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編譯安裝jwm窗口管理器

編譯安裝jwm窗口管理器

發布時間:2022-06-11 16:09:58

1. linux發行版本有哪幾種劃分方式

按打包方式劃分
基於Dpkg (Debian系)
Debian GNU / Linux是一種強調使用自由軟體的發行版。它支持多種硬體平台。Debian及其派生發行版使用deb軟體包格式,並使用dpkg及其前端作為包管理器。
• Adamantix:基於Debian,特別關注安全。
• Amber Linux:基於Debian,針對拉脫維亞用戶作了一些定製。
• ASLinux Desktop:西班牙語,基於Debian與KDE,針對各種桌面用途,包括家用、辦公、教育、游戲、科學、軟體開發,最大的賣點在於其豐富的可用性。
• Anthon GNU/Linux: 即安同OS,是直接從源碼構建的開源Linux操作系統,但採用Dpkg包管理系統,遵循LGPL授權協議,使用KDE桌面環境,由安同開源操作系統社區社區成員共同開發。
• B2D Linux:基於Debian,希望可以由「做中學」來產生一個小而美的中文Linux包的計劃。
• Debian GNU/Linux:由大批社區志願者收集的包。Debian擁有龐大的軟體包可供選擇(29000個以上),支持大量的硬體平台(12個計算機系統結構)。以前該包因為安裝困難受到責難,但最新的版本具備了簡單易用的文本式安裝環境。非自由軟體不會包含在Debian的主要軟體包中。
• Grml:進行系統救援的Live CD。
• Guadalinex:由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地方政府推動,基於Debian,針對西班牙語的家庭用戶以及學校。
• Knoppix:第一張Debian的自啟動運行光碟。包含的軟體非常多,啟動時會自動進行硬體監測。從4.0起,用DVD作光碟。
o 以下基於Knoppix:
Gnoppix:Knoppix的GNOME版,該包發行周期較長,未來會跟Ubuntu進行集成。
Kanotix:自啟動運行光碟,基於Knoppix,也可以安裝到硬碟上。有很好的硬體支持,桌面與筆記本電腦的集成也很出色。
Kurumin:針對巴西用戶的Knoppix。
• LinEx:由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馬杜拉地方政府推動的包。
• Loco Linux:基於Debian的阿根廷Linux。
• MEPIS: 基於Debian的桌面和伺服器。
• Rays Linux(華鐳):基於Debian,針對亞洲市場,由新華科技(南京)系統軟體有限公司開發。
• Skolelinux:在挪威發起,旨在打造適合於學校的輕便包。
• Symphony OS:基於Debian,與眾不同地採用Mezzo桌面。
• Ubuntu:對初學者而言最易用的Linux包。由Canonical有限公司贊助,基於Debian,使用自己的軟體包庫,與Debian的有所不同,旨在開發出更加友好的桌面,已經獲取了良好的聲譽。
o 以下基於Ubuntu:
Linux Mint:基於Ubuntu的發行版,人氣很高,是目前排行榜上第三名的發行版。
Ebuntu:是Ubuntu的教育發行版。
Elementary OS:基於Ubuntu,使用基於GNOME名為Pantheon的桌面環境。
Linux Deepin:基於Ubuntu,使用Gnome 3桌面環境的中文發行版(初期使用的是Xfce)。0.x版基於Debian。
Kubuntu:使用K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Lubuntu:使用LX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PUD GNU/Linux:基於Ubuntu的小型Linux,可安裝於光碟或256 MB以上的USB U盤。
Ubuntu Kylin:添加了少量中國化定製的 Ubuntu 發行版。
Xubuntu:使用Xfc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Ylmf OS: 基於Ubuntu發行版(現已更名為Start OS且基於linux內核獨立製作)。
Ubuntu GNOME: 基於Ubuntu是Linux發行版,但使用的是桌面環境是Gnome。
Zorin OS:基於Ubuntu的Linux發行版,目的是盡可能的模擬Windows及操作習慣。
基於RPM (Red Hat系)
Red Hat Linux和SUSE Linux是最早使用RPM格式軟體包的發行版,如今RPM格式已廣泛運用於眾多的發行版。這兩種發行版後來都分為商業版本和社區支持版本。Red Hat Linux的社區支持版本現稱為Fedora,商業版本則稱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aLinux:原名Peanut Linux,針對家庭用戶。
• ALT Linux:東歐版本。
• Ark Linux:強調易學易用。
• ASPLinux:提供俄語等東歐語言的支持。
• Asianux Server:由中國紅旗、日本Miracle、韓國Hannsoft三家聯合開發,主要市場針對亞洲地區,對中文、日文、韓文的支持比較好。
• Blag Linux:體積小,但功能較多。
• Caixa Mágica:葡萄牙語的Linux。
• cAos Linux:由社區創建的包,功能通用、培植簡單。
• CentOS:由社區支持的包,旨在100%地與Red Hat Linux企業版兼容,但不包含Red Hat 的商業軟體。
• Cobind:桌面。
• Conectiva:一個巴西包,曾經是United Linux的創建成員,現在該公司已經並入到Mandriva Linux。
• ELinux:用於教育的包。
• Fedora:可用作工作站、桌面以及伺服器,由紅帽公司及其社區開發。
• Linux Mobile System:基於Fedora Core的包,設計成從USB存儲設備啟動,比如U盤。
• Linpus Linux:來自台灣廠商發行的Linux版本。是一套通過LSB 3.1認證、GB18030-2000編碼檢驗測試及支持CNS11643中文標准交換碼全字型檔的Linux桌面型系統。在中文支持能力上較為完善。
• Magic Linux:一個易用的中文包,基於Fedora和KDE桌面環境。
• Mandriva Linux:最初是紅帽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後來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時,派生成為更友好的包。Mandriva中所有的軟體仍然免費,還有活躍的社區支持,另外通過注冊以及銷售盒裝產品,Mandriva還提供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還有針對付費用戶的俱樂部。
• Novell Linux Desktop:由於Novell收購了SUSE,他們的Linux產品對原來的包有所繼承。
• PCLinuxOS:一個易用的自啟動運行光碟,以良好的觀感著稱;硬碟安裝也同樣輕而易舉。最初基於Mandrake 9.2,而後PCLinuxOS針對桌面用戶,開始自己的開發道路。在保留基於RPM包的同時,PCLinuxOS別出心裁地使用自己的APT包管理工具(受Debian影響),但圖形前端仍然用的是Synaptic。
• PCQLinux2004:由印度的PCQuest雜志生產,基於Fedora Core。
• PLD Linux:來自波蘭的包,針對較高級別的用戶,比Slackware、Gentoo更加易用。
• QiLinux:義大利生產,包括桌面版、光碟自啟動版,還有伺服器版、高級伺服器版。
• Qomo Linux:以Linux人社區作為依託開發,目標是提供一款最新、最酷、最快,輕量級、模塊化的Linux操作系統。
• Red Flag Linux:即紅旗Linux,由北京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主要針對中國市場。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紅帽Linux家族中唯一的商業分支。
• Scientific Linux:由紅帽Linux企業版,將遵循GPL的軟體重新編譯而成。
• SUSE/openSUSE:來自德國,是歐洲最流行的包之一。跟紅帽一樣,也包括大量的軟體,需要7張以上的CD,現在則用雙DVD。這個包有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也是United Linux的創立者之一,已經被Novell公司收購。openSUSE是一個新的版本,基於社區,完全開源。
• Tinfoil Hat Linux:對安全格外關注的包。
• Trustix:專注於安全與穩定性的包。
• Turbo Linux:在亞洲較流行的一個包,基於Red Hat,是United Linux的成員。
• Vine Linux:基於Red Hat的一個日本包。
• White Box Enterprise Linux:意在兼容Red Hat企業版第三版。
• Yellow Dog:基於Red Hat,針對PowerPC平台。
• YOPER:"Your Operating System"(你的操作系統),來自紐西蘭的桌麵包。
Slackware系
Slackware 走了一條同其他的發行版本(Red Hat、Debian、Gentoo、SuSE、 Mandriva、Ubuntu等)不同的道路,它力圖成為「UNIX風格」的Linux發行版本。它的方針是只吸收穩定版本的應用程序,並且缺少其他 linux版本中那些為發行版本定製的配置工具。
• Kate OS:基於Slackware的設計理念,一個輕便的波蘭語包。
• Zenwalk Linux(以前是MiniSlack):基於Slackware作了優化,注重簡便、快捷。
• Plamo Linux:基於Slackware的日語包。
• Slackware:一個老牌包,由Patrick Volkerding維護,特別注重簡潔與安全。
• Ultima Linux:基於Slackware,由Martin Ultima作了優化。
• SLAX:一個基於Slackware的自啟動運行光碟,由Tomas Matejicek維護。
• Frugalware:通用Linux包,面向中級用戶。
其他打包方式的包
• ArchLinux:基於KISS原則,針對i686和x86-64的CPU做了優化,以.pkg.tar.xz格式打包並由包管理器進行跟蹤維護,特別適合動手能力強的Linux用戶。
• Chakra GNU/Linux:原先基於ArchLinux,後來獨立成有自己特色的發行版,如:官方包庫不含依賴GTK+的軟體包、只使用KDE桌面環境等。
• Calculate Linux:基於Gentoo,來自俄羅斯。
• CRUX:採用類BSD Port包管理系統,針對i686的CPU做了最優化,適合狂熱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使用。
• Foresight Linux:採用Conary包管理系統,引入了GNOME中的許多最新技術,比如beagle、f-spot、howl以及最新的hal等,這個包在保持易用的同時,更注重革新。
• Gentoo:這個包採用自己獨特的Portage包管理系統,吸引了許多狂熱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由於能自己編譯及調整源碼依賴等選項,而獲得至高的自定義性及優化的軟體,在源碼包也有相當多新舊版本的選擇,是個強調能自由選擇的發行版。
• GoboLinux:構建了新的目錄結構,比如GCC放在/Programs/GCC/這樣的目錄,為了讓系統能找到這些文件,在/System/Links/Executables這樣的目錄下歸組,這樣就包含了/Programs目錄下所有可執行文件的符號鏈接。
• Heretix:以前叫做RubyX,包的管理,包括包管理,都是通過由Ruby寫的腳本來完成,所有的包都安裝在/pkg目錄下。
• ImpiLinux,來自南非的包,主要針對非洲用戶。
• Jedi GNU/Linux:使用force-get包管理器,允許源碼、二進制軟體包共存。
• Linux From Scratch:這是一份文檔,介紹如何自己動手,如何白手起家編譯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Linux系統。
• Lunar Linux,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 MkLinux:"Microkernel Linux"的縮寫,旨在將Linux移植到跑Mach微核的PowerPC機器上。
• Onebase Linux:採用OLM包管理器,對二進制、源碼進行管理。
• Sabayon Linux:基於Gentoo,來自義大利。
• Sorcerer GNU/Linux:基於源碼。
• Source Mage GNU/Linux:也是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 Ututo:基於Gentoo,來自阿根廷。
• Open Client:基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來自IBM,提供有Fedora、Ubuntu、SLED的Layer。
給老機器訂制的小型包
一般的迷你包,除了可以硬碟安裝,也可以安裝在U盤上。
• Austrumi:拉脫維亞的自啟動CD包,支持英語,功能比較豐富,基於Slackware。
• cAos Linux:有社區維護,功能通用。
• Damn Small Linux(DSL): 這是小型包的老祖宗,放在迷你CD上,原先設計是想看看一張50M的CD可以放多少桌面程序,原來是作為個人玩具,但不久Damn Small Linux周圍就聚成了一個社區,不少人加入進來,參與改進,包括一個遠程、本地的程序安裝系統,多功能的備份、還原系統,另外還加入了Knoppix的硬體檢測,使用自己的*.dsl軟體包系統,默認的窗口管理器是Fluxbox。可以在微軟虛擬機軟體里運行,無須關閉WINDOWS系統專門進入LINUX系統,特別適合初學者。
• Feather Linux:類似於Damn Small Linux,但總容量是115MB,兼容Debian的軟體包。
• Flonix USB版:放在USB設備上的可移動桌麵包,這是個商業版,只能給購買的U盤作預裝。
• Knopperdisk:為U盤設計的包,基於Gentoo。
• Puppy Linux:啟動特別地快,在配置較低的PC上(內存小於48M),也可以運行自如。包含的工具都是特別精簡的,使用Fvwm95作為窗口管理器(現在是JWM)。
• Kuppy Linux:基於Puppy發展的發行版,擁有啟動特別地快,在配置較低的PC上等特點外,將桌面置換為XFCE4,更適合習慣windows操作的用戶。
• Tiny Core Linux:是一個僅有10MB的桌面操作系統,甚至可以在486上運行,但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桌面,而且只支持有限區域網。
• Stem桌面:一個混合產品,使用標準的Debian來編譯桌面(Fvwm95)。針對老機器(CPU小於等於266Mhz,內存小於等於64M)設計,從Debian軟體倉庫種選擇的包都是最輕巧的。與眾不同的是,該包沒有自己的安裝光碟,用戶得先安裝Debian,然後運行文本界面的安裝腳本,然後通過網路連接,編譯剩餘的軟體。這個包100%跟Debian兼容。
• SPBLinux:用於軟盤、U盤的迷你版本。
• Vector Linux:中小型包,針對新老機器,採用小而快的應用程序,以及簡化的安裝程序。該包有多個版本,包括大小為2G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版,以及800M的"Dynamite"版。SOHO版提供KDE/IceWM窗口管理器,外觀很專業;Dynamite版只採用IceWM,以及部分工具。該包包括了簡單的升級包管理程序,基於Slackware。
• eMoviX:小型包,專門用作媒體播放用途。
按發行方式劃分
部分或全部的商業版
• BlueCat Linux:Linux嵌入式系統,可用於小型客戶定製的設備,乃至大規模多CPU的系統。
• Libranet:基於Debian的桌麵包,與Debian保持100%的兼容。安裝過程有硬體自動檢測,桌面有一個管理員菜單(文字模式與圖形模式),這樣簡化了硬體與軟體的配置。
• Linspire:另一個桌麵包,以前叫Lindows,基於Debian。可以通過Linspire或者Debian的apt命令,添加額外的軟體,但不保證跟Debian的兼容性。該包包含不少的專屬軟體。
• Mandriva Linux:Mandrakesoft跟Conectiva合並以後,更名為Mandriva Linux。對於菜鳥來說,該包的各種產品,包括伺服器、工作站、小型商用以及個人版,是最容易維護的Linux包之一。原來是Red Hat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進而發展出了更加方便的包。在保留完全自由軟體的同時,Mandriva商業模式,通過捐獻,以及對非會員延遲發布政策,增加了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
• MEPIS:一個基於Debian的包,也可以作為自啟動光碟來運行,這樣可以在決定硬碟安裝前,嘗嘗鮮。
• Nitix:第一個基於Linux伺服器的自治操作系統,具有自管理、自恢復、自配置和自優化的能力。
• Novell Linux 桌面:Novell收購SUSE後,兩家的包就互相融合了。
• Progeny Debian:由Progeny開發,基於Debian,使用從Red Hat移植過來的Anaconda安裝器,該包又稱為Progeny Componentized Linux。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從Red Hat Linux派生出的純商業版。
• SUSE:基於德國的紐倫堡,以前叫SuSE,是歐洲最流行的Linux包,由自己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用戶可以下載到體驗版(跟專業版類似)。該公司是United Linux的創建者,最近被Novell收購。
• Xandros:來自加拿大,基於過去的Corel Linux,專注於桌面市場,以及跟Windows的兼容性。該包包含一些專屬軟體,跟Debian的dpkg包管理系統兼容。
• YES Linux:針對小型公司,提供建議的網路環境。
專用包
• Mobilinux:針對手機,由MontaVista出品。
• Android:來自Google,以apk格式打包,採用Dalvik虛擬機提供類似Java (編程語言)的應用程序介面,目前已成為用戶最多的智能手機系統之一。
• Maemo:來自諾基亞,基於Debian,目前專用於諾基亞的N770、N800、N810網路終端,以及N900手機。
• Moblin︰來自英特爾,現已捐給Linux基金會,用於Eee PC或其他上網本,支持快速啟動。
• MeeGo:Maemo與Moblin計劃結合的產物。
• Bada (操作系統):針對手機,由三星電子出品。
• LiMo 平台:由LiMo基金會主導開發的行動電話發行版。
• Tizen:MeeGo、LiMo 平台與bada計劃結合的產物。
• Meltemi:MeeGo的另一個後繼者,面向低端智能手機。
• webOS:針對手機和平板電腦,由Palm公司出品,後被惠普公司開源。
其它平台
iPodLinux基於修改版uClinux內核,並編寫有所謂的「podzilla」簡單用戶界面。目前僅支持第四代之前的iPod。

2. Arch Linux的安裝步驟是哪些

這是我很久以前安裝時記錄的過程,每一步干什麼應該能看懂,用了一段時間,有些改變,比如輸入法改成fcitx-rime,wifi網卡肯定和你不一樣,iptables的規則有點變化,分區情況你看著改改,就差不多了。(用的是最簡單的窗口管理jwm,一般都換成xfce、gnome之類)

mkfs.ext3/dev/sda1
mount/dev/sda1/mnt
pacstrap/mntbasebase-develgrubalsa-utilsntfs-3gxorg-serverxorg-server-utilsxorg-utilsxorg-xinitxf86-video-inteljwmdmenuscrotxtermwqy-zenheipython2python2-setuptoolswpa_-sunpinyinfcitx-gtk2fcitx-configtool
#安裝這些:基礎包、基礎開發包、引導程序、音效卡、ntfs讀寫、x桌面的基礎、顯卡驅動、jwm桌面管理器相關、xterm、字體、python相關、wifi網卡配置、git、火狐瀏覽器、輸入法
genfstab-U-p/mnt>>/mnt/etc/fstab
arch-chroot/mnt
cat<<EOF>/etc/hostname
wils
EOF
ln-s/usr/share/zoneinfo/Asia/Chongqing/etc/localtime
cat<<EOF>>/etc/locale.gen
en_US.UTF-8UTF-8
zh_CN.GBKGBK
zh_CN.UTF-8UTF-8
EOF
locale-gen
mkinitcpio-plinux
passwd
grub-mkconfig-o/boot/grub/grub.cfg
modprobedm-mod
grub-install--recheck/dev/sda
exit
umount/mnt
reboot
#以上是最基礎的安裝
mkdir-p/win
cat<<EOF>>/etc/fstab
`blkid-oexport/dev/sda2|sed-n'/^UUID=/p'`/winntfs-3gdefaults00
EOF
systemctlstartdhcpcd@ens3
#激活一次有線網路之後要安裝自己的無線網卡,我是bcm4312的網卡所以裝b43-firmware
easy_install-2.7pip
#FROMaurINSTALLb43-firmware
wifi-menu-o
netctlenablewlan0-wang
#永久激活無線網卡
mkdir-p~/.config
cat<<'EOF'>~/.config/user-dirs.dirs
XDG_DESKTOP_DIR="$HOME/"
XDG_DOCUMENTS_DIR="$HOME/"
XDG_DOWNLOAD_DIR="$HOME/"
XDG_MUSIC_DIR="$HOME/"
XDG_PICTURES_DIR="$HOME/"
XDG_PUBLICSHARE_DIR="$HOME/"
XDG_TEMPLATES_DIR="$HOME/"
XDG_VIDEOS_DIR="$HOME/"
EOF
#配置firefox的文件夾
cat<<'EOF'>/etc/modprobe.d/mymod.conf
blacklistpcspkr
EOF
#不要終端bibi亂響
cat<<'EOF'>/etc/moles-load.d/mymod.conf
nf_conntrack_pptp
nf_conntrack_proto_gre
EOF
#好像是iptables配置防火牆時加上的,記不清了
cat<<'EOF'>~/.pystartup
#!/usr/bin/python2.7
try:
importreadline
exceptImportError:
print"Molereadlinenotavailable."
else:
importrlcompleter
readline.parse_and_bind("tab:complete")
EOF
#簡單弄個python的補全功能
cp/etc/skel/.xinitrc~/
cat<<'EOF'>>~/.xinitrc
[[-f~/.Xresources]]&&xrdb-merge~/.Xresources
exportPYTHONSTARTUP=~/.pystartup
export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QT_IM_MODULE=xim
exportXMODIFIERS="@im=fcitx"
exportLC_CTYPE=zh_CN.UTF-8
xsetboff
xsetsoff
xset-dpms
fcitx-dr
execjwm
EOF
#桌面系統啟動腳本,啟動了輸入法fcitx,桌面系統jwm
cp/etc/skel/.bash_profile~/
cat<<'EOF'>>~/.bash_profile
[[-z$DISPLAY&&$XDG_VTNR-eq1]]&&execstartx
EOF
#登錄後直接startx
cat<<'EOF'>~/.Xresources
xterm*termName:xterm-256color
xterm*VT100.geometry:80x16
xterm*saveLines:5120
xterm*locale:true
xterm*metaSendsEscape:true
xterm*scrollBar:false
xterm*scrollKey:true
xterm*scrollTtyOutput:false
xterm*forcePackedFont:false
xterm*faceName:monospace
xterm*faceNameDoublesize:WenQuanYiZenHeiMono
xterm*faceSize:13
xterm*cjkWidth:false
*xterm*background:#101010
*xterm*foreground:#d0d0d0
*xterm*cursorColor:#d0d0d0
*xterm*color0:#101010
*xterm*color1:#960050
*xterm*color2:#66aa11
*xterm*color3:#c47f2c
*xterm*color4:#30309b
*xterm*color5:#7e40a5
*xterm*color6:#3579a8
*xterm*color7:#9999aa
*xterm*color8:#303030
*xterm*color9:#ff0090
*xterm*color10:#80ff00
*xterm*color11:#ffba68
*xterm*color12:#5f5fee
*xterm*color13:#bb88dd
*xterm*color14:#4eb4fa
*xterm*color15:#d0d0d0
EOF
#配置xterm
cat<<'EOF'>~/.jwmrc
<?xmlversion="1.0"?>
<JWM>
<Group>
<Option>notitle</Option>
</Group>
<Trayx="0"y="-1"autohide="off">
<TaskListmaxwidth="256"/>
<Dock/>
<Clockformat="%R">showdesktop</Clock>
</Tray>
<Desktopswidth="1"height="1">
<Backgroundtype="image">$HOME/.config/conky/bg.png</Background>
</Desktops>
<Keymask="4"key="C">close</Key>
<Keymask="4"key="Return">exec:xterm</Key>
<Keymask="4"key="X">exec:dmenu_run</Key>
<Keymask="4"key="F">exec:firefox</Key>
<Keymask="4"key="G">exec:gimp</Key>
<Keymask="4"key="E">exec:/opt/eclipse/eclipse</Key>
<Keymask="4"key="V">exec:vboxsdl--startvmWinXP</Key>
<Keymask="4"key="Tab">nextstacked</Key>
<Keykey="Print">exec:scrot</Key>
<StartupCommand>conky-d</StartupCommand>
<StartupCommand>rcvboxdrvsetup</StartupCommand>
</JWM>
EOF
#配置jwm
cat<<'EOF'>/etc/iptables/iptables.rules
#Generatedbyiptables-savev1.4.21onSatFeb2713:12:472016
*filter
:INPUTDROP[0:0]
:FORWARDDROP[0:0]
:OUTPUTACCEPT[113:15002]
:TCP-[0:0]
:UDP-[0:0]
-AINPUT-mconntrack--ctstateRELATED,ESTABLISHED-jACCEPT
-AINPUT-ilo-jACCEPT
-AINPUT-mconntrack--ctstateINVALID-jDROP
-AINPUT-picmp-micmp--icmp-type8-mconntrack--ctstateNEW-jACCEPT
-AINPUT-pudp-mconntrack--ctstateNEW-jUDP
-AINPUT-ptcp-mtcp--tcp-flagsFIN,SYN,RST,ACKSYN-mconntrack--ctstateNE
W-jACCEPT
-AINPUT-pudp-jREJECT--reject-withicmp-port-unreachable
-AINPUT-ptcp-jREJECT--reject-withtcp-reset
-AINPUT-jREJECT--reject-withicmp-proto-unreachable
-ATCP-ptcp-mtcp--dport22-jACCEPT
-ATCP-pgre-jACCEPT
COMMIT
#CompletedonSatFeb2713:12:472016
EOF
#配置iptables防火牆
systemctlenableiptables
ln-s/etc/fonts/conf.avail/43-wqy-zenhei-sharp.conf/etc/fonts/conf.d/
#中文顯示用文泉驛的效果
fcitx-configtool
pacman-Rsfcitx-configtool
#配置下輸入法,現在用fcitx-rime,很贊,比google拼音sunpinyin好多了
reboot

3. linux tinycore 能幹什麼

TinyCoreLinux 是一份很小(10 MB)的最低限度Linux桌面。最新版本基於Linux 3.x內核、Busybox、Tiny X、FLTK圖形用戶界面、JWM窗口管理器,全部運行在內存中。它並非一份完整的桌面,也不完整支持所有的硬體;它只代表能引導進入一份最小X窗口桌面 所需的核心內容,典型情況下可包含對有線網路的訪問。這份最小桌面可以通過從在線軟體倉庫安裝額外應用軟體來進行擴展。
多用於運行條件十分有限的嵌入式應用中。。。。。

4. 如何在Arch Linux搭建高效便捷的平鋪式桌面

平鋪式不好使,比如gimp。輕量級窗口管理推薦jwm

5. 新手安裝archlinux遇到一些問題.求幫助

這是從我的博客復制過來的

  1. 鏡像下載,官方網址https://www.archlinux.org/download/,習慣性的找到China
    >
    xjtu.e.cn,下載archlinux-2017.03.01-al.iso,之後可以檢查文件的md5sum,對比下載網站中的md5sums.txt

2.
將鏡像寫入u盤,官方說明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USB_flash_installation_media,已有linux的用dd,只有windows的用win32diskimager,一行命令或滑鼠點兩下的事,不再贅述。

3.
選擇適當的源,官方源狀態查詢https://www.archlinux.org/mirrors/status/,不要用第一張表Out
of Sync
Mirrors里的源(163過期了。。。),也不要使用完整度不是100%的源,都會導致莫名其妙的問題,下圖是有問題的例子。(我這里lzu、xjtu的速度比較快)

4.
從u盤啟動,選第一項進系統(現在只有64位的了),下面是命令及說明:

ip link
——
查看是否有可用的網路介面,lo是本地、enp0s3之類是有線、wlan0之類是無線。一般情況,有線網卡都能認出來,開機前插上網線就自動能上網,若開機後插上網線,要輸入如下命令

systemctl
start dhcpcd@enp0s3 ——
systemctl是管理系統服務的工具,start是啟動一次(enable是以後都啟用,disable禁用,restart重啟服務等等),dhcpcd是自動獲取ip地址的服務,@後面是有線網卡。

vi
/etc/pacman.d/mirrorlist ——
改一下源加快安裝速度,按「/lzu回車」找到lzu那一行,按「dd」剪切,按「:1回車」回到開頭,按「p」粘貼,按「:wq回車」保存並退出。

mkfs.ext3 /dev/sda1 ——
格式化第一個分區,默認你已經分好區了,可以用cfdisk,也可以提前用winpe之類的分好。

mount /dev/sda1 /mnt
——掛載分區到/mnt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grub
alsa-utils ntfs-3g xorg-server xorg-server-utils xorg-utils
xorg-xinit xf86-video-intel jwm dmenu scrot xterm wqy-zenhei
wpa_supplicant firefox flashplugin fcitx-rime fcitx-gtk2
fcitx-configtool aria2 mplayer ntp openssh unzip
unrar ——
安裝系統及軟體,依次是基礎包、基礎編譯工具、系統引導程序、音效卡、ntfs分區讀寫、xorg圖形桌面相關、顯卡驅動、jwm桌面管理(這個比較小
眾,gnome、xfce之類大眾一些)、快速啟動欄、屏幕截圖工具、xterm終端(很古老啊,換成你喜歡的)、文泉驛中文字體、wifi認證wpa密
碼、火狐瀏覽器、flash插件、fcitx輸入法(最好用的拼音還是rime啊)、aria2下載工具(支持網路網盤,很好用)、播放器、校對時間工
具、ssh工具、解壓工具等等,剩下的就不寫了,根據自己情況改改。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
把sda1寫入fstab文件

arch-chroot /mnt ——
終於進入新系統了,上面一直在u盤系統操作,下面是在新系統操作

echo wils
> /etc/hostname —— 給本機起個名字

ln -s
/usr/share/zoneinfo/Asia/Chongqing /etc/localtime ——
設置本機時區為東八區,如果localtime文件存在,可以先刪除它,rm /etc/localtime

cat
<< EOF
>> /etc/locale.gen

en_US.UTF-8
UTF-8

zh_CN.GBK
GBK

zh_CN.UTF-8
UTF-8

EOF

locale-gen ——
設置可用的字元集

mkinitcpio -p
linux —— 建立啟動所需的初始內存檔(/boot那個)

passwd —— 設置root用戶密碼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 自動生成grub引導配置

grub-install
--recheck /dev/sda —— 安裝grub引導到sda的引導區

exit —— 退回到u盤系統

umount
/mnt —— 卸載sda1

reboot ——
重啟,可以拔掉u盤了,下面進入系統,調教一下桌面

mkdir
/win

echo `blkid -o
export /dev/sda2 | sed -n '/^UUID=/p'` /win ntfs-3g defaults 0 0
>> /etc/fstab ——
以後啟動時將sda2的ntfs分區掛載到/win

systemctl start
dhcpcd@enp0s3 ——
啟動有線網路自動獲取ip,和u盤系統一樣先檢查一下網路,我的無線網卡系統不認,需要從aur安裝(ubuntu下手動編譯不是要make
make install之類嗎,aur就是別人把過程寫好,簡化配置編譯這個步驟)

mkdir
/home/build

chgrp nobody
/home/build

chmod g+ws
/home/build

setfacl -m
u::rwx,g::rwx /home/build

setfacl -d
--set u::rwx,g::rwx,o::- /home/build ——
由於root用戶運行別人寫的配置文件有風險,這里建立一個nobody用戶可讀寫的文件夾專門用來編譯

aria2c
https://aur.archlinux.org/cgit/aur.git/snapshot/b43-firmware-classic.tar.gz
—— 在archlinux aur里下載我的網卡bcm4312用的,b43-firmware-classic.tar.gz

mv
b43-firmware-classic.tar.gz /home/build

cd
/home/build

sudo -u nobody
tar xzpf
b43-firmware-classic.tar.gz

cd
b43-firmware-classic

sudo -u nobody
makepkg -si ——
解壓編譯安裝,makepkg的參數s表示自動解決依賴,i表示編譯後安裝(以後手動編譯aur軟體也這樣),我的無線網卡終於可以用了。。。

pacman -S dialog ——
無線網路配置工具wifi-menu需要這個包。。。

wifi-menu -o

netctl
list

netctl enable
wlan0-wang —— 生成配置,永久啟用無線網路,當然這個名字要改改

cp
/etc/X11/xinit/xinitrc ~/.xinitrc

cat
<< 'EOF'
>> ~/.xinitrc

[[ -f
~/.Xresources ]] && xrdb -merge
~/.Xresourcesexport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QT_IM_MODULE=xim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LC_CTYPE=zh_CN.UTF-8

xset b
off

xset s
off

xset
-dpms

fcitx
-dr

exec
jwm

EOF ——
配置啟動X桌面後執行的命令,merge那行設置xterm樣式(不寫也行),然後設置fcitx輸入法,zh_CN是設置中文顯示,然後關閉警報聲、節能、屏保,啟動fcitx輸入法,啟動jwm桌面管理器(或gnome、xfce之類)

cp
/etc/skel/.bash_profile ~/

cat
<< 'EOF'
>> ~/.bash_profile

[[ -z $DISPLAY
&& $XDG_VTNR -eq 1 ]]
&& exec startx

EOF ——
開機後輸入用戶名密碼回車,就會打開bash,按ctrl+alt+f1 f2
f3之類可以切換終端,若在f1那個終端,則一進入bash就startx進入圖形界面

cat <<
'EOF' > ~/.Xresources

xterm*termName:
xterm-256color

xterm*VT100.geometry:
80x16

xterm*saveLines: 5120

xterm*locale:
true

xterm*metaSendsEscape:
true

xterm*scrollBar: false

xterm*scrollKey: true

xterm*scrollTtyOutput:
false

xterm*forcePackedFont:
false

xterm*faceName:
monospace

xterm*faceNameDoublesize: WenQuanYi
Zen Hei Mono

xterm*faceSize: 13

xterm*cjkWidth: false

EOF ——
我的xterm配置文件,很古老湊合用

cat
<< 'EOF' >
~/.jwmrc

<?xml version="1.0"?>
<JWM>
<Group>
<Option>notitle</Option>
</Group>
<Tray x="0" y="-1" autohide="off">
<TaskList maxwidth="256"/>
<Dock/>
<Clock format="%R">showdesktop</Clock>
</Tray>
<Desktops width="1" height="1">
</Desktops>
<Key mask="4" key="C">close</Key>
<Key mask="4" key="Return">exec:xterm</Key>
<Key mask="4" key="X">exec:dmenu_run</Key>
<Key mask="4" key="F">exec:firefox</Key>
<Key mask="4" key="Tab">nextstacked</Key>
<Key key="Print">exec:scrot</Key>
</JWM>

EOF ——
我的jwm配置,很簡陋湊合用,微軟鍵+c關閉窗口,+回車xterm,+x快速啟動欄,+f火狐瀏覽器,+Tab切換窗口;PrtScr鍵截屏;沒有標題欄想移動用中鍵拖動邊框。

cat <<
'EOF' > /etc/iptables/iptables.rules

# Generated by
iptables-save v1.4.21 on Mon Feb 29 09:46:06 2016

*filter

:INPUT DROP
[0:0]

:FORWARD DROP
[0:0]

:OUTPUT ACCEPT
[0:0]

:TCP -
[0:0]

:UDP -
[0:0]

-A INPUT -m
conntrack --ctstate RELATED,ESTABLISHED -j ACCEPT

-A INPUT -i lo
-j ACCEPT

-A INPUT -m
conntrack --ctstate INVALID -j DROP

-A INPUT -p
icmp -m icmp --icmp-type 8 -m conntrack --ctstate NEW -j
ACCEPT

-A INPUT -p
udp -m conntrack --ctstate NEW -j UDP

-A INPUT -p
tcp --tcp-flags FIN,SYN,RST,ACK SYN -m conntrack --ctstate NEW -j
TCP

-A INPUT -p
udp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port-unreachable

-A INPUT -p
tcp -j REJECT --reject-with tcp-reset

-A INPUT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proto-unreachable

COMMIT

# Completed on
Mon Feb 29 09:46:06 2016

EOF ——
最簡單的iptables防火牆規則,要開埠自己加規則

systemctl enable iptables
—— 啟動iptables防火牆

reboot ——
重啟,如果顯卡驅動裝得正確,登錄後就應該直接進桌面了,下面的命令用微軟鍵+回車調出xterm,注意剛啟動時等輸入法圖標出來了再xterm,否則這個xterm不能輸入中文

fcitx-configtool ——
移除英文鍵盤以外的輸入法,點加號,去掉那個對號,查找rime,添加,按微軟鍵+c關閉窗口,右鍵點右下角的輸入法圖標restart

cd
.config/fcitx/rime

rime_deployer
--add-schema double_pinyin_pyjj ——
我用拼音加加雙拼方案所以有這兩步,其他人只需ctrl+空格調出輸入法,按f4選簡體改標點之類就好,記得restart輸入法

剩下的就是按微軟鍵+f,打開火狐瀏覽器,安裝flashgot插件選aria2,作為下載工具就好。目前就想到這么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起碼是一個可以用的,十分干凈的linux系統了。

6. Linux版本的版本列表

1,Adamantix:基於Debian,特別關注安全。
2,Amber Linux:基於Debian,針對拉脫維亞用戶作了一些定製。
3,ASLinux Desktop:西班牙語,基於Debian與KDE,針對各種桌面用途,包括家用、辦公、教育、游戲、科學、軟體開發,最大的賣點在於其豐富的可用性。
4,B2D Linux:基於Debian,希望可以由「做中學」來產生一個小而美的中文Linux包的計劃。
5,Debian GNU/Linux:由大批社區志願者收集的包。Debian擁有龐大的軟體包可供選擇(25000個以上),支持大量的硬體平台(12個計算機系統結構)。以前該包因為安裝困難受到責難,但最新的版本具備了簡單易用的文本式安裝環境。非自由軟體不會包含在Debian的主要軟體包中。
6,Guadalinex:由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地方政府推動,基於Debian,針對西班牙語的家庭用戶以及學校。
7,Knoppix:第一張Debian的自啟動運行光碟。包含的軟體非常多,啟動時會自動進行硬體監測。從4.0起,用DVD作光碟。
以下基於Knoppix:
Gnoppix:Knoppix的GNOME版,該包發行周期較長,未來會跟Ubuntu進行集成。
Kanotix:自啟動運行光碟,基於Knoppix,也可以安裝到硬碟上。有很好的硬體支持,桌面與筆記 本電腦的集成也很出色。
Kurumin:針對巴西用戶的Knoppix。
8,LinEx:由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馬杜拉地方政府推動的包。
9,Loco Linux:基於Debian的阿根廷Linux。
10,MEPIS: 基於Debian的桌面和伺服器。
11,Rays Linux(華鐳):基於Debian,針對亞洲市場,由新華科技(南京)系統軟體有限公司開發。
12,Skolelinux:在挪威發起,旨在打造適合於學校的輕便包。
13,Symphony OS:基於Debian,與眾不同地採用Mezzo桌面。
14,Ubuntu:對初學者而言最易用的Linux包。由Canonical有限公司贊助,基於Debian,使用自己的軟體包庫,與Debian的有所不同,旨在開發出更加友好的桌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聲譽。
15,Wdlinux是基於CentOS精簡的定製版本,是針對web伺服器的應用而精簡的.同時安裝做了些自動化安裝的處理,達到更易於安裝和使用.
以下基於Ubuntu:
Ubuntu Kylin:中國定製本地化的ubuntu發行版
LinuxMint:基於Ubuntu的發行版,人氣很高,是目前排行榜上第三名的發行版。
Ebuntu:是Ubuntu的教育發行版。
Hiweed:基於Ubuntu,使用Xfce桌面環境的輕量級中文發行版。0.x版基於Debian(現已改名Deepin)。
Kubuntu:使用K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Lubuntu:使用LX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PUD GNU/Linux:基於Ubuntu的小型Linux,可安裝於光碟或256 MB以上的USB 快閃記憶體檔。
Xubuntu:使用Xfc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1,aLinux:原名Peanut Linux,針對家庭用戶。
2,ALT Linux:東歐版本。
3,Ark Linux:強調易學易用。
4,ASPLinux:提供俄語等東歐語言的支持。
5,Asianux Server:由中國紅旗、日本Miracle、韓國Hannsoft三家聯合開發,主要市場針對亞洲地區,對中,文、日文、韓文的支持比較好。
6,Blag Linux:體積小,但功能較多。
7,Caixa Mágica:葡萄牙語的Linux。
8,cAos Linux:由社區創建的包,功能通用、培植簡單。
9,CentOS:由社區支持的包,旨在100%地與Red Hat Linux企業版兼容,但不包含Red Hat 的商業軟體。
10,Cobind:桌面。
11,Conectiva:一個巴西包,曾經是United Linux的創建成員,現在該公司已經並入到Mandriva Linux。
12,ELinux:用於教育的包。
13,Fedora:可用作工作站、桌面以及伺服器,由紅帽公司及其社區開發。
14,Linux Mobile System:基於Fedora Core的包,設計成從USB存儲設備啟動,比如U盤。
15,Linpus Linux:來自台灣廠商發行的Linux版本。是一套通過LSB 3.1認證、GB18030-2000編碼檢驗測試及支持CNS11643中文標准交換碼全字型檔的Linux桌面型系統。在中文支持能力上較為完善。
16,Magic Linux:一個易用的中文包。
17,Mandriva Linux:最初是紅帽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後來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時,派生成為更友好的包。Mandriva中所有的軟體仍然免費,還有活躍的社區支持,另外通過注冊以及銷售盒裝產品,Mandriva還提供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還有針對付費用戶的俱樂部。
18,Novell Linux Desktop:由於Novell收購了SUSE,他們的Linux產品對原來的包有所繼承。
19,PCLinuxOS:一個易用的自啟動運行光碟,以良好的觀感著稱;硬碟安裝也同樣輕而易舉。最初基於Mandrake 9.2,而後PCLinuxOS針對桌面用戶,開始自己的開發道路。在保留基於RPM包的同時,PCLinuxOS別出心裁地使用自己的APT包管理工具(受Debian影響),但圖形前端仍然用的是Synaptic。
20,PCQLinux2004:由印度的PCQuest雜志生產,基於Fedora Core。
21,PLD Linux:來自波蘭的包,針對較高級別的用戶,比Slackware、Gentoo更加易用。
22,QiLinux:義大利生產,包括桌面版、光碟自啟動版,還有伺服器版、高級伺服器版。
23,紅旗Linux:由北京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主要針對中國市場。
24,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紅帽Linux家族中唯一的商業分支。
25,Scientific Linux:由紅帽Linux企業版,將遵循GPL的軟體重新編譯而成。
26,SUSE/openSUSE:來自德國,是歐洲最流行的包之一。跟紅帽一樣,也包括大量的軟體,需要7張以上的CD,現在則用雙DVD。這個包有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也是United Linux的創立者之一,已經被Novell公司收購。openSUSE是一個新的版本,基於社區,完全開源。
27,Tinfoil Hat Linux:對安全格外關注的包。
28,Trustix:專注於安全與穩定性的包。
29,Turbo Linux:在亞洲較流行的一個包,基於Red Hat,是United Linux的成員。
30,Vine Linux:基於Red Hat的一個日本包。
31,White Box Enterprise Linux:意在兼容Red Hat企業版第三版。
32,Yellow Dog:基於Red Hat,針對PowerPC平台。
33,YOPER:Your Operating System(你的操作系統),來自紐西蘭的桌麵包。Slackware 1,ArchLinux:基於KISS原則,針對i686的CPU做了優化,以.tar.xz格式打包並由包管理器進行跟蹤維護,特別適合動手能力強的linux用戶。
2,Foresight Linux:採用Conary包管理系統,引入了GNOME中的許多最新技術,比如beagle、f-spot、howl以及最新的hal等,這個包在保持易用的同時,更注重革新。
3,Gentoo:這個包採用自己獨特的Portage包管理系統,吸引了許多狂熱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強調自己編譯源碼,而不是直接用二進制包,這樣程序運行速度更快。
4,GoboLinux:構建了新的文件系統,比如GCC放在/Programs/GCC/這樣的目錄,為了讓系統能找到這些文件,在/System/Links/Executables這樣的目錄下歸組,這樣就包含了/Programs目錄下所有可執行文件的符號鏈接。
5,Heretix:以前叫做RubyX,包的管理,包括包管理,都是通過由Ruby寫的腳本來完成,所有的包都安裝在/pkg目錄下。
6,ImpiLinux,來自南非的包,主要針對非洲用戶。
7,Jedi GNU/Linux:使用force-get包管理器,允許源碼、二進制軟體包共存。
8,Linux From Scratch:這是一份文檔,介紹如何自己動手,如何白手起家編譯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Linux系統。
9,Lunar Linux,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10,MkLinux:Microkernel Linux的縮寫,旨在將Linux移植到跑Mach微核的PowerPC機器上。
11,Onebase Linux:採用OLM包管理器,對二進制、源碼進行管理。
12,Sabayon Linux:基於Gentoo,來自義大利。
13,Sorcerer GNU/Linux:基於源碼。
14,Source Mage GNU/Linux:也是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15,Ututo:基於Gentoo,來自阿根廷。
16,Open Client:基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來自IBM,提供有Fedora、Ubuntu、SLED的Layer。給老機器訂制的小型包 一般的迷你包,除了可以硬碟安裝,也可以安裝在快閃記憶體檔上。
1,Austrumi:拉脫維亞的自啟動CD包,支持英語,功能比較豐富,基於Slackware。
2,cAos Linux:有社區維護,功能通用。
3,Damn Small Linux(DSL):這是小型包的老祖宗,放在迷你CD上,原先設計是想看看一張50M的CD可以放多少桌面程序,原來是作為個人玩具,但不久Damn Small Linux周圍就聚成了一個社區,不少人加入進來,參與改進,包括一個遠程、本地的程序安裝系統,多功能的備份、還原系統,另外還加入了Knoppix的硬體檢測,使用自己的*.dsl軟體包系統,默認的窗口管理器是Fluxbox。可以在微軟虛擬機軟體里運行,無須關閉WINDOWS系統專門進入LINUX系統,特別適合初學者。
4,Feather Linux:類似於Damn Small Linux,但總容量是115MB,兼容Debian的軟體包。
5,Flonix USB版:放在USB設備上的可移動桌麵包,這是個商業版,只能給購買的U盤作預裝。
6,Knopperdisk:為U盤設計的包,基於Gentoo。
7,Puppy Linux:啟動特別地快,在配置較低的PC上(內存小於48M),也可以運行自如。包含的工具都是特別精簡的,使用Fvwm95作為窗口管理器(現在是JWM)。
8,Kuppy Linux:基於Puppy發展的發行版,擁有啟動特別地快,在配置較低的PC上等特點外,將桌面置換為XFCE4,更適合習慣windows操作的用戶。
9,Tiny Core Linux:是一個僅有10MB的桌面操作系統,甚至可以在486上運行,但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桌面,而且只支持有限區域網。
10,Stem桌面:一個混合產品,使用標準的Debian來編譯桌面(Fvwm95)。針對老機器(CPU小於等於266Mhz,內存小於等於64M)設計,從Debian軟體倉庫種選擇的包都是最輕巧的。與眾不同的是,該包沒有自己的安裝光碟,用戶得先安裝Debian,然後運行文本界面的安裝腳本,然後通過網路連接,編譯剩餘的軟體。這個包100%跟Debian兼容。
11,SPBLinux:用於軟盤、U盤的迷你版本。
12,Vector Linux:中小型包,針對新老機器,採用小而快的應用程序,以及簡化的安裝程序。該包有多個版本,包括大小為2G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版,以及800M的Dynamite版。SOHO版提供KDE/IceWM窗口管理器,外觀很專業;Dynamite版只採用IceWM,以及部分工具。該包包括了簡單的升級包管理程序,基於Slackware。
13,eMoviX:小型包,專門用作媒體播放用途。 1,BlueCat Linux:Linux嵌入式系統,可用於小型客戶定製的設備,乃至大規模多CPU的系統。
2,Libranet:基於Debian的桌麵包,與Debian保持100%的兼容。安裝過程有硬體自動檢測,桌面有一個管理員菜單(文字模式與圖形模式),這樣簡化了硬體與軟體的配置。
3,Linspire:另一個桌麵包,以前叫Lindows,基於Debian。可以通過Linspire或者Debian的apt命令,添加額外的軟體,但不保證跟Debian的兼容性。該包包含不少的專屬軟體。
4,Mandriva Linux:Mandrakesoft跟Conectiva合並以後,更名為Mandriva Linux。對於菜鳥來說,該包的各種產品,包括伺服器、工作站、小型商用以及個人版,是最容易維護的Linux包之一。原來是Red Hat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進而發展出了更加方便的包。在保留完全自由軟體的同時,Mandriva商業模式,通過捐獻,以及對非會員延遲發布政策,增加了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
5,MEPIS:一個基於Debian的包,也可以作為自啟動光碟來運行,這樣可以在決定硬碟安裝前,嘗嘗鮮。
6,Mobilinux:針對手機,由Montavista出品。
7,Nitix:第一個基於Linux伺服器的自治操作系統,具有自管理、自恢復、自配置和自優化的能力。
8,Novell Linux 桌面:Novell收購SUSE後,兩家的包就互相融合了。
9,Progeny Debian:由Progeny開發,基於Debian,使用從Red Hat移植過來的Anaconda安裝器,該包又稱為Progeny Componentized Linux。
10,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從Red Hat Linux派生出的純商業版。
11,SUSE:基於德國的紐倫堡,以前叫SuSE,是歐洲最流行的Linux包,由自己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用戶可以下載到體驗版(跟專業版類似)。該公司是United Linux的創建者,最近被Novell收購。
12,Xandros:來自加拿大,基於過去的Corel Linux,專注於桌面市場,以及跟Windows的兼容性。該包包含一些專屬軟體,跟Debian的dpkg包管理系統兼容。
13,YES Linux:針對小型公司,提供建議的網路環境。專用包 1,Kate OS:基於Slackware的設計理念,一個輕便的波蘭語包。
2,Zenwalk Linux(以前是MiniSlack):基於Slackware作了優化,注重簡便、快捷。
3,Plamo Linux:基於Slackware的日語包。
4,Slackware:一個老牌包,由Patrick Volkerding維護,特別注重簡潔與安全。
5,Ultima Linux:基於Slackware,由Martin Ultima作了優化。
6,SLAX:一個基於Slackware的自啟動運行光碟,由Tomas Matejicek維護。
7,Frugalware:通用Linux包,面向中級用戶。其它打包方式的包 1,Android:來自Google,以apk格式打包,採用Dalvik虛擬機提供類似Java (編程語言)的應用程序介面。
基於Android:
Tapas:是一款應用於手機的操作系統,由Tapas公司進行開發發布,tapas手機操作系統前身是通過修改谷歌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代碼來完成Tapas軟體。
2,Maemo:來自諾基亞,基於Debian,目前專用於諾基亞的N770、N800等少數網路終端。
3,Moblin︰來自英特爾,現已捐給Linux基金會,用於Eee PC或其他上網本,支持快速啟動。
4,MeeGo:MeeGo的意思是Maemo + Moblin = MeeGo,也就是諾基亞Maemo系統和英特爾Moblin平台的融合,支持Linux智能操作平台,非常適合Maemo系統的運行。其它平台 iPodLinux基於修改版uClinux內核,並編寫有所謂的「podzilla」簡單用戶界面。但是安裝據說將失去蘋果公司保修資格,可以在高於不包含2G以上的任何有屏幕蘋果iPod上面運行。

7. enlightenment 17屬於桌面環境還是窗口管理器

屬於堆疊式的窗口管理器。同類別的還有fluxbox、icewm、jwm、openbox等等。

8. 全世界現基於電腦而研發的(除WIN系統)以外的系統還有哪些越全越好

Linux
基於Debian
· Adamantix:基於Debian,特別關注安全。
· Amber Linux:基於Debian,針對拉脫維亞用戶作了一些定製。
· ASLinux Desktop:西班牙語,基於Debian與KDE,針對各種桌面用途,包括家用、辦公、教育、游戲、科學、軟體開發,最大的賣點在於其豐富的可用性。
· B2D Linux:基於Debian,希望可以由「做中學」來產生一個小而美的中文Linux包的計劃。
· Debian GNU/Linux:由大批社區志願者收集的包。Debian擁有龐大的軟體包可供選擇(25000個以上),支持大量的硬體平台(12個計算機系統結構)。以前該包因為安裝困難受到責難,但最新的版本具備了簡單易用的文本式安裝環境。非自由軟體不會包含在Debian的主要軟體包中。
· Guadalinex:由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地方政府推動,基於Debian,針對西班牙語的家庭用戶以及學校。
· Knoppix:第一張Debian的自啟動運行光碟。包含的軟體非常多,啟動時會自動進行硬體監測。從4.0起,用DVD作光碟。
o 以下基於Knoppix:
Gnoppix:Knoppix的GNOME版,該包發行周期較長,未來會跟Ubuntu進行集成。
Kanotix:自啟動運行光碟,基於Knoppix,也可以安裝到硬碟上。有很好的硬體支持,桌面與筆記本電腦的集成也很出色。
Kurumin:針對巴西用戶的Knoppix。
· LinEx:由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馬杜拉地方政府推動的包。
· Loco Linux:基於Debian的阿根廷Linux。
· MEPIS: 基於Debian的桌面和伺服器。
· Rays Linux(華鐳):基於Debian,針對亞洲市場,由新華科技(南京)系統軟體有限公司開發。
· Skolelinux:在挪威發起,旨在打造適合於學校的輕便包。
· Symphony OS:基於Debian,與眾不同地採用Mezzo桌面。
· Ubuntu:對初學者而言最易用的Linux包。由Canonical有限公司贊助,基於Debian,使用自己的軟體包庫,與Debian的有所不同,旨在開發出更加友好的桌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聲譽。
o 以下基於Ubuntu:
Linux_Mint:基於Ubuntu的發行版,人氣很高,是目前排行榜上第三名的發行版。
Ebuntu:是Ubuntu的教育發行版。
Hiweed:基於Ubuntu,使用Xfce桌面環境的輕量級中文發行版。0.x版基於Debian。
Kubuntu:使用K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Lubuntu:使用LXD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PUD GNU/Linux:基於Ubuntu的小型Linux,可安裝於光碟或256 MB以上的USB 快閃記憶體檔。
Xubuntu:使用Xfce桌面環境的Ubuntu包。
基於RPM
· aLinux:原名Peanut Linux,針對家庭用戶。
· ALT Linux:東歐版本。
· Ark Linux:強調易學易用。
· ASPLinux:提供俄語等東歐語言的支持。
· Asianux Server:由中國紅旗、日本Miracle、韓國Hannsoft三家聯合開發,主要市場針對亞洲地區,對中文、日文、韓文的支持比較好。
· Blag Linux:體積小,但功能較多。
· Caixa Mágica:葡萄牙語的Linux。
· cAos Linux:由社區創建的包,功能通用、培植簡單。
· CentOS:由社區支持的包,旨在100%地與Red Hat Linux企業版兼容,但不包含Red Hat 的商業軟體。
· Cobind:桌面。
· Conectiva:一個巴西包,曾經是United Linux的創建成員,現在該公司已經並入到Mandriva Linux。
· ELinux:用於教育的包。
· Fedora:可用作工作站、桌面以及伺服器,由紅帽公司及其社區開發。
· Linux Mobile System:基於Fedora Core的包,設計成從USB存儲設備啟動,比如U盤。
· Linpus Linux:來自台灣廠商發行的Linux版本。是一套通過LSB 3.1認證、GB18030-2000編碼檢驗測試及支持CNS11643中文標准交換碼全字型檔的Linux桌面型系統。在中文支持能力上較為完善。
· Magic Linux:一個易用的中文包。
· Mandriva Linux:最初是紅帽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後來在保持兼容性的同時,派生成為更友好的包。Mandriva中所有的軟體仍然免費,還有活躍的社區支持,另外通過注冊以及銷售盒裝產品,Mandriva還提供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還有針對付費用戶的俱樂部。
· Novell Linux Desktop:由於Novell收購了SUSE,他們的Linux產品對原來的包有所繼承。
· PCLinuxOS:一個易用的自啟動運行光碟,以良好的觀感著稱;硬碟安裝也同樣輕而易舉。最初基於Mandrake 9.2,而後PCLinuxOS針對桌面用戶,開始自己的開發道路。在保留基於RPM包的同時,PCLinuxOS別出心裁地使用自己的APT包管理工具(受Debian影響),但圖形前端仍然用的是Synaptic。
· PCQLinux2004:由印度的PCQuest雜志生產,基於Fedora Core。
· PLD Linux:來自波蘭的包,針對較高級別的用戶,比Slackware、Gentoo更加易用。
· QiLinux:義大利生產,包括桌面版、光碟自啟動版,還有伺服器版、高級伺服器版。
· 紅旗Linux:由北京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開發,主要針對中國市場。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紅帽Linux家族中唯一的商業分支。
· Scientific Linux:由紅帽Linux企業版,將遵循GPL的軟體重新編譯而成。
· SUSE/openSUSE:來自德國,是歐洲最流行的包之一。跟紅帽一樣,也包括大量的軟體,需要7張以上的CD,現在則用雙DVD。這個包有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也是United Linux的創立者之一,已經被Novell公司收購。openSUSE是一個新的版本,基於社區,完全開源。
· Tinfoil Hat Linux:對安全格外關注的包。
· Trustix:專注於安全與穩定性的包。
· Turbo Linux:在亞洲較流行的一個包,基於Red Hat,是United Linux的成員。
· Vine Linux:基於Red Hat的一個日本包。
· White Box Enterprise Linux:意在兼容Red Hat企業版第三版。
· Yellow Dog:基於Red Hat,針對PowerPC平台。
· YOPER:"Your Operating System"(你的操作系統),來自紐西蘭的桌麵包。
Slackware
· Kate OS:基於Slackware的設計理念,一個輕便的波蘭語包。
· Zenwalk Linux(以前是MiniSlack):基於Slackware作了優化,注重簡便、快捷。
· Plamo Linux:基於Slackware的日語包。
· Slackware:一個老牌包,由Patrick Volkerding維護,特別注重簡潔與安全。
· Ultima Linux:基於Slackware,由Martin Ultima作了優化。
· SLAX:一個基於Slackware的自啟動運行光碟,由Tomas Matejicek維護。
· Frugalware:通用Linux包,面向中級用戶。
其它打包方式的包
· ArchLinux:基於KISS原則,針對i686的CPU做了優化,以.tar.xz格式打包並由包管理器進行跟蹤維護,特別適合動手能力強的linux用戶。
· Foresight Linux:採用Conary包管理系統,引入了GNOME中的許多最新技術,比如beagle、f-spot、howl以及最新的hal等,這個包在保持易用的同時,更注重革新。
· Gentoo:這個包採用自己獨特的Portage包管理系統,吸引了許多狂熱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強調自己編譯源碼,而不是直接用二進制包,這樣程序運行速度更快。
· GoboLinux:構建了新的文件系統,比如GCC放在/Programs/GCC/這樣的目錄,為了讓系統能找到這些文件,在/System/Links/Executables這樣的目錄下歸組,這樣就包含了/Programs目錄下所有可執行文件的符號鏈接。
· Heretix:以前叫做RubyX,包的管理,包括包管理,都是通過由Ruby寫的腳本來完成,所有的包都安裝在/pkg目錄下。
· ImpiLinux,來自南非的包,主要針對非洲用戶。
· Jedi GNU/Linux:使用force-get包管理器,允許源碼、二進制軟體包共存。
· Linux From Scratch:這是一份文檔,介紹如何自己動手,如何白手起家編譯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Linux系統。
· Lunar Linux,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 MkLinux:"Microkernel Linux"的縮寫,旨在將Linux移植到跑Mach微核的PowerPC機器上。
· Onebase Linux:採用OLM包管理器,對二進制、源碼進行管理。
· Sabayon Linux:基於Gentoo,來自義大利。
· Sorcerer GNU/Linux:基於源碼。
· Source Mage GNU/Linux:也是基於源碼,由Sorcerer GNU/Linux所派生。
· Ututo:基於Gentoo,來自阿根廷。
· Open Client:基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來自IBM,提供有Fedora、Ubuntu、SLED的Layer。
給老機器訂制的小型包
一般的迷你包,除了可以硬碟安裝,也可以安裝在快閃記憶體檔上。
· Austrumi:拉脫維亞的自啟動CD包,支持英語,功能比較豐富,基於Slackware。
· cAos Linux:有社區維護,功能通用。
· Damn Small Linux(DSL):這是小型包的老祖宗,放在迷你CD上,原先設計是想看看一張50M的CD可以放多少桌面程序,原來是作為個人玩具,但不久Damn Small Linux周圍就聚成了一個社區,不少人加入進來,參與改進,包括一個遠程、本地的程序安裝系統,多功能的備份、還原系統,另外還加入了Knoppix的硬體檢測,使用自己的*.dsl軟體包系統,默認的窗口管理器是Fluxbox。可以在微軟虛擬機軟體里運行,無須關閉WINDOWS系統專門進入LINUX系統,特別適合初學者。
· Feather Linux:類似於Damn Small Linux,但總容量是115MB,兼容Debian的軟體包。
· Flonix USB版:放在USB設備上的可移動桌麵包,這是個商業版,只能給購買的U盤作預裝。
· Knopperdisk:為U盤設計的包,基於Gentoo。
· Puppy Linux:啟動特別地快,在配置較低的PC上(內存小於48M),也可以運行自如。包含的工具都是特別精簡的,使用Fvwm95作為窗口管理器(現在是JWM)。
· Kuppy Linux:基於Puppy發展的發行版,擁有啟動特別地快,在配置較低的PC上等特點外,將桌面置換為XFCE4,更適合習慣windows操作的用戶。
· Tiny Core Linux:是一個僅有10MB的桌面操作系統,甚至可以在486上運行,但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桌面,而且只支持有限區域網。
· Stem桌面:一個混合產品,使用標準的Debian來編譯桌面(Fvwm95)。針對老機器(CPU小於等於266Mhz,內存小於等於64M)設計,從Debian軟體倉庫種選擇的包都是最輕巧的。與眾不同的是,該包沒有自己的安裝光碟,用戶得先安裝Debian,然後運行文本界面的安裝腳本,然後通過網路連接,編譯剩餘的軟體。這個包100%跟Debian兼容。
· SPBLinux:用於軟盤、U盤的迷你版本。
· Vector Linux:中小型包,針對新老機器,採用小而快的應用程序,以及簡化的安裝程序。該包有多個版本,包括大小為2G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版,以及800M的"Dynamite"版。SOHO版提供KDE/IceWM窗口管理器,外觀很專業;Dynamite版只採用IceWM,以及部分工具。該包包括了簡單的升級包管理程序,基於Slackware。
· eMoviX:小型包,專門用作媒體播放用途。
部分或全部的商業版
· BlueCat Linux:Linux嵌入式系統,可用於小型客戶定製的設備,乃至大規模多CPU的系統。
· Libranet:基於Debian的桌麵包,與Debian保持100%的兼容。安裝過程有硬體自動檢測,桌面有一個管理員菜單(文字模式與圖形模式),這樣簡化了硬體與軟體的配置。
· Linspire:另一個桌麵包,以前叫Lindows,基於Debian。可以通過Linspire或者Debian的apt命令,添加額外的軟體,但不保證跟Debian的兼容性。該包包含不少的專屬軟體。
· Mandriva Linux:Mandrakesoft跟Conectiva合並以後,更名為Mandriva Linux。對於菜鳥來說,該包的各種產品,包括伺服器、工作站、小型商用以及個人版,是最容易維護的Linux包之一。原來是Red Hat的一個變種,針對奔騰級CPU作了優化,進而發展出了更加方便的包。在保留完全自由軟體的同時,Mandriva商業模式,通過捐獻,以及對非會員延遲發布政策,增加了企業級的支持與服務。
· MEPIS:一個基於Debian的包,也可以作為自啟動光碟來運行,這樣可以在決定硬碟安裝前,嘗嘗鮮。
· Mobilinux:針對手機,由Montavista出品。
· Nitix:第一個基於Linux伺服器的自治操作系統,具有自管理、自恢復、自配置和自優化的能力。
· Novell Linux 桌面:Novell收購SUSE後,兩家的包就互相融合了。
· Progeny Debian:由Progeny開發,基於Debian,使用從Red Hat移植過來的Anaconda安裝器,該包又稱為Progeny Componentized Linux。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從Red Hat Linux派生出的純商業版。
· SUSE:基於德國的紐倫堡,以前叫SuSE,是歐洲最流行的Linux包,由自己獨特的配置工具YaST,用戶可以下載到體驗版(跟專業版類似)。該公司是United Linux的創建者,最近被Novell收購。
· Xandros:來自加拿大,基於過去的Corel Linux,專注於桌面市場,以及跟Windows的兼容性。該包包含一些專屬軟體,跟Debian的dpkg包管理系統兼容。
· YES Linux:針對小型公司,提供建議的網路環境。
專用包
· Android:來自Google,以apk格式打包,採用Dalvik虛擬機提供類似Java (編程語言)的應用程序介面,目前已成為用戶最多的智能手機系統之一。
· Maemo:來自諾基亞,基於Debian,目前專用於諾基亞的N770、N800、N810網路終端,以及N900手機。
· Moblin︰來自英特爾,現已捐給Linux基金會,用於Eee PC或其他上網本,支持快速啟動。
· MeeGo:Maemo與Moblin計劃結合的產物
其它平台
iPodLinux基於修改版uClinux內核,並編寫有所謂的「podzilla」簡單用戶界面。目前僅支持第四代之前的iPod。
Unix
自由軟體 /開源軟體
· Agnix (教育用)
· 386BSD及其子類 (BSD系統):
o FreeBSD及其子類:
ClosedBSD
Apple Darwin
DragonFly BSD
GNU/kFreeBSD
PC-BSD
o NetBSD及其子類:
GNU/kNetBSD
o OpenBSD及其子類:
ekkoBSD
MicroBSD
MirOS BSD
· GNU – GNU相關系統的分別在於其系統使用哪一個操作系統的內核
o GNU Hurd
o GNU/kFreeBSD
o GNU/kNetBSD
o Linux (又稱GNU/Linux)
o GNU/OpenSolaris
· LUnix
· MINIX及其子類:
o Minix-vmd
o MINIX 3
· OpenSolaris - 建基於System V
· Phoenix-RTOS
· 九號計劃 – Unix的後繼者,採用UNIX設計與哲學,但更一致地套用至整個分布式系統,功能上並不完全相同。
o Inferno – Plan 9派生出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原本由貝爾實驗室開發,現在被Vita Nuova擁有。
o Plan B (Plan 9派生出的分布式操作系統[1])
· Syllable - 99% POSIX依從
· VSTa - 大致POSIX依從
· Maemo - 諾基亞的開源系統
商業軟體
· IBM AIX* - 建基於System V Release 3
· HP HP-UX*
· SGI IRIX*
· Apple Mac OS X - 建基於Apple Darwin
· LynxOS RTOS
· QNX - 全部重寫,沒有UNIX相關的代碼
· SkyOS - 大致POSIX依從
· Sun
o SunOS - 建基於BSD
o Solaris* - 建基於System V Release 4
· Compaq Tru64* - 建基於OSF/1
· Microsoft Xenix
· VxWorks
Mac OS X
Mac OS X版本信息
版本 代號 宣布日期 發布日期 最後版本
Server 1.0 Hera 1999年3月16日 1.2v3 (2000年10月27日)
公開測試版 Kodiak 2000年9月13日
10.0 獵豹(Cheetah) 2001年3月24日 10.0.4 (2001年6月22日)
10.1 美洲獅(Puma) 2001年9月25日 10.1.5 (2002年6月6日)
10.2 美洲虎(Jaguar) 2002年8月23日 10.2.8 (2003年10月3日)
10.3 黑豹(Panther) 2003年10月24日 10.3.9 (2005年4月15日)
10.4 虎(Tiger) 2004年6月28日 2005年4月29日 10.4.11 (2007年11月14日)
10.5 花豹(Leopard) 2005年6月6日 2007年10月26日 10.5.8 (2009年8月5日)
10.6 雪豹(Snow Leopard) 2008年6月9日 2009年8月28日
10.7 獅子(Lion) 2010年10月20日 2011年夏季(預估)

9. 請問yzi在電腦上看暴風影音,是看光碟的,到後半階段總是卡住,然後電腦死機,什麼原因

暴風影音集成了太多的視頻格式解碼器所以運行起來要佔用不小的內存,我2G的內存啟動暴風的時候還得緩一下呢,加上讀盤的時候系統要分配很大的一塊硬碟空間作為虛擬內存使用,而虛擬內存跟物理內存之間的信息中轉就要靠cpu匯流排頻率和內存空間的大力支持,所以配置稍低一點的機器吃力是正常的,其實很簡單,換個播放器就行了,系統集成的WindowsMediaPlayer是最流暢的,不過支持的格式不太全面,這些東西很多啦,什麼RealOne,射手影音,連迅雷看看都可以,希望我的回答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10. 如何把Linux裝到U盤里

U盤操作系統Puppy Linux4.1正式版已於2008年10月6日發布了。初次體驗Puppy4.1,你可能會覺得與4.0沒什麼區別,其實在底層(你看不到的基礎部分)有了很大改進,大大提高Puppy的硬體兼容性,並支持熱插拔。官方發布的Puppy4.1 iso有兩個:一個是基於Linux內核2.6.25.16的標准版本;另一個是基於Linux內核2.6.21.7的復古版本,僅適用於老硬體。下載:Puppy4.1正式版官方英文ISO 下載:用於安裝到U盤的Ghost版Puppy Linux4.1 gho鏡像下載:devx_410.sfs 文件(用於C / C++編譯) 查看: http://puppylinux.com/download/release-4.1.htm]Puppy4.1正式版發行說明 與puppy4.0相比,puppy4.1的主要變化有:* 2.6.25.16, 2.6.21.7 內核:標准版本基於2.6.25.16* 更多的驅動程序支持* SCSI內核* LZMA-enabled 內核* 改進的PCMCIA 支持* 改進的硬體檢測* Puppy事件管理* 啟動更快* Psip VOIP網路電話* PPLOG 博客* Pmusic音頻播放器* Ayttm聊天程序替代了pidgin* 冰島(Xfprot)病毒檢測* 改進的網路配置向導:Network Wizard* SeaMonkey 包含了郵件與新聞組* 改進的modem支持* GPRS modem 支持* Bug修復及更多應用程序升級(如rox、abiword、gnumeric)等Puppy Linux 4.1專用的中文支持包,它的作用是在佔用空間盡可能小的情況下使普通的英文版Puppy 4.1支持中文顯示和輸入。下載地址:eeload(推薦) 本地中文支持包的功能包括:支持locale為zh_CN.UTF-8 中文輸入法fcitx-3.5-070713,支持拼音和五筆 支持中文的虛擬終端sakura 支持中文cd和ntfs/fat分區掛載 支持通過fstab自定義掛載點 修正geany不能輸入中文和新文件中輸入中文後不能保存的問題 修正jwm菜單和窗口標題欄不能顯示中文的問題 修正didiwiki不能新建頁面的問題 修正SeaMonkey游標跳轉的問題 注意:因為安裝過程中需要修改SeaMonkey的配置文件,所以請先關閉SeaMonkey,再啟動安裝程序。效果截圖: http://softbbs.pconline.com.cn/viewpic.jsp?imgUrl=http%3A%2F%2Fpuppy.cnbits.com%2Fsites%2Fdefault%2Ffiles%2Fchinese_pack-0.6.jpg

閱讀全文

與編譯安裝jwm窗口管理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捷豹小型空氣壓縮機 瀏覽:555
綠盾文檔加密系統哪裡有賣 瀏覽:637
我的世界怎麼開掛在伺服器裡面 瀏覽:789
西門子自鎖正反轉編程圖 瀏覽:749
出國英語pdf 瀏覽:920
演算法線性匹配 瀏覽:674
山東省dns伺服器雲主機 瀏覽:554
安卓5g軟體怎麼隱藏 瀏覽:839
編譯內核空間不足開不了機 瀏覽:887
漢紀pdf 瀏覽:474
在哪裡下載國家醫保app 瀏覽:657
沒有與文件擴展關聯的編譯工具 瀏覽:426
我的世界反編譯mcp下載 瀏覽:21
安卓手柄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70
pushrelabel演算法 瀏覽:850
硬碟資料部分文件夾空白 瀏覽:617
cssloader的編譯方式 瀏覽:941
java面板大小 瀏覽:506
怎麼用命令方塊打出字體 瀏覽:502
台灣加密貨幣研究小組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