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綜合差價率的意義是什麼
就是有的企業是進了貨然後再把貨倒手賣掉,就是進銷差價,綜合差價率是這個的一個比率計算。比如醫院的葯品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個差價就是利潤。
② 什麼是差價率
商品差價率是商品差價與商品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簡稱差價率。商業經營環節的差價率又稱毛利率。由市場調節價格的商品,其差價率在市場競爭中形成。
差價率是指,買賣差價率。買賣差價率,即買賣差價相對於買入價的百分比。簡單來說,商品差價與商品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簡稱差價率。
差價率的計算公式是:商品差價率= (賣出價格-買入價格)/賣出價格×100%。其賣出價與買入價的差價就是其收益。
(2)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的概念擴展閱讀:
差價率的計算,一般以差價中價格低的一方為計算基價;購銷差價率、批零差價率也可以差價中價格高的一方作為計算基價。以價格高的一方作為計算基價的差價率,又稱折扣率。
多數差價率與商業企業經營費用率、運雜費率和利潤率的大小有直接關系,因而也與工商企業的經濟利益直接相關。與生產企業有關的差價率如質量(品質)差價率則直接影響生產成本和利潤率的大小。
③ 價格調整差價率怎麼
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概述 綜合差價率是指按企業全部商品的銷售及庫存比例計算的差價率。 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是根據企業經營的全部商品存、銷比例,平均分攤進銷差價的一種方法。
通過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將「商品銷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額調整為本期已銷商品的實際成本,「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的期末余額則是期末庫存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採用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確定商品的銷售成本,計算手續比較簡便,但只適用於商品種類較少,各種商品的進銷差價比較接近的企業。
[編輯] 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的計算步驟 其具體計算步驟是: 1.計算綜合平均差價率。用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的余額除以本月已銷售的商品總額加「庫存商品」賬戶月末余額之和,其計算公式為: 綜合差價率(含稅)=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100% 2.計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
用綜合差價率乘本月已銷售的商品總額,其計算公式為: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含稅)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含稅)=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綜合差價率 3.根據計算出來的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作會計處理: 借:商品進銷差價 ××× 貸:商品銷售成本××× 由於商品進銷差價中包含有增值稅,在分攤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後,企業平時結轉的含稅的售價成本就被調整為不含稅的實際成本,仍然是傳統的售價成本核算方法,並符合增值稅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況下,本月已銷商品總額按「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計算,但如企業有商品轉批、折價銷售等情況,因其價格不同,應以「商品銷售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額計算。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各月之間如果比較平衡,也可採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但為了真實地反映庫存商品和銷售商品的進銷差價,正確核算盈虧,年末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一次核實調整。 [編輯] 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的舉例分析 【例1】某零售商店8月末的「庫存商品」總賬余額為573 000元、「受託代銷商品」總賬余額為190 000元、「商品進銷差價」總賬余額(分攤前)為161 440元,8月份「主營業務收入」科目的貸方發生額為246 000元。
則: 綜合差價率=161440/(573000+190000+246000)=16% 8月份已銷商品 應分攤的進銷差價=246 000×16%=39 360(元) 應根據以上計算結果作如下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 39 360 貸:主營業務成本 39 360 用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計算簡便,但不適宜經營品種繁多的企業。
因為各種商品的進銷差價不一,每期各種商品銷售比重又不盡相同,容易出現偏高或偏低的情況,影響商品銷售毛利及庫存商品價值的正確性。 謝謝。
④ 零售企業計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三種方法為何結果不同呢
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企業,正確計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對於正確計算庫存商品的真實價值和計算企業經營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企業應按照本單位實際情況和核算要求,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計算方法有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分類(組)差價率計演算法和實際差價率計演算法三種。(一)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是根據企業經營的全部商品存、銷比例,平均分攤進銷差價的一種方法。其具體計算步驟是:1.計算綜合平均差價率。用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的余額除以本月已銷售的商品總額加「庫存商品」賬戶月末余額之和,其計算公式為:綜合差價率(含稅)=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100%2.計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用綜合差價率乘本月已銷售的商品總額,其計算公式為: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含稅)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含稅)=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綜合差價率3.根據計算出來的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作會計處理:借:商品進銷差價 ×××貸:商品銷售成本×××由於商品進銷差價中包含有增值稅,在分攤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後,企業平時結轉的含稅的售價成本就被調整為不含稅的實際成本,仍然是傳統的售價成本核算方法,並符合增值稅的核算要求。在正常情況下,本月已銷商品總額按「商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計算,但如企業有商品轉批、折價銷售等情況,因其價格不同,應以「商品銷售成本」賬戶的借方發生額計算。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各月之間如果比較平衡,也可採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但為了真實地反映庫存商品和銷售商品的進銷差價,正確核算盈虧,年末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一次核實調整。例:某企業本月末零售商品有關計算分攤進銷差價資料如圖下表:商品進銷差價分攤資料表 單位:元營業組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 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 賬戶貸方發生額 百貨 文具 針織 服裝 36 000 46 800 137 700 174 750 84 000 126 000 480 000 524 250 156 000 234 000 540 000 640 750 合計 395 250 1 214 250 1570 750按上列資料計算該企業本月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綜合差價率(含稅)=395250/(1214250+1570750)×100%=14.19%已銷商品進銷差價=1 570 750×14.19%=222 889.42(元)用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計算簡便,但不適宜經營品種繁多的企業。因為各種商品的進銷差價不一,每期各種商品銷售比重又不盡相同,容易出現偏高或偏低的情況,影響商品銷售毛利及庫存商品價值的正確性。特別是一些價格上下浮動商品,更不適用。(二)分類(組)差價率計演算法分類差價率計演算法是根據企業的各類(組)商品存銷比例,平均分攤進銷差價的一種方法。計算方法與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基本相同,只是計算的范圍已縮小,各類(組)的差價率計算出來以後加以匯總,即形成企業全部商品的進銷差價。例:仍以上例資料,計算各組已銷商品進銷差價,見圖下表:已銷商品進銷差價計算表 單位:元營業組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戶貸方發生額進銷差價率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庫存商品進銷差價 (1) (2) (3) (4)(5)=(2)/(3)+(4)×100%(6)=(4)×(5)(7)=(2)-(6)百貨文具針織服裝 36 000 46 800 137 700 174 750 84 000 126 000 480 000 524 250 156 000 234 000 540 000 640 750 15% 13% 13.5% 15%23 400.00 30 420.00 72 900.O0 96112.50 12 600.00 16 380.00 64 800.00 78 637.50合計 395 250 1 214 250 1 570 750 222 832.50172 417.50(三)盤存差價計演算法盤存差價計演算法又稱實際差價計演算法,是通過實際盤點,求得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一種方法。其計算程序為:1.月末,通過庫存商品實地盤點,得出各種商品實際盤存數量,分別乘以最後各種商品的原進價或最後進價,求得全部商品的進價總額。2.按零售價計算各種商品的售價總金額。3.用全部庫存商品的售價減去全部商品的進價,得出庫存商品的進銷差價。4.用「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月末余額減去庫存商品進銷差價,得出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月末庫存商品應保留的進銷差價=月末庫存商品售價總金額-月末庫存商品進價總金額已銷商品進銷差價=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月末庫存商品應保留的進銷差價【例】某商店百貨組期末商品盤點情況及進、銷價格資料如圖下表:商品盤存及進銷價格計算表百貨組 19××年×月×日 單位:元商品品種單位盤存數量 零售價(含稅) 購進價 庫存商品進 銷差價(含稅)單價 金 額單價 金 額單價 金 額(1)(2) (3) (4)(5)=(3)×(4) (6)(7)=(3)×(6) (8)(9)=(5)-(7)田乙丙丁盒包條把300 200 400 100 28 25 20 15 8 400 5 000 8 000 1 500 24 21 17 12 7 200 4 200 6 800 1 200 4 4 3 3 1 200 800 1 200 300 22 900 19 400 3 500查期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為7 000元。已銷商品進銷差價=7 000-3 500=3 500(元)盤存差價計演算法計算結果比較准確,因為它不受已銷商品中各種不同差價率和所佔銷售比重的影響;但工作量較大,要對全部經營品種逐一進行實際盤點、計價,一般在年度終了,對全年進銷差價進行核實時使用。
⑤ 價格差異率怎麼算
差異率=(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當月入庫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計劃成本+當月入庫材料計劃成本)× 100%。
綜合差價率是指按企業全部商品的銷售及庫存比例計算的差價率。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是根據企業經營的全部商品存、銷比例,平均分攤進銷差價的一種方法。
通過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將「商品銷售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額調整為本期已銷商品的實際成本,「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的期末余額則是期末庫存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⑥ 綜合價差率的計算
綜合差價率就是商品流通企業核算商品差價的一種方法。因為商品流通企業很多都是以計劃成本入賬,把庫存商品的價格作為商品的銷售價格記賬,而商品的實際銷售價格又與庫存商品(即記賬的銷售價格)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就根據企業經營的全部商品的存、銷比例,平均進項分攤綜合差價率的公式為:綜合差價率=[結轉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期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期末「受託代銷商品」賬 戶余額+本期主營業務收入)]*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