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序员面试时,怎样跟HR谈薪水
1.在谈判时想办法增加自己的筹码
也就是你在技术面试和管理者的面试过程中一定要表现比较好,这样你就在HR面前得到较高的评级,这样HR这能给你的幅度也会大些。这些都是要在面试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果你在面试的过程中是别人犹豫的对象,表现也就一般,能够随时找到能够代替你的话,那么HR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对你进行让步的。记得以前自己刚开始出来工作的时候,我面试一家公司时,HR直接用很强硬地语气对我说“就这个价,你就值这个价”,我就是成为他们可以代替的对象。虽然说我脾气较好,一般情况下比较理性,但是我也只能接受这个价位因为我没有更好的选择。
但在之后的面试过程中,经过我自己不断的学习,我不在接受HR的价位,只接受我自己认为合理的价位。
2.在关键位置上要有自己人
这一点很重要,有自己人在你要面试的公司内部,你就可以获得他们很多的情况,比如这次招聘是否紧急,公司内员工的能力,水平等等,什么是坐地起价,就是别人没有而你有的。有自己人在里面,你才能知道有没有其他比你合适的候选者,没有的话,你才有资格坐地起价。
比方说一个公司找了好久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但项目已经迫在眉睫了,这个时候你出现了。但是你并不知道你是他们千辛万苦找到的,他们不要你就有可能将项目至于风险中可能会有更大的损失,这个时候你是可以要一个比较高的价位的。但是如果没有人告诉你这个状态的话,你还是会从自身出发,可能觉得自己的表现并不算特别好,会患得患失,脸皮薄的话当然不敢狮子大开口(或者你不明白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公司值高价)。
如果没有相关资讯了解对方公司内部对人员的需求情况的话,很多时候你靠的是运气,就是看你前后的面试者(候选人)和你的性价比结果。如果那个时期,只有你一个候选人,那么你的要求不过分,一般都可以满足。当然,HR还是会打击你一下压压价,别人的工作就是要控制人力成本嘛。所以你认为能力不如你的人工资却比你高,一点也不奇怪,你们进入公司的时机不一样。而且就算你认为对方水平不如你的,那只是你个人的看法,他的水平可能真不如你,但在公司的层面,你们可能被划分在同一级别。所以不要太在意,最好就不要去打听。
3.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个公司能给自己什么。如果这个公司能给的是自己未来需要的,那么它的价值就远远高于它支付给你的薪资。要看清楚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工资最终会是你价值的体现!虽然你可能技术很厉害,但你的价值不一定就很高,能力和价值是两个概念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所以,你应该花时间发掘、培训、增长、巩固自己的价值,当你的价值足够高时,自然有公司(或猎头、风投、BOSS等)愿意为你买单。你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当然乐意帮你解决你生活中关于钱的问题。
所以,不要光向钱看,要向自己的价值看。这一点很重要,在和HR谈判时,不需要太在意自己的技术能力,哪怕前几个阶段表示不好,也把它忘了吧。这时你应该在意的是所应聘的职位能给公司创造的价值,通过这个价值和行业、地域的薪资水平来评估出自己的价值。然后再上浮点吧,这个点多大自己考虑吧。
2. 我通过了面试,但是不会和hr聊薪水,怎么办
互联网公司员工的收入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底薪,也就是俗称的base。第二个部分是奖金,主要是年终奖。第三个部分是股票期权。对于互联网老人来说,这些应该都很熟悉了,但对于新人来说可能还不太了解, 我一一简单介绍一下。
底薪
首先是base,底薪的计算方式是月薪(税前)乘上月数。比如常见的15 * 15,表示的就是每个月15K,一年发15个月。为什么会有15个月?因为Hr把三个月的年终奖也算上去了,但问题是年终奖是根据绩效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3个月。有的时候Hr更过分,会给你一个所谓的“平均数”,也就是大多数人能拿到的月数。这里面的水分是很大的,我之前就被套路过,hr说年终奖平均有7-8个月,我虽然没全信,但也觉得应该不少,结果到手3个月都不到。
当然用这招也要谨慎,因为有些公司的hr比较强势,他们会觉得你既然不想来,那么我们也不要你了。这种也不是没有,因此这里面有一个度需要把握,既要撤退一些,表示自己没那么迫切想去,也不能太过火,让人觉得希望很小。比较好的方式是表示犹豫,我很想去啊,但是怎么怎么,会更好一些。
别家的offer
别人家的offer这个是一个大杀器,它直接告诉了hr两个信息。一个是你还有其他选择,甚至是更好的选择。二是你足够优秀,可以赢得很多公司的认可。并且它还把这个聊薪水的僵局踢回给了hr:别人家的offer按道理我是不能告诉你的,但是我告诉你了,显得我很有诚意,那么你怎么显示你的诚意呢?
hr还能有什么办法,一般来说要么抱歉地告诉你没办法和你的其他offer一样,但是我们的机会很好,你可以考虑一下。要么就是给你加钱,补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跳槽的时候都会去拿一个头条或者是pdd offer的原因,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备胎,也是一个要价的砝码。因为头条、pdd的高薪水是建立在高强度加班上的,虽然hr也知道这点,但是这并不能完全否定掉他们给出的高薪。
如果是大公司的话,一般这招使出来hr都会尽可能帮你争取的。因为大公司没那么缺钱,对优秀的人才也的确比较迫切。
引入第三方
如果其他的办法都不适用,我们还有最后一个办法,就是引入第三方。怎么操作呢?如果你面试得很好,你可以和hr说我感觉我面试的情况不错,当前的评价可能低了,我应该有更高档次的评级和薪水。如果你面试得一般,你可以和hr说,我感觉面试的时候没有发挥好,有些遗憾,可能因此影响了评价。其实不管怎么说,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hr去咨询面试官或者是技术主管的意见,把第三方拖下水,而不是让hr一个人决定你的待遇。
因为技术主管和面试官是不对你的薪水负责的,你拿多少钱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也是过来人,其实是不希望你被压价的。因为你被压价了很有可能不来,他们就少了一个助力。所以在薪水这件事情上他们有一半是站在你这边的,所以如果你要求技术官重新评估你的面试或者是重新安排一次和技术总监的加面,对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我没亲身经历过这些,但我经历过的几个朋友都无一例外地“破格”获得了更好的待遇。
3.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如何避免矛盾
产品实现是你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不必太讲究。
做了一阵子之后我有了自己对于与程序员相处的方法论,对这句话并不苟同,我还是倾向于把事做好的同时也能把话说好,虽然我现在也能深刻的领会到当时leader的核心意思是产品本身是第一位的。
接下来我就阐述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产品经理与程序员最大的矛盾在于——改需求。这牵涉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尽量地做足前期工作,尽量把需求细化,需求做的足够扎实就会大大减少改需求的次数,这是产品本职工作,不属于沟通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涉及如何沟通了,就是需求无论如何确实要改。这个时候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努力与程序员(或者开发经理)达成共识,比如“我们的目的是要做最好的xxAPP”、“这个功能对于我们的目的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等,然后再来谈详细的需求点,程序员也就会逐步认可改需求这件事情。(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如果无论如何也达不成一致,也有必要反思这个需求是否真的有改的必要?)
用数据和客户来帮你增加底气。在谈论某项功能实现的时候,产品经理经常会碰见程序员消极被动不愿意做,或者质疑这么做有没有道理的时候,采取需求依据的数据和真实的客户需求是能有效推进的好办法。比如“80%的同类产品都有这个功能”、“每周都能收到几个客户对某某问题的反馈”,一般来说程序员是能够接受这种说服的。
试着多用询问的语气。让程序员感到他是专业的,他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要依仗他才能做的更好。这会无形中赋予他一种责任感(因为你把问题抛给了他,他就隐形中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在传达出意愿的同时也避免了话语的生硬,让程序员感受到对其职业技能的尊重。
注重日常交往。日常生活中交个朋友,比如一起打球、打游戏,聊聊电影和漫画,实在是没有共同语言就经常冲他卖个萌、搅个基、撒个娇、讲个笑话。这样,大家都是朋友了,不看工作职责的那一半看交情的那一半,沟通起来也会顺畅很多。
总结:有很多时候产品的产生不完全是靠严格的流程和规章制度诞生的,也需要很多沟通的润滑。能够开开心心地把产品做出来最好,但是最终我们还是不能离开产品实现这个 标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