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源晶振与单片机的接法
第一种说法说得过去,第二种说法后半部分完全不对“另外两个接XTAL1和XTAL2”;
有源晶振四个脚其中的一对是电源(VCC)和地(GND);另一对,一个是是时钟输出;另一个悬空(NC),使用时只需要经时钟输出接到时钟输入引脚即可,只有一个引脚!如果有两个(XTAL1和XTAL2),那一般是接无源晶振的,当然对于有些MCU,可以用其中的一个引脚接有源晶振的输入,另一个脚悬空,具体以手册为准,不能一概而论!
2. 关于单片机晶振的问题
这两个小电容叫晶振的负载电容,分别接在晶振的两个脚上和对地的电容,一般在几十皮发。它会影响到晶振的谐振频率和输出幅度,也是使振荡频率更稳定。 实际上就是电容三点式电路的分压电容,接地点就是分压点。以接地点即分压点为参考点,振荡引脚的输入和输出是反相的。 当两个电容量相等时,反馈系数是0.5,一般是可以满足振荡条件的。但如果不易起振或振荡不稳定,可以减小输入端对地电容量,而增加输出端的值以提高反馈量。
一般外接电容,是为了使晶振两端的等效电容等于或接近负载电容。要求高的场合还要考虑ic 输入端的对地电容。一般晶振两端所接电容是所要求的负载电容的两倍。这样并联起来就接近负载电容了。负载电容是指在电路中跨接晶体两端的总的外界有效电容。他是一个测试条件,也是一个使用条件。应用时一般在给出负载电容值附近调整可以得到精确频率。此电容的大小主要影响负载谐振频率和等效负载谐振电阻。
3. 51单片机最小系统为什么18脚和19脚要接晶振和电容到地
因为晶振给单片机一个基础时钟周期,所以要18脚和19脚接晶振,然后22微法电容倒地。
51单片机是对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04单片机,后来随着Flash rom技术的发展,8004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需要注意的是51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
4. 单片机圆孔座有三个孔怎么插晶振
有些带屏蔽引线的晶振需要3个孔···
中间的就是屏蔽线引脚,如果你的晶振只有两个脚,直接焊上吧。如果容易受干扰,那只好额外接了。
5.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电路
51单片机晶振电路的两个瓷片电容是20~33PF 。
51单片机最小系统:
1、时钟电路51 单片机上的时钟管脚:XTAL1(19 脚) :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入端。XTAL2(18 脚) :芯片内部振荡电路输出端。
2、复位电路在单片机系统中,复位电路是非常关键的,当程序跑飞(运行不正常)或死机(停止运行)时,就需要进行复位。MCS-5l 系列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 第9 管脚) 出现2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单片机就执行复位操作。如果RST 持续为高电平,单片机就处于循环复位状态。
3、EA/VPP(31 脚) 的功能和接法51 单片机的EA/VPP(31 脚) 是内部和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择管脚。当EA 保持高电平时,单片机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EA 保持低电平时,则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只访问外部存储器。
6. 51单片机用高于12MHz的晶振时怎么接还是和12MHz晶振一样接法吗
一样,但接地的两个电容值要变小,有些可能还需要用电阻替换其中一个电容,需要查硬件手册确定。
7. 单片机外接晶振只有一只脚,该如何连接晶振
有源晶振只有一个输出,接到单片机晶振输入端,一般是X1, 另一个X2一般是输出端可以不接
8. 单片机的XTAL1和XTAL2引脚的两种晶振接法是怎么接的,最好带图
9. 单片机与晶振的连接方式
无源晶振一般两脚和单片机直连即可
有源晶振一般四脚,输出和单片机直连,电源和地连到系统的电源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