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闰年和闰月有什么区别
闰年与闰月的简介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中气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闰年和闰月的区别
1、闰年是公历的名词。公历规定每400年97闰,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数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2、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农历因为是阴阳历,所以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天。一般年份12个月就只有355天。这样一年年累计下来,会和季节脱节(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大约是365.2425天。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
B. 什么是闰年和闰月
闰年和闰月分别如下:
1、闰年: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普通闰年是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普通闰年;世纪闰年是能被400整除的为世纪闰年就是闰年,(如2000年是世纪闰年,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闰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余月份的天数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2、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农历是阴阳历,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天,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究竟闰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C. 闰年和闰月是什么
闰年是公历中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年份,共有366天;闰月则是农历中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之间的矛盾而增加的额外月份。
闰年的特点: 天数:闰年共有366天,比平年多一天,这多出的一天加在了二月份,使得二月有29天。 判定规律:遵循“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规律。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通常是闰年,但是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闰月的特点: 定义: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中的额外月份,用于协调农历与回归年之间的矛盾。 出现频率: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之间的矛盾,农历中每隔两到三年会增加一个月,五年增加两个月,每19年增加七个月。 公历中的闰月:在公历中,虽然不常将某个月称为“闰月”,但公历的二月因在闰年中有29天,有时也被非正式地视作“闰月”的一种表现,不过这与农历中的闰月概念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