字书法在当今社会实践中推广交流应用的局限与不足,使《标准草书》跳出了个人及小部分人保守、陈旧的汉字书法艺术及学术思想的局限性、片面性认识,将中国汉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应用从原有繁琐的笔画、笔法中得到合理的艺术化解放,让中国汉字书法草体字真正成为提高中国文字书写速度与效率的工具,目前刘田依先生已经完成了两万八千字的初稿,以及重点常用的五千个字中又筛选出一千个字,构成了新的标准草书千字文。下面就是详细介绍刘田依先生为什么要重新编辑本书的历史与现实的动机和意义。
刘田依先生认为,汉字书法的草书必须简单化 、普及化。因为草书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书体,艺术价值高,而且书写简便,可以趋急应速,实用价值也很高,书家通过草书的书写,书法的美质可以发挥到了极致。而于右任先生生前也经常对刘田依教导的是,西方的外语尤其是英文,平时日常交流的书写格式都是以草书为主,中国人是汉字的楷书来交流,而汉字楷书的结构太过复杂,书写起来比较费时费力,普通老百姓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比较繁琐,容易半途而废,那么,把常用汉字的草书书体,通过精心地选择并规范化,进行推广普及,这才是他(于右任)要编辑《标准草书》的初衷动机和目标。
所以,于右任先生早在2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草书的各种规律与形式,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虽然编辑出版了几次,但都是因为自己公务繁忙,政治环境不好导致工作条件与精力也跟不上,自己无法全身心投入进去钻研推敲并编辑,再加上起用的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一定修养与高度,他们自身书法书写的水平良莠不齐,致使很多选编的字不够实用,不够精致准确,造成理论与实际的错位,视觉与实际的差距。所以,他一直深恶痛绝草书中的“难识、难写,难以记忆”这些“怪”现象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那么,刘田依先生在此删减优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亲力亲为地书写比较,从而在把它字数丰富了的同时,重新分类组合成一个更加简便、实用的工具书。
这部《标准草书千字文》是刘田依先生参阅历代草书名家艺术成果的结晶,这是刘田依先生在继承与发扬于右任《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宗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为丰富广阔的古今百家体貌姿态,并且修订完善了中国汉字书法在当今社会实践中推广交流应用的局限与不足,将中国汉语言文字的交流与应用从原有繁琐的笔画、笔法中得到合理的艺术化解放,让中国汉字书法草体字真正成为提高中国文字书写速度与效率的工具。刘田依先生按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原则,依古意补入,大部分采自古代书家作品之中的字体。从古帖中选用的七百多字,共参阅了历代三百八十多位书家的碑帖。其中最知名的如智永、汉崔瑗、张芝,锺繇,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智永、孙过庭、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欧阳询、孙过庭、虞世南、鲜于枢、邢桐、苏东坡、赵孟頫、黄庭坚、董其昌、李世民、黄宾虹、何绍基、于右任、吴昌硕、刘觉民等。参考的其它草书作品,上自西汉,下迄近代,时间跨度二千余年,还有大量的今人罕见的书经法帖。“历朝历代尽收其中。经过刘田依先生七十年的潜心探研,并且在亲自书写的《标准草书千字文》里增加了200 多个具有自己风格的体貌。这样,使汉字草法标准化、规范化更加趋于完整,也可以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起来举一反三,引申推衍,使草书的辨识与书写便会得心应手,十分方便。这些新字体的形成,揭示了中国汉字草书制作与普及的秘诀,解开了中国草书古今难传之谜,刘田依先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全身心的力量,去沉静忘我地探索与挖掘,开发前人所未发现的,完成了后人无法企及的伟大工程,从草书妙理到普及推广到所有爱好中国文化的人都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并掌握中国汉字的草书书写方法,这是中国汉字草书发展真正规范化历程上的又一里程碑。
⑻ 于右任《标准草书》的得失怎样评价
整理历代草书旧迹,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四原则,穷四年之力,前后三易其稿,编制出《标准草书千字文》。欲以推行社会,使人人能识能写,从而加速社会进步。从《标准草书》开始推广起,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这样一次较大规模普及草书的活动,其效果究竟如何呢?五十年来,人们并没有普遍接受“标准草书”,就连书法界人士习此也少,因此,现在有学者着文进行总结其得失,为当今书法创新活动提供借鉴。 认为“标准草书”之所以推广不开,是在于理论上有缺陷,它没有分清有两种性质的草书——即实用性草书和艺术性草书。草书的产生本在于实用,目的是在于节省书写时间,所谓“写得不谨,便成草书”,这便是实用性草书。到了汉末时,草书发生了蜕变,使实用性的草书转变为艺术性的草书了。这艺术性的草书不仅不节约时间,而学起来和写起来反而成了又难又慢的事,它不是靠有利于实用,而是靠它的艺术美陶醉了千百年来无数的书法爱好者。于先生推行“标准草书”,明确地表明要把艺术性草书施于实用,并实行“标准”化,这一来,在理论上就产生了矛盾,在推广时就陷入了困境。因为一般人写的实用性草书是潦草方便,而无需学习的,如果要他们花几年时间去学习“标准草书”显然是难于接受的。再则文字的使用,是供人阅读,它必须有全 民性,方才可能施之实用,“标准草书”推广的规模却难达到如此之大。即使在书法界,“标准草书”也难于流行,因为书法艺术贵在多变,而“标准草书”是以“一字万同”为准则,与艺术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五十年来,“标准草书”在推广中遇到的挫折,主要原因是混淆了艺术和实用的区别,造成了实用和艺术两头不讨好的局面。 但平心而论,“标准草书”的创新活动仍有着重要意义的。 第一,对草书规律的研究,是现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所制订的标准草书字符,其严密性和系统性都有超越前人之处,在学术上具有相当的价值。 第二,把它作为学习草书入门的基础,较之于一味死临法帖者,有事半功倍之效。唯入门之后,不可枯守“一字万同”的原则。
⑼ 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典
点击下面绿色块,下载后,复制、粘贴到C:WindowsFonts文件夹,打字时,选择该字体即可
⑽ 我想学硬笔草书,找不到字例啊
你好
硬笔草书字帖.pdf
说明:
该书以3500常用字为例,参照于右任《标准草书》及历代名人草书碑帖创作而成,既有毛笔书法的韵味,又有硬笔书法的特点,达到了“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境界,是一本难得的学习硬笔草书的好范本。
下载: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3885834.html
如对你有帮助~还请及时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