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计算机之父是谁
约翰·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是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1944年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着《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是博弈论学科的奠基性着作。
晚年,冯·诺依曼转向研究自动机理论,着有对人脑和计算机系统进行精确分析的着作《计算机与人脑》(1958年),为研制电子数字计算机提供了基础性的方案。其余主要着作有《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1926)、《经典力学的算子方法》、《连续几何》(1960)等。
(1)中国第一程序员中国计算机之父扩展阅读
逻辑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将电路、逻辑两种设计进行分离,给计算机建立创造最佳条件;
(2)将个人神经系统、计算机结合在一起,提出全新理念,即生物计算机。
即便ENIAC机是通过当时美国乃至全球顶尖技术实现的,但它采用临时存储,将运算器确定成根本,故而缺点较多,比如存储空间有限、程序无法存储等,且运行速度较慢,具有先天不合理性。
冯·诺依曼以此为前提制定以下优化方案:
(1)用二进制进行运算,大大加快了计算机速度;
(2)存储程序,也就是通过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保存运算程序。如此一来,程序员仅仅通过存储器写入相关运算指令,计算机便能立即执行运算操作,大大加快运算效率。
‘贰’ 雷军被质疑假程序员,他为何被称为中国最传奇的程序员呢
雷军并不是因为技术水而被称为“假程序员”,而是因为一头浓密头发被大家调侃为“假程序员”。雷军首次直播带货时,有网友提问,头发是如何保养,他表示曾被质疑是假程序员,“别的程序员头发都掉光了”。雷军笑称,大家都要小心保护好头发,植发很贵,每个人头上都是一栋别墅,不要动不动“聪明绝顶”。
雷军牛就牛在,他是什么角色,就会把它做好。当程序员时,是一个优秀程序员,而要做企业,就会当一个优秀的老板。小米成立仅仅10年,就取得了不错成绩,开创了很多模式先河,收获了众多粉丝。编程工作即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在程序员最关心的发际线这一项,他也没输掉,一头浓密头发让多少程序员羡慕嫉妒恨?所以大家调侃他“假程序员”其实内心里还是很佩服他。
‘叁’ 国内有哪些对计算机做出贡献的人以及他的实际
1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
入选理由
软件领域的常青树,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众多程序员。
简要介绍
2000年底出任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8.8 联想注资金山后,出任金山公司总裁
1996年 创建国内最早的游戏工作室“西山居”,并于次年发布《剑侠情缘》
1989年 成功开发WPS
1988年 加入香港金山公司
1984年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专业
1964年11月 出生
(2)中国人的操作系统--陈榕
入选理由
打造中国人的新一代操作系统
简要介绍
80年代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取得硕士学位为标志,此后的每一人生阶段,陈榕无不是在自己钟爱的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中度过的。五年继续在伊利诺大学的研究使他洞悉了操作系统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1992年他进入美国微软公司工作,先后从事了多媒体软件、操作系统、IE3、OLE自动化、OLE、COM+的开发工作。这样的学术背景又为2000年回国参加创建北京科泰世纪公司,开发“和欣”操作系统和CAR技术,成为主要的设计师提供了保障。
打造中国自己的操作系统一直是陈榕的信念,也是科泰公司的方向。操作系统长期以来是国外系统的天下。从Unix、Windows到Linux,都是我国IT人心中的痛。人们一直期盼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事实上,科泰所要介入的是嵌入式操作系统,而不是桌面操作系统。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电器、机械的出现,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一段时间之后,陈榕及时地规划出“和欣”嵌入式操作系统和ezCOM技术。据介绍,“和欣”的工程代号原来叫Zyco,这个命名来源于中间件、因特网、操作系统三个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这就明确表示了Zyco是属于基于Internet和中间件的下一代操作系统。
中国人用中国人的操作系统,我们期望那一天早些到来。
(3)中国中间件第一人--袁红岗
--------------------------------------------------------------------------------
入选理由
最早开发Windows上的企业应用软件,打造独立知识产权的EJB服务器Apusus
简要介绍
很多JAVA程序员对袁红岗极其佩服,源于他做了很多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事情,这就是他打造了国产的EJB服务器,很快,金蝶将在国内推出自主产权EJB服务器的3.0版本。
同时,袁红岗还是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企业应用软件的最早的一批程序员,当时写出的适合小型企业使用的财务购销存一体化软件KINGDEE 2.7,令IT行业对金蝶刮目相看,使金蝶一举成名,正是这些人才奠定了中国的管理软件的基础。
袁红岗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以一种朴实的风格写出来,这些帖子在网上也影响深远。
(4)杀毒英雄--王江民
入选理由
38岁开始编程,挖掘了杀毒软件的巨大市场潜力
简要介绍
“38岁开始学习计算机,两三年之内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反病毒专家之一;45岁只身一人独闯中关村办公司,产品很快占据反病毒市场的80%以上。”
这些事实已经让我们无法忽视王江民对中国软件开发带来的影响力,在业内被尊称为老师的王江民,凭借坚持而开拓出了杀毒软件市场,这也成为中国软件产业所仅有的几个亮点之一。尽管现在KV系列产品中早已没有了一行他的代码,而且在市场中的表现也差强人意。但毋庸置疑,KV系列让众多的程序员知道了王江民,而他身残志坚的毅力和品质也让很多程序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从中得到鼓舞。
5)超级解霸作者--梁肇新
入选理由
《超级解霸》掌门人,历经技术与经营的磨练。
简要介绍
1993年7月,梁肇新毕业了。豪情万丈的他被当时如日中天的珠海巨人集团那群和他一样年轻的人的创业激情感染,怀揣着仅有的100元钱南下加盟。1993年8月15日,梁肇新从巨人集团巨人汉卡开始了他的软件开发的职业生涯。1996年到1998年,梁肇新像个武功高强的侠客,开始了独善其身的软件开发。他用了近两年时间的深耕细耘,完成了解霸的鼻祖STHVCD软解压程序,并与金山公司合作一年,以《金山影霸》的名称推向市场,让软解压在中国大地风靡一时。后来又与科学出版社合作,推出《超级解霸3.0》。
1998年初,梁肇新的豪杰公司成立了,他也推出了《超级解霸》的新版本5.0。公司的发展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可谓历经坎坷。编辑在此祝愿豪杰一路好走。
6)笔字型之父--王永民
入选理由
十多年之力推广普及五笔字型
简要介绍
90年代初期,许多人的概念中,学计算机就是学五笔字型,会不会电脑,就是会不会五笔字型的事。
并且,王永民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发明了一种叫做五笔字型的输入法,他的历史意义在于,冲破了国内汉字形码快速输入必须借助188键大键盘的思想束缚,首创26键标准键盘形码输入方案, 这个意义比五笔字型本身的意义要深远得多,它开创了汉字输入能像西文一样方便输入的新纪元。
太多了 你自己上去看把!
http://www.sawin.cn/SawinPilot/Fame/ShowSawinFame.asp?FMID=22
‘肆’ 中国IT界最牛的十个人
1、最牛的是史玉柱。他是80年代末在深圳做汉卡(输入汉字字库早期硬件)赚到第一桶金,但后来扩张太快搞房地产和保健品破产了欠了几个亿。但卧薪尝胆几年后还清老百姓的债务,重新回到IT行业做网络游戏、保健品、房地产,现在是网络游戏界里的老大之一。有技术、有良心、有能力、有热情!
2、网易的丁三石,搞互联网很多年了,发展稳固,最近几年搞网络游戏发展迅速,又是广东政协委员IT的先进代表,最近又开始关注环保和农业
3、盛大的陈天桥,最早引入韩国《传奇》开拓了国内的网游市场,赚第一桶金
4、李开复。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现在自己的公司还没出名,但之前最牛的软件公司在亚洲他做老大。是IT年轻人的偶。
5、 杨致远 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离家不远的斯坦福大学。该校的电机系是硅谷神州的组成部分,他就选修电机工程,只花了四年,他就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并结识戴维•费洛,二人于1994年4月创立Yahoo!,因此杨致远被称为“世纪网络第一人”,开启了人类的网络时代。他是中国台湾人
6、谭浩强。这个没什么人听过吧。但所有在国内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教科书10本有8本是他编写的。共编着出版了130本计算机着作,主编了300多本计算机书籍。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多项部委级优秀教材奖,北京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他列入“世界名人录 ”,2000年被《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个IT人物”之一 。
‘伍’ 问:中国第一位程序员是谁
中国第一个程序员。39年毕业于上海交大。45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参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设计、编程工作,49年获博士学位。56年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国,任北大教授。68年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指控为“特务”,68年10月18日,吊死在学校附近的一棵树上。他是中国计算机之父董铁宝。
‘陆’ 中国第一位程序员是谁
中国第一位程序员是董铁宝。
董铁宝(1916年8月-1968年10月18日),男,汉族,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中国着名力学家、计算数学家,中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之一,是中国早年真正大量使用过计算机的专家,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
荣誉
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中,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还处于创业阶段,当时计算机科学这个名词也还未形成。董铁宝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计算数学教研室工作,从计算力学、计算数学,一直延伸到程序编制、计算机设计的原理等都是他从事的工作。
从力学中提炼出的问题中,董铁宝及时地抓住了一些重要的计算数学问题,引导青年去钻研。病态方程是个突出的例子。60年代初,国内有关单位提出了常微分方程求解中的病态问题(这个问题6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成为常微分方程数值解中的重要课题),他积极支持,组织计算所第四组的研究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董铁宝
‘柒’ 第一个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是那个 急。。快点回答 谢了
阿达·洛芙莱斯。
阿达·洛芙莱斯,计算机程序创始人,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概念。为计算程序拟定“算法”,写作的第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被珍视为“第一位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
为了纪念阿达·奥古斯塔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美国国防部将耗费巨资、历时近20年研制成功的高级程序语言命名为Ada语言,它被公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的主要代表。Ada语言的使用可大大改善软件系统的清晰性,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
Ada的出现,标志着软件工程成功地进入了国家和国际的规模。
(7)中国第一程序员中国计算机之父扩展阅读:
计算机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1、顺序结构
程序中各个操作按照在源代码中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依次执行。
2、选择结构
根据某个特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后,选择其中一支执行。
3、循环结构
在程序中需要反复执行某个或某些操作,直到条件为假或为真时才停止循环。
‘捌’ 第一位工程师是谁
简介:阿达·奥古斯塔,19世纪诗人拜伦的女儿,数学家。穿孔机程序创始人,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概念。为计算程序拟定“算法”,写作的第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被珍视为“第一件计算机程序。 生平:1815年生于伦敦,她是英国着名诗人拜伦(L.Byron)的女儿。因父母婚姻破裂,出生5星期后就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安娜·密尔班克(A.Millbanke)是位业余数学爱好者,阿达没有继承父亲诗一般的浪漫热情,却继承了母亲的数学才能。阿达19岁嫁给了威廉·洛甫雷斯伯爵,因此,史书也称她为洛甫雷斯伯爵夫人(Lady Lovelace)。由于巴贝奇晚年因喉疾几乎不能说话,介绍分析机的文字主要由阿达替他完成。阿达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对计算机的预见超前了整整一个世纪。阿达早逝,年仅36岁,与她父亲拜伦相似。根据她的遗愿,她被葬于诺丁汉郡其父亲身边。阿达设计了巴贝奇分析机上解伯努利方程的一个程序,并证明当时的19世纪计算机狂人巴贝奇的分析器可以用于许多问题的求解。她甚至还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的概念。由于她在程序设计上的开创性工作,Ada Lovelace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当时的阿达甚至不顾自己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坚定地投身于分析机研究,成为巴贝奇的合作伙伴。在184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阿达认为机器今后有可能被用来创作复杂的音乐、制图和在科学研究中运用,这在当时确是十分大胆的预见。以现在的观点看,阿达首先为计算拟定了“算法”,然后写作了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这份珍贵的规划,被人们视为“第一件计算机程序”。美国国防部据说花了10年的时间,把所需软件的全部功能混合在一种计算机语言中,希望它能成为军方数千种电脑的标准。1981年,这种语言被正式命名为ADA(阿达)语言,以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位软件工程师”。
‘玖’ 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华罗庚:江苏金坛人。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国际知名数学家,先后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等。
钱三强:浙江湖州人,出生于浙江绍兴。核物理专家、中国核原子科学之父,曾师从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在中国研发原子弹期间,担任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范新弼:电子计算机专家,湖南长沙人。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学博士学位,在电子器件研究与应用领域获8项美国专利。归国后,领导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及其后多台大型计算机的磁芯存储器研制工作,领导中国半导体存储元件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批测试设备。
张效祥: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部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领导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的仿制并在此后的35年中主持中国自行设计的电子管、晶体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的研制,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开拓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85年,领导完成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并行计算机系统。
钱学森: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世界着名火箭专家、全国政协副主席,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上海。钱学森曾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历经5年努力,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董铁宝:力学家、计算数学家,江苏武进人,“中国第一个程序员”(王选),长期致力于结构力学、断裂力学、材料力学性能、计算数学的研究和教学,我国计算机研制和断裂力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1945年赴美学习,1956年归国教学,1968年在文革中因受迫害自杀。
金怡濂:中国工程院院士、着名高性能计算机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籍江苏常州。中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研制者之一,先后提出多种类型、各个时期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方案,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赶超世界计算机先进水平有着重要贡献。
王选:江苏无锡人。着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象的计算机处理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九三学社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2003年当选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巢尘:计算机软件专家,原籍江苏南汇,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所长。
杨芙清: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第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计算机科学技术及软件专家,无锡人。历任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计算机科技系教授。
孙仲秀: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籍浙江余杭,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历任南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等职。1974年后主持研制了中国国产系列计算机DJS200系列的DJS200/XT1和 DJS200/XT1P等操作系统。从1979年起开始对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进行了研究,1982年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ZCZ分布式微型计算机系统,研究和开发了多个实用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何积丰: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软件学院院长,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所长、联合国大学国际软件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早年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发。
吴几康:安徽歙县人。计算机专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于1951年至1953年在丹麦任无线电厂开发工程师,归国后调至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参与筹建计算技术研究所。1965年负责研制成功两台大型通用计算机,后参与筹建771微电子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和研究员。
张梓昌:电子计算机专家。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历任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所长、测控公司总工程师,中国计算机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期从事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的研制,曾负责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技术工作,是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张世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教授,曾参加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计算机119机和北大红旗计算机的系统设计。
慈云桂:着名计算机科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安徽桐城人。历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和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等职,先后主持了我国多种型号计算机的研制,从领导研制我国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专用机,到担任“银河”亿次计算机研制的技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及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冯康: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生于江苏南京,原籍浙江绍兴。其独立创造了有限元方法、自然归化和自然边界元方法,开辟了辛几何和辛格式研究新领域。中国现代计算数学研究的开拓者。1997年底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授予冯康的另一项工作“哈密尔顿系统辛几何算法”。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名誉主任。(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