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使用 LaTeX/XeLaTeX 編輯中文
--------------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CJK}
\begin{CJK}{UTF8}{song}
CJK是處理中文最為無奈的選擇。此法現在已經過時,不提倡大家使用。
\end{CJK}{UTF8}{song}
\end{document}
--------------
使用這樣的方法做的pdf文件質量不好。並且因為在所有使用中文的地方都要使用CJK宏包,所以也不夠方便。
在使用xelatex之前,我還用過ctexlive-2005 for linux。
如果你有這個iso文件,用法非常簡單,就是把article換成artutf8。而且中文斷行、中英文混排的問題也不用操心了。
它其實是對CJK宏包的一個包裝,更詳細的說明參見相關文檔。
------------
\documentclass{artutf8}
\begin{document}
如果你不想用xelatex,ctexlive 2005相當不錯。
\end{document}
-------------
現在一般使用xelatex來處理中文tex文件。
xetex支持Unicode編碼。因此天生支持多種語言。
tex,latex,xetex,xelatex四者的關系如下:
tex是排版引擎,latex是宏包。
xetex同樣也是排版引擎,與tex並列,可以看作是tex的升級版(增加了對萬國碼的支持,能直接使用系統的字體,不再默認生成dvi文件)。在使用了latex宏包之後,就是xelatex
關於dvi,tex系統產生於pdf格式誕生之前,那時人們排版要先生成設備無關文件(dvi),再生成設備有關文件,再交給相應的列印機列印。
現在pdf已經廣為應用了。所以xetex的這次升級。順便也就把生成dvi這個過程給省了。dvi的好處是生成快速,體積超小,所以適合於預覽;缺點是不能內嵌字體,在windows下沒有廣泛使用的瀏覽器,所以不適合發布,幾乎沒有人直接把dvi文件發布到網路上(與其那樣,還不如直接發布源文件)。
在linux操作系統下使用emacs編輯latex源文件非常方便。編輯完成後使用xelatex編譯。就會生成pdf文檔。這樣生成的pdf文檔與使用CJK宏包生成的pdf文檔相比,體積小、字體美、質量高,在一些原來需要特殊處理才能顯示中文的地方不需處理直接就能顯示中文了,因此應該是未來應用的主流。
由於latex是為歐洲語言設計的。而歐洲語言是依靠空格分界單詞的,這與東亞文字不同。所以,僅僅使用xelatex還不夠,還要使用xeCJK這個宏包,使latex能夠正確處理中文的斷行、中英文混排等。
我現在使用linux下的emacs編輯latex文件。關閉了系統的輸入法,使用的是葉文彬同學的eim五筆輸入法。通過設置,可以在進入latex的數字模式時自動關閉中文輸入法,而在離開數學模式時自動開啟中文輸入。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用Ctrl+space來做標記了。也可以編輯.Xresource文件,設置use-XIM=off。這樣同樣可以達到目的。
下面是一個簡易的xelatex的模板文件。
----------------
\documentclass〔12pt,dvipdfm]{article}
\usepackage{xeCJK}%根據自己的需要載入宏包。
\setmainfont{你系統安裝的某個字體}%
\begin{document}
使用xelatex,處理中文不再困難。就是編譯起來慢了點。
\end{document}
-----------------
『貳』 用latex寫的東西沒有辦法編譯中文怎麼辦
下面我就給出一個處理中文的基本樣例。
documentclass[a4paper]{article}
usepackage{CJK}
egin{document}
egin{CJK*}{GBK}{song}
你好,世界!
end{CJK*}
end{document}
面細細講解一下新增的語句的作用。
usepackage{CJK}表示把CJK這個宏包包含進來。usepackage{ }就是包含宏包的命令。
begin{CJK*}{GBK}{song}和end{CJK*}是中文字元的定界語句。意思就是要想顯示中文,就得用這兩句把所有中文包含起來。當然,英文字元在這裡面是不受影響的。egin{CJK*}{GBK}{song}中的最後一項,就是指宋體的意思。(我的安裝包說明裡面有十三種字體對應的符號名字。在Latex中使用時就用那些符號名字。)當然,你可以把它改為 kai(楷書), hei(黑體), xihei(細黑), li(隸書) 等等。
1、寫一個hello.tex文件,內容為
/documentclass{ctexbook}
/begin{document}
你好,/LaTeX !
/end{document}
2、寫一個hello_cn.tex文件,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CJK}
/begin{document}
/begin{CJK}{GBK}{song}
你好,/LaTeX !
/end{CJK}
/end{document}
各種編譯方法的結果如下所示:
總結,書寫中文文檔有幾種辦法:
1、文檔類別採用article或者book時,需要自行導入CJK宏包,必須用ansi編碼,且只能用latex命令編譯。
2、文檔類別用ctexbook時,則已自動導入CJK宏包並進入CJK環境,如果用latex編譯,則保存時應選擇ansi編碼;如用xelatex命令編譯,則保存時應選擇utf8編碼。
『叄』 如何優雅地使用 LaTeX 編輯公式
MS word跟Latex 是最常用的寫文章工具。在網路上也看到過一些人為哪個工具更好而爭論。個人覺得這種爭論沒有啥意義,工具嘛,就是用來把事情做好。用得順手,用得熟的就是好工具。嚴格的說,word是優秀的編輯工具;而latex是優秀的排版工具。
如果你正要准備寫文章,那在選擇工具前,知道一下這兩者的優缺點還是很有必要的。
MS word,或者類似的軟體如open office, WPS,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優點有:
(1)所見即所得。屏幕上看到的啥樣子,列印出來的就是什麼樣子。
(2)可以使用修訂功能。修改的地方可以跟原稿比對。這多人合寫文章或者給導師修改很是方便。
MS word也有排版上的缺點:
(1)如果文章的公式比較多,排出來的版面看起來不那麼統一。
(2)寫論文時,如果章節比較復雜,就容易錯亂。而且在文章修改過程中,調整圖片、表格順序時,需要很仔細的重新讀一道上下文,確保文字引用是正確的。
(3)文章改投一個雜志,要換一種文章格式的時候,很是煩人。
MS word在排版上的短處,恰恰是latex的長處。latex的好處是一勞永逸。在修改文章過程中,不需要擔心格式的問題。這樣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面,編譯器自動幫你把格式弄得漂漂亮亮的。但是latex也有缺點,比如不直觀,代碼跟文字混在一起,不利於思維的連貫性。同時,一個文檔還分成N多文件,管理起來也麻煩。
所以呢,要從自己的需要出發,選擇合適的工具。如果需求側重於排版的效果,比如數學、物理這一類的文章,公式比較多,熟悉了latex之後好處就很多。本來很早就接觸latex,但一直都沒有喜歡上它,也是因為沒有排版的需求。後來是無法忍受MS word的低效的排版以及需要對論文結構反復調整,再用latex,就覺得latex確實很爽。其實呢,最好是兩種軟體都會用。
latex也在不斷往所見即所得發展,如採用MikTex+lyx。喜歡嘗試、學習新東西的朋友可以試試,不過本人還是習慣用CTEX跟WinEdit。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比較,對latex有興趣的話,下面是一個最簡單latex教程。
(1)下載CTEX,大是大了點,但是省心,安裝了之後,打開菜單CTEX-> WinEdt用Winedit進行編輯。編輯中間可以使用LATEX的菜單編譯成pdf。
對於英文文章的話,我一般用Xelatex編譯,直接生成pdf。但是中文最好說用LATEX編譯,然後用divpdf轉成pdf文件。
(2)個人認為快速學習一個軟體的方法就是從簡單的例子學起。這里提供了一個最簡單的IEEE期刊的模板。可以拷貝到文件保存起來。
% 以下是template.tex的內容。
% 表示注釋,下麵包含的是一些常用的包,可以先不理它,這里使用的是IEEE的包。
\documentclass[10pt,final,journal]{IEEEtran}
%\documentstyle[twocolumn,twoside]{IEEEtran} % draftcls, final,
%\documentstyle[12pt,twoside,draft]{IEEEtran}
%\documentstyle[9pt,twocolumn,technote,twoside]{IEEEtran}
\usepackage{graphicx}% Include figure files
\usepackage{dcolumn}% Align table columns on decimal point
\usepackage{bm}% bold math
\usepackage{hyperref}% add hypertext capabilities
\usepackage{cite}
\usepackage{amsmath}
\usepackage{color}
\usepackage{CJK}
%\usepackage[mathlines]{lineno}% Enable numbering of text and display math
%\linenumbers\relax % Commence numbering lines
\begin{document}
% 這里加入中文支持
\begin{CJK}{GBK}{song}%song宋體,hei黑體,fs仿宋體,kai楷體,li隸書,you幼圓體
\title{這里是標題}
\author{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
\thanks{
% \thanks會讓這行字跑到左下角啦。
Manuscript received March 28, 2011, revised September 12, 2011.
}}
\maketitle
%\thispagestyle{plain}\pagestyle{plain}
\begin{abstract}
這里是摘要部分了。
\end{abstract}
\begin{keywords}
這里是關鍵字
\end{keywords}
%%%%%%%%%%%%%%%%%%%%%%%%%%%%%%%%%%%%%%%%%%%%%%%
\section{\label{sec:level1}INTRODUCTION}
第一個section,你要是要添加參考文獻的話用cite命令 \cite{1}。多個參考文獻就這么用 \cite{2,3,4,5,6}。如果你喜歡下標的話就用$_{11}$.
換行也很簡單,中間留一個空行就行了。
%%%%%%%%%%%%%%%%%%%%%%%%%%%%%%%%%%%%%%%%%%%%%%%
\section{PRINCIPLE}
公式可以這么來:行裡面的公式可以用:${r, \theta, z}$ ,段間公式用:
\begin{equation} %1
r(\theta ,z) = R_0 + R_1\cos (m_B\theta + 2\pi z/d)
\label{EQ_1}
\end{equation}
新手的話,公式是很容易出錯的。更簡單的做法就是先用mathtype把公式敲出來,然後復製成latex格式,粘貼到這邊。
你要是想添加圖片,就用下面的,注意要放一張同名的圖片到文件夾下,否則編譯就出錯了。
\begin{figure}[!htb]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width=1.0\columnwidth]{Fig_1.eps}
\caption{圖片標題啦}
\label{FIG_1}
\end{figure}
要是想引用文章中的一處地方,如公式啊,圖片啊,引用label就行了,會生成一個超鏈接。(\ref{FIG_1})
\section{\label{sec:level2}SUBSECTION}
表格有點小麻煩啦。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啦。
\section{CONCLUSION}
一些小技巧啦。 $\sim$是約等號。\mbox{Fig. \ref{FIG_1}.}是把這兩個單詞放在一行啦。避免出現Fig. 在上面一行末尾,數字出現在下一行第一個字元。\textcircled{3}是在3加一個圈圈啦。
%%%%%%%%%%%%%%%%%%%%%%%%%%%%%%%%%%%%%%%%%%%%%%%
\section*{Acknowledgments}
致謝部分.
% Create the reference section using BibTeX:
%\nocite{*}
\bibliographystyle{IEEEtran}
\bibliography{IEEEabrv,Reference}
% Reference 還得有一個參考文獻的文件的。這里的文件名字叫做 Reference.bib
% 文章結束
\end{CJK}
\end{document}
——————————————————————————————————————————————————————————————
% 以下是Reference.bib的內容,放在同一個文件夾下。
@BOOK{1,
author = {A. S. Gilmour},
year = 1994,
title = {Principles of Traveling Wave Tubes},
publisher = {Artech House, Boston}
}
@BOOK{2,
author = 「R. J. Barker and J. H. Booske and N. C. Luhmann and G. S. Nusinovich (eds)」,
year = 2005,
title = {Modern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Wave Power Electronics},
publisher = {IEEE Press, New York}
}
@ARTICLE{3,
author = 「C. K. Chong and D. B. McDermott and M. M. Razegh and N. C. Luhmann and J. Pretterebner and D. Wagner and M. Thumm and M. Caplan and B. Kulke」,
title = 「Bragg reflectors」,
year = 「1992」,
journal = 「IEEE Trans. Plasma Sci.」,
volume = 「20」,
number = 「3」,
pages = 「393-402」,
}
@ARTICLE{4,
author = 「N.S. Ginzburg and N.Y. Peskov and A.S. Sergeev and A. D. R. Phelps and A. W. Cross and I. V. Konoplev」,
title = 「The use of a hybrid resonator consisting of one dimensional and two dimensional Bragg reflectors for generation of spatially coherent radiation in a coaxial free-electron laser」,
year = 「2002」,
journal = 「Phys. Plasmas」,
volume = 「9」,
number = 「6」,
pages = 「2798-2802」,
}
@ARTICLE{5,
author = 「V. L. Bratman and A. W. Cross and G. G. Denisov and W. He and A. D. R. Phelps and K. Ronald and S. V. Samsonov and C. G. Whyteand A. R. Young」,
title = 「High-Gain Wide-Band Gyrotron Traveling Wave Amplifier with a Helically Corrugated Waveguide」,
year = 「2000」,
journal = 「Phys. Rev. Lett.」,
volume = 「84」,
number = 「12」,
pages = 「2746-2749」,
}
@BOOK{6,
author = {L. Lewin},
year = 1975,
title = {Theory of Waveguides: Techniques for the Solution of Waveguide Problems},
publisher = {Newnes Butterworths, London, U.K.}
}
@ARTICLE{7,
author = 「J. L. Wilson and C. Wang and A. E. Fathy and Y. W. Kang」,
title = 「Analysis of Rapidly Twisted Hollow Waveguides」,
year = 「2009」,
journal = 「IEEE Trans. Plasma Sci.」,
volume = 「57」,
number = 「1」,
pages = 「130-139」,
}
『肆』 latex進行xelatex編譯時出錯:undefined control sequence,怎麼辦
latex進行xelatex編譯時出錯:undefined control sequence是設置錯誤造成的,解決方法為:
1、首先我們打開TeXstudio,設置軟體語言為中文,具體步驟為點擊菜單欄【options】-【Configure TeXstudio】。
『伍』 如何使用latex編譯ppt文件
當處理很大的文檔時,經常將文件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進行編譯,這時我們可以使用LATEX所提供的命令\input\include\includeonly\input{texfile}
文件名只需指定基本名,不需加擴展名.tex,它等價於直接將文件「文件名.tex」中的內容輸入到命令\input所處的位置.此命令可以放在文檔的任何地方(導言區或正文區),而且可以相互嵌套。您可以將經常使用的導言放在單獨的一個文件中,使用時置於源文件之首。在\begin{document}....\end{document}之間加入多個\input命令.導言區加入\listfiles可以得到讀入文件的清單.\include{texfile}
使用\input命令的缺點是,通過\input命令合並起來的文章(不管那部分) 每經過一次修改,所有的文件都要被重新讀入和處理。若用\input命令僅載入那個特定的文件,那麼所有的頁碼、章節、插圖和公式等的自動編號都從1開始,這會使交叉引用產生混亂。更好的辦法是採用\include命令。它只能放在文檔的正文區,不能嵌套,且與命令\includeonly{文件清單}結合使用。文件清單列出當前正在處理的文件(其中的文件名不需要加後綴.tex,各文件名用逗號隔開)。若\input命令後的文件名在文件清單中,則此命令等價於\clearpage\input{文件名}\clearpage,否則相當於換頁。因此文檔應該在新頁開始(如章與章之間)分割。\include命令可以幫助我們省去很多寶貴的編譯時間。它的主要好處是頁面、章節和公 式編號的附加信息可以由\includeonly命令提供,因此交叉引這類命令,如\ref和pageref命令等能生成正確的結果。此命令可多次使用, 所需的導言區僅有一個。
『陸』 Latex怎麼用 要詳細的方法介紹
latex用法設置行間距的方法:
%\setlength{\baselineskip}{15pt}
\renewcommand{\baselinestretch}{1}
2.去掉容差報警的方法:
\hbadness=10000 \tolerance=10000 \hfuzz=150pt
3.更改子級item,enumerate的圖標的方法:
\renewcommand{\labelenumii}{(\arabic{enumii}).}
\renewcommand{\labelenumiii}{[\arabic{enumiii}]}
\renewcommand{\labelenumiv}{<\arabic{enumiv}>}
\renewcommand{\labelitemi}{\PlusCenterOpen }
\renewcommand{\labelitemii}{\Checkmark }
\renewcommand{\labelitemiii}{\ding {43} }
\renewcommand{\labelitemiv}{$\clubsuit$}
4.使用下劃線,刪除線的方法:
\usepackage{ulem}
\uwave \sout \uwave{.....} \sout{...}
如果用中文,應該是 CJKulem.sty 包, 不然不會正確分行。 如:
\usepackage{CJKulem} LaTex會自動給CJKulem加上.sty的後綴
\d a 給文字a下面加點,如下: \d G \d P \d I \d I \d O
\xout:斜刪除線
\sout :水平刪除線
\uwave:波浪線
\uline,\uuline:下劃線,雙下劃線
\renewcommand{\baselinestretch}{1.3}
\renewcommand{\ULdepth} 可以手工修改下劃線離基線的距離。
5.高亮,加行號源代碼的方法:
\usepackage{color}
\definecolor{gray}{rgb}{0.8,0.8,0.8}
\usepackage{listings}
\lstset{numbers=left} \lstset{language=C++} \lstset{breaklines}
\lstset{extendedchars=false} \lstset{backgroundcolor=\color{gray}}
\lstset{keywordstyle=\color{blue}\bfseries} \lstset{frame=none}
\lstset{tabsize=4} \lstset{commentstyle=\color{red}}
\lstset{stringstyle=\emph}
6.製表位畫簡單表:
\begin{tabbing}
..........\=............\=..........\\
....\> .........\>.........\\
.....\>..........\>.........\\
...........\>........\>....
\end{tabbing}
7.盒子:
\mbox{看什麼看,死鳥} \fbox{看什麼看,死鳥}
\fbox 有一個外框
\framebox[寬度][位置]{.....}
位置:l:左對齊 r:右對齊 s:伸展文本
\framebox[2.5cm][l]{.........}
\framebox[3cm][s]{XXX \dotfill XXX}
8.點填充:
\dotfill
\framebox[3cm][s]{XXX \dotfill XXX}
9.對單個字母加上斜劃線的方法:
\makebox[0pt][l]{/}S
10.給文本加上邊註:
............... \marginpar{這是邊注一個}.........
.............\marginpar{...\\....\\....}.........
加上豎線作邊註:
\marginpar{\rule[Y軸方向坐標:+向上,-向下]{豎線寬度}{豎線長度}}
\marginpar{\rule[-17.5mm]{10mm}{20mm}}
11.verbatim:
\begin{verbatim}...........\end{verbatim}
\begin{verbatim}* ...........\end{verbatim*}將空格也顯示也來。
12.畫表有關知識:
1)63:42
32:44
要將num1:num2這樣的表項中的:予以對齊,則可用:...r@{:}l...
2)合並多列寫為一個表項: \multicolumn{10}{c|}{\itshape ........}
13.塊注釋:
\iffalse %塊注釋命令開始
....................
\fi %塊注釋命令結束
14.多個宏包的包含法:
%一般情形下的必用宏包
\usepackage{textcomp}
\usepackage{latexsym,amssymb,amsmath}
\usepackage{CJK,CJKnumb}
15.宏包的使用說明的查詢:
%可以把\...\MiKTeX\TeXMF\doc文件夾移到另外的地方以方便查閱下面各種宏包的使用說明
16.特殊的宏包:
%\usepackage{ifpdf} %切換latex和pdflatex命令編譯
%\usepackage{china2e} %特殊的漢字字元
17.有關宏包的說明:
%%%%%%%%%%%%%%%%%%%%%%%%%%%%%%%%%%*
%可以把\...\MiKTeX\TeXMF\doc文件夾移到另外的地方以方便查閱下面各種宏包的使用說明
%宏包的兼容性與宏包的順序有關,一般不應改動下面宏包的前後順序
%一般情形下的必用宏包
\usepackage{textcomp}
\usepackage{latexsym,amssymb,amsmath}
\usepackage{CJK,CJKnumb} %其中CJKnumb用在fancyhdr宏包時,CJK 這個環境可以在preamble里使用,
%但要記得在\begin{document}之前關掉之後可以再另外打開一個新的 CJK 環境.
%其他 miktex 自帶選用宏包, 包括: 圖形宏包, 公式宏包, 表格宏包, 頁面設置宏包, 特殊文本元素宏包
%\usepackage{ifpdf} %切換latex和pdflatex命令編譯
%\usepackage{china2e} %特殊的漢字字元
\usepackage{makeidx}\makeindex %產生方式是用命令(pdf)latex,(pdf)latex,texify,(pdf)latex
%圖形宏包
\ifx\pdfoutput\undefined %即可用latex或pdflatex編譯
\usepackage[dvips]{graphicx}
\else
\usepackage[pdftex]{graphicx}
\fi%將eps或pdf都放在當前目錄的figures子目錄下, 在文中用\graphicspath{{figures/}}
\usepackage[centerlast]{caption2}%圖形宏包, 下面的設置在我這兒有一點沖突, 所以棄用
%\usepackage[subfigure,caption2]{ccaption}%構造連續標題,無標題,雙語標題或匿名標題
\usepackage{color}%彩色文本、底色、文本框等等色彩支持(這個宏包只能放在這里,否則通不過編譯)
\definecolor{lightgray}{gray}{.80}%\colorbox{lightgray}{\vbox{}}
%\usepackage{epic}
%\usepackage[all]{xy}
\usepackage{floatflt}%可把圖表和文字混排, 其中[p]可選
%\begin{floatingfigure}[p]{40mm}\centering\caption{}\end{floatingfigure}
%\begin{floatingtable}[p]{\begin{tabular}\end{tabular}}\caption{}\end{floatingtable}
%\usepackage{overpic}%將LaTeX對象放置在圖上
%\usepackage{pstricks}%Posts cript macrosfor Generic TeX(我沒用過,據說很強),在pdf下要用pdftricks
%\usepackage{Picins}%圖形放在正文行中
\usepackage{bez123,fancybox}%latexcad/mytexcad所需要的宏包
\usepackage{mytexcad}%%mytexcad是修改latexcad後的非Miktex宏包,也可用自帶的latexcad.
%我想在latex和pdflatex下都能正常顯示編譯結果,這時把它換成bez123宏包中的相應命令即可.
%另外,改動一下latexcad.sty內的宏命令,把\drawpath 命令中的\path 改為\lbezier.
%建議把latexcad圖中的內容復制過來,並在\begin{picture}前加\centering\setlength{\unitlength}{1mm}
%\usepackage{picinpar}%圖表和文字混排宏包
%\usepackage[verbose]{wrapfig} %圖表和文字混排宏包
%\usepackage{pspicture}%繪制任意角度和粗細的線段以及不限大小的圓,在PDF下不能用
%\usepackage{eso-pic}%向文檔的所有頁或部分頁加n副圖形, 可實現水印效果
%\usepackage{eepic}%擴展的繪圖支持
%\usepackage{curves}%繪制復雜曲線
%\usepackage{texdraw}%增強的繪圖工具
%\usepackage{treedoc}%樹形圖繪制
%\usepackage{pictex}可以畫任意的圖形
%公式宏包
\usepackage[amsmath,thmmarks]{ntheorem}%定理類環境宏包,其中amsmath選項用來兼容AMS LaTeX的宏包
\usepackage{cases}%\begin{numcases}{|x|=}x,&for$x\geq0$\\-x,&for$x<0$\end{numcases}
\usepackage{subeqnarray}%多個子方程\begin{subeqnarray}\label{eqw}\slabel{eq0}\\ \slabel{eq1}\end{subeqnarray}
%\usepackage{bm}%處理數學公式中的黑斜體
\usepackage{pmat}%分塊矩陣的虛線,非miktex宏包,兼容性很好
\iffalse \begin{pmat}[{.|}]
a_{11} & a_{12} & b_{11} \cr
a_{21} & a_{22} & b_{21} \cr\-
c_{11} & c_{12} & d_{11} \cr
\end{pmat}\fi
\usepackage{blkarray}%另一種分塊矩陣
『柒』 如何使用LaTeX進行互動式編譯
當然是用shell腳本了,我一般不直接用pdflatex、latex、xelatex等命令,而是寫一個腳本來執行,只需要一個命令可以編譯好幾個文件。你所說的用不同指令來執行不同的自定義命令,用shell腳本很容易實現。
『捌』 latex編寫完成之後,如何進行編譯運行生成pdf文件
如果是在 Linux 系統中,或者在 Windows 的命令行下,假設你的 LaTeX 文件名為 file.tex, 有兩種辦法:
第一種是
latex file.tex
dvipdf file.dvi
或用 dvipdfm, dvipdfmx 替代 dvipdf 命令
第二種是用
pdflatex file.tex
直接產生 PDF 文件,但不一定行。
如果你的系統是 Windows,安裝的 LaTeX 是 CTeX 套件,在 WinEdt 的工具條上應該有個 pdf 按鈕,打開你的 LaTeX 文件之後,點那個按鈕就可以了。
拓展資料:
LaTeX(LATEX,音譯"拉泰赫")是一種基於TeX的排版系統,由美國計算機學家萊斯利·蘭伯特(Leslie Lamport)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發,利用這種格式,即使使用者沒有排版和程序設計的知識也可以充分發揮由TeX所提供的強大功能,能在幾天,甚至幾小時內生成很多具有書籍質量的印刷品。
Leslie Lamport開發的LATEX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和使用最為廣泛的TEX宏集。它構築在Plain TEX ~~ 的基礎之上,並加進了很多的功能以使得使用者可以更為方便的利用TEX的強大功能。
『玖』 mac sublime 怎麼用xelatex編譯
ublime Text+TeXlive搭建 LaTeX 編寫環境,然而Sublime Text默認的pdflatex對中文支持不是很好,想改為xelatex,嘗試了網上的很多辦法都不湊效,修改了 ["texify", "-b", "-p", "--engine=xetex","--tex-option=\"--synctex=1\""] %!TEX program...
『拾』 如何配置VSCode使它使用xetex編譯tex文檔以支持中文
LaTeX Workshop - Visual Studio Marketplace 我用的這個插件。
安裝後需要到菜單欄里的File>Preferences>Settings>latex-workshop.latex.toolchain.里修改 LaTeX toolchain 的配置,插件的說明文檔里有用pdflatex>bibtex>pdflatex>pdflatex 編譯的示例:
"latex-workshop.latex.toolchain": [
{
"command": "pdflatex",
"args": [
"-synctex=1",
"-interaction=nonstopmode",
"-file-line-error",
"%DOC%"
]
}, {
"command": "bibtex",
"args": [
"%DOCFILE%"
]
}, {
"command": "pdflatex",
"args": [
"-synctex=1",
"-interaction=nonstopmode",
"-file-line-error",
"%DOC%"
]
}, {
"command": "pdflatex",
"args": [
"-synctex=1",
"-interaction=nonstopmode",
"-file-line-error",
"%DOC%"
]
}
]
我自己用目前一般用不到bibtex,只是用xelatex編譯兩次就夠了,所以我就這樣配置的
"latex-workshop.latex.toolchain": [
{
"command": "xelatex",
"args": [
"-synctex=1",
"-interaction=nonstopmode",
"-file-line-error",
"%DOC%"
]
},
{
"command": "xelatex",
"args": [
"-synctex=1",
"-interaction=nonstopmode",
"-file-line-error",
"%DOC%"
]
}
]
<img src="https://pic2.mg.com/v2-_b.png" data-rawwidth="1591" data-rawheight="6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1"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v2-_r.png">
(我不是程序員,所以vscode幾乎全部都是用來寫寫數學筆記啥的,所以方便起見,我對編輯器的默認設置還做了兩個修改,如圖:1.開啟自動換行 2.取消May 2017 (version 1.13)這個版本新加入的minimap的功能)
中文文檔用xelatex,如果顯示字體不好看,不知道是不是TeX Live默認中文字體比較吃藕的原因,我一般中文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