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片机, 指令“LJMP addr16”和“AJMP addr11”的区别是什么
跳转的范围不一样,LJMP可以跳转16bit的范围,AJMP只能跳转11bit的范围。
这是别人说的,表示赞同:
AJMP addr11
说明:把11位的addr11内容直接给PC(16位的指针)的PC0——PC10位。
这样的话addr11=00100000000B=0100H,原来PC=1030 推出转移地址为:1100
同样的道理原来的PC=3030时,算出转移地址为:3100
仔细看一下书本,看你的困惑不是不了解这个地址是11位的问题,应该是和其他的指令搞混淆了。
SJMP rel PC=(PC)+rel
LJMP addr16 PC=addr16
AJMP addr11 PC10-0=addr11
2. 关于单片机intel总线,xbyte[addr],其中addr为什么是四位十六进制数,如addr=0x8800,是什么意思
那他就是16位的啥,还是一样的写了啥,这样你肯定是要P0,P2都用来做地址用了
3. 单片机MOV R0,#ADDR0是什么意思
#ADDR0代表一个8位立即数,这条指令就是把这个数送到R0寄存器中。
比如:
MOV R0,#40H
4. 51单片机的RAM地址设置LcdWriteCmd(addr|0x80),括号里的|是什么意思
“|”在C语言中是“位或”的意思,这里就是让addr这个变量与0x80这个常数按位进行或运算,运算结果作为参数传递给LcdWriteCmd函数。
由于0x80=10000000(二进制),因此这个实际上就是让addr的bit7强制赋值为1然后传入函数。
5. 单片机编程里的addr3=1,这里的1是什么意思
#include <reg52.h> typedef unsigned char uint8; typedef unsigned int uint16; sbit ENLED = P1^4; sbit ADDR0 = P1^0; sbit ADDR1 = P1^1; sbit ADDR2 = P1^2; sbit ADDR3 = P1^3; main() { uint16 i; while(1) { ENLED = 0; ADDR0 = 0; ADDR1 = 1; ADDR2 = 1; ADDR3 = 1; P0=0x7F; for(i=0;i<10000;i++); ENLED = 0; ADDR0 = 0; ADDR1 = 1; ADDR2 = 1; ADDR3 = 1; P0=0xBF; for(i=0;i<10000;i++); ENLED = 0; ADDR0 = 0; ADDR1 = 1; ADDR2 = 1; ADDR3 = 1; P0=0xDF; for(i=0;i<10000;i++); ENLED = 0; ADDR0 = 0; ADDR1 = 1; ADDR2 = 1; ADDR3 = 1; P0=0xEF; for(i=0;i<10000;i++); ENLED = 0; ADDR0 = 0; ADDR1 = 1; ADDR2 = 1; ADDR3 = 1; P0=0xF7; for(i=0;i<10000;i++); ENLED = 0; ADDR0 = 0; ADDR1 = 1; ADDR2 = 1; ADDR3 = 1; P0=0xFB; for(i=0;i<10000;i++); ENLED = 0; ADDR0 = 0; ADDR1 = 1; ADDR2 = 1; ADDR3 = 1; P0=0xFD; for(i=0;i<10000;i++); ENLED = 0; ADDR0 = 0; ADDR1 = 1; ADDR2 = 1; ADDR3 = 1; P0=0xFE; for(i=0;i<10000;i++); }
6. 单片机原理,为什么“CY=0''时,(A)>(addr2),程序段如下
JC的意思是判断CF标志位(这里是CY),如果为1,则跳转到LOOP2,否则继续执行下一条指令。下一条指令MOV addr3,A就是把A存到内存地址addr3中。因为前面有判断语句CJNE A,addr2,LOOP1,会改变标志位CY,如果A≥addr2则CY=0,否则CY=1。当A≠addr2则跳转LOOP1。所以如果CY=0且跳转到了LOOP则表示A>addr2,此时执行MOV addr3,A就是把大数A存到addr3中。
7. 单片机定时器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设置特殊功能寄存器 TMOD,配置好工作模式。
第二步:设置计数寄存器 TH0 和 TL0 的初值。
第三步:设置 TCON,通过 TR0 置 1 来让定时器开始计数。
第四步:判断 TCON 寄存器的 TF0 位,监测定时器溢出情况。
写程序之前,我们要先来学会计算如何用定时器定时时间。我们的晶振是 11.0592M,时钟周期就是 1/11059200,机器周期是 12/11059200,假如要定时 20ms,就是 0.02 秒,要经过x 个机器周期得到 0.02 秒,我们来算一下 x*12/11059200=0.02,得到 x= 18432。16 位定时器的溢出值是 65536(因 65535 再加 1 才是溢出),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操作,先给 TH0 和 TL0一个初始值,让它们经过 18432 个机器周期后刚好达到 65536,也就是溢出,溢出后可以通过检测 TF0 的值得知,就刚好是 0.02 秒。那么初值 y = 65536 - 18432 = 47104,转成 16 进制就是 0xB800,也就是 TH0 = 0xB8,TL0 = 0x00。
这样 0.02 秒的定时我们就做出来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如果初值直接给一个 0x0000,一直到 65536 溢出,定时器定时值最大也就是 71ms 左右,那么我们想定时更长时间怎么办呢?用你小学学过的逻辑,倍数关系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好了,我们下面就用程序来实现这个功能。
#include
sbit LED = P0^0;
sbit ADDR0 = P1^0;
sbit ADDR1 = P1^1;
sbit ADDR2 = P1^2;
sbit ADDR3 = P1^3;
sbit ENLED = P1^4;
void main(){
unsigned char cnt = 0; //定义一个计数变量,记录 T0 溢出次数
ENLED = 0; //使能 U3,选择独立 LED
ADDR3 = 1;
ADDR2 = 1;
ADDR1 = 1;
ADDR0 = 0;
TMOD = 0x01; //设置 T0 为模式 1
TH0 = 0xB8; //为 T0 赋初值 0xB800
TL0 = 0x00;
TR0 = 1; //启动 T0
while (1){
if (TF0 == 1){ //判断 T0 是否溢出
TF0 = 0; //T0 溢出后,清零中断标志
TH0 = 0xB8; //并重新赋初值
TL0 = 0x00;
cnt++; //计数值自加 1
if (cnt 》= 50){ //判断 T0 溢出是否达到 50 次
cnt = 0; //达到 50 次后计数值清零
LED = ~LED; //LED 取反:0--》1、1--》0
}
}
}
}
程序中都写了注释,结合前几章学的内容,自己分析一下,不难理解。本程序实现的结果是开发板上最右边的小灯点亮一秒,熄灭一秒,也就是以 0.5Hz 的频率进行闪烁
8. 请教下,51单片机的AJMP addrll指令是怎么工作的
AJMP 是短跳转指令,执行这句话后,程序在AJMP规定的代码长度内跳转到程序addrII执行;还有一个是LJMP,功能跟它差不多,但它是长跳转指令,能跳过的代码要比AJMP长,因此如果你在编译的时候如果编译器(比如KEIL或伟福),提醒你AJMP跳不到那里(无法寻址),这时候你就要用LJMP,假如LJMP也跳不到,那就得接力跳转了,比如LJMP ADDRII1;ADDRII1:LJMP ADDRII;这样就可以跳到ADDRII了。
建议你先看明白51教材书中的指令的含义,多分析程序的过程,自然而然你就懂了。
9. 单片机:不太明白ADDR8D这几个名称是自己设置还是固定的。还有输入输出控制函数:iofunc是什
ADDR8是宏定义 就是后面的东西 XB。。。。那些。。
然后它定义了一个名字为iofunc的函数,这个函数有一个参数叫 x类型是uchar
那个函数里面的mid是局部变量属于这个函数里头,,那个参数是传进来的东西形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