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程序员假期做家乡菜

程序员假期做家乡菜

发布时间:2022-05-07 07:48:58

① 作文 家乡菜

江苏东滨大海,西拥洪泽,南临太湖,长江横 贯于中部,运河纵流于南北,境内有蛛网般的港汉,串珠似的淀泊,加以寒暖适宜,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春有刀鲸夏有 鳃,秋有肥鸭冬有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联潮上空,这些富饶的物产为江苏菜系的形成 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江苏菜系主要由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个地方菜构成,其影 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淮扬风味以扬州、两淮(淮安、淮阴)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起镇江,北至洪泽湖周近,东含里下河并及于沿海。这里水网交织,江河湖所出甚丰,看撰以清淡见长,味和南北。其中,扬州刀工 为全国之冠,两淮的缮鱼菜品丰富多彩,镇江三鱼(酣鱼、刀鲸、蛔鱼)驰名天下.

金陵风味又称京苏菜,是指以南京为中心的地方风味。南京菜兼取四方之美,适应八方之需,以"松鼠色"、"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四大名菜以及"盐水鸭"、"卤鸭腕肝"、"鸭血肠"为代表.

苏锡风味以苏州、无锡为代表。传统重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近代逐渐趋向清新爽适,浓淡相宜。"松鼠鲸鱼"、"碧螺虾"、"鸡茸蛋"、"常熟叫化鸡"等都是烩炙人口的美味佳肴

徐海风味以徐州、连云港一带为代表,以鲜咸为主,五味兼蓄,风格淳朴,注重实惠.

江苏菜的特点

用料以水鲜为主,刀工精细,注重火候,擅长烛、烟、熄、糯;追求本味,清鲜本和,咸甜醇正。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兼美,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益显其味.

江苏菜的代表菜有"软兜长鱼"、"枪虎尾"、"水晶看蹄"、"拆烩大鱼头"、"清蒸鲥鱼"、"野鸭菜饭"、"银芽鸡丝"、"鸡汤煮千丝"、"清炖蟹粉狮子头"、"双皮刀鱼"等.

粤菜的形成

粤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州风味为代表。粤菜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味,并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着称于世。
粤菜发源于岭南。汉魏以来,广州一直是中国的南方大门,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四季常青,物产丰富,山珍海味无所不有,蔬果时鲜四季不同,是与海外通商的重要口岸,社会经济因此得以繁荣,同时也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加快了与中国各地及各国烹调文化的交流。中外各种食法逐渐被吸收,使广东的烹调技艺得以不断充实和改善,其独具的风格日益鲜明。明、清时期大

开海运,对外开放口岸,广州商市得到进一步繁荣,饮食业也因此蓬勃兴起。旅居海外的广东华侨众多,又把在欧美、东南亚学到的烹调技巧带回家乡;粤菜借此形势迅速发展,终于形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炉、融中西烹饪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并在各大菜系中脱颖而出,名扬海内外。

粤菜的特点
粤菜,有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三大类。粤菜集南海、番禺、东莞、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粤菜取百家之长,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味重清、鲜、爽、滑、嫩、脆,讲求"镬气",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鲜”,菜肴有“香酥脆肥浓”之别,“五滋六味”俱全。 如京都骨、炸溜黄鱼、虾爆鳝背等,吸取京菜口味创制;铁板牛肉、鱼香鸡球、宫爆鸡丁等等,借鉴川菜口味;五柳鱼、东坡肉、酒呛虾是浙菜口味;闻名岭南的"太爷鸡"是徽菜口味;而西汁猪扒、茄汁牛排等,则是从西菜移植而来。
粤菜选料广博奇异,品种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燎乱。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鹧鸪、禾花雀、豹狸、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鱼等飞禽野味自不必说;猫、狗、蛇、鼠、猴、龟,甚至不识者误认为"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每令食者击节赞赏,叹为“异品奇珍”。
粤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种之多。粤菜的第三个特点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滋六味。

粤菜的精品

粤菜的着名菜肴有:烤乳猪、白灼虾、龙虎斗、太爷鸡、香芋扣肉、红烧大裙翅、黄埔炒蛋、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菊花龙虎凤蛇羹等都是饶有地方风味的广州名菜。广州的北园、大同、广州、大三元、泮溪、陶陶居、蛇餐馆等酒家,均以经营粤菜闻名。

以下是苏菜的几种名菜的做法:

狮子头操作

材料:半肥瘦猪肉350克(约9两半),马蹄75克(约2两),榨菜25克(约6钱半),青骨白菜(青江菜)或白菜500克(约13两半)。调味料:生抽2茶匙,糖1茶匙,粟粉、鸡汤、酒、冻水各1茶匙,蛋白1个,胡椒粉少许。汤汁料:上汤450毫升,姜汁2茶匙,生抽1茶匙。粟粉水:粟粉半汤匙,水2汤匙。

烹调步骤:
(1)猪肉洗净,剁碎,用调味料腌约半小时。
(2)马蹄洗净去皮,切碎粒。
(3)榨菜洗净,切碎粒。菜洗净。
(4)马蹄、榨菜与剁碎猪肉同拌匀,向同一方向搅拌数次,平分为4一5等份,做成肉球(见图1一2)。
(5)肉球置碟内,倒入汤汁料,盖好,高火煮8分锺(见图3一4)。
(6)把白菜放于锅内,用高火煮5分锺。
(7)把肉球放于菜面,搅入粟粉水,加热煮1分锺即成。

水晶肴肉

【原料】:猪蹄,粗盐,葱结,姜片,绍酒。

【制法】:将猪蹄刮洗干净,用刀平剖开,剔去骨,皮朝下平放在案板上,用竹签在瘦肉上戳几个小孔,均匀地洒上硝水,再用粗盐揉匀擦透,猪蹄入缸腌制后取出,放入冷水内浸泡一小时,取出刮除皮上污物,用温水漂净,猪蹄皮朝上入锅,加葱结,姜片,绍酒,水焖煮至肉酥取出,皮朝下放入平盆中,盖上空盆,压平后,将锅内汤卤烧沸,去浮油,倒入平盆中,稍加一些鲜肉皮冻凝结,即成水晶肴蹄。特点:肉质鲜红,皮白光洁晶莹,卤冻透明,质地醇酥,油润不腻,滋味鲜香。

蜜汁火方

【原料】 熟南腿中峰一块(约750克)。 白糖莲子50克、松子仁50克、糖桂花5克、蜂蜜20克、冰糖15克。清油75克(实耗袖25克)、精盐15克、味精12克。水淀粉10克。

【制法】 将火腿修切成大方块,皮朝下放砧板上,用刀剞成小方块,深度至肥膘一半,但要皮肉相连。皮朝下放入碗内,加清水上笼蒸2小时30分钟取出,换清汤,加冰糖再上笼蒸1小时取出,放入莲子再蒸30分钟,取出滗去卤汁,装入盘中。锅上火烧热,放清油烧至五成热(约125℃),投入松子仁略炸至金黄色,取出待用。锅再置火上,倒入卤汁,加蜂蜜烧沸,用水淀粉勾芡,放入糖桂花搅和,浇在火方上面,再撒上松子仁即成。

【特点】 色呈枣红,蜜汁芬芳,味甜而咸香,火腿酥烂甘鲜,“其香隔户便至”。

酱汁排骨

【原料】 猪肋排骨肉1000克。 酱油30克,白糖50克,绍酒25克,味精10克、精盐10克、八角5克、桂皮5克、葱姜各10克。

【制法】 将腌好的排骨下水锅出水,洗净。锅内放入竹箅垫底,将排骨整齐放入,加绍酒、八角、桂皮、葱姜、清水,用旺火烧沸后,再加入白糖、酱油盖好锅盖,用中火烧至汁稠。食时改刀装盘,浇上原汁即成。

【特点】 色泽酱红,肉质酥烂,芳香扑鼻,咸中带甜,既是宴席上的美味,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松子肉

【原料】 去骨肋条肉一块2000克。 虾仁50克、松子仁75克、豌豆苗150克、虾子15克。精盐10克)酱油25克、绍酒40克、八角5克、味精10克、白糖30克、葱姜各10克。

【制法】 ,将肋条肉放在砧板上,用刀将其修成长方形,肉面批平,将批下的碎肉与虾仁分别斩成茸,加调料搅匀成虾肉茸。将肉块上烤叉,放在炭火上烤至肉皮焦黑时,取出放入冷水中刮去焦屑洗净,在肉的一面剞小方格,在皮的一面剞斜方格,然后在肉面上抹一层蛋糊,再把虾肉茸均匀铺在上面,用刀轻排几下。松子仁下油锅划油后,均匀地铺在肉茸上,再轻轻排斩,表面再抹一层蛋糊,然后肉皮朝上放入。锅中煎至金黄色。取砂锅一只,内垫竹血型,将肉块皮朝下放入,加酱油、绍酒、白糖、葱、姜和清水,上中火烧沸,撇去浮沫,加盖移小火上焖2小时至酥烂,待汤汁稠浓时离火,再将豌豆苗加料炒熟装在盘于四周,然后将砂锅中的内块取出,皮朝上装入盘中间,浇上卤汁即成

【特点】 肉嫩如豆腐,肥而不腻,虾仁鲜美,松子芳香。

酱汁肉

【原料】 猪肋条肉1000克、猪蹄膀500克、猪爪500克。 冰糖刀克、白糖15克、糖色10克、红曲粉5克、八角5克、绍酒25克、精盐10克、味精12克、酱油20克、葱姜各15克。

【制法】 将猪肋条肉、蹄膀、猪爪分别洗刮干净,将肋条肉切成100克重的方块,连同蹄膀、猪爪放入大锅内出水至断血,敢出后洗净。将原汤浮沫撇去,加入精盐,放入竹箅垫底,先将猪爪、蹄膀放在下面,把肉块皮朝上排放在上面,加入绍酒、葱姜、八角、盖上锅盖,用中火烧约落小时,然后加入糖色、红曲粉,用小火焖至酥烂,加冰糖、白糖。待卤汁浓稠时,锅离火,取出酱汁肉(蹄、爪另用),皮朝上放在大瓷盘中,食时切块浇上卤汁即成。

【特点】 色泽酱红光亮,肉酥烂肥醇,入口先甜后咸,香味浓郁,风味独特。

松子熏肉

【原料】 鲜猪五花肉一块750克,松子仁50克。 荷叶1张,精盐15克、绍酒25克、花椒5克、麻油5克、酱油30克、冰糖50克、丁香3克、葱姜各5克、花生油200克。

【制法】 五花肉刮洗干净,用精盐、绍酒,花椒腌制,然后洗净吸干水分,用铁叉插入肉内,皮向下在旺火上烘烤至皮呈焦黄色,离火放入清水中泡刮、洗净。大砂锅垫入竹箅,放入方肉,加入酱油、绍酒、冰糖、精盐、丁香、葱、姜,加水烧沸,移小火焖至酥烂。铁丝络垫入荷叶,将方肉放上(皮朝上),在锅内投入松叶、茶叶、糖及锅粑,再将铁丝络放入锅内,加盖上火,以旺火烧2~3分钟,离火取出,切块装盘,再涂上麻油。松子仁入油锅内划油,撒在肉上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肉酥味香,肥而不腻,食之爽口。

百花酒焖肉

【原料】 去骨肋条肉一块1000克。 百花酒50克、精盐10克。味精7.5克、自糖50克、酱油30克、葱姜各15克。

【制法】 猪肋条肉洗刮干净,用洁布吸去水分,用烤叉插入肉块中,肉皮朝下,在中火上烤至皮色焦黑,其目的是起香增色,离火抽出烤叉,将肉入温水中泡软,刮去皮上焦污并洗净。然后修去肉的左角,切成大小均等的12个方块,再在每块肉皮上剞芦席形花刀。取砂锅一只,内垫竹血箅,放入葱姜,把肉块皮朝上排放入锅,加百花酒、白糖、精盐、置旺火上烧沸,再加清水、酱油、盖上锅盖,用微火焖1小时至酥烂,再移至旺火收浓汤汁,拣去葱姜装盘即成;

【特点】 酒香浓郁,肉酥入味,甜咸可口,肥而不腻,别有风味。

金腿脊梅炖腰酥

【原料】 金华火腿75克、猪里脊肉250克、猪腰500克,萝卜250克。 精盐25克、味精15克、绍酒75克、葱姜各15克。

【制法】 将熟火腿及里脊肉切成厚块,猪腰撕去外皮,在两面直划三、四刀,萝卜削成核桃大小的圆球。将里脊肉、猪腰放入沸水锅内烫去血污,捞出洗净,连同火腿及葱姜放入炒锅,加满清水,置旺火烧沸后,移至小火炖约2小时,将猪腰取出横切成片,再放入砂锅中。将萝卜球放沸水中烫一下,捞起放入砂锅,加精盐、味精、绍酒,炖至萝卜球熟即成。

【特点】 汤汁清澄,原汁原味,猪腿香、猪肉烂、猪腰酥,味道醇浓鲜美

② 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半年,他们能吃上哪些特色家乡菜

此次三位航天员去太空出差需要半年,甚至春节也要在太空度过,要执行任务之外,大家都比较关心航天员的饮食。在出发前,航天中心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示,为了在航天员在太空可以更开心的度过春节,给他们准备了我们中国的特色美食饺子。光是饺子的口味就准备了三种,那么除了过节吃的食物之外,你知道平常他们能吃上哪些特色家乡菜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一.王亚平在太空可以吃到特色家乡菜和家乡水果。

我们都知道,女宇航员王亚平是山东人,所以给她准备的菜品也都是具有山东特色风味的。其实,王亚平在执行完神舟十号航天飞船任务的时候,就曾经表示,太空餐非常好吃,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当时的食谱不仅有鱼香肉丝,还有粽子,给航天员配备食物的时候,会根据他们执行,期间会过什么节日,然后会配备与节日相符的食物。因为王亚平是山东人,所以给他带的还有山东的特色海鲜,以及樱桃,苹果这些山东特色水果。

③ 中学生作文 家乡菜

花椒叶饼

在寒冬过后,暖人的春天就这样悄悄地来了。春风吹过山岭,为萧条的山色带去新绿,为久冻的小溪送去歌谣。而在我的记忆中,这时候,也开始行动了。

每逢春天到来,有这样一道小菜就搬上了餐桌——花椒叶饼。这道乡间小菜伴随了我几个春秋,故乡的气息在其中静静流淌。

每年春天,妈妈都会带着我翻过旁边小山,踏着嫩绿的小草来到后山。大地好像还昏昏沉沉得没有睡醒,花草树木大都刚刚吐出新绿,在斑驳的树影下,有着一棵棵娇嫩的小树——花椒树。人人都知道香椿芽,孰不知这花椒叶也别有一番滋味。大概想起平常做菜时当作佐料的花椒,怎么也不能将花椒叶和美味的菜肴联想起来。

在草丛中,我们挑选几棵较为茂盛的小树,因为还是春天,即使较为茂盛,却还带着几分青涩。之后,便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采摘工作。在采花椒叶的时候,近乎同等于采摘香椿芽,用两个手指轻轻地挑选最鲜嫩的幼芽,再小心地摘下。看着红里透绿的嫩叶,甚至从心里生出些许怜悯之情。

渐渐的,鲜嫩的幼叶就装满了袋子,回到家后,将它们与鸡蛋和面粉搅在一起,再从锅上烙出一个个小饼,花椒叶饼就此完工了。用筷子夹起一个,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鸡蛋的醇香、面粉的筋道还有花椒叶的清香,一并涌入口中,刺激着每一个味蕾。那花椒叶独有的淡淡的清香,使得舌头微微发麻,却舍不得停下这种飘然若仙的享受。

现在回想起来,那诱人的口感仍让我陶醉万分,只可惜,却已有几年没有尝到。

现如今,原本应该翠色醉人的山峦被冷冷的灰色无情地取代,草木丛生的山间小路变成了饱受阳光烘烤的水泥空地。黄土满天,轰鸣的机器和刺鼻的汽油成了这里的主宰。而那鸟儿欢鸣,云朵漫步的山后桃源也随之泯灭。玲珑可爱的花椒叶或许只有亲手摘得才有味道,那由汗水换来的美味是不能与集市上成捆的木梗相提并论的。难道怡人的自然就这样一分不值?为何为了铜臭权财就这样不屑地将美景蹂躏毁坏?

我还想去那山后感受自在的美味,而眼前的尘雾却让我看不到熟识的太阳……
PS:自己写的,很有文采吧?!

④ 关于家乡菜的作文

我想,每一道家乡菜都是饱含着无尽的爱的。或许千年之后,它们依旧会因人们的爱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不管是离别家乡多时的游子,还是身处家乡的人们,只要一谈起家乡菜,一定是赞不绝口。
,你也可以投稿
记得有一次,我们到外地一家饭馆吃饭,服务员热情地向我们推荐了几道当地的特色菜。她滔滔不绝地为我们介绍着,眉飞色舞,神采奕奕,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后来,菜上来了,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一盘菜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吃了之后,有一种东西缓缓沉入心底,暖暖的……
而今,每一个地方都有特色菜,它们当中有的扬名天下,甚至是驰名世界,然而有的,只是一个小地方的毫不起眼的一样菜。但是,在我的心中,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令人吃了难以忘怀。这些菜,都有一段属于它们的历史故事,独一无二,就像我们人所拥有的基因一样。它们大都是从远古时期在人们的保护下得以流传下来的,跨越时光的隧道,历经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沧桑……
,你也可以投稿
刹那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为什么菜吃下去之后心里会暖暖的,因为这菜里有爱呀!人们用爱保护它,让它流传千古;厨师用爱和热情掌勺,再一次烹饪出它们。所有的人都把对家乡的热爱注入了菜中,让它变得馨香可口。

我想,每一道家乡菜都是饱含着无尽的爱的。或许千年之后,它们依旧会因人们的爱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⑤ 家乡菜作文

说到重庆菜和成都菜,外省人可能不了解,说不都是川菜吗?其实,大的模样差不多,菜的品种也差不多。但本省人看来,却是大大的不同。重庆的菜就像重庆的地理一样,大山大河似的,有一种气吞万象之势。而成都菜就像竹林小院门前潺溪似的,有一种小家碧玉之美。这样的一种内涵在里面,使得成都厨子和重庆厨子就是做同样一个菜,也会大大的不同。

对比回锅肉这一个川菜第一金牌菜,成都的回锅肉是比较软绵一点,糖、醋、辣椒、面酱什么的放得比较中庸,整体感觉比较适口。重庆的回锅肉就比较爆脆一点,而调料就狠得多了,整体感觉就是比较痛快。不过这个口感,外地人一般感觉不出来。

重庆人喜欢刺激,有一种无法无天的直爽文化在里面。吃客不墨守成规,当厨的就不爱去照菜谱做菜,因此常常风流各种各种新式菜。而这些新式菜一般都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江湖厨师创造出来的。

而成都人生活喜欢雅致,有一种行云流水的小资文化在里面。吃客要讲究正宗,当厨的就不敢怠慢。一个成都厨子做回锅肉,从选肉、切片、配料、火候都无比地讲究。每一家餐馆都想宣称自己的厨子是四川烹饪大学正规毕业的。成都菜是越做越雅致,越做越讲究,越做越精益求精。

如果我请衣冠楚楚的朋友,我请他吃成都菜。比较有品。如果我请衣冠浪迹的朋友,我请他吃重庆菜。比较有味。

重庆菜的创新

重庆人都无条件地支持创新菜,从80年代开始,一大批的江湖菜源源不断地涌现在重庆人的面前,有些没有经受住重庆人的考验,慢慢就消声匿迹了,但凡是经受住考验的,一般都要先传到成都,然后传到大江南北。比如流传的比较着名的重庆菜有十多种。

重庆火锅。历史比较悠久的江湖菜,据说是长江纤夫、渔夫、挑夫发明的。火锅的种类很多,最着名的就是毛肚火锅,然后还有鳝鱼火锅、海鲜火锅、鱼头火锅、羊肉火锅、狗肉火锅、鸳鸯火锅等。

江津酸菜鱼。出自重庆江津津福镇朱二哥的路边食店,为来往司机服务,然后由司机传遍重庆。1988年开始风行。本人比较擅长这道菜。

歌乐山辣子鸡。出自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一个叫林中乐的路边小店最先推出。1990年开始风行。食客的乐趣是在一个大盆辣椒里搜寻黄豆大的爆脆鸡丁。该店位于重庆市的森林公园歌乐山,靠近着名的蒋介石在重庆的官坻——林园(据说不游林园,不算到重庆,但该地不开放),游客加食客形成了现在的辣子鸡一条街。我擅长这菜。

啤酒鸭。出自重庆南岸区7公里的一个路边食店,据说发明者的灵感来自贵州。1992年开始风行。做法是一瓶啤酒炖一只鸭子,比较鲜辣可口。该店最火爆的时候一天要用几千只鸭子,不过现在比较式微。

泉水鸡。出自重庆市南岸区南山镇。1993年开始风行。采用的方法是活鸡快杀,然后急火猛烧,从杀鸡到成菜不能超过5分种。该菜出自号称“山城花冠”的南山。因此也形成了泉水鸡一条街,还举办过泉水鸡节。

太安鱼。出自重庆市潼南县太安镇。1994年开始风行。也是由司机传出来并风行。但这个菜比较讲究技巧,仿冒不容易,因此不像其他的菜那样大流行。我媳妇比较擅长这个菜。

火锅鱼。出自重庆市江北区两路镇。最开始也是针对司机朋友的。1996年开始风行。火锅鱼也是特别的生猛。鱼选用10斤左右的快要流油的肥鱼,片成巴掌大的片。将一个缸似的大铁锅像练铁似的烧得飞红。成菜后用大脚盆端上来,红艳艳热腾腾。一圈人就围着这大盆端着啤酒瓶捞鱼。吃完了再煮点青菜豆腐之类,特别地干脆利落。

水煮鱼。其实水煮鱼的前身就是火锅鱼。火锅鱼流传开了之后,很多城里的食肆就开始仿做,但这些食肆的厨房,没有办法弄一个大铁锅并像炼铁似的烧火,再说食客也不方便吃10斤的鱼。因此就弄成小锅、小火、小鱼。美其名曰水煮鱼。但我个人感觉,没有宽汤、猛火、肥鱼那样的火锅鱼痛快。

香辣蟹。这个菜应该是重庆的饭馆发明的。因为江湖菜馆不般不涉及到螃蟹这样高档的东西。但香辣蟹在重庆还是属于阳春白雪似的东西,在江湖上并不胜行。1996年开始风行。

泡椒牛蛙。1996年就开始风行。最开始是牛蛙,然后是泡椒墨鱼仔。并衍生出各种泡椒系列。这个菜也是从饭馆中流传出来的。

酸萝卜炖鸭子。用很酸很酸的泡酸萝卜,这个萝卜是特别泡制的,外省没有。一般要泡半年,越久越好。这个菜衍生出很多品种,如酸豇豆炖、泡山椒炖、炖羊肉、炖鸡等。1996年开始流行。

邮亭鲫鱼。出自重庆市大足县邮亭镇。1997年开始风行。调料非常多,吃法讲究。

乌江鱼。出自重庆市涪陵地区。乌江贯穿重庆涪陵、黔江地区,支流众多,胜产各种野生鲜鱼,乌江鱼的做法是讲究鱼的鲜,但城市里一般都是养殖鱼,所以城市里做乌江鱼一般用鲶(黏)鱼。1998年开始流行。

毛血旺。出自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镇,一个保留了重庆古老码头文化的小镇。将毛肚、血片(鳝鱼)、鸭血旺一起煮。也是从贫苦的码头力工那里流传开来。这几年比较火。

上面都是一些比较典型、也比较风行的创新重庆菜。另外还有什么来凤鱼、球溪鲶鱼、城口烧腊肉、黔江酸汤鱼(贵州也有)、南川竹笋肉、武隆的山菌烧山鸡、土匪鸡等很多。

一般一个创新菜出来之后,最先的几个店,先是通过司机朋友流传,然后是万头攒动,然后像一阵大风一样,流行全市。所有知道的,都按耐不住急迫的心情要去品尝一下。

重庆的这些菜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一般是由江湖厨师创制,原料、制作都比较大众化,不像成都的什么樟茶鸭子要几蒸几熏的,老百姓吃不起也做不来。重庆菜的烹调方法一般是大油、猛料(有的菜是辣椒比菜多)、大火、大锅、大盆,讲究现杀现做。在吃法上,也是比较粗鲁的,像泉水鸡,鸡头、鸡脖、鸡肝什么的混成一大盆,有时候鸡毛都看的见,比较符合重庆人的无法无天的心理和粗鲁直爽的性格。

成都菜的改良

而成都菜就谈不上有什么创新菜了,比较着名且风行全国的好象就是冯鱼头,但其实也是一种鱼头火锅的改良。因此成都菜很少有风行全国火暴异常的菜品出来,而重庆菜常常保持一种独领风骚的姿态。比如现在风行北京的水煮鱼,连我家楼下的东北小饭馆都隆重推出了他们的水煮鱼。简直让人觉得水煮鱼像强力流行感冒一样,杀伤力太大了。

但成都菜却一直在挖掘川菜这个古老的宝库,不断地总结改良。从选料、烹调、服务、经营,全方位的不断改良。这个改良,不是某个厨子个人意识的改良,而是一种全民意识的不断积累基础上的不断改良。

从汉代成都的相如涤器、文君当炉以来,成都的食客就讲究吃的意境、吃的体会、吃的完美。李白(江油人,江油离成都150公里,少时常游历成都)的月下独酌对影成三的感觉,喜欢当街豪饮的重庆人是不会有的。苏轼(眉山人,眉山在成都以南,离成都80公里)发明的东坡肉需要文火慢炖三个时辰,喜欢生吞活剥饮毛茹血的重庆人是不会有这个耐心的。

你要吃地道川式小炒,成都的大小馆子都做得差不了太多,都比较讲究一致,干净程度要比重庆高一个数量级。而要在重庆就花样百出了。炒回锅肉,重庆的馆子有的放豆腐干、有的放莴笋头、有的放白菜,反正厨子他高兴放什么就放什么。至于调料的选用,更是花样百出。而成都的大小馆子,一律是放青蒜苗。如果青蒜苗没有了,他会给你说回锅肉不能炒了。这会让重庆人诧异万分。

成都人精心总结每一个小菜的炒法,一个成都厨子总结一个回锅肉炒法,可以写上一万言,教你30天,然后一个师傅一个师傅地传下去。一个重庆厨子总结回锅肉炒法,就是三个词:肉、辣椒、豆瓣,其他无可无不可。你在成都随便的一个街边小店,吃一个干煸空心菜,都是那么香脆爽口,回味悠长。而离开成都,走遍全国,你都吃不到这样好的炒青菜。成都人说,炒青菜是很难的,在重庆没有一个人同意,因为他们没有像成都人钻研这样深。北京的炒青菜,就更不值得一提。

当我还在成都读书的时候,我每周都要走两站地去吃一家小饭馆的烧白。小饭馆的门脸不大,人也不多,一个三分羞涩的川西姑娘素面站在柜台里,然后轻轻地走来,轻轻地问要什么。我一般要一份烧白、一碗米饭、一碗豆花、一碟泡菜。然后姑娘轻轻地给地给你端上饭菜,再轻轻地走开。烧白做得非常好,肉和芽菜都选得很考究,蒸的火候就更不用说的。箴子米饭(成都一种蒸米饭的方法,将米饭放在一个木桶里蒸,有特别的清香)永远都是热腾腾软绵绵的。而我就一个人静静地享用,休闲的感觉很有些月下独酌的味道。而同样地在重庆吃,泼辣的紧张气氛就是像在吃牢饭。

我不是很爱吃锅巴肉片,将锅巴和肉片放在一起,有什么吃的。但我在成都安仁镇(就是大地主刘文彩的老家,离成都60公里),那里的小馆子做的锅巴肉片真是太完美了。那里的饭馆都很小,古老青石板路旁的川西木板房店面,收拾得很干净。店家将准备的原料放在一个大台板上,新鲜得好象它们一个小时前还在地里长着。你想吃什么,没有菜谱,就看着这个案子选。他们做锅巴肉片,是非常精心地选择玉兰片和香菇(主要靠这两个东西提味)做鲜汤,锅巴和肉片的火候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将汤油一浇,轰隆隆的火光以后,剩下的就是满屋的香气了。我们在一个春雨淅淅的傍晚,经过60公里的骑行,享受着这美妙的锅巴肉片,真的是妙不可言,永生难忘。此后我骑车连去3次。可惜这样一道名菜,你到成都以外,吃起来就味同嚼腊了。因为没有人像成都人那样细致地研究锅巴的软硬、肉片的嫩滑、汤油的鲜美。甚至上菜的方法,都对锅巴肉片的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成都人做菜,考究的程度和重庆人比起来,那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每一个菜,成都人都是要精心总结,选什么料、用什么锅、烧什么火,以及怎么装盘、怎么上菜、餐桌怎么布置等等,无不细心周到反复推敲。反观重庆人不管做什么菜,都是一个大盆子给你端上来,外带服务员泡在汤里的大指姆。虽然豪爽,但其中隐藏的粗枝大叶胡作非为就可想而知了。

成都菜擅长改良的基础实际上是总结。因此成都菜的优势就体现在一些家常小炒菜和小吃上。说起成都的小吃,那确实是成都人经过几十上百年的改良总结才有现在这个面貌。像青石桥的肥肠粉、提督街的夫妻肺片/钟水饺、春熙路的龙抄手,以及麻婆豆腐等等,都是经过好几代人的耐心总结改良出来的。而九眼桥的薛涛豆腐干做法,据说是唐代怨女词人传下来的,非常适合那些喜欢咬牙切齿的醋女孩。成都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小吃,种类凡多,如果要吃一遍,估计要1个月时间。而重庆的小吃,则就逊色多了,就是有的少数东西,都是抗战的时候由外地人带来的,如凌汤圆、杭州小笼包之类,都没有原来好了并在逐渐消失。因为传统方法都被接手的重庆人丢掉了。重庆人可没有耐心来总结这些经验。据说创造出酸菜鱼的朱二哥,虽然很是风光红火了好几年,但现在还是守着他原来路边的三间旧瓦房,期待已经没有激情的顾客的光顾。

⑥ 作文《家乡菜》

每年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一定会带我去肯的鸡大吃一顿。因为对我来说,汉堡包、薯条、炸鸡是最好吃的东西了。
今天,为了给爷爷祝寿,我们全家要到一家名叫“乡老坎”的饭馆里吃饭。我知道后,一点儿也不高兴,嘴蹶得老高。妈妈见我这样,对我说:“爷爷不爱吃肯德基。”为了让爷爷高兴,我就没说什么,老老实实地坐在了餐桌上。
“上菜喽!”随着服务员一声大喊,一大盘“绿果子掉进油池里”放在了桌子中央,多奇怪的菜名呀!到底是啥菜呢?我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才知道,原来是“炒青笋”。这些“绿果子”在“油池里”多快活呀!你瞧:它们有的在“油池”边“晒太阳”,有的在“油池”里“游泳”,还有的潜入油底“探险”去喽!我吃了一个绿绿的“果子”,呀!味道别具一格,叫人越吃越爱吃。
第二道菜是“全家福”。这道菜非常有趣,菜是用一个罐子装的,而且罐子上还有一张红纸,上面写了个“福”字,揭掉红纸才能吃到菜。整个菜不仅外观诱人、味道鲜美,而且内容也挺丰富,有薯仔、白菜、萝卜、粉丝等很多菜混在一起。我想,这就是”蔬菜国”的“一大家子人”吧
后来,还上了“白菜排骨”、“葱拌豆花”等菜,没一样都很特别,色香味俱全。奇怪,我以前怎么就没注意到呢?
晚饭后,妈妈对我说:“以后,你不要老吃洋快餐了,我们中国菜也非常有名,中国的小吃已经遍布全球。”我想我要向小朋友门多做点儿宣传:“在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天,我们中国孩子应该知道,我们的家乡菜一点儿不必洋快餐差!”
我的家乡柳州,美丽富饶、城市繁荣,只要你来了,就会舍不得回去,但柳州最有名的就得数那鲜香麻辣的地地道道的螺蛳粉了。
螺蛳粉具酸、辣、咸、鲜、烫的独特风味。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配上酸笋、腐竹、木耳、花生、萝卜干等一些劲口的配料,再淋上一大勺滚烫滚烫的螺蛳汤,一碗色香味具全的螺蛳粉就做成了。不过,你别小看这螺蛳汤,它可有讲究了,它是以青螺作为主料,加上五香八角等几十种香料熬制成的,在柳州,要是你做的螺汤淡而无味是不会有人看一眼的,精心熬制的螺汤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躁、辣而不火、油而不腻的特点,一般是用一个大铁锅来煮,骨头、螺蛳浸在锅里,汤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鲜红的辣油,散发着浓郁的辣香。 当你看到一碗正宗的螺蛳粉时,你肯定会食欲大开,瞧,晶莹白滑的米粉和翠绿的鲜菜浸在殷红的辣油里,而被炸得金黄酥脆的腐竹也点缀在其间,花生、黄花菜、酸笋,披上油亮的红油外套,沾沾自喜。令人垂涎三尺. 可以毫不避讳的说,螺蛳粉是柳州第一小吃!走在柳州街头,总能闻到风味独特的螺蛳香,那游离在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酸辣美味,以及"吸溜吸溜"的吸粉声,构成了柳州街头一道必不可少的靓丽风景线.

【家乡菜】 花椒叶饼
在寒冬过后,暖人的春天就这样悄悄地来了。春风吹过山岭,为萧条的山色带去新绿,为久冻的小溪送去歌谣。而在我的记忆中,这时候,也开始行动了。
每逢春天到来,有这样一道小菜就搬上了餐桌——花椒叶饼。这道乡间小菜伴随了我几个春秋,故乡的气息在其中静静流淌。
每年春天,妈妈都会带着我翻过旁边小山,踏着嫩绿的小草来到后山。大地好像还昏昏沉沉得没有睡醒,花草树木大都刚刚吐出新绿,在斑驳的树影下,有着一棵棵娇嫩的小树——花椒树。人人都知道香椿芽,孰不知这花椒叶也别有一番滋味。大概想起平常做菜时当作佐料的花椒,怎么也不能将花椒叶和美味的菜肴联想起来。
在草丛中,我们挑选几棵较为茂盛的小树,因为还是春天,即使较为茂盛,却还带着几分青涩。之后,便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采摘工作。在采花椒叶的时候,近乎同等于采摘香椿芽,用两个手指轻轻地挑选最鲜嫩的幼芽,再小心地摘下。看着红里透绿的嫩叶,甚至从心里生出些许怜悯之情。
渐渐的,鲜嫩的幼叶就装满了袋子,回到家后,将它们与鸡蛋和面粉搅在一起,再从锅上烙出一个个小饼,花椒叶饼就此完工了。用筷子夹起一个,放入口中慢慢的咀嚼,鸡蛋的醇香、面粉的筋道还有花椒叶的清香,一并涌入口中,刺激着每一个味蕾。那花椒叶独有的淡淡的清香,使得舌头微微发麻,却舍不得停下这种飘然若仙的享受。
现在回想起来,那诱人的口感仍让我陶醉万分,只可惜,却已有几年没有尝到。
现如今,原本应该翠色醉人的山峦被冷冷的灰色无情地取代,草木丛生的山间小路变成了饱受阳光烘烤的水泥空地。黄土满天,轰鸣的机器和刺鼻的汽油成了这里的主宰。而那鸟儿欢鸣,云朵漫步的山后桃源也随之泯灭。玲珑可爱的花椒叶或许只有亲手摘得才有味道,那由汗水换来的美味是不能与集市上成捆的木梗相提并论的。难道怡人的自然就这样一分不值?为何为了铜臭权财就这样不屑地将美景蹂躏毁坏?
我还想去那山后感受自在的美味,而眼前的尘雾却让我看不到熟识的太阳……

⑦ 最美的家乡菜是什么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由于它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这个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变过。太和县不大,但却以制作各种小吃而让人们熟知。

太和羊肉板面
太和板面的由来,没有想去考证过。太和是小城,地处安徽的西北角,名不见经传。但是本地人颇多跑江湖者,东西南北国内国外跑一圈之后,往往感叹——住在大连多伦多,消费在上海香港,吃——还得在太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没山没水,有何可吃?就有太和人笑你,那你是没吃过!板面,羊肉板面! 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羊油和羊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羊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羊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羊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羊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羊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 漫步太和,板面馆见缝插针般地散布在全城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食客还没进门就冲老板喊:”一大碗!!!多加点辣的”老板便会爽快的说:好嘞,里面坐!!!有时候还让老板加个鸡蛋,那鸡蛋是在板面汤里泡了很久的,蛋黄里面都有臊子的汁液了.在面还没上来之前筷子已经在手里了,听着老板在案板上啪啪的摔板面的声音再加上鼻子闻到板面汁飘来的香,已经是口齿生津了.吃板面是没什么讲究的,白白的宽宽的面(很劲道的)有绿的菠菜叶盖着,红的羊肉臊子汁液浇在上面,盛板面用的是姜黄色的搪瓷大号碗,就这大碗也透着太和人的豪爽!一大碗端上来,迅速的用筷子在面里搅拌几下,有人有耐心的会慢慢的搅,让胃再吊吊,吃的时候可都是虎狼模样了,有人中途用双手捧起来大碗喝板面汤,有人习惯先吃完碗里的面,菜叶也拣吃干净喽,再捧起碗将汤一饮而尽,餐巾纸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最寒冷的冬天里,满头大汗不及时擦喽汗珠儿会坠入碗中的. 三五知己小酌,板面馆是绝好的去处。简单几个小菜,悠悠一壶老酒,随性几声笑谈,但可引出一片欢腾。家长里短的琐屑,亲朋邻里的纠葛,在热情火辣的板面汤里,化作淡然笑声。趁着那热乎乎的劲头,发几句牢骚,讲几句心愿,也许,不曾相识的陌生人,从板面馆出来后,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太和人的豪爽与好客体现的淋漓尽致。 太和板面一吃上瘾,食者无不感叹:“太和板面,面中之王,食太和板面,天下无面”。矣,这话听着咋象广告呢!......哈哈!
编辑本段制做
羊肉板面的制作包括三道程序,味汤制作、面皮制作和板面制作。
味汤的制作:
味汤是板面制作成败的关键,也是羊肉板面风味体现的基础。 选上等羊油放入锅内,加入料2中的香料,细火慢熬约30分钟,等香料充分出味后,用漏勺捞出。锅内继续低油温加热,投入干红椒,使其炸出香味,待油色逐渐转黑时,再把已经切好的3厘米见方的羊肉块放进去,改用细火熬煮约30分钟,最后调入精盐、黄酒、味精、冰糖等即成味汤。味汤制好后,还要再往锅添里少量开水。
面坯的制作:
用上等的面粉和冷水调成面团,并用少许的盐和碱扎面两次,待用。玉米淀粉用布袋装好,把和好的面团切成约8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方形块,然后用玉米淀粉拍打,最后放在铁板上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板面的制作:
逐一取制好的面皮,用面杖擀压成片,取10~12个面片放手上,在铁板上用力平摔,待其摔长以后丢入沸水锅内,待水重沸后,再放入已备好的小白菜。用漏勺去将已经煮熟的面和菜捞出,然后放入黄色铁瓷碗内,浇一份制好的味汤料即可。

阅读全文

与程序员假期做家乡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为云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云服务器 浏览:634
minecraftlinux服务器搭建 浏览:376
linux命令新建文件 浏览:708
长线pdf 浏览:607
程序员电脑支持手写 浏览:414
解压头戴式耳机推荐 浏览:344
纸条app上怎么样看对方主页 浏览:883
编译英语单词怎么写 浏览:249
编译原理和汇编原理的区别 浏览:864
如何给加密的pdf解密 浏览:770
华为盒子时间同步服务器地址 浏览:95
python处理excel乱码 浏览:391
mysql的命令行 浏览:822
jpeg采用什么算法 浏览:701
程序员红轴薄膜 浏览:306
洗脸盆压缩 浏览:780
dpd是什么算法 浏览:157
加密技术中的密钥 浏览:962
qq企业邮箱本地客户端服务器地址 浏览:751
排序算法框架 浏览: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