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序员的常见错觉有哪些
我觉得程序员可能产生以下错觉。
6、这个我真的搞不定
虽然老板觉得我能搞定,但我就是个笨蛋,也没这么糟啦。你可能低于平均水准,但是应该也不至于是个笨蛋。这也有可能是一种错觉:达克效应(对,和上面是同一个,也可以表现为强的人以为自己很弱)。
2. IT技术人员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千万别不当
1.搞IT的是屌丝、码农、程序猿?
人们提到IT人的时候,总会想到他们呆板、不解风情,专注于IT技术,就算性感的美女躺在旁边也无动于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虽说不能完全否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这是IT人普遍的特点吗?而其它行业也有很多这样的人,那为什么人们总是拿程序员说事?下图为2013年网上曾经流传的一张屌丝分布图(图片来自3dmgame.com),程序员行业居首。
而实际上,问题并不在于IT行业拥有这些固有的标签,而是行业内的人看待自己的态度。IT行业大多都很辛苦,“朝九晚五”只是听说过,很多IT人都没有见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那么,不排除某些程序员需要在苦中找乐子,好让辛苦的工作多一份乐趣,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了,生活总不能像程序一样执行。
而正因为IT行业很辛苦,整天只能与机器打交道,慢慢地就不想跟人说话、不想出门,经常就会有程序员在社交网络吐槽。“程序猿”是用来形容IT人呆板、情商低的特征;“码农”用来形容程序员的工作跟农民一样辛苦,赚不到钱;“屌丝”就是前面两者的结合了。
因此,程序员为自己贴这几个标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找乐子,另一个就是吐槽了。那为什么行外的人也来凑热闹?记得多年前,当笔者还是个朦胧的高中生的时候,就特别崇拜程序设计师,在我心里他们就是社会的精英。而其他的人,对IT行业也很有神秘感。当时的人要想去编程,要么有兴趣和天赋,要么毕业于相关专业,否则是难以胜任的。而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外面的软件开发培训机构都在面向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招生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软件开发,而进入这个领域的人中,能力参差不齐,目的各不相同,有发展得很好的,也有发展得不理想的。所以,行外的人印象中的高薪行业,行内却有不少人并没有拿到高薪;行外的人觉得这是一个精英行业,而行内不少人认为自己跟工地上的搬砖工差不多。
那为何面对行外的调侃时,很多程序员表现得如此淡定?原因就很简单了,如果程序员对自己都是这种“调侃”的态度,别人怎么调侃都无所谓了,甚至还表现出欢迎或者引起共鸣。
2.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加班以及确保自身健康?
加班可以分为主动加班和被动加班。
先谈谈主动加班,主动加班也是有不同的动机,很多时候分为两类,一类是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愿意奉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事业上面;另一类是,回家后就找不到成就感与幸福感,还不如留在公司,可以做一些工作,也可以玩一会儿游戏,一般不会有领导去干涉员工在下班时间做的事情,而且还可以节约一点空调的电费,有些公司还会提供加班补贴,因此他们觉得多在公司呆几个小时也挺好。
而被动加班的原因就没那么简单了。有可能造成被动加班的原因很多,它可能来自公司、领导、团队、个人以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在创业公司,因为业务变动频繁,公司的决策和方向,也会瞬息万变,这就需要团队成员花更多的时间去应对这些变化,因此正常的八小时工作制一般不适合创业公司,除非创始团队足够牛,能保证非常好的工作效率、市场洞察力和执行力。当然在大公司一般不会出现业务频繁变动的情况,不然这家公司就是濒临倒闭了。在国内某些互联网巨头中,加班不仅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且有时候可以以“变态”来形容。某985高校毕业生A在毕业后进入某互联网巨头(为了保护相关人员或组织的隐私,本文尽量不出现特定人员或组织的名称)承担开发工作,在试用期三个月里兢兢业业,每天晚上24:00左右下班回家,试用期结束以后,转正考核以优秀通过。A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时对自己项目组的业务和技术非常熟悉,已经可以提前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甚至还主动去改进项目组的程序。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A感觉没有必要跟其他同事一样必须呆到23:00之后才回家了,所以慢慢的他提前离开了,23:30,23:00,22:30,22:00,21:30。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提前,虽然他的工作任务都保质保量完成了,但是他在领导眼里被贴上了“不尽职”的标签,月度考核从最初的A滑到了C。
而团队所带来的加班有些时候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如果经常出现团队之间的协作导致的加班,那一定是团队成员工作的耦合度太大了,就有可能是技术架构或者团队分工出现严重问题。
个人导致的加班,可能是由于自己没有较为准确地预估工作量,也有可能是自己拖延症严重,还有可能是自己对技术不够熟悉等原因,其实个人原因最好解决,因为自己可以轻松地找到这类加班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
其它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需求变动、硬盘永久性损坏等,都会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量。
而当前国内大多数IT技术人员都是被动加班,而且是强制性质的,只有极少数公司提供加班费。因此,很多技术人员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适应,要么走人。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也很难期待当局会强烈干涉这个现象。
前不久一则“深圳36岁IT男猝死马桶盖上”的新闻在互联网引起轰动,一个清华毕业的程序员,在长期连续加班之后,终因身体透支过多,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倒下了。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来说,事业、公司和客户都没有自己的生命重要,若事业与生死只能选择一个,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生存。而从所谓的“XX比生命还重要”的角度而言,如果你能够承担长期过度加班所带来的后果,或者原意像革命先烈一样为自己的事业献出生命,那谁也没法阻止你。
3.技术牛人如何对待新手?
在公司里(特别是大公司),一般会有一些技术大牛,他们是公司核心的技术人员,支撑着整个公司的技术平台。那些可以称得上技术专家的员工,一般性情随和,也表现得非常谦卑,他们对于技术新手的提问特别有耐心。但是也有少数技术还不错的人,对于职场新手各种瞧不起,特别是对于新手程序员犯下的错误,他们会用尽可能高的音量指出错误,甚至是谩骂,以此来向周围的人表明自己的技术是多么牛。只能说,作为IT技术人员,这样的表现很不成熟。高手或专家都是从小白起家的,今天的小白也许就是明天的专家,根本没有必要去嘲讽职场新人,那样只会让自己在同事眼里的魅力大打折扣。
4.是否经常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同事?
程序员群体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而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有些人喜欢表达出来,而有些是埋在心里。允许他人评判你的想法,客观去分析他们的观点,而不是粗暴地强加给他们,这是一种个人魅力。
5.IT人可以做多久的技术?
笔者在大学期间,经常听人说IT人是吃青春饭的,过了35岁就写不了代码了。如果干到了35岁还停留在写代码层面上,估计那时是干不过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了。
6.如果某一天计算机自动编程不需要人类编程了,你还可以做什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若未来机器可以代替程序员进行编程了,程序员还能做什么呢?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消灭了很多传统职位,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程序员这个职位也许会有一天也被消灭了。当全球的IT公司都宣布废除人工编程时,程序员应该是回家还是转行呢?
7.如何定义成功
毕业多年后,同学之间总会有人讨论谁混得好谁混得差。那么好与差的标准是什么呢?是赚了多少钱,有没有在北上广深买房,当了多大的官、是否在BAT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多数是以钱来衡量他是否成功。但成功的标准就这么单一?如果一定得给成功下一个定义,那么成功应该这样来计算:
成功度(S)=(工作快乐度*工作快乐权重+工作薪资*薪资权重+ ... + 生活快乐度×生活快乐权重 + 家庭和睦度*家庭和睦权重 + ...)/n
这里S最大者才是最成功的人。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3. 程序员这个工作有哪些职业病
程序员有很多职业病,比如说颈椎病、鼠标手、驼背、干眼症等等。
三、皮肤干燥是绝大部分程序员都会存在的皮肤问题,比如说青春痘、过敏等,因为程序员长期需要熬夜,而且电脑上由于静电的影响经常会吸附很多的灰尘,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皮肤干燥、过敏等症状。背部问题也是常见的职业病,主要表现在驼背,因为在写代码的时候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且很多程序员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坐姿,这样就会出现脊背弯曲,所以当一名程序员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让职业病远离你。
4. 学生程序员别有这5种迹象
程序员5种 工作迹象已走下坡路
一、抱怨环境问题
找别人问题总比改变自身来得容易,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对干程序员来说更是如此。
环境卷、学历卷、岗位卷这些都是外部环境造就的问题,换个视角看问题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那就是向内求,而走下坡路的程序员最容易向外求,不会换位思考,让自己的问题和外部因素混为一谈,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结。
二、个人能力存在瓶颈
程序员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只懂低头码字,不懂抬头看天”。
做事一定要理清目标与方向,如果一味埋头苦干,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
这是大部分程序员容易走进的死胡同困境点,对待人际关系容易疏远。
程序员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都与电脑做伴,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想着写代码。
代码写久了,缺少向上管理与跨部门沟通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容易受到环境的局限,这对程序员后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
有时间一定要与同事多交流沟通,扩展人脉关系。
三、缺乏工作责任感
程序员工作的核心是写代码,写好代码后需要自己测试通过才能将结果交付给测试组进行回归测试。但往往很多程序员因缺乏职业责任感,怕时间来不及,自己写好的代码干脆不测,直接移交给QA人员进行测试。
测试产品后常常会出现冒烟不通过的情况,将代码版本原路打回,程序员对代码进行修改,这是一种缺乏工作责任心的表现。
以这种工作态度来面对工作,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一般部门要对人力进行优化,这种程序员是首要考虑因素。
四、缺乏总结能力
走下坡路的程序员缺少深度思考及工作复盘能力,最典型的案例:我曾经遇到过某些程序员发布的代码问题一堆,而且同一个问题不同的版本重复出现。这会导致程序员的工作质量下降,影响工作能效,拖延整个产品的研发进度。
出现以上情况的核心原因在干,程序员缺少深度思考与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遇到问题能找到解决方案,但是不懂如何规避问题再次让问题重复产生,导致程序员工作效率下降。建议程序员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多积累项目经验与技术技能,提升深度思考与归纳部分问题的能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
五、加强团队协作力
程序员工作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大部分工作要与产品、开发、测试、运维一起协作来完成项目开发。但因大部分程序员表达沟通能力弱,缺少团队精神容易与产品、开发产生沟通纠纷,沟通问题容易引起情绪冲突,对团队协作非常不利。
我们公司的测试人员、产品经理经常会与程序员沟通需求、缺陷,有些程序员理解能力差,很难接受别人给予的建议,需要花很长时间耐心沟通最终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是程序员脱离下坡路走上坡路的必经之路。
5. 程序员入职体检怎么算不合格
程序员入职体检的标准因公司而异,但通常包括几个主要方面。首先,身高体重应处于正常范围,以确保能够适应工作环境。其次,视力和听力必须符合工作需求,因为这两项感官对于编程和团队协作至关重要。再者,心肺功能需要保持正常状态,以应对可能的工作压力。血液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确保没有传染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此外,根据公司的具体要求,还可能进行X光检查、肝功能检查等进一步的体检项目。
若在这些方面任何一个项目不符合标准,则可能导致入职体检不合格。具体的标准则需参考公司的招聘政策。例如,有的公司可能更注重程序员的视力和听力,而另一些公司则可能关注心肺功能或血液检查结果。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公司在招聘程序员时对健康状况的不同重视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体检结果是衡量入职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但它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面试表现、技术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样重要。因此,即使体检不合格,也不意味着无法获得这份工作机会。求职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准备相应的补充材料或证明文件,以增加获得工作的可能性。
此外,许多公司会提供体检不合格的反馈,帮助求职者了解具体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求职者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程序员入职体检的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以确保员工能够胜任工作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虽然体检不合格可能会给求职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但通过积极应对和改进,求职者仍然有机会获得心仪的职位。
6. 程序员在职场上受过哪些委屈
在职场中最想吐槽的很多:
一,不升职,不加薪。
刚刚入职的时候,老板是说的天花乱坠,公司的发展前途多么好,将来会发展的如何还大,加入公司前途不可限量,将来是升职又加薪,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没有升职,更没有加薪一说。
二,没完没了的会议。
白天基本是开会讨论需求,然后还要配合前端联调,不停地被打断,时不时地很有几个会议要参加,不是很重要的会议一边开会拿着笔记本一边写代码,有时候你会发现到下班了开发才刚刚开始,下班后终于可以安心敲代码了。
三,被迫的加班。
大概小公司的程序员不是程序员,五分钟给你断一次,前端后台服务器,电脑坏了找你修,软件安装也找,耳机听不到了也找,真以为就这样了?各位系统使用者各种不会使用的问题找你,一天只有大家都下班了才有时间写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