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解釋翻譯程序和編譯程序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解釋程序所謂解釋程序是高級語言翻譯程序的一種,它將源語言(如BASIC)書寫的源程序作為輸入,解釋一句後就提交計算機執行一句,並不形成標程序。就像外語翻譯中的「口譯」一樣,說一句翻一句,不產生全文的翻譯文本。這種工作方式非常適合於人通過終端設備與計算機會話,如在終端上打一條命令或語句,解釋程序就立即將此語句解釋成一條或幾條指令並提交硬體立即執行且將執行結果反映到終端,從終端把命令打入後,就能立即得到計算結果。這的確是很方便的,很適合於一些小型機的計算問題。但解釋程序執行速度很慢,例如源程序中出現循環,則解釋程序也重復地解釋並提交執行這一組語句,這就造成很大浪費。
編譯程序這是一類很重要的語言處理程序,它把高級語言(如FORTRAN、COBOL、Pascal、C等)源程序作為輸入,進行翻譯轉換,產生出機器語言的目標程序,然後再讓計算機去執行這個目標程序,得到計算結果。編譯程序工作時,先分析,後綜合,從而得到目標程序。所謂分析,是指詞法分析和語法分析;所謂綜合是指代碼優化,存儲分配和代碼生成。為了完成這些分析綜合任務,編譯程序採用對源程序進行多次掃描的辦法,每次掃描集中完成一項或幾項任務,也有一項任務分散到幾次掃描去完成的。下面舉一個四遍掃描的例子:第一遍掃描做詞法分析;第二遍掃描做語法分析;第三遍掃描做代碼優化和存儲分配;第四遍掃描做代碼生成。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的編譯程序直接產生機器語言的目標代碼,形成可執行的目標文件,但也有的編譯程序則先產生匯編語言一級的符號代碼文件,然後再調用匯編程序進行翻譯加工處理,最後產生可執行的機器語言目標文件。在實際應用中,對於需要經常使用的有大量計算的大型題目,採用招待速度較快的編譯型的高級語言較好,雖然編譯過程本身較為復雜,但一旦形成目標文件,以後可多次使用。相反,對於小型題目或計算簡單不太費機時的題目,則多選用解釋型的會話式高級語言,如BASIC,這樣可以大大縮短編程及調試的時間
B. 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都是什麼意思
編譯程序是將源程序整體編譯成目標程序後,再一次性執行的工具;而解釋程序是一邊解釋源程序,一邊執行,不形成目標程序的工具。以下是兩者的具體區別:
執行方式:
執行效率:
使用場景:
類比理解:
C. 高級語言程序有兩種工作方式編譯方式和解釋方式
高級語言程序有兩種工作方式編譯方式和解釋方式如下:
高級語言的翻譯過程有兩種形式:編譯方式和解釋方式。
編譯方式是將高級語言全部翻譯成機器指令之後,再將機器指令交予計算機執行;解釋方式是將高級語言逐句翻譯,翻譯一句,執行一句,不產生整個目標程序。
所謂編譯方式就是由計算機專業人員事先編好一個編譯程序構成一個編譯系統存放到計算機內,當把高級語言程序輸入到計算機內並運行程序之後,編譯系統就把它整個翻譯為目標代碼程序,然後執行目標代碼程序。這與日常生活中的筆譯類似。
由於匯編語言依賴於硬體體系,且助記符量大難記,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更加易用的所謂高級語言。在這種語言下,其語法和結構更類似漢字或者普通英文,且由於遠離對硬體的直接操作,使得一般人經過學習之後都可以編程。高級語言通常按其基本類型、代系、實現方式、應用范圍等分類。
D. 高級語言處理程序的編譯方式和解釋方式的區別
翻譯方式在編程領域主要分為兩大類:編譯和解釋。
編譯方式操作時,首先在計算機內部建立一個編譯程序,它會將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整體轉化為機器指令表示的目標程序。一旦源程序輸入到計算機中,編譯程序便會自動將其翻譯成機器可執行的目標代碼。
而解釋方式中,計算機內預設了解釋程序。當高級語言源程序輸入後,解釋程序將逐句翻譯源程序,每翻譯完一句,程序即執行一句。簡單來說,編譯方式產出的是機器可直接執行的目標代碼,而解釋方式則生成一種介於源代碼與機器指令之間的中間語言。
兩者的差異在於執行時機和程序結構的生成方式。編譯方式在程序執行前完成整個編譯過程,生成獨立的目標代碼,後續執行時無需解釋。而解釋方式則在程序運行時實時翻譯並執行,每一次執行都涉及翻譯過程,效率上相對較低。
編譯程序的優勢在於執行效率高,且一次編譯後可在不同環境中運行,無需額外解釋過程。但缺點是程序修改後需要重新編譯。解釋程序則更靈活,修改源代碼後立即可見效果,但執行效率和性能通常低於編譯程序。
綜合考慮,編譯與解釋方式各有其應用場景。編譯程序適用於需求穩定、執行效率要求高的場合,如系統軟體、大型應用等;解釋程序則適合快速開發、頻繁修改的項目,如網頁腳本、動態語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