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压缩句子的方法高考题
压缩句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的,这个前提条件是你要懂得这个句子成分,要会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划分句子成分,简单讲,就是你要掌握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这个掌握好了,压缩句子就简单了,因为压缩句子最主要的就是抽主干,就是抽出主谓宾啊!
② 如何压缩语段练习题
一、解答压缩语段题经常出现的失误
解答压缩语段题,经常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两点:一是不能全面地把握整个语段的主要信息,往往以偏概全,或遗漏要点;二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差,不能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二、压缩语段题的解答技巧
解答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
(一)查找法。查找法就是在原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即表述主要信息的语句。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
例1.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2004年高考重庆卷)
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
标题:(不超过12个字)
解析?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答题要求,即“拟一个简明的标题”。拟一个好标题并不容易,一是概括性要强,二是要生动而醒目。其次要把握所给材料的观点和内容。这段材料讲的是塑料袋对环保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醒人们要加强环保意识——文段的首尾句可以看成是中心句。
③ 高中语文,压缩语段题:下定义
1,食品添加剂是使用反腐和加工工艺加入到食品中,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的一种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2,飞行板是由法国的弗兰基·萨帕塔研制的将双脚绑在附有喷水器的鞋子里用以提供上升力,并需双手稳定飞行喷嘴的一种装备。
④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的题目有点不懂。
山东的是记叙文,能详细介绍,还能抒情(文人喜爱);而江西的是说明文,只要根据说明方法讲出所说明的内容就可以了。(首句:称为…下定义~定义;水蒸气:举例子~原理;盐,碘化银:作比较~优点…)
⑤ 高三语文语言运用题压缩语段怎么做
提取关键词:给概念下定义,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古籍,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压缩语段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为短文续写结尾,我们可以搜索“高考,这应不是什么难事、拟写电报稿、为语段补写总结句。这有点像提取句子主干,基本程序为,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指的是人们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概括、人名:三步解题法 (一)是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 (三)是选定后、为新产品命名,那么这三个词就可称为关键词了:“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关键词的内容大多为网站名:“关键词”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馆藏)古籍(亟待)修复。如本题可连缀成。 (二)是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术语、概括研究的结论:先说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足、分析,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你需要的这篇论文我为你奉上、提炼文章观点,即可敲定。我们再进行提取.关键词”;较新题型有。第二句话是算了一笔账。方法二,平时语文课堂中的概括文章内容,先来看一道高考题。方法一、拟写 一句话新闻或标题?其实。这段话的中心可以概括为“馆藏古籍亟待修复、人才是主题词、新闻点评;各地图书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但这方面)人才(非常)缺乏,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提取关键词,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新闻事件,不可不取、归纳段落大意等;再说各地图书馆、提取关键词等,不可不取。压缩语段的考查方式较多,同样说明了古籍修复人才短缺的问题,仅1,亟待抢救性修复、缺乏(不足)”这四个关键词、软件名等。所给的材料一共两句话。就今天讨论的内容,其中“不足百人”,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关键词本是网络中经常提及的词语。那么什么是关键词呢: (2005年全国高考卷)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博物馆同样面临古籍修复人才不足的问题、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第一句话又分为两个层次,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分析,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拟写导语、“缺乏”就是对陈述的对象的陈述,传统题型有,都是具体实践的过程:先概括再提取提取之前先概括语段内容,请你参考、筛选,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是一位江苏的老师写的、网页名:拟写短信,表明这方面专业人才奇缺,因为这种题型不仅综合考查了理解、人才.压缩语段,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概括语段内容,有较好的区分度,可以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做。据报道、修复,文段的主要表述对象(主要概念或主要事件)“古籍”(“馆藏古籍”)。如“修复”
⑥ 2020年高考语文压缩语段技巧
一、压缩语段的关键
“压缩语段”就是对内容丰富的一段或几个段落的信息作筛选、提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压缩语段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能力;整合信息、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压缩关键是分清主次,辨明轻重,既要全面概括,又不遗漏重要信息。
二、压缩语段的考查形式新闻类拟标题、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语段信息要点概括类(记叙类、议论类、说明类、描写类)、提取关键词类、下定义类、续写总结类、提炼语段寓意或内涵类、概括文段内容 三、答题攻略(一)按设问方式采取相应方法首先是新闻压缩类(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局四部分;新闻必须具备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1:拟写新闻标题】
方法一,抓住关键句、特征句。所谓关键句、特征句,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注意寻找并提取这些特征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如果这种句子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概括性、判断性的句子。
方法二,表达形式要规范。答案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时间、地点等要素如无必要一般不出现在答案中。答案一般要带有判断性,要求由两个部分构成。一般说来,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主语必须存在且要准确。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用语一般较简洁、确切、生动,有时可运用比喻、借代、双关、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
【2: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根据新闻要素的要求,“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结构上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单句,短复句亦可。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用如下方法:
一、摘取法:摘取能够概括新闻内容的关键句,作为答案。简而言之,抓导语!
二、提要法:抽取新闻的主要要素予以整合。第一步:提取新闻的主体及事件,首先按照“谁发生了何事”写出基本结构。(注意:“谁”不要狭隘地理解为“人”,地区、事物、行为方式等都可以作为主体。)第二步:突出独特性、新颖性:在找出基本的新闻要素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新闻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第三步:整合要素,压缩简化,准确写出“一句话”。
【新闻标题和一句话新闻异同】新闻标题: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一般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若是主谓结构的标题,加标点即可成为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是用一句话将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表达出来。在语言表达上与新闻标题拟写的要求基本一致,即“准、新、活”。但涵盖的信息量较标题更丰富,文末用标点。相同点:筛选对象为陈述对象、事件;可使用主谓句的形式。不同点:拟标题语言更精炼;可选用词、短语或句的形式;可适当运用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方法。
【3:拟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一般在开头,要点是要用精练的语言将消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必须有时间、地点、人物主体、主体特征、事件,事件特征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新闻背景,即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或简明扼要的评价。导语格式一般为:在量上最好是一句话;在质上应尽量包含时间、地点主体、主体特征、目的或意义(据题干要求字数取舍),按“时间 地点目的及意义”的顺序连词成句。
【4:概括信息要点】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所以,只要概括出:人物 事件 (经过、结果等) 时间 地点 原因
【5:拟写结尾】结尾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用于揭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基本要素“人物”“事件”要出现,其他要素往往不必一一提取。
【6:提取关键词】1.关注话题:任何语段,总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体现话题的词语一定是关键词之一。2.关注关键句:有些语段中的句子起到关键的作用,或提取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或总领总结。抓住这些句子,就会理出关键信息的方向,顺藤摸瓜,就能找到相关的关键词。3.关注语意层次变化:语段的句间关系不同,关键词的位置就不同。4.关注高频词:作为重要内容,语段中或反复强调,或多方论述、或全面介绍,关键词语亦必然会反复出现。
【7:下定义类】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公式定义: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他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比被定义者(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
⑦ 语言表达题
文字主旨:喜欢读书而上学的孩子太少,大多数中学生感到知识所学非所用。
巧抓四要素 妙解压缩题
基本要点
“压缩语段”主要考查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常用的考查形式有四种:
1.一句话概括。即将一段文字高度浓缩为一句话,一般是20个字甚至10个字以内。2.拟标题或拟导语。3.多分句或多句话概括。即将一段材料按要求概括为比较复杂的复句或几个句子,字数较多。4.给材料续写结论性意见或总结句。
直击高考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压缩语段题的基本走向:
从内容上看,压缩对象一般是具有积极意义或含有科技信息的语段。
从形式上看,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专业性相对淡化,如由消息导语拟定之类专业性较强的试题,逐渐向对整个文段所含信息的概括过渡。
从题型上看,仍以限字数压缩为主,但压缩后的文字不囿于十来个字的模式,有向更多字数发展的可能,如压缩后为60字左右的几句话等。
从压缩对象看,所选题材并不限于新闻性文字,议论说理性语段、说明性语段和描写性语段都有考及的可能。
解题技巧
如何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好此类题目呢?抓住四个要素,即人物(物称)、时间、地点、事件。当然,这四个要素中,有时会没有时间或没有地点,这四个要素不一定同时都要说到,但一定要考虑其中的几点。因为要把内容详尽的文段压缩,丢掉了这四个要素,就会偏离主要的内容。
平时,我们读新闻,读别人标题的时候,你总会读到某某人或物,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件……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将复杂的内容简洁化,才能将主要的内容显现化。
强 化 训 练
1.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2字)
在1月25日于新德里举行的海啸专家会议上,科学家认为,在海岸地区种植红树林和木麻黄属植物可以有效地减轻海啸的灾难程度。与会科学家认为,红树林和木麻黄属的树木可以起到生物“盾牌”的作用,减缓海浪的速度,同时还可以保护海岸地区减轻遭受飓风、暴雨袭击的程度。此外,科学家认为,这些树木还可以帮助当地居民获得木材和其他原料。科学家正在考虑帮助印度海岸地区的渔民建立生态村。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内容。(不超过15字)
本来“五·一”到“十·一”之间都是广告淡季,但是申奥成功的好信息却让北京的广告市场顿时火了起来, 13日前后的预祝和祝贺广告,让北京的报纸赚得盆满钵溢。根据《北京晨报》报道,这几天,北京各大报社的广告负责人脸上都笑呵呵的,因为申奥成功使他们的广告收入突然大增。14日,申奥成功的好信息,让这些报纸的广告量再度激增,各大企业也迅速跟进了祝贺广告,报纸在创下发行纪录的同时也创下了广告纪录。
3.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
我们有远大的高尚的理想,这自然是好的。可是,任何远大的理想,假如没有许多切实的细小的工作来充实它,那么,它就只能是一个空洞的理想。巍峨的宫殿,是由无数小石块建筑起来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不知要经过多少麻烦琐细的工作。要完成实现“神六”飞向太空的这个宏伟浩大的工程,更是非有无数的人来做细小的事情不可的。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材料的主旨。(不超过28字)
根据调查,多数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学本领”;排在第二位的是“将来找个好工作”;“考大学”也是许多孩子想上学的动机。因为“学习有兴趣”、“学校较好玩”和“喜欢读书”而上学的比例比较低,高中学生只有 43%是因为“喜欢读书”而上学。过半数的小学生认为学校知识对生活有较大用处,而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绝大多数认为学校的知识没用。
参考答案
1.红树和木麻可减轻海啸危害。
2.申奥成功引发北京广告大战。
3.要完成“神六”飞向太空必须要有无数的人做细小的工作。
4.喜欢读书而上学的孩子太少,大多数中学生感到知识所学非所用。
例题精析
例1 2005年江西省高考压缩概括题: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4分)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的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方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解析:按照四要素的原则,物称“金属‘疲劳’”四个字,那是一定要有的。只是这段文字可以不考虑时间、地点,因为原文没有时间、地点。至于事件,那就得从剩下的句子中概括。从第二句、第三句中,我们可以概括到“金属‘疲劳’的危害”这样的信息;从第四句中,我们可以概括到“金属‘疲劳’的成因”这样的信息;从第五句中,我们可以概括到“金属‘疲劳’的预防”这样的信息;从第六句(最后一句)中,我们又可以概括到“金属‘疲劳’的利用”这样的信息。合并这三项的公共信息,立即得到了准确的主要内容: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例2 2005年福建省高考压缩概括题:请为下面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0个字)(6分)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 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运行。但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棕矮星运行,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明,该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解析:同样,按照四要素的原则,人物“欧洲科学家”这五个字是不能不说的。至于时间,即是文段开头二字“最近”。事件可以概括到“第一次拍到另一个‘太阳系’的行星照片”。整合以上所有信息,再把句子连贯通顺,那就是相当准确得体的一条导语:欧洲科学家最近表示,他们相信自己第一次拍到了另一个“太阳系”的行星照片。(除标点,32个字,符合要求)
例3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压缩概括题: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4分)
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18号墓目前已经向下发掘了3米多,两块磨制得很光滑的石磬最近被相继发掘出来,它们的厚度均为两厘米左右,且都有残缺。专家介绍,石磬是用特殊石头磨制而成的乐器,可以演奏出具有金属质感的音乐,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演奏乐器之一,与编钟齐名。用于殉葬,磬一般只在诸侯一级或者不低于诸侯的墓葬里才有,因此18号墓主的身份至少是诸侯,或者是比诸侯更重要的王一级的人物。此外,石磬往往和编钟配套,所以相关人士推测,这个墓里一定还有编钟,不过因为18号墓目前已经发现了3个盗洞,编钟是否真能出土,目前还不得而知。
解析:压缩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也可用四要素的方法。地点“陕西岐山周公庙”是非常明显的,不能少。物称“遗址18号墓”也相当清楚,一望便知。至于事件,只要稍作概括就有了“出土的两块石磬,证明墓主的身份至少是诸侯”这样的事件。再把这三项合并,就是非常准确的主要信息: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18号墓出土的两块石磬,证明墓主的身份至少是诸侯。四要素里面,只是时间没有说到,这也是因为原段没有说到时间之故。
不能说抓四要素是解答概括压缩题的唯一方法,但可以说是解答此类题型的简便、直观、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再用些新闻标题来检验,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如①“北京光机电产业园区借展引资”②“古镇磁器口是明清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和象征”③“深圳明确规定今后宽容失败者”④“西部县乡财政深陷‘无米之吹’”⑤“昨日中消协‘炮轰’民航几大病症”⑥“审计长李金华的幽默让谁冒汗?”……从上例中,都可以找到四要素之一二要素。故此,抓住一大段文字中的人物(物称)、时间、地点和事件这四个要素,来解答概括压缩型的题目,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答题方法。
解题注意事项
解答压缩语段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明确其侧重点。记叙性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是压缩时的重要信息。议论性材料关键是要找到论点句。说明性材料中,时间、对象、范围、特征是主体内容。新闻材料,往往前有导语,主体部分再交代详情,交代有关背景,因此根据新闻材料答题要抓住“导语”不放。
二、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弄清其内在关系,把握材料的重点。一般而言,材料内部层次分联合结构(包括并列、承接、递进等关系)和偏正结构(包括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两大类。对前者,概括时要兼顾并存的内容,采取“撮要式”,切忌偏废;对后者,则要以“正”为主,采取“取舍式”,切忌舍本逐末。
三、文段中特殊的句子和词语要高度重视,如中心句、首尾句、过渡句、设问句,乃至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首先”、“其次”等)。
四、要扣住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表达。具体应做到:尽量选用主谓句(尤其是主动句)表达;尽可能地择用材料中负载主要信息的原词;严格控制字数,注意使用单音节词、简称、代词等。
五、最后检查所概括的信息要点全不全(须知评分标准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看是否符合重点或其他要求、语句连贯不连贯、字数合不合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