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pdf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pdf

发布时间:2022-05-17 16:11:39

㈠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读完有什么收获

1、文学艺术的起源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人在劳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呼声富有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这种没有歌词且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

2、原始诗歌

(1)原始诗歌的形式

①简单的、表意的和有节奏的呼声或叹声。

②诗乐舞一体。

(2)原始诗歌的内容

原始的诗歌韵语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包括渔猎、畜牧和耕种等生活内容,同时还有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3、原始散文

(1)产生时间

散文的产生较晚于诗歌,它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以文字为其必要的条件。

(2)特点

简短、精炼,便于记诵,富于节奏和韵调,有诗的味道。韵语部分,语言旋律最自然、音乐性最强烈、词意最精粹。

㈡ 有汉语史纲要pdf的么 790067659,谢谢了

各大学不一样的,一般用本校学者的书或者出版的书籍。比如 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 一、各专业四年必修课程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着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 郭锡良 等 商务印书馆 1999年1月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商务印书馆 1993年7月 逻辑导论 新逻辑教程 宋文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1—4) 游国恩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第二版上、下)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钱理群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中国文学概观(第三版) 张钟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月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谢冕、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纲(修订本上、下)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6月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2000)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樊树志《国史概要》 黄伯荣 《现代汉语》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三册,复旦版) 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四册) 北大版 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着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第三版) 叶蜚声、徐通锵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论语言学 汉语史 汉语史稿(新一版合订本) 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6月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教程(第二版) 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7月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教程(内部讲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1999年8月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大2001) 王力《古代汉语》(修订版)(中华书局) 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版) 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99) 三、中国文学专业必修课及所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版别 编着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 文学原理 文学概论(第三版) 蔡仪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5月 民间文学概论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 段宝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 张少康 刘三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6月 欧洲文学史(上、下) 杨周瀚 人民文学出版社 俄苏文学史(1—3) 曹靖华 河南教育出版社 比较文学原理 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乐黛云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8月

㈢ 谁有游国恩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应该是中国文学史吧?共是四册。游国恩、季镇淮王起、肖涤非、费振刚主编的。我们用的也是这个版本。没法卖给你。不过你可以去网上买,也不贵。在卓越网上就可以买到。http://www.amazon.cn/s/ref=nb_ss?url=search-alias%3Dbooks&keywords=%E4%B8%AD%E5%9B%BD%E6%96%87%E5%AD%A6%E5%8F%B2+%E6%B8%B8%E5%9B%BD%E6%81%A9&searchKind=keyword&sprefix=%E4%B8%AD%E5%9B%BD%E6%96%87%E5%AD%A6%E5%8F%B2&sprefix=%E4%B8%AD%E5%9B%BD%E6%96%87%E5%AD%A6%E5%8F%B2(你也可以自己搜,全四册都有的。)

㈣ 游国恩的学术生涯

游国恩在西南联大四年(1942年至1946夏季复员),一直讲授中国文学史概要,并先后开设了唐宋文、近代诗、韩愈文、黄山谷诗、文言习作等课程。当时的讲义都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成的。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又,从1944年至1948年,每年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举行毕业生考试,均有请游国恩担任考试委员的。除教学任务外,游国恩还在校内外作过多次学术演讲。如1942年来校不久就在昆明广播电台作题为《论讽刺》的演讲,(刊载于《国文月刊》第21期)同年12月,在昆明中法大学作《论写作旧诗》的演讲,(载于《国文月刊》第23期)1943年在西南联大文史讲座作题为《楚辞中的女性问题》的演讲(附录于1946年出版的《屈原》一书,改题为《楚辞女性中心说》),1944年在云南大学文学史会作《文学与谐隐》的演讲(发表于1944年4月12日昆明《扫荡报》)等。
虽然时间已经是十分紧张,但游国恩还写了《槁庵随笔》十五则(连载于《国文月刊》1944年第36、38、40期)、专书《屈原》(1946年,胜利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论文。《屈原》一书是1945年应潘公展之请写的。据说原来曾向梁守岱先生约稿,因梁先生太忙,才转荐游国恩承担。潘、梁二位与游国恩均不相识,他们荐请游国恩的原因,正如编印组在《作者小传》中所言,游先生“精研楚辞”,有多本着作问世,“极为士林所推崇”。《屈原》是一本约十万字的屈原传记,其中“对于屈子姓名、里贯、家世及学术思想篇章文艺诸问题之考证论定,不独发前人所未发,亦可补游先生以前着述所未及”。这本书是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但游国恩不愿利用自己的旧着“偷工减料,潦草塞责”。同时,他在书中再次说明:抗日战争前夕他在青岛山东大学教学时讲授楚辞,“是有意在做宣传工作,宣传‘三户亡秦’的民族主义”。
《屈原》一书中还指出屈原的死决非出于怯懦或消极的避祸,而是旨在“唤起国人”,“以拯救垂亡的宗国”,“确有重于泰山”。并指出“我国历史上无数的忠义之士,……(他们的出色表现)就是屈原这种宝贵的政治道德所养成的”。从此又可看出,游国恩的学术研究与他对国家民族的强烈使命感是相结合的。
游国恩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在山东大学任教时就着手编纂的《楚辞长编》,当时已编就《离骚》、《天问》二卷,有油印本发给学生参考。其他各卷,也已征材略具。由于时局动荡,来到大后方后又因图书缺乏等原因,编纂工作被迫搁置下来。1943年初,他在友人推荐下,曾一度考虑将已成卷的《离骚》、《天问》先去付印;为此曾与中文系罗庸教授相商,并请他写一序言。后因这两卷的原稿也已丢失,所存油印稿有脱错,手头无书,不能一一校正,且考虑到有的资料须补充,有些新的研究成果也无暇补入等原因而终于未拿出去发表。但罗先生仍将他写的序——《楚辞纂义叙》发表了出来。(见1944年《国文月刊》第31、32期合刊)序言称:“泽承此编,承近世学风之变,兼前人累世之长”;并举出其在诸多方面超过前人的地方。序言还指出,此书含有“八善”、“二长”;“虽旧说之渊海,实新义的甾会”。并说“此书一出,行见群爝息光,一星独耀”。序言不仅高度评价了游国恩在楚辞学史上的地位,而且说明《离骚》、《天问》二卷后来出版时虽经他遍寻了一切可能得到的材料,并对有的按语作了订正,但它的成书在当时也已经成熟了。 游国恩先生作为楚辞研究专家的成名作,是1926年北新书局出版的《楚辞概论》。1928年该书被商务印书馆收入《万有文库》及《国学小丛书》,使之有更广泛的流传。《楚辞概论》全书约15万字,较之时下动辄数十万言的很多着作而言,确是一本“小书”,而且就其内容而言,对于当代研习楚辞的学人来说,大多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把它们罡于20世纪20年代的具体学术环境中,这些都是游先生和他的同辈学者在东西方学术文化撞击过程中所创造的现代学术的第一批成果。
游先生有关楚辞研究的论文,生前有两次结集,一次为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读骚论微初集》,一次为1955年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后改为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楚辞论文集》。
《楚辞注疏长编》是游先生凝聚毕生心血而在生前未能见其成果出版的一项楚辞学研究的基础工程。从1959年开始,金开诚先生一直协助游先生进行这项工作,同时中文系有五位中青年教师和中华书局聘请的孔凡礼、李淡虹先生也先后参加了资料搜集和核对。到1965年,材料搜集工作已基本完成,而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使之再次被搁置了十年之久。1976年10月以后,游在先生的主持下,由金开诚先生及他的两个学生董洪利、高路明对资料重加校核和编排。1978年6月,《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离骚纂义》及第二编《天问纂义》即将完成,游先生不幸在医院遽尔逝世。《离骚纂义》及第二编《天问纂义》定稿是在先生逝世后,由金开诚先生参照过去的油印本及游先生作过的指示完成的,分别于1980年、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从先生研究计划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楚辞注疏长编》第一、二编的出版,经历了半个世纪,付出了三代学人的心血。游先生在《楚辞讲疏长编序》中提出整理《楚辞》的五个要点,但按计划还有校勘、音韵的专书,所以已出版的《离骚纂义》、《天问纂义》侧重在通训而兼及明例、考事,也就是通常所谈的融会训诂、考据、义理于一体。 中国文学史作为一个学科,是随着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而出现的。中国最早公开出版的中国人自着的《中国文学史》,即林传甲为京师大学堂撰写的“国文讲义”。其后各大学、师范乃至中学都纷纷改“词章”或“文章流别”为“文学史”,并为此编着各种文学史的教材。中国文学史学科由此形成,而《中国文学史》作为一种新型学术着作,也伴随着各类不同的教学需要而纷纷出现。 游先生自1931年开始任大学教职以后,即与中国文学史这一学科有了关系,随即先生有了第一部文学史的着作《先秦文学》。该书是先生于1933年在青岛写成的,同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人《万有文库》中。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对外“一边倒”基本政策的实行,高等学校的教学制度和教学计划也完全仿效苏联的。学制多由四年改为五年,课程设置和名目也有改变。北京大学中文系自1955年起学制改为五年,而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则仿效当时苏联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史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此前各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课程大都为一学年,每周2至3学时,而现在改为三学年,每周4至6学时不等。其他的高等学校也都按照北大的模式对教学计划作了调动。当时的高等教育部为了适应这一教学改革和进度,曾指定几所大学中文系和文学研究所分段草拟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并为之多次召开会议。游先生作为北大、清华、燕京三校中文系合并后的北大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主任,参加了这一活动的全过程,并承担先秦、两汉部分大纲的编写。
游国恩先生于1956年底写有《对于编写中国文学史的几点意见》一文,发表于1957年1月6日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周刊上。文章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大学中文系教学的实际情况,就中国文学史内容、体例和分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游先生在文章中的认识和这一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在以后的一个很长时间内,实际上在规范着中国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的教学。
游先生在北大讲授中国文学史时,为了便于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随着讲授的进度,向学生配套发放相关的作品选注。这种作品选注,当时称为“文学史参考资料”,由游先生提出作品选目和注释要求,具体工作由吴小如先生负责,再由先生审订。由于这套参考资料人选作品比较丰富而有代表性,注释详细精当,标明出处,并附有作家传记、评论以及有关的后人研究成果,是作品选注的一种新体例;特别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大发展,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学校图书馆藏书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样的参考资料能保证所有学生有一定作品及相关资料的阅读,对教学很有益处。因此,这套参考资料在20世纪50年代末分别以《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的名目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受到了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建和边远地区的高等学校中文系师生的欢迎。
1957年《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出版,但由于随之发生的“反右”、“大跃进”、“反右倾”等政治运动,中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被搁置了。直到1961年,当时的中宣部、高教部联合召开了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成立了教材编选办公室,开始实行一个大规模的文科教材编着的规划。《中国文学史》被确定为编着的教材之一,并指定游先生和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为主编,游先生为第一主编和编写组召集人,参加者尚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的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也许由于所谓的“三年困难”的教训,其时正处于两个“阶级斗争”高潮之间的平静期,整个环境比较宽松,使这部教材的编写能在总结建国以后高等院校中国文学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翔实的材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勾划出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轮廓。更由于尽管这部教材虽出于众手,但整体来说,思想前后贯通,文学风格比较统一,章节安排大体匀称,便于教学,因此,自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四卷本方式出版后,四十年来累计发行200万部以上,是20世纪初高等院校设立中国文学史课程以来发行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教材。

㈤ 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和袁行霈的有何区别主要不同在哪里

袁行霈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收录的是从先秦到清末的文学演变历程,为了区别同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编),这两套书的封面颜色都是一样的(粗心的人会拿错书。。。。)大部分学生称袁行霈那本叫“中国古代文学“。

游版优点是重点突出代表六十年代的水平。但意识形态性太强,政治,阶级观点直露如宫体诗。不过对后世版本影响巨大。袁本是这个时代的集大成之作。纵观全国,皆以之为重。但是书成众手,参差不齐。条目众多,难以把握。浙大的做法肯定也是考虑到以上问题。建议你认真攻读一本,另一本以为参照,不可偏废。

㈥ 游国恩的主要着作

《楚辞概论》商务印书馆 1934
《先秦文学》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
《读骚论微初集》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
《屈原》胜利出版公司 1946,三联书店 1953
《楚辞论文集》上海古籍文学出版 1957
《陆游诗选》(宋)陆游着,游国恩、李易 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中国文学史大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离骚纂义》中华书局 1980
《天问纂义》(游国恩编,金开诚补辑)中华书局 1982
《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 1989
《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 1989
《中国文学史纲要》
《文章义例》
《修辞举例》(讲稿)

㈦ 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2004版比老版本有哪些变化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的辉煌

由北京大学着名学者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该教材汇聚了国内19所高校的3O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知名学者参与撰写,是近30年出版的最优秀的文学史着作,体现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水平,有重大学术价值。
全书共四卷、九编。九编分别是: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其主要观点、学术贡献及理论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文学的审美价值。
该书立足于“文学本位”的观点,紧紧围绕文学创作的主体,以及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方面的内容来阐述文学的发展历程。在充分注意其思想内容的同时,也充分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力求深入解释那些重要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为文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每个时期文学发展的新素质、新特点。如关于作家与作品之间关系的处理,该书力求改变板块堆积的模式,根据作家的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尽量避免冲淡史的叙述线索,将作家放到文学史的历程中予以恰当的评价;同时也改变了将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分割开来的评述方法,力求将两方面完美结合起来总结其特色。
二、史论结合,重点突出。
该书运用史家的眼光观察和研究文学现象,突破了过去那种按照时代顺序,将一个个作家简单地排列在一起的模式,清楚地描述出文学承传流变的过程,避免了把文学史写成作家作品论的汇编。
该书特别重视史与论的结合,在史的描述中加强了论的内容,增加了绪论部分。全书有一篇总绪论,各编之前也有一篇绪论。总绪论以宏观的眼光辨析文学史的任务、鸟瞰中国文学的演进、考察影响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中国文学史的分期。各编的绪论对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殊问题进行论述。对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社会文化与思想的演变、社会的风俗习惯、文人的生 活风貌和心理状态、文学的嬗变轨迹、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特点、文体的兴衰、文学的承传、文学的思潮,等等,都有深人的论述与精当的描述。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史”的线索更加清晰,知识范围也更加广阔。
三、增加注释、年表和研修书目。
在每一卷之后增列文学史年表和研修书目,年表提供一些基本史实,可以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研修书目开列了重要的书籍及其较好的版本,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研修参考书目。在每章之后增加详细的注释,注出引文的出处,包括书名、卷数、章节、版本、页码,用以补充说明论点的依据。还就一些重要的问题介绍与此相关的或有所不同的说法。
四、关于文学史的分期。
该书在文学史的分期上做了新的尝试,将整个古代文学分为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这叫三古。在三古之下又分为七段:上古期包括两段,先秦、秦汉;中古期包括三段,魏晋到唐中叶、唐中叶到宋末、元初到明中叶;近古期包括两段,明中叶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到五四。三古七段的分期完全从文学本身出发,以文学本身的发展阶段作为文学史分期的根据。
五、文化学视角。
强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将文学放到文化这个大的背景上进行研究,避免了将文学史写成社会发展史的图解或作家评传的集成。例如《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汉赋的兴盛与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关系,佛教的传人和佛经的翻译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对唐诗繁荣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近代西方文化传人对文学的影响,等等,都论述得比较充分。
六、准确介绍文学史知识的同时注意开放性、前瞻性与启发性。
该书在文学史基础知识的叙述方面,客观稳妥、简洁明了;而对一些尚有争议的问题,则不拘一家之说,采取详细注释的方式,介绍不同的观点和说法,说明其症结之所在,而不勉强作结论。这样,既为师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知识,又为他们深入思考、广泛比较以推进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与线索。

㈧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

网上的淘宝网

㈨ 求助游国恩版中国文学史笔记

附件就是您要的文档,可免费下载。


望采纳~

㈩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版

中国文学史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本?哪家出版社?

阅读全文

与游国恩中国文学史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卡尔曼滤波算法书籍 浏览:769
安卓手机怎么用爱思助手传文件进苹果手机上 浏览:844
安卓怎么下载60秒生存 浏览:803
外向式文件夹 浏览:240
dospdf 浏览:431
怎么修改腾讯云服务器ip 浏览:392
pdftoeps 浏览:496
为什么鸿蒙那么像安卓 浏览:736
安卓手机怎么拍自媒体视频 浏览:186
单片机各个中断的初始化 浏览:724
python怎么集合元素 浏览:481
python逐条解读 浏览:833
基于单片机的湿度控制 浏览:499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帐号 浏览:883
程序员公园采访 浏览:812
程序员实战教程要多长时间 浏览:979
企业数据加密技巧 浏览:135
租云服务器开发 浏览:814
程序员告白妈妈不同意 浏览:336
攻城掠地怎么查看服务器 浏览: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