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程序命令 > 知府的命令

知府的命令

发布时间:2022-05-17 20:22:22

❶ 知州,知府,知县有什么区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治安法官最早的任期不是治安法官,而是治安法官。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唐代,但这次知县的真正含义,与明清也有很大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载找到唐代知县的渊源。无德初,因隋家,为此向太子报仇。如果你不结婚,你就会成为州长。随着历史的发展,宋代的制度大致沿袭唐代的制度,直到元代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代的知县首次成为知县,但知县的权力并不像明清时期那么大,这并不是一个特定的职位,只是一个代理人的傀儡职位,不常设立。在宋朝的历史上,国家: 达鲁加赤和智周是五,相同的知识从六,法官从七。下州: 达鲁加赤,知州而出五货,同知则为七货,判官则为八货,而盗窃之物。元代,直州也分为上、中、下直州,但由于不常设立,我们没有做重点研究。在明朝,至州是相对完善的。分为直隶地区和直隶地区。直隶地州和直隶地州属于同一级,类似于今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或直辖市,属于州和县两级,即管理正常的县。范州二: 一州,有直隶州。是一个国家为基础的县,直隶国家为基础的政府,和等级相同的商品。

明代史上的直州等级是在清代正式确立的。直隶直州是一年级,直州是一年级。行政官和行政官一样,起源于唐朝,被称为行政官。明朝时行政官成为县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领。他的官阶是郑其品,即县令。当然,还有一些县级以下的县,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乡镇,但我们今天不会详细介绍。通过上面关于州、州、县的历史渊源的解释,我想我们已经对这三者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自然是很容易理解的,其中直州相当于市级单位的最高行政长官,类似于今天的直辖市的党委书记,而直立直州相当于自治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地方的书记级,总之,他比自治地方省长有更多的发言权。当然古代可能不像我们今天这么清楚,政府可能兼任市长和市委书记,

❷ 清朝时期的知府和知州分别是什么职位,权利最大的是哪个

提到知府和知州,相信大家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就已经接触过这两个词。虽然这两个词听起来很像,都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但是其实它们是有一定区别的。

知府



那么这里就会有人问了, 清朝的知府和知州到底谁的权力大?一般来讲,直隶州的知州和知府有着一样的俸禄,而散州的知州和知县有着同等的待遇。从他们的官阶品级上来看的话,知府的品级最高是从四品,最低是从五品,而知州的品级是从五品。

❸ 知府的职责是什么

知府是古代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唐代已有,宋代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代才最后有了以“知府”。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朝廷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查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❹ 知府是几品官

知府的一般品阶是正四品或从四品,天子脚下的顺天府是三品。知府是从汉末州牧,太守演变过来的,宋朝开始成为常设官职。

知府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或市委书记,掌管军政大权。从官职上来讲,知府大于知州大于知县。一省下辖若干府,如云南省下辖的临安府,类比现在,应该相当于地级市。

知府,官名,别称太守、府尊等,明代官制正四品,清代官制从四品。唐代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清代沿袭明制,官职变化不大;辛亥革命后,撤销府一级行政区,知府遂废。

知府的权值

知府掌一府之政,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命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可通过荐举、外放、论俸截取或推升等方式选任;可升迁为道员、盐运使等。

出任知府之官,以正途出身为多。我国学者李国祁等对70府4935名知府统计,正途占绝对优势,而正途中,又以进士为多,其次是举人。“清代规定,各省首府的知府,原则上要由正途出身。违例保送非正途,如所保者犯有贪酷劣迹,一经发觉,即将原保上司,降三级调用。

知府是沟通督抚与州县信息的桥梁。清代,省与州县一般相距很远,上下与各地信息,如靠“驿递”,则比较缓慢。而知府之设,则相对缩短了督抚与州县间的距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知府 (古代官名)

❺ 古代知府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5)知府的命令扩展阅读

在中国的许多朝代中,都设置了“知府”这一职位。“知府”这一官职,是由“知”和“府”两词结合而来。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兼任将军之职。州刺史是文职,将军是武职。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做“府”。

到了唐朝,中央政府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为府尹。

五代因循唐制不变,也有类似做法。

宋朝时,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在府、州、军、监设立地方长官,府的地方长官为“知××府事”,简称“知府”。

宋朝的知府事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具体权力因不同的州府而稍有差异。因为各地有特殊情形,知府一般还会兼领其他的官职,因而边境州府的知府在军事和政事上的权力可能大于一般州府。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总管,在散府、属府均设有“府尹”的官职。

明、清两朝,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被称作“府”。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做“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知府之下,设同知、通判等官员,辅佐知府处理公务,分掌粮税、盐税、江海防务、水利等等。

在明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为正三品;纳粮20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20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正四品;10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不过不久就将所有知府均改为正四品。当时,全国有150多个府。

❻ 北宋时期,转运使和知府,谁的权利更大

北宋时期,官职比较特殊,不像明清时的官职品级一目了然,要比较二者的权力大小不太好说,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

转运使相当于现今社会省一级的财政厅长兼纪委书记;知府(叫知州更确切)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兼武装部长。

一、知府(知州)

在宋朝知府(知州)全称是知某某府或州事,在州、府一级行政区内是一把手,统管政事和军事。比之官位略低一点的是州、府判官,主管监察。判官不是知府(州)的属官,有什么行政或军事方面的命令,必须知府(州)和判官同时签署才能生效。

再看看包拯之前的官路历程:

景祐四年(1037年),知天长县;康定元年(1040年),知端州;庆历四年(1044年):监察御史、权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庆历六年(1046年),京东转运使。


在做转运使前,包拯已经做过一段时期的知州,一路升迁,经过7年才做到转运使的职位上。由此看来,一般情况下,一路转运使要比同路行政区域内的知府(州)的官位要高,自然权利也更大一些。


当然,有个特殊的例子除外,那就是知开封府(京都),这个官位包拯后来也做过,是个正4品官。不管是地位,还是权利都比一路的转运使强很多。

❼ 知府;知州;知县.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1、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2、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知州是从五品,月俸十石,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

3、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相当于目前的县委书记兼任县长。

(7)知府的命令扩展阅读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明清两朝,知州演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官制,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县里的其他正式官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也就是“知县”一词的起源。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

❽ 知府知州知县的区别是什么

一、职责不同

1、知府:管理属县、传达中央的政令、审决案件、治理百姓、征收赋税、考核下级官吏等。

2、知州:管理所在州的政务。

3、知县:知县主要掌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

二、设立原因不同

1、知府:主要是慢慢演变而来,宋代时称“知某府事”;元朝废府设路,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明代正式把官职名改为知府。

2、知州:为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3、知县:主要是宋朝时期朝廷派遣朝官担任县的长官。

三、地位不同

1、知府:在清朝时期,知府的品级为从四品,其俸禄为105两,其职位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市长。

2、知州:知州在当时的品级为从五品,月俸禄为十石,相当于现在非地级市的市委书记。

3、知县:知县一般配有“县丞”与“主簙”,它的品级为七品,职位则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兼县委书记。

❾ 清朝的县令和知府的区别

县令相当于今天的县长,一般是七品(但是也有另外,如北京顺天府下辖的大兴和宛平两县县令,还有承德和山东曲阜两县的,全天下就这四个县令是六品县令)。
知府类似于今天的地级市市长,一般是四品,只有北京顺天府和盛京奉天府这两个知府是三品。
一般县之上是府还是州,主要看当地有没有比一般县城大且出名的城邑,如有,就是设府,府治就放在那个城邑,府名一般也就以该城邑命名,如保定府,大同府,苏州府等,下辖若干县。知府一般为四品,副手为同知府(简称同知),五品。
如当地没有什么大的城邑,那就设州,管辖若干县,知州治所就选择一个县城安置。一般知州为五品,副手称通判,为六品。
也有一些地方未下辖若干县,只是因为人口较多,位置重要或因历史渊源而行政地位较高等原因,就直接为州,如通州,昌平州,兴京州(后金旧都赫图阿拉)

❿ 清代的“知府”是多大的官职,放到现在是什么职位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虽然这里的“清知府”指的是“清廉的知府”,而非“清代的知府”,但是也可以看出知府一职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肥差”了。即使是在不违法乱纪的情况下,还可以聚敛这么多的财富,这也反映了“知府”捞钱渠道之多。那么在清代,“知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

案件审理与判决。中国古代地方长官往往权力比较广泛,是地方上的行政司法的一把手,清代的知府也不例外。民间发生盗窃案件时,知府在得到地方或知县上报之后,要对案件进行审理,无论结案与否都需将案件情况上报至省里。

清代的知府权力很大,职责范围也十分广泛,作为中央统辖地方的关键一环,知府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也要求知府要更加“全能”:宣达政令、统辖万民,监督僚属、知人善任,督征赋税、查报抗欠,维护安定、应对灾情,受理案件、稽核审判。”

清代有人称,知府一职实为“总州县之成,而大吏倚以为治者也”,这样的官职的确称得上是“要职”了。放到今天来看,清代知府的职责基本就相当于地级市里的市长兼市委书记,其权位之重可想而知。

阅读全文

与知府的命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捷达伙伴压缩比 浏览:93
改后缀加密 浏览:432
邮局选址问题算法 浏览:14
河北服务器内存云主机 浏览:12
在电脑上怎么找到加密狗图标 浏览:435
电脑的浏览器怎么打开pdf文件怎么打开 浏览:142
pdf卡片库下载 浏览:11
单片机中二进制表示什么 浏览:725
java网络编程推荐 浏览:794
施耐德开关编程 浏览:65
组织胚胎学pdf 浏览:844
linux查看发包 浏览:496
加密货币交易所暴利时代 浏览:824
歌词滚动效果android 浏览:14
程序员一天的六场战斗 浏览:797
自制压缩泵的做法 浏览:622
androidstring变量 浏览:247
数学乘法速算法 浏览:986
压缩包制作后照片顺序怎么改 浏览:680
fibonacci数列算法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