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多线程通信

java多线程通信

发布时间:2022-05-20 11:00:16

‘壹’ java线程间通信问题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Semaphor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Integer;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

/**
* Semaphore 就是大学操作系统里面讲的信号量, 其方法acquire和release分别对应PV操作
* AtomicInteger 是原子变量,对它的操作会转化为底层的原语(不可分割的操作),这样多线程并发对其操作就不会有问题,
* 如果是普通的int就还要加锁才能保证没问题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用于启动另一个线程
Semaphore startThread = new Semaphore(1);
// 用于控制终止程序
AtomicInteger threadCount = new AtomicInteger(0);

for (int i = 1; i <= 10; i++) {
CountThread t = new CountThread("Thread" + i, startThread,
threadCount);
t.start();
}
}
}

class CountThread extends Thread {
// 线程标识
private String label;
// 用于启动另一个线程
private Semaphore startThread;
// 用于控制终止程序
private AtomicInteger threadCount;

public CountThread(String label, Semaphore startThread,
AtomicInteger threadCount) {
this.label = label;
this.startThread = startThread;
this.threadCount = threadCount;
}

public void run() {
try {
// 等待线程被唤醒
startThread.acquire();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label + " 开始工作------");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int num = 0;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label + "计数:" + num);
// 计数到5
if (num++ == 5) {
// 唤醒另一个计数线程
startThread.release();
// 10的时候程序终止, incrementAndGet是递增(也就是++操作), 再取值
if (threadCount.incrementAndGet() == 10) {
System.exit(1);
}
}
}
}
}

研究Java并发,强烈推荐你看《Java并发编程实践》

‘贰’ java多线程有几种实现方法

‘叁’ 谁能生动的解释一下java中的多线程

一:理解多线程

多线程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允许在程序中并发执行多个指令流,每个指令流都称为一个线程,彼此间互相独立。 线程又称为轻量级进程,它和进程一样拥有独立的执行控制,由操作系统负责调度,区别在于线程没有独立的存储空间,而是和所属进程中的其它线程共享一个存储空间,这使得线程间的通信远较进程简单。

多个线程的执行是并发的,也就是在逻辑上“同时”,而不管是否是物理上的“同时”。如果系统只有一个CPU,那么真正的“同时”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CPU的速度非常快,用户感觉不到其中的区别,因此我们也不用关心它,只需要设想各个线程是同时执行即可。
多线程和传统的单线程在程序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于各个线程的控制流彼此独立,使得各个线程之间的代码是乱序执行的,由此带来的线程调度,同步等问题,将在以后探讨。

二:在Java中实现多线程

我们不妨设想,为了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很显然,我们必须指明这个线程所要执行的代码,而这就是在Java中实现多线程我们所需要做的一切!

真是神奇!Java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通过类!作为一个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Java提供了类 java.lang.Thread 来方便多线程编程,这个类提供了大量的方法来方便我们控制自己的各个线程,我们以后的讨论都将围绕这个类进行。

那么如何提供给 Java 我们要线程执行的代码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Thread 类。Thread 类最重要的方法是 run() ,它为Thread 类的方法 start() 所调用,提供我们的线程所要执行的代码。为了指定我们自己的代码,只需要覆盖它!

方法一:继承 Thread 类,覆盖方法 run(),我们在创建的 Thread 类的子类中重写 run() ,加入线程所要执行的代码即可。下面是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int count= 1, number;
public MyThread(int num) {
number = num;
System.out.println("创建线程 " + number);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 number + ":计数 " + count);
if(++count== 6) retur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 i 〈 5; i++) new MyThread(i+1).start();
}
}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符合大家的习惯,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如果我们的类已经从一个类继承(如小程序必须继承自 Applet 类),则无法再继承 Thread 类,这时如果我们又不想建立一个新的类,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来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我们不创建 Thread 类的子类,而是直接使用它,那么我们只能将我们的方法作为参数传递给 Thread 类的实例,有点类似回调函数。但是 Java 没有指针,我们只能传递一个包含这个方法的类的实例。那么如何限制这个类必须包含这一方法呢?当然是使用接口!(虽然抽象类也可满足,但是需要继承,而我们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新方法,不就是为了避免继承带来的限制吗?)
Java 提供了接口 java.lang.Runnable 来支持这种方法。

方法二:实现 Runnable 接口

Runnable 接口只有一个方法 run(),我们声明自己的类实现 Runnable 接口并提供这一方法,将我们的线程代码写入其中,就完成了这一部分的任务。但是 Runnable 接口并没有任何对线程的支持,我们还必须创建 Thread 类的实例,这一点通过 Thread 类的构造函数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来实现。下面是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int count= 1, number;
public MyThread(int num) {
number = num;
System.out.println("创建线程 " + number);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 number + ":计数 " + count);
if(++count== 6) retur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 i 〈 5; i++) new Thread(new MyThread(i+1)).start();
}
}
严格地说,创建 Thread 子类的实例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该子类必须没有覆盖 Thread 类的 run 方法,否则该线程执行的将是子类的 run 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以实现Runnable 接口的类的 run 方法,对此大家不妨试验一下。

使用 Runnable 接口来实现多线程使得我们能够在一个类中包容所有的代码,有利于封装,它的缺点在于,我们只能使用一套代码,若想创建多个线程并使各个线程执行不同的代码,则仍必须额外创建类,如果这样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许还不如直接用多个类分别继承 Thread 来得紧凑。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大家可以灵活运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多线程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三:线程的四种状态

1. 新状态:线程已被创建但尚未执行(start() 尚未被调用)。

2. 可执行状态:线程可以执行,虽然不一定正在执行。CPU 时间随时可能被分配给该线程,从而使得它执行。

3. 死亡状态:正常情况下 run() 返回使得线程死亡。调用 stop()或 destroy() 亦有同样效果,但是不被推荐,前者会产生异常,后者是强制终止,不会释放锁。

4. 阻塞状态:线程不会被分配 CPU 时间,无法执行。

四:线程的优先级

线程的优先级代表该线程的重要程度,当有多个线程同时处于可执行状态并等待获得 CPU 时间时,线程调度系统根据各个线程的优先级来决定给谁分配 CPU 时间,优先级高的线程有更大的机会获得 CPU 时间,优先级低的线程也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机会要小一些罢了。

你可以调用 Thread 类的方法 getPriority() 和 setPriority()来存取线程的优先级,线程的优先级界于1(MIN_PRIORITY)和10(MAX_PRIORITY)之间,缺省是5(NORM_PRIORITY)。

五:线程的同步

由于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同一片存储空间,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访问冲突这个严重的问题。Java语言提供了专门机制以解决这种冲突,有效避免了同一个数据对象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

由于我们可以通过 private 关键字来保证数据对象只能被方法访问,所以我们只需针对方法提出一套机制,这套机制就是 synchronized 关键字,它包括两种用法:synchronized 方法和 synchronized 块。

1. synchronized 方法:通过在方法声明中加入 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声明 synchronized 方法。如: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ccessVal(int newVal);

synchronized 方法控制对类成员变量的访问:每个类实例对应一把锁,每个 synchronized 方法都必须获得调用该方法的类实例的锁方能执行,否则所属线程阻塞,方法一旦执行,就独占该锁,直到从该方法返回时才将锁释放,此后被阻塞的线程方能获得该锁,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这种机制确保了同一时刻对于每一个类实例,其所有声明为 synchronized 的成员函数中至多只有一个处于可执行状态(因为至多只有一个能够获得该类实例对应的锁),从而有效避免了类成员变量的访问冲突(只要所有可能访问类成员变量的方法均被声明为 synchronized)。

在 Java 中,不光是类实例,每一个类也对应一把锁,这样我们也可将类的静态成员函数声明为 synchronized ,以控制其对类的静态成员变量的访问。

synchronized 方法的缺陷:若将一个大的方法声明为synchronized 将会大大影响效率,典型地,若将线程类的方法 run() 声明为 synchronized ,由于在线程的整个生命期内它一直在运行,因此将导致它对本类任何 synchronized 方法的调用都永远不会成功。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将访问类成员变量的代码放到专门的方法中,将其声明为 synchronized ,并在主方法中调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 Java 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 synchronized 块。

2. synchronized 块:通过 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声明synchronized 块。语法如下:

synchronized(syncObject) {
//允许访问控制的代码
}

synchronized 块是这样一个代码块,其中的代码必须获得对象 syncObject (如前所述,可以是类实例或类)的锁方能执行,具体机制同前所述。由于可以针对任意代码块,且可任意指定上锁的对象,故灵活性较高。
六:线程的阻塞

为了解决对共享存储区的访问冲突,Java 引入了同步机制,现在让我们来考察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显然同步机制已经不够了,因为在任意时刻所要求的资源不一定已经准备好了被访问,反过来,同一时刻准备好了的资源也可能不止一个。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下的访问控制问题,Java 引入了对阻塞机制的支持。

阻塞指的是暂停一个线程的执行以等待某个条件发生(如某资源就绪),学过操作系统的同学对它一定已经很熟悉了。Java 提供了大量方法来支持阻塞,下面让我们逐一分析。

1. sleep() 方法:sleep() 允许 指定以毫秒为单位的一段时间作为参数,它使得线程在指定的时间内进入阻塞状态,不能得到CPU 时间,指定的时间一过,线程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

典型地,sleep() 被用在等待某个资源就绪的情形:测试发现条件不满足后,让线程阻塞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直到条件满足为止。

2. suspend() 和 resume() 方法:两个方法配套使用,suspend()使得线程进入阻塞状态,并且不会自动恢复,必须其对应的resume() 被调用,才能使得线程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典型地,suspend() 和 resume() 被用在等待另一个线程产生的结果的情形:测试发现结果还没有产生后,让线程阻塞,另一个线程产生了结果后,调用 resume() 使其恢复。

3. yield() 方法:yield() 使得线程放弃当前分得的 CPU 时间,但是不使线程阻塞,即线程仍处于可执行状态,随时可能再次分得 CPU 时间。调用 yield() 的效果等价于调度程序认为该线程已执行了足够的时间从而转到另一个线程。

4. wait() 和 notify() 方法:两个方法配套使用,wait() 使得线程进入阻塞状态,它有两种形式,一种允许 指定以毫秒为单位的一段时间作为参数,另一种没有参数,前者当对应的 notify() 被调用或者超出指定时间时线程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后者则必须对应的 notify() 被调用。

初看起来它们与 suspend() 和 resume() 方法对没有什么分别,但是事实上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区别的核心在于,前面叙述的所有方法,阻塞时都不会释放占用的锁(如果占用了的话),而这一对方法则相反。

上述的核心区别导致了一系列的细节上的区别。

首先,前面叙述的所有方法都隶属于 Thread 类,但是这一对却直接隶属于 Object 类,也就是说,所有对象都拥有这一对方法。初看起来这十分不可思议,但是实际上却是很自然的,因为这一对方法阻塞时要释放占用的锁,而锁是任何对象都具有的,调用任意对象的 wait() 方法导致线程阻塞,并且该对象上的锁被释放。而调用 任意对象的notify()方法则导致因调用该对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线程中随机选择的一个解除阻塞(但要等到获得锁后才真正可执行)。

其次,前面叙述的所有方法都可在任何位置调用,但是这一对方法却必须在 synchronized 方法或块中调用,理由也很简单,只有在synchronized 方法或块中当前线程才占有锁,才有锁可以释放。同样的道理,调用这一对方法的对象上的锁必须为当前线程所拥有,这样才有锁可以释放。因此,这一对方法调用必须放置在这样的 synchronized 方法或块中,该方法或块的上锁对象就是调用这一对方法的对象。若不满足这一条件,则程序虽然仍能编译,但在运行时会出现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异常。

wait() 和 notify() 方法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它们经常和synchronized 方法或块一起使用,将它们和操作系统的进程间通信机制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相似性:synchronized方法或块提供了类似于操作系统原语的功能,它们的执行不会受到多线程机制的干扰,而这一对方法则相当于 block 和wakeup 原语(这一对方法均声明为 synchronized)。它们的结合使得我们可以实现操作系统上一系列精妙的进程间通信的算法(如信号量算法),并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线程间通信问题。

关于 wait() 和 notify() 方法最后再说明两点:

第一:调用 notify() 方法导致解除阻塞的线程是从因调用该对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线程中随机选取的,我们无法预料哪一个线程将会被选择,所以编程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因这种不确定性而产生问题。

第二:除了 notify(),还有一个方法 notifyAll() 也可起到类似作用,唯一的区别在于,调用 notifyAll() 方法将把因调用该对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所有线程一次性全部解除阻塞。当然,只有获得锁的那一个线程才能进入可执行状态。

谈到阻塞,就不能不谈一谈死锁,略一分析就能发现,suspend() 方法和不指定超时期限的 wait() 方法的调用都可能产生死锁。遗憾的是,Java 并不在语言级别上支持死锁的避免,我们在编程中必须小心地避免死锁。

以上我们对 Java 中实现线程阻塞的各种方法作了一番分析,我们重点分析了 wait() 和 notify() 方法,因为它们的功能最强大,使用也最灵活,但是这也导致了它们的效率较低,较容易出错。实际使用中我们应该灵活使用各种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七:守护线程

守护线程是一类特殊的线程,它和普通线程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当一个应用程序的所有非守护线程终止运行时,即使仍然有守护线程在运行,应用程序也将终止,反之,只要有一个非守护线程在运行,应用程序就不会终止。守护线程一般被用于在后台为其它线程提供服务。

可以通过调用方法 isDaemon() 来判断一个线程是否是守护线程,也可以调用方法 setDaemon() 来将一个线程设为守护线程。

八:线程组

线程组是一个 Java 特有的概念,在 Java 中,线程组是类ThreadGroup 的对象,每个线程都隶属于唯一一个线程组,这个线程组在线程创建时指定并在线程的整个生命期内都不能更改。你可以通过调用包含 ThreadGroup 类型参数的 Thread 类构造函数来指定线程属的线程组,若没有指定,则线程缺省地隶属于名为 system 的系统线程组。

在 Java 中,除了预建的系统线程组外,所有线程组都必须显式创建。在 Java 中,除系统线程组外的每个线程组又隶属于另一个线程组,你可以在创建线程组时指定其所隶属的线程组,若没有指定,则缺省地隶属于系统线程组。这样,所有线程组组成了一棵以系统线程组为根的树。

Java 允许我们对一个线程组中的所有线程同时进行操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调用线程组的相应方法来设置其中所有线程的优先级,也可以启动或阻塞其中的所有线程。

Java 的线程组机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线程安全。线程组机制允许我们通过分组来区分有不同安全特性的线程,对不同组的线程进行不同的处理,还可以通过线程组的分层结构来支持不对等安全措施的采用。Java 的 ThreadGroup 类提供了大量的方法来方便我们对线程组树中的每一个线程组以及线程组中的每一个线程进行操作。

九: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讲述了 Java 多线程编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创建线程,以及对多个线程进行调度、管理。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多线程编程的复杂性,以及线程切换开销带来的多线程程序的低效性,这也促使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多线程?何时需要多线程?

多线程的核心在于多个代码块并发执行,本质特点在于各代码块之间的代码是乱序执行的。我们的程序是否需要多线程,就是要看这是否也是它的内在特点。

假如我们的程序根本不要求多个代码块并发执行,那自然不需要使用多线程;假如我们的程序虽然要求多个代码块并发执行,但是却不要求乱序,则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循环来简单高效地实现,也不需要使用多线程;只有当它完全符合多线程的特点时,多线程机制对线程间通信和线程管理的强大支持才能有用武之地,这时使用多线程才是值得的

‘肆’ java多线程的同步控制与线程间的通信

按照下面这个运行结果(最后两行顺序不一定):
小张 用 20 元买票
小孙 用 10 元买票
小孙 买到票并拿回 5 元
小赵 用 5 元买票
小赵 买到票并拿回 0 元
小张 买到票并拿回 15 元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TicketSeller ts = new TicketSeller();
// 张某拿着1张20元的人民币排在第一,孙某拿着1张10元的人民币排在第二,赵某拿着1张5元的人民币排在第三。
TicketBuyer zhang = new TicketBuyer(ts, "小张", 20);
Thread tZhang = new Thread(zhang);
tZhang.start();
Thread.sleep(100); // 确保买票顺序
TicketBuyer sun = new TicketBuyer(ts, "小孙", 10);
Thread tSun = new Thread(sun);
tSun.start();
Thread.sleep(100);
TicketBuyer zhao = new TicketBuyer(ts, "小赵", 5);
Thread tZhao = new Thread(zhao);
tZhao.star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x) {

}
}

}

class TicketSeller{
//电影票5元一张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ICKET_PRICE = 5;

private int fiveNumber, tenNumber, twentyNumber;

public TicketSeller(){
//售票员只有1张5元的钱
fiveNumber = 1;
tenNumber = twentyNumber = 0;
}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sellTicket(int receiveMoney){
int changeRequired = receiveMoney - TICKET_PRICE;

while(!prepareChange(changeRequired)){
try {
this.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x) {
// Do nothing
}
}

switch(receiveMoney){
case 5: fiveNumber++; break;
case 10: tenNumber++; break;
case 20: twentyNumber++; break;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错误001");
}
this.notify();

return changeRequired;
}

/**
* 给出找钱
* @param changeRequired 需要找的钱数
* @return 是否能给出
*/
private boolean prepareChange(int changeRequired) {
switch(changeRequired){
case 0:
return true;

case 5:
if(fiveNumber >= 1){
fiveNumber--;
return true;
}
break;

case 10:
// 找一张10元的
if(tenNumber >= 1){
tenNumber--;
return true;
}
// 找两张5元的
if(fiveNumber >= 2){
fiveNumber-=2;
return true;
}
break;

case 15:
// 找一张10元的+一张5元的
if(tenNumber >= 1 && fiveNumber >= 1){
tenNumber--;
fiveNumber--;
return true;
}
// 找3张5元的
if(fiveNumber >= 3){
fiveNumber-=3;
return true;
}
break;
}
return false;
}
}
class TicketBuyer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TicketSeller ts;
private int moneyAvailable;
private String myName;

public TicketBuyer(TicketSeller ts, String name, int moneyAvailable){
this.ts = ts;
this.myName = name;
this.moneyAvailable = moneyAvail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f("%s 用 %d 元买票\r\n", this.myName, this.moneyAvailable);
int change = this.ts.sellTicket(this.moneyAvailable);
System.out.printf("%s 买到票并拿回 %d 元\r\n", this.myName, change);
}
}

‘伍’ Java中线程间怎么通讯什么叫僵死线程

JAVA直接通信 一般有个servicer端 一个client端,servicer启动后,client与servicer连接,你可以试用UDP协议或者TCP/IP协议在多线程中,线程会sleep,当程序停止时,线程仍然处于sleep中,就出现了僵死线程

‘陆’ java中怎么实现线程通信

线程间的相互作用:线程之间需要一些协调通信,来共同完成一件任务。
Object类中相关的方法有两个notify方法和三个wait方法:
因为wait和notify方法定义在Object类中,因此会被所有的类所继承。
这些方法都是final的,即它们都是不能被重写的,不能通过子类覆写去改变它们的行为。

wait()方法
wait()方法使得当前线程必须要等待,等到另外一个线程调用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
当前的线程必须拥有当前对象的monitor,也即lock,就是锁。
线程调用wait()方法,释放它对锁的拥有权,然后等待另外的线程来通知它(通知的方式是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这样它才能重新获得锁的拥有权和恢复执行。
要确保调用wait()方法的时候拥有锁,即,wait()方法的调用必须放在synchronized方法或synchronized块中。

‘柒’ java 线程间通信的几种方式

Java多线程间的通信

Java还提供了一种线程间通信的机制,这种通信通什么实现?
wait,notify等机制
或使用pipeInputStream和pipeOutputStream

1. 线程的几种状态
线程有四种状态,任何一个线程肯定处于这四种状态中的一种:
1) 产生(New):线程对象已经产生,但尚未被启动,所以无法执行。如通过new产生了一个线程对象后没对它调用start()函数之前。
2) 可执行(Runnable):每个支持多线程的系统都有一个排程器,排程器会从线程池中选择一个线程并启动它。当一个线程处于可执行状态时,表示它可能正处于线程池中等待排排程器启动它;也可能它已正在执行。如执行了一个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后,线程就处于可执行状态,但显而易见的是此时线程不一定正在执行中。
3) 死亡(Dead):当一个线程正常结束,它便处于死亡状态。如一个线程的run()函数执行完毕后线程就进入死亡状态。
4) 停滞(Blocked):当一个线程处于停滞状态时,系统排程器就会忽略它,不对它进行排程。

‘捌’ java多线程socket通信原理是什么

第一,程序是通过分时进行服务的。就是说一个程序监听一个端口,第一秒可以从别的地方来一个包,第二秒可以从另一个地方来一个包。
第二,每个socket都会有包发送来的ip地址和端口号,服务器向这个ip对应机器的端口发送数据以回应对方。

‘玖’ 如何在学习Java过程中实现线程之间的通信

在java中,每个对象都有两个池,锁池(monitor)和等待池(waitset),每个对象又都有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使用它们可以实现线程之间的通信,只是平时用的较少.

wait(): 使当前线程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另外的线程调用notify或notifyAll将它唤醒

notify(): 唤醒该对象监听的其中一个线程(规则取决于JVM厂商,FILO,FIFO,随机…)

notifyAll(): 唤醒该对象监听的所有线程

锁池: 假设T1线程已经拥有了某个对象(注意:不是类)的锁,而其它的线程想要调用该对象的synchronized方法(或者synchronized块),由于这些线程在进入对象的synchronized方法之前都需要先获得该对象的锁的拥有权,但是该对象的锁目前正被T1线程拥有,所以这些线程就进入了该对象的锁池中.

等待池: 假设T1线程调用了某个对象的wait()方法,T1线程就会释放该对象的锁(因为wait()方法必须出现在synchronized中,这样自然在执行wait()方法之前T1线程就已经拥有了该对象的锁),同时T1线程进入到了该对象的等待池中.如果有其它线程调用了相同对象的notifyAll()方法,那么处于该对象的等待池中的线程就会全部进入该对象的锁池中,从新争夺锁的拥有权.如果另外的一个线程调用了相同对象的notify()方法,那么仅仅有一个处于该对象的等待池中的线程(随机)会进入该对象的锁池.

java实现线程间通信的四种方式

1、synchronized同步:这种方式,本质上就是“共享内存”式的通信。多个线程需要访问同一个共享变量,谁拿到了锁(获得了访问权限),谁就可以执行。

2、while轮询:其实就是多线程同时执行,会牺牲部分CPU性能。

3、wait/notify机制

4、管道通信:管道流主要用来实现两个线程之间的二进制数据的传播

‘拾’ java线程间通信有几种方式

由于线程A和线程B持有同一个MyObject类的对象object,尽管这两个线程需要调用不同的方法,但是它们是同步执行的,比如:线程B需要等待线程A执行完了methodA()方法之后,它才能执行methodB()方法。这样,线程A和线程B就实现了 通信。

阅读全文

与java多线程通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ppstore免密码支付怎么关闭 浏览:30
域控制器如何备份到另一服务器 浏览:306
腾讯云应用服务器可以做什么 浏览:507
二次元表格编程 浏览:20
plc编程器保停 浏览:963
如何降低服务器的内存占用率 浏览:868
阿里云服务器是个什么意思 浏览:817
国内最好的数控编程培训学校 浏览:13
222乘104列是算法 浏览:159
程序员沟通正确姿势 浏览:969
魔玩app怎么视频推广 浏览:960
程序员抽奖送礼 浏览:458
北京java程序员薪资 浏览:658
如何创建网络平台或者app 浏览:355
python随机数生成控制概率 浏览:237
压缩机并联运行 浏览:899
两位单片机 浏览:63
四川音乐类投档线的算法 浏览:650
建行app如何改转账卡 浏览:27
android开发升级 浏览: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