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源碼編譯 > 樸素演算法考試題

樸素演算法考試題

發布時間:2022-08-08 07:57:21

1. 一道c語言的題目:計算a、b之間所有奇數的和

一、演算法分析:

要計算a b之間所有奇數和,那麼最樸素的演算法可以設計如下:

1、輸入a,b值;

2、循環遍歷a b之間的所有數值,如果為奇數,則累加;

3、輸出結果。

二、演算法優化:

1、由於連續奇數之間差值為2,所以可以判斷出第一個奇數,然後依次加2得到所有奇數,將所有奇數累加即可。

2、連續奇數屬於等差數列,所以可以利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更快捷的得到結果。

三、參考代碼:

1、原始演算法代碼:

#include<stdio.h>
intadd(inta,intb)
{
intm,n,s=0;
if(a<b)m=a,n=b;
elsem=b,n=a;//判斷ab大小,增加健壯性。

for(;m<=n;m++)
if(m%2==1)s+=m;//判斷並累加奇數。
returns;//返回結果。
}

intmain()
{
inta,b;
scanf("%d%d",&a,&b);//輸入a,b值。
printf("%d ",add(a,b));//計算並輸出結果。
return0;
}

2、優化演算法1:

#include<stdio.h>
intadd(inta,intb)
{
intm,n,s=0;
if(a<b)m=a,n=b;
elsem=b,n=a;//判斷ab大小,增加健壯性。
if(m%2==0)m+=1;//找到第一個奇數。
for(;m<=n;m+=2)//僅遍歷奇數。
s+=m;//累加奇數。
returns;//返回結果。
}

intmain()
{
inta,b;
scanf("%d%d",&a,&b);//輸入a,b值。
printf("%d ",add(a,b));//計算並輸出結果。
return0;
}

3、優化演算法2:

#include<stdio.h>
intadd(inta,intb)
{
intm,n,s=0;
if(a<b)m=a,n=b;
elsem=b,n=a;//判斷ab大小,增加健壯性。
if(m%2==0)m+=1;//找到第一個奇數。
if(n%2==0)n-=1;//找到最後一個奇數。
s=(m+n)*((n-m)/2+1)/2;//根據等差數列求和公式計算和。
returns;//返回結果。
}

intmain()
{
inta,b;
scanf("%d%d",&a,&b);//輸入a,b值。
printf("%d ",add(a,b));//計算並輸出結果。
return0;
}

2. 行測判斷推理如何運用假設法巧解樸素邏輯題

3. 2018公務員考試行測樸素邏輯題怎麼用代入排除

在復習行測邏輯中的樸素邏輯中的內容的時候,許多同學接觸到了一個方法——代入排除。然而在使用這個方法做題的過程中,有些同學會遇到這么一個問題——有時感覺代入排除很好用一下子就排出答案了,有時候又感覺不一樣,很麻煩要看題看老半天。原因很可能是你對於代入排除法理解得還不夠到位。
【例1】宋江、林沖和武松各自買了一輛汽車,分別是寶馬、奧迪和陸虎。關於他們購買的品牌,吳用有如下猜測:「宋江選的是陸虎,林沖不會選奧迪,武松選的肯定不是陸虎」,但是他只猜對了其中一個人的選擇。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項正確:
A.宋江選的是奧迪,林沖選的是陸虎,武松選的是寶馬
B.宋江選的是陸虎,林沖選的是奧迪,武松選的是寶馬
C.宋江選的是奧迪,林沖選的是寶馬,武松選的是陸虎
D.宋江選的是寶馬,林沖選的是奧迪,武松選的是陸虎
【華圖解析】將A項代入,林沖和武松的選擇都被猜對了,不符合題意;將B項代入,宋江和武松的選項都被猜對了,同樣不符合;將C項代入,只有林沖的選擇被猜對了,符合;將D項代入,所有人的選擇都猜錯了,矛盾。故答案選C。
【例2】李赫,張嵐,林宏,何柏,邱輝五位同事,近日他們各自買了一輛不同品牌小轎車,分別為雪鐵龍,奧迪,寶馬,賓士,桑塔納。這五輛車的顏色分別與五人名字最後一個字諧音的顏色不同。已知李赫買的是藍色的雪鐵龍。
以下哪項排列可能依次對應張嵐,林宏,何柏,邱輝所買的車?
A.灰色的奧迪,白色的寶馬,黑色的賓士,紅色的桑塔納
B.黑色的奧迪,紅色的寶馬,灰色的賓士,白色的桑塔納
C.紅色的奧迪,灰色的寶馬,白色的賓士,黑色的桑塔納
D.白色的奧迪,黑色的寶馬,紅色的賓士,灰色的桑塔納
【華圖解析】已知每個人買的車的顏色與名字的諧音不同,也就是說:林宏不能買紅色的寶馬,排除B;何柏不能買白色的賓士,排除C;邱輝不能買灰色的桑塔納,排除D。故答案選A。
顯然,上述兩道題都用到了我們的代入排除法的思路,但是這兩題的解題思路卻大有不同:第一題側重的是【代入】,指的是【將選項代入題干,判斷是否符合題干】;而第二題側重的是【排除】,指的是【通過題乾的一些確定信息,排除明顯錯誤的答案】。因此其實代入與排除是兩種不同的思路,【代入】比較慢,因為這種題型往往題干信息有真假性干擾,無法正面推導,只能反過來將選項往回代入;【排除】顯然很快,題乾的信息直接用於排除錯誤選項,不需要很復雜地思考。
樸素邏輯解題,方法和入手點的選擇是關鍵。各位同學要多加練習,積累經驗,訓練敏感度,掌握好各種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實際做題的過程中信手拈來。

4.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樸素邏輯題用什麼方法解

  1. 找相關項

    1)出現多個已知條件,可通過找相關項來解題。在解題過程中,首先找相關項,從它入手,層層遞推解題。

    2)相關項,即在題中和其他概念都有聯系,都相關的一個概念。

    如:a>b,b>c,b與a、c都相關,把b叫相關項。

  2. 尋找突破口法

    所謂「突破口」一般是出現次數較多的信息,或是不同元素的比較暗示。如:

    1)元素出現的次數

    這類問題可以考慮題目中元素出現次數最多,例如當幾個條件均為真時,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也可以考慮元素出現最少的,例如當幾個條件有真有假時,出現次數最少的元素。

    2)句子的長短和數量

    考慮句子的長短,在若干句話中,與其它幾句話長短有明顯不同的句子;另外考慮句子的數量,句子中包含子句的多少,子句越多,信息量越大。

  3. 代入排除法

    1)運用說明

    將選項代入題中,排除一些錯誤選項。

    2)適用題型

    適用於題干、選項相對全面、具體、詳細的,內容簡單易推的題目。

5. 2021國考行測樸素邏輯解題技巧——代入排除法

2021國考行測樸素邏輯代入排除法是當選項比較全面並且比較確定時,我們可以巧用代入排除法幫助我們快速解題,但其實,除了這種情況之外,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情況我們也可以採用代入排除法。也就是說如果在做題時,遇到一些題目你無從下手,或者說由題干推出選項都非常困難的時候,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嘗試著藉助代入排除幫助我們選出答案。

代入排除法在樸素邏輯題目中運用非常得廣泛。代入排除法主要適用於題目中的選項信息較為全面的時候。當我們判斷出這是一道樸素邏輯的題目後,如果選項的信息比較齊全,大家就需要反應出這道題目很可能會應用代入排除法。選項信息比較齊全就是指他會將你所要求出的各種情況都列舉在選項中。此時我們將題干條件代入選項中進行驗證,就可以快速鎖定答案。

(5)樸素演算法考試題擴展閱讀:

2021國考行測樸素邏輯如何抓住一個突破口進而應用代入排除去選擇答案?

1、看最值:出現「唯一、最」等字眼的已知條件需要特殊關注。

2、看元素出現的次數:①最多,所謂「言多必失」出現次數比較多,論述關系比較多,可能就是我們的入手點;②最少,假設其他已知條件都在論述「甲和別人沒關系」,那出現次數比較少的「甲和別人有關系」的條件就顯得彌足珍貴。

3、看肯定項 (如題中出現「A是 B」的表達形式),肯定項必然比否定項提供的有價值信息更多一些。

4、看多維度項(一個元素給出兩到三個屬性,一個對比項在多個屬性之間建立聯系):比如已知條件論述「小王的工資大於醫生,醫生的工資大於護士」,即王>醫生>護士,我們就可知小王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

5、看句子的長短和數量。

當然,選項信息不齊全的時候也可應用代入排除,只是不如選項信息齊全的應用起來節省時間,同時要掌握我們在閱讀題干時需要關注的突破口特徵,幫助定位有價值信息,進而推理出結論。

6. 省考行測:樸素邏輯

  1. 找相關項

    1)出現多個已知條件,可通過找相關項來解題。在解題過程中,首先找相關項,從它入手,層層遞推解題。

    2)相關項,即在題中和其他概念都有聯系,都相關的一個概念。

    如:a>b,b>c,b與a、c都相關,把b叫相關項。

  2. 尋找突破口法

    所謂「突破口」一般是出現次數較多的信息,或是不同元素的比較暗示。如:

    1)元素出現的次數

    這類問題可以考慮題目中元素出現次數最多,例如當幾個條件均為真時,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也可以考慮元素出現最少的,例如當幾個條件有真有假時,出現次數最少的元素。

    2)句子的長短和數量

    考慮句子的長短,在若干句話中,與其它幾句話長短有明顯不同的句子;另外考慮句子的數量,句子中包含子句的多少,子句越多,信息量越大。

  3. 代入排除法

    1)運用說明

    將選項代入題中,排除一些錯誤選項。

    2)適用題型

    適用於題干、選項相對全面、具體、詳細的,內容簡單易推的題目。

7. 數據結構的題誰能幫解答一下謝謝

1、A 刪除鏈表結點,直接為p->next=p->next->next;
2、B 用鏈表的話,可以動態分配空間,因此只要考慮是否為空,不會出現滿的情況。
3、A 此題目是求子串的問題,意思是求主串第5個開始長度為9的子串
4、B 其實B答案包括了C和D答案,搞清先序、後序的概念應該不難。
5、B 此題相當一個等比數列,1+3+9+27=40 和完全三叉樹的概念

1、2n, n+1 此題考的是線索二叉樹部分,其中除根結點外所有的結點都必須用指針域連接,應該用到n-1所以當然有N+1個沒有被用到。
2、CBA 其實這個題目和前面的那個選擇題相似,畫出二叉樹就只有右孩子的二叉樹
3、i=i+1, j=0; 就是子符串的樸素演算法
4、ABCDE為層序,畫鏈式很簡單,先序:ABDEC,中序:DBEAC後序:DEBCA
5、方程1:n0+n1+n2=n 方程2:n1+2*n2=n-1 得n2=n0-1, 這一問和上面一樣同樣是n-1個,但是此處應該寫成:2*n0+n1-1
6、最少為深度k-1的樹再加一個 即:2^(k-1)
7、和前面一樣
8、以2為底的log128求整數就行,第二問,三個方程解三個未知數,
方程1:n0+n1+n2=128 方程2:n1+2*n2=128-1 方程3:n1=1 (對於完全二叉樹且128為偶數)
9、先畫出來,再寫,答案:DEBCA

8. 公務員考試樸素邏輯備考方法是什麼

  1. 了解題型特徵、答題思路及解法。

    如:

    1)關聯性:找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

    出現次數越多說明這個元素的限制條件就越多,就越好確定。

    2)確定性

    找很確定,即可直接知道元素的對應關系;

    也可找相對來說比較確定的條件,即存在情況比較少的條件。

    3)代入排除之找確定項

    方法:選項確定且全面的信息可以進行代入排除,同時也可以根據題干最全面確定的信息排除錯誤選項。

  2. 多練題,整理錯題集。

9. 行測樸素邏輯之「一題多解」和「一解多題」

樸素邏輯是行測判斷推理中邏輯判斷的一種題型。樸素邏輯是自發的、不系統的邏輯過程。所謂自發,就在於很多時候,我們在使用著樸素邏輯,但是卻沒有意識到。所謂不系統,即樸素邏輯的具體過程可以單獨存在。簡單地理解,樸素邏輯題是可以不依賴專業的邏輯推理規則,運用常規的邏輯思維便可以解題的。海盜分金幣便是典型的一道樸素邏輯題。當然,在各類行測考試中,樸素邏輯題一般難度適中,不太會考海盜分金幣這么難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樸素邏輯題是簡單的,不需要學習就會。恰恰因為沒有推理規則可循,所以樸素邏輯題相較於考查直言命題、復言命題的題目是更難的。如果碰到從未見過的題目,往往會無從下手。所以備考樸素邏輯題一方面要先掌握常考的題型以及對應的解題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方法的融會貫通,達到會一道題便會一類題的境界。

今天就談談如何做到方法的融會貫通。

首先,做到「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顧名思義,就是一道題目多種解法。這是樸素邏輯題很顯著的特點,往往可以找到很多種解法,而且不同的解法效率是不一樣的,所以尋求多種解法一是可以鍛煉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二是為了找到更快捷的解題方法,以便在考試中能快人一步。下面我們舉個例子看下如何一題多解。

例1.王銘、李盈、杜葭三人大學畢業後,一個當上了公務員,一個當上了空姐,另一個當上了司機。他們各自作了如下陳述:

王銘:王銘當上了公務員,李盈當上了空姐;

李盈:王銘當上了空姐,杜葭當上了公務員;

杜葭:王銘當上了司機,李盈當上了公務員。

結果證實,王銘、李盈、杜葭的陳述都只對了一半。由此可見()。

A.王銘當上了空姐 B.李盈當上了公務員

C.杜葭當上了空姐 D.王銘當上了司機

解題方法一:假設法。

這是一道真假話問題,三個人的陳述各對了一半。常規的解法便是假設法。運用如下:

假設王銘的話前半句為真,後半句為假,即王銘當上公務員為真,李盈當上空姐為假。則王銘當上司機為假,李盈當上公務員為真,與題干假設矛盾,故假設不成立。於是可得,王銘當上公務員為假,李盈當上空姐為真,進而可推出王銘當上司機為真,杜葭當上公務員為真。

解題方法二:代入法。

代入法,即將選項代入題干判斷是否滿足題干中的條件。這也是解真假話問題的常用方法。對這道題而言,就是將選項代入題干,判斷是否滿足每個人的陳述都只對一半的條件。這個方法比較簡單,我就不贅述了。
解題方法三:矛盾法。

矛盾法即利用命題間的真假關系解題。本題中,三個人的陳述可以看成六個命題,各對一半即六個命題三真三假。觀察可知,關於王銘的三個命題一定是一真兩假,於是可知另外三個命題是兩真一假,再觀察可知,關於李盈的兩個命題必有一假,於是可以推出「杜葭當上了公務員」這一命題為真,進而可以推出李盈當上了空姐,王銘當上了司機。

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都是真假話問題常用的方法,建議平時練習多用用。

其次,做到「一解多題」。

如果說一題多解是鍛煉發散思維,那麼一解多題就是考驗整合思維,通俗地講,就是舉一反三。在刷了一定題量之後,一定要注意對知識、方法等的整合,這樣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下面我們就以上述例子的解題方法三為例說明「一解多題」。

例2.甲、乙、丙三人從法學專業畢業後,一人當上了律師,一人當上了法官,一人當上了檢察官,對三人的職業存在以下三種猜測:

(1)甲當上了律師,乙當上了法官

(2)甲當上了法官,丙當上了律師

(3)甲當上了檢察官,乙當上了律師

如果上述三種猜測都只是對了一半,則以下選項必然成立的是:

A.甲可能是律師,也可能是法官 B.乙可能是法官,可能是律師

C.甲是檢察官,乙是法官,丙是律師 D.丙可能是律師,也可能是檢察官

比較例1和例2,可以看出例2本質上和例1是一樣的,只是內容不同,所以如果對例1的矛盾法掌握到位,這道題一眼便能判斷出來「丙當上了律師」為真,進而可以推出甲和乙的身份。以後再遇到相似的題目三秒即可搞定,這就是將「會一道題」變成「會一類題」。

10. 行測備考中樸素邏輯題應如何看待如何快速解決

  1. 找相關項

    1)出現多個已知條件,可通過找相關項來解題。在解題過程中,首先找相關項,從它入手,層層遞推解題。

    2)相關項,即在題中和其他概念都有聯系,都相關的一個概念。

    如:a>b,b>c,b與a、c都相關,把b叫相關項。

  2. 尋找突破口法

    所謂「突破口」一般是出現次數較多的信息,或是不同元素的比較暗示。如:

    1)元素出現的次數

    這類問題可以考慮題目中元素出現次數最多,例如當幾個條件均為真時,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也可以考慮元素出現最少的,例如當幾個條件有真有假時,出現次數最少的元素。

    2)句子的長短和數量

    考慮句子的長短,在若干句話中,與其它幾句話長短有明顯不同的句子;另外考慮句子的數量,句子中包含子句的多少,子句越多,信息量越大。

閱讀全文

與樸素演算法考試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液壓助力車壓縮比 瀏覽:217
文件伺服器上如何查看 瀏覽:975
雪花繪制源碼 瀏覽:662
app主頁演示圖怎麼做 瀏覽:542
幼兒園設計pdf 瀏覽:645
干接點輸入單片機 瀏覽:541
亞馬遜雲伺服器查看 瀏覽:163
如何用免費雲伺服器 瀏覽:610
php的輸出命令 瀏覽:264
在家怎麼製作解壓小玩具 瀏覽:99
javascript源碼輔助閱讀 瀏覽:384
pythonui開發工具 瀏覽:595
adr指標源碼 瀏覽:217
程序員轉架構管理 瀏覽:959
企業伺服器為什麼不能被拷貝 瀏覽:119
用c編程實現txt搜索 瀏覽:854
JAVA小數隨機數 瀏覽:337
app加拿大pc怎麼操控的 瀏覽:698
光影app蘋果怎麼下載不了 瀏覽:971
php會員注冊代碼 瀏覽: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