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為的方舟編譯器是什麼是用到手機的嗎
方舟編譯器實現了離線將安卓應用翻譯為機器碼執行。是軟體操作
『貳』 使用方舟編譯器後,EMUI真的可以取代MIUI系統嗎
方舟編譯器是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一次性的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手機安裝應用程序後可全速運行程序,帶來效率上的極大提升。根據華為實驗室的測試數據,EMUI 9.1在僅僅對系統組件System Server應用了華為方舟編譯器後,就帶來了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響應性能提升44%。
華為最近發布自己家的EMUI9.1系統,就是搭建了自己家的方舟編譯器,可以提升應用的流暢度,這個對於很多喜歡極致體驗的小夥伴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不過這我們所說的EMUI可以取代MIUI系統,這個有點兒誇大了,MIUI誰也打不敗,能打敗MIUI的也許只有小米自己。
安卓系統也好,IOS系統也好,都是隨著智能手機硬體的變化而在改變,它並不是不變的系統,所以它的UI也是一個持續改變的,所以說競爭的直接因素還是硬體手機,和系統關系關不大。因為IOS的操作正在學習安卓,而安卓的應用規范正在學習IOS.
『叄』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華為2022年將推出自研的編程語言倉頡,將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拓展系統的可能性。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開啟內測。
備受關注的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又火上熱搜了。
這次是因為「倉頡」正式開啟了內測,目前已經有部分開發者拿到源代碼。
前不久,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新語言試用報名-202203」問卷,正式徵集一小批開發者對「倉頡」編程語言進行小范圍測試。
從問卷內容來看,開發者們需要填寫Gitee主頁、職業和公司等信息,然後等待郵件通知。
現在,隨著更多細節被透露出來,之前對於「倉頡」猜測的一些傳言,也有了明確的答案。
英文名Cangjie,並非中文編程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華為官方就明確透露過「將發布自研鴻蒙編程語言」。
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它將「為鴻蒙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補上最後一環」。
同時,華為也已經申請注冊了「華為倉頡」、「倉頡語言」等商標,分類包括科學儀器、設計研究等,而部分「倉頡」商標則還在駁回復審、注冊申請的階段。
這里看到華為還注冊了一個叫「倉傑」的商標,目前也已經通過申請(手動狗頭):
△圖源@企查查APP
時間來到今年3月份。
隨著內測的開啟,部分開發者在拿到「倉頡」的源代碼後,也對此前漫天飛的猜測和傳言進行了一些回應。
其一,「倉頡」的英文名就是Cangjie,而不是此前傳聞的「char」。
當時華為被曝研發「倉頡」後,知乎就傳出過這門編程語言英文名是「char」的消息:
目前這個傳聞已經被辟謠。
其二,「倉頡」不是中文編程,也不存在所謂的「套殼」。
據知乎一位匿名用戶表示,體驗後發現「倉頡」編程語言「跟中文半點關系沒有」,語法類似go+java。
其實,現在隨手一搜還是能搜到一大堆關於「倉頡」是中文編程的假消息……
其三,之所以還在內測,是因為包括團隊和內測成員都還在改進代碼。
嗯,問就是還在修bug(手動狗頭)。
但其實,大家最好奇的還是「倉頡」這門編程語言究竟長啥樣。
事實上,此前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主任、南京大學馮新宇教授,已經開設過一門關於《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的課程,目前華為官方已放出B站視頻。
華為官方開設過編程語言課程
在講座一開始,馮教授就透露了自己目前進行的一些工作。
具體來說,學術上的研究主要包括PL理論及應用等,而工業方面的研究,則主要是帶領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進行工業編程語言的設計和實現:
在馮新宇教授給出的課件中可以看見,目前的編程語言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其中著重提到了平台型語言:
像C#、Go、Swift這些開源編程語言,也都是由像谷歌、微軟和蘋果這樣的公司自己投入去做的`,以此掌控語言的技術演進策略和方向。
但華為「倉頡」究竟是一門怎樣的語言,目前還有待官方正式公開信息。
16日,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發布了一份「新語言試用報名-202203」問卷,面向部分開發者發布了華為新語言的試用報名問卷,開發者們需要填寫Gitee主頁、職業和公司等信息,然後等待郵件通知。
同時,在問卷填寫完成後,將通過郵件進行後續信息的通知。根據華為此前公布的內容來看,這款「新語言」,指的應該就是華為在2021年開發者大會上,公布的自研編程語言「倉頡」。
華為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鄧泰華曾2021年 9 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倉頡是華為根據HarmonyOS量身打造的編程語言,華為2022年將推出自研的編程語言倉頡,將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拓展系統的可能性。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龔體表示,它將「為鴻蒙生態基礎設施建設補上最後一環」。
隨著內測的開啟,部分開發者在拿到「倉頡」的源代碼後,在網上對之前各種謠言進行了回應和澄清:
第一,不是中文編程;
第二,不存在所謂的「套殼」;
第三,內測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正在改進。
第四,「倉頡」的英文名是直譯「Cangjie」,不是「char」。
我們國家也應該有自己的編程語言了…
蘋果有Swift;
谷歌有Dart;
微軟有 TypeScript,它的作者安德斯·海爾斯伯格,是C#的首席架構師;
連小小捷克的JetBrian「噴氣腦」公司搞的Kotlin,這貨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是我目前知道的應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還有Julia近來也是掀起一股熱潮……我們國家也應該有自己的編程語言了…
9月初,微博博主「IT工程師」爆料華為正在研發自主編程語言「倉頡」,由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生導師——馮新宇領銜開發。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並非秘密,華為在編譯器與編程語言方面早有動作。
方舟編譯器,就是華為在編譯器方向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9年8月31日,華為在開源平台上放出了方舟編譯器的源代碼,這是華為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編譯器平台。
早前,在谷歌對華為封鎖GMS的時候,華為以「先見之明」在制裁不久後就發布了HMS,如今HMS全球開發者已經達到180萬,華為應用市場APP Galley全球活躍用戶也達到了4.9億,應用分發量達到2610億,成為全球第三的應用商店。
讓我們一起期待正式公布的那一天吧!
華為編程語言實驗室,面向部分開發者發布了心得語言試用報名的問卷。在完成問卷的填寫後,會根據郵件進行後續信息的通知。
早在2020年9月的時候,有微博博主就曝光了,華為正在研發自主編程語「倉頡」,帶領整個團隊的是南京大學的博士導師馮新宇。在20年的時候就網傳「倉頡」是為了鴻蒙來的。
如今消息已經證實,確實「倉頡」是根據鴻蒙HarmonyOS量身打造的編程語言,通過「倉頡」鴻蒙和歐拉在應用開發生態上進行打通。
基於上面消息網友展開了廣泛討論,其中有一個網友說中文編程語言如果推廣開,可以降低編程的門檻,這是好事。但是其他網友炸鍋了:
也就是有網友認為我國編程語言是中文的,中文編程語言可以降低編程門檻。持反對意見的網友覺得「你學好中文了,你會寫書寫作文?」。
但是有一些表示自己是倉頡內測成員的網友來辟謠了。已經簽訂保密條款限制,目前只允許辟謠。首先非中文編程,從掌握的代碼的來看也不存在網傳的「套殼」。內側的根本原因就是還在改進。所謂內側人員不能泄露任何文檔、代碼風格,內側群聊等等相關消息。
而且倉頡的英文直譯是Cangjie;
『肆』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試用報名開啟,對應聘人員有何要求
華為自研編程語言「倉頡」試用報名開啟,對應聘人員有何要求?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盡管因為本次使用必須實行信息保密步驟,但從開發流程看來,應當不用太長期的等候,大家就可以一睹這一款自研編程語言的真面目,及其它的具體主要表現了。相信不久之後我們就能看到這款編程語言的全貌了,希望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
『伍』 方舟社區是騙子嗎
在華為聲稱「方舟編譯器,可通過架構級優化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安卓應用流暢度可提升60%」以來,編譯器這個概念就被帶火了,方舟編譯器也被媒體熱炒。
日前,華為方舟編譯器在鯤鵬社區上架,根據網站上公布的資料,方舟編譯器的介紹為:
方舟編譯器是基於GCC開發的交叉編譯器套件,它包括了C、C++、Fortran的前端,也包括了這些語言的庫(如libstdc++、libgcc等)。HCC運行在X86 linux架構伺服器上,生成的二進制運行在Aarch64 架構伺服器上。
一位朋友告知:
有人比較了一下,華為的方舟和GCC沒有區別,只有非常少的部分不一樣,方舟編譯器壓縮包還是叫gcc-ark。
之後,基於不為人知的原因,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火速下架,原網址鏈接也被和諧了。
關於華為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資料,鐵流咨詢了業內人士,回復是:
交叉編譯器,就是在x86上編譯出arm的二進制代碼。gcc本身就做得很好了......動態二進制翻譯器,可以把x86應用程序動態翻譯為ARM指令集,執行在ARM伺服器上。估計效率可以達到70%左右......方舟中最核心的應該是支持動態二進制翻譯。
可以說,華為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是服務於華為ARM伺服器的,由於ARM在伺服器上的生態相對於X86差距過大,很多軟體不支持ARM。而ARM伺服器要推廣,需要支持大量沒有源代碼的x86程序。這項應用能跑二進制代碼,而當前二進制翻譯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華為打算用動態二進制翻譯來彌補ARM在伺服器生態上的不足。
用二進制翻譯來彌補生態問題,這種思路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聞,當年的全美達就用二進制翻譯兼容X86生態,最後被英特爾用專利訴訟拖死。ARM在智能手機領域火了之後,英特爾也用二進制翻譯的做法來兼容ARM的生態,最終也是折戟沉沙。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二進制翻譯會造成性能損耗,以及二進制翻譯未必能夠完美解決兼容問題。就性能損耗來說,在翻譯之後使英特爾的CPU性能只有原來的70%,憑空損失掉30%的性能後,使英特爾的CPU在移動端上性價比和性能功耗比這兩項屬性上都不如ARM,同時,移動端恰恰是對功耗指標非常敏感的,這使英特爾在市場競爭中非常不利。
還有就是兼容問題,以實際體驗來說,鐵流好友使用過聯想搭載英特爾CPU的手機,日常使用問題不大,就是個別應用會時不時閃退。猜測可能是生態兼容方面依然存在一定問題。
而英特爾曾經面對的問題,將來華為可能都要面對。從實踐上看,自己建生態才是正途,比如X86在PC和伺服器的統治地位,以及ARM在智能手機上的統治地位,兼容別人的生態是投機取巧,走捷徑的影響是根基不牢,結局是欲速則不達。如果沒有政府輸血和國企訂單,在純粹商業模式下,十有八九要悲劇。
由於鯤鵬社區上公布的方舟編譯器是用在ARM伺服器上的,因而鐵流很疑惑為何會宣傳「方舟編譯器,可通過架構級優化讓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安卓應用流暢度可提升60%」。
業內人士告知:
那他們應該把所有的幾個系統統稱為方舟編譯器了......手機上重點是java虛擬機,執行的是安卓的應用,主要是java代碼,也有部分ar二進制代碼或者庫。
對此,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發文回應稱,華為雲鯤鵬社區「這個網站不是華為消費者BG維護的網站,此編譯器好像是伺服器部門用的,和我們之前和P30 一起發布的方舟編譯器沒有任何關系。」
綜合一下看,華為雲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和華為消費終端的方舟編譯器應該不是一個東西。不過,華為消費終端的方舟編譯器也是過度炒作被神話的。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如何做到第三方應用性能提升的?目前還沒有官方的回應,而流傳的消息則有兩種。一種是說華為針對安卓原來的編譯器進行了深度的魔改實現了性能的巨大提升,一種是說華為通過將Java代碼繞過虛擬機直接翻譯成機器碼來實現的。當然還有一種混合的說法,即華為通過將Java代碼繞過虛擬機直接翻譯成機器碼來對原來的編譯器進行了深度的魔改。針對直接將Java代碼翻譯成底層機器碼的方法,一般認為這當然有利於提升性能,但不利於應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可維護性以及操作系統的安全性。本次華為雲鯤鵬社區的方舟編譯器的下架事件,只不過是給被神話的方舟編譯器降溫擠水分而已。
另外,現在國內有一股拿開源改改就標榜自主的風氣,比如此前的紅芯瀏覽器。這種現象和以前的「漢芯」事件一樣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必須說明的是,「漢」、「紅」都是有一定特殊含義的,這種做法造成的傷害不僅僅局限於信息產業。
鐵流認為,基於開源軟體做修改,就說明是某開源軟體的修改版即可,比如鯤鵬社區的方舟伺服器,就對就外宣傳是GCC 7.3的修改版即可,不要標榜方舟編譯器以免誤導吃瓜群眾。
類似的,華為GaussDB 資料庫就標明是PostgreSQL9.2修改版,不要玩自主研發GaussDB 資料庫的文字游戲。媒體在報道中出現了「外界也認為 GaussDB 內核具有超越現有開源資料庫如 MySQL 與 PostgreSQL 的極致性能」,宣傳上的文字游戲已經誤導了不少人。
還有國內這些Linux操作系統,早期的Happy Linux、紅旗Linux的叫法就挺好,把技術來龍去脈說的很清楚,現在各種麒麟OS,不了解內情的老百姓還真會被誤導。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根源是在技術和國外有較大差距的情況下,又喜歡過度標榜自己,逐漸演變成了浮誇風。
華為鯤鵬社區方舟編譯器上架後火速下架,根源是國內大環境充斥著浮誇風後翻車的結果,如果還是喜歡過分標榜自己,類似的事件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陸』 華為方舟編譯器怎麼打開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會自動開啟的,無法手動打開。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公司專門為軟體廠商研發的統一編程平台,包含編譯器、工具鏈、運行時等關鍵部件。該編譯器支持多種編程語言、多種晶元平台的聯合編譯與運行,能夠有效解決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率問題。
『柒』 鴻蒙系統和安卓有什麼不同哪個好
一、什麼是鴻蒙系統
華為鴻蒙系統(英文:huaweiHarmonyOS,HongmengOS)。在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操作系統鴻蒙OS。
鴻蒙OS是一款「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一款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移動辦公、運動 健康 、社交通信、媒體 娛樂 等)分布式操作系統,可按需擴展,實現更廣泛的系統安全,主要用於物聯網,特點是低時延,甚至可到毫秒級乃至亞毫秒級。其實現模塊化耦合,對應不同設備可彈性部署,鴻蒙OS有三層架構,第一層是內核,第二層是基礎服務,第三層是程序框架。現已適配智慧屏,未來它將適配手機、平板、電腦、智能 汽車 、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設備。
鴻蒙OS 2020年9月10日,華為鴻蒙系統升級至華為鴻蒙系統2.0版本。這個月16日華為將舉行鴻蒙2.0系統手機開發者beta活動(上一篇文章有詳細介紹,想了解的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查閱)
愛生活:見證 歷史 時刻:華為鴻蒙系統來了!
鴻蒙系統和安卓系統哪個好? 二、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的區別在哪,是不是也是和安卓一樣基於虛擬機創建的。
1、安卓與鴻蒙手機操作系統基本都是基於Linux開發的,但兩者的構架是不同的:
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的宏內核設計:宏內核包含了操作系統絕大多數的功能和模塊,而且這些功能和模塊都具有最高的許可權,只要一個模塊出錯,整個系統就會崩潰,這也是安卓系統容易崩潰的原因。好處就是系統開發難度低。 (而現在,華為新研發的方舟編譯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任何由編譯器編譯的android軟體都可以直接與系統底層進行通信,鴻蒙系統加編譯器將取代虛擬機。) Android是用Java語言編寫的,很容易學習。但它有一個缺點:不能與系統底層直接進行通信活動,必須通過虛擬機來運行。說直接點就是虛擬機相當於傳遞者:首先Android應用程序安裝在虛擬機上,然後從虛擬機傳輸到機器的底部,如果虛擬機出了問題話的那系統就是卡住。而且鴻蒙系統中的方舟編譯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任何由編譯器編譯的android軟體都可以直接與系統底層進行通信, 鴻蒙系統加編譯器將取代虛擬機 。
鴻蒙操作系統是微內核設計:微內核僅包括了操作系統必要的功能模塊(任務管理、內存分配等)處在核心地位具有最高許可權,其他模塊不具有最高許可權,也就是說其他模塊出現問題,對於整個系統的運行是沒有阻礙的。微內核的開發難度很大,但是系統的穩定性很高。根據目前華為公布的一些資料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鴻蒙系統是用C、C++語言編寫即直接使用機器語言編寫app,取消安卓系統的ART虛擬機,直接編譯為二進制機器碼,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中轉,執行速度快;但這樣的操作也有一些缺點就是必須要有大量的靜態方案且內存空間要求更高。
有報道說鴻蒙系統比谷歌的安卓系統快運行速度快了60%,為什麼會快這么多呢?原因有以下兩點:
其一;谷歌的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開發,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是基於Linux開發,並對Linux進行大量優化,此前,華為推出自研EROFS超級文件系統、僅是基於華為方舟編譯器開發的應用,就能夠讓安卓系統性能提升數倍來看,底層整合了EROFS和方舟編譯器的華為鴻蒙系統,自然要比安卓系統快很多
其二:安卓系統程序員寫APP使用的是JAVA高級語言,打包成APK到安卓系統後。由於安卓系統讀不懂JAVA高級語言,必須藉助實時翻譯(JAVA虛擬機)進行理解(轉換成機器語言)。因為多了"翻譯"這個步驟,所以安卓系統的流暢度一直以來都比不過蘋果iOS。而方舟編譯器,則是讓APK打包之前,統一把指令換成安卓系統能讀懂的機器語言,也就是省去了"翻譯"這個步驟,效率自然就更高。
2、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的使用范圍不同:
第一:安卓系統適用於手機,而鴻蒙系統對設備兼容性更強,同時支持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電腦、電視等智能家居設備,形成一個無縫的、統一的操作系統,並且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適應當下的5G和物聯網時代。
3、安卓系統經過多年發展,軟體生態非常完善,鴻蒙系統目前來說還談不上生態。華為推出鴻蒙操作系統並不困難,相對於推出操作系統而言,更難的是如何聚攏開發者為這款操作系統持續開發各類優質應用,讓這款操作系統得以具備真正價值,繼而發展壯大,在系統開發商、硬體廠商、開發者與用戶之間形成良性正循環。要讓開發者為鴻蒙操作系統開發應用,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政策激勵,利益引導,依靠情懷等是無法解決也是不可持續的,這就是華為推出鴻蒙系統之後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三、鴻蒙系統的安全性怎麼樣,能否一改國內安卓軟體的隱私問題。
上面我們聊到鴻蒙與安卓系統的區別中說到兩個概念:微內核(鴻蒙),宏內核(安卓)。鴻蒙操作系統採用微內核,天然無Root,細粒度許可權控制從源頭提升系統安全。而安卓系統有Root許可權,用戶可以完全掌控經過Root之後的安卓系統。而鴻蒙則沒有Root這一選項。同時據華為終端公司官微消息,鴻蒙基於微內核技術的可信執行環境,通過形式化方法顯著提升了內核安全等級,全面提升全場景終端設備的安全能力。對此余承東曾表示過:微內核可以把每一個單獨加鎖,不可能一個鑰匙攻破所有地方。而外核的相互隔離更加安全也更加高效。從全球最權威的安全機構評測看,現在外面的操作系統只能達到二三級,而我們的系統能達到5和5+最高級別。這是最高級別的安全OS。所以鴻蒙系統的安全性遠高於安卓系統。
寫在最後: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在美國的授意下逮捕了華為CFO孟晚舟。
2019年5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行政命令,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列入「實體名單」。
2019年5月20日,美國公司谷歌宣布遵守美國禁令暫停支持華為部分業務;
隨後,美國公司英特爾、高通等晶元製造商也宣布停止對華為供貨,德國晶元廠商英飛凌也宣布暫停對華為供貨。
2019年5月23日,英國兩大主流通訊商宣布暫停銷售華為手機。
在這種時候華為能夠拿出自己的操作系統頂住美國的封殺,展現出了超強的實力以及超前的憂患意識。這也使我們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都是值得為華為點贊的。華為目前面對的是機遇也是挑戰!
時代在變化,人類 社會 在進步,更先進的新系統必定取代落後的舊系統!!華為加油!!
來自電子發燒友網站!
『捌』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干什麼用的
華為的方舟編譯器是屬於系統內部底層的一個架構,類似於安卓底層架構來的,是手機運行的重要程序。
『玖』 華為自創的方舟編譯器開源程序里沒有微信,是不是說明以後搭載鴻蒙的華為手機不能安裝微信了
前幾天,華為方舟開源網站正式上線,目前,支付寶、美團、淘寶、拼多多、頭條、抖音等45款主流應用已加入,騰訊系有QQ,全民K歌,獨獨沒有微信!作為全國用戶數第一大應用,微信的缺席讓人無比擔憂。的確,微信曾與華為鬧過矛盾,此前微信想要用戶的指紋信息,希望能上傳到微信伺服器,結果華為不允許,理由是不安全,華為只允許將用戶數據存到加密晶元里,這導致微信很不開心。但一碼歸一碼,華為微信的矛盾屬於小范圍的「商業觀念」之爭,而方舟的運用則是大格局裡的大是大非!
並且是完全可以運用在手機上的,還可以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因此就算以後真的出了鴻蒙系統的手機,大家也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會沒有微信用。再加上華為這么大體量的公司,如果真的沒有它也會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可能說萬事都沒有準備齊全就去發布一款新操作系統的手機對不對
『拾』 華為方舟編譯器,是不是做的太過分了
安卓7.0之後,谷歌也意識到了程序佔地方、開機慢的問題,怎麼辦?谷歌發現,人們使用一個程序,不可能用所有的功能。那麼只編譯一部分常用的是不是就效率高了呢?所以這時候其實是把JIT又拉回到安卓上來,並且安裝的時候也不用全編譯,直接裝就是了,速度當然快了。這其實就是中間層、JIT、AOT一起來,並且根據用戶的習慣,把它常用的程序的常用功能代碼解釋好了存起來,用戶再用也飛快。
現在安卓手機的一大特色就是內存越來越大,6GB都是老人機的配置了。這除了程序大以外還有安卓的程序運行產生垃圾多有關系。那麼清理垃圾呢?則需要暫停程序,也就會頓一下,即所謂的「卡」。華為方舟編譯器則是利用程序多線程運行的特點。打個比方,您現在正在用的「中關村在線」這個APP用了AB兩個線程,在華為的P30手機中,那麼線程A運行的時候,B在清理垃圾,然後A線程清理垃圾的時候B線程在運行,程序運行不中斷,垃圾處理不停,做到了又連貫、又節約系統資源。