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公里是多少米五十公里又是多少呢
一公里是1000米,五十公里時50000米。
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俗稱公里,英文用km(kilometre)表示。
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米。
1千米=1000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
運用乘法,列式可得:
50公里=50*1000=50000米。
(1)五十公里很源碼擴展閱讀:
常用長度單位換算:
乘法的運演算法則
(1)從個位乘起,依次用第二個因數每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
(2)用第二個因數那一位上的數去乘,得數的末位就和第二個因數的那一位對齊;
(3)再把幾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❷ 五十公里有多遠
50KM就是50公里。
km,是「千米(公里)」的字母表示。
❸ 上班開車50公里一個小時遠嗎
開車上班50公里一個小時有點遠的。
開車上班去的時候,到達工作的地方50公里已經不容易了,最快速度也需要半個多小時的,有的開車慢的差不多要一個小時,也很不容易的。
每天來回跑的話一天差不多需要五十塊錢的油錢差不多的了。按正常1.5l自然吸氣家用車轎車來說每公里差不多五毛錢。這個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
當然了,每天都來回跑,得注意安全第一。特別是路口紅綠燈。注意禮讓行人。
❹ 汽車一小時50公里等於多少碼
碼和公里每小時是等換制,所以五十公里即為五十碼。
❺ 五十公里是多少米
1公里為1000米 50公里就是50000米
❻ 五十公里有多遠
五六十千米。
千米又稱公里,是長度單位,通常用於衡量兩地之間的距離。是一個國際標准長度計量單位,符號 km,這源自於kilometre這個英文。 kilo是千,metre是米,千米自然就是kilometre。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 0000分米(公寸)=10 0000厘米(公分) = 100 0000 毫米(公釐)。
(6)五十公里很源碼擴展閱讀:
公里的相關單位--米:
1688年,英國哲學家和教士約翰·威爾金斯(John Wilkins)提出需要一個十進制的標準的長度單位系統。
1675年,義大利科學家提托·李維歐·布拉提尼(Tito Livio Burattini)首次在論文中使用了metro cattolico這個詞,該詞是由希臘語μέτρον καθολικόν(métron katholikón)衍生而來的,意為"一種通用測量單位"。
❼ 步行五十公里需要多少時間
一個六歲的兒童,身體健康,並且隨時有營養補充,有水喝,路上可以休息小會兒。走五公里需要三到五個小時,因為兒童的毅力差,且步幅小、慢。
普通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 4~4.5公里每小時。 普通人快步走可以達到7公里每小時。步行適宜於男女老少。專家建議,一個人每天運動量的最低限度應該是消耗3000大卡的熱量,這正好與步行一萬步所耗熱量大體相當。但是對於現代人而言,每天步行一萬步並非一件輕松事。
(7)五十公里很源碼擴展閱讀:
一般的有氧練習的時間是20至60分鍾,過度了會造成肌肉疲勞和關節磨損。速度上不能太快,把有氧運動的心率范圍控制在:(220-年齡)×(60%—80%)以內。
如一個20歲的人,他的有氧運動的心率范圍就是120至160次/分。脂肪在無氧狀態下會停止分解,在上述的心率范圍之外,脂肪不會燃燒,運動效果不能保證。
此外,跑多長時間要根據年齡來算的,一般以五分鍾跑一公里為宜。呼吸時鼻吸氣嘴吐氣,節奏為兩吸一呼或三吸一呼,這要根據個人狀態來調整的。
步行好處:
1、增加記憶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記憶力也在退轉,步行能夠增加記憶力,記住每天早上走路,記憶力會越來越強了。
2、打開經絡:長期坐在辦公室,沒注意身體,經絡僵硬了,全身會有小疙瘩,堅持步行,疙瘩就少很多。
3、放鬆脈搏:經絡不通,脈搏自然僵硬,全身都很緊張,很僵硬,每天下午步行半個小時,全身放鬆了。
❽ 新手騎山地車五十公里能堅持下來嗎會不會很累
根據實際路況,再配合自身的身體素質。如若按普通路況與正常人的體質,50公里都不算多的。。。不過建議樓主先在自家附近多練習多跑跑周邊,盡量熟悉下自己的坐騎性能。什麼情況改換擋爬坡,什麼時候改調檔均速前行,一般你騎平路的話,都是左2帶右6或者7.。。。那樣不會顯得很累。。。記得座包要調到自己合適的高度,不然雙腿彎曲過大或者蹬不太到的情況會更加容易雙腿不適、消耗體能、影響陰部。。。。呵呵。。。樓主自己好好先適應先,不建議一開始就跑那麼遠。。。騎車就跟跑步一樣的道理,一開始就跑個幾十圈是吃不消的。。。順便帶一句,有機會到時預約時間一起騎車去拉薩。。。呵呵。。。那是我們山地車愛好者的最愛目的地哦。。。加油。。。
❾ 五十公里有多遠,遠不遠
1公里是1千米,5O公里是5萬米,標准跑道一圈是400米,相當於跑了125圈
❿ 每天開車上班50公里什麼感受
話君在蘇州有個很要好的同學——小宋,正經的外資企業白領精英,不但剛剛結婚,而且公司還要准備給他升職。本以為是事業愛情雙豐收的他,最近卻總跟實話君訴說自己的苦惱:原來小宋新買的婚房在吳江區新湖明珠城,因為工作地點在崑山的杜克大學,所以上下班交通(單程54公里)距離非常遠。而這個距離,如果挪到北京,大致相當於從南六環大興到望京;如果挪到上海,大致相當於從浦江鎮到寶山區。如此長途奔波,弄得小宋疲憊不堪,經常白天打瞌睡。眼看就要升職,這樣下去他很可能會有麻煩。
上下班五十公里的人生,到底與我們有什麼不同?
小宋嘗試過坐地鐵,順風車和租車等方式。公交的話,好在現在有了軌道交通,小宋會從明珠城江陵西路上車坐地鐵四號線到樂橋下車,然後換乘地鐵一號線到鍾南街下車,從鍾南街換乘崑山C1路公交車到思常路馬鞍山路下車,最後再從思常路馬鞍山路上車換乘崑山C31路車到杜克大學,一頓折騰,花費22元,需要近4個小時(其中光軌道交通就要花費約2個多小時,還得等公交車換乘時間和地鐵進出站時間)。
上下班五十公里的人生,到底與我們有什麼不同?
小宋也嘗試打過順風車(往返成本100元,上下班高峰期用時約2個半小時),但順路者非常少,經常會找不到車。而且因為要接多位乘客,等人時間很難控制,運氣好的話也得2個小時。另外,打車(往返成本280元)、租車(往返成本260元)雖然單程時間上要節省至少一個多小時,但價格都比較昂貴,一個月要是這樣光往返車費就要五六千元,簡直就是個天價!
實話君覺得小宋的問題,也是現在年輕人工作的一個普遍現象,工作再也不是家門口的單位,經常喜歡的工作就在城市的另一邊 。對於這種情況,有一輛車幾乎成為唯一的出路。
上下班五十公里的人生,到底與我們有什麼不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家看車都是看品牌的,沒人想開一個兩三萬的車停在公司門口,或者去參加同學聚會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將購車作為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標」,因此有車的門檻變得越來越高。
上下班五十公里的人生,到底與我們有什麼不同?
說到這里,其實精明的小宋也早考慮到買車了,但有很多現實的因素困擾著他,一是因為一次性購車開銷太大。畢竟小宋剛剛結婚,每月都在還房貸款,還要日常開支,手頭緊很正常。但小宋怎麼著也算是個白領,買輛車需要把面子和里子都照顧到,一步到位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小宋的好哥們小李,前不久剛買了一輛新車,油耗嚇人,而且三天兩頭就上修理廠,花錢不說,還耽誤工作,而小李的懊惱和後悔,則讓小宋「心有餘悸」。萬一要是買個車不合適,被人當「小白鼠」,那可太糟心了。
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小宋跟很多人一樣,有著「選擇恐懼症」,畢竟買一輛車要用好多年,假如剛開一年就換了一個家門口的工作,或者不喜歡了怎麼辦?買車不像菜市場買菜,也是一筆龐大的開銷,任何一個人都會前思後想,何況小宋還是最容易猶豫的天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