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GDP的組成
,目前全球動漫產業的產值約有2500億美元,而動漫衍生產業產值更在5000億美元以上。
----------
動漫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
據業內人士統計,動漫已是日本第三大產業,年營業額達230萬億日元。據日本貿易振興會2004年公布的數據,銷往美國的日本動畫片以及相關產品的總收入為43.59億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4倍。
看看下面一組數字就知道這樣的成就從何而來了:日本一年的出版物大約60億冊,其中漫畫期刊和單行本就佔到21億,超過30%,而如果單單計算銷售出去的數量,則佔到總數的50%以上。全日本今天擁有430多家動漫製作會社和不計其數的自由動漫製作人,電影院年上映動漫大片80餘部,電視台年播出動漫4000多部集。
據日本三菱研究所調查,有87%的日本人喜歡漫畫、84%的人擁有與漫畫人物形象相關的物品,動漫迷組織的動漫俱樂部多達數百,並定期發行會刊。在海外,日本動漫同樣勢頭猛烈: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球播放的動畫節目約有60%是日本製作的,世界上有68個國家播放日本電視動畫、40個國家上映其動畫電影,許多日本動漫形象成為各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明星人物。
Ⅱ 中國的GDP演算法與日本的GDP演算法有什麼不同
GDP 的計算大部分國家都是一樣的。都採用SNA來核算國民經濟的活動。中國和日本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而GDP是SNA的核心指標
GDP是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在其領土范圍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價格的市場價值綜合。 GDP是一個地域概念,它是指一國范圍內。所以說只要是在中國生產的都要計入中國的GDP中,即使是外國的企業,在中國收入都是計入中國的GDP 。
你所說的按人口來計算,其實是GNP,就是國民生產總值,是指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財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就是說只要你是中國人,即使你去日本工作,你所獲得的收入都是計入中國的GNP中的,但不計入中國的GDP,而是計入日本的GDP。
Ⅲ 關於日本的GDP
首先,你的看法基本正確.1970年,日本的GDP為2068億美元,1980年為10279億美元,到了1990年為30222億美元,2000年為47661億美元;2005年為46638億美元。1970年至2000年30年間,日本GDP居然翻了23倍,幾乎每年增長80%.1995年時,日元兌美元最高曾經達到過78:1。後來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日元兌美元逐漸回跌到115-118:1,開始穩定下來。所以有你說的這種現象.
第二,為了避免匯率變化給GDP國際比較帶來的問題.可以使用購買力平價GDP進行比較.購買力平價,主要是刪除了匯率的問題,但有它自己的缺點。 它並不反映經濟總量在國際貿易中的價值,比起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它也需要更多的估計數字。 因此沒有人均GDP使用得更為廣泛。
第三,可以這樣來看待匯率變化對GDP的影響.
世界上後發達國家的本幣與美元的換算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即呈現「貶值-平穩-升值-穩定」的階段性。其中「貶值-平穩-升值」時期的匯率表現為不成熟經濟的匯率,期間以美元計算的GDP變動情況與國民經濟發展的現實脫節。在這一時期如果機械的用美元來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或以美元為計量標准來評價國民經濟的宏觀運行效益,往往得不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甚至得出相反的結論.
在國民經濟的不成熟階段,匯率是不能直接用於GDP的折算並進行國際比較的。如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准備階段,由於對外引進技術需求強烈而有國際競爭力的、可供出口的產品有限,國家只能採取貶值的方法,而本幣貶值將導致以美元計算的GDP下降,這與同期因本幣貶值、出口增加而加速GDP增長的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所以,在本幣貶值期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不能用美元表示;當國民經濟有了一定基礎,在國際分工中佔有一定位置後,匯率有了保持相對穩定的能力,此時用美元反映的經濟增長率與實際情況可能接近,但用美元反映的GDP總量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為本幣的實際幣值被大大低估了;當部分國民經濟行業的發展達到國際水準,出口產品有能力「擠占」他人原有位置的時候,匯率進入升值階段,此時用美元反映的GDP增長率可能高於國民經濟的實際增長率;只有當國民經濟發展成熟,基本不存在「後發優勢」時,匯率才進入穩定期,即成熟經濟的匯率。也只有在這時,本幣與美元反映的GDP趨向才有可能一致。
Ⅳ 日本GDP是多少啊
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目前GDP佔世界總量的14.4%,占亞洲的60%。截至2003年底,外匯儲備達6735億美元,為世界第一;擁有1.5萬億美元海外資產,是世界最大債權國;2003年貿易總額為8511.73億美元,居世界前列。日本國民經濟構成特點是: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佔主要地位,且在產業中所佔比重繼續呈上升趨勢;傳統的工業、製造業占較重要地位,但比重將繼續下降。高新技術和現代農業發達。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增長乏力,持續低迷不振,2001年以來進入全面通貨緊縮狀態。小泉執政以來主張進行徹底的經濟結構改革。主要措施有:對內堅持改革,以解決不良債權問題為突破口,採取控制財政赤字、放寬政府限制、加快信息產業發展等。2002年2月,日本政府推出綜合通貨緊縮對策,核心是促進解決不良債權、穩定金融體系。2003年,首相小泉純一郎繼續逐步推進改革,成效開始顯現,全年GDP增長率達到2.7%,創近年最高紀錄。2004年1月19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經濟復甦。
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約4.7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30000美元以上。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3年度):2.7%。
貨幣名稱:日元(Yen)。
匯率(2003年):1美元=115.58日元。
通貨膨脹率(2003年):-3.02%(註:此系2003年前三季度數字)
完全失業率(2004年):4.7%
Ⅳ 日本的GDP都怎麼來的
日本的科技實力毋庸置疑,尤其是高科技產品,日本是在生產技術,而中國還是以製造為主。作為世界工廠,製造業產生不了多少財富,擁有好的技術研發能力才能有更高的GDP。
其次第三產業也是重要的一環,在中國,消費依舊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障礙之一,而消費正是由第三產業帶動的,諸如在商業、旅遊業等服務類行業,日本有著很大的優勢,中國若在第三產業上像日本那樣發達,再加上十幾億的人口消費,GDP的數字就會數倍增長,所以中國的潛力不可估量。
Ⅵ 為什麼日本經濟衰退了20多年,人均gdp仍然這么高
我的回答也有漏洞,日本也有些公路,飛機場,公立學校,公立醫院的,這些應該可以抵消不少國債。不過看他們抱怨漲工資慢,自殺率高,感覺是在別的地方存在負面影響。
********
因為現今的GDP演算法有巨大問題,沒有把國債考慮進去,國債是要用全體納稅人的稅金來還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債是當年GDP的200%,地方債是當年GDP的50%,這個國家的GDP合並國債後是-150%,人均GDP自然也是負數。
如果把國債平攤到每個日本人頭上,70%的日本家庭要賣房子還債,早就是無產階級了。所以現在日本總要挑事,想在釣魚島找茬打仗轉移內部矛盾,但是中國只是日本一部分國債的購買者,日本大部分國債是日本財團自己買的……所以他們的經濟危機只是被延遲了,無法通過打仗後的賴賬徹底賴掉。民眾如果大規模希望賴國債只能解體了。
美國其實也是國債到當年GDP的90%多了,奧巴馬希望徵收微軟、蘋果、谷歌等公司在海外的資本利得稅,每家收個100億,收24家來平衡國債……如果他做不到,美國也面臨同樣的解體危險。
經濟學理論中有個長波期理論,就是說石油消費量在15年中呈上升趨勢,在第二個15年中又呈下降趨勢,其實就是社會貧富差異過大,累進制遺產稅、贈予稅、所得稅、財產保有稅越來越難收(因為大財團都會把公司專利低價轉移到英屬維京群島上的避稅天堂,每年只交幾百美元定額稅的地方逃稅),
所以國家要通過對財團進行累進制稅收的方式再搞福利化的轉移支付越來越困難,民眾越來越買不起日用品,傳導到能源產業,就是一切實物財富產出的源頭,動力機械的能源,和化肥農葯的原料,石油(也包括煤炭和天然氣)的消費量下跌。
30年一次大的經濟危機,誰也逃不了。凱恩斯的國債制只能延遲經濟危機的爆發,但不能解決它。反而會在總爆發的時候導致問題更嚴重。
希望奧巴馬能收得起來蘋果、谷歌、微軟等公司逃避的海外資本利得稅,否則,不知道會不會發生世界大戰呢?現今的世界可是有核武器的世界……
Ⅶ 中國的GDP是根據區域土地面積算的嗎好像日本的GDP是根據人口算的
GDP的全稱是國內生產總值 所以只要是在本國生產的都算 這個在全世界都一樣
另外有一個指標叫GNP 是國民生產總值 就是以國籍來算 就算你在國外生產的價值也算在內
現在都流行計算GDP GNP相對來說不是那麼火
不過可以理解 對於中國來說肯定是GDP大於GNP的 日本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