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通 骁龙Snapdragon MSM8255T 1.4GHz和 Cortex-A9 1GHz 哪个好 手机 CPU
全称“高通 骁龙snapdragon msm8255t”关于这颗MSM8255T,简单的说就是第二代Snapdragon主流产品。支持 Flash 10,GPU为Adreno205达到了Adreno 200的四倍效能,但是拥有更低的功耗,巧妙设计的Snapdragon处理器,以提供最佳的移动体验和最长的电池寿命。我们都知道华为honor使用的CPU是高通生产的MSM8255T,很多人误认为MSM8255T只是简单的把MSM8255超频,其实不然,MSM8255Tubro版本的CPU在提高了主频的同时,还加入了目前最先进的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睿频加速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而且还可以减少能耗。 工作原理: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 10%~20% 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通过智能化地加快处理器速度,从而根据应用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性能,为高负载任务提升运行主频高达20%以获得最佳性能即最大限度地有效提升性能以符合高工作负载的应用需求:通过给人工智能、物理模拟和渲染需求分配多条线程处理,可以给用户带来更流畅、更逼真的游戏体验。睿频加速技术无需用户干预,自动实现;超频则需要用户手工调整处理器的各种指标——倍频率,外频,CPU电压,更换电源和散热方案。睿频加速技术完全让处理器运行在技术规范内,安全可靠,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投资,系统运行稳定;超频则可能导致处理器功耗超过技术规范,结果是需要超标的电源和处理器散热方案,增加了系统的成本。而且超频可能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我们不难看出8255T想比8255的优势,提高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
ARM的Cortex-A9构架
Cortex-A9处理器能与其他Cortex系列处理器以及广受欢迎的ARM MPCore技术兼容,因此能够很好延用包括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OS/RTOS)、中间件及应用在内的丰富生态系统,从而减少采用全新处理器所需的成本。
[1]通过首次利用关键微体系架构方面的改进,Cortex-A9 处理器提供了具有高扩展性和高功耗效率的解决方案。利用动态长度、八级超标量结构、多事件管道及推断性乱序执行( Speculative out-of-order execution),它能在频率超过1GHz的设备中,在每个循环中执行多达四条指令,同时还能减少目前主流八级处理器的成本并提高效率。
ARM MPCore技术
被广泛选用的对ARM MPCore技术提升了性能的可拓展性以及对功耗的控制,从而在性能上突破了目前类似的高性能设备,同时继续满足了苛刻的手机功耗要求。迄今为止,ARM MPCore技术已被包括日电电子、NVIDIA、瑞萨科技和萨诺夫公司(Sarnoff Corporation)在内的超过十家公司授权使用,并从2005年起实现芯片量产。
通过对MPCore技术作进一步优化和扩展,Cortex-A9 MPCore多核处理器的开发为许多全新应用市场提供了下一代的MPCore技术。此外,为简化和扩大对多核解决方案的使用,Cortex-A9 MPCore处理器还支持与加速器和DMA的系统级相关性,进一步提高性能,并降低系统级功耗㋛刻的250mW移动功耗预算条件下为当今的手机提供显着的性能提升的可综合ARM处理器。在采用TSMC 65纳米普通工艺、性能达到2000 DMIPS时,核逻辑硅芯片将小于1.5平方毫米。从2000 DMIPS到8000 DMIPS的可扩展性能,比当今高端手机或机顶盒高出4-16倍,将使终端用户能够即时地浏览复杂的、加载多媒体内容的网页,并最大程度地利用Web 2.0应用程序,享受高度真实感的图片和游戏,快速打开复杂的附件或编辑媒体文件。
Cortex-A9多核处理器是首款结合了Cortex应用级架构以及用于可扩展性能的多处理能力的ARM处理器,提供了下列增强的多核技术:
*加速器一致性端口(ACP),用于提高系统性能和降低系统能耗
*先进总线接口单元(Advanced Bus Interface Unit),用于在高带宽设备中实现低延迟时间
*多核TrustZone® 技术,结合中断虚拟,允许基于硬件的安全和加强的类虚拟(paravirtualization)解决方案
*通用中断控制器(GIC),用于软件移植和优化的多核通信
在由业界领先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基准协会(EEMBC)开发的多核基准框架的发展进程中,Cortex-A9 MPCore多核处理器在多种基准下都表现出近线形可扩展性,与添加的处理器单元一起提供高达四倍于类似单核处理器的性能。
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两款ARM Cortex-A9处理器都包含ARM特定应用架构扩展集,包括DSP和SIMD扩展集和Jazelle® 技术、TrustZone和智能功耗管理(IEM™)技术。此外,ARM已开发一整套支持新处理器的技术,以缩短设计时间并加快产品上市时间。这一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
· 浮点单元(FPU):Cortex-A9 FPU提供高性能的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指令。
· 媒体处理:Cortex-A9 NEON媒体处理引擎(MPE)提供了Cortex-A9 FPU所具有的性能和功能,以及在Cortex-A8处理器中首次推出的用于加速媒体和信号处理功能的ARM NEON 先进 SIMD指令集。
· 物理IP:提供在Cortex-A9处理器上实现低功耗、高性能应用所需的众多标准单元库和存储器。标准单元包括功耗管理工具包,可实现动态和漏泄功耗节省技术,例如时钟门控、多电压岛和功率门控。还提供具有先进的功耗节省功能的存储编译器。
· Fabric IP:Cortex-A9处理器得到广泛的PrimeCell® fabric IP元件的支持。这些元件包括:一个动态存储控制器、一个静态存储控制器、一个AMBA® 3 AXI可配置的内部互连及一个优化的L2 Cache 控制器,用于匹配Cortex-A9处理器在高频设计中的性能和吞吐能力。 · 图形加速: ARM Mali™ 图形处理单元及Cortex-A9处理器的组合,将使得SoC合作活动能够创造高度整合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带来最佳的尺寸、性能和系统带宽优势。
· 系统设计:ARM RealView® SoC Designer工具提供快速的架构优化和性能分析,并允许在硬件完成以前很长时间即可进行软件驱动程序和对时间要求很严格的代码的早期开发。RealView系统发生器(RealView System Generator)工具为基于Cortex-A9处理器的虚拟平台的采用提供超快建模能力。Realview工具中关于Cortex-A9处理器的基于周期的(cycle based)及程序员视角的模型将于2008年第二季度上市。
· 调试: ARM CoreSight™片上技术加速了复杂调试的时间,缩短了上市时间。程序追踪宏单元技术(Program Trace Macrocell technology)具有程序流追踪能力,能够将处理器的指令流完全可视化,同时配置与ARMv7架构兼容的调试接口,实现工具标准化和更高的调试性能。用于Cortex-A9处理器的CoreSight设计工具包扩展了其调试和追踪能力,以涵盖整个片上系统,包括多个ARM处理器、DSP以及智能外设。
· 软件开发:ARM RealView开发套件(ARM RealView Development Suite)包括先进的代码生成工具,为Cortex-A9处理器提供卓越的性能和无以比拟的代码密度。这套工具还支持矢量编译,用于NEON媒体和信号处理扩展集,使得开发者无需使用独立的DSP,从而降低产品和项目成本。包括先进的交叉触发在内的Cortex-A9 MPCore多核处理器调试得到RealView ICE和Trace产品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一系列硬件开发板的支持,用于FPGA系统原型设计和软件开发。
编辑本段40nm版(台积电)
ARM Cortex-A9 ,基于台积电的40nm-G制造工艺,已经开发出两款Cortex-A9微架构双核处理器设计方案,分别对应高性能和低能耗。其高性能版本将把ARM处理器的频率上限提高到2GHz以上。
ARM的Cortex系列处理器设计近来在移动市场大行其道,包括 iPhone 3GS、Palm Pre以及频率高达1GHz的东芝TG-01、iPhone 4、等最新顶级智能手机和iPad实际上都是基于Coretex-A8核心,而近来发展方兴未艾的Smartbook智能本基本上也都是这一架构处理器的应用产品。 Cortex-A9将继续这一路线,由于从Cortex-A8普遍使用的65nm工艺升级到40nm,Cortex-A9高性能版本将在使用双核心的同时,把频率拉高到2GHz以上,同时依然保持超低功耗,预计高性能Smartbook将是它的主要战场。
低功耗版本方面,主要面向机顶盒、数字电视、打印机及其他应用,运算能力可达4000DMIPS,同时功耗不足0.25W。
和Cortex-A8一样,ARM将把该核心设计授权给多家厂商进行再开发和制造,包括德州仪器、Broadcom、高通、三星等ARM授权厂商预计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就将推出该架构的处理器产品。
编辑本段28nm版(GlobalFoundries)
GlobalFoundries成功流片了基于ARM Cortex-A9双核心处理器的技术质量检验装置(TQV),而且第一家使用了28nm HP高性能工艺、HKMG(高K金属栅极)技术。 28nm与40nm的比较
[2]GF透露,这次TQV是今年八月份在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Fab 1晶圆厂内完成的,使用了一整套优化的ARM Cortex-A9物理IP,能从每一个方面模拟真正的SoC产品,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频率分析、缩短产品设计周期的时间,还有完整的可测性设计(DFT)。据透露,新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在2.0-2.5GHz之间,比上代40nm工艺版本快了500MHz左右,性能也有明显提升。
GF、ARM估计,相比于40nm工艺,新的28nm工艺制造平台能带来40%的计算性能提升、30%的功耗下降、100%的待机电池续航能力提升。
这也是GF、ARM去年十月宣布的战略合作的一部分。GF预计今年年底拿出新处理器的实际样品。
顺便说一句,ARM处理器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陌生而遥远,但实际上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它的影子,目前全球使用量估计高达200亿颗,占全部嵌入式32位RISC处理器的90%之多。
编辑本段双核Orion(三星)
三星公布了基于Cortex-A9架构的全新双核处理器,这或许也是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双核手机处理器。先不问它的主频如何如何高,三星官方对这款新处理器的描述,说了个细节:3D运算处理提升五倍!
不过,这款名叫Orion的处理器,主频仍然为1GHz,远没有之前传言的2.0-2.5GHz那样强大(2.0-2.5GHz应该是指诸如平板电脑这种移动终端设备)。并且工艺是45NM的,虽然比起Cortex-A8的60NM有提高,但仍没达到GlobalFoundries前两天Cortex-A9的28NM(不过28NM工艺的手机处理器,迟早的事)。 由于这款处理器是双核的,想必未来若运用到手机上,在多任务处理上,提升也会很大的。同时,这颗双核处理器还将支持1080p全高清视频解码能力,且能通过HDMI接口同时对3个屏幕进行视频输出。
目前,Cortex-A8被广泛运用到高端旗舰手机上面。诸如iPhone 4、i9000、3GS和Milestone等强机,均是采用的此构架的处理器,其性能,用过的也都知道它的强大。
至于Cortex-A9什么时候正式上市,据三星官方称,这颗基于Cortex-A9架构的双核处理器将于2011年上半年正式投产。
编辑本段omap 4430
美国TI公司的。full HD 1080p。SGX540图形处理器。双核对称处理器。1G主频。 omap4440主频可达1.5G
编辑本段Nvidia Tegra 2
一直以来,Tegra都是非常让人期待的,现在终于出来了。lg的optimus 2x和motorola的手机就采用了tegra 2,也有几款新上市的平板电脑采用了这个cpu,Tegra 2性能很强劲,内建ARM双核Cortex A9处理器,主频到1GHz,最高支持1GB内存,支持1080P的全高清视频播放,多媒体方面增加了对Flash 10的支持,3D性能是Nvidia的强项就不用多说。
编辑本段Cortex-A9的应用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是各有所长,CPU的高频率绝对是比低频要好些。
‘贰’ 985本科的华为程序员,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工薪待遇
其实现在不建议去华为,因为华为处境不是很好。如果不能解决芯片制裁而到明年华为还不能找到新的足够大的项目领域,那么华为就会有发展危机。
华为的主业是手机通信,芯片制裁不仅仅是手机还有通信芯片,华为的主业严重受到芯片制裁的打击。而以华为主推的5G因为华为的虚假宣传,造成国家四年的5G建设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社会资源,以至于财政部长楼继伟公开宣布5G技术极其不成熟,属于过分超前基建,浪费了国家几千亿的资金,却始终找不到发展方向,造成严重的亏损。
因为移动电信联通的持续亏损,5G亏损所以就拖欠设备供应商的货款,华为其实在5G建设中实际上持续负债,而且因为华为的5G技术本身不够先进达不到高通在3G 4G,诺基亚 爱立信在GSM 2G这种技术的绝对领先和垄断实际上5G上面华为的话语权非常小,而且因为5G本身的不成熟商业化达不到相对最低商业水平,实际上5G的专利费收起来并不现实。一个是用的人太少,二是这个技术没有谁绝对先进。国际上用华为也可以,高通、三星、思科、爱立信也都不差多少,这种情况下收专利费就不现实。你可以收专利费,但是厂商就可以不采用你的标准,绕过你的专利。因为5G不是GSM 2G 3G 4G这些手机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它属于那种富人阶层高消费的享受型消费市场。
‘叁’ 高通涨=通失业吗
经济学者相信,“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某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于是,他们悉心构造各种理论模型(如着名的“菲利普曲线”),试图摸索其中的规律。但是,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模型,后来都陆续被事实推翻了。纷扰过后,经济学里还剩下多少可靠的解释呢?
通货膨胀的唯一成因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的现象,粗略地说,就是货币“过多”的现象。而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才有权印刷钞票,所以,通货膨胀的成因,就是政府发行了过量的钞票。这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也是通货膨胀的唯一成因。
政府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多印钞票,比如,在一些税制不健全的国家,政府为了负担开支,就要通过增印钞票来暗中征税;另外,政府为了增加教育、基础建设或国防的开支,或为了援助灾民,也会增印钞票。
增印钞票的理由数之不尽,有些是正当的,有些是不正当的——更准确地说,对某些人来说是正当的,而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是不正当的。正当与否,经济学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但不管怎样,经济学要指出的是,通货膨胀的成因,就是政府发行了过量的钞票。
被人误解的通胀成因
但街上流行的说法可不是这样的。人们所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五花八门:有人说是因为房地产商人抬高了地价,有人说是因为股市里的赌风太盛,有人说是因为石油等原材料涨价,有人说是因为政府的开支太大或债务太重,有人说是因为工会成功地取得了过高的工资,等等。
这些众说纷纭的通胀成因,都是错误的。并不是说这些现象不会发生,而是这些现象本身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更确切地说,这些现象,有时毋宁是通货膨胀所导致的结果(有时则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而不是通货膨胀的成因。
人们为什么经常产生类似的误解呢?这是因为,当政府发行了过量的钞票,从而诱发了通货膨胀时,各种物价的上升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总有一些物品要率先涨价,即使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也有一些物品要涨价。于是,人们就误以为这种碰巧率先涨价的物品,就是后来“大规模涨价”的始作俑者。实际上,这种率先涨价的物品,只不过是“大规模涨价”最早的表现罢了。
相对涨价与绝对涨价
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各种物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也会不停地涨跌。如果写诗的报酬高,我就去做诗人;如果编程的报酬高,那我就去做程序员。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所有价格的变化,都仅仅是相对价格的变化,所以我总能根据诗人和程序员的工资,选择到底是做诗人,还是程序员。
但是,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相对价格这个指标就被歪曲了。假设计算机行业是通货膨胀最早波及的行业,那么所有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其工资收入就会率先上涨。要知道,这种价格上涨是绝对值的上涨,它并不表示这个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更加吃香,而只是这个行业最先体现了通货膨胀而已。其他行业(如诗人)的工资收入很快就会迎头赶上。最终各行业的相对收入是大致不变的。
问题在于,在经济社会中,每个人、每个企业、甚至每个行业,都是孤立的,所以当他们的工资收入增加时,他们无从判断,到底是他们的劳动力升值了,还是仅仅水涨船高,自己的劳动力和其他劳动力一同升值,而相互比值并没有改变。这种不确定性,是真实世界非常重要的特征,而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通货膨胀对就业造成了影响。
意外的通胀影响就业
如果通货膨胀是在预料之内的,比如每个人都知道,各行业的工资每年将上涨5%,那么他们就不会跳槽,老板也不会多请工人干活,每个人都只会呆在原来最合适自己的地方。收入增加5%,谁也不会高兴,因为人人都知道,别的一切开支都将增加5%。
意外的通货膨胀就不同了!如果通货膨胀在意料之外,那么人们就会无所适从。老板的收入忽然增加了,到底是自己的烧饼越来越受欢迎,打败了对面的麦当劳呢,还是出现了普遍的通货膨胀,所有行业的收入都会同步增加,而自己只不过碰巧走在前头罢了呢?不知道,没有办法知道!
老板们通常会静观其变,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得采取行动。如果认为是自己本事增加了,那么他们就会扩张业务,增加聘用工人,从而带动一片繁荣。所以,每当出现“意外”的通货膨胀时,就业率就往往会增加。而相反,每当出现“意外”的通货紧缩时,失业率则往往会大幅度上升。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失业率的上升,不是由于经济结构或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改变而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接受了错误的信号而造成的。靠误导得来的“好景”是不长久的。烧饼店老板很快发现,其他的成本都追上来了,自己的实物收入并没有增加,而原先的扩张计划,则很可能因为后续资金跟不上而告吹。“意外”的通货膨胀,其危害就在这里:它扭曲了价格信号,使人们用错了资源。
诸位,时不时会有一些“着名专家”站出来说,要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提高就业率。这种说法大有问题。没错,“意外”的通货膨胀,的确会使“就业率”上升,但那是因为公众受到价格波动的“误导”使然。那种繁荣是短暂而虚假的。真相很快就会大白,而社会则迟早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漫长的时间,来纠正被错误配置的资源。
‘肆’ 请问高通的物联网芯片QCA401x有没有了解的
QCA401x芯片是一款集成微控制芯片,为程序员提供了800KB的芯片可用内存,以及一组扩展接口,可以直接与传感器、显示器相连接。QCA401x包含一整套通信协议,如Wi-Fi、IPv6、HTTP和其他云协议,以及一个高级安全功能设计来实现最大程度上物联网产品的安全保障。
‘伍’ 高通打造芯片给很多手机厂商,为何却不自己打造手机呢
高通骁龙系列处理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我们在一些手机的发布会上经常能看到骁龙处理器的身影。骁龙系列处理器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其性能也不错,一直是各大处理器厂商赶超的对象。那么这么强大的手机处理器制造商,为啥自己不打造一款手机呢?
其实凭借高通的技术积累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攒出来一款甚至好多款手机他并不是做不到,但是从全方位多角度来看的话,自己打造手机的风险太大,失败的可能性更高,倒不如做好自己的处理器,踏踏实实的赚钱。
‘陆’ 你怎么看待程序员的高压工作
我自己就是从事程序员工作十几年,这确实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也有它的意义所在。
1、这是需要人不断学习才能胜任的工作,所以能促使大部分人养成持续学习的自觉性,让人一直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2、这是一份比较损耗身体的工作,所以需要工作之外做好锻炼计划并付诸实践,这就促使大部分人养成一种爱锻炼习惯与爱护身体的思维;
3、这是一份重沟通的工作,所以很多人的表达能力得到极大的改善。
‘柒’ 计算机程序员一般干到多少岁就干不动了必须转行
我说下这个问题的发生本质:
究其原因是两方面
其一,是每个人生活境遇导致的。一个不用为生活发愁的程序员(不缺钱)家庭状况安心,那么再加上本身就很有工作能力完全可以一直干下去,反过来说工资不高或者跟自己的生活消费不匹配或是家庭不稳定那么势必影响工作,各种事情纷纷扰扰,程序员又是需要专注专心的,这种情况下试问谁哪有那么多精力心思铺在工作上呢?人到中年成家立室,照顾家庭孩子这是必然。
其二,承接上文,在普遍这种情况下势必需要"人才" 来管理领导那些新来的小年轻的不懂事的程序员,老板对有资历的程序员势必会看中叫他转成管理带领大家干活,这样对他来说岗位提升可能跟着待遇也会提高(意味着生活质量等其他方面跟着提高),再者这个年龄家庭事情很多转管理也算是在某些方面降低了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无论从自身还是老板角度讲看似都是双赢的局面。
再啰嗦下国外,其实从以上能明白为什么人家很多程序员都花白胡子干到老,这跟他们的制度公司理念和待遇有很大关系,总体不外乎是很少存在我们这种情况,老板员工思维理念和制度、钱等都可以支持他们这样做下去。
好好寻思下是不是这样。
‘捌’ 旗麟970和高通骁龙845那种好一点
845要好于970,游戏方面845强970太多了
970属于日常够用,但是玩游戏就会卡顿发热
845则不会出现问题
‘玖’ 程序员用的是什么手机
没有一个标准,通常都是喜欢什么手机用什么手机,值得推荐的有如下:
1、iQOO 7
iQOO 7是最早在公开场合亮相的高通骁龙888移动平台手机,因为其作为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的指定用机,在去年KPL秋季赛决赛场上就曾经被当时夺得冠军的战队手持亮相。作为新一代的KPL比赛用机,iQOO 7相比上一代iQOO 5又进行了大量升级,以满足极致游戏体验的需求。
‘拾’ 我大一学的是通信,在考虑大二转计算机,有些迷茫,关于是否转专业求建议
个人发展的就业问题。华为中兴今年的校园招聘不景气,大体上是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 无线通信市场的饱和,现在全球有50多亿人在使用移动无线网络,说明市场已经完全饱和。2. 华为中兴试图进入美国市场受阻,美国众议院得出“结论”,认为华为、中兴两家中国通信从事的活动,可能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3. 华为战略布局的几个方向:电信管理服务、企业业务、消费者终端业务,都受到世界最强劲的一流企业的阻扰,一时间华为很难铺开很大的摊子进行这三个领域的业务扩张,所以相应的也不会招太多的人。
”
如果LZ在学校是偏向于应用和工程类,比如在FPGA或者DSP或者Linux等芯片和系统上实现通信算法的话,LZ应该不会把芯片类等划分到“计算机相关”中去。其实通信芯片公司也属于通信业,比如:高通,博通,马威尔以及展讯,如果可以进入这样的公司,并不见得比进华为中兴差——事实上进入这样公司的门槛远高于进入华为中兴的门使用MATLAB实现和论证算法等。LZ称自己在“技术前沿搞科研”,但就我对中国高校的了解,中国高校的科研能力和工业界的公司实力相差很远,就我了解的LTE来看,实力相对强劲的大体上只有清华,北邮,东南等一流名校,但其科研产品相比于华为中兴上海贝尔等单位,还是有不小的距离——这个原因也很简单,工业界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工业化,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其数额之大是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比拟的。
——我说这个的意思并不是要打击LZ或是什么,而是想告诉LZ,你在通信业走的远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远,如果真的决定转行做计算机,也不见得就丢掉了多少东西。
那么,华为会不会倒闭,最终大致无数通信学子无业可就呢?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华为并没有明显的败象,而且华为依靠着这么多年在移动通信方面的积累,其市场足够华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至少是几年内)保持稳定的现金流,甚至有可能支撑华为完成战略布局的转移。
通信业整体的状况不理想,是否就应该转行做互联网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靠LZ自己来回答,因为每个人要的东西不一样,通信行业非常成熟,技术周期时间很漫长(特别是底层)。这样带来了从业人员的相对安全性,你不用总是操心自己30岁以后会不会被年轻的小伙子取代了,实际上长期的技术积累有可能让你更有优势。如果你性格相对保守,喜欢稳定,通信业还是不错的。从移动通信的产业周期来看,LTE至少还有十年寿命,十年以后怎么样,就不是我们可以讨论的了。
但是,通信业的过成熟,也使得这个行业不会像互联网那样充满了活力和创业机会,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冒险精神的人,有想法同时又对新技术敏感,可以考虑互联网。
那么:“通信研究生毕业后应该去做什么,才是不丢掉自己的通信背景,不被当作“计算机相关”的呢?”
我觉得首先,通信业会计算机行业的对立没有这么强烈,实际上他们都是科技产品中的分支,都满足一般科技行业的产业规律,通信专业的学生毕业做计算机没什么不好,如果是做软件,编程的思想和程序语言是相同的,做硬件也是如此。如果将来做管理,组建团队和团队文化建设的方法也是相同的。如果做算法——要知道,矩阵论,概率论和随机过程,那是很多门学科的基础,互联网中搜索或数据挖掘等很多领域都会用到。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当年通信业奇才李一男最后也去了互联网公司,而且没见他做得不好。
最后,LZ需要从事什么行业,需要LZ自己做选择,即使先进通信行业,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通信行业的公司相对都很成熟,你可以学习到公司是怎么回事,如何组织架构,如何运作,为你尽快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