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1Q84》的书评!以及简介
《1Q84》的书评
1.《1Q84》村上春树的作品,以非常独特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半科幻的故事,作者写作手法非常独特,最大的感触是他对事物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看到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以前学语文课里学的那些东西,原来行文流露可以这么完美,原来对主人公中周边事物的细节描写对主人公感情的表达意义如此巨大,感受到了一些大师级的写作手法,这是在其它的小说或者文字中没有感受到的,最起码在我之前看到书中是这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读的书太少这一事实。
最初为何看这本书呢?其实是做地铁的时候,看到对面一哥们在读,看到封面上说什么被翻译为多国语言,销量很好什么的,就回来网上search了一下,评价貌似都不错,正好也没有看过日本的小说,就拿来看了一下,没想到一共三本,小说挺长的,6寸的pdf加一块一共快2000页了,貌似之前没有看过这么长的小说,没办法,事情一但开始做,就没有理由放弃或者停止,只得把它看完了,不过确实挺不错的,我还是从客观的角度描述一下这本书吧。
对其在写作手法上的赞扬我就不说了,就说说故事安排的特别之处吧。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只要两个,还会穿插着一些有寓意的特别事物存在,比如说小小人、先驱,这些都是单纯穿插进来的,作者自己在寓意些什么。。。第一部看完你会认为两个主人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完全是两个平行的故事在继续,也完全可以分为两部来描述,不过作者始终贯彻这这两段故事,平行并交错着排版到各个章节,一递一个章节的交错描述着。从第二部开始,你感受到了主人公直接的隐含联系,背后的故事也开始渐渐明朗起来,不过还是分角色分章节的在交错的描述着,这可能就是它的一个特色吧,到了第三部,又加入了一个角色,就是那个私家侦探,通过描述他的调查,把他安排进来,来描述主人公之间的联系,有点像做程序的感觉,把二者之间的协调工作放在第三方身上了,有点MVC的感觉。结束时也留有一些悬念,大多故事貌似都是这样吧,呵呵……
另外是对书中部分内容的评价,比较书是围绕主人公在描述的,而两位主人公年龄都在28~30左右。为了故事的完整性,会涉及到一些这个年龄段必须涉及的东西,所以么,会出现一些很黄很暴力的部分,仔细想想也是,故事是围绕主人公的,为了详细的记录故事的发展,难免会交代到日常生活部分,最后还会涉及到这个话题(我想这本书的畅销应该不会是因为这个吧,开玩笑);同时引发一种深思,中国人一般不会在公共刊物,或者大批量的发行物中很直观的大谈性事什么的,可能是源于根深蒂固的保守的性格,并且都会对这个话题比较敏感。确实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不免会让人想到哲学或者心理学里面的一些命题,理性的力量,性冲动应该是最原始的一种动物冲动,是比较难以克制的,同时也是动物本质特征的体现(尽管人类总是试图把自己从动物中独立出来),但是理性却可以压制这种冲动,并且几千年来的文化可以塑造这在东西,让你接受这个环境的思想开始,就在影响着你,已经把一些东西无形之中注入到了你的体内;另外就会联想到内心的强大是多么可贵。为什么要修心……额,扯远了,不过我只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2.近两天,如果有人见到我,那么就会看到一个不是在读《1Q84》,就是在期待读《1Q84》的人。我在在睡前读,清晨醒来读,走在路上的时候读,等车的时候读,公汽上读,地铁里读,办公室里读,吃饭的时候读……一天一夜,终于抽时间读完了。
故事未完。BOOK2对我来说,太遥遥无期了。但是对于村上的资深书迷来说,读不读BOOK2其实已经不重要——BOOK1已经重新让我返回“并非这里的那个世界”——通过文字和书页,一部分我已巧妙地进入1Q84年,一部分“遗传基因”已经形同那里的时空一样和书中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这本书里,孤独被升华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而渐渐失去原有的存在价值——是一种孤独到“孤独”这个词本身所不能承载的境况——青豆渐渐觉得,尤其是在一个人住的阳台上看到天空中出现两个月亮的时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不再是人们普通意义上所谓的生活的这个世界。为了迎合自己的存在,青豆将自己生活的世界称为1Q84。“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里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但其实,我觉得这仅仅是青豆适应自己的一种方式。接受自己生活在人们普通意义上所谓的世界上的一种自我保护、获得精神自由的一种方式。
书中的绝妙比喻随处可见,我比较偏爱村上独有的“宇宙系”气质比喻——“长时间倾听,渐渐感觉不像掌声,竟像在听无休无止的火星沙暴。”“而一旦沉默不语,他就像月球背面的岩石似的,沉默不语。”这样的比喻总是让我忍不住猜想,在他笔下人物的身边,还存在着一个五维世界,仿佛这样,宇宙的体系才更为健全。事实上不正是吗,所谓的五维世界,也许就是人们思想的延伸以及灵魂除了身体外的另一个神秘聚集地。
3.作为一部严肃小说,《1Q84》不合格,情节混乱的双线式表述,最后双线相交,少年相恋的男主女主成年后不幸分离,但是两人都如有神助,彼此拥有不同寻常的人生,最后机缘巧合,在“未知的力量”的指引下,找到对方,合二为一,达到精神上的飞升——这么死乞白烂的情节不是披着抱奥威尔大腿的书名就能掩盖过去的——当然,如果在白烂的情节瓶子里装的是深刻动人的美酒佳酿,我也不会这么吐村上的槽。但是凡事怕比,举个栗子,《傲慢与偏见》的情节无非就是准灰姑娘钓到金龟婿,白烂么?就算在两百年前也算得上白烂!但是不妨碍它是好小说,是伟大的小说。
《1Q84》是么?看上去村上好像对其抱着巨大的希望,但是看完整本书之后,果不其然,村上的“轻浮”依旧压过了他所期望所写作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性质的“综合性”小说的野望。什么是村上的“轻浮”?再举个栗子,《1Q84》第一部写了一个神秘的组织,这个包袱卖的很响亮,把人胃口吊得老高,但是在第二部里,我们得知这个神秘组织是由“小小人”控制的(一下让我想起之前的短篇“电视人”了),但是这个“小小人”是什么呢?本以为在第三部里能得到解释,结果没了,就这么没了。我敢打赌,村上一定觉得自己这个包袱抖得真机灵,真有范,真神龙摆尾去无踪,搞不定心里还美滋滋地想卡夫卡的城堡和地洞啊、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啊、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啊……总而言之,超现实的现实,隐喻了无限的人生,真牛逼!
可是,您到底隐喻了嘛呀?隐喻这种手法一点也不新奇,被人翻来覆去用了无数遍了,真正牛逼的是一部作品隐喻背后的真实,是否强大?是否深刻?是否振聋发聩?卡夫卡牛逼之处不在于写了一个(其实很搞笑的)大甲虫,而在于他是第一个在人类自以为掌握理性之火,可以智慧地携手走向光明的前方时,意识到人类为这个自由的新世界所付出的代价是自我的丧失;博尔赫斯的花园牛逼之处不在于诡秘的情节设置,而在于他通过短短万言,让读者深深领会到了命运的无常和荒谬;卡尔维诺是着名的轻而又轻的作家,但就算他最小品的一部着作《看不见的城市》,你依旧能从他抖的那些小聪明里,窥视到大智慧不可遮掩的光芒。
但是《1Q84》这本书,带来了什么新的?深刻的?洞见的?有价值的思想精华吗?要我说,没有。整部书,抛去那些奇巧的、空洞的、华丽的、做作的诡异部分,我只看到了一个内核:即被这个世界莫名其妙所挤压的个体通过自我的抗争和完整,与世界达到一个平衡的结果。
其他的一切,都是耍花腔的点缀,或者说,装神弄鬼。
这样的概念新奇吗?一点也不!他写的深刻吗?一点也不!
把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内核,用花里胡哨的点缀,贴上闪闪发光的标签:“邪教”、“迫害女性”、“自我完整”、“两个世界”、“小小人”、“性”,要我说,都!没!用!你真正写的是什么,你是否真诚地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些什么,这不是靠扔一堆莫名其妙的想象,在想象之间扯上莫名其妙的关系,编织莫名其妙的迷局能做到的,再说一遍——都!没!用!
如果说早期我看村上的长篇(不包括《挪》,留待后面再提),虽然也会被他抖的小聪明小想象偶尔腻歪到,但是我能感到,里面还是有相当分量的真诚在,《世界尽头冷酷仙境》、《舞舞舞》、《寻羊冒险记》,探讨的都是心灵的空虚,但是村上不隐瞒,也不自我美化,所以不讨厌,虽然有点刻意,但是起码不讨厌。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讨厌的呢?《奇鸟形状录》。这本书给我留下很脏的印象,不是因为性描写,而是因为性描写背后展示出的村上猥琐的意图:“看我多牛逼啊,只有我敢这么写性”。我对于严肃作品写作者的要求是:尊重读者。不要玩弄,不要居高临下,不要虚伪,更不要炫耀。总而言之一个词:真诚。《奇鸟形状录》不是一部真诚的小说,在这部书里,村上开始大量地敷衍读者,用胡编乱造毫无逻辑的遐想,辅以故意花团锦簇的笔法和技巧,暗示读者:“看到没?我是有深意的!”
呸,深你个头意啊!
然后接下来的《海边的卡夫卡》,把村上的自恋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个少年一出场就让我想起村上自己,我真是不能不猜想,村上写的时候在多大的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自己不得志的少年时代啊……看到结尾,又是迷失的少年在自我的强悍和奇特的际遇下,击败了莫名其妙的黑暗,寻找到了人生的新境界。我说您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这么三板斧啊……
然后是《1Q84》,把自恋和自我膨胀推向极致的《1Q84》……居然在采访中提《卡拉马佐夫兄弟》。您醒醒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勇气和笔力是您能比的吗?对于艰深如一座座大山的宗教、社会、伦理问题,陀氏是抱着虽手无寸铁仍然定要穿山而过的勇气,自断后路地撞进去的,换了您,看看您写的什么“小小人”,什么“空气茧”,都是神马玩意啊……连爬山都不能算,简直就是糊了个(无比精美的)纸飞机往山上一扔,然后鼓掌自贺已经征服大山了吧。
最后说说《挪》,之所以要最后说它,是因为《挪》是村上唯一一部收敛小聪明去写的书。《挪》发挥了村上最好的一面,但是也把他的老底兜了一干净。无论是双线式情节(绿子和直子的情节完全独立),还是刻骨的空虚感(是村上所有小说的内核),还是无端幻想中的牺牲和压迫(以木月为首的好几个莫名其妙就自杀的牺牲者)。如果说在那之后的书比《挪》有所改变,只在一点,那就是结局。《挪》的结尾飘渺而略带空虚,但之后的书里,村上编造出无数个世界里的无数种手段,为主人公创造一个具有各种奇特要素的充满希望的结局。
也就是说,村上的所有作品,无不是一个主题的变奏:
1.我很空虚/痛苦。(不知道为啥)
2.我要抗争/逃避。(主角没做什么努力但是配角都来帮他)
3.我胜利了。
最后,我问我自己,为什么村上会这样?为什么呢?而且,就算这样,为什么我会觉得气愤呢?
我想,这是因为我觉得村上太矫情了,也就是说,不真诚。作为一个喜欢过他甚至目前还喜欢他几部作品的读者,我非常讨厌不真诚的作者,和他们不真诚的作品。
什么叫不真诚?举个栗子,《1Q84》里写了好多悲惨的事情,但是我想问,在读的时候,你真正感觉到了悲惨吗?你真的感觉到痛了吗?书里的人物真的让你觉得,他们有血有肉,血泪淋漓?还是说,他们只是一堆木偶,被作者无形的手砍得七零八落?
不,丝毫不,无论村上怎么在书里用各种编造或者非编造的凄惨情节,向读者撒娇:“我好惨啊,看看我,我好惨啊,快点被我震撼。”对不起,我做不到,因为我能看出来,你不懂,什么是痛苦。
没有真真正正痛过的人,是装不出那种刻骨铭心的痛的,不管你怎么想象,怎么自怜自伤,怎么通过长时间跑步、清规戒律近乎自虐、把自己关起来一写写六个月,直到“把这种重复性的生活坚持很长时间——半年到一年,那就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体力了”(引自《巴黎评论》村上春树访谈),没有就是没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痛指的不是肉体或者际遇的痛,不是!这种痛是灵魂深处的痛,是一个人勇敢面对他自己灵魂中所有肮脏、高尚、虚伪、真实、绝望、壮丽的时刻,所感受到的那种直插内心的痛楚——一个一生际遇平静,没有遭遇过太多悲惨的人同样可能因其敏感锐利的灵魂而得以从身边所有寡淡的事物中汲取生命的养分,最终品尝到这种痛苦——比如说艾米丽·勃朗特,她一生平庸,交游狭窄,未婚早逝,但在《呼啸山庄》中,她让全世界为她灵魂的痛楚之强烈之深刻而战栗。
但村上,他没有,他或许感受过,但是他没能在他的小说中表达出来。他最大的痛苦,我所看到过的,无非就是渡边在直子死后,一个人悲痛欲绝地流浪,他提到他伤心的是“那般鬼斧神工的肉体再也见不到了”(可能记忆有误,大概这个意思)。这种和丢了一个iphone本质上毫无区别的伤心,对不起,离真正的悼亡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的深度。在村上的小说里,你是看不到真正深刻的情感,和真正震撼的心灵的。村上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轻盈”的作家,他没有真正深刻地展现这个世界的能力,因为他无论离真正的幸福,和真正的痛苦,都太遥远了。这不是不好,但是拜托他,别老自我催眠,抱牛逼大师的大腿了,看着都替他难受。
《1Q84》简介: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2009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双线(BOOK3为三线)进行,并以村上较少用的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来说故事。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1984年,青豆与天吾皆为30岁,青豆为健身教练但另一面则是暗杀者,将受到极度暴力的妇女们的丈夫们送至死亡的世界。天吾的职业为升大学的补习班数学教师,另一面是一位作家,但只写过专栏而未出版正式的作品。青豆与天吾皆于某一时间点进入1Q84年,青豆为了区别与之前世界的不同,自行命名当年为1Q84年。1Q84年与1984年主要差异在于天空有一大一小的两个月亮,并出现一些于1984年并未发生的历史事件。这些独立于1Q84年的事件将青豆与天吾引导至一个宗教团体:“先驱”,先驱前身为一主张社会主义的政治团体。而在这团体的背后又有不属于这个世界的Little People。Little People具有制作空气蛹的能力,并可借由空气蛹来到这个世界。青豆与天吾虽对彼此持有绝对的好感,但在青豆小学转学后并没有再次碰面。二人在1Q84年以不同的角度来探索这个世界,青豆借由一次的暗杀事件而对1Q84年有自己的认知与觉悟,而天吾则是将深绘里的作品《空气蛹》重新书写编排时有了Little People与两个月亮的概念,二人因缘际会的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在Book 2结尾时二人只有透过空气蛹而有过短暂的时空重逢。在Book 3中,青豆为了躲避“先驱”的追杀在女主人及Tamaru的帮助下躲藏起来,而天吾则由于父亲的死徘徊于医院和家之间,期间青豆得知自己怀了天吾的孩子(借由深绘里,二人并没见面)苦苦寻找着天吾想再次重逢却险些被“先驱”所派追踪者牛河发现,最后结尾二人相会共同返回了现实世界。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着名作家。1979年,《且听风吟》出版以来,寂寞忧郁的文字、清淡闲适的情节,尤其是独特新颖的都市感觉的写作文风,令万千读者如痴如醉。随着《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边卡夫卡》等作品的陆续出版,逐渐赢得世界性的崇高声誉,最终形成“村上春树文学山系”。 2009年,集毕生文学之大成的巅峰杰作《1Q84》隆重出版,以席卷之势荣登日本所有畅销榜首,在整个日本、东亚乃至全球都引起巨大反响。正如媒体评论:“如此重大而复杂的题材,几可视为日本文学在新千年的伟大开篇。”
㈡ 《刺杀骑士团长》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刺杀骑士团长》([日] 村上春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3AmScNCt_jEjkpiqZea_vw
书名:刺杀骑士团长
作者:[日] 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780
内容简介:
“我”,36岁,美术科班出身,原本爱好抽象画,多年来为了养家糊口成为专业肖像画画家。结婚六周年纪念日前,妻子毫无征兆地提出已有外遇,要求离婚,于是“我”独自离家开车在外游荡了一个半月,最终应好友雨田政彦之邀,住进小田原郊外山间其父雨田具彦的旧居兼画室,期待通过环境的改变调整心情。
奇妙的事件就发生在搬家后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雨田政彦帮“我”介绍了山下绘画班任教的工作,“我”和班里的两位人妻先后成了情人,经神秘邻居免色的精心策划,和班上的少女真理惠也建立了密切联系。房子主人雨田具彦是着名日本画画家,“我”搬进那栋房子后不久,意外在阁楼发现了一幅雨田具彦不为世人所知的大师级作品,名为“刺杀骑士团长”。
由此,“我”被卷入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
夜半铃声与古庙洞口、神秘邻居免色涉与绘画班女学生秋川真理惠、“骑士团长”与“长面人”、现实世界与隐喻世界……
村上春树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将读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 Haruki Murakami,1949年生于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1979年以《且听风吟》(群像新人文学奖)登上文坛。主要长篇小说有《寻羊冒险记》(野间文艺新人奖)、《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谷崎润一郎奖)、《挪威的森林》、《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奇鸟行状录》(读卖文学奖)、《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1Q84》(每日出版文化奖)等。另有《神的孩子全跳舞》、《东京奇谭集》等短篇小说集、随笔集、游记、翻译作品等诸多着作。在海外也获得多项文学奖项,2006年凭《海边的卡夫卡》获(捷克)弗兰茨•卡夫卡奖、凭《盲柳睡女》(Blind Willow , Sleeping Woman)获(爱尔兰)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2009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11年加泰罗尼亚国际奖、2016年安徒生文学奖。
㈢ 高分求 《聂小倩》文言知识点
浙江人氏宁采臣,为人慷慨豪爽,方正自重。常常对人说:“我一生中没爱过第二个女人。”
宁采臣有次恰去金华,到城北后,进一座寺庙里休息。寺庙大殿宝塔十分壮丽,但地上长满比人还高的蓬蒿,好像好久没有人来过。东西两侧僧人居住的房舍,门都虚掩着,只有南面一间小屋的门上,好像挂着一把新锁。殿东角有一片修竹,台阶下有大池塘,里边野藕丛生,已经开花。宁采臣很喜欢这个幽静的地方。此时恰逢学使来主持考试,城中房舍租金很高,于是考虑在这里住下,就散步等待庙中僧侣回来。
傍晚时,有个读书人来开南面小屋的门。宁采臣走上前行礼,并且告诉他自己想在此留宿。那个读书人说:“这里没有房主,我也是个在这里借宿的人。你不怕冷清住在这里,我早晚都能向你讨教,真是不胜荣幸。”宁采臣很高兴,铺些蒿草当床,又架起木板当桌子,打算在这里住些日子。
这天夜晚月光皎洁,宁采臣和那位书生一起坐在大殿的走廊聊天,各自说自己姓名表字。书生自己说:“我姓燕,字赤霞。宁采臣想他是来应考的秀才,但听他的口音,根本不像浙江人。于是追问那书生,书生自己说:我是陕西人。”语气朴实诚挚。等到两人说完了话,于是相别就寝。
宁采臣因为在陌生的地方居住,久久难以入睡。他听见北边房里有人窃窃私语,好像住有家眷。他起身趴在北墙石窗下,悄悄看了一眼。看见短墙外一个小院落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还有一个老婆子穿着褪色的红衣服,头上插有银梳,一副驼背衰老的样子,那两人在月下说话。妇人说:“小倩为什么久久不来?”老婆子说:“可能是好友来了吧。”妇人说:“她没向姥姥发牢骚吗?”老婆子答道:“没听到,但她看上去很忧虑。”妇人说:“小丫头不能当作知己人看待。”
话未说完,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进来了,模样好像很美。老太婆笑着说:“背后不说人,我们两个正说你呢,没想到你这个小妖精悄悄进来了,幸亏我们没说你什么坏话。”老太婆接着说:“小娘子长得好比画中人,我要是个男人,也会被你把魂勾跑。”女孩说:“姥姥不夸奖我几句,还有谁会说我好?”妇人和女孩子说了些什么,宁采臣没有听清。他想这是邻居家眷的私语,所以躺回草床不再听她们说话。过了一会儿,寺庙里一片寂静。
宁采臣刚要入梦境时,觉得好像有人进了他的卧室。他急忙起身一看,发现是北院那个叫小倩的女孩子进来了。他不由得吃了一惊,问她进来干什么,她说想跟他一起睡。宁采臣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怕别人议论,我还怕别人说闲话呢。偶然一失足,就会成为一个道德沦丧的无耻之徒。”女孩说,夜里没人知道。宁采臣大声责骂,女孩犹豫徘徊想要说什么。宁采臣吼道:“快走开!要不然,我就要喊南边小屋里的人了。”听了这话,那女孩有些害怕,只好走开了。刚走出门又转身回来,把一锭金子放在宁的床褥上。宁马上把它扔到院子的台阶上,斥责说:“不义之财,弄脏了我的口袋。”女孩羞愧地拣起金子走了,嘴里还说:“这个男人真是铁石心肠。”
第二天一早,有个兰溪的书生带着一个仆人来应考。他们住在寺庙的东厢房里。不料,书生竟在当天夜里暴死了。死后发现,他的脚板心有个小限孔,像是被锥子刺的,还有一缕缕血丝流出来了。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个晚上,书生的仆人也死了,他的症状和书生一模一样。晚上,燕生回来了。宁采臣问他知不知道死因,他认为这是鬼魅干的。宁采臣为人耿直,根本没把鬼的事放在心上。
到了夜里,那个女孩子又来找他。她对宁采臣说:“我见过的人多了,但没有像你这样刚直的人。你有圣贤人的品德,我不敢欺骗你。我叫聂小倩,十八岁就病死了,埋在这座寺院旁,不幸遭受妖物的威胁,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下贱勾当。我用容颜去迷惑别人,这本来并不是我愿意做的。现在这寺中没有人可以杀,鬼夜叉很可能要来杀你。”宁采臣听了这话,十分惊骇,他请求小倩帮他想办法。聂小倩说:“你跟燕赤霞住在一屋便能免除凶灾。”宁采臣问了一句:“为何不去迷惑燕赤霞?”小倩回答说:“他是个奇人,鬼妖不敢接近他。”宁采臣又问:“你们怎么样去迷惑人呢?”聂小倩说:“和我亲昵的人,我悄悄用锥子刺他的脚心,这样,他很快就昏迷过去了,于是,我再吸他的血给妖怪喝。有时候,我用金子去勾引,其实那不是金子,而是罗刹鬼的骨头。这东西留在谁那里,就能把谁的心肝掏去。这两种方法,都是迎合而今人们贪色好财的心理。”宁采臣问她什么时候戒备,她说明天晚上。临别时,小倩哭着说:“我掉进了大海,找不到岸。你是仗义君子,一定能救苦救难。如果你能把我的朽骨带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安葬,我将感激不尽。”宁采臣答应了她的要求,问她的坟在哪里,她说:“请记住,白杨树上有乌鸦巢穴的地方便是。”说完出门,片刻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宁采臣恐怕燕赤霞外出,便早早到他房里,邀请他喝酒。上午九十点钟,酒菜准备好了。在酒席上,宁采臣留意观察燕赤霞。宁采臣表示想和他同屋睡,燕赤霞推辞说自己喜欢清净,宁采臣不听,到了晚上,强行把铺盖都搬过来了,燕赤霞不得已,只好跟他同睡,他嘱咐宁采臣:“我知道你是个大丈夫,对你也很钦佩。不过,我有些私事,不便明说。请你不要翻看我的小箱子。否则,对你我两人都没好处。”宁采臣很恭敬地答应了。后来,各自就寝。燕赤霞临睡前把小箱子放在窗台上,过了一会儿,他就鼾声如雷。宁采臣半天也睡不着。大约一更时分,他发现窗外隐隐约约有人影,正慢慢靠近窗户朝里看,目光闪闪。宁采臣很害怕,正要喊叫燕赤霞,忽然听见有个东西从小箱子中飞出,像一匹白绸缎闪闪亮,折断窗户上的石格,猛然一射,随即像电光一样熄灭了。这时,燕赤霞醒来起身,宁采臣假装睡着了,在暗中观察他。只见燕赤霞拿起箱子检查,从里面取出一个东西,映着月光嗅了嗅。那东西亮晶晶的,大约有两寸长,一片韭菜叶子大小。然后,燕赤霞把它紧紧包牢,又放进箱子里。燕赤霞自言自语:“什么老妖怪,竟敢有这么大的胆子,把我的箱子都给弄坏了。”于是,他又躺下来。
宁采臣觉得太奇怪了,便起身问燕赤霞,并把刚才所看到的情节都告诉了燕赤霞。燕赤霞说:“既然我们已成好朋友,我也就不必再隐瞒了。我是个剑客。要不是那个石格子阻挡,妖怪当时就会死的。虽说它这次没死,但他已受了重伤。”宁采臣问他刚才藏起来的是什么东西,燕赤霞说是剑,并说刚才闻它,上面有股妖气。宁采臣说想看看这柄剑,燕赤霞拿出来给他看,原来,这是一柄亮闪闪的小剑。于是,宁采臣更加重视燕赤霞。
第二天一早,宁采臣到窗外查看,发现地上有摊血迹。这天,宁采臣走出寺院,在寺院北边,他看见一片荒冢。再一看,果然有棵白杨树,树上有个乌鸦巢。
宁采臣办完事以后,急忙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临行前,燕赤霞设宴送行,并把破皮囊赠送给宁采臣,他告诉宁采臣:“这是剑袋。你好好收藏,它可以避妖怪。”宁采臣想跟他学剑术,燕生说:“像你这样信义刚直的君子,本来是可以学的,但你是富贵阶层的人,不是干我这一行的。”宁采臣撒谎说有个妹妹葬在寺院北边,打算迁葬。于是,他挖出聂小倩的朽骨,用衣衾包好,租船返回家。
宁采臣的书斋靠近郊野。他回家后就将小倩的坟建在斋外。建好安葬后,他祭祀说:“可怜你孤零零的,把你葬在我小屋旁边,这样,你的悲欢我都能听见,希望你不会被鬼雄欺负。一杯水酒,不成敬意,请不要嫌弃,把它喝了罢!”他祝福完以后正准备回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道:“请等等我!”回头一看,竟是小倩。聂小倩笑着谢宁采臣:“你的信义,我永远也报答不尽。请让我随同你回去,拜见婆婆,就是做个丫头小妾也心甘情愿。”宁采臣细细打量她,见她肌肤细嫩,小脚尖尖,身材娇娇,妩媚动人。
于是,便带她一同回到书斋。宁采臣让她先坐一会儿,他先进去告诉母亲。他母亲听说后感到很吃惊。当时,宁采臣的妻子已病了很长时间,母亲叫他不要声张,以免刺激病人。他们母子正说着话,聂小倩已悄悄进屋,跪在地上拜见宁采臣的母亲。宁采臣介绍说:“这就是小倩。”宁母惊慌地看了看她,心里很害怕。聂小倩说:“我孤单一身,远离父母兄弟。承蒙公子关照,使我摆脱了困境。因此,我愿意侍奉他,以报答他的恩德。”宁母见她模样很可爱,才敢与她说话。宁母说:“姑娘肯照顾我儿子,我这个老太婆当然很高兴。只是我一生仅养了这个儿子,要靠他传宗接代,不敢让他娶个鬼妻。”小倩说:“我真的没有二心。九泉之下的人既然得不到您的信任,那就让我把公子当兄长对待,听候您老人家的吩咐,早晚伺候,行不行?”宁母觉得小倩的话说得很真诚,便答应了。小倩说她想拜见嫂夫人,宁母推辞说宁妻患病在床,多有不便。小倩也就没有去。接着,小倩立即到厨房,给母亲做饭。她在宁采臣家进进出出,穿堂入室,像是来了很长时间一样,一点都不陌生。
天黑以后,宁母有些怕她,要她先回去睡觉,却不给她准备床被。小倩意识到这是母亲赶她走的信号,于是,她就走了。经过宁采臣的书房时,她想进去,又不敢进,在门外徘徊。宁采臣叫她,她说:“房里有剑气,叫人害怕。前些时候在路途上不敢见你,就是这个缘故。”宁采臣顿时想起燕赤霞送给他的破皮袋,于是,他赶忙把袋子拿下来挂到别的房间去了。小倩这才进了书房,在烛灯边坐下。坐了半天也没一句话,后来,她问宁采臣:“你晚上读书吗?我小时候念过《楞严经》,现在多半已忘光了。请你帮我找一册,夜晚空闲时我请大哥指点指点。”宁采臣答应了。 两个人又无话可讲,小倩也不说告辞。到了二更以后,小倩还坐在书房里不走,宁采臣催她,她伤心地说:“我是外地来的孤魂,特别害怕到荒墓里去。”宁采臣说:“这里没有别的床,而且兄妹之间,也应该避嫌。”小倩站起身,一副愁眉苦脸要哭的样子,想迈步却又迈不开步子。她慢吞吞地走出书房,过了台阶就不见了。宁采臣心里很可怜她,想留她睡在别的床上,又担心母亲会责怪。
第二天一早,小倩向母亲请安,端水给她盥洗,家务活忙个不停,而且,样样都合宁母的心。傍晚时,小倩自动离开书斋。她经过书房时,经常借着烛光念经,直到宁采臣要睡觉时才凄然离去。本来,自从宁妻病倒以后,宁母便操持起所有的家务,她已疲劳不堪。自从小倩来到家以后,宁母就清闲多了。天长日久,宁母和小倩渐渐熟悉,她对小倩也越来越疼爱。到后来,宁母已忘记小倩是个鬼变的,而不忍心晚上叫她走,便把她留下来跟自己一起睡。小倩初来时,不吃不喝,半年后才开始吃点稀饭。宁采臣母子都很喜爱她,从来不说她是鬼。
不久,宁妻病逝了。宁母想收小倩做儿媳,但怕她不能生儿育女,小倩说采臣将有三个男孩,不会因为有鬼妻就没有后代。于是,宁家大办酒席,遍请亲友。婚礼那天,小倩穿戴一新,大大方方地出来见亲友,令满堂亲友都看呆了。人们不怀疑她是鬼,而怀疑她是仙人。于是各方的亲戚都来祝贺他们,并且争相拜见小倩.小倩擅长画兰花梅花,经常作画答谢宾客,得到画的人把画收藏好并且以得到小倩的画作为荣耀。一天小倩靠在窗前,忧心忡忡的样子。忽然问:“革囊在哪里?”宁采臣说:“因为你怕它,所以把它收藏在了其它地方。”小倩说:“我受到生人的气息已经很久了,应该不再害怕,最好将革囊挂在床头。”宁采臣询问她这样做的原因,小倩说:“这几天以来,心里的忧患没有停止过,料想金华的那妖怪,记恨我逃跑了,恐怕早晚要找过来。”宁采臣于是拿革囊过来。小倩反复看了看,说:“这个是剑仙用来盛装人头的,现在破成这样,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我现在看到它,也还是浑身发抖。”于是把革囊悬挂起来。第二天又让宁采臣移挂到门口。晚上两人点灯相对而坐,忽然有一个象鸟一样的东西飞来了。小倩吓得躲到了夹幕里,宁采臣看着那个东西如夜叉一般,雷电般的眼睛,血色的舌头,浑身发光快速向前,到了门口停住了,徘徊了好久,慢慢靠近革囊,用爪子抓取革囊,好像要将它撕裂。革囊忽然响了一声,变得跟篑一样大,恍惚之间有鬼物从革囊里突出半身,并且将夜叉揪入了革囊,于是就安静了下来,革囊也变回之前的样子。宁采臣又惊又怕,小倩也出来了,高兴地说:“没事了!”一起看革囊里面,只有清水而已。
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个男孩。后来宁采臣又纳妾了,小倩和她各生了一个男孩。他们的孩子后来也成了一个有名望的人。
㈣ 《挪威的森林》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RZCUU9YvTOO5FWw4vp8thw
书名:挪威的森林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380
内容简介: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着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影响了几代读者的青春名作。故事讲述主角渡边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苦闷彷徨,最终展开了自我救赎和成长的旅程。彻头彻尾的现实笔法,描绘了逝去的青春风景,小说中弥散着特有的感伤和孤独气氛。自1987年在日本问世后,该小说在年轻人中引起共鸣,风靡不息。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18年2月,推出该书的全新纪念版。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当代作家。京都府人。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主要着作有《挪威的森林》、《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拉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真实反映当代日本都市人群的生活、心理,风格洗练,富于想象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批评精神,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因其笔下人物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都市青年群体有着共通之处,故尤其能够得到青年阅读层的喜爱和共鸣。
㈤ 《挪威的森林》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AYWtqhwfHXTLlaghlnk5vw
书名:挪威的森林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380
内容简介: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着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影响了几代读者的青春名作。故事讲述主角渡边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苦闷彷徨,最终展开了自我救赎和成长的旅程。彻头彻尾的现实笔法,描绘了逝去的青春风景,小说中弥散着特有的感伤和孤独气氛。自1987年在日本问世后,该小说在年轻人中引起共鸣,风靡不息。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18年2月,推出该书的全新纪念版。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当代作家。京都府人。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主要着作有《挪威的森林》、《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拉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真实反映当代日本都市人群的生活、心理,风格洗练,富于想象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批评精神,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因其笔下人物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都市青年群体有着共通之处,故尤其能够得到青年阅读层的喜爱和共鸣。
㈥ 哪位大神有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pdf书籍百度云盘资源
《天黑以后》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yOcgxv2ENS5DzmlE3aq2EA
天黑以后.村上春树
㈦ 《挪威的森林》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https://pan..com/s/1jBN5lJVZpKwpggatTM-ryg
书名:挪威的森林
作者:[日]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380
内容简介: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着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影响了几代读者的青春名作。故事讲述主角渡边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苦闷彷徨,最终展开了自我救赎和成长的旅程。彻头彻尾的现实笔法,描绘了逝去的青春风景,小说中弥散着特有的感伤和孤独气氛。自1987年在日本问世后,该小说在年轻人中引起共鸣,风靡不息。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18年2月,推出该书的全新纪念版。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 ),日本当代作家。京都府人。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主要着作有《挪威的森林》、《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拉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真实反映当代日本都市人群的生活、心理,风格洗练,富于想象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批评精神,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因其笔下人物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都市青年群体有着共通之处,故尤其能够得到青年阅读层的喜爱和共鸣。
㈧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日] 村上春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JVPyE-WtdcWsVs1VjqxVEg
书名: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日] 村上春树
译者:施小炜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7-1
页数:247
内容简介:《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
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他是怎样下定决心走上职业小说家之路?对他来说,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么?究竟如何看待芥川奖与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三十五年来,村上春树在孤独中编织着美妙动人的故事。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
不论是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还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为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就是村上春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村上春树,日本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面世,七天 突破100万册,创日本文学史上最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译者 施小炜,翻译家、学者,旅日多年。译有《老师的提包》《1Q84》《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天黑以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
㈨ 《图书馆奇谈》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图书馆奇谈》([日] 村上春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koN3xALv6Op8XqVUqDYsyQ
书名:图书馆奇谈
作者:[日] 村上春树
译者:施小炜
豆瓣评分:6.6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0
页数:64
内容简介:
村上春树最扣人心弦之作!
这部小说中的所有元素都充满隐喻,本书是村上小说世界的入口。
为了弄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征税方式,少年决定去图书馆寻找答案。依照指引,少年来到地下的107室。眼前是一扇奇特的门,敲上去令人毛骨悚然。
门开了,一个长相诡异的老人找来三本书,但只能在阅览室里读。少年跟着老人走进漆黑的阅览室,他这才发现,他似乎永生都将囚禁于此……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
日本着名作家。生于1949年。29岁开始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获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出版的《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销量突破1000万册。2009年出版的《1Q84》被誉为“新千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面世,七天突破100万册,创日本文学史上最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写作之余,热衷翻译英语文学、跑步、爵士乐等。
卡特•曼施克(Kat Menschik)
德国画家。2007年获特洛伊斯多尔夫图画书大奖。
施小炜
翻译家、学者,旅日多年。译有《老师的提包》、《1Q84》、《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天黑以后》、《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
㈩ 《社会心理学》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社会心理学》(E·Aronson)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社会心理学
作者:E·Aronson
译者:侯玉波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1
页数:517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第5版)(中文第2版)作者是美国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第一作者Elliot Aronson教授是美国心理学会(APA)成立110多年来唯一包揽杰出写作奖、教学奖和研究奖这三个主要奖项的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第5版)(中文第2版)凝聚了作者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内容全面完整、系统连贯,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个体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个体态度和从众行为、团体过程和人际沟通、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等社会心理与行为特征,反映了在健康、环境、法律等领域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埃里奥特·阿伦森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2年他当选世纪百名最杰出心理学家之一。他现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名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邀访问教授。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生活在反犹太情绪严重的街区,而我们是那里惟一一家犹太人。我不得不在每天傍晚的时候去犹太学校。我是这个街区中惟一一个去犹太学校念书的少年,这使我很容易地成为街区中一些年纪较大的恶棍的攻击目标。在天黑以后从犹太学校回家的路上,我经常被游荡的歹徒抢劫,他们还高喊着反犹太的侮辱性的字句。
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在被一顿暴打之后我坐在围栏上,为流血的鼻子或撕破的嘴巴止血,我为自己感到难过,并且很想知道这些小孩为什么会如此讨厌我,即使他们根本就不认识我。我思考着,那些小孩到底是被教育成憎恨犹太人的,还是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天生就是那样。我想知道他们的憎恶是否能被改变——如果他们多一点了解我,他们会不会就不那么恨我了呢?我反思了自己的性格。如果情况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如果我比他们块头更大、身体更强壮的话,我会没有什么原因地把他们痛打一顿吗?
当然,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但最终我发现这些都是很深刻的问题。大约30年后,作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家,我很幸运地得到一份工作,它使我能够回答其中一些问题,并创造一些技术来减少这种使我成为一名受害者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