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CNN神經網路里的反向傳播backpropagation,bp演算法
見附件,一個基本的用java編寫的BP網路代碼。BP(BackPropagation)神經網路是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為首的科學家小組提出,是一種按誤差逆傳播演算法訓練的多層前饋網路,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神經網路模型之一。BP網路能學習和存貯大量的輸入-輸出模式映射關系,而無需事前揭示描述這種映射關系的數學方程。它的學習規則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過反向傳播來不斷調整網路的權值和閾值,使網路的誤差平方和最小。BP神經網路模型拓撲結構包括輸入層(input)、隱層(hiddenlayer)和輸出層(outputlayer)。
❷ 急求BP神經網路演算法應用於異常數據識別,用java實現!!!
BP(Back Propagation)神經網路是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為首的科學家小組提出,是一種按誤差逆傳播演算法訓練的多層前饋網路,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神經網路模型之一。BP網路能學習和存貯大量的輸入-輸出模式映射關系,而無需事前揭示描述這種映射關系的數學方程。它的學習規則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過反向傳播來不斷調整網路的權值和閾值,使網路的誤差平方和最小。BP神經網路模型拓撲結構包括輸入層(input)、隱層(hidden layer)和輸出層(output layer)。
附件是一個應用BP神經網路進行數據分類的java例子,可供參考。
❸ java編寫bp神經網路函數
我用.NET做過一個,不過准確率沒這么高,75%到80%,可能是輸入點少的緣故(4個),總體樣本一萬多條,我隨機抽取100條樣本訓練神經網路
qq 1320379472
❹ 什麼是BP學習演算法
誤差反向傳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演算法
1、BP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學習過程由信號的正向傳播與誤差的反向傳播兩個過程組成。
1)正向傳播:輸入樣本->輸入層->各隱層(處理)->輸出層
注1:若輸出層實際輸出與期望輸出(教師信號)不符,則轉入2)(誤差反向傳播過程)
2)誤差反向傳播:輸出誤差(某種形式)->隱層(逐層)->輸入層
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將輸出誤差反傳,將誤差分攤給各層所有單元,從而獲得各層單元的誤差信號,進而修正各單元的權值(其過程,是一個權值調整的過程)。
BP演算法基本介紹
含有隱層的多層前饋網路能大大提高神經網路的分類能力,但長期以來沒有提出解決權值調整問題的游戲演算法。1986年,Rumelhart和McCelland領導的科學家小組在《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一書中,對具有非線性連續轉移函數的多層前饋網路的誤差反向傳播(Error
Back
Proragation,簡稱BP)演算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實現了Minsky關於多層網路的設想。由於多層前饋網路的訓練經常採用誤差反向傳播演算法,人們也常把將多層前饋網路直接稱為BP網路。
BP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學習過程由信號的正向傳播與誤差的反向傳播兩個過程組成。正向傳播時,輸入樣本從輸入層傳人,經各隱層逐層處理後,傳向輸出層。若輸出層的實際輸出與期望的輸出(教師信號)不符,則轉入誤差的反向傳播階段。誤差反傳是將輸出誤差以某種形式通過隱層向輸入層逐層反傳,並將誤差分攤給各層的所有單元,從而獲得各層單元的誤差信號,此誤差信號即作為修正各單元權值的依據。這種信號正向傳播與誤差反向傳播的各層權值調整過程,是周而復始地進行的。權值不斷調整的過程,也就是網路的學習訓練過程。此過程一直進行到網路輸出的誤差減少到可接受的程度,或進行到預先設定的學習次數為止。
❺ 用Java寫一個bp演算法,
創建CFrameWindowImpl的頂級窗口時,默認模板項目都會創建一個XXView的子窗口,用於設置CFrameWindowImpl 的成員變數m_hWndClient.
這時,如果在XXView里添加了關閉按鈕(比如創建無標題欄和邊框的舉行窗口),一般會在右上角添加自繪的關閉按鈕,以關閉應用程序。
❻ BP演算法的實現步驟
BP演算法實現步驟(軟體):
1)初始化
2)輸入訓練樣本對,計算各層輸出
3)計算網路輸出誤差
4)計算各層誤差信號
5)調整各層權值
6)檢查網路總誤差是否達到精度要求
滿足,則訓練結束;不滿足,則返回步驟2)
3、多層感知器(基於BP演算法)的主要能力:
1)非線性映射:足夠多樣本->學習訓練
能學習和存儲大量輸入-輸出模式映射關系。只要能提供足夠多的樣本模式對供BP網路進行學習訓練,它便能完成由n維輸入空間到m維輸出空間的非線性映射。
2)泛化:輸入新樣本(訓練時未有)->完成正確的輸入、輸出映射
3)容錯:個別樣本誤差不能左右對權矩陣的調整
4、標准BP演算法的缺陷:
1)易形成局部極小(屬貪婪演算法,局部最優)而得不到全局最優;
2)訓練次數多使得學習效率低下,收斂速度慢(需做大量運算);
3)隱節點的選取缺乏理論支持;
4)訓練時學習新樣本有遺忘舊樣本趨勢。
注3:改進演算法—增加動量項、自適應調整學習速率(這個似乎不錯)及引入陡度因子
❼ 急求BP神經網路演算法,用java實現!!!
見附件,一個基本的用java編寫的BP網路代碼。
BP(Back Propagation)神經網路是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為首的科學家小組提出,是一種按誤差逆傳播演算法訓練的多層前饋網路,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神經網路模型之一。BP網路能學習和存貯大量的輸入-輸出模式映射關系,而無需事前揭示描述這種映射關系的數學方程。它的學習規則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過反向傳播來不斷調整網路的權值和閾值,使網路的誤差平方和最小。BP神經網路模型拓撲結構包括輸入層(input)、隱層(hidden layer)和輸出層(output 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